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1

週五我們在六年級四班觀看了馮恩紅教授的專題講座,受益匪淺,先進的教育理念、領先的超前意識,敏捷的思維,淵博的學識,令我佩服,感觸頗多。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聽了馮恩洪教授的報告後,使我清楚了“任何管理都要兼顧人的雙重性”,對子女的教育也要兼顧雙重性。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我們再做定論,而不能憑經驗:大人説的就是對的,孩子説的就是錯的。

在今後的教育過程中,要注意言傳身教。從自身做起改變角色,並讓她感受到母親觀念的變化。因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與否,跟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其次,懂得情趣,懂得換花樣跟孩子溝通。可以正面的談話,但是,要避免演化為“説教”,讓孩子覺得你羅嗦,覺得你煩,可以多談看法,論時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思想。給孩子寫信更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在這個快餐式、信息化的社會,寫信已經被淡忘了,但我覺得這種傳統的方式最能保存真情。

只要有行動就一定會有收穫。作為教育工作者和母親的雙重角色,一定會在學習中進步,因為物質上的給予比不上一份真誠的心。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一、全接納、慢引導

為了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李老師始終認為學生是學生,需要引導;學生是孩子,需要關愛;學生是成長中的人,需要寬容。並提出了“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全接納”即接納每一個孩子,接納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因為無論學習好壞,那都是她的學生。因為無論貧富貴賤,他的感受都是無罪的。在“全接納”的基礎上,她又採用了“慢引導”,她認為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允許他們犯錯,再慢慢地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鄭老師把教育比作農業,把孩子比作種子,俗話説春種秋收,我們要耐心地等待花開一樣,等待孩子的成長。

全接納,讓孩子們積極向上,慢引導,讓所有孩子自信陽光。

二、尊重、熱愛學生

愛是教育的基礎,有愛便有了一切。必須有愛心,一個班級才會讓學生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只有在這個愛的大家庭中,每一個同學才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

我認為:教師的愛應灑在學生身上,包括對優等生的培育,對一般生的促進,對特殊生給予的特殊的關懷,對後進生給予的偏愛。

如:我班某同學在我剛接班時,自由散漫,沒有禮貌,上課説話搗亂,嚴重地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對於這樣一個學生,我一開始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發現孩子依然沒有改變,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管理方法不對。隨後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急於批評,而是與他交談。在交談中,我瞭解到他的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無人傾訴,瞭解到這個情況後我非常同情他,像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教育,給予特殊的愛,會使他失去學習的信心。為了能使他轉變,我經常找他談心,耐心地引導,用身邊的真實事例感化他,慢慢地他開始努力學習了。

三、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尊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會讓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得心應手。隨着課堂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質疑、交流、爭論的機會逐漸增多,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學會傾聽,成為孩子們的忠實“聽眾”。

因此,在課堂上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無論是説對了還是説錯了;無論是説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我都要專注耐心傾聽,不打斷他們的話。只有善於傾聽,才能瞭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才能正確地判斷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症下藥,教學效果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學生回答不正確、語言表達不清楚的地方只有在你耐心傾聽了,才會給予及時指出。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去交流,去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在生活中依然如此,聽聽孩子們心裏話,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從而拉進和孩子的距離。因此,我們應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悦誠服,才能讓學生感到關愛,才能事半功倍。

通過這次培訓,為我今後的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要管理好班級,提高管理水平,就要不斷地學習並總結經驗,努力做得更好!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3

20__年9月12日,我聆聽了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靠譜COP首席專家王陸教授的專題講座,讓我受益匪淺。王陸教授作為國內教育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課堂行為大數據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頗豐。而此次,王教授來到我們師範大學給我們帶來的是基於大數據知識發現靠譜COP教師成長行為路徑分析的研討與交流,在為期三個多小時的專題講座中,王教授主要給大家介紹了教師成長行為大數據是什麼,為什麼要收集教師成長行為大數據及如何收集教師成長行為大數據。並和大家一起追根溯源,來了解大數據分析研究從無到有的歷程。與此同時,王教授還將自己研究中積累的豐富案例都一一拿來與我們分享,通過案例,給我們展示了樣本的採樣與收集、數據的分析與處理以及將其應用於教學中,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及意義。

