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利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麪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蹟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緻地幫助每一位閲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着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閲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係。《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瞭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着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羣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羣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閲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藴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説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育者的尊嚴”。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參加工作很多年來,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常態也許只是把手邊的工作由陌生變得熟悉。當講解課文不再成為我們的負擔,我們在怎樣更深入、更藝術地解讀文本上花費精力。毋庸置疑,繁雜瑣碎的現實正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也許這種苦澀而甜蜜的咀嚼過程可以讓我們收穫幸福感覺。當自己的一腔心血在課堂之上成為我們揮灑才智的真情演練,之前的所有煎熬也許都已經雲淡風輕。很多時候,我們在這種簡單然而非常充實的輪迴中度過白天和夜晚,看身前身後的繁華漸漸地迷濛雙眼卻依然痴心不變。

作為教師,我們很自然地把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時代闊步前進,教師依然清貧。可是,無論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還是白髮皤然的老同志,他們都能夠堅守自己的工作職責,把自己心中所有想盡一切辦法傳輸給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説,教師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我們有快慰的時候,可是我們也有心痛的時候。雖説是太陽下面最光輝的職業,可是這種光芒究竟吸引了多少人蔘與其中?書中自有千鍾粟換來的也不過是我們平凡的生活。學生聽其道之後不再親其師,我們成了被多次遺忘的羣體。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狀態怎樣才能夠帶給我們富足的精神與寧靜的心態?

所以,如果靜下心來聆聽自我,其實在匆忙的身影背後有很多問題壓迫心頭。王金戰老師創造了很多教育神話,他可以把倒數第一名的學生送進北大、清華,着實令人驚歎。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許這位學生本來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無所謂“造就”了。我想王金戰老師的可貴之處在於他能夠使真正的金子發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於被埋沒。這本書並非教大家怎樣把石頭變成金子,而在於告訴大家怎樣把玉石雕琢成晶瑩的美玉。閲讀《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不應該抱着尋找答案的想法,因為我們的很多問題他並沒有給予回答。掩卷沉思,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在課堂之上,我們會看到睡覺的、眼神空洞的、無心學習的等個別狀態不佳的學生。有時,我們會這樣想:他不想學習就算了,畢竟學習是他的事。事後想想,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的,也是武斷的。學生的學習是他自己的,也是屬於教師的。王老師現身説法,高中時,化學老師一個小小舉動就激發了他無限的學習熱情,竟然可以把地窖當作學習的天堂。而他自己也能夠用動情的話語讓學生感到不學習就是一種折磨。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無論在課堂內外,我們都不應該吝嗇自己愛的語言,應該讓語言成為激盪學生心胸的滾滾浪濤,洗滌學生心中偶爾泛起的沉渣碎片,在雙向的、真誠的交流中構建教與學的和諧。這樣,教師和學生是平視的,也是單純的,這種相互交流的狀態維繫着一種平衡而又穩固的温情。教學,不應該只是説出知識和見解,更應該是讓學生理解和接受你的知識和見解,從而自主學習,隨着時日增長才智。

只有這樣,學生和老師才有了進一步溝通的可能。看到學生滿頭的烏髮和葱蘢的青春,我們感受到他們每一刻都在成長。看到他們無邪的笑和純情的哭,我們想起自己的曾經年少。當他們舉起的零食因為你的發現而慌亂地掉落,他們一臉善意地提醒你偶爾的失誤,他們因為成績的低迷向你尋求幫助,還有,他們從來微笑地向你問好,他們送上温馨的祝福卡片,他們從來以無敵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邊,每一個教師都該愛他們,理解他們,並給予寬容。王金戰老師在和一個紀律較差的學生談話的時候這樣説:“考慮到你的特殊情況,我允許你每週違反兩次紀律。”理解萬歲,只有真正深入了學生的內心並理解他們,我們也會得到理解,得到來自學生的愛。

