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音樂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合唱是指由許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繹,合唱效果的好壞不單單取決於某個人的個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體的相互配合協作來共同完成,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又艱辛的過程。

音樂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重組織工作。需要教師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對學生有影響力和親和力。能保證每週至少2次的教學時間。俗話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算你的音樂天賦再好,也不可能一朝學成,需要長期的兢兢業業的刻苦學習。

第一,要有計劃。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認為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説有點象樣可以參加一些比賽。那麼這幾年的教學得有目標和重點。首先要注意聲音的統一訓練並伴隨氣息的訓練,再慢慢的給予和聲聽覺訓練,多聲部的合唱訓練,音準訓練和歌曲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同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合唱不是個人表現的舞台,而是一個團體通力合作的結果。合唱拒絕:“個人英雄主義”。

第二,要有耐心,恆心。對學生的聲音要有敏感,敏鋭的聽覺,發現不好的聲音要立即糾正,注意自己範唱的正確。因為學生的模仿力很強,如果自己的聲音不正確,他們就不正確。不要急於求成,歌曲的練習要細緻,完美,不要粗糙了事。在教學中我們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我們一定要本着一顆赤誠的心堅持不懈,決不氣餒。

第三,要增強自身的音樂修養和合唱修養。俗話説:“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養高了,處理歌曲才會得心應手,聲部聽覺才會敏鋭,才能訓練出一支出色的合唱隊。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多向專家請教,可以多聽音樂會,多看指揮家的處理,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和合唱修養。

我在進行《保衞黃河》這首歌曲的合唱訓練時,首先要求學生唱準旋律和節奏以及它的強弱規律。然後要求學生體會這首歌的情緒,在演繹的同時要表達出對祖國江山的無限熱愛。接着我在指導學生如何應用統一的聲音來達到合唱的最佳效果。

合唱是一項長期而又複雜的工作,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常抓不卸,只有這樣我們的音樂事業才能更加深入。

音樂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國小音樂教育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儘管較過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還很多。比如:中國小音樂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仍不夠健全;音樂課開課率不高,音樂師資缺額大,教師素質以及學歷達標率和崗位合格率低;對音樂教育的關注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真正的投入少,教學設備奇缺;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不科學不全面;教學水平及教材質量不高等。另外,我國中國小教育一直處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下,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制約下,從學校到家長、學生都過分地強調文化科的發展,忽視對學生音樂教育能力的培養,音樂課時被削減,有的學校音樂課甚至被取消。因此有些學生只懂數理化,文化課成績很好,但缺乏正確的人生觀,沒有遠大的理想,對國家、社會漠不關心,不能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形成身心健康發展極不平衡的局面。

1、2音樂教育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

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音樂教育能擴大和加深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促進智力的發展。有助於學生通過聲音的途徑,藉助生動、鮮明、具體、富於想象、充滿激情的音樂形象來認識世界。音樂教育具有道德教育價值,它能促進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覺察力、觀察力、綜合能力等能力的增長[2]90,還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等,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總之,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熱愛音樂,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通過音樂教學,啟發學生遠大的理想,培養優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和豐富情感;通過音樂教學,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成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

2音樂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中的作用

2、1音樂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

音樂教育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放在首位,從感情和理智兩個方面使學生的各種品質因素得到全面發展。音樂教育通過聲音的藝術,直接作用於人的思想感情,寓教於樂,幫助學生髮展端正的態度、積極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智技能,能起到教化自我、管理自我、強化自我,培養思維技巧和創造能力,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2、1、1引導學生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審美活動包括健康的審美意識及審美的鑑別能力,世界上美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除了自然美、社會美、和科學美,還有藝術美。每個學生的審美的意識及鑑別能力都會不一樣,音樂教育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對美的嚮往和追求。人在審美活動中,總是從感知審美對象的具體形象入手,進而達到情感理性化。學生審美體驗的特點是情緒體驗和意識體驗的統一。音樂不是直接可見的實體形象,也不象雕塑那樣是造型藝術,而是由聲音的運動,作用於人們的聽覺引起人的聯想,從而獲得一個彷彿可以感覺到的形象。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具有不確定性,但可初步引導學生通過充分的聯想和想象,體會音樂作品的感情和意境,從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鳴,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音樂教育中的音樂藝術活動是學生喜歡的活動[2]90,音樂的聲音藝術對學生來説始終是富有吸引力和具有外部刺激的。通過音樂教育的各項教學活動,如音樂欣賞、歌唱和音樂遊戲等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步聽懂音樂,想象音樂情態,進入音樂的意境,領會音樂的美。學生體會音樂的美,對音樂美有了充分的內心體驗,進而去追求和嚮往這種美的境界,從而達到引導學生對美的嚮往和追求的目標。

