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1

3月31日星期六,春風和煦,乍暖還寒,我和學校的幾位同仁在平泉縣電影院專心聆聽了魏書生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楊一仁主任關於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專題報告。感觸頗深。楊一仁主任,20多年前第一次到盤錦參觀後就被深深地吸引,此後深入研究魏書生,成為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義務宣傳員。他在講座一開始,就指出: “魏 書生並不神祕,只不過,大家同樣認識到的事,他堅持下去了,我們沒有;同樣在做的事,他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我們卻沒有。”他在盛讚魏書生是 “當代的孔子,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後,就為我們擺出了今天講座的三個目標:為什麼學習魏書生?向魏書生學什麼?怎樣學習魏書生?楊主任用生動的實例為我們解讀着魏書生教育思想體系,用樸實的語言闡述着魏書生的教育哲學,讓我們在聆聽中思考着,在學習中摸索着。 報告會從上午八點半開始,到下午五點才結束,期間,參會老師們聚精會神,奮筆疾書,試圖將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念刻在自己腦海.

回味楊主任的講座,我感覺收穫頗豐,特別是魏書生對差生特點的分析及轉化差生的方法值得我們認真反思。我們所在的農村學校,由於四校合併,學生家庭結構複雜多樣,文化差異較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差生特別多。這與魏老師當年所處的情景有得一拼。大家始終被差生所困擾,無法走出這困境,反而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我們無法像魏老師一樣做到“找準自己的歷史定位,腳踏實地、平心靜氣地往前走”吧!魏書生老師常説:“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而我們缺乏的就是這種心態,尤其是在差生的轉化工作上,確實我們的方法不多,急功近利,甚至是簡單而粗暴,但到頭來,我們還會無一例外地責怪差生, 怨班上差生多,怨他們成績差,怨他們不努力,怨他們拖了班級的後腿, 卻從未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不是好學生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學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我們一味 地用好學生的標準來要求差生,卻沒有給予他們同樣的尊重與信任,愛心與耐心。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説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楊一仁老師改編林崇德教授的話:愛好學生是本能,愛差學生是神聖!我們有幾人做到了神聖?平時,我們看到的只是優生的學習成績, 卻忘了幫我們提水的總是差生;上課時,我們關注學生聽懂了沒有,從來都是把目光投向優生,卻從未注意差生的眉頭正緊緊鎖着……這樣的“待遇”怎能讓差生達到心理平衡,這樣的教育怎能不走上兩級分化的老路? 聽了楊一仁老師的報告,再聯繫魏書生老師的經驗,真的覺得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轉變差生,必須從改變自己做起,必須這樣對待學生:熱愛、尊重、信任、親近、鼓勵!無論他是優生還是差生!“只有善於調整學生的需要,才算是抓到了教育的關鍵,抓到了根本”,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怎能把差生排除在我們的關懷之外呢?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把師德規範內化為自身內心信念,外化為行為品質,把“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教書”,真正做到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學習魏書生的教學方法也並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要真正理解魏書生,還應從這些做法背後追根溯源,找到他的思想淵源和思維邏輯,找到他思考中國教育的思想利器。具體而言,就是他的民主科學 教育思想。所以我們的改變不能只作表面工作,表象上關心學生,,尊重學生,骨子裏卻仍端着“師道尊嚴”的架子,我們要把“民主”與“科學” 滲透到我們的一舉一動中,真正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尋找適合自己且滿足學生需要的教育之路! 知易行難恆更難,還是借用魏書生的話:“少説多幹,養成習慣。” 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改變自己,在反思中逐漸地成長,在學習中不斷地進步,在堅持中超越自我吧!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2

10月30日,我們一行三人受學校領導的委託,帶着虔誠的學習之心趕赴蚌埠,參加現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教育思想專題報告會,聆聽三位專家的精彩演説,他們的演講使我們在坐的每一位老師都享受到了一頓沐浴心靈的陽光大餐。聽了報告後我受益匪淺、感慨頗多:

魏書生老師,人如其名,書生意氣,文海泛舟,筆耕不輟,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雖是大家,卻一身的隨和,平易近人。聆聽報告,猶如置身於書場之中,滔滔不絕,句句驚醒,凡事從小做起,從實做起,從己做起,身為教育官員,諸事繁多,卻始終沒有離開教育教學崗位,視學生為朋友,把同事當知心。在報告中,他以自己親身經歷的諸多事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闡述了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全新的教育理念,風趣幽默的語言、淡泊平和的心態、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淵博深厚的學識知識、看似簡單而又獨具特色的教學、讓我們從中學會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魏書生老師以自己傳奇的社會經歷和閲歷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個人教育教學思想體系,其總體框架是:

“一小點,兩大點,三個守住,四個過程,五個現象,六個步驟,七個一分鐘等。”

一小點:就是保持一種心態。具體概括為四個字——“鬆靜勻樂”。鬆就是放鬆自己,做任何事都要放鬆,不要做自己做不好的事,不要説自己説了不算的話,身心放鬆了,心自然而然的就會靜下來,心靜則無旁騖,心靜呼吸就勻,守住心靈的寧靜,則有感恩之心,懷有感恩之心,做事則無事不成。

二大點:就是民主與科學,民主就是遇事不武斷,集思廣益,廣泛採納好思想好建議,服務第一,互助第一,人性第一,遇事多商量,做事有計劃,有監督,自始至終,有記錄,有總結。

三個守住:就是守住教育傳統精髓,國學經典不能丟,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要有機結合,先賢的教育教學經驗不能丟,以人為本,育人首當其中,還有自己的長處不能丟,不要人云亦云,要借鑑與創新結合。

四個過程:即知、行、恆、情。凡事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應該怎麼做,做事要持之以恆,另外還要考慮做事的合理性,人文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知道是基礎,情感是動力,行動是關鍵。

五種現象:就是要不斷學習完善自我,熱愛學生熱愛生活,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家庭,情感與制度並用,因“材”施教。

六步驟就是:課前預習,課堂自學,小組討論,釋疑解難,信息反饋,學習總結。

七個一:就是每天做一分鐘家務,只有親自勞動才知道父母做事的辛苦;每天唱一分鐘歌曲,以愉悦輕鬆的心境去學習;每天寫一分鐘日記,記下自己的點點滴滴;每天鍛鍊一分鐘,知道一切工作都離不開健康的身體;每天練一分鐘注意力,鍛鍊做事的專注和毅力;每天讀一分鐘名著,瞭解偉人的事蹟,聆聽偉人的教誨;每天練一分鐘演講,提升自己與別人的交往能力。

縱觀魏老師的講座,我覺得魏書生教育最重要的一條成功的經驗就是幫助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產生“這個班級是我的,我是集體的小主人,我要對集體負責任”和“我要學,而不是老師要我學”的意識。學生的主動意識樹立了,又有了教師的積極引導,具體操作方法的示範和引領,學生怎麼能不進步,怎麼能不改變。魏老師那自成體系的一系列的自檢、互檢、他檢、師檢的檢查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守紀情況是多麼好的自我管理和監督啊。這恰恰是我們所追求的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的作用的充分發揮。在魏老師的講座中,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作為一個服務者,就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研究學生的接受能力,然後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以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教學文本、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心靈實際之間架設一座橋樑,這座橋樑最好是美麗的彩虹橋,讓學生充滿興趣地踏上這座橋,充滿興趣地向前走,不回頭,更不想離開,這樣,教師才能把每一個學生從無知的一邊度到智慧的彼岸。

