《家》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家》心得體會 篇1

最近正在重讀《家》這部經典著作。七年級的時候只讀過一半,這幾天正好藉着電視劇《家》的熱播重讀經典。

《家》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內容是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並與這種家庭決裂。《家》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話説: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衞道者,竭力奉持着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鬱致死,瑞珏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並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覺新、覺民、覺慧兄弟三人的不同命運也是作品的一條主線,是始終貫串在《激流》三部曲裏的人。

覺新,作者對他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可以説是整個作品佈局的主幹。這是一個為舊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裏雖然有着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珏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傷心地痛哭,忍愛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角色。原著中作者對他是有一些批判的,大多是通過覺慧,批判他的怯弱、“作揖哲學”和“無抵抗主義”,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讀者只有在把他當作一個犧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產生一點惋惜;這種情緒卻往往又為人物自己的行動所否定了。

覺民的性格是沉着的,也是比較定型的;作者給他安排了一個比較順利的遭遇,使他勝利地得到愛情,跨過了逃婚的鬥爭。他也有改變和發展,但都是順着一條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熱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們對於舊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覺慧,便是這種受到新思潮衝擊的新生的民主主義力量的代表。他堅決反對大哥覺新的“作揖哲學”和“無抵抗主義”,他的信念很單純,對舊勢力“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他的確是“幼稚”的,對周圍的一切還不能作出科學的分析,甚至感到“這舊家庭裏面的一切簡直是一個複雜的結”,他這直率的熱烈的心是無法把它解開的。但因為“五四”時代對舊的一切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這個家庭是“無可挽救的了”。他並不想對“家”寄託什麼希望,而熱心於交結新朋友、討論社會問題、編輯刊物,創辦閲報社等等社會活動,“誇大地把改良社會、解放人羣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與鳴鳳熱戀的時期,他在外面也“確實忘了鳴鳳”,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樣寂寞的家裏時,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惱”。最後,覺慧無所顧忌地離開家而遠走了。作者通過覺慧寫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盪,寫出了包含在舊家庭內部的新力量的成長,也通過覺慧來對覺新的“作揖主義”和別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

作品中四位女主人公不同的命運中又有着某種相同——

瑞珏,舊社會的一個女人,可以説死在封建的禮教下,也可以説是死在她對愛情的追求下。我寧願認為她是死在對愛情追求下,也不願認為她是死在封建的禮教下。因為最起碼他追求到了她的愛情,那是有價值的死;但在那個封建思想瀰漫的社會下,如果説她死於封建禮教,那並不希奇,封建禮教下死的女人還不夠多麼?鳴鳳就是一個例子,所以説她死於封建禮教會讓我覺得她的沒有任何的價值。所以我更願意説瑞珏是被愛情葬送……

巴金在回憶自己寫下這些文字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我熟悉我所描寫的人物和生活,因為我在那樣的家庭裏度過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歲月,那些人都是我當時朝夕相見的,也是我所愛過和我所恨過的。然而我並不是寫我自己家庭的歷史,我寫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歷史。我寫梅,寫瑞珏,寫鳴鳳,我心裏充滿了同情和悲憤。我慶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進了我的小説,我代那許多做了不必要的犧牲的年輕女人叫出了一聲:冤枉!我真不忍挖開我的回憶的墳墓,那裏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

是啊!“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家》心得體會 篇2

讀《家》的時候,我喜歡的是覺慧這個人物,因他的熱血和熱烈,因他敢拋下一切地去爭取去闖蕩。他的光彩是耀眼的,像一片強烈的白光,掩蓋過一切後通透徹底。所以直到捧起《春》,我才看到覺民的光。他是薄暮的晨光,一點一點地射放,越來越強大。

如果對覺慧是愛是歎,那麼於覺民則是敬是佩。同樣的家庭,他的_逃婚,他的抗爭是留下來,留下去拯救,留下去承擔。

我敬佩的就是這麼一份敢於擔當的魄力和責任。像覺慧那樣灑脱決絕地轉身他也會,也許他也會走上這條路,但與覺慧不同的是他做不到那麼幹脆,那麼不計一切。不是舍不下家的富貴,説實話他巴不得生於平凡人家。金絲雀是關在籠子裏給別人看的。他還有大哥和妹妹需要他,他的走與留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代人的命運。再瀟灑的轉身都不過是逃避而已,而他卻是面對,從當下開始抗爭。正是他的無比清醒,所以他一定要幫淑英在那條通往死亡的路上走出一個拐點。女人不應當是封建禮教的祭奠品,更不是一個毫無思鄉心緒的木偶或砝碼。他要這些人在一條女人毫無自主與地位的路上走出一個拐點。

