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下鄉心得體會範文

基層幹部下鄉是一種學習和鍛鍊,也是幹部深入基層,瞭解民情的作用途徑,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基層幹部下鄉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閲。

基層幹部下鄉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基層幹部下鄉心得體會

作為XXX局的成員, 我帶着組織的重託和羣眾的企盼走進XXX村, 深入開展幹部下鄉活動,同時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一方面感覺接受這個任務義不容辭,另一方面又頗感有些壓力。還好,在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領導的指示下,以及與其他兄弟工作組的溝通,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下鄉需要具備的思想素質,以下是我對這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作為幹部下鄉,我深深地體會到下鄉幫扶一定要沉得下心。所謂沉得下心是指身、心都要沉到基層。包村幹部下鄉幫扶必須摒棄目前存在着的前呼後擁、坐兩分鐘、寒暄幾句、送點錢物、應付檢查等“一陣風”的形式。要做到吃在基層、睡在基層、工作在前線;要與幫扶民眾同學習、同勞動。不僅要身子下到基層,更要全心融入基層,要把心沉到底層,沉到包靠鄉村的實際困難上,沉到幫扶民眾身上;不要三天兩頭的往城裏跑,不要隔三差五的往家裏躥;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累、受得了委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不管所包靠鄉村有多大的難題,只要把心用在這裏,就肯定能解決問題。包村幹部要做到以基層包靠鄉村為家,以基層民眾為親,抱着“不解決問題就不回城”的決心和“官民同心,其利可斷金”的信心,不畏艱辛、不畏困難,用真心去聽取幫扶民眾的心聲、用真心去感受幫扶羣眾的疾苦。

幹部下鄉幫扶更要乾的好,是指要出實效。身心都沉到了基層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實效。下鄉幫扶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包村幹部必須要實地認真調研,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以深入調研為手段,以破解難題為目標,找準困擾所包靠鄉村發展的癥結,切中時弊,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要結合實際,制定幫扶工作計劃,有步驟地順利推進;要多向上級爭取物質支持和財力支持;要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在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維護鄉村穩定上下更大功夫。切實把下鄉幫扶辦成一件大實事、大好事,既要做到面上花團錦簇,又要收穫累累碩果。

基層落後鄉村需要更多的關注,需要更多的關心,更需要上級有能力領導的幫扶,包村幹部一定既要沉得下又要乾的好,用自己真心真意把包村工作做好,真正讓落後村脱貧、讓“混亂”村“入軌”、讓幫扶民眾受益。

總之,此次下鄉駐村,總結幾天的初步直接觀感:一是山村農民很樸實、很可愛、也很可憐。二是該村農業基礎薄弱,產業落後,搞傳統農業生產在經濟上很難有改觀;三是該村基層設施很落後,村民也越來越邊緣化,離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相差太遠。心情很不平靜,説實話,如今社會中還有這樣一些落後貧困地區,老百姓生活得如此悽慘,此情此景,讓人目不忍睹,正是這些困難的羣眾讓我感到以後肩上的責任,激勵我要不斷的努力工作和學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羣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

通過本次活動我從中提高了業務能力,對本職工作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為我鎮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基層幹部下鄉心得體會範文

在春意盎然,萬物萌動的季節,作為縣法院駐村工作組的成員,我帶着組織的重託和羣眾的企盼走進基層,深入開展“萬名幹部下鄉”活動,同時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3月7日上午,在院黨組副書記曠雲山、工會主席曾雪菲同志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到達了此次目的地風石堰鎮元木村,與村書記何東平、主任周建軍見面後,瞭解了一下該村的基本情況。安排了住處後,順便訪問了就近兩家農户,簡單地吃過中餐,考慮了一下以後的工作安排,作為此次下鄉工作組的組長,一方面感覺接受這個任務義不容辭,另一方面又頗感有些壓力,説實話離開基層法庭,不做農村工作已快有6年了,三農工作雖略有所知,但實際也知之不詳。加之這幾年國家經濟形勢發展較快,再次到這裏來,簡直有種陌生感,不知具體如何入手。還好,在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二位領導的指示下,通過與其他兄弟工作組溝通,決定分以下三步走:一、與所有村幹部、組長開座談會,瞭解村裏的基本情況;二、到各組村民家進行走訪,瞭解羣眾的呼聲、困難和聽取合理化建議;三、針對瞭解的問題,反映的困難進行有針對性解決或反映,對極端窮困户上報組織予以重點幫扶。作好計劃後,通過與組裏同事協商決定立即實施。當天下午通過村書記召集,與村幹、組長進行了座談。順便走訪了兩户特困户,其中一位是老黨員,另一位是五保户劉運德,到了劉運德的家中,看到的淒涼景象讓我為之心靈一震,同去的其他同事也很有感觸,想不到在早已步入小康社會的今天,仍就有這樣住在開着裂縫的破土房,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的老人。第二天清早,將同事們叫醒,簡單吃過早飯後,前往最偏遠的六組、三組、七組進行走訪,晚上回來整理資料。轉眼間,活動開展一個星期了,回顧這幾天走訪過程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雖然受過委屈,但感到很欣慰,畢竟如此貼近基層,能夠了解他們的苦,聽到他們的實話,加上我對有關惠農政策的講解,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羣眾觀念發生了改變,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此次活動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調整好心態。在走訪中,把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村民們也會熱情歡迎,並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二、要為羣眾辦實事。説實話,看到該村羣眾大部分生活還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導致家庭極端貧困,感到十分不安,因此一一做了瞭解和記錄,提出建議和解決辦法,村裏的山路因下雨塌方,組織村民進行搶險和疏通。