在講座中,王教授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靠譜COP,那是到底什麼是靠譜COP呢?它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又有什麼影響呢?譜COP(教師在線實踐社區的簡稱,TheTeacher’sOnlineCommunitiesofPractice)是指由中國小教師、大學專家及助學者所組成的一種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混合的學習環境,是一種基於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促進教師實踐性知識增長和專業能力發展的學習型組織,是一種將教師學習、研修、培訓、資源建設等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靠譜COP項目自20__年啟動以來,在國內多個地區取得了突出的教師專業發展成績,正在掀起一場教師專業學習的大風暴。譜COP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一是它對中國小教師來説靠譜COP項目以服務中國小一線教師為專業發展己任,聚焦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在靠譜COP項目中,教師可以利用課餘零散的碎片時間、通過手機或者電腦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靠譜COP項目不僅帶給老師們先進的理念與技術,更是通過體驗式學習、建構性學習、眾籌式學習、彈性學習、基於工作的真實學習等方式為教師的學習打開了一扇窗,同時這種學習方式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為在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習者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二是它對中國小校長來説靠譜COP項目不僅僅是一個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專業發展項目,更是提升中國小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切入點與抓手,能夠帶動整個學校的新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由此,也會帶來學校在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堂互動反饋系統、電子書包,以及學習分析等諸多新技術的創新型應用方面帶來顯著成效。靠譜COP項目不僅僅是一個基於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的課堂觀察項目,其方法、技術、途徑與策略等,能真正帶動學科組、年級組甚至整個學校的教育研究的科學化與規範化。

在靠譜COP項目中,視差異為寶貴資源,教師可以通過觀摩其他地區或學校優秀教師的課例資源分享交流經驗知識,也可以直接跟優秀教師和教師教育專家對話,促進教育的優質化和均衡化。

從王教授的介紹中我們知道,無論是教學實踐者還是教學研究者,都需要重視課堂中的教學現象,並基於教學現象而深入地理解教學的本質。本研究利用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運用視頻案例分析法、內容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歸納推斷法等研究方法,從教學現象的觀察與描述中研究課堂教學的規律。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不同科目和不同學段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共性的教學現象,即都明顯缺乏提出批判性問題、創造性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支持學生就研究問題進行討論後彙報,以及學生缺乏創造性回答等現象,這無疑是未來教學改進的切入點;本研究也發現,無論教師的性別,還是教師所任教的學科及學段都會呈現較多的差異性教學現象,如男女教師的教學差異、文科和理科教師的教學差異,以及國小、國中和高中教師的教學差異等,利用這些差異性現象改進教師的專業學習是未來教師教育中的重要研究課題。

教師實施教學,主要場所就是課堂,課堂作為教與學的重要環境,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細胞,作為教學研究的主要田野,其中的教學現象是我們理解與研究課堂教學活動規律與本質的重要切入點。教學現象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有關教學的比較表面的、零散的和多變的外部聯繫,包括可以觀察得到的、看得見的和摸得着的各個方面,是人們認識和把握教學規律時必須研究的對象。儘管教學現象是教育工作者最常見的現象,但是我們對於它的瞭解還遠遠不能説是深入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現象不僅是一個具有高度實踐性的問題,也是一個具有高度複雜性的問題。因為教學現象是以複雜多變的、因情境變化而變化的教學行為為基礎的,從而具有多元性、同時性、即時性、不確定性和歷時性等顯著特點,因此也給教學現象的研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也是造成我國目前針對教學現象的研究還處於一種思辨式的理論性研究階段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教學現象不僅對建構教學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直觀教學現象本身,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真實地認識課堂教學並優化課堂教學,而且能夠揭示教學的本質。然而也有研究者指出,無論是進入課堂的研究者,還是身處課堂的廣大中國小教師,常常對教學現象缺乏明顯的研究意識,對教學現象的觀察式研究也不夠重視;即使有了研究的意識,面對複雜多變的教學現象,也不知如何去研究;從而導致了當前的教學規律更多的是研究者通過主觀臆想或演繹推論得出的,較少是從複雜、多變的教學現象的觀察中研究得出的。王策三先生針對上述問題曾經指出,研究者應該從鮮活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研究教學現象與探尋教學規律,研究教學現象及教學規律的重點要放在對現實課堂教學現象的研究上,並且必須對教學現象進行系統分析。