他是一個強者,他留下來了,這是證明;淑英飛出了囚籠,這是證明;報社辦的風生水起,這是證明。

歎往事隔不過昨天。覺民看着覺慧與淑英飛遠,下一個人也在蓄勢待發,而他,他還不打算先逃離,他還有更遠的路要摸爬滾打,還有更難的前方需要他的晨光去照亮,一絲一縷,微弱的,強烈的,都是力量。一個強者的光芒。

《家》心得體會 篇3

暑假讀了巴金的《家》一書,《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講的是上世紀20年代一個封建大家庭--高家逐漸腐敗的故事。巴金透過對高家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讓人眼前一亮。

小説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_剛烈丫頭鳴鳳,温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

《家》心得體會 篇4

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説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鬱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脱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温情關係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寫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代社會發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的描寫。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辭,景物彷彿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説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尾寫覺慧如鳥脱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着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説:“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家》心得體會 篇5

為了積極響應省教育廳關於“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的號召,下午放學後,深入到學生家庭,與學生家長面對面溝通,耐心傾聽家長的心聲。通過這次“課外訪萬家”活動,我感觸很深。覺得學生的學習、品行與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學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1、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家訪的目的,是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教師也通過與家長的交談,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走訪可以更深地從多個角度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走訪,可以讓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心和感到老師更加親近。通過走訪,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信心,老師走訪的感動會比單獨説教學生收到的效果大得多。

2、良好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為人不錯,心地善良,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又過於溺愛。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過學校教育來改變孩子。

3、有些學生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都有較大的差異。有些留守學生缺乏家庭的關愛、家庭的温暖。隔代教育扭曲了學生的成長。

4、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着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總之,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做好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過這次“課外訪萬家”活動,我們得到了許多收穫,並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家訪工作,為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心得體會 篇6

它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達到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它作為維繫教師、父母、學生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樑,通過家訪,可以保證學校“兩條腿”平衡走路,促使學生健康發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家訪就是一次讓孩子進步的機會,會讓一個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發生很大的改變。對於一些所謂“調皮” “問題”學生的家訪,教師要捧着一顆愛心,瞭解孩子的心靈需要,不僅幫助孩子糾正錯誤,更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家訪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使家長了解了學校的教育政策、教育情況以及為提高質量所採取的措施。

第二,家校之間加強了溝通,形成了共識。

第三,學校和教師形象有了新的提升。所到之處學生家長熱情接待,對教師犧牲休息時間家訪表示感謝。

第四,自己在這次家訪活動中,靈魂和覺悟得到了提升。感覺身上的擔子、責任更重了,面對學生的企盼,即有愛心更有奉獻;面對家長的囑託,即有責任更有使命。

家訪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

第二,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於溺愛和放縱,養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挑吃挑穿,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鬆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

第三,家長誤認為孩子很聰明,國小回家不學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上中學後,希望也能這樣。如果不能這樣,會不會是老師的教學存在問題或着不夠關心孩子。實際上家長最大的失誤就是忽視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當我們在家訪中交談起這個問題時, 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下子又進入另一個誤區:希望一下子能解決問題企圖一勞永逸。

第四,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於與學校教育配合。

第五,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一致,導致孩子有空子可鑽,言行不一。

家訪後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緻瞭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繫,瞭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瞭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家訪對以後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訪,瞭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瞭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第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隨着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着改變。由於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閲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第四,家訪也給教師本人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裏,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託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老師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後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訪走出服務第一步。

第五,家訪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

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建議家長要嚴格要求和愛的鼓勵相結合;對子女的學習輔導和思想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並重,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機會;協調好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力量;要多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聯繫,及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思想動向,並對症下藥;及時加強對孩子的心理開導,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注重發展長遠利益,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着想。

總之,經常家訪,讓我和學生、家長的心靠得越來越近,越來越緊。但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願虛心請教,傾心奉獻,把課外訪萬家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家》心得體會 篇7

