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上週末在xx市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20xx年xx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b證培訓第一次集中面授,主講教師是福建師範大學的葉一舵教授。葉教授對中國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形象生動又有見地地解讀。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什麼好呢?令我最深刻的一種説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的基礎與載體。葉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在美國的一個公園裏,有一個美國的小女孩正在草地上玩耍。她看到一個塑料瓶被丟棄在草地上。她走過去,輕輕地拾起,扔進垃圾桶。一個旁觀者,上前詢問:“小朋友,你為什麼要把這個塑料瓶扔進垃圾桶呢?”小女孩回答道:“因為草地很美啊!”同樣,草地上還有另一個塑料瓶,一箇中國的小女孩走過來,也輕輕地拾起,扔進垃圾桶。這個旁觀者,上前詢問同樣的問題:“小朋友,你為什麼要把這個塑料瓶扔進垃圾桶呢?”這個中國的小女孩回答道:“是老師説的,不能亂丟垃圾,應該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就在這個旁觀者要走開的時候,小女孩又説了一句:“亂丟垃圾是要罰款的。”

聽到這樣的故事,在場的老師們都笑了。笑得……心裏都清楚這笑裏更多的是無奈。我們的教育,什麼時候也能夠從他律到自律呢?這不僅是中國小德育工作的任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是每個中國小教師都應滲透的工作,不僅僅作為心理專職教師的任務。期待第二次的中國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集體中面授。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本次培訓我認真聆聽了温州市教師教育院吳鬱葱老師、温州大學毛華配老師、浙江省教科院龐紅衞老師等多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我就這次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與體會。

一、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

從毛華配老師的講座中,我瞭解到了現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50%屬於良好狀態,30%屬於正常狀態,20%存在問題。其中5%左右有較重的心理障礙。這些數據表明,隨着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現代社會思想觀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變化。不僅帶給我們成人很大的心理負擔,同樣也給當今的青少年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而且這些壓力還在不斷地加重,使一部分學生感到難以承受。於是緊張、焦慮、抑鬱,甚至恐懼等心理常常瀰漫在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所以對於中國小生的個人成長來説,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去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中國小的課程。”可見,關懷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正成為社會的共識及關注的熱點,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受到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們的重視。

二、教師隊伍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這七天的培訓學習中,各位專家分別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操作方面做了詳盡地闡述。理論講述深入淺出,案例分析深刻精闢,實踐操作具有可行性。使我深入瞭解了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比如青少年發展心理學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心理諮詢的理論和技巧、中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及輔導策略、如何做一名心理輔導老師、中國小班級心理輔導的理論與實踐等。

通過學習,不僅使我轉變了陳舊的健康觀,而且使我深深地覺得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老師。為此,我認為教師應該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要做一個稱職的心理輔導老師並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不僅依靠教師的有關知識與能力,更要依靠我們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能夠勝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具有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的能力,還要有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正確先進的教育觀念、積極穩定的情緒與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徵、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因此,我將為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老師而不斷努力。

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建設心理輔導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備條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心理髮展的規律,同時也是有效實現預防性、發展性的心理輔導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上,老師在與學生一次次的互動交流中,能夠深切地體察到學生真實的思想和感受,觸摸到學生的脈搏和心跳。從而能夠對學生反饋的信息,作出誠摯和熱情的迴應。而心理輔導室,可以對學生實施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老師與學生可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幫助他們撥開眼前的迷霧,打開他們的心結,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上級領導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並陸續建設心理輔導室。像永中二小的心理輔導室“心樂園”在陳麗霞老師全身心的建設下,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並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到,還有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國小校,雖然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也瞭解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主觀意識上的不夠重視及心理輔導老師師資的匱乏,沒能很好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建設心理輔導室。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注重各種教育渠道的整體配合,同時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讓心理健康之花,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8月23日“有幸”參加了3013年江蘇省高校新任輔導員崗前培訓班,“走運”聆聽了江蘇省委教育紀工委蔣書記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報告。受益匪淺,體會頗多。

一、重新認識了“健康”、“心理健康”

