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精選8篇)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1

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本學期劃上了句號。回想這學期的點點滴滴,頗感欣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傾注了老師的心血,當然更離不開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現在我就對這一學期的家長工作做如下總結: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精選8篇)

在這一學期,我們通過家園聯繫手冊、電訪、家訪、短信、面談的形式開展了家長工作,使家長能積極、熱情地配合我們的工作,如聯繫手冊:單靠每週發一次回家,家長是不夠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生活。我們老師會針對某些小朋友某一段時間在園表現較差,及時與家長進行電訪和麪談,讓家長知道小孩近段時間在園的不良行為習慣。老師和家長相互瞭解幼兒的異常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又例如一些小朋友不是爸爸媽媽接送的小孩,會採用文字表達(紙條)或電訪和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知道有哪些工作需要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在本學期像温趙恆、徐婧嘉、陳彥融這幾位小朋友的家長工作相對於其他小朋友的家長來説,這三位小孩的家長工作較難做。但也有一些小朋友的家長工作也是容易做的,像蔡金彤、張銘堅、李俊傑、陳子晗、陳陽、胡稼慧等,他們的家長無論是班上或園內需要配合的事情,都能及時地完成、配合好。無論遇到多挑剔的家長,我們教師都不會灰心,能盡力盡責地去與他們溝通。

同時,在聯繫手冊中,發現較多的家長較重視幼兒家園聯繫手冊的留言,我們老師也習慣逢每週一早上都及時去翻閲家園聯繫手冊,詳看家長的留言,如家長有反饋到重要的問題,我們老師都會及時地在手冊上用紅筆填寫或找家長面談,甚至找園領導商量。較多的家長都是比較配合,能每週在留言處上反饋幼兒的情況,同時也有些家長們對老師的評價都比較高,“謝謝老師的教育、栽培,您們辛苦了!”等,看到這些留言,作為老師的我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個小孩有進步,爸爸媽媽看到了。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着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不斷領會,我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家園教育是大教育觀,是幼兒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涵,也是當今改革與發展的大趨勢,因此我們本着“提高家長工作實效性,達到家園教育的“和諧、統一”的原則,本學期開展了一些活動,教師與家長共同分擔教育責任。針對這些,我們本學期把家長工作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為了使家長了解幼兒園及班級教學工作及需家長配合的事項,共同搞好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以來,我們堅持定時更新班級家長之窗內容,每週公佈教學活動計劃,把每個孩子的作品放在家長之窗上,讓家長能更加主動、更加直接瞭解孩子的情況,涉及幼兒園的管理、教學、衞生保健工作的調整、通知,我們都及時在家長園地上公佈,與家長互通信息,一部分經常利用網站,向幼兒園反饋教育信息或建議,使家園聯繫更加快捷、頻繁。

我們充分利用家長接送時間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雙方共同商討教育方法,讓家長與老師互相瞭解孩子在園在家的表現。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我們就巧妙使用語言。首先,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如玲玲是個內向的女孩子,以前在班上從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只是一個人靜靜地坐着,也從不向老師和小朋友主動打招呼和説話,現在在老師的關懷照顧、淳淳開導下已能主動向老師打招呼和説話,還跟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各方面都進步很大,但最近午睡倒退步了,我就及時與家長溝通,先表揚她的進步,然後再説出她最近午睡退步的事,希望他們配合老師共同分析其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在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還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開放半日活動等形式,與家長協商,共同解決問題,並請個別家長將自己的教育經驗介紹給大家,互相取經,同時利用個案向家長反饋孩子的發展情況。家長們都能針對孩子的表現作出適宜的反應、向我們請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問,我們都儘可能地答覆,積極爭取家園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每個主題活動即將開展,我們都通過家長園地及時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的目標和一些主要的活動,使每位家長了解班級正在開展的活動。在主題活動《可愛的動物》中,班裏好多的小朋友都從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玩具。這一年來,家長給予我們的幫助配合有無數,正因為有了這些家長熱情的支持與幫助、配合,才使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進步。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保持,繼續努力,用更好的行動去贏得他們的認可!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3