在班級管理中,他説,凡是學生能幹的事情,班幹部不幹,凡是班幹能幹的事班長不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情,老師不幹。他用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強化了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這與如今提倡的人文教育,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是多麼的一致啊。

常作印和郭文紅老師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解析了《語文教學之現狀》和《成為一個為自己成長的人》的不同觀點和論述,常作印老師談到語文的尷尬現狀,在場的每一位語文教師,無不贊同他的觀點。教語文真是個體力活!教改的呼聲年年不斷,教學內容變來變去,一本語文書還是有大部分課文是語文老師不想去分析的。如何對待語文教學呢,他總結出這樣的一套語文教學整合方案,保留經典刪繁就簡,保留重點考點。其餘時間就是閲覽和悦讀,語文知識是閲讀出來的。

郭文紅老師説,育人有時候就需要等待,需要“袖手無言情更長”的含蓄和智慧,更需要教育者用更多的耐心去幫助學生的生長就像耐心等待千瓣蓮花的盛開那樣,還需要有一種花苞心態。如果違背事物發展規律,只能適得其反。所以教育孩子也就是靜心守候,耐心等待。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民主,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先進經驗,結合自己實際轉變自己角色,不斷改進自己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知識水準,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3

時間過得飛快,想想自己工作也已十四年了。送走的學生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樣,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總覺得現在的學生真是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曾幾何時漸漸和瀟灑自如越離越遠,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歎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這些年的教育教學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説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髮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説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説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説: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説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説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4

7月16日在北京星光梅地亞大酒店,我有幸聆聽了當代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演講,魏先生用輕鬆幽默的語言闡述了人生真諦,贏得在場的我們陣陣熱烈的掌聲,讓我們在場的聽眾佩服之至,受益終生。時間已經過去20天了,但魏書生的精彩演講還在耳邊迴盪,我反覆的回味,他的人生真諦概括為四個字:鬆、靜、勻、樂。放鬆的鬆,寧靜的靜;均勻的勻,快樂的樂。什麼是鬆,身體鬆;什麼是靜,心靈靜;什麼是勻,呼吸勻;什麼是樂,情緒樂。 魏書生先生用簡單通俗幽默的語言系統闡述了“鬆靜勻樂”的表意和內涵。

鬆:什麼鬆,身體鬆。學生來到學校無非就是看看書、寫寫字、算算題、想想事,哪有一件是讓你崩緊肌肉的?越崩緊肌肉,心情越緊張,思路越不流暢,效率越低。讓我們把自己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放鬆,讓二百多塊骨頭都放鬆,讓一百四十億個大腦細胞,全身五十多萬億個各種細胞全都鬆下來。

靜:什麼靜,心靈靜。守住心靈的寧靜,想自己心靈世界裏有一汪湖泊,您站在湖泊的邊上,想人是什麼。我覺得馬克思説得有道理,他説:“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歷史生命活力。人是發展的變化的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就算是全校倒數第

一、倒數第二的同學也絕不允許瞧不起自己,因為你是一個極其宏大的世界。守住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善美,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真諦,堅守、堅守、再堅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你就能找到了你自己發展的空間,能找到你盡到生存責任的陣地,你就活得有價值,也容易快樂起來。守住內心深處那汪寧靜的湖泊對現代社會的人而言,尤其需要守住心靈深處寧靜的能力。

現代人類在這個階段,處於不正常發展的階段,現在有一句挺好聽的話是:“力爭超常規發展”。大家想一想,超常規發展翻譯過來是什麼?是不正常發展!不正常的階段必然會傷害很多人內心深處的東西,破壞本不應該破壞的文明,傷害本不應該傷害的傳統。所以,許多人在這個歷史階段感到靈魂流浪、心情飄忽、思想沒有家園。於是浮躁成為社會流行病。那怎麼辦呢?只能訓練自己鬧中求靜、苦中求樂、忙中求閒、失中求得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以我心應萬物,還世界以本來面目,守住心靈的寧靜,讓自己心靈的湖泊平靜得不僅沒有波瀾,而且沒有一絲漣漪都沒有。湖泊的邊上長滿了花草樹木,花草樹木的影子倒映在心靈的湖泊裏。花枝、花蔓、花葉、花瓣、花蕊、花粉的影子都能倒映出來,這就是最佳狀態。在現代社會中要經常訓練自己鬧中求靜的能力,這是現代生存的必備本領之一,這樣你就找準了自己應該堅守的陣地,風吹浪打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鬆。守住寧靜,還萬事萬物於本來面目。

勻:呼吸勻暢。我問學生:“人世間對生命來説最寶貴的是什麼?”學生説:“權力。”我説:“這是開玩笑”。成千成萬的老百姓都處於沒有權力的位置,但他們卻活得非常快樂。我敢保證一萬年以後,還是老百姓多,當官的少;小官多,大官少。把這個事想通了,對生命來説最寶貴的就不是權利。那是不是金錢嗎?過去是,但現在也不是了。因為社會保障體系更健全,最窮的人家都有社會救濟了。去年年底,咱們已經人均兩千美元了。所以,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那麼接下來,最寶貴的是什麼呢?我説是兩字:“呼吸”。最要緊、最寶貴的真的是最廉價的,當你感覺到一呼一吸得來不易的時候,當你懷着感恩之心對待一呼一吸的時候,我敢保證你天天都生活在感恩之中、快樂之中。深吸一口氣,感受它給自己的心肝脾胃帶來的歡愉,您是何等的幸福。同學們,當你走進考場,心情緊張,惴惴不安時,請靜下心來,深呼吸五口,緊張情緒保證緩解。當老師的,看到兩個學生吵架,使你心情不愉快,請深呼吸五口,我敢保證,你火氣頓消。

樂:什麼樂,情緒樂。何謂樂觀主義者,不是一個人一輩子一帆風順、不斷髮財、經常升官,所以快樂。如果這樣,誰不會快樂?真正的樂觀主義者在面對人生的挫折、磨難、打擊時,面對別人的誤會、指責、毀謗時,還能夠堅守住內心深處追真向美的陣地,堅定不移、樂觀進取,那才是樂觀主義者。人這一輩子,其實是教育一輩子,最要緊的是教會受教育者守住內心深處樂觀進取的陣地,這是第一要素。大家想想看,有時候成績不好,你痛苦;先進沒評上,你難過。你再想想成千上萬的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背叛了剝削階級的家庭,拋棄了國民黨的高官厚祿,投身革命,陷身囹圄,在監牢裏,仍然學習、討論、思考、研究、辦《挺進報》,人家失去的比我們多多了,但人家堅守住內心深處樂觀進取的陣地。

有人求佛保佑升官發財,這很可笑。佛主自己都不升官發財,他把王子的位置扔了,家財不要了,去出家。晚年的釋迦牟尼是拿着碗到四面八方,佛教叫化緣,老百姓叫要飯,但他仍然快樂。到了晚年他也不省心,他的一個弟子想把他弄死,取而代之,在他講經的路上,從山上滾下個塊大石頭,想把釋迦牟尼害死,佛祖是何等智慧的人啊,早早預知,清風化解,一笑置之,不慎、不怒、不怨、不恨。這個弟子又在他講經的路上安排一頭大象,想把他踩踏至死,佛祖又輕鬆地化解,仍然一笑置之,不慎、不怒、不怨、不恨。我説如果咱們能堅守住這樣樂觀進取、積極向上、追真向善求美的陣地,你説一輩子哪裏還有不快樂的時候呢?哪裏還有不笑的時候呢?大家想想看,內心深處事事洞明,什麼都看清了,你能拿他有什麼辦法,他快樂起來了,堅守了自己應該堅守的,追求了自己應該追求的,不受這些層次的干擾,這不是一個人的大自在嗎?