教師在校園日落的每一個黃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個早晨趕路。我們居住在這個繁華的城市,讓早讀的朗朗書聲把耳朵叫醒,讓夜晚的通明燈火把生命照亮。我們要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要為他們走向成功鋪設路途,因此,很多時候教師的心是很累的。教師每天都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奔波待命的狀態,是什麼讓他們無怨無悔地堅守,我想應該是一顆火熱的良心以及對這片淨土難以割捨的愛。王金戰老師説:“世間萬物,寧靜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在這片不大然而美麗的校園內,我們讀書、寫作,傳道授業,涵養精神。在這樣的堅守中,我們送走每一個日出月落,我們竭盡所能地送走一屆屆學生,然後看身邊的校園安靜繼而喧騰,飛揚在我們身邊的永遠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詩篇。

因此,王金戰老師提供給我們的並非可以直接拿來為我所用的範本,説老實話,我們很多老師的做法並不比他遜色多少。其實,從中領悟一種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許比單純的吹捧更重要。基於此,教師的五個關鍵詞我理解為:愛、理解、寬容、堅守、崇高。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3

《翻轉人生的教育》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們的生活確實徹底得被翻轉啦,從什麼都不懂的初級父母漸漸成長着。但當我捧起這本書時,我仍然覺得書中的喬治老師在愛斯基摩人的天地裏所經歷的這一切太不可思議啦!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小説,它向人們訴説着在一個被世人快要遺忘的角落裏,在一個白令海峽小島上的尤皮克學校裏,喬治老師用他的愛和超羣的智慧帶領着十多個孩子完成了令人不敢相信的任務,他不僅改變了這羣孩子的學習態度,更加翻轉了他們的人生足跡!

多麼偉大的喬治老師啊!正因為看到它的介紹,我才申請閲讀的,可是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卻發現由於是翻譯版,也許由於我的淺薄,我的知識面和我的理解力有限,我的讀後感也許會很無力度,我只能説這個故事確實很令我感動,看到最後喬治老師與學生們歷盡千辛萬難終於獲得全國冠軍時,我不禁淚眼婆娑,他們真是太不容易啦!我為他們鼓掌!

這本書是喬治老師的回憶錄,直到二十年後他仍然為孩子們的點滴而動容,他把他們形容成上天派來的天使!可是他第一天來到學校卻遇上了一羣奇葩的學生:他們不喜歡白人也不喜歡學習,他們上學就是為了打籃球。但是喬治沒有放棄這些幾乎被遺忘的孩子們,他用他的獨特教學方式一點一點得走進孩子們的心裏。

馬歇爾經常上課在把玩籃球,他預言喬治撐不過五天,結果老師的一句“因為我特別。”令波尼説:“也許,你能撐過一整年。”喬治發現到了體育館男生動作敏捷、精力充沛,運球、轉身、投籃都行雲流水,其實這些孩子一點都不笨,他們已經差不多是成年人啦,他們有着愛斯基摩人的生存本能和狩獵能力,可是大部分的老師都覺得這些孩子是不能教的,其實是因為他們無法走進愛斯基摩人的心靈深處,而喬治做到啦!

喬治老師居然請他的學生教他打籃球並且付給他十五美元,他用汽水的獎賞調動了課堂氣氛,他融入到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裏,與他們的父母成為好朋友,幫助孩子們參加“未來問題解決”大賽,他一點點得將孩子們的自信心調動起來,期間遇到的困難數不勝數。他甚至為了讓孩子們願意前往各自的考場,而用“賄賂”的方式,給他們蛋糕、餅乾、爆米花和瑪麗調好的水果酒。孩子們走進了考場,裏面堆放着餐盤、點心、紙杯,而不是鉛筆盒圓珠筆。而他的女兒梅雷迪思在父親的影響下也繼續忍受着當地人對她的不公平,因為她愛他的父親,更高興能和愛斯基摩人生活在一起,學習他們的文化。

喬治告訴墨瑞他們:“頭腦風暴不是你們的強項,它和你們的文化正好相反。你們的思考既實際又精準,它必須那樣。在冰上它是真實的世界,很少允許犯錯的空間。”他強調溝通的基礎是“什麼為什麼”。

喬治不僅要跟孩子們一起努力克服學術上的難題,幫他們想辦法引導他們走進科學的殿堂,還得説服那些對愛斯基摩人存有偏見的白人,他為了這羣孩子的未來可以説是嘔心瀝血啦,不惜忍着病痛陪着他們一起去參加比賽。當孩子們遇到情緒問題時,喬治背對着他們説:“你們永遠不會有下一次的機會啦,你們不是來這裏憂鬱和像豆莢那樣枯萎在旅館游泳池裏。你們不是來這裏找媽媽的,你們是來代表愛斯基摩人來跟全國的聰明人競爭來的!”藉此激勵墨瑞這羣孩子。他勇於向孩子承認自己的情緒失控,這不是每個老師都可以做到的,喬治他做到了,他沒有高高在上,因此他最終贏得了孩子們的尊重!