一天我看了一本書,裏面的小主人公當了一次家。既然他能當,為什麼我不能當呢?於是我就去説服媽媽讓我當一次家。  媽媽聽了我的話,爽快的答應了,並給了我210元錢,讓我當一個禮拜的家。付責買菜什麼的開支。我算了一下,平均每天用30元錢。  “胡璇,今天買菜的錢給我啊。”我不捨得地給了媽媽15元錢,説:“這個禮拜只准吃肉兩次,另外小妹這幾天也別吃零食了吧!”當然今天中午的飯菜真是不一樣,全是素的,媽媽笑着説:“15元的伙食就是這樣羅”吃了兩頓素,我很想吃西瓜,更想吃肉了,可是買一個西瓜就得好幾元錢,一斤肉就得14元錢。糾結再三,我還是抵不過嘴饞,決定慷慨解囊,於是第二天我大方地給了媽媽30元錢吩咐到:“今天買一斤肉,再來個西瓜吧。”媽媽笑咪咪地答道:是!接下來的幾天為了保證伙食,我都不省錢,老實地交出了30元錢。眼看當家最後一天了,看來這次當家我也沒撈到什麼油水,想想最後一天就再敖熬,明天再大飽口福吧。於是,我又只給了媽媽15元錢交代道:媽,今天就吃兩頓稀飯配榨菜吧。  真是不當家不知油鹽柴米貴,以後我一定不會再亂花錢,並學會勤儉節約!

《家》心得體會 篇8

今天的科學課上,老師領着我們捉螞蟻。觀察螞蟻,同學們都很興奮。我們來到操場上,每一個人都忙着捉起螞蟻來。我目不轉睛地盯着它們有可能出沒的地方,生怕一轉眼,小螞蟻會偷偷溜掉。等了半天,我一隻也沒有看到。這時候,有的同學在用小棍子到處撥弄,試圖能夠有所發現,可是,還是一無所獲。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好主意,緊忙跑回教室,拿出了白糖,麪包渣,放到了螞蟻的洞穴前。一會兒,幾隻可愛的小螞蟻就跑出來吃美食了!我用小木棍輕輕地把它們引到我的昆蟲盒子裏面。我馬上把盒子封上了,一隻也不捨得跑掉,盒子裏面有很多的美食的,呵呵,你們隨便享用吧。

透過一點縫隙,我看到螞蟻們驚惶失措的樣子説:“小螞蟻,你們不用害怕,我不是傷害你們的,我是想觀察觀察你們的生活情況,”小螞蟻們彷彿點頭説到:“好吧——”螞蟻是屬於昆蟲,它們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 張着一對靈活的長長的觸角,有三對毛茸茸的細長的腿。這些毛毛是用來粘東西的,幫助它們搬運食物的。

螞蟻傳播信息很特別,沒有網絡,沒有電話,是用身體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資來傳播的。別看它們身材很小,可是,它們能夠舉起比自己身體重40倍的東西呢!是一個十足的大力士。

螞蟻是人類的好朋友,大家不要傷害它們。我們觀察完畢,我小心翼翼地放回到了它們的家門,看到它們匆匆逃離,連一句謝謝也沒有來得及説。我想,小螞蟻回到家裏後,一定會把這一段經歷講給媽媽聽的。這一次觀察,不僅近距離地看到了小螞蟻的容貌,最重要的是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定要保護好小動物,因為,地球上也是它們的家園!它們的家裏也有疼愛它們的爸爸媽媽啊。

《家》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是勞動節,媽媽難得放了一天假。可是,媽媽沒有休息,卻做起了各種家務勞動來了。我看在眼裏,心想:媽媽這麼辛苦,而我已經長大了,應該幫助媽媽做一點家務活了。於是,我也去拿了一塊抹布擦起窗子來了。擦窗真難啊:爬上爬下,擦東擦西。有的地方的垃圾粘在窗上。我就想辦法用指甲刮,用洗潔精抹。擦了一會兒,我就覺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淋。接着,我弄得滿頭大汗了。

擦到中午,我們還沒有把全部窗子擦乾淨。我們只好吃飯了。吃好午飯,稍微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就繼續擦窗子。然後,我們一起上樓去掃地拖地板。媽媽看着我説:“達誠,你累嗎?”滿頭大汗的我説:“我……我……不……累……”媽媽笑着對我説:“你已經這樣了,難道還不累嗎?”我只得跟媽媽説實話了。媽媽就叫我休息一下,看一看電視。