當人在“鬆靜勻樂”的狀態時,注意力、理解力、記憶力都處於最佳狀態,當然接受的效果就好。大家要在日常生活,從早到晚,行走坐卧都不離這個“鬆靜勻樂”,老師走進校園,“鬆靜勻樂”;和同事們打招呼,“鬆靜勻樂”;打開教材備課,“鬆靜勻樂”;拿起筆寫備課筆記,“鬆靜勻樂”;老師們想想看,常常你在寫備課筆記時,多支付了許多無效的成本,按照有效學校的要求,許多都是無效勞動,為什麼呢?因為你一邊寫一邊生氣,這個課文有什麼寫的,都不知道寫了多少遍,不寫還不行,校長還檢查,糊弄糊弄也不行,抄襲也不好,於是就一邊寫、一邊恨,一邊寫,一邊煩,這樣會有效嗎?反過來,如果你用“鬆靜勻樂”的態度去寫,你就會想這是多便宜的事呀,在和平的環境裏,用公家時間練字,用公家時間搞科研,用公家時間研究學生,用公家時間提高自己寫作的素質。你這麼想,不就是佔便宜了嗎?這就是有效思維呀,這就是有益思維啊。走進教室,“鬆靜勻樂”;走出教室,“鬆靜勻樂”;處理同學吵架,“鬆靜勻樂”;和後進學生談心,“鬆靜勻樂”;開口講課,“鬆靜勻樂”;回身板書,“鬆靜勻樂”;一天工作,“鬆靜勻樂”;下班回家,“鬆靜勻樂”;市場買菜,“鬆靜勻樂”;討價還價,“鬆靜勻樂”;回家洗菜炒菜,“鬆靜勻樂”;那麼一天下來,“鬆靜勻樂”加“鬆靜勻樂”等於什麼?還是“鬆靜勻樂”。這就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質量;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符合“有效”這個詞。

“鬆勻”調整我們的身體,“靜樂”淨化我們的心靈。身體好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心情好又是身體好的前提。因此,無論我們做人還是做事,首先有一個好心情,那麼好心情從何而來?靠別人給予嗎?這是靠不住的。好心情必須自己去創造,好心情是自己給的。永遠不要和別人過不去,永遠不要和客觀世界過不去,不然苦惱的是自己。魏先生講:一個人的一生多數事情是自己做不了主的,比如:什麼時候來到這個世界,自己説了不算;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自己還説了不算;生在什麼家庭自己説了不算,如果你生在家,一生可能榮華富貴,不用自己奮鬥,如果你生在一個貧民家庭,你奮鬥一生也可能一貧如洗。面對我們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我們不要怨天憂人,要學會樂觀對待,當你困苦時,看看比你還困難的人,當你煩惱時,看看比你還沮喪的人。

看事物要看光明的一面,不要只盯着陰暗的一面。月有圓缺,天有陰晴。魏先生曾舉例説:當我們用手舉起一本書,你若看上面,總是亮的,你若看下面,總是暗的。有些人看問題習慣看光明的一面,總有一個好心情,總能逢凶化吉,相反有些人看問題習慣看陰暗的一面,心情沉重,處事消極,整天悶悶不樂,抑鬱寡歡。

下面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從前,有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海邊曬鹽,做食鹽生意;二兒子做雨傘生意。兩個兒子都很孝順,老太太也很疼愛自己的兒子。所以每逢晴天,老太太總是愁眉不展,歎息道:“唉,這樣的大晴天,二兒子的雨傘可怎麼賣喲!”

每逢下雨,老太太又擔心大兒子的鹽沒法曬,急得坐立不安,甚至連飯都吃不下。就這樣,老太太晴天也愁,雨天也愁,臉上從沒有笑容。天長日久,積鬱成疾,直到卧牀不起。於是,兩個兒子就給老太太請大夫看病。請了不少大夫,也吃了不少藥。可就是沒什麼效果。 這一天,兩個兒子又給老太太請了個大夫。大夫問明瞭病因,對老太太説:遇到晴天你應該高興才對,你想啊,你兒子可以好好曬鹽了,自然也就多掙錢了。遇到雨天你也應該高興呀,因為你二兒子的雨傘好賣了!他也可以多掙錢了呀!老太太聽了大夫的話,身體一天天好了起來,精神也好起來了。

身為教育工,面對不同背景下長大的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困惑。我們要運用好魏先生的“鬆靜勻樂”,放鬆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要均勻地呼吸,無論在清閒時還是在忙時,無論在高興時還是在生氣時,都要學會均勻地呼吸,遇到非常氣憤的事,要先深呼吸5次,等心平氣和後再處理。守住心靈的寧靜,對我們教育者來説更為重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是非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當教師的要耐得住清貧,耐得住無權無勢,耐得住寂寞,時刻守住心靈的寧靜。要做到情緒樂,首先要愛崗敬業,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要有奉獻精神,樂觀向上。

讓我們學會“鬆靜勻樂”,領悟魏書生的人生真諦。每天、每時、每事都做到“鬆靜勻樂”,在身心愉悦中做好我們的工作,走好我們的人生。

聆聽了魏書生的演講,頗有感觸,那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5

從教幾年來,所教學生不少,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遇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有時真想不明白,為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係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鬆,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為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這成了長時間來的不解之迷。

近來聽了有關魏書生教育、教改新觀念,教育經驗,方式、方法等報告會,看了魏書生教育思想的有關書籍,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歎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自己幾年的教育生涯,深感慚愧和內疚。“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疑問。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瞭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自認為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瞭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為習慣好壞,是否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願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

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象中的相差甚遠。總體看,這個班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為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死氣沉沉,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瞭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首先必須瞭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師憑藉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現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為一點論,把後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着幹,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上期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師生關係也不如以前,與學生的友誼加深了。

俗話説得好,“要得公道,打個巔倒”,幾年來,我常覺得教師在地位上就是與學生不一樣,教師就要高一層,就是權威,所以教師説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不得頂撞和不滿,如有違反,那就是對老師的無理,就是不聽話。所以師生平等很難在現實中體現,殊不知,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説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就單從魏書生“育人先知人”這一節的收穫來看已是受益匪淺,經過一期在教學上的應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讀完魏書生的書,我相信,往後的教學生涯將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説,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6

魏書生,一個教育上的傳奇人物,即使我們坐在會議室看他在錄像上作報告,我們心裏都對他產生種種懷疑,例如他從教那麼多年,竟然沒改過一篇作文,而學生作文水平又那麼高,例如他所帶的班級,班主任常常不在,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紀律……我們之所以心生懷疑,不是懷疑他的真實性,而是在強烈的對比下產生一種自然的懷疑——我們多少老師嘔心瀝血、日以繼夜伏案批改作業,多少班主任怎樣想方設法,竭盡所能按學校的要求時時到,刻刻到,可是學生的學習、思想、行為還是存在那麼多問題,那是什麼道理?

