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觀摩課聽課教學心得感悟(精選3篇)

教師觀摩課聽課教學心得感悟 篇1

今天,區教研室在實驗國小組織了國中英語新教材聽評課活動。聽了三位年輕老師的三節課,我受益匪淺。我從中體會到各位老師上課的獨到之處,感受到她們上課的不同魅力和風格。回顧這幾節課,整體而言,我認為有以下這幾方面處理的相當到位:

教師觀摩課聽課教學心得感悟(精選3篇)

一、教師們上課節奏清晰、明快,整個課堂駕馭能力非常強。尤其是__老師的課,整個課堂有張有弛,學生始終處在高度興奮、高度思考運轉的狀態。

二、教師上課立足點高,目標把握明確,整堂課重在文本,然又不侷限於文本,而是根據學習知識掌握情況,合理開發和生成課堂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有效的擴展開去。學生有效的從“學英語”水到渠成的轉變成“用英語”。教師着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切實讓學生“活”用英語,用“活”英語。

三、上課時,教師很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每節課,教師的情感到位,激情飽滿,在情感處理上,又不象演員那樣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渲染,而是通過自己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給學生學習的安全感和開口表達的慾望,達到有效激活課堂氣氛和同學之間默契配合的效果。

四、課堂上,教師節奏控制得當,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沒有鬆懈的機會。整節課教學內容充實,學生學習緊張、明快而且輕鬆、活潑。傳感給每位聽課教師的是這種感覺。學生不是被“逼”着學,被“牽引”着學,而是學生切實想學,想表達。

五、另外,從這幾節課中可以看出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很高,在教學中能真切感覺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和互相之間的理解與尊重。他們都是在用心教,用心與學生交流,所以學生積極性高,學習很有熱情。

教師觀摩課聽課教學心得感悟 篇2

我非常榮幸的觀摩了山西省20xx年度基礎教育信息化音樂課“十佳教師”現場評選活動。感謝學校給予我這次值得珍惜的學習機會!

這次活動是由省電教館承辦的,參賽的20多位老師都是上半年在各個地市經過過五關斬六將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選手,我們學校的成妮霞老師就是這次參賽成員中其中的一員。觀摩教師共有200多人,來自全省的同行們濟濟一堂,捨不得放棄任何一節課,大家每天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品嚐着各具特色、獨具魅力,不同風味的音樂課。現在我就簡單的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比賽中音樂課的共性:

一、把握要素,突顯“音樂”的課堂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課堂曾經由傳統的重視技能訓練、忽視學生主體感受轉變為更多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強調主體參與。於是,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滲透於各種教學形式與方法之中進入了音樂課堂。然而當教師們過多地把目光投入到新理念的運用,把精力放在教學形式的設計上,勢必也陷入了一定的“誤區”,即更多花樣的教學形式成為空洞的“花架子”,缺少了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投放與落實,學生在熱熱鬧鬧的課堂中並無多大收穫。

而在本次的評比活動中,沒有了過多“華而不實”的師“導”生“演”,課堂中呈現更多的是教師引導下師生對教材中音樂要素的細緻深入挖掘,如:每個作課老師很注意在學生的每一次聆聽都有明確的目標投放,讓學生在多次的聆聽中逐漸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每一個重點與難點的處理都依據教材內容從音高、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因此可以説,如今的音樂課堂,已經過了“死板”的傳統模式,“熱鬧”的改革模式,到了一個新舊融合的探索階段,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新課標指導下重視對音樂課堂中音樂性的挖掘,體現以新的課改理念指導教學、以靈活的設計實現目標,形成了一種“明線”(形式)與“暗線”(目標)有效結合、相輔相成的新思路。在這種思路指導下,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教師也不再是一味地無的放矢的表揚,而是在教師巧妙設計的活動中一步步走進音樂,師生共同在一次次音樂感受中獲得新體驗。相信,從這樣課堂走出來的孩子,會一天天地更加熱愛音樂,更加懂得音樂,更加願意創造音樂。

