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聽課心得(精選15篇)

名師聽課心得 篇1

9月15---16日兩天我校舉行了“名師觀摩課活動”,共展示了4節課,由於本人的課與賈寒珍、王海波兩位老師的課有衝突,所以我僅聽了劉孟偉、褚夫曄兩位老師的課。

名師聽課心得(精選15篇)

通過聽課,我感覺他們的課堂是“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以情感溝通情感的課堂”,他們在教學中都倡導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引領學生親身經歷與體驗,使他們能從周圍熟悉的真實的事物中學習語文、生物,進而體驗到語文、生物就在身邊,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提升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他們的課堂教學設計獨具匠心,合理創造性使用教材,重組教材,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遵循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他們都能熟練的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現代化工具幫助我們解決了一些本來枯燥、本來抽象的問題,將這些問題趣味化,形象化。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並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做到嚴謹和生動相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實現瞭解決問題的效果。

他們為我們做了教師基本功的好榜樣:説話咬字清晰,講解知識時精練到位,有時候甚至覺得是多一字太煩,少一字則內容不清楚;親切的表情,課堂上與學生融洽相處;嚴謹的思維方式,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反應快,引導學生得體到位,思維嚴謹,考慮周到。領略到名師那人文積澱和爐火純青的語言技巧。

通過這次活動,帶給我很多的思考,更讓我從中看到了我的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在課堂中做到遊刃有餘,讓授課進入更高境界,必須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要勤於學習研究,二要勤于思考創新,三要勤於動手積累,使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豐富,教學技能不斷提高。

名師聽課心得 篇2

我有幸能去省城太原參加了國際語文精品課觀摩研討活動”。短暫的時間我聽了幾節課及專家精彩的點評與報告,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巧妙的課堂設計,新穎的方法選擇,精湛的教學技藝,讓我領略了走在課改前沿的真正的名師的風采。感受到特級教師上課的魅力風格,以下是我的所思所得,與大家共享:

1、上課的這幾位名師他們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些講解、分析、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着學生走的狀況。在他們的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是儘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悦,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整個課堂駕馭能力非常強,整個課堂有張有弛,學生始處在高度思考運轉的狀態,感覺學生不是被“逼”着學,被“牽引”着學,而是學生切實想學,想表達。

2、在本次活動的課堂上,我看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親自參與的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是一個實踐和創造的過程。教師沒有設計過多“花哨”的環節,整個流程卻是如此地自然、平實與和諧,讓我們真正感覺到了“反樸歸真”的境界。

3、教師注重從細處處理,教師都是借班上課, 那麼怎樣取得同學的信任與支持了?每位教師都是借班上課,為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都是從實際,從介紹自己入手。但又不是泛泛,常規性介紹自己,而是結合自己授課內容鋪墊開來,既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瞭解,又成功有實際轉入課堂正題。

4、教師很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情感處理上,通過自己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給學生學習的安全感和開口表達的慾望,達到有效激活課堂氣氛和同學之間默契配合的效果。

5、教師語言能力強,專業素質過硬,綜合能力強。課堂上,教師也並沒有眩目的課件,而是,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幾張圖片,一支粉筆,教師就能生動展開,課堂任務佈置層次分明,目的性明確,有效性得到很好的體現。

“聽君一節課,勝讀十年書”。這次活動讓我受益非淺,使我對如何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留給我的思考還很多,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嘗試,將理念運用於實踐,使我們的國小語文課堂既生動又有實效,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

名師聽課心得 篇3

上次聽完第三屆教壇名師的講課後,就一直想找點時間寫寫自己的感受,卻一直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被擱置一邊。同時也怕聯校的解校長對自己失望,她是個認真的人,希望我們這些年輕教師能多思考,多反思,多學習。所以到現在都有點小慚愧。

自從生完孩子後,有好一段時間沒接觸書本了,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還會講課。所以急需充電。言歸正傳,還是談談聽課的心得吧。

這次講課的老師一共有11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3位特崗教師的課。他們講課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亮點。不管是秦軍軍的體育課,張晶的美術課,還是王芳的英語課,都設計的很合理,很精彩。