假如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斟酌研究魏書生提出來的“五分鐘”,那麼我們就會由懷疑轉為佩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1、每天做一分鐘家務;2、每天寫一分鐘日記;3、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4、每天唱一分鐘軍歌或校歌;5、一分鐘記憶力或注意力比賽。這些要求真的很簡單,誰都可以做,可是堅持下去,學生所到的就不僅僅是這五件事情了。

先説一分鐘的家務,對現時的學生來説是很有必要,因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無大小,都有人照顧的舒舒服服。他們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用幹,可是很多學生書沒讀好,厭學現象也頗為嚴重,為數不少的學生覺得是為家長而讀書,學習沒動力,升學沒考好,覺得父母掏幾萬快擇校費理所當然,進校後也無心讀書。小孩能做做家務,學會幫家人分擔責任,他才會明白父母為他付出的心血,學會珍惜美好的生活,一個知道父母親生活不易的小孩,一個懂得體恤家人的小孩,如果在家都能承擔責任,他也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那在學校也絕不會是一個問題學生。

第二是每天一分鐘日記。我想每天能寫一分鐘日記的小孩,他提高的不僅僅是寫作能力,培養的不僅僅是觀察能力,他能每日一省,必定會反省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的得與失,無形中也是一種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這種做法可謂一箭雙鵰,寫作水平提高了,思想認識也提高了。

第三是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按魏老師的話來説,他要讓學生從腳下、從現在做起,認識一分鐘的價值。現在的學生都被升學的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下了課走在走廊上,看到除了一些調皮的學生追追打打的,那些勤奮讀書的立馬抓住下課的幾分鐘,趴在桌子上睡覺,即使是做操,學生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如果我們細心留意,十個學生當中也找不到四五個腰身挺拔的,駝背聳肩的不少。總的來説,學生的精神狀態太差。所以我想,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可以讓學生身體挺拔起來,精神振作起來。一個人處於良好的精神狀態下,身心健康,學習效率高。另外還能通過集體的力量感染激發彼此的鬥志。

第四是每天唱軍歌校歌一分鐘,讓學生生活在音樂聲中。人需要夢想,需要激勵,需要熱情,尤其是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假如説第三個五分鐘給學生帶來的是外在的精神動力,那麼唱軍歌校歌就是薰陶學生的內心世界。曾幾何時我們聽着軍歌熱血沸騰,曾幾何時聽着校歌激情澎湃。也到教室去看看現在的學生在課餘時間聽的是什麼歌,有《等你等到我心碎》,有《你為什麼不在我身邊》,有《老鼠愛大米》……這些流行歌曲不是不健康,而作為校園文化是否太低俗?校歌軍歌?只有在全校大合唱比賽時才響起,那更不必説什麼世界名曲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艱鉅的工作,她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天唱一分鐘的軍歌校歌,就是很好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氛圍是由每一個學生去營造,是相互影響,而非臨時或應景張貼一些海報所起的作用能比擬的。每天一分鐘的歌聲,它的意義已超出歌聲本身,所起的作用是持久有效的。

第五是每天一分鐘記憶力注意力的比賽。我們都知道,記憶力、注意力對一個學生的成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這樣説,一個學生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專注程度,幼兒時期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訓練他們,而到了青少年時期就很難單獨培養了。比賽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你爭我趕的氛圍下,學生才能夠全神投入,他們會集中注意力抄寫課文、背書,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記憶力也得到鍛鍊提高。除此以外,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分鐘的珍貴,一分鐘可抄寫三四十個字,可以讀一百多到三百的字,依此類推,十分鐘,一節課,一天,我們能做多少事情?從而更懂得珍惜時間。

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看起來簡簡單單,他關注學生的細節,注意從小事抓起,讓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勞動的習慣、觀察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他要學生做的遠遠比這些事情的本身有意義,好習慣養成了,能力也提高了。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7

暑期培訓期間全體教師聚集在多媒體教室收看了近三個小時的魏書生老師的錄像報告,樸素精幹的魏老師那幽默詼諧,精當幹練的語言,那睿智的思索,精闢的見解,如磁石般深深吸引了我。隨着他侃侃而談的演講,我時而凝神靜聽,若有所思,時而開懷大笑,由衷佩服他平常人不具有的愛心,佩服他民主和科學地管理班級模式,魏老師的班級管理模式很得我們學習效仿。

一、學習他用愛心教育學生。

崇高而無私的愛心,是魏書生身上最突出的特點。它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內心深處頹廢、陰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寬廣的胸懷,能容納和理解學生所有的錯誤。因而,他從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從不偏私。對待學生的錯誤,從不體罰,而是讓學生唱歌或做件好事來改正錯誤。在充滿愛的教育中,真正體現出他在學生心目中偉大的地位。學生從內心深處信服、崇敬和愛戴他,所以,能夠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會敢於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足以説明,魏老師的典範作用及偉大人格的寫照。他愛自己的事業,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用滿腔的愛,來譜寫着人生光輝燦爛的篇章。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有許多的不盡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發牢騷、怨天尤人,又有什麼用呢?我們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當教師的辛苦是別的行業的人所無法體會的,然而,教師的付出與回報卻永遠不成正比,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日漸降低。對於這樣的實事,過多的抱怨只能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人生中能有幾件事情是自己改變得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少生氣,少抱怨,像魏老師那樣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

二、學習他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

最讓我感動是他的那句話: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我們要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腳踏實地,高高興興,快做小事,不難為一個學生,不放縱一個學生。建立互相幫助的師生關係。教育很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幹得高高興興,把工作當享受,教育當享受,學習當享受,教師要愛平常的日子平常的事情,把小事做好了,堅持做,做下去。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可做,每人管一件事,大家都幹實幹家,每個學生都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班集體做事的時候負責任培養的學生責任心。教師要教會學生做事,不能親而為之,事必躬親,會管理的不能事事為之。千萬不能盯人家短處,要避短揚長,所有的人都有上坡和下坡,成功時不要驕傲,失敗時,不要氣餒,把握人生要看大事把握方向不要拘泥於小事。