二、獨具匠心,營造生動“和諧”課堂

本次參賽課在“體現音樂性”這一總的思想指導下,教師的創新思維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如:某老師的三年級唱歌綜合課《小駱駝》。課前教師做了精心設計與準備,將歌曲演變成故事的形式分段呈現給學生,新穎有創意,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在接下來的歌曲學唱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多次的聆聽與範唱,而每一次都突顯了音樂性上的挖掘,投放不同的教學目標,特別是歌曲處理環節作課老師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用怎樣的情緒,怎樣的速度,怎樣的力度演唱,而是結合生活經歷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歌曲的情緒,巧妙解決教學重難點,不留痕跡、渾然天成。再如《打字機》作課教師隨音樂同步進行圖形譜板書,將視覺、聽覺進行有機結合,將音樂結構進行巧妙展示,給學生呈現了清晰的“音樂地圖”,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印象。還有《蟈蟈與蛐蛐》歌曲中細微的音樂要素很多:倚音、反覆記號、休止符、強弱力度處理、同一字長短音,是否拖腔處理對情緒表達的影響等,作課老師都做了點撥引導和藝術的處理。尤其是教師生動形象的形體模仿、聲情並茂、揮灑自如的演唱讓歌曲更富特色,極具感染力。學生在輕鬆詼諧的氣氛中情趣倍增、積極投入,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也給了大家難得的精神享受。

本次比賽中,也出現了幾節有深度、有層次、有內涵的音樂欣賞課。如:《孤獨的牧羊人》、《新疆是個好地方》……都體現了音樂教師創新的思維、紮實的基本功、對音樂作品良好的理解和駕馭能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畫龍點睛”

我們不能否認音樂課件對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激發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然而並不是任何音樂、在任何一遍的欣賞時都適宜用教師給賦予的形象意義加以解釋。音樂課堂中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效果也是各不相同。還音樂以本身的不確定意義,給學生更多聆聽的機會和想象的自由,或許才是音樂所應該展示給孩子們的獨特魅力。

這次作課老師大多都本着課件服務於課堂的宗旨,本着實用的原則,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巧妙地解決了歌曲的難點,既美觀又實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適當,不但使課堂增色,也給我們觀摩教師們帶來美好的享受和深深的啟發,所以在多媒體課件運用的問題上,一位專家評課時的幾句話讓人印象深刻:“課件的運用分三種情況:(1)必須用——即去掉課件便達不到好的效果。(2)可用可不用的課件,我們就可以不用。(3)用課件來解釋音樂的做法根本就不可取。

四、專家點評,明確音樂課堂思路

本次觀摩活動令人印象深刻,獲益頗豐的還屬比賽後的專家點評。4位專家針對參評課的點評和建議,可謂提綱挈領、一語中地。總結如下:

(1)教學目標應緊緊圍繞學生來設定,教學過程緊緊圍繞目標來展開。(變‘通過教學使學生……’為‘學生能夠……’)

(2)備課時應反覆琢磨,多唱、多聽音樂作品,突顯“音樂形象”,把握“音樂要素”。

(3)設定的問題應該突出“音樂”性,要實際。

如有些問題讓學生摸不着頭腦:

師: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生:熱愛勞動……(音樂形象把握不準。)

師:這段音樂告訴我們什麼?你聽到了什麼?

生:……(不着邊際)

(4)對歌詞挖掘很深,卻忽視了對音樂要素的挖掘。如:“休止符”對錶情達意的作用;節奏、旋律的對比呼應等都應是把握的要點。

(5)不要太過重視教學環節而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如部分課堂歌曲完成不好,學生展現太少,只因被其它活動沖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體驗!”