蔣書記在報告開始前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健康?”培訓班的老師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標準:應該是一種積極且持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表現為身心無恙、品行端正,情緒穩定,意志堅強,人際和諧……但是聽了蔣書記轉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還是讓我自慚形穢。這也讓我覺得在以後的工作中不能僅停留在關心學生的“身”“心”方面,還應該在大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當然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顯然是一門龐大複雜的系統學問,不可能緊靠輔導員一人之力就能解決,它需要學生本人、學生家庭、任課老師、輔導員老師……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決。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榮幸之餘也有些許壓力,擔心自己能力有限,誤人子弟,雖然這份擔心有點誇張,但是作為輔導員老師還是應該力求盡善盡美,嚴格要求自己,在輔導學生前捫心問一下,自己憑什麼去輔導學生,這樣才會更加有責任使命。讓學生接受高質量的輔導同時,自己也快快的成長起來。當然短時間內成長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長伴隨的“痛苦”來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應該做好吃苦的準備,多學習,多鍛鍊,爭取讓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為學生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與學生共同成長和進步。

我在做兼職輔導員老師前,在學生工作崗位歷經班長、協會主席、學工處助理,加起來已經4年多了,也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積極肯幹、身心健康的人,卻一直沒能有機會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遺憾之餘多了一份慶幸,慶幸的是接下來我將擔任學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導老師,對於這份熟悉但並不擅長的工作,相信我還有很長的學習之路要走,因此肩負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這裏也悄悄許下一個願望,爭取在未來的時間裏通過三級心理諮詢師的資質,能夠更加專業的去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難之餘也多學習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回到報告來,其實聽了蔣書記的報告,我還是體會頗多,輔導員老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之一,想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輔導員老師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輔導員老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剛剛入學的新生同學們眼中,輔導員老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權威者--甚至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因此輔導員老師的言談風度、待人接物……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所以,輔導員老師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這也是不久的將來和新生同學們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包括我在內,期許每一位輔導員老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輔導”學生。假如有一天學生和輔導員老師在一起有如沐春風,輕鬆愉快的感覺,而不是一種緊張、如坐鍼氈的感覺,我想這應該是一名合格的輔導員老師了。

二、誘發學生心理波動的原因

正如報告中蔣書記所説,我們的學生目前正處於一個“高壓”社會,來自競爭、評獎、評優、升學、就業,甚至是家庭、戀愛……各方面的壓力,學生在大學校園裏面會遇到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問題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是啊,我也是親身經歷過的人,身邊也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同學讓我意識到這一點,在大學校園裏面正是這些不可測的變數是誘發學生心理波動的主要原因,在報告現場淮海工學院的輔導員老師分享的兩個案例也恰恰説明了這一點。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我個人也是存在着些許不足,還是剛才説的那句話,讓自己快快成長起來,吃點苦、受點累不要緊,不能因為個人原因“誤人子弟”。所以輔導員老師們,我們應該更加努力了。

三、輔導員要有“品”

不管是處理好輔導員老師與學生的師生關係,還是處理好學校事務、學生之間的關係來説,都必須謙虛、隨和、公平又不失嚴格……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其他問題時,要有平等、共同學習的意識,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溝通,或者和學生經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換意見。輔導員老師更需要心胸寬廣一些,要有一種容人、容事的胸懷,甚至要聽取不同的意見和學生的批評,寬以待人,多一些理解、關懷和友愛之心。這樣在給學生做好示範的同時也會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時自己也要學會減壓

輔導員老師在大學校園裏面似乎是一個超級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師舉得一個例子:“千根線下面只有一根針。”學生黨建工作,學校的組織部要給輔導員安排工作;學生團建、校園活動,學校的校團委要給輔導員安排工作;學生資助、學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學校的學生處要給輔導員安排工作;甚至學生在課堂上遲到、早退、曠課,學校的任課老師也會找輔導員老師;每年的新生入學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輔導員的工作苦、累、壓力大。儘管如此,我們周圍還是有很多輔導員老師愛着這份職業,因為輔導員老師這個職業賦予了我們太多的讚美,但同時也給輔導員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時會感覺有些許的的壓力,因此輔導員老師在育人的同時也要學會自己減壓的方式,心情鬱悶的時候,打個球,出身汗,吃點零食,看個電影。找個知心的領導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會好了。正如報告中蔣書記所説鬱悶的時候誰都會遇到,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鬱悶和抑鬱症的最大區別就是,鬱悶找個合適的方式讓自己的心情變好,抑鬱症就是鬱悶的持續了,當然説這些並不是説我或者輔導員容易出現鬱悶,同時也是號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觀察、多一些細緻,很多同學、朋友誘發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往往是缺乏早期的關注、關心和正確的疏導。

