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心得體會十篇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1

正所謂“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四史”學習教育,既是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黨員們要通過這次“四史”學習教育,理清“四史”之間內容上的區別、邏輯上的關聯,瞭解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的時代內涵。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要怎麼學呢?

教育學心得體會十篇

想一想,提升思想內涵。黨員們不僅要認真聽黨課,帶頭講好“四史”、學好“四史”,並通過座談會等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從嚴從實抓好“四史”學習教育。同時,還要通過學思並行的方式,既能學好一段歷史,也能讀懂一段歷史,要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一系列問題,切實推進“四史”學習教育往心裏走、往深裏走、往實裏走。

看一看,傳承紅色基因。為使“四史”學習教育更深入,黨員們可通過黨支部組織的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活動,用歷史敲響警鐘,激發自身的愛國主義熱情。黨員們還可以在紅色教育基地裏重温入黨誓詞,共同重温初心、重悟信念,回憶入黨時的神聖莊嚴和激動心情,在感知奮鬥與犧牲、初心與信仰的過程中種植希望、傳承紅色基因。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黨員的精神可以得到新的淬鍊,思想可以得到新的洗禮,也能更好地激發黨員們的熱情,永葆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動一動,助力社會發展。學好“四史”、用好“四史”,黨員們不僅要在組織生活中進行學習,也要將學習情況結合實際工作,切實推進“四史”學習成效落實落地。在工作中,黨員們應自覺地履職擔當,盡責有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揚不怕髒、不怕累的精神,要以集體利益為先,永守入黨初心,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以黨員的先進性鞭策激勵自己,堅定理想信念,履行職責,以實際行動兑現對黨的莊嚴承諾。同時,黨員們還應時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用實際行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帶動身邊人共同投入到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中。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2

xx月xx日,有幸聽了周小冬老師的一堂體現有效教育的課,並學習了有效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從中收穫了很多。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是一種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於一體的教育教學方法。

孟教授的MS課型即要素組合方式給我最大感觸,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導型,實現教師的引導作用。所謂“聰”,即“聽、看、講、想、做”的有機活動的結合,一堂課中,這幾種要素的多變組合給予學生更多新鮮的'學習空間。很多時候,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原因就是沒有讓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即學生參與度低,也許只是表面的參與,只是淺層次的參與,而並非全力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習成為孩子自己的事情,成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另外,教師不能僅僅追求課堂表面的熱熱鬧鬧,而應該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認真思考時的“靜心”,即真正的“靜中有動”。從而實現“聽、看、講、想、做、動、靜”,實現有效教育。

這次活動,我還感受到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團隊式的活動方式。

1、學生的學習組織形式

學習組織形式有小組合作和團隊合作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是EEPO學習方式之一,一般2-6人為一組。組建學習小組有五個基本元素關注、關照、傾聽、資源利用、親和力。具體操作程序包括構建學習小組、明確構建目標、規定合作要求、關注學習中的邊緣人物,所謂“邊緣人物”是指沒有參與或沒有真正投入學習的學生。學習成果展示。團隊合作是在學習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更為高級的學生學習組組織形態,它至少由8人以上組成。它更注重團隊中角色分工和學生才能的發揮。組內有明確的分工,有組長、監督員、記錄員、操作員、綜合發言員、助理員、聲控員和協調員。只有明確的分工,學生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分工角色可以轉換,以便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

2、教師團隊評課方式

與學生的學習組織形式一樣,教師的評課方式也是以團隊組織形式開展活動。教研組的老師分為若干個團隊,每一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團隊名稱、隊標。而在這次學習中,我也學習到了之前從未接觸過得評價方式,如經典性評價:基本元素有—知識性、個性、創造性、互動、主動、能動,就是所謂的三性三動評價。流程性評價:流程性評價指的是一種在課堂上,針對某個教學環節,為落實或強化某個關鍵要素所隨機進行的快速檢測。這兩種評價方法,簡潔明瞭,便於操作,讓人耳目一新。

通過理論學習,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孟照彬教授的EEPO有效教育是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它跟我們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教學方式和思維方式迥然不同,如果實施起來其艱鉅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師勇氣和毅力。