秦軍軍的體育課讓學生不僅鍛鍊了身體,掌握了基本的體育知識,更多的是寓教於樂。通過遊戲,比賽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大家對體育課是一種枯燥,勞累的印象。張晶的美術課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講故事,她的聲音委婉,動人,悦耳,再加上美術課上的那些惟妙惟肖的小人,感覺整個課堂都充滿了藝術氣息,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受到美術課的魅力。王芳的英語課氣氛很活躍,她的嗓門大,動作幅度大,學生學習的熱情很高。她在教授新單詞的同時也將單詞中的簡單音標教於學生,讓學生在記住單詞的同時也掌握了簡單的音標知識,為將來學習音標做了一些鋪墊。這點我覺得可以借鑑。

其他教師中也不乏一些優秀的課,但給我最震驚的還是這3位教師的課。聽完他們的課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要落實學生的基本知識點外,更多的是加一些外在的輔助教學,如播放英語小短片,聽英語歌曲,做英語小遊戲,講英語小故事等等,讓學生在色彩斑斕的課堂氣氛中完成英語學習,讓他們的英語學習變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樂學,想學。

名師聽課心得 篇4

通過一天的集體聽課觀摩,讓我見識到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師,以他們各自的團隊特色,給我們上演一場教育教學的視覺盛宴。在這7節觀摩課中,既有全國知名教師團隊的特徵,又有區域教學的特點,對我們來説,他們的課堂教學代表着當前課改,有很大的學習意義。

其中,來自北京的薛錚老師教授了《積的變化規律》這一課。薛老師代表的是吳正憲教師團隊,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薛老師的引導下,使學生由具體的問題列出算式,從而發現問題:因數和積,誰變了?是怎麼變的?然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從而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由具體的問題發現規律,突出了教學的實效性。

來自江蘇的吳鼕鼕老師教授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吳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極具特色的教學設計給我留下了印象。對於長方體頂點、面、稜的認識,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來得出,而這節課,吳老師通過多媒體的圖形、立體的動畫,學生的實際操作,最後得出結論。真正體現知識來源於生活。

浙江的學俞老師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給我印象最深,這整整一堂課中並沒有使用任何課件,而是在課堂中就地取材,在紙包裏裝粉筆,用在課堂上的學生和教師的歲數、會場的人數,甚至用自己禿頂的頭髮來引導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的認識,學生們在俞老師詼諧幽默的教學中不間斷的發現、思考,時時會有在場老師的陣陣笑聲和掌聲,經典的反覆問話“小朋友你今年幾歲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麼大人有多少人啊?”,課堂上歡聲笑語不斷,雖然沒有使用多媒體,但精彩程度卻不亞於年輕的老師有課件的課堂,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國小數學教學年會所收穫的教學經驗,反思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我們欠缺的還很多,我們離那些名師的教學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的教學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還需進一步的加強。

名師聽課心得 篇5

20xx年10月19日到20日與其他三位數學老師一起到廈門六中參加第十屆全國“相約名師 聚焦課堂”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對我來説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我也從教學觀摩會中得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收穫和體會,對此我做出如下討論及交流。

一、教師的語言魅力

從名師與我們平時和孩子溝通的語言對比中可以知道,他們與孩子對話中有一種無形的拉近距離感,能讓孩子們從乏味的教學中,主動學習起來。每一位名師包括施銀燕老師、張齊華老師、劉延革老師、強震球老師還有劉偉男老師在與孩子們上課前都會親近的與他們攀談,不僅從中連接孩子與他的熟悉感,還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懂得了什麼。原來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的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教師的教學設計