這本書很感人,喬治老師創造了奇蹟!真希望我們每個孩子都能遇到像喬治這樣好的老師啊!而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應該向喬治學習,學習他的友善和智慧,讀懂孩子,讓你的孩子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古語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身為教師給學生的示範只停留在讀一遍題目,又怎麼能期待我們的學生認真審題呢?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在備課時候充分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學內容,就認為學生也熟悉了。學生從課堂學習中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應是學習的方法。如果教師在每次讀題時能做到讀兩遍、三遍,指導學生如何來讀題。

讀完此書後讓我不禁感覺到擁有一名好教師的思想,能指導我們不斷地開拓自己的事業,努力地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完善。但思想、主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拿來”之後也要善於與時俱進,並且在長期實踐基礎上進行艱苦卓絕的思考。你想關於教學研究,怎麼去選擇一個課題?怎麼去定位,我覺得對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時間再去讀幾本關於類似的書來提升一下自己。

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對照這裏提到的要求,我身為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隻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不過在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極有愛心的教師。因為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師愛學生,一個佷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認為潛能是要靠練習來挖掘,而我認為孩子的潛能要靠愛來挖掘。我愛我的學生,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某一天一個學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兒子,要是自己的兒子割破了手,我會怎麼樣?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學生也覺得你真的是很關心他。以後不管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找你訴説。師生關係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愛。所以説只要肯愛學生,就會換來更多的愛。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對於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誡自己,做到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是“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為了每位學生”。這裏的“一切的人”不僅指學生,還包括教師、校長、父母和一切與教育有關的人。新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過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的生存狀態、學校的發展模式、教師的科研範式來實現這一目的。在我看來,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

我認為,在新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要首先做到。比如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等等,我們老師就要首先做到,才能要求學生閲讀、寫作、演講、關心社會。教師要為學生樹立積極正面的榜樣。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生才會有法可效。《論語·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學會如何對待未來、對待工作、對待社會、對待學習、對待他人、對待自己。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回想我的教育經歷,我的老師們教給我的很多東西都一生受用,譬如守時。

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是“影響”,而不是改變。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我,通過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和專業共同體來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向學生學習。“三人行,必有吾師。”學習他們的純真善良、充滿活力,學習他們的堅持和較真,學習他們敢於提出質疑……

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我會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

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 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

我們一起行動,一起堅持,一起成長。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來創造。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寒假裏,我在校領導及同事的推薦下讀了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的教育文集中的《新教育之夢》。一卷在手,讀後真是受益匪淺。將近五百頁的文字,分為六大部分。分別記載了朱永新的教育隨感。我很佩服這位專家能有這麼執着的精神對待他的教育事業,並且在自己的事業中有着豐厚的建樹。讀過他的文章,讓我有種愧疚,沒有理想的目標和動力實在不能稱得上有為青年,況且現在我還年輕,漫漫人生長路要走,我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

《新教育之夢》為我們講述了積極的人生態度以下幾個緯度:

一是對待未來的態度。二是對待工作的態度。三是對待社會的態度。四是對待學習的態度。五是對待他人的態度。六是對待自己的態度。

在這幾個態度中,我覺得對他人的態度與對自己的態度同樣重要。一個人能否與他人和諧相處,能否具有優良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與朋友的尊重和愛戴,能否主動幫助別人,理解別人,是否具有積極的交往態度的體現。而對待自己是否又有自信,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把握各種機會鍛鍊自己也是是否具有積極的自我能力的體現。如果我們能在教育過程中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有了如下體會:

1、在教育教學上,我們不應過分執着於某一種觀念,而應發揮我們的創新精神,從不同角度,各個方面來進行整體思考,各個突破。着力於培養我們的創新精神。

2、在教育教學中,注重情商的培養,而不僅僅只是開發學生的智商。事實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情對的成長、發展能起更大的推動作用。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只顧及到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應該深入學生的心理,真正瞭解學生的感受,這將有利於我們更好得處理師生互動關係。