我休息了一會兒,覺得身上不像剛才那麼熱了,就起身去繼續勞動了。這時,媽媽已經做得衣服都能夠擰出水來了。我就去搶過媽媽手中的抹布擦起地板來了。媽媽讚許地點了點頭,倒在牀上睡覺了。不一會兒,她就睡着了。這一覺竟然睡了一個多小時。

媽媽在睡覺時,我繼續抓緊時間幹活。而且,我在幹活時注意不發出什麼聲音來以免吵醒媽媽。後來,媽媽醒來了,我也正好做完了家務。於是,我就叫媽媽看一看地面,再看一看門窗。媽媽看着看着,一股勁地表揚我。這時,我已經累得不行了。我走到牀邊躺了下去,呼嚕呼嚕地睡着了。

《家》心得體會 篇10

前幾天,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我對所教班級的三位學生進行了家訪,他們分別是九(8)班的方承揚、張家豪,九(9)班的王慧翔。説到家訪,其實雖工作那麼多年,但確很少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家中,真正瞭解他們的真實生活。碰到一些需要與家長溝通的時候,一般都是打打電話。通過這次家訪,我覺得這種形式真的還是十分有必要。

在家訪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家長的熱情和學生的興奮。這三位孩子的爸爸、媽媽按照我們事先預定的時間有的在街上,有的在家裏已等候多時,這種驚喜真是讓人喜出望外。同時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了。

其次是讓我更瞭解了學生的業餘生活。三位學生國中已經畢業,即將踏入高中生活。平日學生在校我們瞭解最多的是學習,根本就無法知道他們的業餘情況。來到張家豪的家中,看到他寫的毛筆字,真讓人感到驚訝,同時也為他感到自豪。要知道他的英語字一向就寫得特遭糕,潦草。於是我説:“張家豪,你的毛筆字能寫得這麼棒,我相信你的英語字也一樣能寫得好!”他慚愧的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他抬頭説:“張老師,我國中英語不太理想,但進入高中後我會加油的。”聽了他的話真讓人感到欣慰!我和他的家長都笑了。

第三點感受是拉近了教師與家長的距離,增進了家長與學校之間的關係與信任度。通過家訪,在一種輕鬆的氛圍裏,家長和老師有充分的時間來溝通關於孩子的各方面情況,這不僅有利於老師瞭解學生,更有利於家長與老師互相交流交換意見,根據學生的差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家訪中我看到了不同學生的家庭狀況及家庭教育的差異,我深深感到,要想教育好一個孩子,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能接受老師的教育建議,並表示會和老師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

總之,家訪工作是教師更好地瞭解孩子、教育孩子的途徑,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次與家長的交流,與之更好地幫助孩子進步。

《家》心得體會 篇11

根據市教育局《關於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家訪的通知》文件要求,我校做了認真部署,要求班主任利用規定的時間開展家訪活動。為了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學校專門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結合我校實際狀況強調了本次家訪活動的重要好處,明確提出了家訪要求,並印製了《仙桃四中家訪狀況反饋表》,發至每位班主任,以確保本次家訪工作有效進行。透過一個多月的家訪,我們將本次發放的《家訪反饋表》全部收回,並收集了家訪手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本次家訪工作開展狀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受訪範圍廣,效果顯著。

本次家訪活動,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武身月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方案擬定、組織、協調、指導、檢查等具體工作,使活動得以更好、更廣泛、更持久的開展。

我們精心組織,認真做了動員和部署,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家訪台賬,保證“六類學生”必訪,全體班主任用心參與,體現了四中學校教師的職責心和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透過家訪,我們建立雙向反饋機制,及時掌握學科信息,共同擬定教育培養的方式方法。教師家訪後,整理訪問資料,填寫家庭訪問記錄表,上交學校統一存檔。學校家訪領導小組組織教師互助交流。全校在校班級52個,受訪學生約1000人,收回《家訪反饋表》800餘份,家訪學生範圍廣,受訪人數多。本次家訪活動到達了預期的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們精心策劃,制定了《仙桃四中“萬民教師訪萬家”優秀徵文和先進個人的評選方案》。具體要求是:徵文資料務必真實、感人,務必配有家訪圖片;先進個人的評比:訪問學生多,處理問題好,手記質量高,有感謝信或感謝日記的優先;此項評比作為考核老師的重要工作,計入績效考核總成績中。透過制度的激勵和保障,全校老師的家訪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

