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難點及對策思考大綱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大學生到農村去,不僅是實現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同發展的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響應黨的號召、時代的呼喚和農民的期盼的需要。近日,xx在大學生“村官”的來信上作出重要批示,xx同志在大學生“村官”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努力使他們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確實體現了黨中央着眼於加強“三農”工作,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把大學生“村官”工作作為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進一步抓實抓細抓好的決心。如何使大學生“村官”真正能夠在新農村建設的舞台上激情奉獻,農村黨組織應積極做好政策引導、幫帶教導、發展指導和管理督導工作。

大學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難點及對策思考大綱

一、深遠意義

(一)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供新的力量

農村基層是我黨執政的基石和各級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如果我們黨的政權在農村基層得不到鞏固,那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大學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發展的熱情和積極的進取心,他們以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村委會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為農村基層幹部增添了新鮮血液。讓大學生“村官”在黨內重大活動、推進黨內民主等黨的建設各個方面發揮作用,既讓他們在瞭解農村、熟悉農村中儘快成長起來,又讓他們在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增長工作才幹中為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做出貢獻。

(二)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注入活力

大學生“村官”到了農村基層以後,大部分能利用所學知識和專業特長,積極為發展農業、致富農民、建設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在實際工作中,他們有的利用計算機知識,負責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等陣地,推進了農村的信息化建設;有的結合所學專業,在種植、養殖、果蔬栽培等方面加強探索和實踐,帶領村民致富;有的依託黨員服務中心、“老孃舅”工作室等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類諮詢和服務;也有的運用所學知識,參與村裏的一些規劃、管理和建設等,為農村帶去了新觀念、新知識。因此,大學生“村官”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為改善基層幹部隊伍結構創設平台

多年來,我們已習慣於從校門到機關門再到機關門的幹部培養、選拔模式,“空降”幹部帶來的弊端就是缺乏對基層的瞭解,缺乏對農村農民的感情,甚至出現了“怕羣眾、怕集訪、怕突發事件”的“三怕”幹部,癥結就是許多年輕幹部缺少在基層鍛鍊的經歷,不瞭解農村現狀,與基層羣眾沒有共同的話語體系。選聘優秀大學生任“村官”,讓大學生在新農村建設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華,“經風雨、長見識、增才幹”,更有利於大學生在農村基層豐富閲歷、磨鍊意志、提高能力、全面發展,為整個幹部隊伍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養儲備力量。經過鍛鍊,從中選拔出一些表現突出者充實村、鎮幹部隊伍,為大學生儘快成長成才創設了平台。

二、存在的難點及分析

(一)從選聘質量來看,嚴把“入口關”還不夠

選聘大學生任“村官”,比較偏重於大學生的外在表現,如畢業院校、所學專業、表達能力等,而往往忽視選聘對象的內在素質和應聘的真正動機,有相當一部分不願長期紮根農村,而是將其作為報考公務員、研究生等的過渡。在松江區選聘的13名大學生“村官”中,有一部分人平時不願花更多的精力去鑽研業務、去與村民羣眾打成一片,而是忙於各種資格考試的複習和報考公務員、研究生的準備。所以,嚴把“入口關”非常重要,尤其要考察大學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樹立遠大理想為農村建設事業奉獻青春的堅定性和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純潔性。

(二)從大學生的適應性來看,在農村發揮作用還不夠明顯

首先是語言不適應。松江區這次選聘的13名大學生“村官”中,有7人是外省籍的,他們在村工作半年來,依然存在與村民羣眾溝通説不上、聽不懂的情況,在走訪、座談中,大學生“村官”也坦陳語言是近期內最大的障礙。其次是需求不適應。村黨組織和村民羣眾最需要的是專業上能與“三農”對口、綜合素質較高、踏踏實實、願意長久在農村發展的優秀大學生。但同時又擔心他們在農村工作不適應,不能做到長期紮根,對村裏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儲備幹部的培養等都帶來不利影響,這對矛盾客觀上也影響了大學生“村官”作用的發揮。

(三)從政策待遇來看,還難以體現因地制宜

與松江浦南地區的村幹部待遇相比,目前對大學生“村官”的待遇已高於村“兩委”副職幹部,更高於鎮自主招錄的大學生村幹部,這樣的政策設置帶來兩個後果:一是對現職村幹部的積極性是一種打擊;二是選聘大學生“村官”三年服務期滿後,如果留在村裏繼續工作其經濟待遇勢必會有較大的減少,對他們的積極性也是一種影響。因此,在制定待遇政策等方面,要給基層一些自主權,以體現因地制宜,調動各方積極性,才有利於事業的長遠發展。

