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通用26篇)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通用26篇)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説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説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衞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歎,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為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名勝古蹟,例如夫子廟、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雨花台等等。這次的南京之行主要是參觀紀念館。

那天細雨濛濛,天空灰暗,視乎知道我們要去祭奠。當我們站在了紀念館的門口,原先路上有説有笑的心情都忽然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有滿臉的莊嚴肅穆,似乎那口和平之鐘的巨大回響在無情地震撼着我們的心。當看見黑色的大理石鑄成的金字塔和雕塑後,我便什麼話都説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話都被哽住,已經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當時的心境和複雜的心情。紀念館前的警鐘上鐫刻着“敲世紀警鐘,祈世界和平”的十個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國人勿忘國恥,興我中華。

跟隨着人羣我們來到了館內,我立刻被以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悲蒼景象所震撼了。那30萬遇難者名單牆,摸着牆上那一行行的名字,我的心如刀絞,殘忍的日寇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用槍殺、刀砍、毒氣、活埋、水淹等殘忍的方式殺死了30萬人。一路走來,甲午海戰、血戰光華門、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的焚燒與破壞、南京保衞戰······這些場景歷歷在目。“萬人坑”遺址更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萬人坑裏遍地都是屍骨,令人毛骨聳然,有些缺胳膊少腿,有一半在外一半在土裏,還有些是還未出生的嬰兒……這些七零八散的屍骨令我十分悲憤。

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歎,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決不能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海深仇!決不能愧對無數先烈和死難的冤魂!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需要有點精神的,落後就要捱打,這歷史的教訓太沉痛太深刻。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少無數的苦難與壓迫,才取得今天的輝煌。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知識,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做有志有為的中國少年,只有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只有我們強大了,我們才能站得直、立得穩。讓我們為自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永不放棄夢想的執着與追求----讓偉大的祖國更加強大!讓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在翱翔於藍天之上。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紀念xx年前南京慘案中30萬死難者的亡靈,喚起億人民勿忘國恥,珍惜和平,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鬥。整個公祭過程莊嚴肅穆,引領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歷史的回顧,振奮青年一代對未來的憧憬。

看了公祭過程之後,心不由己地想起身邊的青少年學生,他們太缺乏愛國主義教育了,今天這樣的大型活動,他們是不會自覺觀看的,甚至説,既是看了對他們觸動也不會太大。

為什麼這樣説呢?或許你會覺得我是在胡説,但我還是想説説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他們基本上是生下來就與父母分離,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這些隔代撫養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觀念,無集體意識,一切唯我獨尊,根本談不上愛家愛國。等到入學之後,學生從一年級就被灌輸分數觀念,學校引導着學生圍繞着分數轉,什麼思想品德、音樂、美術課根本沒有教師教;一些學校乾脆把思想品德課本扔在後勤處,過一段當做廢品賣掉。學生們從來沒有唱過國歌,參加過升旗儀式,你看到的五星紅旗是校長隨便叫個學生拉起來的。不少學生上國中了,還不會左右轉,不會唱國歌,更不懂什麼歷史、國情。

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國小生抓起。使他們從小就知道社會主義祖國的來歷,就能唱國歌中“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冒着敵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學校應該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當做第一要事抓,培養學生的家庭、集體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處處想祖國,祖國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3

11月20日上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於12時左右參觀了紀念館,在導遊的帶領和講解下我們更加清楚的瞭解了當時中國同胞遇難的情景。

看着館內的一幕幕我的內心深處一片澎湃,突然心疼的説不出話來,所有華麗的辭藻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是那麼的蒼白無力。一堆堆的屍體,一張張絕望的臉,淚水一次次地模糊了我的雙眼。瘋狂的日本人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我們無數苦難的同胞面前,沒有憐憫,沒有惻隱,瘋狂的展露着他們泯滅的人性。虐殺兒童,那麼多無法反抗的人們就這樣被殺害。試想若是我們侵略日本,試想若是我們殘忍的殺害他們國家的婦孺,他們又做何感想?還會否認這段傷害千千萬萬人心的歷史嗎?我們不要做跟他們一樣喪失人性的人,只是讓他們承認這段歷史,承認他們犯下的錯誤為什麼都不能呢?

