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日記觀後感

影片從親歷者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信息最為完整詳實的史料。曾對納粹主義深信不疑的拉貝,在戰爭的殘酷現實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一手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萬中國百姓的生命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些關於拉貝日記的觀後感,歡迎閲讀借鑑,希望你喜歡。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了拉貝日記這部電影。

拉貝日記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作為當時西門子中國區的主管,拉貝加入納粹黨只是順應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瞭解希特勒,他原以為希特勒是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在安全區受到日軍威脅期間,拉貝還寫信給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面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羣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 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複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羣充滿恐懼以及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儘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嘲,相對平緩的敍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裏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後來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這裏,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捱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電影往往只是一個有侷限性的載體,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曾經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更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勿忘先烈,勿忘國恥!

拉貝日記觀後感

我觀後甚為不解:一部平庸之作何以得到“權威”的集體聯手誇獎?遂作此文。一是在鑼鼓喧天的吆喝聲中給拉貝日記一個客觀的評價,二是必須警惕且質疑拍戲的初衷、水準與良心。

影片的開頭有這樣一個鏡頭,日軍飛機轟炸,中國難民逃到拉貝的納粹旗幟下獲救。這一個鏡頭就把本片的故事給概括了。説它好,因為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説它不好,因為一個鏡頭的內容被拍成了一部電影。色彩平庸,畫面平庸,鏡頭平庸。這部片子哪裏是因為色彩、畫面、鏡頭而讓人印象深刻?飛機掠過,聲響轟鳴。鋼琴響起,旋律可人。除此之外的音效,作為一部非小成本影片,這方面並不樂觀。一部電影是有氣味的。同檔期的南京在戰場有塵土味,在角川自盡時有蒼涼味。而拉貝只有在醫院裏有一點血腥味,其他的部分通俗得卻缺乏氣味。拉貝可以用國語配音,但日本人為什麼不用原音加字幕?更糟糕的是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總不能讓日本人與德國人自由對話吧?

故事在“起”之後的“承”,説的是拉貝“應邀”而留下來管理“難民營”。如果沒有大夫的嘲諷,事實將會怎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習慣把救星看做十全十美的英雄。故事試圖去還原那一段歷史的風貌,但卻缺少可以承擔起這樣重任的大場面。無論是人數,還是建築,無論是戰場,還是後方。片中最大的場面是拉貝送夫人上巨輪,好傢伙,人山人海,大船比小山還高——有這氣力“重現”一點“南京”好不好?導演的初衷到底是什麼?這絕對值得懷疑!在拉貝左右,有兩位幫手。好幫手男博士對於納粹的罪行的控訴顯得短而有力,思索的深度也遠遠領先於本片“主題”,對於本片來説是喜是憂?片中最有力量的當屬中國大夫為救自己當兵的兒子而慘遭殺戮,鐵蹄踐踏人性,多麼具有直擊人心的能量!人物關係就是電影故事的骨骼。本片的人物關係非常簡單,清晰明瞭——以拉貝為樹幹,分出若干支。這不是問題,問題是“分支”被處理的太簡單、太平面。“性格組合論”想必是中國文藝批評家眾所周之的,洋人們不會忘記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難民營缺糧少吃,拉貝即使知道有敗兵藏匿於此,也給予了默許。期間即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也沒有深情的感人畫面,一切流於平淡。

張靜初等女生被強迫脱衣服一幕,洋博士怎麼不知道自己也迴避一下?這樣一部從題材上應該拍成災難片的電影,其中居然加入了洋博士與中國女學生的愛情,以及拉貝夫婦的“久別重逢”與“深情一吻”的大特寫。即使觀眾愛看“好萊塢範式”電影,也不該把褲子都脱了、露出整個光溜溜的屁股示人不是?當日本兵準備攻入難民營之際,幾百名中國百姓以血肉之軀築起壁壘來守衞難民營,此時,他們應該比後來才走出大門的洋人們勇敢得多。故事的在漫長的“承”之後,終於一“轉”。一觸即發的殺戮被外來的媒體化解,意外的、僥倖的、突如其來的化險為夷到底有多少感人的情懷與崇高的光芒?獲救後大人們喜出望外,像人人都中了五百萬一樣,這樣的鏡頭是什麼水準?故事走向“合”,拉貝勝利地完成了使命,即將離開時,民族感激涕零,無比留念。在故事前面作者並沒有給出多少拉貝歷盡千辛萬苦以保難民營的鋪墊的前提下,這一切都顯得那麼一相情願地把拉貝推上“大救星”的神壇。當我們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時,我們會發現,本片在還原歷史的原貌,在開掘歷史的深度,在歌頌人性的偉大等諸多方面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本片就像一個舉着大旗的裸體老頭,巨大無邊的旗幟遮掩了他蒼老的身體——本片以其題材的意義遮蔽了品質的平庸。

當我們換一種視角,這一切便變得可以理解:這只是一個講述一名德國人在異國遭遇戰爭後,保護了20萬人又與妻子終於團聚的故事。這只是一部通俗、大眾、平淡的片子,一部因為與我們七十年前的巨痛有關而被我們主觀地賦予了過高的期望的普通電影而已!

好的影片,應該讓關注與創作者都有受益。如影片的手法,風格,藝術風格與水準,“題材意義”與“歷史意義”被搬上銀幕的合法性。就拉貝日記這樣一部壓根算不上優秀的電影,影評人的“眾口鑠金”,原因何在?是文藝理論貯備上的單薄?是電影審美趣味上的跑偏?是人文精神立場的隱退?是對知名影評聲譽的自毀?是對廣大普通觀眾的誤導?是對朋友強大面子的妥協?是對金子銀元鈔票的臣服?誰能揭開這些奧祕,誰就變得聰明無比!