三、幾點思考

(一)抓好政策引導,讓大學生“村官”安心紮根農村

“人往高處走”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但是在政策上可以作一些引導,讓大學生“村官”感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舞台上創造自己的事業,在農村大舞台上建功立業、成長成才是真正的“高處”。要鼓勵大學生走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要加大扶持創業的力度,在經濟上可以適當補貼,在信息技術、資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中感到在農村天地大有作為。在待遇措施上要因地制宜,暖人心才能留人心。在生活上要悉心關懷,妥善安排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及時足額發放大學生“村官”的各類福利待遇,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同時,要確保待遇政策的公開、公平和公正,考慮平衡性,不能顧此失彼,避免人為的矛盾;要考慮激勵與約束相結合,中組部和上級黨組織明確規定的政策不搞重複的疊加,關鍵是要把現有政策用好,通過制定一些評價機制來規範,防止出現不公正的評價而影響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符合實際的政策和客觀公正的評價是讓大學生“村官”安心紮根農村的前提條件。

(二)抓好幫帶教導,讓大學生“村官”鍛鍊成才

大學生思路開闊、朝氣蓬勃,許多大學生“村官”胸懷大志,渴望把握機遇成就一番事業,但他們剛剛踏上社會,很多價值觀、理念還沒有轉變,對農村的實際情況也還不太瞭解,適應性相對較弱。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幹部要有胸懷,既能熱情的接納他們,又要為他們創設條件,尤其是做好言傳身教,讓他們儘快的適應和成熟起來。首先是要建立結對幫帶的制度。根據每一位大學生“村官”的實際,發揮領導幹部聯繫點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鎮幹部幫教和村“兩委”幹部幫帶制度,進行“一對一”或“幾對一”等方法,“手把手”傳授,幫助他們儘快熟悉農村、融入農村,鎮黨委還可以設立指導員、聯絡員等,加強指導和輔導,使他們在實踐鍛鍊中學習工作方法、積累工作經驗。其次是要建立定期培訓制度。要把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訓納入幹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統籌進行安排,每年定期舉辦大學生“村官”專題培訓班,按照“實際、實效、實用”的原則,採取理論學習、案例教學、經驗傳授等形式,重點對大學生“村官”進行黨的農村政策、有關法律法規、農村實用技術、工作方法技巧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使他們儘快融入農民羣眾、全面適應農村工作。上級黨委組織的一些講座、報告等可以請大學生“村官”一起參加,也可以專門組織外出參觀考察、“村官”沙龍等,加強交流、增長知識、提升素質。三是要建立掛職鍛鍊制度。上級黨委的一些涉農部門,可以讓大學生“村官”參與一些工作;上級黨委一些大型的階段性活動,如黨內的集中性教育活動等,也可以請大學生“村官”一起參與,有意識地培養,讓他們在各種不同的崗位接受鍛鍊,增長才幹。把大學生“村官”培養成政策法律的宣傳員、生產發展的信息員、改善民生的辦事員、增收致富的推廣員、文明新風的引領員,使其才華得以展示、激情得以釋放、理想得以實現。

(三)抓好發展指導,讓大學生“村官”增強責任感和榮譽感

促進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健康發展,增強責任感和榮譽感非常重要,農村各級黨組織要創設一些平台,有針對性地樹立一些典型。定期組織交流,可以設計一些主題,確定一些主要的發言對象,通過交流思想體會、工作經驗等,讓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勉勵,揚長補短,並要發現一些好的苗子,這是各級組織部門的責任,也是基層黨組織的任務,尤其是村黨組織書記責任更重。同時,通過評選表彰等方式對進行激勵,確實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可以推薦進入黨代表或人大代表候選人等,在政治發展上指導他們健康成長。此外還要通過宣傳來激勵,增強榜樣的示範效應,通過簡報、報刊、網絡等各種途徑予以宣傳,展示大學生“村官”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采,進一步激發他們紮根農村、幹事創業的熱情,也要鼓勵引導大學生“村官”學習先進、爭創典型,樹立當代大學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四)抓好管理督導,讓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

健全定期聯繫制度,層層建立大學生“村官”管理台賬,一人一檔,跟蹤服務,動態管理,及時掌握他們的工作、學習、考勤、獎懲情況,定期分析他們在思想、工作、能力、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到跟蹤不斷線、管理不放鬆。堅持對大學生“村官”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改變年終考核“一錘定音”的模式,實行定期考核與日常管理相結合。一方面,參照鎮幹部管理體制將大學生“村官”納入統一管理,每年採取羣眾測評、走訪座談等方式,對大學生“村官”集會考核一次;另一方面,通過經常性調查走訪,聽取鎮和村幹部意見等,及時掌握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將考核和平時掌握情況對接,綜合比較和全面衡量大學生“村官”的德、能、勤、績、廉,重點了解和掌握工作實績,注重發揮考核的激勵鞭策作用,把考核結果與大學生“村官”的去留以及獎懲結合起來,激發其一心一意幹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