我會永遠記住這段恥辱的歷史,那麼在這裏也請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記國恥。強烈推薦大家看看南京紀念館。看完了,我想大家會明白很多,學到很多,也想起很多。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4

一個優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並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是為了避免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佈: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捍衞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較量,在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殺害;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有3500萬軍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勿忘歷史,勿忘恥辱,勿忘那個年代我們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來的天下,珍惜我們生活的環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慘痛的歷史面前,我們不僅要銘記真實的歷史,更要吸取經驗教訓,明白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永遠處於被動受辱的地位,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強大我們自身,只有中國強大了起來,立於世界強國之席,讓外國侵略者不寒而慄,那我們才真正是不戰而勝。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不斷積蓄力量,隨時準備着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5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於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雲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繫着歷史的巨輪向着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着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着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鏽跡斑斑沉睡於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並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複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蹟,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後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聖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6

勿忘歷史,勿忘恥辱,勿忘那個年代我們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來的天下,珍惜我們生活的環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慘痛的歷史面前,我們不僅要銘記真實的歷史,更要吸取經驗教訓,明白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永遠處於被動受辱的地位,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強大我們自身,只有中國強大了起來,立於世界強國之席,那我們才真正是不戰而勝。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不斷積蓄力量,隨時準備着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奉獻我們的綿薄之力!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7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全面規範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是從黨之大計、國之大計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

一、減負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我們首先要了解減負和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目的。當前,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國小生負擔太重。首先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思想品德。學生整天埋頭於作業,睡眠不足,又缺乏鍛鍊,體力下降。有一位校長告訴我,有的高中學生,單槓引體向上做不了幾個,跑步會昏倒。現在學生中近視眼眾多,許多成年人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少齡化,這樣下去,國民體質下降,令人擔憂。

學生負擔太重,不僅影響到身體,而且影響到學生心理健康。學生承擔着沉重的心理壓力,學習缺乏興趣,被動學習,不僅效率不高,而且會形成扭曲的心理,把學習作為競爭的手段,把同學作為競爭的對手,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學生負擔太重,沒有時間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不瞭解世界、不瞭解社會,缺乏寬廣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創新思維和能力,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都很不利。

其實,負擔減輕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心情舒暢了,學習效率會提高,學習成績會提升,學生會享受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所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關係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問題。負擔減輕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並舉,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減負的重要環節

為什麼要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因為校外培訓機構在增加學生負擔上,推波助瀾,違背教育規律,衝擊學校教育,破壞教育生態。本來,校外培訓機構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為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服務。但是當前許多培訓機構在學校搶生源,超綱超前進行教學,嚴重衝擊了學校的教學活動。許多家長被培訓機構裹挾,認為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訓班,就會比其他學生落後。這使我國的中國小教育變成了兩軌制:一軌是學校的免費義務教育,一軌是收取高額學費的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不僅衝擊了學校教育秩序,而且擴大了教育不公平。

幾年前,我和某市中國小校長座談,校長們都向我訴苦,説學校被培訓機構“綁架”了,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讓家庭經濟不夠富裕的家長叫苦不迭。同時有一些校外培訓機構缺乏合格的教師,教學質量低下,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所以校外培訓機構需要整頓、規範治理。

校外培訓機構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補充,為學生在某些方面的興趣特長提供服務,如提供體育、音樂、舞蹈、美術、科技等個性化資源,豐富學生的校外生活。

三、加強公共教育供給是減負的重要保障

減負並非一減了之,要加強公共教育供給,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

首先要大力推進學校的均衡發展,加強薄弱學校的建設。當前,人民羣眾對教育的期待與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之間還存在矛盾,每位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子女進入優質學校,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教育均衡發展了,才能從根本上_學生負擔過重的難題。