2、1、2對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啟迪和培養

音樂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精神起着激勵、淨化、昇華的作用,能潛移默化的提高他們的道德水準。音樂可以通過生動的感性途徑去感染人、影響人,並將這種審美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淨化和昇華。由此可見,在音樂課中滲透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好途徑。

在歌唱教學中,以健康的歌詞和積極的音樂形象,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感召和影響是很大的。好的歌詞能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的心靈,使音樂教育互相滲透、融會貫通,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在音樂欣賞教育中,不僅可使學生增長音樂知識,提高欣賞能力和理解能力,開拓藝術視野;還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從有聲的音樂獲得無聲的情感體驗,受到美的薰陶,從而提高對真善美與假醜惡的辨別能力。於是,思想境界得以昇華,感人的旋律與學生的心靈完全融為一體,相互產生強烈的共鳴。音樂教育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以外,最根本的目的是通過音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體驗音樂形象所展示的崇高思想,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樹立高尚的情操。

2、1、3音樂教育有助於學生意志品質的形成

意志是人們為達到既定的目標,自覺地去克服困難,不斷地調節、支配個人行動的心理過程。音樂有利於鍛鍊意志、毅力和耐心。堅強的意志是人們達到目的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音樂教育,尤其是學習樂器,既是艱苦的腦力勞動,也是艱苦的體力勞動,需要堅強的意志、毅力及持久的耐心。樂器的演奏技術是辛勤的汗水澆灌起來的,要掌握好樂器的演奏技巧、技能,就得花大力氣、下苦工夫,就得腳踏實地地勤學苦練,並要持之以恆、百折不撓。這個過程,極其有利於培養兒童勇於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和不急不躁的持久耐心。學生要正確的學習歌唱,只有集中全部注意力聽清楚每一個音的確切音高、音質、音色、力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徵,才能準確地模仿唱出來。通過這種對音樂的不斷追求,可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讓她們從音樂學習中體會到用辛勤的汗水獲得成功的樂趣和享受。

2、1、4音樂教育有利於學生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學生時代是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學生的各種心理結構不斷髮展,特別是性格、能力等個性特徵的活動,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地發展起來,同時各種心理活動結合成整體,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傾向性。這個時期學生獨立活動能力逐漸增強,生活的經驗和學習的知識不斷增加,是學生個性性格奠定基礎的階段,因此應該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良好性格,這將對學生們今後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音樂具有極其強烈的情緒性,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樂觀、向上的情緒,諸如歡樂、愉悦、活躍、崇高等,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會促使他們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音樂教育能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音樂流淌着智慧和人格,學生的心靈亦可從中經受到音樂的衝擊,其靈魂也逐步得到昇華,因而學生的心靈變得更加高尚,變得更富有智慧。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可以通過音樂教育活動的實踐而逐步養成。一些性格有問題的學生,在音樂形象和同學積極活動的影響下,會得到一種滿足,會感到一種歡樂,繼而逐漸地把自己融入集體之中。一些妄自尊大、急燥、好衝動的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既能充分發揮大膽的形象,大膽地創造,亦會慢慢地剋制自己的慣性,伴隨着音樂的變化而動,注意與同伴協調一致。

在《國小音樂課程綱要》中就規定音樂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唱平易的歌曲,能

識簡單的樂譜,並發展快樂活潑的天性,和涵養和愛羣的情感[3]。因此,音樂教育對

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對學生進行創造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也是很重要。音樂教育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要有意識的運用它培養、扶植、

激發、鼓勵學生想象力、創造力,那學生們就會受益匪淺。

2、2音樂教育有利於學生智能培養

2、2、1開發右腦潛力

不少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大部分學生的大腦左半球比右半球要發達的多。因為學生的所有文化知識學習過程中,用到的全部是左腦的功能。左腦的功能包括:記憶、計算、邏輯思維、推理等。右腦的觀察、記憶、想象、創造功能較少運用。這就影響了大腦右半球潛能的發揮,影響了整個大腦的平衡發展。音樂教育藝術是依靠聽覺來感知流動的音響的特殊藝術,它是非語義性的,需通過聯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動來完成的[2]5。它具有開發右腦潛能,調節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如音樂教育中的樂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眼、耳、口、手、腳等器官的協調並用,鍛鍊了注意力的分配,使大腦與手指等器官更靈敏,促進了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的綜合發展,從而大大地促進大腦右半球的發展。另外學生在琴上的即興演奏將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並使其創造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樂器奏出的旋律不僅能激發大腦右半球的的機能,而且雙手的活動還能協調左右腦有規律有節奏地運動,促進大腦兩半球的積極思維充分得到鍛鍊,進一步提高大腦功能,使大腦兩半球得到均衡發展。