如何做好家長工作,使幼兒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是我們必須關注並必須做好的一件事情。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藝術是做好家長工作的保障,現結合本班家長工作的情況和特點,談一談自己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用真誠換來信任

付出的真誠與之產生的就是家長們對教師的信任與認可,而教師的工作也要從一切為了孩子的角度出發,要以幼兒健康發展為中心進行溝通,這樣的真誠是家長們最關注和認可的,從而家長們認識到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而積極的配合教師的工作。就如我班的胡灝小朋友,他一來園的時候足足哭了一個多月。他是一個任性、脾氣很倔強的小孩子,不管老師和阿姨怎麼哄,他總是從來園哭到離園,飯也不吃,睡覺老師必須陪在他邊上哄着才能勉強睡一會會,為此家長和老師都很擔心。我們就將幼兒在園情況如實向家長報告,讓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積極努力,並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與家長談心建議,家長也在家中積極配合,不斷配合老師工作。早上一送幼兒來園家長就馬上離開,不讓幼兒養成依戀感情,慢慢的幼兒也習慣這樣的讀書模式,漸漸地便能不哭不鬧,阿姨餵飯他也基本都吃掉。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感謝和認可,為此還特意送了一面錦旗來感謝我們的付出。這就説明用真誠和耐心能換來家長的信任和認可。

二、瞭解家長的需求,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和家長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

現在的“四二一”式家庭塑造了孩子獨特的個性,每個家庭對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有着獨特的思考,從家長那裏可以獲取豐富的經驗。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的同時,我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彼此協調,與家長成為最好的合作伙伴。

例如我們班級的顧嘉鋭,她是一個在家很活潑來園卻一個字都不説的小女孩。一開始家長會誤會成也許是教師對幼兒太兇,讓幼兒產生了不敢説話的現象。之後在家長了解和熟悉我們班級的老師之後才明白原來是幼兒怕生。每次顧嘉鋭媽媽接送孩子都會鼓勵幼兒和老師保育員打招呼,每天都如此。而且家長也會與老師談很長的心,講述孩子在家的情況,並諮詢一些怎麼教育的孩子的方式。這些溝通不僅促進幼兒的發展,改變幼兒害羞怕生的情況,同時也建立了家園和諧發展,讓教師與家長以朋友式的共同提高幼兒的學習、生活質量;

三、全面地瞭解幼兒的具體情況,巧妙地組織語言,以提高家長工作的準確性和實施性。

孩子的身體情況如何,孩子最近有沒有進步,甚至孩子哪方面表現較弱等等,家長都十分關心。因此,我們要定時向家長彙報孩子各方面的情況以及自己所採取的教育措施。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必須全面瞭解孩子的情況,決不能信口開河、亂説一通。每次親子外出活動,我們班的出勤率都很高。首先動員家長參加時,要向家長耐心詳細介紹此次活動的內容以及此次活動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好處,讓家長給幼兒創設一個自然的,温暖的大家庭的學習氣氛,藉機也能讓孩子與小夥伴們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熟悉,也讓家長帶領幼兒一起融入班級的大家庭中,和睦的成長。

四、及時準確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情況,用合理的方法對待特殊幼兒,取得家長的支持。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宣傳幼兒園的工作,及時向家長傳遞幼兒園的各種信息,以及幼教領域的最新動態等。家長其實非常關心幼兒園的信息,並且不斷有信息反饋給幼兒園。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橋樑工作,以取得家長更多的支持、配合和信任。由於我們的班的幼兒年齡是最小的,所以大多數的幼兒都很依賴父母,在家裏都是小皇帝。我們班的江愷翀更是如此,他是我班身高最高的孩子,可是每天都要外婆抱着進教室,不僅是幼兒,家長也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對,教師跟家長説了幾次,家長也總説沒辦法呀,一下來走路他就哭。其實這樣的情況家長有很大一部分的責任。之後經過老師反覆叮囑,抱着進教室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抓着奶奶不放手,總想着各種理由拖延外婆離開的時間,不是要小便就是要跟外婆一起回到外面車裏拿這個拿那個,家長也每次都依依不捨,不會馬上就離開。我和江愷翀的外婆談了幾次,瞭解到江愷翀在家中也是個小皇帝,父母都寵的不得了。教師與他的父母和外婆談了幾次,現在翀翀的情況有了很大好轉,早上能自己走進教室,和奶奶抱幾下也能讓奶奶走。所以與這些在家過度寵愛孩子的家長間的溝通要需要很多的技巧和語言手段,讓家長認識到情況的嚴峻與孩子將來的發展。

