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通用12篇)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1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着——《三國演義》,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通用12篇)

《三國演義》給了我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名着就是名着,果然與眾不同。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詞都在吸引着我。開頭的平平淡淡,更讓我感到劉備的淒涼。又是桃園三結義,使我感到十分欣喜。三位好漢的力量統一了,他們打拼出來。他與別人戰爭,絕不會威脅到老百姓。因為在他心中,百姓第一、國家第二。我心中暗暗敬佩劉備,從不背叛百姓。也正是如此,即使別的地方的老百姓都愛戴他。我又迫不及待的往下看。關羽的慘劇使我痛涕不止,當他誤入東吳奸計時,我真想扔給關羽一個手榴彈,炸死孫權後順利回到劉備主軍裏,保守力量,再次站到沙場上,向我們在現一個英雄氣概。可是,事實不能改變。這時,有讀到張飛遇害,我的眼睛濕潤了,又是一位好漢被無恥小人給害死了。一位英雄怎麼就這樣去了九泉之下呢?兩位好漢的死,不僅讓我惋惜,更是劉備以及士兵的悲痛。劉備傷心哭泣了好幾天,幾次都哭出了血。我很命運,為什麼讓張飛、關羽死的那麼慘。而孫權、曹操這些老奸臣猾製備的生命如此漫長?

《三國演義》,我從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與醜、善與惡……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2

歷史長河中,唯獨三國時是三個國家同時出現的,它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讀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述説了那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著作,講述的是蜀(漢)、魏、吳三國的形成及因爭奪權力、土地而互相爭鬥,最後三國歸晉,天下統一精彩的歷史故事,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關羽字雲長,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儘管曹操用盡方法討好他,希望關羽能投靠他,幫助其完成霸業,可關羽置之不理,誓死跟從劉備,為他效力。有一次他的臂膀受傷了,毒已經滲入骨頭,必須要把肉切開颳去骨頭上的毒液才能完成治好,那時沒有麻醉藥,必須要忍受非常巨大的疼痛。手術開始了,可是關羽不僅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還和馬良談笑風生,被後人傳為美談。關羽的這種堅韌的精神誰見了不欽佩呢?

最讓我驚訝的是赤壁之戰,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上勝多的戰役,曹操有80萬大軍,而孫劉聯盟只不過十幾萬而已,雙方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怎麼可能戰勝曹操,但是經過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計謀,最後連老天都幫助了他們,原本刮西風的天氣突然轉變為東風,使得諸葛亮和周瑜火攻的計謀成功,曹操80萬大軍傷的傷,亡的亡,最後曹操倉皇敗走華容道,元氣大傷。從此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我看完了,那段歷史在我腦海中不斷重演。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3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當我讀了它之後,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號稱“武聖”的關羽了。關羽,字雲長,三國中一位比較出名的武將,五虎上將之首,曾在沙場上建立過無數的功績:曾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績。但是,最令人敬佩的卻是他那種講義氣的精神,無論誰幫助過他,他一定會回報。記得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敗而歸,被吳國的軍隊逼進了華容道,眼看就要被擒,這時候,正把守華容道的關羽因為念在曹操舊日曾有恩於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結果差點被斬首。

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我敬佩關羽那種講義氣的精神,更喜歡劉備那種渴賢求才為君之道。劉備,不能説是一個梟雄,只能説是一個明主,他能成為三國鼎立的一份子是因為他有一顆愛賢的心,要是他沒有這一份心,恐怕就不會得到諸葛亮這個大賢人的幫助了,也不可能當皇上了,最多隻能在家喝喝茶,織織帽罷了。可以説,劉備的天下幾乎全都是諸葛亮打來的,而諸葛亮為什麼甘心情願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於對劉備的愛賢的心的感激。讓我愛不釋手。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篇三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 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説,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國小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着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4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感觸很深。

首先,我對歷史動盪時期的那些奸臣無比痛恨。東漢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當了太師,費少帝,立獻帝,卧龍牀,不把皇帝看在眼裏,後來王充獻計殺了董卓,真實大快人心。呂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棄義,為金錢而殺丁原,因美色而殺董卓,投劉備而奪徐州,最後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是罪有應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痛心。周瑜,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致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關羽一向沉穩,曾打過無數敗仗,但最後由於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敗走麥城,為吳侯所害。龐統曾與孔明合稱鳳雛卧龍,但在落鳳坡中了張讓之計,被亂箭射死。可惜!可惜!