我們知道了以後我們教師應該要怎麼去做,要走什麼樣的路,怎樣去培養優秀的人才。得到了一條通向有效教育的道路。就是我們先要做有些基本的改變:第一,是要改變思想觀念,第二,是要多思考轉變教學方法。通過這幾天孟教授的講座知道了有效教育的備課方法:要備學生,要備學法,就利用孟教授的5J去進行,5J即指1)單元組、(2)備課、(3)約定、(4)表達呈現的多樣性、(5)團隊。還知道我們教師的教學評價應該從ES經典教學評價去評課,ES經典評價指的是(1)知識性目標(2)創造性目標(3)個性目標(4)能動目標(5)互動(6)主動幾個指標去評價一堂課。同時我們教師的備課和聽課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最好用圖文結構式。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動靜轉換,實現有效教育。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對安全知識體系的研究,我們對安全工作有了更好的認識,提高了安全工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在這方面,主要有以下經驗:

第一,安全工作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第一

不安全事件帶來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被忽視,取而代之的是麻痺和僥倖。只有當事故真的發生了,造成了損失,他們才會回來醒來。這是因為安全工作沒有放在第一位。做好預防工作的關鍵在於提高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我們的維修工作中,要以安全規章制度為保障,嚴格執行,杜絕工作中的習慣性違章。

第二、加強安全知識培訓,提高防範意識

“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被他人傷害”,特別要求每個員工提高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確保設備和技術人員的安全,準確把握項目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安全生產管理者也要時刻牢記“安全重於泰山”,樹立“居安思危”的緊迫感,把安全提到講政治的高度。一線員工和管理者都要充分了解崗位和部門可能涉及的風險因素。高危崗位人員和其他人員應定期接受相關安全教育和培訓。

第三,安全工作要“三抓”,不留隱患

首先是“專注”。對於重大維修作業和高風險作業,應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加強現場監督,確保措施落實。加強過程控制,除了工作前的安全交底外,還要定期組織檢查,及時整改隱患。

二是“抓弱”。認真開展危險點分析,特別是多關注一些工作量較小的`簡單工作,克服馬虎的思維,認為簡單的工作不會造成安全問題。加強對安全知識和技能相對較差的臨時工的教育和管理,確保安全管理落實到每個角落。

三是“抓細節”。千里築堤毀於蟻巢。你應該從一個小地方開始。細節不容易引起注意,比如施工工具不合格。但幾乎所有重大事故一開始都是由“不注意”和“粗心”造成的,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很容易成為小事故的放大器。

總之,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從心底裏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沒有安全生產,效益就沒了。只有時刻思考安全,重視工作中的安全,牢記安全理念,才能營造穩定和諧的氛圍。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4

這段時間我通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務必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用心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到達有效教學,創設情境,構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構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就應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就應思考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能夠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能夠發現相同的教學資料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取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説讀寫各式練習狀況往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到達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帶給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用心、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務必要明確,要説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必須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理解,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5

四羣教育是對做好形勢下的羣眾工作一項深入抓落實的教育活動,以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眾為主線,抓好“羣眾觀點、羣眾路線、羣眾利益、羣眾工作”四個點,從認知到實踐再到方法論,形成一條完整、嚴謹、規範、科學的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鏈條,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知行合一”。作為普通教師,也應該向黨員幹部靠齊。

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羣要徹底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交朋友談感情,建立彼此信任關係,自覺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想問題、想辦法,認真傾本文來自學生的心聲聲,才能準確掌握和了解學生情況。要時刻做到心繫學生,履行職責帶好頭,學生面前做榜樣,在繁雜、瑣碎的學習生活中解決學生的每一件小事。

二、知之真篤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學生工作是重要條件,是教師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在做好學生工作同時,要注重調查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方法。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確保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成效。

人們常説:“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辛勤的園丁。”人們也説:“教師這一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那麼,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這是走上三尺講台七年的我不斷思考的問題。

我們常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一個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因些,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應該有良好的人格,道德。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對社會、對學生、對家長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應體現時代賦予教師的時代特徵,不僅體現在教師自我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道德修為,還包括先進的社會觀、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係觀。

坐而言易,起而行難。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困難不少,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1、重教書,輕育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作為科任老師,平時上課,更多的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重視學生的成績,但是對學生的情況瞭解不多,有時也忽略了了學生的變化,就只做到了教書,忽略了育人。

2、心躁氣急。由於學生的知識底子較差,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對於那些經常違犯紀律,又屢教不改的學生時,容易心躁氣急,很多時候語氣會不太好,不夠尊重學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3、引導缺失。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高速運轉的社會,也是一個通迅發達的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很多的方法瞭解到外面的信息,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學生對於這些信息的辨別能力不足,有時就會被誤導,在這一過程中,有時因為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信息,不能對學生及時的加以引導。