教師研究教學現象既需要擁有能夠對其多變性進行客觀描述的研究手段,同時也需要能夠在零散的、具體的教學現象中發現規律,尋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特殊的研究方法。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作為大數據的一種類型,由於其大容量、多樣性和多維價值等特徵而具備了能夠對教學現象的特點與類型進行較為客觀而全面描述的功能;同時,大數據也改變着人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式,從而可以支持研究者發現某些傳統教育科學方法難以得到的規律和結論。基於大數據的研究具備了探尋數據背後的意義和協助研究者尋找具有普遍意義的能力。

王教授提到,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一併學習,不斷的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的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讓教學活動向更積極更有效的方向發展,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吧。本次講座不管是對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學生還是像我一樣已經是當了三年教師的我,都獲益匪淺,對自己以後的職業定位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一定的意義,寫到最後再次感謝王教授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而意義長遠的課。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我很有幸聽到了北京市第二實驗國小華應龍老師,宋佂老師,還有咸陽市孫高峯老師,毛曉東老師的課,他們精彩的授課給我很大的啟發,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

一.他們用非常具有啟發性的活引導孩子去探素,去發現.去解決問題。孩子在獨立探索過程中思維會有不斷的碰撞,老師們循循善誘的話,引導孩子越過這些思維障礙,獲取真知。孫高峯孫老師在講圓的認識中有這樣一個情形,他先出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再引導學生觀察圓與這幾種圖形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在觀察.討論對比中,一步一步得出圓是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學生在觀察.感受圓的同時在大腦中形成對圓的初步認識。

二.對學生做錯的題進行展示分析,讓大家來看來分析錯在哪裏,有的是方法錯誤,有的是粗心大意計算錯誤,有的是沒聽請清老師的要求。我想當學生都能明確自己錯在哪裏,相信學生會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積累學習技巧,提高學習質量。那麼迎接學生的將會是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生活。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5

x年11月12日下午,我們學校的鐘蕾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專題講座:做個有追求的老師。我很榮興能有機會參加這次的培訓。

我想: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高度。這讓我一起相信這句哲人的話:“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可以説就代表了他這個人”。積極的態度就有積極的富有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度就只能收穫庸庸碌碌的無為人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有着不願虛度此生、想要獲得人生價值體現的強烈願望,這樣的人是值得敬仰的。

我想,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第一,要追求完美的人格。人格魅力來源於淵博的知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人格魅力來源於健全的人格素養;人格魅力來源於善良和慈愛;人格魅力來源於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凡是成功的教師,無論他是大學、中學、國小的教師,無不以人格之光燭照學生的心靈,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人格就是影響力,富有魅力的人格產生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追求職業的境界。讀書可以增厚文化底藴,拓寬教育生命的寬度,提升教學智慧。教師有文化底藴,才能創造一個真誠、深刻而豐富的課堂,才能帶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感染。我們倡導教師讀書,豐富內涵,滋養精神,潤澤心靈,提升品位,拓寬眼界,昇華境界,在一定意義上説我們是在用我們的讀書、用我們的生活閲歷詮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一個不讀書的教師,也不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真正意義上老師。

第三、要追求獨特的個性。有個性首先要有思想。教師思想的內容:教育觀,學生觀,發展觀,知識觀,教學觀,資源觀,質量觀等。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豐富而深刻。有個性其次要有文化。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也應當是文化的擁有者與代言人,就不單單是對教材文本的解説,更不是單純對教參內容的重複與再現。

第一,要追求向上的精神。中國人並不重視信仰,對什麼問題都比較隨便,這就形成了許多教育難題,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我們的學生便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人不能沒有精神追求,教師更不能沒有精神追求,我們需要追求的是我們教師的獨立精神、創新精神、寬容精神、超越精神