電影拉貝日記觀後感

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讀書籍版的拉貝日記,而選擇了觀看影片。拉貝是一位被譽為“中國人民的英雄”、“中國的辛德勒”的偉大人物。他與其它國際友人一起建立南京安全區,竭盡所能拯救了20多萬中國平民百姓。

在拉貝離開南京的前一天,日軍入侵南京,本可以帶着妻子回德國平安度日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中國,與中國人民一起共患難,可見他對中國人民的情誼之深!其實,像他那樣在危難之際向中國人民伸出援手的外國友人還有很多,例如威爾遜醫生、杜普蕾女士、羅森博士等等,他們都是像白求恩那樣的擁有國際人道情懷的偉大人物!無論他們從事何種職業,商人、醫生、教師……出於對戰爭的譴責,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他們團結在一起,不畏艱難困苦,盡最大的能力保護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沒有任何至高無上的權利,有的只是一顆勇敢而無私的愛心T比日本軍官的殘酷無情,更襯托出他們人格的高尚!雖説時勢造就英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英雄。能夠成為英雄的必定是機智、善良、勇敢、仁慈、無私的人,拉貝和他的外國朋友就是這一類人!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人留下的對中國百姓最為髮指的一刀,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頭顱,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運。這一刀是無恥的,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中華民族聖靈的褻瀆,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譴責。儘管日本軍官冷血到竟然用殺人作為比賽項目的地步,但是也有的日本軍官是心存良知的,影片中的少佐就是其中之一。他清楚地知道日本發動的戰爭是違反國際法的,他試圖説服同僚,他違背命令不忍心屠殺戰俘,他向羅森博士通風報信日軍對安全區的行動。這讓人對日本人的憤怒有所緩解,即使是發動戰爭的一方,也會有厭戰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只是這樣的人羣不能與另外一部分好戰的人羣相抗衡,他們身不由己,無力阻止,只能從命。這讓我想起了鋼琴家裏的一位救下了波蘭著名猶太人鋼琴家的納粹德軍官,如果沒有他的庇護,也許那位鋼琴家就不能倖存,也就不能繼續發揮他的才華了!

但是,僅僅依靠外國人的幫助和庇護,又如何拯救得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生命呢?戰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災難,還有反思。為什麼日本能夠擁有飛機大炮這麼先進的武裝設備,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自信短期之內就能完全佔領中國?他們之所以認為自己很強大,不正是因為中國的落後嗎?落後就要捱打,為了不受捱打,我們必須自強,只有自強才能自救!歷史證明,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抗戰,為挽救中國的不斷努力!

另外,對於日本軍官xx婦女的惡性,影片當中也有體現。杜普蕾女士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學生免受侵犯,以防生蝨子為藉口,把每個女生都剪成平頭,愛美的女孩傷心地落淚。不僅是中國的婦女受到傷害,日本的婦女也是,被抓去當慰安婦,以滿足日本軍官的生理需求!卻給千千萬萬的女性同胞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無盡的傷痛!我覺得身為女性,在動亂的年代,比小孩更處於弱勢的地位。男人怎麼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對女人做出這麼禽獸的行為呢?有時候真的覺得做女人很可憐,如果有來生,就投胎做男人吧,那樣就不怕吃虧受欺負了!管身處和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被男人視為衣服!女人該有自己的尊嚴,該被社會所尊重!

戰爭是萬惡的,然而卻依然存在。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互相殘殺的歷史。在當今,美國為了保存自己世界超級強國的地位,違反國際和平條約侵犯這個那個國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為的是搶奪這些國家唯一能夠賴以生存的石油!為了自己的強大而給他國發動無理的戰爭,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殺害手無寸鐵的百姓,於心何忍啊?同樣身為人類,憑什麼剝奪他人的生命呢?還説什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類不但自相殘殺,還要自我毀滅。天災不能避免,還要製造人禍。戰爭是人禍,環境受污染和破壞同樣是人禍。日本發生9級地震,面對天災,已是難以應付,再加上核泄漏,真是雪上加霜!這次的核泄漏受影響和傷害的不只是日本,還有周邊國家和海洋生物,其危害是全球性、長久性和不可估量性的!每一次災難過後我們都會反思,可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嗎?我們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中吸取教訓了嗎?人類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災難無情人有情。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相信在當今這個不是很和平的年代,依然不乏像拉貝那樣的仁人志士!

面對無情的絕殺,拉貝先生為了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和他的夥伴們不顧個人的安慰,共同聯合起來建立了安全區來保衞無辜的百姓。他們設立的安全區為大約二十五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的場所。拉貝先生以這樣愛的方式保護中國人的生命。面對戰爭與天災,各國友人都會伸出援手,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來幫助受災的人們。他們都像拉貝先生一樣,濟難扶危,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最淳樸的愛!

從歷史中,我們知道拉貝先生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深深的愛着拉貝先生,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最為真摯的朋友。從歷史中,我們看到,災難面前無國界,世界各國人民是可以和平相處,互相幫助的!在當今國際社會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各國以國際合作的方式應對災難,互幫互助!應該説全世界的和平是可以實現的,讓我們都向拉貝先生學習,以自己的方式,為實現世界和平,消除戰爭而努力吧!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作為當時西門子中國區的主管,拉貝加入納粹黨只是順應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瞭解希特勒,他原以為希特勒是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在安全區受到日軍威脅期間,拉貝還寫信給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面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羣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複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為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為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羣充滿恐懼以及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儘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嘲,相對平緩的敍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裏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後來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這裏,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捱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電影往往只是一個有侷限性的載體,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曾經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更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勿忘先烈,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