三、學習他民主,科學的管理班級思想

魏老師説了這樣一句話“凡是學生能幹的事,班幹部不要幹;凡是班幹部能幹的事,班長不要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班主任不幹。”從魏老師的這句話裏,體現了他民主、科學的管理思想,他認為民主管理提高了學生對管理的認識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解決了學生服從管理、投入管理的問題。他主要講了四條: 1、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對學生管理不要出現“我管你服”的現象,總覺得自己是管理他們,只有走進學生的心,才能讓學生服從管理。2、建立互助的師生關係。要做到堅持每位學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3、發展學生的人性、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學習智力、學習目標、學習途徑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異,我們要尊重學生間的這種差異。魏老師曾説教室是學室,教材是學材,把教師當作學習上的共同的探討者和交流者。轉變教室、教材、教師的觀念,那學生對學習自然就感興趣了。4、決策過程多商量。我們作為老師,如果有了“為學生服務”的觀念,就不會因學生的調皮而生氣,也不會因學生的懶惰而無奈,更不會因學生完不成作業而大動肝火,因為“教育本身就是把學生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老師要把自己定位於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服務員。這樣,面對學生的各種舉動,老師都能用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去應對。

四、學習他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態度

在報告中,魏書生老師一直在説我們的心態應該擺正,要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魏老師還提倡的“一鬆,二靜,三勻,四樂”,這種人生境界也是在經歷過磨難之後的感悟吧。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風雨的人又該多麼慶幸可以聽君一番話,感悟到人生的短暫,而去珍惜眼前的一切,每天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高高興興的工作,以一張笑臉去面對學生,用我們的好心情去影響學生,讓他們也感到輕鬆快樂,那他們一定學得比現在快得多。“不要想、管自己辦不到的事,説了不算的事,搜索自己説了算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至理名言讓我們身體力行吧。

總之,我們要向魏書生老師學的東西太多,從現在就要像他那樣以一顆平常心快樂生活、工作、學習着。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8

4月26日、27日兩天時間,我參加了赤峯市教育學會組織的“學習實踐魏書生教育 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驗研究會”。會上,盤錦市實驗中學範寶丰校長、教育部中國人生科學學會魏書生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楊一仁老先生分別就自己對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研究心得為我們參會人員做了一次樸實、生動的講座。這次會議使我對魏書生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個心的認識和理解,現將自己的一些體會心得彙報如下:

一、為什麼學習魏書生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説:“要是年輕一半,我一定要拜他為師,向他學習。”可見魏書生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獻身教育事業,有一種忘我精神,他想着全體學生,要把所有的學生教好才甘心。有一個學生沒有教好心裏也不安。他把學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種種不便,種種困難,目的是把這些學生一個一個地教育成才。這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的精神,也可以説是宗教家的精神:就是犧牲自己,拯救別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二、瞭解魏書生的思想

魏書生的思想精髓可以用6個字總結“自強、育人、教書”。看似很簡單但是他真真切切地從引導學生怎樣做人開始。他主張人們之間的基本關係應該是互助的關係,而不是互斗的關係,因而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應該是與人為善的,互相諒解的。在遇到矛盾、解決具體問題時,則應堅持“正面引導,搞心理穿透”,而不搞“互相碰撞”。每個人對自己應本着“寧讓別人負我,不可我負別人”的精神,堅持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這樣,人就可以以活得輕鬆一些,人際關係也就會更協調。

他本着教學是教師為學生服務,切實從實際出發,堅持民主的、商量的辦法,針對學生實際,通過訓練過程,達到三個方面的開發,即知識、能力和智力的開發。

他在教學實踐中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助手,在他的班級裏有多少名學生,就有多少名副班主任,每個學生都是助手而不是對手。久而久之,他就只有助手而沒有對手,從而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他還主張發展學生個性,讓學生“為發展長處而學”。在教學實踐中,他主張“強化過程,淡化結果”,不是簡單的搞分數控制。 魏書生的這些教育思想都體現他的那些既具有規律性又是很規範化的具體措施中。在他所教的班級中,制定的法規就有30多項,語文教學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時間順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級裏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幹”。

三、研討魏書生的教學風格

魏書生站在時代的高度,探索科學規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楊一仁老先生在會上把魏書生看做中國素質教育的第一人。

魏書生把塑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作為教學的基點,潛心鑽研,着力摸索,從全面瞭解學生真正的思想入手,力求把人生觀教育融匯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在聽説讀寫訓練中。

魏書生充分發揮了語文學科“文以載道”的功能,抓了思想教育,同時又充分發揮了“文以載智”的功能,開發了學生智力,培養了學生觀察力、分析力、理解力,帶領學生在科學的海洋裏遨遊。他的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文道”統一。

在教學過程中,魏書生抓了四個過程,即提高認識——激發興趣——教給方法——培養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他強調以法治語文教學,減少隨意性。

他建立了計劃系統,按計劃行事,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將事、時、人三者落到實處。他歸納出與語文教學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不能放棄的事,製成具體規範化的措施,規定了做事的人,做事的時間,做事的方法。為了強化教學過程,魏書生又建立了五種檢查、監督方式,並制定了具體檢查時間、檢查方法和獎懲措施。 他很重視實踐結果,又建立了反饋系統。他的教學過程體現了民主科學管理水平,他的教學實踐體現了教育家的思想,改革家的魄力,思想家的氣質。魏書生成功的經驗是從實際出發,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能用語文這一思想性很強的工具學科陶冶學生情操,能利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能掌握規律實行首次慢動——逐漸加速——系統計劃——控制時空的四步調控法,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他給學生開闢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在這裏,他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天賦得到了發揮,特長得到了培養。他們在自由舒暢的民主自學環境中,恢復了“人”的本來面貌。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學給語文帶來了一派蓬勃的氣象。正是他科學合理的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他帶的班級可以半個學期自學語文,但是學生的成績還是名列前茅。

五、學習他偉大的人格

崇高而無私的愛心,是魏書生身上熠熠閃光的燈塔。照亮了學生內心深處頹廢、陰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寬廣的胸懷,能容納和理解學生所有的錯誤。因而,他從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從不偏私。對待學生的錯誤,從不體罰,而是讓學生唱歌或做件好事來改正錯誤。在充滿愛的教育中,真正體現出他在學生心目中偉大的地位。學生怎能不受到感動,不受到愛的薰陶呢?學生從內心深處信服、崇敬和愛戴他,所以,能夠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魏老師偉大人格魅力薰陶下,學生才能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才會敢於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足以説明,老師的典範作用及偉大人格的寫照。

他愛自己的事業,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用滿腔的愛,來譜寫着人生光輝燦爛的篇章。難怪有人會説:魏老師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當之無愧!

六、學習他務實的品德,強壯的生命支柱

教師的良好品德情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發展有很強的感召力。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還可能影響他們的一生。教師要務實,把師德規範內化為自身內心信念,化作行為品質並時時處處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動。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着去愛別人。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使自己頂天立地,有所發展,有所作為,必須建立自己強壯的生命支柱。學習、熱愛、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為師者只有達到厚積薄發,遊刃有餘的境界,才能應變不驚,勝任教師職業。面對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的挑戰,面對多層次素質人才的呼喚,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惟一的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教師只有嚴謹治學,勤練基本功,方能精於教書而不失職!