4、生活中的故事很多,以教育為主題的故事更是叫我們眼見不鮮。我們已經變的麻木,如果我們能把“它”一一記錄下來,在閒暇時拿出來翻翻,不又是別有一番一會。

5、生活如同一本書,其中藴涵着不少的哲理和啟示。我們應該多加觀察,多加思考,從中得些人生的藴涵,這不僅是一種知識的獲得,更是一種人性的修養。

《教育》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1.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精選

2.《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書筆記

3.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4.教師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

5.教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4篇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對書中的第五章《新教育的兒童課程》感觸頗深。他所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1、晨誦——與黎明共舞 喚醒生命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説得通俗一些,就是説,晨誦不是背誦而是朗誦,或者説是美誦。在朗誦的時候去感受祖國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去領略詩歌中藴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或者説得更單純一點,就是帶給孩子一個好心情,讓孩子能滿懷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學習。晨誦課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染”,當我們要帶給孩子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詩歌與自己生命體驗最為接近的切入點,把詩歌編織在自己的生命中,讓它成為自己的詩,這樣的話或許你的普通話不是很過關,或許你的朗誦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誦出來的詩情一定是最真。然後帶着這樣的生命體驗把這首詩讀給孩子聽,去感染孩子,進而再去幫助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命的切入點,也就是與孩子當下的生命結合。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複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願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在我們自己的 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經典讀本》作為晨誦的素材。

2、午讀——閲讀屬於自己的童年書籍

一本豐富的書,永遠不可能把它讀透,無法把任何問題都解決。午讀最大的作用,是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讀書的時候,很多主題會被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他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想起這些經歷,從而做出最為正確的決策。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難做到,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可以讓每一位孩子捐一本書,中午課前時間讓孩子們讀讀課外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午讀摘抄本上,之後反覆琢磨、體味,為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美麗的童書伴隨着師生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潛移默化地薰陶着孩子們的心靈,滋潤着孩子們的童年,呵護孩子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純真、快樂和勇氣。

3、暮省——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一個學期下來部分孩子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拉進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早晨,天真純潔的兒童詩,為同學們開啟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學們暢遊書海,採集書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學們通過日記、讀書抄報、讀書心得、讀寫繪、彙編詩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跡。

“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新的學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兒童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交往的生活,一種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師生關係改變了,老師學會了鼓勵欣賞,學會了關注發現,學會了做教育。孩子們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得到了改變。作為一種新方式,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試着去運用,並不斷在運用中得到新發現。

總之,通過晨誦、午讀、暮省,我們要努力為孩子開闢一條讓生命更為豐富、更為精彩的道路;我們要努力播撒閲讀的種子,喚醒每個孩子心靈中的美好與神奇;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當然這條路上將佈滿荊棘,可我有信心帶領孩子們走上另一條享受的讀書之路。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利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麪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蹟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緻地幫助每一位閲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着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閲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係。《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瞭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着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羣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羣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閲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藴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説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育者的尊嚴”。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8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最近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寒假期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用知識武裝自己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説:“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説:“這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者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最近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説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偶然得到了這本《愛的教育》,因為成為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着去看,反而將它擱置一邊任其生灰塵.直到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這本小説沒有任何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偽的説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這本書是以安利柯,在一學年十個月裏記載的日記,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吸引我,它擁有着幷包含着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生活中處處都有着愛,空氣中漂浮,人心中埋藏,他似乎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東西,如影隨形的,但有無形無影被人們所忽視,拋棄。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也是從小開始,我們就沉浸在愛的海洋中,人生路上友愛,親人的愛,師生的愛,還有愛情,哪一個不是以愛的基礎來發展延續的呢看了之後,我懂得了很多,我知道要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祖國、關心他人、同情弱小。看了之後,我對“愛”這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愛的教育》是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對最高境界的理解。整部小説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就好像一隻動聽的樂曲,一杯沖洗我心靈的清水

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每一個渴望加入黨組織的人,心中都有對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成為共產黨員有着無限的憧憬,但我們同時應當牢記,黨員領導有自己的義務,面對當今紛繁複雜的社會,在各種名利面前能否牢記“高飛之鳥,亡於貪食;深潭之魚,死於香餌。”的教訓,能否執有淡泊之心、超脱之懷,是判斷一個人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標準,無論歷史的教訓還是今天的事實都告訴我們:貪者恥、廉者榮;貪者滅形滅神,廉者樹人樹魂。為了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應自覺加強思廉、踐廉。