最後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欽佩。我欽佩孔明他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欽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隨曹操屢建奇功;我欽佩趙子龍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不愧為世界名著,它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成為今人的一面面鏡子!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5

《三國演義》這本小説乃是明羅貫中所著,這本小説描繪的是自東漢末年曆大小戰亂而終分為三國,而三國又為司馬氏所吞併,終演為晉朝的故事。小説中有很多的歷史人物,當然也有一些添加的成分,如蔣幹盜書則是虛構的,還有隨關羽的周倉也是虛無的,但正是添加了這些故事和人物才使得這部小説深受讀者的喜愛。

小説中的主要人物可以分為幾個黨派的,大概有東漢末年的漢獻帝一等人、曹操等有關曹氏的人、天子皇叔劉備的人和孫權東吳這一夥人,之所以分為這幾類,因為他們不是同一夥人,他們有各自目標,只有漢獻帝軟弱無能,因為他早已成為曹操手中的一個木偶。劉備的遠大目標就是除曹操匡大漢,而曹操、孫權這兩個人則一盤心思如何打敗各自的敵人,然後即皇帝位。不僅他們如此,在東漢末年時四起的諸侯亦是如此。

小説中有很多的武將,之所以先説武將是因為武將的本領都是相當厲害的,比起那軟綿綿的文人來,他們代表着威武和英雄的氣質。劉備這兒的那就是五虎將了,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了,其中最多都寫了關張趙三人了,黃忠和馬超很少提到,馬超只提了一次,最後連他怎麼死的都沒交代。曹操那邊的則是張遼、許諸和曹仁等了,他們無疑也很厲害。孫權那有黃蓋、周瑜、甘寧等人。

劉備這個人胸有大志,很注重有才能的人,他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他將阿斗扔在地上,換得了趙雲的忠心。他又很善良,對兄弟手足情深。曹操雖挾天子,但他一生沒有廢漢,所以説並不可惡。孫權則處於它們二者之間。

諸葛亮,南陽人,人稱卧龍,一生極有才華,出謀劃策了不得,不然總是打敗仗的劉備又怎麼能成為三國中的一個強國呢。讀這部小説讓人感觸很多,要想關羽那樣忠義,對父母要孝順,但給人最多的是風雲的變換。讀書要認真,有些書還要反覆讀,這樣理解的才透徹,懂得的才更多。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6

近段時間,我品讀了名著《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為了統一中國而鬥爭,最後三國被魏國統一,改名為“晉國”的一段歷史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愛的就是關羽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了。關羽他是一個勇猛、忠誠、重情重義的好漢。當曹操送給關羽無數金銀財寶,待他如親兄弟,想讓他歸降時,他並不忘自己桃園三結義的誓言,決不因這些利益而背叛蜀國,歸降魏國。他這種愛國的精神讓我敬佩不已。後來,關羽勇猛地過五關斬六將,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這樣一個重義好漢,最後竟被孫權所殺,真是讓人氣憤又哀傷。

另一位英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輔助劉備打過許許多多的勝仗。他曾七次生擒孟獲,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數目。在前幾次的抓獲中,孟獲次次不服氣,而諸葛亮卻一次次地放了孟獲再抓捕。直到第七次被生擒後,孟獲終於心服口服,歸降蜀國。在諸葛亮用人失誤,遭到魏兵襲擊的時候,他運用空城計,讓魏兵無疑為城內有蜀兵埋伏,慌忙退兵。諸葛亮真是一位料事如神的神人哪!只是,這麼一位神人軍師最後卻病故於前沿陣地,令人惋惜不已啊!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明白了這麼一段歷史,還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真不愧為“中國四大名著”!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7