家長工作的輔助開展模式:

1.家長接送幼兒時多溝通,多交談。以家訪活動為補充,促進“問題兒童”的健康發展;

2.充分發揮家校路路通及《家長園地》的窗口作用,讓家校結合,多方位促進幼兒發展。

3. 評選好家長,以點帶面發揮榜樣作用,讓更多家長能感受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下面我再談一些我的體會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微笑服務在當今社會裏是各行各業都提倡的,也是優質服務的標準。幼兒園老師也不例外,早晨,當家長送幼兒到教室門口時,看到班上笑容可掬的老師,聽到老師與孩子親切的問候,也許家長一天的好心情從此開始,他們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像在家一樣,他們放心;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園接孩子時,老師微笑着對他説:“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學會了穿衣服。”也許他的勞累立刻減輕了許多;當家長有事耽誤了接孩子時,面對心急如焚,滿臉歉意的家長,老師依舊微笑的説:“沒關係的,您彆着急!”這又怎能不讓家長感動呢?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對於老師,它是你啟動家長心扉的鑰匙。有時,教師會遇到個別幾個比較挑剔的家長,特別是那些在家父母和爺爺奶奶過分寵愛的孩子,對教師很不放心,不是擔心孩子冷了或熱了,就是擔心孩子是否吃飽睡好、是否被人欺侮等等。遇到這種家長,我特別注意三點:

1.工作在前,對孩子照顧得更細心。

對孩子每天的活動及表現,如吃飯、入廁、睡眠等都細心觀察,離園時告訴家長;例如:我們班級的龍鳳胎楊龍菲、楊龍騰小朋友。

2.讓孩子做家長的傳話筒。

家長一般都比較相信自己的孩子,有一些情況家長不會很瞭解,有時會產生誤會,這樣我們就利用孩子來做傳話筒。舉例金楠鑫,起初金楠鑫的爺爺對我們的工作不是很瞭解,加上幼兒年紀小,家長反問話的方式讓幼兒的回答與事實間有了差距,造成家長對我們教育幼兒的方式有了疑問。導致金楠鑫的爺爺還為將事情的真相弄清楚就直接向園長室投訴老師。園長特地來我班瞭解情況,並詢問幼兒是否發生這些情況,幼兒回答也説沒有,問他喜不喜歡老師,他也回答喜歡。如果老師會打孩子,那孩子還會喜歡老師麼?顯然是家長的問法讓幼兒理解不清,幼兒年紀又小,所以答案與事實不相符。經過老師耐心解釋和孩子父母的瞭解、詢問,才解開了這個誤會,讓家長與老師重新建立了信賴的關係。由此發現幼兒的説話方式和家長的詢問方式會得出不同問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教導孩子如實的講述在園的情況,讓家長明白教師的工作情況。

3.讓家長參與活動、明確目標。

俗話説:“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讓家長參與到班級中來,是對班級工作最好的反映。多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家長工作,能增強家長們重視幼兒保教的意識,促使家長有一種責任感和緊迫感,從而使家長們瞭解、遵循保教規律及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同幼兒園同班級密切配合,取得同步發展,同時也鞭策我們為幼兒保教工作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由此可見,作為幼兒教育工作的一個方面,家長工作的確有其開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視家長工作,做好家長工作,於幼兒園,於教師,於孩子皆有利。為了幼兒園的發展,為了教師自身的成長,更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老師們,讓我們都來重視家長工作,並努力做好家長工作吧!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4

