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師德規範學習體會

為期四天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習已經結束了,我悉心聆聽了六位教育理論專家有關《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講座,使我對師德師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現就學習體會做以下總結:

創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師德規範學習體會

一、 努力用師德高標要求自己

以前一直認為,能夠對工作積極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耐心細緻地輔導學生,尊重學生,尊重家長,能夠認真完成學校領導交給的教育教學任務,就是做到了師德的標準。其實這只是做到了師德的基準,離師德的高標還相差甚遠。我所做到的其實也是每一位老師都能做到的,這是在學校領導的要求下,也就是在外強制因素的制約中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和基本準則,師德高標要求我們把外強制轉化為內強制,直至轉化為自律性,這才是做到了師德的高標。如此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行為,才知道離師德高標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律性,向高標準努力。

二、 提高教師的魅力,營造教育的大愛

有一位教育專家説:“師德最大的魅力是教育的大愛。”我也堅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最起碼是沒有真正的教育。其實所有的老師在本質上都是愛學生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同。我們對學生的愛,主要表現在對他們嚴格的要求上。我們很多老師都認同“嚴師出高徒”這一個真理,但往往忽視了孩子們情感需要,心理需求,只是一味的高標準,嚴要求。我何嘗不是如此?學生犯了錯誤,往往就是嚴厲的批評,教訓,甚至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教育專家遲希新説,一個真正的好老師的標準,要有友善的態度,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對每個孩子要有十足的耐心,要有廣泛的興趣。。。另外,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能耐心傾聽孩子的理由,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而不是逼着學生承認錯誤,那樣學生雖然表面上屈服於老師的威力承認了錯誤,但心裏卻不服氣,這樣使師生之間不能和諧相處。

教師要有一種同理心。發揮同理心是瞭解孩子的第一步,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以耐心的、平等的心理與孩子溝通。此外,要學會傾聽,讓孩子把話説完,給孩子説話的機會,發展的機會,正如教育專家遲希新説的:“為孩子讓出一小步,孩子會進步一大步。”

“借分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孩子這次的考試成績不理想,那位明智的老師不是把他一棍子打死,認定他是差生,而是借給學生一分,讓他及格,這小小一分給了學生極大的尊嚴,更使他在今後以加倍的努力來回報老師,從而考到了更好的成績。借給學生一分,還給你更多的分。這不僅僅是分數的問題,這是老師對學生的寬容和理解的效應,,更是學生回報老師的更有力的證明。

努力做一位嚴慈相濟的老師,嚴的是標準,慈的是方式,師者,父母也!做學生心目中“親愛的”、“敬愛的”、“可愛的”老師,用濃濃師愛澆灌學生的心靈,努力提高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魅力,讓學生真正地“親其師信其道”,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 身體力行,做學生的典範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我們常常要求學生講禮貌,自己有時卻不能禮貌待人,對學生的問候有時報之一笑,有時點點頭而已;要求學生保護環境,見到垃圾撿起來,自己看到垃圾卻視而不見;要求學生按規定穿校服自己卻不按規定着工裝。。。。。。很多很多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卻做不到,而很多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卻做了,不能很好的為學生樹立起典範。

教育專家吳安民説:“教師言行的透明性是其他職業所不具備的。”也就是説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孩子的品行。語言規範,衣着得體,舉止文明,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的底線,是我們教師最起碼的素質的體現,對學生文明素質的提高具有示範性和引導性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身教勝於言教,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實際行動做學生的楷模。

四、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曾經有人説:“如果你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奉獻。”也有人説:“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高尚。”現在有人説:“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終生學習。”教師的職業註定要終生學習,因為我們都深知:“要給學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我認為教師不僅僅只要一桶水就夠了,教師要做一個湖泊,要有源源不斷地活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這活水恰是不斷地學習、提高得來。我們教師必須意識到終生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並能將終生學習的習慣內化為自己的意願,樹立求新求變的意識,將學習視為愉快的事情。

教師不僅要自己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還要培養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和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孩子讀書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們懂得,在學校,無論你是校長,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學習。還要讓學生懂得: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長大,又因行動而成功!

六位專家的講座給我的啟發和感受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值得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慢慢體會,細細反思。也許,做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容易,但我相信我會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我會用我的愛心,耐心,恆心,童心去創造幸福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