既然工作當中遇到了這些問題,那麼就要設法來解決。

(一)學生方面

1、對學生少一點斥責,少點失望,少一點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關切,尤其關愛學困生,積極與他們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係,這樣才受到學生的喜歡,才能感化每位學生,學生就會信服於你的道理,學生才能在愛的海洋裏吸取更豐富的知識。關愛每一個學生是一個教師的職責,應盡職盡責教育學生進步。

2、時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以身作則,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4、幫助學生檢測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資源。

5、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

6、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

(二)在自身修養方面

1、刻苦專研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時刻牢記“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除了面對學生外,還要與周圍其他同事發生聯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與配合。課程的綜合化趨勢特別需要與全體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同學科的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主動關心積極配合其他教師的教學,從而使各學科的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同事之間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團結互助,這不僅具有教學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還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轉變作風,積極工作。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教育、為人民服務。

4、加強語文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一是從實踐中學,向廣大的教職工學習,學習他們先進方法和思想,二是勤於從書上學,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業精於勤,信服於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訓學,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豐富人生。

5、我還要繼續正確地對待羣眾提出的各種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從羣眾意見中看清自己平常沒有察覺或沒有引起重視的缺點和不足,虛心接受羣眾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好自己的師德問題。師德建設是與時俱進的,我會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堅持以自覺的育人精神引導自我,我會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為人師表的作用,把師德工作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我會努力成為“信念堅定、思想過硬、知識淵博、品格高尚、精於教育、善於育人”的好教師。

“愛”是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前提和基礎。隨着社會的發展,真誠地熱愛學生當被視為當代教師的師德之魂。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我們應該用先進的理念、恰當的方法帶給學生鮮活的知識與技能,努力培養出具有世界胸懷、中國靈魂、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之才。教學,是一曲愛的奉獻,我們的生命會因奉獻而精彩,因開拓而閃亮,因耕耘而芬芳,因奮鬥而更美麗。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師從xx老師學習教育學這門課程,老師把關於教育的基本問題講清楚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以後看待和思考事情多了一個教育學的角度。受教育十多年來,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定會對教育有所思考。略談如下:

一、教育的專門化與大眾化

從歷史上看,最早的教育活動是同生產生活活動一起進行的,無法分開。後來,有了剩餘物質資料,教育從生產中獨立出來了,走上專門化的道路,這極大促進了教育實踐和理論的發展。西周已初步形成體系,到《學記》時已臻於完美。考試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手段,如果正確地看待和運用,會促進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一旦被統治者利用為統治工具,由它牽着教育的鼻子走,難免會有李約瑟難題啊!如今的錢學森遺問又何嘗不是呢?

不必有人號召,學習本應是人類自身追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終身學習更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和體現。在這種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就顯得極其重要。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受家庭教育養成一個好習慣,上學後學會一套學習方法或一技之長,在社會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才是教育影響的全部。學校教育無論如何受非議,畢竟是比較科學地在教育人。而家庭和社會呢,他們真正懂得教育嗎?話又説回來,誰規定了學校課程中的必修和選修?依我之見,在義務教育階段就應該對學生進行有關教學的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讓未來的父母懂得教育孩子,讓未來的社會成員知道自身行為對別人的教育影響。

二、教育的整體性和系統化

社會分工極大地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着歷史的進步;同時也使人的眼界有意無意地侷限於所從事的行業,這對於人們辨證地認識世界造成極大的障礙。地球只有一個,科學卻有許多學科,世界是可分不可離的,除了地理工作者等少數職業人士外,很少再有哪些人具備整體的或綜合的看待世界的能力了。肢解的認識指導我們實踐一定會出問題的,因此在人生的受教育階段樹立整體、綜合意識就很重要了。從這個視角看待我們目前的學校教育課程,是否有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呢?