《三國演義》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曉的一部經典名着,雖然大家讀後的感受不同,但它主要貫徹着一個思想:對國家要“忠”,對朋友要“義”,對父母要“孝”。更讓人懂得了什麼叫知恩圖報,什麼叫忠孝兩全。

我在日夜啃讀着本書時,感受也很深刻。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賢相”化身諸葛亮,“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曹操,劉備則被塑造成了一個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的仁君典型。什麼三英戰呂布,桃園三結義;什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什麼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死於五丈原。這些情節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的在我腦海裏回放。

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感謝母親給我生命,感謝老師無怨無悔的教我知識,更感謝我的祖國這麼強大,有這麼好的條件,讓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這裏,我暗自發誓,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報效祖國。

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了一定要關心親人,幫助同學,孝順父母,感謝老師,感恩祖國。

這就是《三國演義》帶來的道理。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8

我今天讀完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思緒久久不能從名著的精彩中收回。這本書寫得太吸引我了,儘管我還不能完全讀懂其中的真正含義,而且很多字要靠查字典才能認識,但通過爸爸的講解還是瞭解了一些。此書從桃園結義開始,圍繞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主人公引申開來,三人從居無定所到建立蜀國的過程,充分顯現了“仁、忠、勇”三種典型人物性格;曹操的“寧讓我負天下人,勿讓天下人負我”的話,刻畫出了為人奸詐的性格,所以現在戲劇中的人物臉譜把曹操都畫成“奸白臉”,還是很有一定的道理的;周瑜是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的代表;諸葛亮則是“智慧”的代名詞,儘管書中描寫了不少有才之士,但和諸葛亮比起來,都差了一節,就連統帥大軍的司馬懿不是也讓諸葛亮的空城計嚇跑了嗎?

其實,在這些眾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歡關羽,他有很多優點:1、對主人忠誠,不為金錢美女所動。曾經在曹營20xx年,曹操對他相當優厚,上馬一蹬金,下馬一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不僅封侯贈袍,還送了許多美女陪伴左右,但他最後不為所動,一有劉備的消息,馬上掛印封金,千里尋兄。2、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在尋兄的過程中,憑藉一人之力,過五關斬六將,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回到劉備身邊,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當初的誓言。3、知恩圖報,常懷感恩之心。火燒赤壁時,曹操帶着十幾個殘兵敗將敗走華容道,被關羽截住,但顧念曹操曾經有恩於己,於是冒着被殺頭的危險放走了他。他的這些故事被廣泛流傳,至今仍經久不息。

喜歡書中的人物,更喜歡這本書,以後我還要再重讀這本書。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9

兩個月前的一天,爸爸給我帶回了一本書。書名是《三國演義》。爸爸説這是一本好書,他要我每天堅持讀十頁。一開始,我總是在爸爸的催促聲中,很不情願地翻開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覺得這白話文不對我的胃口。可是沒多久,我就象一塊吸鐵石漸漸地被書中的文字吸引住了。我被羅貫中的文筆所折服,我完全沉浸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了。每天放學回家我都要迫不及待地捧出《三國演義》讀幾頁。今天我已經讀完了第一遍。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我的眼前就像放電影一樣浮現出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勇無謀的呂布;陰險狡猾的曹操;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帶細的張飛;文武雙全的姜維;碌碌無為的阿斗;神勇無敵的趙雲;老當益壯的黃忠;仁慈愛民的劉備;功未成身先死的龐統……有人統計過,《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00多個人,每個人都栩栩如生。我好像坐着時光隧道到了三國時期遊覽了一番。