最後想説的是,高校的最大功能就是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輔導員老師更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風趣的談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將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育。希望每一名輔導員老師都能夠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將來桃李滿天下。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4

俗話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要能管理自己的情緒,在教學中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這就需要教師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學會調整情緒。

第一,教師應學習適當的調整情緒的方法。

運用適當途徑宣泄消極情緒。心理學對一般人的調查發現,女人在面對消級情緒時往往採用“瘋狂購物”的方法排解不快;男人則往往用抽煙、酗酒來排解憂愁。事實上,我們要主動選擇一些無害甚至有益的宣泄方式來改善情緒。

第二,學習微笑。發自內心的微笑不但可以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而且可以鼓勵、讚許、支持、安慰學生,甚至微笑也可以改善同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兩個嘴角向上一翹,你就笑了。每天出門前對着鏡子笑一笑,晚。L回家再對着鏡子笑一笑。你會發現,微笑可以帶動你的心理呈現的積極的狀態。笑過之後,心理壓力會大大改善。

第三,學會放鬆。緊張和放鬆在生理上是兩個相反的過程。也就是説,身體是放鬆的,人就不可能緊張;反之。身體緊張,人就不可能放鬆。可以説,放鬆是緩解緊張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以下幾種放鬆的方法對緩解緊張情緒大有益處:每天都堅持做一項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梳髮健腦法;用呼吸法放鬆;形象鬆弛法等。

提高教師心理素質,減輕職業心理壓力不僅需要教師的自身調整,還需從學校政策上進行調整與改善。學校管理就是要為教師心理動力層次的提升創造一種有利於教師成長的氛圍。

首先,學校應為教師的發展創設一種良好的人際環境,人際環境的準則就是公平。

其次,就是知人善任、揚長避短、用人所長人盡其才,使教師在更有利於其發展的位置上充分發展。

第三,是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調控競爭的度,既鼓勵教師個人成名成家,又強調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第四,為教師的成長、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鼓勵、支持、幫助教師進修,提高教師羣體心理動力的需求檔次。

第五,學校應重視教師的精神維護。如給教師開心理健康講座,適當減少工作量,適當減少工作壓力,增加教師之間心理交流的機會,在教師中開展一些能放鬆身心的活動,如定期郊遊等,甚至定期讓老師接受心理輔導等。

第六,學校應對教師家庭及生活狀況給予高度的關注。作為一個教師,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前提是,要有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要有能滿足生活的基本條件。學校對教師家庭和生活狀況的關注,可以使教師有一種被關懷、被重視的感受,可以調動教師參與工作的熱情,減輕教師對壓力的感受。同時更需要重視管理中的心理調控、加強教學過程中和教師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分析、心理諮詢、心理調整和心理動力的建設工作。

教師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需要得到全社會以及家庭的理解與支持,減輕教師職業心理壓力,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是學校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5

一、教師職業理想:

教師應依據國家對教師職業的要求和自身的實際條件,確立一個能夠通過努力而實現的目標和理想。

1、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強調模仿的重要性以及陶行知、蘇格拉底的理念,還列舉于丹和最美鄉村教師的事蹟。

2、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是教育成功的先決條件,體現為四個層面,列舉了李桂林與陸建芬夫婦的先進事蹟。

3、有紮實的學識素養 :體現為三個層面——四項基本素質、專業知識與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終身學習。

4、有永恆的仁愛之心 :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從“百年校慶問卷、陶行知四塊糖、薛月娥三個法寶”中表達教師對學生的愛的作用。

二、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必備的品德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學生等職業工作關係時所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要求全體教師應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價值目標;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素質;具有頑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法制教育:

依法治教師是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強化教育社會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然要求。

法制教育要求教師要規範的遵守憲法及其他各種法律、法規;教師要依法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四、教師職業責任:

當今教師面臨的三項主要責任

1、崗位責任。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這是教師職業的本職特徵。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擔負起教育學生的重任,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的全面負責,對學生的終身負責, 要讓學校成為學生完美人生的起點。

2、社會責任。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託在了學校,教師就有責任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培養好。所以我們教師要尊重家長,不推卸責任,協同家長、社會,齊心協力,滿足學生受教育的特殊需求。

3、國家責任。我國有13億的龐大人口,現代化建設和各項規劃目標的實現要求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這個任務責無旁貸的落到了教育和教師身上.我們教師要不負使命,努力工作,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高質量的人才。

五、心理健康:

教師應提高最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意識到並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教師有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校,師生心情舒暢,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這是我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本次培訓會上,張校長使教師們瞭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討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因為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沒有優秀的教師,就沒有優秀的學生,沒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培訓中,教師們一起分析了中國小教師常見到心理問題及其調試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反過來説,教師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教師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非常必要。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6

5月14日放學後,我校全體教師,聆聽了楊校長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我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需要教師經常檢查自己、反思自己。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知道了教師必須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質工作,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説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

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9

11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煙台市國小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班。短短几天的培訓學習,讓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現實性和重要意義,讓我受益匪淺。

在培訓過程中,北京的心理健康專家和魯東大學專家教授給我們做了精彩的講座,他們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通過理論學習、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從專家們的講座中,我深深地認識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説説,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惠萍院長《親子關係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讓我們明白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家長的只有給孩子一個可以依戀安全的氛圍,給孩子學習的榜樣,注重人格培養,才能防止童年的創傷性經歷。使我們認識到單親家庭孩子、隔代撫養孩子出現問題的深層原因。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這些學生,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關注他們人格的培養。王院長的一句話,給我很大的觸動“一個優秀的母親可以帶出一個優秀的女兒,卻帶不出一個優秀的兒子。”這道出了當今男孩子教育培養問題,這也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所應注意的。

通過這次培訓,我覺得學校今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加強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做好對教師進行心理教育的培訓工作。向老師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及方法,並要求班主任和老師在自己班內嘗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擴大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

二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發展。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採取以下方式進行。一是團體輔導。針對不同年級、年齡段學生開設不同心理活動輔導課(或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羣體向上的精神。二是心理諮詢。開展“心晴小屋”心理諮詢室,優化心理諮詢室的環境,創造寬鬆和諧的諮詢氛圍。每週定期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諮詢,做好檔案積累和跟蹤研究。在諮詢室外設立心理諮詢信箱,解答學生疑惑。三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僅4天,但在我的心裏卻激起了層層漣漪。這次培訓給與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後,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教師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要用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而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加強教師心理健康防衞。

雖然幼兒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較單純,園內的人際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是在客觀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並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社會大變革的今天,教師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所困擾,容易造成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應該開展心理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講座,組織一些社會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幼兒教師的主要工作環節大都是沒有管理者和同行在場,因而其工作有較大的獨立性。正因為這樣,從心理上來説排斥管理,甚至敵視管理。在現行的幼兒園管理體制中,管理者扮演着檢查員的角色。但教師卻容易將管理和監督等同起來,由此產生了對立。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一)端正認知

1.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這一職業是如今最“開放”的職業。他的工作得接受許多人直接或間接的檢查和監督――學生、校長、教研員、學生家長、教育局等等,以至整個社會。所有的這些人和社會團體都認為自己對教師的工作有評價的權利。對於教師應該怎麼做,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念和想法。僅僅是與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相處就可能讓教師產生焦慮,不管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神經過敏性焦慮。並且,教師自己心裏也有“一杆秤”,隨時隨地都在監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別人更嚴格、更苛刻。

因此,教師應該樹立正確而且穩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結在一起,貫穿於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個體只有樹立正確而穩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瞭解並愉悦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同時,個體因為對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接納並理解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善盡美之處能處之泰然。這種心態對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的積累是分不開的,前面的研究結果也表明,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與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關。所以教師應多學習,多接受新知識,以加強自身修養。

教師也可以堅持收集有關他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能用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達到了自己預定的目標。教師對自己教學方法的利弊瞭解越深,越瞭解學生是否接受這些方法,就對自己瞭解越深,自我認識就更客觀,自我概念就越堅定,評價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對自己也就更自信。