從施銀燕老師的四年級《認識負數》一課中,我們可以知道,她從生活中的知識着手,從設計了“電塔裏的負數”、“室內温度計的的測量”,以及“信用卡的-10”、還有“小明身高-2”不僅貼近了生活還讓學生懂得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的負數。這些實際情景中的問題不僅瞭解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參與中明確感悟到正、負數的應用價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温度計上所表示的度數這一環節,又要怎麼使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温度計上讀寫出所表示的攝氏度,並説出各攝氏度所表示的意義,比較温度的大小等,順利完成了對概念的初步建構,這也就是教師在上課中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的表情、關注學生的思維及時的加以放大,努力使問題公開化、明確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我還非常佩服施銀燕老師的最後的那個時鐘設計,到此還使我無法忘懷,原本以為那個計時器只是一個計時器原來暗藏玄機的總結了一堂課提前下課就是“-1”分鐘,加深學生對負數的瞭解,並且總結了一節課。

張齊華老師五年級中《用字母表示數》從在課堂上,完全瞭解他如何將自己融入教學,整個課堂渾然一體,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絲一毫加工的痕跡。他聽起來既親切又有鼓動性,這樣輕鬆的語言,細緻的點撥,大氣的闡述,快樂的笑聲使學生的興趣被“挑逗”得一波高過一波……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以一個儲蓄罐為引子,讓學生在感受愉悦的過程中學會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含義,就這個課題而言,難就難在應該如何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用字母表示數?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數?怎樣用字母表示數?張老師用他獨特的構思,把算術與代數的關係演繹地非常透徹,巧妙的將他的年齡與兒子年齡關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更讓人回味的是將神祕人與他的年齡關係的設計,又增添了種種無限的遐想,讓孩子自己懂得在“變化中找出不變”,他不愧為“數學王子”。

劉延革老師的《周長認識》其實就是我想去學習的其中之一,因為我教的就是三年級,不僅能從劉老師的觀摩課上得到教學的啟發,還可以學以致用一下。劉老師創設了小明鍛鍊的計劃:繞運動場跑一週,採用“慢鏡頭”的手法分別出現沒有繞邊線跑、沒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邊線跑一圈的三種情形,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圖形的一週。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把生活原型轉化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在學生對周長有了直觀的認識後,劉老師給出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圓形通過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清晰建立周長的概念,突出了“從任意一點出發,繞邊線一週,回到起點”三個要素,並且重點解決了曲邊圖形一週的長如何測量,滲透了“化曲為直”思想,學生的體會不斷的加深,至此,對 “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劉老師為深化對周長內涵的理解,還畫出一個角,問:它有周長嗎?學生的發現是有趣的、深刻的:因為它斷開了、有缺口、不能饒一週,所以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劉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反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習慣,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用曲線分割成兩個圖形後,比較分割後兩個圖形的周長,通過變式練習,提高學生反思的能力,這種探究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對學生來説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趨於深刻。

強震球老師的《圓的認識》是蘇教版的教材,它們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實物揭示圓,讓學生感受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再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強老師在設計中先創設一個情節:讓學生猜猜手裏有什麼東西,激發學生好奇心,然後拿着一條線,線下有顆球。告訴孩子們“用力甩起來,是什麼圖形?”這個直觀的教具,充分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腦海中有個“表象”。而後畫圓的指導應放在如何畫出指定大小的圓,而準確畫出指定大小的圓則基於學生對圓規畫圓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針尖為定點,兩腳之間的距離為定長(半徑)旋轉一週的點的集合”。學生這個意義上明白了圓的本質與圓規畫圓之間的相互聯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於學生對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圓的主要特徵的掌握。再後來當同學有對圓一定的瞭解與認識的時候以比賽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畫圓時兩腳距離不能改變而加深印象,設計是這樣的:請同學上來比賽畫圓,看誰畫得又快又好,之後同學們會發現一條繩子的距離不會改變,另外一條繩子則是橡皮繩無法固定距離。這樣的遊戲設計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到主動發現畫圓的技巧將學生置身於發現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畫圓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輕鬆地、本質地認識圓。