《三國演義》中讓我感動的事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趙雲勇救阿斗,張飛當陽橋一聲怒吼喝退百萬曹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等。而最讓我感動的有三件。一是劉備剛剛出山,缺少賢良的謀士,當他聽説諸葛亮本事很大,就親自到卧龍山請他,一共請了三次。這就是三顧茅廬的由來。我敬佩劉備求賢若渴,不怕降低身份的精神。如果我能把這種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用到學習上,我的成績肯定還要好。二是空城記,當司馬懿帶領幾十萬大軍逼近,諸葛亮獨守空城,他急中生智,反而打開了城門,自己在城頭從容彈琴,幾個老弱的士兵在門口掃地,這是一副毫無防備的樣子,司馬懿生性多疑,怕中了埋伏,反而下令迅速撤兵。諸葛亮躲過了一劫。我為諸葛亮的機智而佩服得五體投地,也領略了什麼叫兵不厭詐。還有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關羽在戰爭中負了傷,手臂給毒箭刺中,請來了神醫華佗給他治療。華佗切開他的手臂,用刀颳去骨頭上的毒。在場的其他人嚇得閉上了眼睛。而關羽一邊喝酒,一邊下棋,談笑自若。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和他比起來,我真是無地自容。

粗讀《三國演義》,讓我體會到了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這真是一本值得讀很多遍的好書。也許,等到我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會寫出更多更深的體會。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10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當我讀了它之後,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要數號稱“武聖”的關羽了。關羽,字雲長,三國中一位比較出名的武將,五虎上將之首,曾在沙場上建立過無數的功績:曾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少功績。但是,最令人敬佩的卻是他那種講義氣的精神,無論誰幫助過他,他一定會回報。

記得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大敗而歸,被吳國的軍隊逼進了華容道,眼看就要被擒,這時候,正把守華容道的關羽因為念在曹操舊日曾有恩於自己,所以放了他走,結果差點被斬首。由此可看出關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讀到這裏,我不禁 想到了自己。是啊,長這麼大,幫助過我的人數也數不清,可我記住了嗎?回報了嗎?

我敬佩關羽那種講義氣的精神,更喜歡劉備那種渴賢求才為君之道。劉備,不能説是一個梟雄,只能説是一個明主,他能成為三國鼎立的一份子是因為他有一顆愛賢的心,要是他沒有這一份心,恐怕就不會得到諸葛亮這個大賢人的幫助了,也不可能當皇上了,最多隻能在家喝喝茶,織織帽罷了。

可以説,劉備的天下幾乎全都是諸葛亮打來的,而諸葛亮為什麼甘心情願為他打天下呢?那是出於對劉備的愛賢的心的感激。讀到這裏我又想到了班長鍾金獻,他從一年級到四年級,盡心盡力為班級做出了不少好事,是老師的好幫手,就有如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一樣,因為老師相信他,放心地把事交給他,他為了不辜負老師的關愛,工作自然就盡心盡力了。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道理,讓我愛不釋手。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11

書中描寫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通天文,下達地理,採用多角度立體描寫。

劉備納了水鏡先生的真知灼見:“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於是,三顧茅蘆,請諸葛亮出山相肋,雖關張不悦,雖大雪漫天,天寒地凍,雖一而再,再而三,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終求得孔明出山為軍師。此既寫劉備求賢如渴,又寫了諸葛亮恃才高傲。

曹操謀士程昱評價徐庶曰:“十倍於昱”。徐庶評價諸葛亮十倍於自己,孫權謀士魯肅評價諸葛亮十倍於己。諸葛亮也自比管仲、張良。可見諸葛亮是個高人中的高人。

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勢,審時度勢,精當了得: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是上天拿來資助劉將軍的。又曰:“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劉備聞言,頓首拜謝。只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蘆,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諸葛亮出山首戰用火攻,次戰也火攻再加水淹,大敗曹軍,建立奇功。在關張心目中樹立了絕對,也讓曹操嚐到了諸葛亮的厲害,由不識到認識,初知他是個不好對付的敵人。

周瑜年少英雄,可他打曹操用的反間計,苦肉計皆被諸葛亮一一識穿,周瑜為東吳計也為嫉妒驅使,當然容不得諸葛亮,幾次要殺亮,皆被魯肅勸止,諸葛亮在七星壇作法借得東南風后,即由趙雲保護逃逸,又讓周瑜撲了個空,真乃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矣。