七、學習特指導學生創新

每一個學生都有敏鋭眼睛,他們好奇好探索,正因為有強烈的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就像成人一樣有了慾望創新也就從這開始了。但我們不能忽視學生正確認識,有不能忽視學生的個體發展。

對於我們體育教師來説,我們的目的並不在於結果,在於過程就如一場足球比賽,並不覺得贏者就是代表勝利,而是過程。在這過程中,每一個學生是否對這場球賽重視,在踢時,每一個動作是否正確。這關鍵在於我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在過程中暢流到自由與美麗和對運動的熱愛。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問題,解決疑難,發展自身內在的能力,也就是他思想教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使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和“刺激”使學生能主動,活潑、愉快地進行教學活動,從而達到即傳受知識,有開發智力。

八、學習他養成少説多幹的好習慣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德治教,身教重與言教是每一位教師必須牢記在心,實踐在身的,要少説多幹、養成習慣。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學生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教師要從言行到舉止,處處帶頭做到最好,以利於潛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學生。

魏書生從教20多年裏,其成就巨大,在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都引起不小的反響。魏書生有何等神功?為什麼條件極差,成績十分一般的班級到其手中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在帶有疑問的反覆閲讀、思索中我深深體會到:魏書生沒有神功,有神力。他這種力就是教書育人的動力,讓學生愛學習的向心力、凝聚力。

正如魏書生所説的:“改變了自己,你覺得世界更可愛,水比昨天清,花比昨日豔,天空看起來都比昨日更藍。”就會營造了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空間。

以上是我對本次學習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的一些心得體會,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我將努力的學習魏書生的教育思想和做人的原則,爭取更大的進步。

最後我想用魏書生的一段話與年輕教師共勉:儘管我們個人無法改變客觀世界,但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管理的天清日郎,能讓自己更珍愛生命,善待他人,求真務實,奮發進取,能方善圓,寬容開朗。生活的大浪也許把我們衝上高峯,也許把我們捲入深谷,無論在哪一個座標點上,我們都能讓自己自強不息樂觀進取,高樓住得,茅房居得;高官做得百姓當得;寒也耐得,暑也熬得;表揚禁得,批評聽得,順境處得,逆境受得。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9

通過參加伊濱區魏書生班級管理專題報告會的學習,近距離的接觸到了敬慕已久的魏書生老師,在樸實淳厚外表下面,藴藏着無比強大的內心世界,一天的講座,帶給我們的是感動和震撼。

認真梳理了學習筆記,魏書生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個核心-- 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質觀、人才觀、質量觀、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

二個原則--民主與科學,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規律。

三個統一--社會本位與以人為本的統一,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統一,主體思想與發展思想的統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時代精神、強調以人為本、促進主體發展、借鑑與創新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思想。

四個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人和工作的關係,人和他人的關係,人和自我的關係,以及由此擴展開來的富於哲理的思考。無論任何人,要改變客觀世界,都首先要從主觀上改變自我、超越自我,方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個支柱--以培養自學能力為宗旨的學科教學論,以培養自我教育能力為宗旨的班級工作論,以學會學習為宗旨的學習方法論,以養、教結合為宗旨的家庭教育論,以規則與威信相結合為宗旨的學校管理論,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關的豐富多彩的獨到理論和具體方法。

但我感觸最深的是魏書生教育生涯的若干個細節,列舉一二:

1、寫日記。從普通教師到領導崗位,到教育大家,他寫日記的習慣,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這需要什麼樣的毅力才能如此的堅持呀!做好一件事容易,難就難在長期堅持做下去,由此想到我們學校的工作,認真梳理一下,那些事我們還在堅持做,還在堅持往細處做:我們的課改,全鎮已經推進了四年,大部分學校還在堅持往深處、細處推進,並取得了良好效果,還仍有個別學校只是浮在水面上,還在觀望,還在“等這陣風颳過去”;國小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今年我們重點抓的是閲讀和書寫習慣的培養,大家都找到了切入點,但是能否長期的堅持下去?司馬國小的《書法週週展》和《金色年華文學社》,陳俊峯校長已經堅持三年了,還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樑村國小的社團建設從去年創建到現在,持續在做,並不斷的完善和壯大;東吉國小的宋會閣校長,在那麼小的學校裏,在沒有專業體育教師的情況下,長期開展跳繩活動,學生代表鎮參加區運動會,取得了優異的的成績。還有很多例子,不再枚舉,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不管再小的事情,只要長期堅持做下去,做到極致,就是成就傳奇!

2、帶領師生每天跑五千米。“用公家的時間鍛鍊自己的身體,何樂而不為?”這句話説的實實在在,也最能引起我們大家的共鳴。魏書生已經六十五歲了,給我們做了一天報告,站了一天,始終堅持單腿站立,真是令人震撼,對比一下我們的身體狀況,形勢不容樂觀,在我們教師隊伍中,高血壓、頸、肩、腰椎方面的毛病比比皆是,而且不斷向年輕化發展,很多教師帶病堅持上課,站不住就坐在凳子上講,很是感人。但是在到各學校調研大課間時,教師的參與率卻不是很高,好像和孩子們在一起跳繩、跑步總是抹不開面子,孩子們在運動,我們在旁邊站着看,或者聊天,特別是年紀大的老師,放着”公家“的時間,卻不知道利用。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魏書生老師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細想一下,學生每天跑五千米,身體自然強健,跑步是最基本、最好的運動方式,其它體育項目自然不在話下,體育工作上去了,師生的精氣神有了,還有什麼工作做不好呢?

3、課前唱歌。唱歌既是能放鬆解壓,又能振奮精神、鼓舞士氣,魏書生堅持課前唱歌的方法,其實我們平時也在做,我們大部分學校是在上下午預備鍾後組織各班級唱歌的,在那個時間段,整個校園中盪漾着歌聲,充滿着朝氣和活力。在這方面,蘇溝國小的唱紅歌活動就堅持的很好,不只是預備後唱歌,而且上下午放學也唱,學生排着整齊的路隊,伴着嘹亮的歌聲,走出校門,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大道至簡,魏書生的許多做法,我們其實也做過,或是正在做,我們缺的是堅持,長期的堅持,堅持做一個身體健康的教師,堅持做一個充滿智慧的教師!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10

為師當學魏書生,三尺講台,魏老師做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並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師德成為當代教師學習的楷模。他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對學生細緻入微的關愛深深感染啟迪着我,促使我不斷地去學習,學習他關愛學生,對工作與生活的無比熱愛和執着追求。

一、熱愛生活,敬業樂業,提高素質,超越自我。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有許多的不盡人意的事情,人生中太多的事情都是自己不情願的,我們只有調整好心態,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熱愛生活,別怨天尤人,無論身處怎樣的委屈與不幸的環境,都讓自己的精神處於強者的狀態,然後以一個幸運者自居,不斷努力,就能充滿進取精神,就能嚐到生活之水的甘甜。