三、我的課堂還缺少什麼

這幾位名師的講堂,讓我從觀摩中發現我的課堂裏還缺少一些實質的東西,包括要有發現的眼睛,還不夠關注孩子們課堂的表情,要懂得去偽存真,生成點多,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能力,及駕馭課堂能力的培養。或許多上幾節不同班級的課,能對我教學上的應變能力以及能快速讀懂孩子們心裏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幫助吧。因為在讀懂孩子的心的基礎上的教學,才能夠真正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要學數學,學好數學的強烈願望。

名師聽課心得 篇6

通過聽課,我感覺他們的課堂是“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以情感溝通情感的課堂”,他們在教學中都倡導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情境,引領學生親身經歷與體驗,使他們能從周圍熟悉的真實的事物中學習語文、生物,進而體驗到語文、生物就在身邊,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提升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他們的課堂教學設計獨具匠心,合理創造性使用教材,重組教材,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遵循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他們都能熟練的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現代化工具幫助我們解決了一些本來枯燥、本來抽象的問題,將這些問題趣味化,形象化。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並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做到嚴謹和生動相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實現瞭解決問題的效果。

他們為我們做了教師基本功的好榜樣:説話咬字清晰,講解知識時精練到位,有時候甚至覺得是多一字太煩,少一字則內容不清楚;親切的表情,課堂上與學生融洽相處;嚴謹的思維方式,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反應快,引導學生得體到位,思維嚴謹,考慮周到。領略到名師那人文積澱和爐火純青的語言技巧。

這幾位名師都具有很高的演講素養,他們抑揚頓挫、簡潔流暢的語言,優美動聽的聲音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學生沉浸在這樣的語言中學習可謂是怡耳養神,潛移默化之中也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演講是語文教師的基本能力,如何讓自己的聲音悦耳又清楚其實是一門要苦練的學問,今後我會以這幾位老師為榜樣,提高自己的演進功底。

聽名師上課就是一種享受。置身於課堂教學中,他們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思想的浪花。他們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聽課的教師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令我們嚮往,這樣的境界讓我們羨慕。也許我們不可能都成為名師,但我們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且,這些教學方法的確能給我們以後的教學帶來幫助,給我們樹立高標杆,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語文課去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我想可以從模仿開始改變自己,然後逐漸實踐探索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條路任重而道遠。不過我相信一旦有了成效,這絕對是師生教學相長的一大樂事。

名師聽課心得 篇7

為了能夠有效地落實課程改革,在創新中求發展。我們小教部以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為己任。在師校領導的支持下,本週(20xx年11月8日)我們小教部組織班主任教師和主管教學領導,參加了北派名師觀摩課學習活動。使我們能目睹授課教師的教學風采、感悟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聞名遐邇的人格魅力;看到課堂教學的新理念、新課型、新教法,得到最新的教研成果和他們走向成功的寶貴經驗。

學習歸來的骨幹教師給我們講解了名師的風采,將全國最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最佳的教學方法、以及最新的課改信息、課改動態,傳遞給我們,希望能為廣大的一線教師更好地學習、貫徹、實施新課標起到一定的導向和推動作用;希望在實踐探索中,我校的語文教育教學研究能有一個新的飛躍。

隨後我們又聽了名師的授課視頻,這些鮮活的課堂教學實例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教學,讓我體會了教育教學不僅在於其本身所含的教學內容,事實上它還包含着更廣闊的內涵,也讓我深切感受到作為一個教者,對於自己的需要還有很多很多。

“觀摩觀摩,只能看,不能模”。我們要看的是觀摩課的教學理念,看觀摩課的教學設計,看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然後內化,再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習的關鍵是要和自己的教學實際結合起來。 這次活動可以説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這些老師來自全國各地,各有教學背景,但他們都很好地貫徹了新課程語文標準。可以説這些老師給我指了一條前進的路,這將使我少走很多彎路,最直接地與改革的方向相一致,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名師聽課心得 篇8