2.正確認識和對待失敗

自我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包括很多,如角色調整的能力,從職業中獲得滿足和樂趣的能力,免於患上神經過敏性焦慮的能力。而教師對失敗的看法是自我維護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為教師是心理上“開放”的職業,失敗和過錯發生的機率就特別大。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經歷,關鍵是看怎麼去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失敗。如果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失敗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減少壓力和焦慮的來源,更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個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充滿信心的老教師對學生家長和社會上其他人員對課程提出的不同意見會處之泰然。與教育界之外的人談論關於課程的時候,他心態平衡,語氣堅定,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教師,他知道自己在説些什麼。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對問題的直接接觸更多,因而對整個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觀的把握。他從實際工作中建立起來的安全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學生對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為他幫助差生並真的使其成績上升,因為他客觀地知道教學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正是因為他能接受這些失敗,並從中總結經驗,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來勇敢面對失敗。

3.換個角度想問題

客觀地講,教師是無法滿足別人以及他自己對自己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許多期望,包括教師自己對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極端的。比如,一位數學老師或許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完全掌握某節課所教的數學理論,他也知道有許多他所無法控制的因素使這種希望不能實現。然而,在整年的數學教學中,他都懷有這個希望,而且,他的行為也表現出似乎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是,他也許會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對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調整。他不再幻想張三和李四能學得一樣好,畢竟他們的數學抽象能力相差很多。而且,班上還有幾個學生似乎根本就沒想學數學。當然,他仍然很關心這些學生並給他們一定的壓力,讓他們知道,他希望他們努力學習,需要的話他會盡力給予幫助。

那麼,期末考試的結果是,班上有60%的學生很好的掌握了數學理論,20%多的學生可視為勉強過關,還有幾個根本就沒弄懂。他失敗了嗎?這有賴於他對“失敗”的`主觀看法。有兩種可能,他或許對自己非常苛刻,覺得遠遠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或許會對自己感到滿意:我已經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得很好了。

採取先前想法就會有挫折感,體驗到不安、焦慮等負性情緒,而採取後一種想法卻能心安理得地繼續工作。這裏想説的是,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和評價生活中所謂的“失敗”。很多時候,這種失敗實際上只是教師個人主觀上體驗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觀的。

教師有時可以改變思維方式,換個角度考慮問題,也可以説是適時當一下阿Q。比如許多教師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班上某個學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學校的處分。其實,教師不必因此而過分內疚自責,正如教育心理學者張春興所言,有些學生問題的“病因根植於家庭,病象顯現於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並非僅僅是教育失當那麼簡單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師只要盡到了責任,就可以問心無愧。

(二)調適情感

1.情緒控制

情緒控制指個體對自身情緒狀態的主動影響。這裏主要講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挫折感帶進教室,更不要發泄在學生身上。教師覺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氣發泄在座在自己教室裏的學生身上,因為學生常常就是讓他們受委屈的“罪魁禍首”之一。本來,適當地刺激一下搗蛋學生的自尊對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師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很難把握好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傷害學生,也破壞了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師是因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煩躁,並且因此而斥責學生,學生們是能夠意識到的。他們不僅不願再尊重教師,聽教師的話,還可能會報復教師。

情緒控制的方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從認識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是否適度;從情緒本身方面控制可能發生的衝動行為,採用合理或間接手段適當疏導。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緒激動時不要批評學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氣和地冷靜處理問題時再批評學生,防止過激言行。在這方面,如果調整得法,可以化消極被動情緒為積極主動的建設性行動,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説的昇華。

2.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緒積蓄過多,得不到適當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緊張狀態。這種緊張持續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還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師也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泄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還可以出門旅遊,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3.從其它地方尋求滿足感

如果教師覺得在學校中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可以試着在教室以外尋求成就感。培養一項有創造性的愛好,比如集郵、寫作等等,是一個好方法。個體能夠隨這些愛好的深入而體驗到滿足。

另外,教師應努力營建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美滿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進個體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能在個體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緩減個體的心理壓力。這一點對於中國小教師尤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擾、受到壓力的教師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應體驗到而沒有體驗到的滿足感就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彌補。而沒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師很難在工作之外獲得情感上的舒緩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產生孤獨、憂鬱等消極情緒,不利於心理健康。