三、為人謙遜,努力學習。此次駐村工作,直接面對農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強學習很重要,因此除開展正常的工作外,還要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計生、村組織建設、農技等方面知識,開展農村工作才能遊刃有餘。同時在走訪中,向農民學習,特別向有經驗的農户或專業户、富裕户學習,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處,有利於向其他村民推廣、引導。

四、改變工作作風,做到眼勤手快。在宣講政策,調處矛盾糾紛過程中要有耐心,只有耐心才能打動羣眾的心。同時要多走多訪,多調研,還要善於總結,才能瞭解村情民意,從而對症下藥,幫助解決問題。

總之此次下鄉駐村,總結幾天的初步直接觀感:一是山村農民很樸實、很可愛、也很可憐。二是該村農業基礎薄弱,產業落後,搞傳統農業生產在經濟上很難有改觀;三是該村基層設施很落後,村民也越來越邊緣化,離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相差太遠。心情很不平靜,説實話,國家成立60多年了,改革開放也30多年了,如今社會中還有這樣一些落後貧困地區,老百姓生活得如此悽慘,此情此景,讓人目不忍睹,正是這些困難的羣眾讓我感到以後肩上的責任,激勵我要不斷的努力工作和學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羣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

基層幹部下鄉心得體會

前不久,聽一位村支書講:目前有的鄉鎮幹手下村,往往與任務對象約個工夫地址,倉促“接頭”説幾句,問個數字填個表,打聲招待回身走。對這些“接頭幹部”,羣眾當然不稱心。他們貌似下了鄉、進了村,實踐上卻只是個方式。這種走馬觀花式的任務作風,不只沒為羣眾處理實踐問題,反而疏遠了幹羣關係。

能夠有人會説:跟着“三提五統”的作廢、鄉鎮本能機能的改變,鄉鎮幹部還需不需求像以前那樣走上村頭、蹲在地頭?面臨這個問題,不由想起日前山東寧陽一位鄉黨委書記在人民日報頭版宣佈的文章。他如許説,情勢義務轉變了,“走底層”更該當成為幹部的“根本功”、“必修課”。

目前,底層任務尤其是鄉村任務眉目多、擔子重、壓力大。農業根底建立需求進一步增強,農業財產構造需求深化調整,農人培訓力度需求加大,惠農行動需求落到實處,社會不變需求持續穩固,鄉村文明需求鼎力建立……這就對底層羣眾任務帶來了新的應戰,對底層幹部提出了更高要求。羣眾任務的法寶不只不克不及丟,更應傳承發揚;幹手下底層的“接頭”作風不只不克不及有,反而應爭做下底層的“多頭”幹部。

多到田埂頭,幹事有準頭。多下鄉、常入村,躬下身子進柴屋,蹲到灶邊繪藍圖,摸準民情,切脈問題,才幹有的放矢,制訂惠民辦法;常做調研,容身實踐,理清思緒,才幹找準開展路子。

多上土炕頭,羣眾有靠頭。目前,一些鄉鎮幹部對外招商引資的多了,向上爭奪的多了,上彀的多了,但到底層去的少了,關懷農人疾苦的少了,能叫上名字的農人伴侶也不多了,幹羣關係疏遠甚至嚴重,招致平常任務推不動,要害時辰叫不該。人心就是如許,只要幹部把羣眾當親人,羣眾才會把幹部當親人;只要幹部平常注重訪貧問苦,多坐硬板凳、多上土炕頭,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實事功德,才幹成為羣眾反對的貼心人。沈浩逝世後留下了七雙全是泥漿的鞋子,每雙鞋子都沉澱了厚重的公僕之情。

多來地裏頭,落實有幹勁。有人説底層幹部是“芝麻官、綠豆權、西瓜責”,底層任務“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話雖玩笑,但也反映了底層的主要效果、底層任務的實際難處。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底層任務都是實真實在的事,一樁一件都要實打實去完成。

比方,下鄉家電若何確保質優價廉、運用便利,水利建立若何有用對接農業出產需求,相似這些問題充溢應戰,查驗着幹部對複雜實際調查深不深、對深層問題研討透不透,考驗着他們的執行力,還更倒逼幹部深化一線,激起自動性和發明性,不時向底層“求解”,不時從羣眾聰明、熾熱理論中尋覓謎底、破解難題、探究立異,用“腳板落地”推進政策落實。

莫怕鞋子沾上泥,莫做浮頭魚吐空泡,莫學蒲公英滿天飛,莫當下底層的“接頭幹部”。幹部常下底層,常在底層,重在融入,難在對峙,貴在實效,要害在把底層實踐、民情民意作為想問題、做事情的導航儀。如斯,底層的寰宇會越來越寬廣,底層任務會越來越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