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一生中受教育的時間有十多年,人這一輩子才多少年啊!我們的教育一定要對學生負責。各個階段的教育在形式和內容上銜接不緊密,不是不承認後一階段要比前一階段有很大發展,作為教育設計頂層,一定要規劃好這些事情,孩子自己沒有經歷過這些,領導者可是經歷過的,得給他們做好引導工作,避免在階段交接環節上浪費學生的大好時光。義務教育階段可能好一點,學生年齡小、性格特點還不穩定;國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學,學生的各個方面都要做調整,適應新的環境和任務,做好銜接是必要的,要使我們的教育過程縱向上下貫通,融為一體。

人類社會要想永久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有歷史觀念,歷史不是陳舊的古董,是個時間軸,懂得歷史的人才能把握當下,引領未來。教育的內容基本上是前人經驗的總結,要在十幾年的時間內把人類幾千年的歷史經驗傳授給後人,對教育工作者來説是個不小的考驗!教育應該教給學生交流的方法,古今交流、中外交流、人際交流、心靈交流、生態交流,這樣學生就可以自學了。還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把最基本的原理和規律教給學生,讓他們一有靈感就可以運用已有經驗做出成果;還不能給他們建立條條框框把他們束縛住,要把握好尺寸!

三、教育經驗借鑑

各行各業的手藝都得往下傳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各種文化都希望能夠傳承下去,這裏就有許多教育經驗可資借鑑。祖國傳統醫學自古就有官方培養機構,但這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的,廣大基層醫療衞生工作者是怎麼培養起來的呢?有一部分是自學成才的,一本《黃帝內經》,古人識字的就能讀懂,再看看中藥方劑,基本上就能治小病兒了,再有幾年的臨牀經驗,就成大夫了。這對於我們今天的教材編寫工作者不是一個啟發嗎?學生從小到大要用的各種課本教材太多了,效果又如何呢?紀曉嵐家邊上有個著名的京劇科班喜(富)連成,幾十年的時間裏培養出數位開宗立派的京劇大師,學員幾乎沒有廢品。教學方式可能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但它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紀律嚴明、講究藝德、苦心志勞筋骨、口傳心授、傳幫帶、重視舞台實踐、善於總結規律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參考借鑑。

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永恆話題,文雖至此,思考不盡。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7

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個方面談談我對本階段學習的心得:

一:教師要具有無限的愛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的技能全部奧祕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説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二:對待學生要温和、微笑、多讚揚

微笑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實踐也證明,教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説,凡是教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愛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走向反面。

三:要以情動心,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俗話説:情通才能理達,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教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乾乾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説,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絃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8

實習目的:學習新課程的理念,參與新課程的實驗,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活動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教育和教學上的獨立工作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前言: 為期8周的教育實習,確實意義非凡。通過自身的爭取和多方面的協助,我不僅有幸到鳳崗銀星學校做一名實習老師,更幸運的是我還能到英才學校(東莞有名的貴族學校)和油甘浦中心國小參觀學習,這無疑讓我獲得了更多豐富知識及經驗的機會!雖然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在指導老師及其他在校老師的幫助下,加之同學們的積極配合,讓我在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的基礎上,學會了許多在學校沒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也讓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的種種缺點和不足,激勵着我不斷地進步和成長!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一波三折有收穫”啊!這為我後來繼續留在銀星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學生的天真、爛漫、求知似渴讓我有了真實的感觸,勵志從此以後一定繼續從事教育行業,特別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及輔導。

剛離開學校,又走進了學校,這種感覺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可以用“激動萬分”來形容。與銀星結緣是因為銀星設有一個學生小記者站(我是新聞學專業的),那天恰逢來考核我的領導是學校董事長成總,他給出了一道意想不到的題目:寫進入這所學校得感觸。當時的寫作與其説是作文不如説是心聲,現在還記得裏面加重又重複的詞——激動,激情、耐心、愛心、神聖……。是的,做老師是我從小的夢想。

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研究。實習期間,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給了我較深的體會。

一、教學工作:

基本情況:完成新授課12節,練習課8節(語文、數學、英語、)

由於各種原因實習期間,在教學工作方面,我得到的教訓要遠比我得到的收穫多。讓我深刻地明白到:教學工作容不得馬虎,要善於學習,要樂於學習,要認真對待!給我較深體會的是一下幾點:

1、善於學習、樂於學習

教學是一個很個性化的過程,每個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有着自己的獨到之處,在教學實踐中善於與其他老師的交流、聽其他老師的課、從其他老師的課堂中學習、虛心地向其他老師請教,這要比自己盲目地摸索要直接、更省力、更見效。但學習絕非生搬硬套,因為適合別人的東西卻不一定適合自己,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要有自己的觀點。在教學《翠鳥》時,我先聽了劉老師在3班的課,在還沒吃透教材的情況下,我只是簡單地模仿劉老師的教法,將劉老師的課生搬到1班,結果那堂課是我上得最失敗的一節,條理不清晰、教學重難點沒有把握好,教學銜接不流暢,將完全沒關係的減法與除法比較教學。這堂課讓我明白,要在有自己的東西的基礎上學習,要會學,而不是模仿。