要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嚴禁以成績為標準進行分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是有差異的,應該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如果單純用成績來衡量學生,會給一些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有挫傷感;而一些學生造成優越感,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可以用選修課的辦法實施因材施教。

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課堂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渠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把每一節課上好,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聽懂學會,這樣就可以減少家庭作業負擔。

學校、家庭、社會都要對學生課餘時間負起責任,提供公共教育服務。各地教育部門都已經出台了學校3點半以後學生託管的措施,效果很好。下午託管班可以用一部分時間幫助學生完成家庭作業,一部分時間組織各種興趣小組,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最近大家都在熱議暑期託管班的問題,辦好託管班需要加強人員和經費保障,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統籌安排。

學校組織託管班,還要老師來照管。各種興趣班也可以請校外具備相應資質的專門技術人員、非遺傳承人、志願者來參加輔導。輔導人員都是業餘工作,應該有一定的勞務補償。有些技術性課程活動,也可經審批後適當地收費,以抵付材料的消耗和輔導人員的勞務報酬。總之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校外培訓機構在規範的範圍內開展非學科課程,有利於滿足學生的愛好、培養學生的特長,會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8

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牆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裏一件件實物記錄着歷史,淒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20__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1週年,也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中華民族巨大的恥辱因此產生。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並揭露侵華日軍殘忍罪行,日本有識之士於廣島、大阪、名古屋等多地舉辦紀念活動,呼籲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兩國和平友好的未來。

對於歷史,最大的悲哀,不是無知,而是知道後所表現出來的漠視!想想歷史課上,講近代史最嚴肅的話題時,課堂裏發出的陣陣笑聲;再看看談到歷史問題時,很多人滿臉的不屑。對歷史的無視,在這陣陣笑聲和一臉不屑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很多中國人在無視什麼?歷史嗎?不是!而是自身的存在價值!是很多人心中沒有力量。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來中國的深刻教訓。幾年來,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這何嘗不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開創兩國間和平、友好的未來。民族需要力量,人民需要力量。中國人必須以史為鑑,珍視今日和平生活,遠離戰爭惡魔。願中日兩國今後能夠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9

今年9月開學之際,教育部發布重磅消息:國小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中國小不得組織週考月考單元考。除了國中能適當進行期會考,其餘年級只能保留期末考。消息一出,各方聲音眾説紛紜,有支持的,有反對的;有擔心的,有疑慮的。懷着對新政策的憧憬和期盼,老師積極改進教學方式、調整教學計劃,學生努力適應新的教改模式、認真配合學校規定,家長們則盡力放鬆心態、改變輔導形式,如今,“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已有半個多月,作為一名國小二年級孩子的家長,我有話想説:

“雙減”之後變化一:接送孩子時間與上下班同步,家長不用做“趕路族”了。去年,孩子剛剛上國小一年級,按照學校規定,週一至週三下午四點半放學。對於實在無法接孩子的上班父母而言,可以申請參加學校的課後託管至五點半結束。於是我們果斷給孩子報了名。但是,週四、週五半天的教學,則難倒了我們,無奈之下,我們只能犧牲中午休息的時間,來學校接上孩子,再帶到單位。這樣堅持一年,孩子感到很累,我們也覺得影響工作。慶幸的是,今年“雙減”落地,孩子週一至週五每天早上八點二十前到家即可,可以多睡半個小時,還能踏踏實實地在家裏吃完早飯,下午五點半放學,孩子不僅可以在學校完成全部作業,還能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以及社團活動,樂不思蜀。而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不用再做“趕路族”,每天卡着時間奔走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了。