(三)改變行為

1.角色學習

角色學習是預防焦慮的途徑之一。當多種角色發生衝突時,當教師已分不清自己是誰的時候,焦慮就容易產生。事實上,教師適應職業生涯的主要問題就是學會扮演好合適的角色。在新教師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裏,幾乎把時間都花在教師這個新角色的學習上。當教師開始覺得他所扮演的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適時,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他的焦慮水平就會減低。因為這時,即使面對在教學工作中不得不面對的各種情況時,教師也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學生。新教師的許多焦慮之所以會產生,大多是因為他們不能預料將發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處理。通過職業角色學習,可以減輕或消除教學情境的這些不確定因素和難預測性。這樣,角色學習也就幫助教師消除或降低了教學中可能會產生的焦慮。

當然,角色學習也有它的弊端:一些教師太依戀於現在所扮演的角色,即現在所使用的教學法、所採用的教材、所例行的程序而不願嘗試新的方法,接受新的思想。事實上,他們是害怕如果放棄已經證明可行的方法(雖然這些方法也許效率不高),他們會再一次體驗曾體驗過的焦慮。如果學校領導強行執行新的教學手法,教師很有可能會產生焦慮、煩躁、無奈、甚至怨恨等消極情緒。

2.個別或集體討論

與其他眾多的教師進行討論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有效途徑,也是減輕壓力和煩惱的好辦法。人們甚至教師自己往往都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無所不能的。所以許多教師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情願壓抑自己的情緒,在強烈的心理壓力下繼續工作,也不願與其他人討論問題或是尋求幫助。他們害怕(有時這種害怕也不是全無道理)承認自己在教學中有困難,教學工作有待改進就等於承認自己能力不夠或教學失敗。

其實,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有困難,沒有人是樣樣精通、無所不能的。與同事交流討論不僅是解決問題、增加工作經驗的好方法,而且也是獲得所需支持的重要途徑。

3.堅持鍛鍊

前面曾討論過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身體健康能促進心理健康,因此,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生理疾病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好方法。不過,教師在體育鍛煉時應注意量的問題,不要適得其反,因疲勞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4.尋求專業幫助

尋求專業幫助在這裏主要是指教師在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時應尋求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能提高教師的理解力,使他們和學生、同事一起工作得更好。傑西德(Jersild,1962)等曾對來自國小、中學和大學的111名接受過心理治療的教師進行了調查,以研究心理治療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結果表明,95%的教師認為心理治療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學生;89%的教師認為心理治療使他們有更大心理承受力去接受那些有敵對、愠怒、反叛情緒的學生,並能更好地教育他們;73%的教師認為心理治療提高了他們走近那些畏縮、難以接近的學生的能力。接受調查的教師還説心理治療使他們更喜歡自己的同事和夥伴,更喜歡本職工作。

傑西德研究中的許多被試都有這樣一種看法:教育的首要目標應是幫助兒童和青少年發展自我認識能力。當然,對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了解更深的教師對和學生的關係就更敏感。能意識到自己的敵對感、內疚感和焦慮的教師能理解這些衝突在他的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意義,能更好地給予他們所需要的幫助和指導。傑西德研究中89%的教師指出,心理治療使他們在幫助學生處理個人問題時能更好地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不僅僅是教師,各行各業的人都正逐步認識到,心理治療,不管是短期的還是連續的,都能幫助他們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療,人們就會把它與精神病掛鈎。但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求助於心理治療的教師是誠實、有勇氣、願意進步和發展的教師。要一個被心理問題所困擾的教師硬撐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結果很有可能是教師把他的消極情緒投射到他所教的學生身上,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為了更好的從事幼兒教育,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以前學習《幼兒心理學》時,不夠深入理解。通過暑期學習,我有了很大的收穫。現在談談我與書本的學習及體會吧!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行為活動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及幼兒個性的心理特徵形成與發展的特點。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初步瞭解,我覺得了解幼兒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覺得幼兒的心理也是很複雜的。的確,當你真的想去接觸幼兒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很多現象其實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有時覺得很想知道“為什麼”。如果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就難以更好的與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瞭解他們。