2、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做好備課工作

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並不多,知識點也比較細,在把握教材、掌握教學重難點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要熟知了解教材,知道這課教學內容是什麼,教學的重難點又是什麼,結合教參書和學生的練習再來備教材,在教學時才會有清晰的思路。對於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串起來的部分可以請教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在備《文具店》時,通過閲讀教材,我知道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誰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其本質是“幾個幾”的問題,教學的難點就是如何使學生區分“誰是誰的幾倍-除法”和“誰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在如何引入方面,我始終無法把握,古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用一個“拍手遊戲”很順利地導入課堂。這堂課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準備,指導老師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教學設計不錯,教學流暢,教學重難點處理得比較好,也指出了不足之處,讓我感覺進步了不少。

3、及時鞏固,查缺補漏

通過練習與作業及時鞏固,查缺補漏。老師評講時,只許學生聽,不許學生訂正,常用舉一反三的方法來評講試卷練習,然後再讓學生獨立訂正錯誤。把仍不會的學生集中出來,再進行個別輔導,而且同時發信息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加強輔導,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好所學的內容,讓每個學生的知識點過關。

4、確定目標,節節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嚴格要求,對於基礎較弱的同學放寬要求,多點表揚。在對每個孩子心中有數的基礎上,給每個孩子訂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每個孩子的實際,對達標的孩子還要給以特別的獎勵,激發孩子繼續達標的興趣。對於沒有達標但取得進步的差生也要給小小的獎勵,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達標,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促使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

二、班主任工作:

組織過一次《感恩母親主題班會》觀摩課

初期的班主任工作學習,很機械、很重複,只是簡單地跟早讀、跟操、跟值日,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班主任如何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如何處理班級事務、如何與家長溝通,從看的角度去學習,感悟其中的微妙之處,注意其中的細節問題,努力地記憶,努力地模仿。實習中期,因為一位老師臨時因事請假,我接管了她的班級,來到了二(1)班。在兩個星期裏,我以外行人的身份擔任了這個班的語文老師,完全以一位班主任的身份融入到老師中、融入到學生中,獨立地做着班主任工作,教學、出操、分早餐、應付學校的作業檢查、處理班裏的事務、做學籍冊等等工作都讓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國小班主任工作的瑣碎,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老師、一名班主任的責任,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通過看、通過做、通過想,對班主任工作我有了以下幾點的領悟與體會:

1、重視學生安全,安全排第一位

2、明確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賞罰分明,恩威並重,説到做到

4、善於培養有能力的班幹部

5、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很重要

三、總結:

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有着太多的感悟,有着太多的體驗,有着太多的渴望,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中學習、進步、成長。爭取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閲讀指導課等領域有更好的突破。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9

本人受教育多年,教育學生多年,自認為有些教育體會,但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還是讓我感受頗深。熊川武教授所寫得的內容豐富、易懂、精彩;他所舉的案例深入淺出,使我受益匪淺。在幾天看書的學習中,我體會最深的是理解教育的策略。於是,我結合自己的情況談一下在教育中的一點思索。

熊老師指出理解教育策略就是消除誤解,瞭解學生的心態,掌握他們的情況,並拿出好的策略教育學生。

第一條:情緒發泄策略。他舉例説明設立發泄室,開發理解室等等。對於體育而言,也常常被用於人的情緒發泄,比如:設立皮的木樁供學生髮泄情緒。同時,體育中的教材很多都可以利用。作為體育教師更應好好的掌握這些內容。“學生通過掌握教材中的人類經驗和思想,也就基本上構成了個人精神發展的內容。”這是直到今天還在影響着我國教育對教材認識的前蘇聯凱洛夫的教育理論。

第二條:興趣融合策略。熊老師講到一個“玩”字,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也常常用到玩,怎樣教學使學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這裏運用興趣融合,使師生間能夠更好的發展。假如碰到一個特別“厲害”的學生也不用害怕,正所謂“困難沒有辦法多”,我想肯定會有一個好的辦法。