二、深入瞭解學生狀況,使得教育工作針對性更強。

我校學生生源地較廣,其中農村學生比例高達60%-70%。所以,學生家庭成分複雜,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學生個性鮮明,特點突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着不一樣程度的不良習慣,這些特點給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家訪的目的是要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的狀況,從而能正確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等行為表現,進行客觀的分析,請求學生家長配合,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方法。我們要求教師在家訪時能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講究教育方法。透過家訪,老師們總結出以下一些家訪技巧:

①態度謙和,尊重家長。

②實事求是地介紹狀況,個性是向家長介紹他的孩子的狀況既不誇大也不縮小,這樣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也才能使學生心悦誠服。

③鼓勵進步,正確地看待學生的優缺點,一般要先肯定成績、優點和長處,再指出錯誤、缺點或不足之處,並分析克服缺點的有利條件,尤其是指明努力方向,鼓舞上進的信心。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不流露嫌棄或埋怨學生及其家長的情緒。

本次家訪活動,教師透過與家長面談、電話交流等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了深入地溝通,進一步地瞭解了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及家庭現狀。使我們對學生有了全面的瞭解和掌握,進而明確了學生的思想狀況,個性是針對有個性的學生,透過與家長的交流,分析其性格成因,為以後開展教育工作帶給了第一手資料,以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家訪中,也發現了一些在經濟上、思想上等方面有着特殊狀況的學生,為新學期學校教育工作帶給參考。

三、瞭解學生及家長的需求,為學校教學工作帶給有利參考。

在家訪中,很多家長對學校的教學及管理工作提出了推薦,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學生及家長對學校教學及管理工作的要求,聽取了家長對學校教育和學校建設方面的推薦,堅定了我校辦學的信心。透過家長及學生對學校管理方面提出的推薦,能夠看出我校管理工作還存在可上升的空間,今後需在管理方面繼續努力,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為學生服務。

四、加深了師生感情,提高了師德意識。

透過本次家訪活動,很多教師親自走進學生家庭,親眼看到了學生的生活條件和家庭狀況,看到了學生在家的勞動及生活表現。從而縮短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深了師生感情。同時,很多教師也被學生貧困的家庭狀況所感動,更加理解了學生求學的艱辛,思想受到洗禮,明確了肩負的任務之重,增加了職責感,提高了敬業精神,強化了師德意識。

我校為進一步推進家訪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在“五一”之前舉行了全校教師“踐行師德規範,做人民滿意教師”的演講活動,老師們在家訪活動中的感悟在演講中得到了沉澱,師德意識進一步提升,為家訪工作的深入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本次家訪活動中,全體教師體現了高度的職責感和敬業精神,在與家長溝通與交流狀況的同時,較好地做到了教育宣傳員的工作,宣傳教育成果和相關政策,並透過家訪工作彰顯出我校教師的高尚師德和崇高形象,使家長更加了解我校,關注我校,為學校的發展起到了必須的作用。

我校教師一致認為“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應持久的開展,使家庭、社會增進了對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認同,使轉化後進生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呈現出一派新的生機:學生更加富有生氣了,教師更加用心進取了,各種活動更加熱火朝天的開展了。

今後,我校將嚴格按照上級領導的指導,充分發揮教師的用心性,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讓我校的教育更加精彩。

《家》心得體會 篇12

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它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達到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它作為維繫教師、父母、學生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樑,通過家訪,可以促使學生健康發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家訪就是一次讓孩子進步的機會,會讓一個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發生很大的改變。對於一些所謂“調皮” “問題”學生的家訪,教師要捧着一顆愛心,瞭解孩子的心靈需要,不僅幫助孩子糾正錯誤,更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家訪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

第二,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於溺愛和放縱,養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挑吃挑穿,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鬆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

第三,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一致,導致孩子有空子可鑽,言行不一。

家訪後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緻瞭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繫,瞭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瞭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家訪對以後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訪,瞭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瞭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第三,家訪也給教師本人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裏,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託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老師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後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訪走出服務第一步。

第四,家訪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建議家長要嚴格要求和愛的鼓勵相結合;對子女的學習輔導和思想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並重,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機會;協調好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力量;要多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聯繫,及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思想動向,並對症下藥;及時加強對孩子的心理開導,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注重發展長遠利益,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着想。

總之,經常家訪,老師和學生、家長的心會靠得越來越近。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願虛心請教,傾心奉獻,把課外訪萬家工作堅持下去。