第四、要追求幸福的人生。幸福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不同的。它源於個人內心的體驗與感受,有時候學生的一句問候,學生的一封來信或者一個職稱的晉升,一次成功的公開課,發表了一篇論文,我們在備課中一個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解決了一個困擾的問題,同行的一次認可,學校的一次獎勵,這都使得我們的老師都有一種幸福感。如果説一個老師他每次上課都非常痛苦,他絕對是沒有幸福感的。

通過這個講座,我覺得如果每個老師都是一個有追求的老師,那麼他在教學的各個方面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同時心態也是非常好的,是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在反思中成長

今年暑假,雖然烈日炎炎,但學校還不忘給老師們送來清涼的心靈雞湯,舉行了為期4天的暑期培訓,這次培訓可謂是收穫滿滿。從一線教師的經驗分享,到各個領域教育專家的報告,最後到校長們對本學期學校工作的思路解讀,不可謂不全面。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陝西師範大學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心的衣新發教授做的教育心理專題講座。

先拋開衣教授的講座內容不講,光從他的言談舉止中,我感受到了那種幽默風趣的韻味,同時還感受到了衣教授知識儲備的厚實。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達到了。聽了衣教授的講話,讓我確立了今後努力的方向。首先是堅持學習,抱着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藴;同時,積極參加各類授課比賽,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魅力,爭取做一個優秀的講師。

再談談衣教授講授的內容,那更是收穫頗豐。衣教授以《論語.學而》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信乎?”引入,從各個角度反應出反思的重要性。那作為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回想自己曾經的教學反思,很多都是沒有心意的、格式化的、機械化的,甚至同樣的課型反思相同化的,這樣的反思毫無意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重視教學反思,讓反思真的落到實處。通過衣教授的講解,我更加清晰的明白教學反思是對教學意向、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及三者關係的調節性思考。並知道了教學反思的四種指向:反思教學的意向,主要從學生髮展、教師發展、人際關係、教育制度、評價方式這些方面來思考;反思教學設計主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預設這兩方面去思考;反思教學行為主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實現這兩方面來思考;最後就是反思教學行為與意向及設計的關係。字裏行間中,雖然看似複雜,但只要留心,每節課中都會有這些方面的體現,而我們則要做一個有心的觀察者和一個用心的記錄者。當然,一節課的反思不可能將上述各項做到面面面俱到,我們只需要從其中的一個點或幾個點出發,進行教學反思即可。這樣,通過一天天點滴的積累,對我們的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手段的提升都會有莫大的幫助。

在衣教授的講座當中,那一句“説話就是做事。”到現在還在我腦海中迴盪。雖然只有六個字,但帶給我的啟發是莫大的,對我的做事兒、做人都有着重大的點醒。從衣教授的講解來看,説話有言內行為、言外行為、言後行為三種意境,言內行為指的是語言,言外行為指的是這句話的意圖,言後行為指的是這句話所能帶來的後果。這不正是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應慎重考慮的三個因素。在今後的工作中,在備課方面我一定要慎重考慮這三種意境。首先注重言內行為的精簡、優美,讓學生們能清楚的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同時注重言外行為的有效性,在數學方面其實就是注重問題設計的有效性,讓問題有深度、有廣度、有可操作性,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受到啟發;以及注重言後行為,一定要落實孩子們的收穫,從而確定這句話所帶來的後果。通過一句句話精心的設計,從而串聯起來,最終呈現一篇篇相對完美的教學設計。當然,不可能所有人第一次設計的教學設計都是完美的,肯定還是有不足的,這時我們可以再進行自我反思,課前修改,課後了再修正,儘可能的完美呈現。相信,通過這樣的堅持努力,自己的業務水平一定會有更大的提升。

同時,衣教授還分享了很多特別實用的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方法。比如,可以讓學生給自己寫信,給自己上課提提意見,或者説説心裏話。這個主意簡直太棒了。身為國小老師,我們和學生的差距最起碼都10歲以上,人們常説,3歲一代溝,那我們和學生該有多少個代溝呀。而且從教學成果來看,不是自己覺得自己講的好就是好的,而應該看學生們的掌握情況如何。所以,讓學生給自己寫信,不僅能夠反映出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及時改進;同時,還能讓學生們通過信件的方式説説自己的心裏話,這樣老師們就更加容易瞭解學生們的內心世界,同時及時的鼓勵孩子或者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如果你還是一名班主任,那這一方法就更加的實用了。