2、2、2提高、發展想象力和聯想力

想象是指依據頭腦中已有的表象建立新形象的過程。豐富的想象力、聯想力不僅可以開發智力,發展思維能力,而且對很多發明創造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想象在學習活動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品德的形成、以致創造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想象。沒有想象和聯想,人們的思維和創造就無法展現,更沒有科學和文化的繁榮。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是一種豐富想象力的產物,它雖不象語言文字那樣能夠表達明確的感念和闡述具體的思想,但它卻能夠通過其塑造生動的形象和聯想,使人們的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作用於人們的思想感情。音樂是自由的藝術,為人們提供最廣闊的創造空間,使人產生豐富的'藝術聯想,在音樂的欣賞、創造中,人們的想象、聯想可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由此可見,音樂教育以其聲音作用於人的感知覺,極其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智力的發展和潛能的開發。

2、3音樂教育有利於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發展

社會在迅速發展,未來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各種競爭加劇,人際關係複雜,學生如果不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以及良好的交往能力,就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學生是知識學習的最佳時期,充分抓住這個時期,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在如何培養學生的相互交流、自我表達、理解他人和自我的社會性方面重視不夠。現代社會的獨生子女較多,一般缺乏與同伴的交往,使得有些學生形成孤僻、壓抑、自卑、膽怯、多疑等不良性格,不善於與別人相處,在行為上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體會共享的快樂,缺乏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音樂具有極其強烈的情緒性,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樂觀、向上的情緒,諸如歡樂、愉悦、活躍、崇高等,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會促使他們發展積極的心態。音樂教育的各項活動如舞蹈,音樂遊戲等,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關係,促使學生學會共享歡樂、互相合作、平等競爭等,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交往的技能,具有競爭、獨立、主動、樂羣、自制、遵從等多種複合能力。對學生的社會化、個性與品德形成,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因此,音樂教育能使學生的社會性需求得到滿足,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着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3重視音樂教育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

音樂是以感情宣泄見長的藝術,它可以深刻、強烈地作用於人的意識,有效地發揮道德教育作用,學生在音樂教育的長期陶冶下,可以逐步地形成一種對真、善、美的熱愛與追求的積極心理定勢。音樂是體驗性的學科,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體驗才能感受學習的快樂並積累學習的成果。音樂教育的方式,最利於學生情感的抒發和個性的張揚,良好的音樂教學課堂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情感交融、想象力與創造力馳騁的場所。音樂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精神起着激勵、淨化、昇華的作用,能於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道德水準。

學生正是長知識、長身體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知識比較貧乏,經驗不足,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還不強,他們的成長有賴於正確教育的引導。作為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可以通過生動的感性途徑去感染人、影響人,並將這種審美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淨化和昇華。另外音樂教育對青少年的智力開發提高思維能力及其性情、氣質的形成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是發展創造思維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是通向邏輯思維認識能力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階梯。音樂教育中音樂藝術活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包括唱歌、演奏樂器、欣賞、律動、舞蹈、音樂遊戲以及打擊節奏等,音樂雖然只有七個音符,但它可以變化無窮的組合方式,編織出一支支優美動聽的樂曲,使人心曠神怡,引發深藏於身心的內在潛能,音樂教育活動實踐可以促進人在德、智、體、美個方面的發展,對人的身心健康發展能從多方面發揮其潛移默化的功能。

音樂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國小音樂教育》,這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期刊,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交流等等豐富的內容;同時信息量大,交流面廣,教師不用走遍千山萬水便可知各地區的教育教學動態,幫助教師作好教學交流,可以看到全國各省市地區的音樂教育成果,為音樂教師搭建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知識層面,也讓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談談讀後的感想。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嚮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 以興趣激發參與

我從事的是音樂教學,我認為音樂課的備課不同於其他學科,不需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某些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為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思想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如何提高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中國小音樂教育》的觀點和我所從事的國小音樂教學學科,設計了以下三個觀點來闡述:

1、營造音樂氛圍,激發學生想象。

音樂是抽象的,每個人聽同一首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講述得太多或對意境描繪得太具體,既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又阻礙了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所以老師大可不必多費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悦體驗。但是老師如果不加引導,一味讓學生體會,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摸不着頭腦,這就需要老師的牽引,使學生聯繫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正確領會音樂內容,如在欣賞樂曲《夢幻曲》時,讓學生隨着音樂展開聯想,教師輕聲啟發:“夜,靜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麗的仙女出現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飛向遙遠的夜空„„”同學們在樂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個個身臨其境,優美的旋律把孩子們帶到輕柔飄渺的夢境中去了。

2、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恰當選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造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上音樂課時,我使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音畫結合”的形式,有機地把音樂與圖畫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鮮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在教學《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時,我首先利用幻燈幕顯示出:“節日的晚上,大家圍坐在紅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歡樂場面。”與此同時,播放活潑歡快的歌曲 ——《快樂的節日》縈繞整個教室,學生感受到節日那種歡快的氣氛,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該掌握的知識,收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既激發了學習興趣,也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通過音樂遊戲、舞蹈,激發學習的興趣。

音樂課的形式是以動為主,以情引動,以動助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兒童愛玩、愛動這一天性,運用音樂遊戲、舞蹈、律動等,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和場面,將具有動感的音樂與兒童好動的性格特點相結合,讓學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動動中去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如在歌曲《小麻雀》這首歌曲教學中,由於面對的學生都是低年級的,年齡較小,我運用設置情景,曲後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學習歌曲,感受音樂,發揮其主體作用。具體做法是:設置情景,讓小朋友帶上頭飾,自由發揮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貓的走路動作,在表演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小麻雀、小花貓有禮貌的一面。表演結束後再問:“我們該學習小麻雀、小花貓的什麼品質?”學生很快就能悟出對人要有禮貌的道理。

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敢想、敢説、敢問,敢於大膽創新,樂於發表意見。在教學中適當加入了遊戲、歌表演、樂器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有益於學生淋漓盡致地發揮其主動性。

二、培養興趣,以引導調動參與

目前,大部分老師已經注意到了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時候還難免存在着機械式填鴨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學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感受不到參與和思考的樂趣,自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在音樂課堂上,視唱練習是一個薄弱的環節,也是我一直頭疼的問題,畢竟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樂理知識,所以對於這塊的教學,我想應該要重點抓。如之前看過很多優秀教師的教學,他們習慣的做法是介紹歌譜的旋律特點,該注意的某些音樂符號,歌曲中重難點拎出來做預備視唱練習,反覆練習直到“學會”。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對於歌譜的認識和音樂理論知識由陌生和困難逐步瞭解會,弊端是學生由於預先知道了教學中的重點,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甚至沒有興趣,而這本《中國小音樂教育》中是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試着去改變策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及時評價,肯定參與

音樂課堂上對學生恰當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於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於素質較弱的學生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如個別五音不全的學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豎笛、敲打擊樂比較好,教師應及時的評價“很不錯,以後還要多練。”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教師的鼓勵性評價應注意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參與態度的評價,教學中教師應用心觀察學生參與的情況,及時進行評價。表揚態度認真的學生和小組並獎勵──小紅花,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以此激勵每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個別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應有意識的在以後的活動中給予適當的幫助,從而達到全體學生提高參與水平的目的。二是參與效果的評價,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教學,對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績,教師應給以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但對參與效果的評價要因人而異,讓所有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一次在玩音樂遊戲“尋寶”時,我們剛講解完遊戲的玩法及規則,他就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我們像發現寶貝似的請他上台“尋寶”。遊戲開始了我們手裏捏着一把汗,睜大眼睛看着他,沒想到他是那樣自如、敏捷,隨着學生拍擊節奏強弱的變化調整方向,節奏聲強,他大步向着目標前進,節奏聲弱,他立刻調整方向„„最後成功地找到了“寶物”,他甜美地笑了,我們激動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讚許地説:“你真了不起,真是個出色的尋寶家!”教室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從此以後,這名學生變了,上課專心了,發言積極了,音樂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上次參與的快樂,正是下次參與的動力,如此循序漸進,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心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中國小音樂教育》期刊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教學思想,提升了教學理念,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意教學理念和研究成果運用在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讀了這本期刊,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覺得結合以上三點來力求創把自己的教學提上一個台階,而且要有創新,並且創新型的教師就應該主動反思、勤於反思,並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