(6)欣賞課應培養學生一種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

(7)音樂應該是“聽”出來的,是一個從感性(聲音)——理性(譜例)——感性的過程。

(8)創編活動可有一個特指的範圍,避免整首歌曲的創編。用“lu”“la”等模唱時要適當,因為對於學生來説相當於新學了一首歌,難度過大。

(9)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突破和創新。可超越教材內容、追求多樣化的課堂。如:純粹的樂理課、音樂家故事課、不用課件的課等。

(10)關注鄉土教材利用、突出地域特色。

(11)教師專業基本功及業務素質有待提高。如:鍵盤(出現音不準、和絃不對的情況)、聲樂、語言的修養(語言不豐富、情感不到位等情況)。

(12)應當注意的教學細節:

避免教師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時手勢、語言等要乾淨,不要重複;多媒體畫面太花哨,會影響聽覺;避免過多專業術語的運用(太成人化);剛學會歌曲時不要馬上用伴奏帶;避免和學生太過親暱的肢體接觸;教師無意的走動、活動、轉身等不要破壞了音樂營造的意境……

教師觀摩課聽課教學心得感悟 篇3

上週二我有幸參加了山東省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的聽課活動,經過一天的學習,聆聽了九位優秀教師執教的語文課。她們每一堂課都是那麼優秀,值得我好好學習。看到每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語言有藝術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當我聽着這九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在教學《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這一課時,這位男老師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聆聽他的誦讀邊想象,老師聲情並茂地誦讀,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用自己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這位男老師講的是一首詩歌,很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能夠自己仿寫幾句詩,而且都寫得非常優美,當然這與學生本身的素質和見識也有很大關係,最後老師也親手寫了一首詩,送給學生們,這也體現了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所以這節課令我印象很深。

二、書,讓學生自己讀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商友敬先生説:?文章的精華在句子中。你不

讀,這一切精華不會自己顯露出來,而只能是紙上的鉛筆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讀,讓它在你嘴裏活起來,然後才能在你的心裏活起來可見,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諾曼底?號遇險記》一課中,老師成為親切而又睿智的點化者、組織者。分角色閲讀,在充足的時間裏,真正把語文課上成了朗朗的讀書課。

三、注意學生讀中感悟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很多老師在上課時讓學生提前蒐集資料,然後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體會文章內涵。有的老師在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的思想情感。

四、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每一堂課中,每一個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有位老師執教的《石灰吟》指導了讀詩的方法,再用所學的方法去進行新的學習。結合着有關石灰的自述,讓學生在瞭解了石灰的高尚品質後,再結合詩人于謙當時的背景,從而迸發了內心的情感,帶着對詩人和石灰的敬佩再讀古詩,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而且學生在體會中很快理解並能背誦這首詩。這雖然是一首古詩教學,也就是平時被我們多數老師認為沒得可講的一種教學內容,整堂課卻是環環相扣,前後銜接連貫,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課,最後老師用課件展示了自己的鋼筆字作品,寫得很漂亮,這也是讓我非常值得學習的一點,那就是不斷地練習自己的書寫。

通過此次活動,不難看出老師們對識字教學有了明顯的重視,識字方法靈活多樣,識字方法指導細緻,語言文字訓練有效,關注了學生髮展意識。真正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如春風化雨,點點滋潤着學生的心田,有巧妙的點撥,由衷的讚美,熱情的鼓勵,課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獨具匠心。

五、吃透教材

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而在教材的應用上,教師所設的問題都從實際提出,而概念都從實際引入,並在小組活動中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只有具有數學意義的活動才是真正的數學活動,有些活動常常流於形式,華而不實,這樣的活動可以減少甚至不做。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應是圍繞某一個數學問題提出的。

六、提倡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課改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學習只流於形式,把?合作?變成了?合坐?。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認真進行分組、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等工作外,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一是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認知需求和交流需求

的基礎上。二是合作交流應以一定的時間作保證,並在學生進行了較充分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並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不僅使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養,創新的意識也得到了發展。

飽滿的教學熱情、獨特的教學風格、淵博的知識才能、精湛的教學技藝、出眾的氣質風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習武之人最要緊的是苦練內功,同樣,語文教師更要苦練內功。只有自己豐富了,強大了,解讀文本才會越豐富、越深刻,提供給孩子的才會是精品中的精品,站在講台上才有足夠的自信與底氣。俗話説: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總之,老師們的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一定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