再比如,每天錄課。這一策略,準備的設備很簡單,一部手機,或者一根錄音筆即可。把每天自己的授課錄製下來。然後,利用課餘時間,聽聽自己的課,並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記錄什麼呢?記成功之舉。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作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下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記“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記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總之,這次的培訓會真的是收穫滿滿。不僅是衣教授的講座,其他的專家、老師們的知識分享都讓我受益良多。在滿滿的知識充能過後,我將滿滿消化,並運用到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做一個反思型教師,我勢在必行!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7

20xx年11月12日下午,我校舉行了一期由鍾雷老師做題為《做有追求的教師》的專題講座,參加這次講座後,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觸頗深。

教師必須是一個有大愛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當是像毛澤東説過的那樣: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要視自己的事業勝過生命,視自己的學生勝過自己的孩子。沒有愛就沒有一切。愛心是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前提。

教師必須是一本學生永遠讀不完、讀不夠的書。教師的智慧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一肚子墨水,外加一手好字,一張巧嘴,就是一個好教師!

一個引領孩子們成長的人,必須是一個樂觀向上、熱愛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教師要心存美好,用高尚的人生觀去影響孩子們。教師也是社會人,教師不是神仙,也有物慾私慾。但是要時時提高自己的修養,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要甘於平凡的生活。教師活潑開朗、熱情大方的性格,健康愉悦、追求美好的心態,不僅會給孩子們一天天的學習生活帶來幸福快樂,更會給孩子們帶來理想人生的追求。

陽光做人,樂觀做事,今天的態度決定了今後的命運!塑造陽光心態吧,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幸福教師!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8

11月12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在本校六樓多媒體會議室由鍾雷老師主講的《做有追求的教師》專題講座培訓學習。鍾老師在講座中為我們闡述了為什麼要做有追求的教師、應該追求什麼以及如何追求。我聽了這個專題講座後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我想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中學教師自己應該有理想、有目標、有愛心、有追求,這樣人生才有價值、有意義,現將本次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要有一顆關愛之心。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平時教學中,要走進學生的心靈,瞭解學生,關愛學生。多做換位思考,少一些急躁。多發揮表揚的作用,少一些批評。

二、做學習型的教師。

鍾老師説:“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名師的教師不是好教師。你的知識水平高低不重要,學習力強才是最重要的。”在日常教學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不僅要多鑽研教材,還要更多的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

三、做反思型的教師。

一名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名教師連續寫三年的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所以要想使自己成長起來,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課後反思。反思自己教學的得與失,並將課堂實踐的心得形成書面的反思材料。多和同行進行交流,向他們請教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將學習和總結出的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去驗證理論,這就是撰寫論文的素材,也是我們專業發展的增長點。我想只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明白了只有努力的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師,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要求,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教師專題講座心得體會範文 篇9

20xx年8月28日下午,在富縣高級中學多功能廳,我有幸聆聽了青年教育家、演講家劉希良(劉老師目前是新陽光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諮詢師和培訓師,亞洲八大著名心理諮詢機構“燈塔心理諮詢公司”終身簽約諮詢師和講師)教授的報告,可謂感受頗多、受益匪淺。

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且被賦予深刻的社會意義,它關係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未來。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作為上,體現師德;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真正認識善和惡。只有在實踐中,教師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

如何具有高尚的師德、良好的師風,劉希良教授指出:

一、愛崗敬業,打造自己的亮點。要熱愛教育事業,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

二、以愛心對待學子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崇高的師德表現在對學生的一視同仁,決不能厚此薄彼。要在生活上,學習上時刻關愛學生,特別是那些特困生,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三、不斷的學習,積極進取,提高業務素質。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尋求新的教法,並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

四、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意識,我們不光要有能力,還要有好的態度,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才能成就劉老師所説的“精品”人生。我們要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事業來對待,要有事業心,才有可能成為教學能手,才會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了核心競爭力,上課時所教授的內容,學生接受起來就會輕而易舉。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