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將他們看成小大人。他們的心理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而幼兒的心理髮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理解與認識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我們要重視並能夠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使其很好發展的機會。環境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小朋友們所處的社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等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形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下,兒童心理髮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過學習和閲讀,我深深感知到,幼兒期是性格特徵和改變顯露的最初階段。環境因素能夠影響着他們個性特徵的形成和改變。幼兒的個性特徵也影響着他們自身在各種活動中的體驗和收穫,並影響着他們與周圍人的交往。作為老師的我們應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條件,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這是我們作為啟蒙老師最應該注重的方面,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其(幼兒)身心和諧發”,“應當切實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是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新一代,是現代化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擺在廣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全新的課題。為此,我們進行了兩年多的系統的探索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途徑。

一、優化育人環境

幼兒園環境是潛在課程,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外在條件,在對幼兒心理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創設與教育適應的良好環境,能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1、創設適宜的物質環境。

一是為幼兒提供充滿生機、能陶冶幼兒心靈的自然環境,如在園內種植草坪、花卉、栽種果樹、開闢種植園地、修建嬉水池、改建沙地等,讓幼兒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

二是創設與教育目標相適應的學習、遊戲環境,如利用紙箱、飲料瓶、快餐盒等廢舊物品創設美工區、音樂區、娃娃家、小舞台、商店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區域,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讓幼兒在輕鬆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索。

三是創設以心理健康內容為主的牆飾,“我們一起玩”、“妹妹摔倒我扶起”、“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等巨幅牆飾掛在教學樓醒目處;活動室佈置美麗的圖案,時時提醒幼兒合作、謙讓、快樂、勇敢、不怕困難等。從而使幼兒園的每一塊牆壁,每個角落都成為育人之地。

2、創設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

一是建立充滿融融愛意的師生情誼。愛是連接師生關係的紐帶,如果教師多給幼兒一些愛護、關心,就會使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因此,我們總是用滿腔的愛去對待幼兒,使他們喜歡上幼兒園,並能愉快地參加集體活動。

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平等地對待每個幼兒,潛心瞭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徵以及能力差異,尊重每個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力求做到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評價孩子時儘量採用鼓勵的語氣“知道你行”、“相信你會做得很好”等,在這種充滿尊重、鼓勵的良好氛圍的影響下,孩子們變得樂觀、自信,並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

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良好的同伴關係能促使幼兒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我們首先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再讓幼兒擺脱自我中心,逐步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適應集體要求,教給他們一些協調同伴關係的方法,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交往技能。

二、重視滲透教育

心理髮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且有反覆的可能。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必須要注意幼兒園全方位的滲透,堅持一貫性、連續性的教育與引導,這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

1、學科滲透。

各科教材內容均從不同方面滲透着對幼兒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訓練要求。它們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我們在各科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班語言活動中,通過進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等,讓幼兒明白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克服困難,而且還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在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便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來激勵他們,教給他們解決困難的辦法。

2、遊戲滲透。

遊戲是幼兒自願參加的輕鬆愉快的活動,也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在沒有任何壓力的遊戲活動中最容易接受指導和訓練。

3、日常滲透。

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要從日常生活着手,堅持下去,日積月累,逐步形成。幫助幼兒養成對每件事如洗手臉、穿脱衣服、收拾整理玩具等都要認認真真,絕不馬虎的習慣;培養幼兒做任何事情(如繪畫、玩遊戲、聽故事等)都有始有終絕不半途而廢,具有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和頑強的毅力。

4、隨機教育。

隨機教育是根據臨時出現的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它對培養、鞏固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繪畫活動中,有的幼兒因不會畫而哭,有的幼兒把筆一扔不畫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總是抓住機會,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明白“哭是沒有用的”,並讓大家討論“應該怎麼辦”,引導幼兒克服困難,完成作品,建立起自信。