魯肅勸周瑜殺亮不如勸亮降歸東吳,孫權謀士諸葛瑾乃亮之兄也,受命勸亮,打出親情牌,亮接招打出忠義加親情兩全牌。亮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團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瑾思曰:“我來説他,反被他説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

我看以後小説諸葛亮式人物的描寫,離不開《三國演義》的寫法。由此脱胎而來,有比較成功的範例,如羅貫中的弟子施耐庵寫《水滸》中的梁山軍師吳用也大有諸葛亮的氣質神韻。不少計謀是諸葛亮的變化。後世把諸葛亮當成鞠躬盡萃,死而後已,忠誠報國,聰明智慧,謀略大家的代名詞。足見小説把諸葛亮寫活了,後世很難超越。

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話題都讓我有深刻的思考,但是,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比較符合現在人們生活氣息的話題——職場、人脈。

其實,《三國》中,每個人都是在職場中奮鬥的人,讓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劉備、孫權。你可能説,劉備、孫權的才智遠不及諸葛孔明、周郎。但是,劉備、孫權卻善於用人。劉備智謀有孔明、龐士元,武略有關公、張飛、趙子龍、魏延、黃忠,有了這些人,即使劉備不能征戰,他也依然能打下一片江山。而在平時,劉備是真誠的對待每一個部下,使他們信任自己,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不惜去三請當時還是一個沒有多少名氣的草民。除此以外,劉備也是很講義氣,義弟雲長逝世後,他曾經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卻害死了雲長,投奔了他人,當他們反省後,斬了殺死雲長的仇人,劉備卻毫不猶豫地親自斬了他們。你説,劉備這樣對自己的兄弟,軍中,又有誰不肯為他死心塌地地效勞的呢?

東吳孫權則更善於用人,為了抗擊曹操、奪取荊州,可以用詐讓自己的妹妹去嫁給劉備,這樣孫劉聯軍可以更好的抗擊曹操。但沒想到,因為國太心疼自己的女兒,假戲真做,劉備真成了孫仁(孫尚香)的夫君。這也可以間接地看出,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許多孩子卻不領情,套用一句廣告語“過年回家,別成為父母永遠的等待”。而孫權相對於劉備而言,更不容易在於,父兄已經打下一大片江山,守住這片江山自然比打江山難。

《三國》在人脈方面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一個人好比就是一個零散的點,當你和你的朋友聚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個圓圈,而一個圓圈的力量、範圍一個零散的點。當然,這個圓圈也不是那麼牢不可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以,當圓圈出現一點小空白、小漏洞時,你就必須要想盡辦法去彌補,如果你善於動用人才,你也可以藉助你的朋友去完成彌補的工作。

其實,我也曾在此方面吃過虧,有一次我和我的死黨因為分數的問題鬧了一點小矛盾,我也沒有在意,一直在等着她先向我認錯,可是,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中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最後,昔日的親密無間的好友差點成了仇人。當時,我就用盡辦法補救,對於我來説,結局總是美好的,我們終於有回到那個親密無間的時代。

而在人脈中,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技巧。《三國》中也曾很好的體現,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賢人舉薦同樣富有才華的人才,而一國之主都會為了國家的前途欣然接受,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國家逐漸富強、打下更多的江山。如果用圓圈來解釋的話,就是這個圓圈中可能在某一方面無法幫助你,而你的朋友的圈子卻有眾多專業人才,那你就可以通過你的朋友,把他的圈子發展成你的。你可能會説,這麼多朋友你能顧上來嗎?實際上,只要你能盡力幫助他們的就幫助,這樣,你的人脈網絡就永遠不會用除法,只會用乘法。

看完《三國演義》後,突然發現自己在人脈方面有很多不當之處,或許,這本書就是給我敲了一個警鐘吧。也許,某一天,我重讀《三國》時,對於人脈的感慨,不是愁眉苦臉,也不是驚訝,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信,一抹如暖陽般的微笑。

夕陽西下,帶着對人脈的感慨,邁出行動的步伐,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