《家》心得體會 篇13

家訪是聯繫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在家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到我班學生歐德洋家進行家訪的那一次,那也是我調到金石後的第一次家訪。歐德洋是個聰明的孩子,但學習成績並不理想,家庭作業經常沒有完成,即使完成了書寫也很糟糕。從班上同學的口中我知道他家就住在場鎮,放學回家書包一放就去找同班同學銀鵬和歐陽潼興玩。歐陽潼興和學校李廷勤老師又是鄰居,要找這些孩子的家是很容易的。下午放學後,我一個人既忐忑又興奮,總覺得去家訪不怎麼好意思,恰好這時媽媽推着我一歲多的兒子叫我陪着出去逛逛,在逛到十字路口時,我提議:到金石這麼久了,我們還沒走過這條街,我班有幾個學生就住在這條街,我們一起去轉轉,順便看看他們在家裏幹什麼吧!一路上,我想象着與家長們的親切交談的各種畫面。沒走多遠我就看到了銀鵬的奶奶站在路邊和另一老太太在聊天。從她口中我才得知,和她聊天的這位老太太正是我要家訪的對象。這時,兩家的孩子早跑得沒影了,心中不免產生了許多失望和無奈——歐德洋的父母家住農村,離場鎮較遠,為了讓他好好學習,為了方便老人照顧他,專門在街上租的房子讓他們住。租住的房子很簡陋,一間大屋子裏擺放着一張簡易的牀和一張吃飯的桌子,屋子外的院子裏擺放着一灶一鍋,燒的是撿來的柴火。他奶奶告訴我,歐德洋一放學就説作業已經做好了就跑出去玩了,她説的話孩子都不聽,管不住。我和家長聊了很多,告訴他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督促,要和學校共同來教育孩子。第二天,我私下和歐德洋談心,讓他明白父母的不易和奶奶

母親開個攤子賣米線,當時,進進出出吃飯的人很多,家長根本就顧不上我。當然,當她忙碌了一陣終於有時間停下來和我説話的時候,她也不好意思地向我表達了歉意,還要熱情地請我吃米線。其實這是我可以理解的,隨着家訪活動的深入,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大部分家長都是忙碌的,因為一個家庭的生計是最重要的,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第二位的。這並不是説家長不負責任,而是社會生存壓力大,父母的首要責任就是要把這個家撐起來。作為教師,我們無法替孩子選擇父母,選擇家庭,我們只能選擇面對不同的家庭,面對不同的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鼓勵。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的這份情感更增添了我們的責任感,我們感到肩頭的擔子又重了許多,我想對學生們説:“你們怎樣來回報父母的這份愛,你們知道自己身上有着父母怎樣的期待啊!要學會感恩,學會做人!”家訪使我很感動,特別是源自家長的那份信任,那份發自內心的渴求和敬意。從那一刻起,我決定對任何一個學生都不言放棄,嚴格要求學生,就為了我的學生能成為走出校園的合格產品和精品而不是半成品和廢品。

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通過此次“千名教師進萬家”家訪活動,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家》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當家。我吃到了當家的苦頭,也嚐到了當家的甜頭。養成了勤儉節約,不亂丟亂扔的好習慣。

早上,我睡了個懶覺。很抱歉,浪費了大清早寶貴的時間!醒來看看鬧鐘,時針已指到了十一。唉,那就只好早餐和午飯一起吃了!

我開始忙碌起來。猜猜看,我在忙什麼?對了,我在做飯。你一定為我擔心了吧?沒關係,這可是我的拿手好戲,我連菜譜都想好了呢!一個黃瓜炒火腿腸,一個煮豆子。大約半個小時,飯煮好了,我在廚房往客廳大喊:“飯好了,快點墊報紙!”可是並沒有傳來我預料中的腳步聲和親熱的歡呼聲。我等得不耐煩了:“快點墊報紙呀!”“你是當家的,為什麼還要我墊報紙呀?”客廳裏傳來媽媽不可商量的話語。聽着這熟悉的語句,不禁想起了一個星期前的那一幕:那時,媽媽也是請我墊報紙,我也是用同樣的語句來回擊媽媽的……我的心裏感到一絲慚愧,剛才的怒氣消失了,心中充滿了理解,體貼……開飯了,爸爸媽媽吃着我做的飯,表揚我説:“瑋瑋會做飯了,真香!”我聽了這句話得意地晃了晃腦袋。