第三條:親近遊戲策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做一些遊戲,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來,使他們得到快樂,有時會使他們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本來學生是主體,現在遊戲才是主體,人不是主體。這樣他們的熱情度也會提高,能夠達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第四條:甜言蜜語策略。社會在進步,人也在發展,學生的個性化也會越來越強。作為“人”的學生的未來更是具有不確定性,任何人都無法為他們預設。以前經常聽到學生被體罰,現在則很少。我想“甜言蜜語”總比處罰學生來的有效吧。

第五條:特殊獎勵策略。熊老師講到“熱情”是學生最受歡迎的一個性格,因為它最直觀,又不用成本。我想我也要這樣做,對學生熱情,對同事也要一樣,這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去,使自己更加出色。

第六條:委以重任策略。我想這一條對錶現差一點的學生更加有用,每一位學生都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平時表現差一點的學生要求更加強烈,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到這一點。比如:體育準備活動時,可以派表現差一點的學生擔任組長進行帶隊練習,同時要對他的表現給予肯定。

理解教育與其他理解理論研究和教育形態有諸多不同,其中,教育策略不同。理解教育從師生理解觀念的形成、學校道德場建設、課堂教學過程、師生智慧發展等多方面開發理解策略,形成卓有成效的策略體系。面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策略。現今,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使教育由知識本位向人發展本位轉軌,反映在教學活動中,就是要尊重學生作為人在學習活動中的存在。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意識到教育面對的是人,人的發展才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後我也要更好的理解教育,從事教育!

教育學心得體會 篇10

讀書是一件很美的事,東晉詩人陶淵明説;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我帶着一份新奇,帶着一份崇拜,帶着一份激動,細細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這本書後,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明代詩人于謙説得真好,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新教育讓我彷彿找回了當年立下的遠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當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斷地湧動着一股要戰勝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許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賦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瞭工作中前進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論、理念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後教育教學的努力方向,俗話説得好:“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理念。同時也是新教育所弘揚的一種精神。

新教育明確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閲讀水平。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會是一個美麗的城市。”由此可見,新教育提倡變閲讀為悦讀,讓閲讀變成孩子一生的習慣,讓悦讀成為孩子一生的心靈港灣,是多麼的重要。在新教育語文教學實驗中,我們滲透這一理念,把“小教材”變為“大教材”。所謂的“小教材”就是至課本。所謂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據課本而拓展延伸課外的教材,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

其次,借鑑新教育提倡的營造書香校園,營造書香班級,營造書香家庭,讓孩子們與黎明共舞,晨間誦詩,午間午讀,下午暮省,開展豐富多彩的和閲讀有關的活動,如:晨誦比賽,讀、寫、繪、畫心得交流會,圖書益讀,等。通過多條途徑,讓孩子們喜歡閲讀,讓童書戰勝電視,讓童書戰勝電腦,讓童書戰勝遊戲機。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讀書,大家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開闊了胸懷,培養了品質。

學理想課堂,創優質教學

我認真學習新教育所闡明理想課堂的六個度(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聯繫的、延展度)使理想課堂達到三重境界即(第一種境界:落實有效教學框架。第二重境界: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種境界,體會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同時,新教育還研究出《有效課堂的教學框架表》都給了深刻的啟發。使我明白了語文教學不僅是以前新課改送倡導的`三個維度整合,也深刻領悟了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優質教學”,即,師生共同圍繞在“問題——知識”的周圍,進行一次艱苦的探索。新教育提倡創造自己的理想課堂。讓師生把學習視為一個同時展開的三重對話:人與知識的對話、人與他人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

做“科研”型教師,促“專家成就”型名師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課堂,倡導的是一種行動科研。一種行動的研究。其關鍵有兩條,新教育走出來的名師都是情,二是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新教育走出來的名師都是能夠放下心事,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每日記錄教育隨筆、教育隨思、隨想的教師。朱永新教授稱這些教師都是一本大的鉅作,每一部鉅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論。書中告訴我們成為一名名師的途徑,那就是從現在起,堅持每天寫教育隨筆、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後,你抱着自己積累的教學日記時,你就成為了一位名師。這讓我深深感受到“認真教學”的深刻含義:我們之所以沒有進步就是每天在重複着自己的生活,創新的太少。在創新方面下的功夫太少。

總之,讀朱永新教授的這部著作,是一件很美的事,猶如邂逅好友、知己,心裏迸發出深深的喜悦。我更加堅定的認為:讀朱永新的新教育,享受的是內心深處的滋,收穫的是人生大廈的穩固根基。今後我還會讀更多的書,讀出壯闊,讀出豪邁,讀出人間萬象,也讀出新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