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一直非常重視做好家長工作,贏得了家長的信任與支持。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家長工作心得。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作為班主任,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的同時,需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班級管理與建設。尤其是國小低年級,教學之外那些瑣碎、繁雜的事就更多,學校的期待與家長的牽掛也更多。如果能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接受你信任你,從而支持你的工作,讓家校形成教育合力,那麼很多工作都能事半功倍。

一、以誠相待,以禮相待,努力創建和諧的家校育人環境。

每接手一個新班時,我都會先向家長傳達一個理念:老師和家長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的不斷進步。老師和家長應互相理解,彼此坦誠相待,要為了孩子共同努力。

和家長溝通時我做到以禮相待,如在給家長髮校信通時都會先以“家長朋友您好”的問候開頭,最後都會禮貌地以“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或簡短的“謝謝!”收尾。把家長當朋友,使家長感受到尊重與友善,從而也理解尊重老師。創建和諧的家校育人環境,是取得家長配合的基礎。

二、及時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老師所做的努力。

每一位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惑:自己的孩子只是班級的幾十分之一,班主任有沒有針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一些教育舉措?對此,我的做法是細心觀察孩子的身體、心靈、情緒、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主動和家長交流。有的家長接送孩子是匆匆忙忙地離去,可是也有家長有時會逗留在學校門口。這其實是在傳達一個訊號:想和老師談談。碰到類似情況時,我一般都會主動迎上前詢問,讓家長感到老師的主動負責和關懷。我想這遠比家長來拉住老師講要親切許多,也會拉近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我常和家長平等分享教育孩子中的感悟與取得的成績,理性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時,時時刻刻在被老師關注着。對一些習慣差、成績差的學困生,我會考慮家長的感受,在把孩子的表現告知家長時,即便是説到孩子的不足,我也總是先肯定他的一些進步再婉轉地提建議,我會先説自己會做些什麼,再説家長能做些什麼。讓家長明白,也許我不能在短期內使他的孩子有質的飛躍,但老師並沒有放棄,我們是共同在努力解決問題的。

三、利用好校訊通這個溝通的橋樑。

校訊通是我們和家長溝通的一座橋樑。現在的家長大多很忙碌,沒有那麼多時間和老師慢慢地交流。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好校訊通,發揮它無聲的高效作用,使家長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配合老師做好各項工作,就顯得很有必要。如:為人母的我非常理解家長牽掛孩子的心情,當學校組織孩子參加校外綜合實踐活動時(如外出參觀旅遊、綠博園之行等等),我會自始至終不斷向家長報告孩子的行程與情緒,特別是預計到孩子們可能無法按原計劃返校時(市區堵車情況難免),我會提前通知家長適當延後接孩子的時間,不致於使家長盲目地等待,在較有把握的前提下再提前通知家長較準確的接車時間。平時如果遇到學校與班級有什麼緊急通知需要作息時間的臨時調整等事宜,我也都是提前用校信通通知到家長,使家長有心理準備,及早調整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這樣做能使家長充分感受到老師的細緻與體諒,不但給家長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更減少了孩子們的安全隱患。

平時我也注意針對班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各種表現及時用校信通和家長溝通,如哪個孩子有連續不完成作業的現象、學習上遇到什麼具體困難了、和其他小朋友有什麼矛盾了、身體不適了等等,都是儘快使家長了解情況,配合老師幫助督促教育孩子。

四、注重細節,關愛每一個孩子。

低年級的孩子大多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很多時候還需要成人的細心呵護。有時班上有孩子生病了、嘔吐了、尿褲了、衣服刮破了、凳子掉釘子了、不小心受點皮外小傷了,我都能及時在學校處理。我這個老師有時就變成了醫生、護士、裁縫、修理工等等。變換的角色中包含的是我對孩子們濃濃的愛與責任。老師對孩子的愛家長是能體會到的,將心比心,家長能不理解支持老師的工作嗎?