二、快樂教書,享受育人。在此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我會在自己崗位上盡職盡責,雖苦猶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或許他們的起點有着很大的差距,但當我們經過精心的呵護與培養後,他們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了進步。這不僅是學生、家長、社會的希望,更是我們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莫大的光榮。也許別人不能體會,但我們能體會教學過程的艱辛和漫長。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有很多的突發事件襲來。然而,當我們撥開雲霧,看到學生進步了,那時候,所有的苦楚都被成功的喜悦所替代。學生收穫了成績,我們收穫了喜悦,收穫了真摯的感情。世界上哪有一種職業能像我們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這樣終身淳樸、善良、真誠的和殘疾孩子們在一起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呢?所以,我們是辛苦的,更是是幸運的。

在我的班級裏,每個小朋友都是天使,單純快樂。來到學校進行正規的課堂學習,他們有的很不適應,而屢屢犯錯。魏老師説過,學生的錯誤從自覺不自覺的角度來分析有兩類,第一類是不自覺的錯誤,第二類是自覺但又不能自制的錯誤。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包容學生,關愛學生,訓練他們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減少與重複的錯誤。教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麼笨的學生,腦子裏其實都有着自己的一片天。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11

久聞魏書生思想席捲中國教育界,假期讀了有關他的教育理念這方面的著作。從中我發現書中他寫到的並不是純理論的東西,而更多的事那些特別實實在在的,在他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時的一些具體教育方法。拜讀了以後,我從書上真實體會到了魏書生的人格魅力。在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書生的教育理論無疑就是一盞啟明燈,為教育大潮的師者們指明瞭航向!

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精闢地歸納為:一句話;兩本書;三個魅力;四字精髓;五點啟示;六步教學法;七個一分鐘。全面且簡潔明瞭地涵概了魏書生的基本教育思想。其中的“三個魅力”讓我的內心募然升騰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魏書生的人格魅力、知識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惡劣的環境中催化自己發奮圖強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經歷勉勵着取經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這種解放才使魏書生有能力有勇氣去創造一般人難以創造出來的奇蹟。

作為一個師者,不能用狹隘的人與人之間權與利爭禁錮自己的內心世界,作自己的心靈主人,胸懷坦蕩,淡泊名利,發揚光大自己內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將生命付於教育事業,真正地做到燃燒的蠟燭,在發光發熱中不斷思考、學習與進步,自強不息,真真做到博學為師,厚德為範。

通過閲讀,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負的光榮與責任。老師就是給孩子提供服務,要給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務,要以孩子為中心,牢固樹立服務的觀念。“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育是一門藝術,我們要琢磨怎樣才能發揮它的藝術性,我們要把能走上講台培育下一代,能傳授自己的所學所知而感到自豪和榮耀。

書中我也非常欣賞的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當你每做一件極小的事,都能做的如詩如歌,有滋有味,你就能夠享受快樂!”。現在讓我們也這樣想:我正在從事着快樂的事業,也正在享受快樂!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12

今日有幸在開發區一中聆聽了全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教育專題報告會。之前,只在書上讀到過他的教育改革、教學理論,班級管理經驗,而今在報告會上的魏老師措詞詼諧有趣,肢體語言形象生動,還時不時的秀段快書,全場不斷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更多的是讓我受益匪淺。

魏老師把“當教師,給學生上課”當成一種人生樂趣。在報告中,魏老師無時不在講教育,無時不是在講人生,講生命的哲學。 首先,他重點講了珍愛生命,強身健體,守住心田,守住根本的前提,即“鬆、靜、勻、樂”四個字,也就是“身體放鬆、心靈寧靜、呼吸均勻、情緒快樂”。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少一些牢騷與抱怨,多一些責任與幹勁。只有做好説了算的事,不為説了不算傷腦筋,生活中才會多一屢陽光,工作中才會多一份努力,為人處事中才會多一些寬容。

其次,他建議千千萬萬的老師們要始終做到“三個守住”,即:守住傳統,守住經典,守住自己的基本功。教育是一種老老實實的科學,不能玩一點花架子,關鍵是能夠堅持不懈從小事做起,紮紮實實地“一句一句説實話,一件一件幹實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學以致用,學而時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這樣的“教”與“學”流傳了千年卻從未改變過,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提升個人的教育教學本領去守住這些傳統和常識,以不變應萬變,千萬不要被目前流行的這個“全新概念”那個“後現代主義理論”所迷惑。

再次,他毫無保留的分享了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關於班級管理,魏老師説一靠民主,二靠科學,要充分調動學生民主管理的積極性,發揮其自我管理、自我改正、自我提升的潛力,做到“普通學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長不做;班長能做的,班主任不做。”

這樣分工到位,責任到人,各司其職,才能既使班主任老師真正得到身心上的解放,又能鍛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則意識。

最後,魏老師以富有激情的語調倡議,老師們要“以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做好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在老師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結束了一天的講座。

魏老師是一位成功的、幸福的老師。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楷模、一個傳説,而更多的是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創新,更多的人生反思。他的成功和幸福體現在了他所堅持的“民主”、“科學”中,體現在他所堅持的“鬆”“靜”“勻”“樂”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爭取成為一名成功而又幸福的教師。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13

假期,我們全校教師一同聽取了《魏書生教育思想報告會》,聽魏老師的報告沒有聽一般報告的抽象與枯燥,也沒有一般報告的陳雜與宂長。説得都是身邊小事 ,卻讓人聽得津津有味。聽魏老師的報告,卻讓人覺得時間過得飛快,沒有勞累,沒有疲倦,整個過程似乎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享受。雖然看的是錄像,卻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想為之鼓掌、為之叫好。

魏老師的演講實在太精彩了,精彩在他詼諧的語言,幽默的的風格上。沒有高深的大道理 ,談的只是一些與生活、學習、工作有關的身邊小事,卻能讓人聽得如醉如痴,開懷大笑,這除了得益於他幽默風趣的講話風格外,還得益於他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魏老師的語言精練,富於節奏。他時而慷慨激昂,侃侃而談;時而又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不知不覺將你帶進他的講話氛圍當中去。時而還打着拍子,用説快書般的節奏,道出他獨特的育人經、管理寶。

魏老師演講的精彩,還在於他平常人的心態和樂觀的人生觀。沒有名人的架子,卻能讓人感受到他大家的風範,曠達的人生態度,魏老師説,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事情。他説:"把平凡的小事做細做大,就是不平凡的事。我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把大家都做着的小事往細裏做,往深裏做,比大家做得細一些深一些罷了。"積少成多,積細流而成大海 ,這也許是魏老師的成功祕訣之一吧。 班主任 、校長、局長一路走來,始終沒有離開教書。熱愛教書而不願做官,獨自細品一杯白開水而拒絕喧囂的酒局。這是一種怎樣的氣度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難怪魏老師的心中能夠保持這樣一方淨土。“鬆、靜、勻、樂”,幾十年如一日,若不是有這超脱的心態,又怎麼能做到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改變心態,把工作看作是一種享受而不是苦差事,那麼再苦再累也不覺得,而且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魏老師演講的精彩,更在於他對學生的摯愛和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魏老師一路走來,做過校長、局長,兼任社會近二十個職務,還要到全國各地以至國外作報告,可謂工作繁忙,但他一直沒有離開他的教書工作,沒有離開過他的學生,教着兩個班的語文課,還兼任班主任,這在我們的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如果沒有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熱情,沒有科學、民主的管理方法 ,他的工作能做到這個份上嗎?!魏老師是在用飽滿的感情、最樸實無華的語言詮釋着他對學生、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我們每個人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做好工作的關鍵是做到民主與科學。

