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長征精神心得體會(精選3篇)

教師長征精神心得體會 篇1

早上,當我來到學校,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早上要去看電影,我們都很高興。來到電影棚外後,我們排隊進入。

教師長征精神心得體會(精選3篇)

隨着一陣大炮的轟炸聲,電影開始了。電影的名字叫《我的長征》。這部電影很感人,其中有一些鏡頭讓我流下了眼淚。

當我看到王瑞的姐夫受了重傷後忍着巨痛,讓醫生把他的爛肉削下來,做完手術後,他仍然堅持打仗。看到這裏,我流淚了,我想:他們那時不知受了多少傷,流了多少血,可是,他們有永不退縮的精神。然後,我想了想現在,我們現在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所以,有一些兒童受到一點兒傷害就説痛苦,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退縮,和紅軍們有着截然的不同。

我接着往下看,當我看到毛主席為了打仗而捨棄了他的剛出生的女兒時,我流淚了,因為我不但同情毛主席的女兒,還被毛主席的這種為大家着想的品質所感動。我知道,毛主席在捨棄他的女兒時,心裏一定非常痛苦,非常傷心,但他還是捨棄了。比起毛主席來,我們這一代少年兒童就很慚愧了,我不能説所有,但至少我有時都很自私,因為,我有時不願為集體犧牲我個人

當我看到紅軍把石頭推下山崖時,連長為了不讓王瑞掉下去,自己卻摔了下去時,我再一次哭了,因為連長這種為別人着想的精神讓我感動。如果現在的人能夠為別人多着想一下,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就多了一些關心,也就多了一些愛。

在飛奪瀘定橋的時候,因為敵人把橋上的木板抽掉了,所以,有幾名戰士就拿着槍在鐵索上爬着前時,為紅軍開道。看到這裏,我淚流滿面,因為他們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動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多希望大家能像紅軍一樣多一些堅強,多一些為大家和別人着想的品質,還多一些勇於犧牲的精神,這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和諧美好。

教師長征精神心得體會 篇2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紅軍長征,跨越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裏,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蹟、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動地的革命篇章。

長征途中,紅軍不畏征途艱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難,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是什麼力量支撐並凝聚着他們,毫無畏懼、前仆後繼地勇往直前?這種力量就是永存的長征精神。

中華民族一個比較突出的精神,我們所提倡的以長征精神為核心的根源所在,就是把個人命運跟國家民族命運聯繫在一起的愛國主義精神。從紅軍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這艱難的經過中,總結出長征精神的內涵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

長征精神就是一往無前、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萬眾一心、團結拼搏的革命集體主義精神,是戰天鬥地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憑着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人,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長征的歷史表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軍隊,只要有這種艱苦奮鬥、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紀念長征勝利70週年,就是要青年一代永記長征精神,不忘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目前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教育,而長征精神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新時期創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温長征歷程,傳承併發揚長征精神,培育新的長征精神,對於大學生的成長成材不可或缺,對於構建和諧校園意義重大。另一方面,隨着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青少年在學習或工作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長征精神在青少年中的傳承仍有必要。

“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長征精神,一方面它是以革命為基礎的,另一方面是無數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觀的體現,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為國家獨立富強而英勇獻身的奮鬥精神。

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高等教育必須解決好的重大戰略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多元價值觀教育的同時,重視對他們進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而長征中體現的艱苦奮鬥、為事業奉獻和犧牲的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作為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代表“民族希望”、“祖國未來”的青年羣體,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關係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着眼教育實踐,直面大學校園,深入思考大學在人文教育上的特殊使命,結合實際開展長征精神的培育,探討大學人文教育的實現形式,對於高等教育來説,既責無旁貸,又刻不容緩。

長征精神的培育,絕不是簡單地重複已有的歷史知識,而是要復興過去的長征精神,把原有的長征精神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而創造出一種新的長征精神。在邁入新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樣曲折而漫長,我們同樣面臨着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面臨着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要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偉大勝利,需要新時代的長征精神,需要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一代奮發有為。

教師長征精神心得體會 篇3

今年10月,是紅軍長征出發70週年紀念日。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長征以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

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飢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到的困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面對各種險惡的環境,紅軍廣大幹部戰士表現出了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靠着英勇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紅軍衝破了一道道敵人的封鎖,越過了一道道的艱難險阻。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着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制定了紅軍爾後的戰略方針,從而在最危險的關頭挽救了紅軍和中國共產黨。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3月,組成了實際上以毛澤東為首,周恩來、王稼祥參加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他們以中共中央、名義指揮紅軍的行動。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今天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作為一名新時代學生,我們要把長征的精神當作學習的動力,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大好時光,刻苦學習,全面發展,成為祖國有用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