有人説秋天是寧靜悠遠的,而我覺得其實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11月5日,20xx之秋的“第80屆北派名師暨全國國中名師經典課堂教學藝術展”如約而至。杭州師範大學下沙校區中心禮堂座無虛席,來自多個省的專家和語文教學的一線教師,靜心傾聽着每一堂課。上課名師們精當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不斷出現的高潮迎來了聽課教師們的一次次掌聲,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日常教學有了深刻的反思。語文特級教師王德慶、黃厚江、範維勝、王碧峯等,不僅展示自己精深的教學思想和精湛的教學技藝,而且還引領與會語文老師進行智慧火花的碰撞、思考和爭鳴。

“北派名師暨全國國中名師經典課堂教學藝術展”活動展示過程包括:名師教學展示——課後現場反思——權威專家點評——聽眾互動質疑,從激發智慧、審美觀賞,課堂機智一應俱全。通過專家點評和他評,使聽者能更廣、更深地思考國中教學的問題。他們不僅展示自己精深的教學思想和精湛的教學技藝,而且還將引領廣大中學教師進行智慧火花的碰撞、思考和爭鳴。傳承經典,海納百家,將時尚與傳統、華麗與簡潔、經典與平常相融匯,在“學生為本”的主旋律下,他們奏響不同地域、各具風格的教學華彩樂章。

我們八年級語文組一行9人有幸領略了八位優秀教師的的教學風采。此次觀摩,讓我們對語文教學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

1. 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是平平淡淡的。一直以為公開課是外在的絢麗,並不能真正做到知識的落實,是不適合作為平常課的。而此次的優質課讓我深刻感受到什麼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在課堂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各位老師的課件並沒有我想象中的美觀,但非常的實在、實用。他們的導入簡單明瞭,用時短,但又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感到上課的老師並不是花很多精力來對課進行外在的包裝,而是如何挖深教材,講透教材。有些老師巧妙的引導與詼諧的語言,贏得了在場聽課老師的讚賞,我認識到了真正一堂好課應該脱掉花俏的外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更有效地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且學有所獲。教師持這種心態,就會心平氣和,以真心跟文本、跟學生作平等的對話,以真情和作者和學生作真誠的交流。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教師心靜如水,學生雅靜無聲,不講奢糜,不求浮華。師生之間,師生和文本之間有心靈的絮語,有自然的默契,有隨機的暗示,有會心的微笑。這就是潛移默化,也就是“不言之教”。

2. 真正的語文課堂是簡簡單單的,既簡簡單單教語文。 語文課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課。不要硬給語文課加碼,加重任務,拔高要求,也不要脱離學生實際,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學環節設計得過於複雜,也不要使教學方法花樣翻新,更不要讓課件充斥課堂,喧賓奪主。

3. 真正的語文課堂是展示教師教學智慧的。只有閃爍着智慧,充滿着創意,課的內容才會生動、深刻。如王德慶在上《記敍文的定點與成面》,他的教學風格具有創新性。在教學中他的教學設計體現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人文積澱,張揚學生的個性。每個創新都成了本堂課的閃光點,也是最值得聽課者學習的亮點。

聽了這八節課,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老師們從容不迫的教學風度和極其深厚嚴密的教學語言,以及非常精彩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有太多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了。

總之,整個活動按照教師成長規律安排,讓我們聽有所獲、觀有所思、議有所得、研有所長!

名師聽課心得 篇9

11月19日,我有幸參加在新區實驗國小舉行的國小數學“名師進校園”教學觀摩會。觀摩了2節示範課,聆聽了丹陽華南實驗學校王文忠校長的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讓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姚橋國小王靜老師《認識鐘錶》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這一點。錢老師首先出示給學生幾個形狀不一的鐘表圖形,讓學生看圖説出不同的時間,初步感觀鐘錶,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通過觀察圖形,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鐘錶的結構,同時強化數學問題意識,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的現實需要和解決問題的激情。接着,王老師又讓學生根據三個鐘面相同的地方讓孩子去發現到底整時間該怎麼看,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最後她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用四個遊戲去結束這堂課。她不是純粹地讓學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學,不斷掌握着新知。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整個數學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聽丹陽華南實驗學校的杭老師的這堂《用字母表示數》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本節數學課看似簡單,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代數思想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着學生靈動的思考,真正體現了課堂“靜、實、高”的效果。尤其是“實”這點體現的特別充分,不光是“實在”,而且是“樸實、真實”,沒有光鮮亮麗的圖片動畫,沒有生動有趣的遊戲互動,有的卻是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和細緻的講解,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縮短與名師的差距。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1天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藴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名師聽課心得 篇10