五、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

每個班都有家長委員會的代表,這些熱心家長都很珍視參與學校工作的機會,他們不但付出時間與精力熱心為大家服務,還會把他們的想法和體會輻射到班中的每位家長:“學校真不容易,老師真的很辛苦很負責,我們以後要……”在他們的帶動下,其他家長就更是配合我們的工作。

總之,家長工作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家長工作並不是件很難的事,只要我們以誠相待,以禮相待,關注細節,就一定能成功。優化家校育人環境,提高了教育效果,不僅促進了孩子健康成長,同時也促進了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5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國和日本曾共同舉辦了一次中日學生夏令營活動,活動中,中國兒童暴露出的最大弱點是生活能力差。一時間,日本新聞媒體便大肆鼓吹日本學生在二十一世紀將戰勝中國學生,貶低中國學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貶低中國學生的動機是什麼,但這一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的深思。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於養成,過了培養期,過了關鍵期,兒童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別困難。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餵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們總是幫着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裏,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繫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繫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

可見,為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筆者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6

教師與家長互動效果直接影響班級經營的成效,家園溝通,教師與家長協力解決教育問題,提升對幼兒的關心,共同分擔教育責任。針對這些,我們本期把家長工作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切實做好常規性的家長工作。

為了使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我們積極利用家長園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在家長園地上我們向家長介紹了本班的具體計劃安排,還結合新《綱要》將我班的課題研究向家長進行具體的介紹。為了使家長能經常性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我們利用早晚接送的時間主動與每一位家長進行溝通,班級裏的重大活動如需家長配合的,我們都以書面形式通知家長,使家長了解各個活動的目的和任務。

每月發的教學反饋單也是我們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橋樑,有的家長向我們反饋孩子通過各個主題活動在家的良好表現與習慣等,也有家長針對孩子的表現向我們請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問,我們都儘可能地答覆,讓家長更多的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積極爭取家園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特別是班級博客的開通,使我們和家長有了更好地交流平台,家長們更新踴躍,和我們交流孩子在家的情況。

2、積極爭取家長資源,豐富主題活動。

毛線貼畫和樹葉貼畫,家長和孩子們的親子作品都讓我們感歎道家長和孩子們的潛力無限,孩子和家長也享受到了親子合作成長的樂趣。

3、組織親子活動,拉近家園距離,增進親子感情。

本學期,通過我們的熱情邀請,每月一次的親子活動,全體家長都很太熱情的參加,每個幼兒的臉上綻放着歡樂,每個家長的臉上盪漾着快樂。

4、利用通訊手段,做到經常性和簡潔性。我們認真辦好家長園地,教師將手機號碼留給每一位家長,以便家長更方便快捷地與老師進行聯絡,更好地關心孩子的成長。

5、充分發揮網絡優勢,交流溝通的作用。一學期以來,我們堅持定時每週在公佈教學活動計劃,把每個孩子的作品、放在走廊上,讓家長能更加主動、更加直接瞭解孩子的情況,,同時也看到了別的孩子的優點,有助於家長幫助孩子找出差距與不足,找到繼續教育引導的方向。為了使家園聯繫更加快捷、頻繁,我們都及時與家長互通信息。

家園合作,拓展教育資源,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7

幼教工作非同一般,它要求老師們具有全方位的知識技能,特別是家長工作,是幼兒園重要工作之一,要做好這項工作的確不容易。我認為真誠可以打動家長的心。我班有個叫平平的來自四川的孩子 ,小孩子很懂事,就是他的爸爸媽媽可能由於工作關係,沒有多少時間理會孩子的事情。孩子有時生病在家,也不知道打個電話過來想我請假。我也曾經多次打電話與他爸爸溝通,不是説忘了,就是説沒時間。我對他也是很頭疼。因為他根本體會不到幼兒園及老師的擔心。有一次,孩子沒來幼兒園,打電話打不通,只能按照地點找過去。過去以後只有奶奶在家,孩子好好在家,説是坐車沒坐上。後來他父母也知道了這件事,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上述情況出現。