通過這十幾次課的學習,我對廉潔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廉潔文化以鮮明的態度批判腐朽文化。廉潔文化是腐朽文化的對立面和批判者。腐敗現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腐敗行為背後有腐朽文化作支撐,腐朽沒落的官本位意識、貪圖享樂的思想觀念、醉生夢死的生活方式等還有着一定的市場。而廉潔文化以鮮明的態度批判腐朽文化,從根基上摧毀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在全社會形成以廉潔為榮的濃厚氛圍,給腐敗行為造成巨大的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的壓力,從而可以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達到幹部廉潔、政治清明的目的。

廉潔文化主要有四個特徵:主體的大眾性,指向的權力性,實施的職業性,組織的公共性。 這些特徵分別表現為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廉潔氛圍,以健康向上的廉潔文化充實社會公眾的精神世界;主要表現為掌握社會公共權力的管理者廉潔自律,恪守宗旨,執政為民;主要表現為各職業階層的從業人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主要表現為機關、團體等社會公共組織處事公道正派,誠實守信,廉潔高效。

我還了解到中國加入了《反腐公約》,因而受到國際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廉潔文化,所以在大學開展廉潔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要開展廉潔文化教育就是要倡導立足我國國情的廉潔奉公、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公 道正派的社會文化,以不斷規範和約束人們的思想與行為,增強人們拒腐蝕的能力;就是要以社會公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以營造清正廉潔、公道正派的社會氛圍為指向,以樹立牢固的廉潔理念、構築反腐倡廉的社會公眾思想體系為根本任務,使廉潔意識內化為社會公眾的思想準則和道德準繩,外化為社會公眾倡導廉潔的自覺實踐,讓廉潔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會精神風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促進廉潔社會的形成和發展積極吸收和借鑑古今中外廉潔文化建設的優秀成果。

我們當代大學生應積極加入到這些給大學生注射防腐疫苗的行動中。廣大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是否具有堅定的廉潔信念,將直接影響他們如何正確看待權利和金錢,影響到若干年之後我們國家的社會廉政風氣。所以我們應當堅定廉潔奉公的意識和信念。

通過這些天的學習,我對廉政有了更多的體會,第一,要明確廉潔從業的內涵。當前,我們的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對公民的教育聲勢大、見效小的問題,關鍵在於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開展廉潔教育,要針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的具體情況,在校園中開展廉潔教育豐富教育內容,逐步形成各行各業的廉潔教育工作機制、相關制度和行為規範,以各行各業的廉潔推進全民的廉潔。第二,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瞭解到了了很多的例子,各個行業、各個崗位上甘於清貧、默默奉獻的典型;在日常生活中潔身自好、保持本色的典型;在不正之風面前勇於抵制、敢於鬥爭的典型。同時,要加大典型羣體的宣傳力度,理直氣壯地把廉潔典型樹立起來、推廣開來。

在長達十幾周的學習中,我們也學到了大量的案例,忽視理想、信念教育,放鬆世界觀改造是這些人犯罪的根本原因。“面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艱鉅任務和更加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一刻也不能放鬆個人世界觀的改造,要不斷加強黨性修養,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第二,要有做人、做事的準則,建立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提出牢記“兩個務必”的講話非常重要。我們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否則就不能正確對待權力、金錢、美色,就會私慾膨脹,滑入犯罪泥潭。

我們要廉潔就要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提高政治素質。一是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要做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二是不斷加強黨性修養,面對複雜的環境,時刻以黨員標準對照要求自己;三是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增強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

第二,提高思想素質。一是加強學習,通過學習,築牢思想防線;二是繼續提升人格修養,要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第三,提高作風素質。一是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密切聯繫羣眾,始終成為人民的公僕;二是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工作作風;三是要不斷開拓創新,與是俱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第四提高廉政意識。一是要進一步嚴於律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二是要樹立廉政的楷模,以孔繁森、鄭培民為榜樣做勤廉間優的領導幹部。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收穫很大,並且堅定決心今後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要廉潔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