魏老師説:“我不會教書,是學生教會了我怎樣教書;我不會管理班級,是學生教會了我管理班級。”這句話聽起來很謙虛,事實上道出了真諦。“辦法總比困難多”,工作中作為班主任,我們就是要充分利用民主,遇事多和大家商量,做個有心人,問題就變得容易解決。“普通學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幹部不做;班幹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對民主的科學解釋,應用到教學上、班級管理上就是要同學生集體商量。一個班集體要做到“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時時有事幹,事事有時幹”。

科學的安排與調度、科學規範的制度調動了全體人員的積極性,激發了人的潛能,增加了團體的凝聚力,工作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是要相信學生,魏老師説:“一名好老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麼笨的學生,腦子裏其實都埋藏着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腦子裏缺少資源,而是我們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能力。”世界並不缺少美麗,缺少的是發現美麗的眼睛。我們教師如果以寬廣的胸懷來包容學生,以真摯的愛心來温暖學生,以民主、平等的態度來尊重學生,以關懷、信任的情誼來理解學生,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中。那麼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自己就會輕鬆一些,就會對學生,對家長,對學校,對自己交上一張滿意的答卷。

同是三尺講台,魏老師卻能做的這樣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他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管理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那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啟迪着我,是我學習的楷模!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14

前幾日,伊濱區組織了大型的學習活動,我也有幸聆聽了教育名家魏書生老師的演講。他是那樣的樸實,幽默,他的聲音不大,但很洪亮。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感覺就像他在和我們面對面的談心,他不講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華麗的詞語,只談一些自己的經歷,只談自己身邊的與生活,工作,學習,教育有關的小事情。他是一個語文老師,有很過硬的文學功底,話語中時時透出一種東北二人轉的氣息。聽着他的講座,我覺得好多地方好像就是我們自己,可是好多地方又超越了我們自己。他的講座,不禁讓我自己對照反思起來,是啊,同為教師,同為教育,差距為啥就這麼大呢?

聽完演講後,首先我感覺到我們應該堅持做好每一件簡單的事,每件簡單的事情都很重要。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堅持鍛鍊好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利用公家的時間,鍛鍊好自己的身體,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只不過,要天天堅持着在做,始終如一地在做。”把簡單的事情千百遍地做好,一個把大家都認為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去做好。

其次,我感覺到的是我們要有知足和感恩的心態,這種心態讓我們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實現我們所希望實現的人生價值。魏老師的境界深深打動了我。的確,不管做任何平凡的工作,只要鑽進去就會享受其中,快樂忘我;只要鑽進去才能靜下心來,達到“鬆、靜、勻、樂”的境界。世俗之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慾望,因為有了這麼多的慾望,心態也就很難平和,心情也就會受到影響。而魏老師卻能平和而感恩地活着,就像他説的,只是想當一個老師而已。而當他把老師這個事情做好的時候,其它的所謂名與利的到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讓我感動的是魏老師對教育,對學生的瘋狂熱愛。在教育中,他總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他特別重視學生養成習慣的培養。他認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他總把學生看作他的朋友,他能夠記住每個學生所需要做的任何一點點小的任務。從魏老師的言談中,我可以聽出他對學生的感情是如何的深。我們都會説:“愛崗敬業”“愛生如子”這八個字。是呀,這八個字説出來很簡單,但要始終如一地做到卻很不容易。而我們的魏老師做到了,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年,而是始終如一地做到了。

魏老師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他相信每一個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魏老師經常説這樣一句話“凡是學生能幹的事,班幹部不要幹;凡是班幹部能幹的事,班長不要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班主任不幹。”,他提高了學生對管理的認識,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解決了學生服從管理、投入管理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儘量讓他們都能發揮他們的才華,儘量讓每位學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發展學生的人性、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學習智力、學習目標、學習途徑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異,我們要尊重學生間的這種差異。同時讓自己樹立為班服務的思想,對學生管理不要出現“我管你服”的現象,總覺得自己是管理他們,只有走進學生的心,才能讓學生服從管理,要與他們建立互助的師生關係。魏老師曾這樣説教室是學室,教材是學材,把教師當作學習上的共同的探討者和交流者。轉變教室、教材、教師的觀念,那學生對學習自然就感興趣了。老師要把自己定位於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服務員。這樣,面對學生的各種舉動,老師都能用平和的心態,去理解,去應對。

最後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這也是魏老師的原話: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他講得很實在,“少埋怨環境”不是“不埋怨環境”。在生活和工作中會有許多的不盡人意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所以,從為了自己着想的方面,為了讓自己每天快快樂樂,心情愉快,漂漂亮亮的角度,也應該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人應該用理想主義的態度去激勵自己發展,凡事往好處想,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魏先生之所以有這樣崇高的精神境界,我想這除了自己想得開之外,應該和他豐厚的知識積澱是有很大關係的。人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我的素質,這樣自己知道得越來越多,有了很深的積澱,哲學原理“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質變”,精神境界也就不斷地得到提高。

魏老師對教師職業的由衷熱愛,辛勤耕耘,敢於創新,更值得我學習。可以這麼説,經過這場洗禮,讓我淨化了自己,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座標。我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不斷充實自我,磨練自我,超越自我。!

魏書生教育思想框架心得體會 篇15

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徵的重要方面。

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就是培養習慣。”從教育是發展學生個性來説,教學就是要通過審美理解和運用技能來完善學生的個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範疇,是較為複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從他介紹的經驗我們看到,通過他的三年訓練,學生的自學已習慣初步養成。魏老師培養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看上去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卻都需要花費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驗人的就是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持久性。

魏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困難,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具體實施的計劃。他的大體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動。開始時注意求穩、求慢,以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第二,逐漸加速。經過一兩個月訓練之後,大家都轉動起來後,適當加快動的速度。第三,系統計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系統,注意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係。第四,控制時空。要保證良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展,就要控制壞習慣在時空內的活動範圍。班裏將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同時注意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第五,進入軌道。經過緩慢的首次推動,渡過了困難期,制定了系統的計劃,又創設了一個執行計劃的時空環境。

研究魏老師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我們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兩點:

(一)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分析一下魏老師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過程,我們會看到他採用的五個步驟,是從學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規律出發的,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有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每一個學生認同的(經過了學生的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的),這樣就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為比較自覺的行動。因為學生年齡的原因,心理髮展的原因,以及每個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在養成自覺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動搖或反覆。魏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的學生和不同階段的問題,在具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同時,努力營造班集體學習的氛圍,採用組對互助的形式,促進耳慣的養成。這些做法的意義和道理都值得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嚴格的要求

魏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注意安排科學有序的步驟,同時又不放鬆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如果放鬆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教師的無數經驗和教訓所證明。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説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後天養成是個性發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説:“性相近,習相遠也。”而且,完整的個性正是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説:“習成而性成也。”教學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於教學生多少技能、教學生認識多少知識,而是要使學生在後天的學習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説,習慣的養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忽視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確實探到了教學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