三、進行鍼對性教育

針對性教育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針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狀況設計的專門活動。研究中,我們圍繞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進行鍼對性活動方案設計,並按方案組織教育活動,如:我們觀察到班上有少部分幼兒性格內向、膽怯,不願意與同伴交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活動區設計了“娃娃過生日”,有意識地引導這部分幼兒參與活動。活動中,讓一名幼兒扮演娃娃,其餘幼兒扮演小客人,小客人帶着禮物到娃娃家祝賀娃娃生日,娃娃熱情地接待小客人,小客人將禮物送給娃娃時大膽地説出了祝賀的話語。他們相互交談,唱生日歌,跳快樂舞,這樣在輕鬆歡樂的氣氛中,孩子們自然地交往,就連平時性格孤僻的幼兒此時也活躍起來了。

四、開展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指根據幼兒心理髮展特點與規律,由教育者設計和組織,以活動為基本方式,引發幼兒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從而對幼兒的心理狀態產生積極的影響,達到形成和改善幼兒心理健康的一種方法。幼兒的心理髮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因此,根據不同類型的幼兒和幼兒不同的心理需要,我們採取了以下方法對幼兒進行心理輔導。

一是創設活動情景,通過以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情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發泄不良情緒,形成健康心理。

二是角色體驗。幼兒扮演不同角色,體驗其扮演角色所具有的心理品質,幫助幼兒構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質。此外,我們還運用了誘導、體貼、親近、信任、鼓勵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心理疏導,維護幼兒心理健康。

五、堅持家園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兒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父母的言行對幼兒具有重大的影響。如果這種影響是正面的,則會有助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幼兒園教育效果;如果這種影響是負面的,則會削弱或抵消幼兒園教育效果。因此,家園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們在家園配合中通過家園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等活動,加強家庭教育的指導,向家長宣傳“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讓家長熟悉本項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操作方法,使他們支持配合幼兒園教育,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心目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培養學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讀了《教師心理健康》一書後,使我更加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説,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李慧君專家的理論課,最讓我受益的是這句話找回職業生活的勇氣和幸福感,需要獲得對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這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但自我的努力與調節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積極的自我認同尋找自我價值感,建立社會支持系統,用探究打敗無聊,積極的自我調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説,“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國小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國小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

通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健康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通過本次教師心理健康養成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每天面臨的是毫無社會經驗、天真善良的孩子。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叛逆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覷,需要正確的引導,方能成功走入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學生需要心理修行,教師也同樣需要健康的心理修行,從各個方向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教師心理健康需要經常自我檢查、自我反思。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引導者,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所謂“言傳身教”,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尤其對低年級學生,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不會犯錯、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言談舉止、處事方式等,都會對學生造成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地學習生活;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在課堂上會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恐不安。

教師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人格,是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工作,瞭解並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積極學習心理衞生、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健康地工作並關心關愛學生。

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國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人們多元化的價值觀,有着升學、就業各個方面的壓力,導致了學生心理問題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學的'目的是教書育人,不僅教知識,更要教做人。教師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只有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能承受巨大的壓力,絕不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中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才能尋求新的發展,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為師者,要以平和的心態來教育學生,以真誠的心來幫助和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幫助學生改掉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温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後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帶着一份憧憬,帶着一份喜悦,帶着一份期待與責任,我有幸參加了龍灣區的心理健康的培訓,不僅有理論的學習,充實我們的大腦,同時還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參觀學習和調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作為一個龍灣區的骨幹班成員,覺得自己非常榮幸。因為我們有一個非常貼心的團隊。在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員的熱情都非常高漲。這次去椒江我們給組配備了一個非常貼心的指導師---邱玲紅老師,邱老師非常轉到心理這個行業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但是她對於教學的熱情和對教學的研究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一週來,我虛心的向邱老師請教,學習。邱老師還親自給我們上課,聽了邱老師的課後,讓我們感受頗深。同時,邱老師真的是非常的無私熱心,每次聽完她的課,我有什麼不解之處,她都耐心細緻的向我講解,説明她為什麼如此處理教材,毫無保留。碰上我們組要開公開課,更是熱心地幫我們指導,指出不足之處。

在外面學習的每天晚上我們小組的成員都能互相幫助和支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遇到問題主動自找原因,坦誠交流解決。在學習期間我看到他們的教師在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時都能與其他成員共同交流,一同解決問題,同伴互助活動開展的非常好。

通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總之,在這次的培訓的鍛鍊中,我增長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在業務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努力,將所見、所學根據實際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為學校工作盡己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