20xx年5月26、27日,我有幸走進了名師課堂,聆聽了來自北京市及江蘇省的四位特級教師的四節數學課。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四節示範課,聆聽了四個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牛獻禮老師“植樹問題”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語言幽默。他與同學進行交流時,就像烙家常,非常親切自然,學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課堂上歡笑聲此起彼伏,學生的學習氛圍格外高漲。第二:學習新知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牛老師結合生活實際,把數學問題用手的形式來解決,減輕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加強了直觀性、可操作性。第三:重視思維的培養和方法的滲透。如果説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手”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枴杖。有了這根枴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這就將“發現規律”與“運用規律”鏈接起來,同學們的思維得到了昇華。整合知識,讓學生能觸類旁通。無論是“植樹問題”,還是“路燈問題”、“排隊問題”、“爬樓問題”,抑或“鋸木問題”、“敲鐘問題”等等,都有着相同的數學結構,即可以被歸結為同一個數學模式,可以統稱為“分隔問題”。因此,牛老師在最後的教學中,還超出了“植樹”這一特定情境,設法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所有這些具體問題事實上都有着相同的數學結構,幫助學生建構普遍的數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郎建勝老師的《圖形中的規律》,通過聽這節課,使我懂得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國小生,顏色、聲音、動作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動手擺一擺、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整節課讓學生在探索中構建數學知識。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儘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嘗試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讓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聽劉鬆老師講國小四年級《用字母表示數》一節課中,他告訴我們講數學,教學細節是老師教學觀念的一種流露,是教師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是教師教學能力的詮釋,更是教師教學智慧的一種體現,“教學細節”貫穿於教學過程中,是構成教學行為的外顯的最小單位,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細節,精彩的教學細節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學細節”的精彩設計和運用,是老師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關注“教學細節”是老師舒展智慧、落實理念

、改變行為、提升教學水平的過程。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智慧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劉鬆老師告訴我們,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執掌,應該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

劉德武老師的課無論從哪個方面我們都找不到刻意雕飾的痕跡,但大師的風範卻隨處可尋。他的課看是很隨意,但隨意中卻彰顯出一種超完美的教學藝術。他的每個教學細節都值得我們細細推敲,推敲後有豁然開朗的徹悟:原來課還可以上得如此輕鬆愜意呀!

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專家的理念、思想必將為我以後的教學之路指引明確的方向。在將來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當前的教育教學先進經驗,以指導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上一個新的台階。

2.鑽研新課標,轉變教學觀念,認真備課,研究教學方法,課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案。讓“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目標教學法,能夠運用自如。

3.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像錢劉鬆那樣,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知識空間。

4.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真正做到“先學後教”的目標教學法。

5.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師的學科功底要紮實,自身素養要高,深入研讀教材。

6.駕馭課堂教學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沒有經驗的年輕教師,想要把課上好,把教學搞好,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花更多的時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我們而言,教書育人這條路還很長。在將來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些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全部的光和熱。

名師聽課心得 篇11

20__年10月19日到20日與其他三位數學老師一起到廈門六中參加第十屆全國“相約名師 聚焦課堂”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對我來説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我也從教學觀摩會中得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收穫和體會,對此我做出如下討論及交流。

一、教師的語言魅力

從名師與我們平時和孩子溝通的語言對比中可以知道,他們與孩子對話中有一種無形的拉近距離感,能讓孩子們從乏味的教學中,主動學習起來。每一位名師包括施銀燕老師、張齊華老師、劉延革老師、強震球老師還有劉偉男老師在與孩子們上課前都會親近的與他們攀談,不僅從中連接孩子與他的熟悉感,還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懂得了什麼。原來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的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教師的教學設計