吃完飯,我看着這亂糟糟、髒兮兮的屋子,心想是該收拾的時候了,於是我開始行動了。我先收拾亂丟亂扔、亂擺亂放的東西,讓它們物歸原“地”。爸爸媽媽彷彿故意為難我似的,把東西丟東扔西、擺南放北。我收拾得上氣不接下氣,而且效率也很低,跑了半天,也只收拾了一小部分。收拾完了,接着掃地、拖地。花了一下午時間,終於把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潔潔的。望着我的勞動成果,我的心猶如一陣暴風雨變成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樣,非常興喜,非常興奮。

時針指到了七,吃晚飯的時間到了,我也早有準備。一個炒白菜,一個炒菜薹,外加一個番茄蛋湯。看着我做的菜,爸爸媽媽的臉上更是笑成了一朵花。爸爸意味深長地説:“瑋瑋長大了,懂事了,以後我們就不用那麼勞累了!”媽媽也跟着開玩笑:“是呀,我們也可以享享清福了!”哈哈哈,我們全家沉浸一陣陣笑聲中……

轉眼間,一天過去了,也結束了我的當家生涯。通過今天的當家,我算是體會到了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雖然我吃了不少的苦,但我覺得這值得!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正因為這個,讓我永遠忘不了:今天我曾當過家!以後,我會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們不要怕苦怕累,不會做的學着做。只要從小打好基礎,長大才能為祖國做貢獻。如果連生活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那就不是給祖國做貢獻,而是給祖國添亂。我們也應該反省反省自己,有曾想過:如果沒有酸苦辣,何來的甜?

《家》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每到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我也打算好好勞動一下。

一大早,我就起了牀,一絲絲白色的霧悠悠地圍繞在,黃中透紅的初升太陽身旁,就像給太陽姐姐的腰間繫上了一縷白絲帶。我欣賞着這美麗的景色,並招呼着從四川來的姨媽。姨媽和媽媽急匆匆地出了門,直留下我和爸爸。

我無聊地甩動着胳膊,抬起沉重的腿跨向卧室,這才看見牀上的被子亂糟糟的,像麻花一樣彎彎曲曲地揪在一起,我心想:唉~媽媽走了,牀上又這麼亂,不如,我來整理一下吧!剛想到這個,我又自言自語地説:“不行!媽媽回來了,肯定以為是爸爸整理的,我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的。”

剛想走開,我又轉了一個身,想:算了,反正今天我無聊,沒事幹,而且又是勞動節,就做一件事吧!

我先是來到牀邊,將枕頭分別拿到沙發上,再牽着被子的一角,放在相應的牀角上,其它的被子角也是如此,我接着確定被子的中心,用手分別從中心向上,下,左,右將被子上的皺起的布撫平,以看起來更加潔淨,隨後,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枕頭放在牀頭上,然後,把放在枕頭底下多餘的被子摺疊起來,使枕頭底下沒有被子,最後,我吃力地拿着姨媽送給我的“大鱷魚”布娃娃,斜着放在被子上,這樣,我的“傑作”就完成啦!看着我的“傑作”,不禁心裏美滋滋的。

在五一勞動節這一天,我自己動手整理了被子,並得到了媽媽的誇獎。

《家》心得體會 篇16

該片聚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展現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實踐中為民服務、擔當使命、無私奉獻的精氣神,詮釋了“守初心為民服務、擔使命履職盡責”的執着堅守。

觀影結束後,朱西黨委組織黨員召開了觀看電影心得體會的交流分享座談會。首先,戴書記感慨到:“我作為一名社區黨委書記,要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牢記黨的宗旨,勇擔職責使命,始終把“守初心、擔使命”聚焦到為民服務解難題和推動改革發展上,突出黨建引領,以強化基層組織工作為抓手,不斷提升組織力,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示範帶動作用,主動深入基層摸清需求、找準問題、解決難題,努力在解決基層發展難題、提升人居環境、改善民生短板等中心工作中體現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黨員白師傅説:“我們的工作和影片中的小巷管家一樣,崗位雖小,一言一行皆是政府形象,工作雖雜,一事一項都是民之所需,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卻始終默默無聞的在平凡中堅守。”黨員張師傅説:“這部電影讓我對有温度有熱度的街巷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對身邊這些真心為居民着想,切實為居民辦事的街巷工作者充滿敬意。”

通過觀看電影,使大家進一步瞭解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深刻含義,電影裏的人物全是基層黨員幹部,看似“小人物”,但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展現出了愛國、敬業的精神面貌,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