當然與家長的溝通有時也會有委屈的時候,比如我班的龍龍的爸爸,剛開學時,他會每天至少一次電話詢問孩子在園的情況,孩子剛進入幼兒園,做父親的關心這是很正常的。我總是能夠耐心地聽他詢問,與他溝通。有一次,龍龍和濤濤在玩耍的時候,眼角上被濤濤抓了一下,出現了一條很小的抓痕。他爸爸又打電話來,好像指責我沒有看護好孩子。我呢先是向他道歉,又向他解釋説孩子在幼兒園相互之間玩耍是很正常的,免不了會被抓或被推等情況,但是我們會更加註意孩子的一舉一動的。這樣的保證還是不行。以後的幾天,他每天都會打電話來叫我看好他的孩子。一次,他又打來了電話,説是我因為他多次的埋怨,不把在幼兒園所學的內容以校信通的形式發給他了。 我真是感到太委屈了,哪有這樣的事,但我還是耐心向他解釋前幾周的校信通上每天發的學習內容,是補上一到八週的,因為之前沒有開通校信通,現在每個星期的學習內容都發了,但不是每天都發,而且要發大家都會收到,不會把他的除外。當然這只是極個別現象。

為了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我們充分利用校信通這個平台,經常與家長進行交流。我們還建立了年級博客,在那裏,家長們可以更詳細的瞭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家長也可以我們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積極接納每一位家長,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他們以心換心,坦誠交流,從而使家長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

中班家長工作心得體會 篇8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其受教育過程的起點,與家長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實施教育是我們幼兒園家長工作的重點。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以此獲得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有利於我們更好的開展幼兒園組織的各種形式的活動。現將本學期我班的家長工作作一個簡單的小結:

一、尊重理解家長是家園合作的基礎。

學會尊重和理解家長,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換位思考。做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歸根結底,僅僅只是因為他太愛自己的孩子了。從這一點上講,這同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不相違背的,因為我們也是愛着孩子的,我們對他們的諸多要求也是為了能使他們能更好地成長。嘗試着站在家長的角度,我們也就能充分地感受到那種深切的愛,同時也就不難理解家長這樣或那樣的,有理的或無理的要求了。也只有當我們學會去理解這種心情,學會去尊重這種感情的時候,當家長意見與我們相沖突的時候;當家長對我們的工作百般挑剔的時候;當更多的意外事情擺放在眼前的時候;我們才會以一種更加平和的態度和一種更加成熟的方式去面對它們和處理他們。

二、相互信任和交流是家園合作的前提。

要想贏得家長的信任,除了先要學會去信任家長,還必須設法在潛意識中引導家長來信任我們。這點上,我覺得教師自身的素質佔有絕大部分的因素。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在感情上來講,他是依賴幼兒園,也更依賴老師的。無怪於有家長這樣説過:選擇一所好的幼兒園,不如選擇一個好老師。可能真的是這樣,但是,最初,家長對老師所採取的一定是一種觀望的、懷疑的態度。這個時候,教師的一言一行就顯得猶為重要了。為了讓家長充分的信任自己,首先,熱情主動的工作態度是絕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的素質。

那麼,在建立信任之前,我們首先要交流,要用心地觀察家長的不同需要,在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家長的同時,也要儘量去照顧家長的不同需求。其實,很多細微的事情,用點心也就好了。在平常的交流中,有徵對性地向家長講述一些教育的最新動態;當家長遇到困惑時,有選擇性地教給他們一些有關幼兒或家庭方面的教育方法;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充分的展示自身的能力和特長之處。這樣,家長會覺得你知識面寬,專業基礎紮實,且見多識廣,多才多藝。慢慢地,你會發現,家長見你的時候,眼光盡是佩服,他們開始樂意同你講講他的孩子,所有有關孩子的事情,他們都願意同你探討,希望能向你諮詢,他們開始很在意你的觀點、看法和意見。那麼,恭喜你!他們一定是開始信任你了。