從施銀燕老師的四年級《認識負數》一課中,我們可以知道,她從生活中的知識着手,從設計了“電塔裏的負數”、“室內温度計的的測量”,以及“信用卡的-10”、還有“小明身高-2”不僅貼近了生活還讓學生懂得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的負數。這些實際情景中的問題不僅瞭解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參與中明確感悟到正、負數的應用價值。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讓學生直觀地認識温度計上所表示的度數這一環節,又要怎麼使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温度計上讀寫出所表示的攝氏度,並説出各攝氏度所表示的意義,比較温度的大小等,順利完成了對概念的初步建構,這也就是教師在上課中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學生的表情、關注學生的思維及時的加以放大,努力使問題公開化、明確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我還非常佩服施銀燕老師的最後的那個時鐘設計,到此還使我無法忘懷,原本以為那個計時器只是一個計時器原來暗藏玄機的總結了一堂課提前下課就是“-1”分鐘,加深學生對負數的瞭解,並且總結了一節課。

張齊華老師五年級中《用字母表示數》從在課堂上,完全瞭解他如何將自己融入教學,整個課堂渾然一體,既清新又自然,看不出一絲一毫加工的痕跡。他聽起來既親切又有鼓動性,這樣輕鬆的語言,細緻的點撥,大氣的闡述,快樂的笑聲使學生的興趣被“挑逗”得一波高過一波……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以一個儲蓄罐為引子,讓學生在感受愉悦的過程中學會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含義,就這個課題而言,難就難在應該如何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用字母表示數?字母可以表示那些數?怎樣用字母表示數?張老師用他獨特的構思,把算術與代數的關係演繹地非常透徹,巧妙的將他的年齡與兒子年齡關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更讓人回味的是將神祕人與他的年齡關係的設計,又增添了種.種無限的遐想,讓孩子自己懂得在“變化中找出不變”,他不愧為“數學王子”。

劉延革老師的《周長認識》其實就是我想去學習的其中之一,因為我教的就是三年級,不僅能從劉老師的觀摩課上得到教學的啟發,還可以學以致用一下。劉老師創設了小明鍛鍊的計劃:繞運動場跑一週,採用“慢鏡頭”的手法分別出現沒有繞邊線跑、沒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邊線跑一圈的三種情形,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圖形的一週。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把生活原型轉化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在學生對周長有了直觀的認識後,劉老師給出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圓形通過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清晰建立周長的概念,突出了“從任意一點出發,繞邊線一週,回到起點”三個要素,並且重點解決了曲邊圖形一週的長如何測量,滲透了“化曲為直”思想,學生的體會不斷的加深,至此,對 “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其中劉老師為深化對周長內涵的理解,還畫出一個角,問:它有周長嗎?學生的發現是有趣的、深刻的:因為它斷開了、有缺口、不能饒一週,所以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劉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反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習慣,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用曲線分割成兩個圖形後,比較分割後兩個圖形的周長,通過變式練習,提高學生反思的能力,這種探究不規則圖形的周長,對學生來説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趨於深刻。

強震球老師的《圓的認識》是蘇教版的教材,它們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實物揭示圓,讓學生感受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再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強老師在設計中先創設一個情節:讓學生猜猜手裏有什麼東西,激發學生好奇心,然後拿着一條線,線下有顆球。告訴孩子們“用力甩起來,是什麼圖形?”這個直觀的教具,充分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腦海中有個“表象”。而後畫圓的指導應放在如何畫出指定大小的圓,而準確畫出指定大小的圓則基於學生對圓規畫圓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針尖為定點,兩腳之間的距離為定長(半徑)旋轉一週的點的集合”。學生這個意義上明白了圓的本質與圓規畫圓之間的相互聯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有助於學生對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圓的主要特徵的掌握。再後來當同學有對圓一定的瞭解與認識的時候以比賽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畫圓時兩腳距離不能改變而加深印象,設計是這樣的:請同學上來比賽畫圓,看誰畫得又快又好,之後同學們會發現一條繩子的距離不會改變,另外一條繩子則是橡皮繩無法固定距離。這樣的遊戲設計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到主動發現畫圓的技巧將學生置身於發現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畫圓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輕鬆地、本質地認識圓。

三、我的課堂還缺少什麼

這幾位名師的講堂,讓我從觀摩中發現我的課堂裏還缺少一些實質的東西,包括要有發現的眼睛,還不夠關注孩子們課堂的表情,要懂得去偽存真,生成點多,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能力,及駕馭課堂能力的培養。或許多上幾節不同班級的課,能對我教學上的應變能力以及能快速讀懂孩子們心裏的想法得到一定的幫助吧。因為在讀懂孩子的心的基礎上的教學,才能夠真正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要學數學,學好數學的強烈願望。

名師聽課心得 篇12

11月19日,我有幸參加在新區實驗國小舉行的國小數學“名師進校園”教學觀摩會。觀摩了2節示範課,聆聽了丹陽華南實驗學校王文忠校長的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讓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姚橋國小王靜老師《認識鐘錶》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這一點。錢老師首先出示給學生幾個形狀不一的鐘表圖形,讓學生看圖説出不同的時間,初步感觀鐘錶,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通過觀察圖形,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鐘錶的結構,同時強化數學問題意識,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的現實需要和解決問題的激情。接着,王老師又讓學生根據三個鐘面相同的地方讓孩子去發現到底整時間該怎麼看,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最後她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用四個遊戲去結束這堂課。她不是純粹地讓學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學,不斷掌握着新知。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整個數學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聽丹陽華南實驗學校的杭老師的這堂《用字母表示數》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本節數學課看似簡單,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代數思想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着學生靈動的思考,真正體現了課堂“靜、實、高”的效果。尤其是“實”這點體現的特別充分,不光是“實在”,而且是“樸實、真實”,沒有光鮮亮麗的圖片動畫,沒有生動有趣的遊戲互動,有的卻是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和細緻的講解,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縮短與名師的差距。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1天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藴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名師聽課心得 篇13

我校於4月29日開展了以“關注未來,共建和諧”的聽評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聽了其他兩位位老師的課 ,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先用情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 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高春霞和高廣輝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在兩節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語言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看到任欣和初豔麗兩位語文 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當我聽着這兩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高廣輝老師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 》這一課時,他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講解,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高廣輝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這幾位老師都聯繫實際生活來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她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學改革就是創新,觀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先進經驗。

2、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上課時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聽課中的一點體會和心得,我要在學習訴基礎上更加努力的雲鑽研教學,做到能與學生聯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學得到長足的發展。

名師聽課心得 篇14

我校於4月29日開展了以“關注未來,共建和諧”的聽評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小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聽了其他兩位位老師的課 ,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先用情感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用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 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高春霞和高廣輝老師的數學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靈動性、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繫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脱離軌道,沒有脱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

在兩節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每一節課,每一位老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語言精煉、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十分值的我們學習、在思想教育方面,這些教師都處理的比較好,自然真摯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學生和聽課的每一位學生及教師。看到任欣和初豔麗兩位語文 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當我聽着這兩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高廣輝老師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 》這一課時,他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講解,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高廣輝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她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這幾位老師都聯繫實際生活來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她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名師聽課心得 篇15

近日,我有幸參加國小數學名師進校園教學觀摩會。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裏,觀摩了幾節示範課,聆聽了名師的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讓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認識鐘錶》一課中,充分地讓我感受到了這一點。老師首先出示給學生幾個形狀不一的時鐘,讓學生看圖分類,通過觀察強化數學問題意識,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的現實需要和解決問題的激情。接着,老師又讓學生根據四個不相同的時鐘所指時間,讓學生先自己猜想,最後讓學生總結。她不是純粹地讓學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學,不斷掌握着新知。設計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分成了幾個層次,有梯度,先讓學生玩時鐘,引導學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難,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最後用肢體表演來檢驗學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層層遞進。鼓勵學生個性化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整個數學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聽專家的報告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學學習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生活數學思想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着學生靈動的思考,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藴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