三、 巧妙的溝通方式是家園工作的關鍵。

在開展家長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總會是在不斷地要求和被要求當中。家長為了孩子,他會對老師不斷地做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這當中,有許多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們是應該也必須做到的。但也有那麼少數是不合理的,如何巧妙向家長暗示這一點,的確是需要有語言的藝術性。同樣,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也需要向家長做一些要求,以求得家長的通力配合。怎樣讓家長樂於接受老師提出的這些要求,這些也同樣要花很多的心思。本學期,我們組織了一次親子春遊,活動之前,許多家長因為工作過於繁忙,回執裏強調錶示的確是沒有時間陪同孩子一起來參加活動。鑑於這點,我們有徵對性地同這些家長進行了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緊緊地抓住家長愛孩子的這一特點,強調這次活動的意義重大,且此類親子春遊的機會很難得。因為是親子春遊,大部分的幼兒都有家長陪同,那麼沒有家長陪同的幼兒他在羣體活動中,心理會倍感孤獨無助,這對他們以後心理的發展是相當有影響的。在聽了我們的這些話以後,許多家長都在百忙這中抽出了時間來參加了活動。那一天,所有的孩子都到了,所有的家長也來了,真的是其樂融融。

四、 真愛每一個孩子是家園工作的核心。

老師們主動向家長了解兒童成長的過程生活習慣和特點,主動介紹幼兒園的生活和教學內容,隨時向家長彙報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這都是教師全現愛的方式。老師們在家園工作中用自己辛勤的工作、無私的奉獻和無限的關愛,來征服家長的心,這成了家園工作的核心。在我們班的家園工作中,我們是這樣來向家傳遞我的愛心的:

1、 愛在平時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們注重讓孩子作為傳遞我們愛的樞紐,讓家長在孩子的身上能感受到我們的愛。生活當中,我們愛心、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我們關心每一孩子的進步和情緒。當孩子進步時,我們總是會給他掌聲和表揚。有些孩子有情緒時,我們一旦發現,總會適時地查找原因,並不斷地鼓勵和安慰他,我們力求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幼兒園裏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成長。我們對每一個孩子説:老師喜歡你!當孩子意識到,或感受到老師是愛她的時候,他會將這種愉快的情緒帶到家中,也學會了向家長傾訴,他們會説:老師表揚我了!老師最喜歡我!家長受到孩子這種愉快心情的感染,就一定能感受到老師點滴的愛。

2、 愛在細微

在每日的工作當中,我們總是密切關注每一個孩子。哪天哪個孩子沒來幼兒園了,我們總會主動地向家長打電話諮詢。有孩子生病請假了,我們也會打電話傳遞我們的問候。有孩子在幼兒園磕傷碰疼了,我們更是會主動及時地向家長解釋清楚,並講明原因,以取得家長的諒解。本學期,我班的陳海斌小朋友,因為在家爬高,不慎摔斷了腳趾骨,有家休息養傷期間,我們除了隔三岔五地打電話向其家長表示關心,我們還抽出了一次活動的時間帶領班上的所有小朋友去他家裏看望他。這使得他的家人十分的感動。

3、愛在點滴

堅持做到準時發放所有的資料,包括家園聯繫手冊、幼兒作品、周計劃與周內容等等,以便家長最快最準確地瞭解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特別是家園聯繫手冊,它是傳送我們愛心的橋樑,每個星期,我們都會認真詳細地記錄下孩子在園的表現,同時也及時通過家長的反饋來有徵對性地關愛每一個孩子。對於家長平時提出的點滴要求,我們也絲毫不怠慢。

當然,在我們的家長工作中,也存在許多的不足和遺漏之處:

1、幼兒的安全工作,有時不能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幼兒有時會產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件。今後的工作中要提高職業的敏感度,儘量減少發生此類的事情。

2、幼兒的保育工作,因為工作的疏漏,有時會發生幼兒的衣服帶錯或忘帶回家事情。今後我們的工作要更加的認真細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