“雙減”之後變化二:孩子課業負擔減輕,但是學習內驅力卻增強了。“雙減”前,我們每天下班後都要催促着孩子寫作業、複習預習、檢查作業等,孩子好像也已經習慣了這種被催促着的感覺,學習的主動性慢慢喪失,總是被動地被我們安排着行事。“雙減”之後,孩子不僅在學校裏完成了全部作業,回到家後,還會和我們分享課堂上的趣聞趣事,會主動要求看課外書,還會考考我們某個字的筆順等……這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學習內驅力的增強。還記得愛爾蘭詩人葉芝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只有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喚醒內驅力,讓他自主自發學習,才是真正的教育目的。

“雙減”之後變化三:培養多種興趣愛好,讓童年生活變得更有趣。“雙減”之後的另一變化就是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前兩天,一個朋友問我是否給孩子報了英語課後補習班,我回復説“沒有”,因為覺得沒有必要,國小階段的英語知識,孩子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吃飽”,浪費時間精力再去補習,意義不大。所以,我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感興趣的愛好培養上,比如學習琵琶、練習游泳等,既可以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還可以陶冶情操,鍛鍊身體。

其實,任何一項政策的落地實施,都要經過一段時間實踐的考驗,方知其是否有益,“雙減”政策亦然。“雙減”政策因涉及範圍較廣,包括學校、家庭及社會,所以其實施過程中非單一部門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配合,學校要保持“成才”質量不下降,家庭教育需要正向引導,街道社區以及單位組織也應積極提供便利條件,努力實現多級聯動,同頻共振,推動首都教育穩步向前發展。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0

20__年,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要全面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提出全面規範校外培訓的行為。“雙減”政策作為一號工程,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生活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作業佈置的更加科學合理就成了目前國小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師加強專業學習,提升作業設計素養。教師應建立正確的佈置家庭作業的觀念,不斷強化作業設計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適當的調整作業目標,根據課型有針對性的設計家庭作業,摒棄千篇一律的抄寫、做題形式。提高作業設計能力也可以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突破口和抓手,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創新作業形式,佈置作業類型要多樣化。作業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在準確把握學科性質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重視作業設計,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比如小課題研究、藝術賞析、體育鍛煉、社會實踐、職業體驗、創意製作等都可以成為作業,特別是要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

作業設計層次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作業的佈置和收效就會有差異。分層作業的佈置,能夠有針對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都有提升,對教學效能的提升也是大有幫助。

例如:可以把作業分成基礎訓練、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等有選擇性的作業模式。筆者針對語文學習的基礎字詞,設定“先默再寫”。默的優秀的同學可以選擇高層次的能力提升或拓展延伸的作業,而掌握不太好的同學,可以針對自己錯誤率較高的內容進行二次識記。因材施教,杜絕機械重複的無效練習。

對學生積極鼓勵,多元化培養。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就要對教學對象有所關注,老師要走近孩子,注意觀察他們每天在校的情緒狀態,從學生性格特點、特長愛好、人際關係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在課中,有的學生口才很好,那就當小組發言人,有的學生寫字工整,就當小組的記錄員,有的同學心思縝密,就負責統籌兼顧、組織分工等。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其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全面且正面地認識自己。和學生共情,從而給課堂教學增效。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1

今天是12月13日,是我們作為國人不能忘記的日子,歷史需要銘記,國人更需要接續奮鬥,耀我中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為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銘記國家遭受苦難的記憶,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五個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死難同胞,歷史記憶無法抹去,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刻骨銘心,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為祖國今日之繁榮昌盛而自豪,更重要的是,我們身為中華兒女,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續寫新篇章。

講“好”故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在不同文明的矛盾衝突下,更需要傳遞好中國聲音,每一位國人有義務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之經典,國學之精粹,需要每個“話筒”的正確發聲,讓中化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的瞭解中國。

做“好”國民。古訓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第一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xx大中提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不同層面提出了要求,為公民德之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每一個公民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規範,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做好中國人。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2

“雙減”政策的出台落地,引發了社會關注與熱議。作為一名家長,我也同樣關注着政策落地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雙減”政策落地,很多家長表示贊同,也有不少家長感到茫然失措,當孩子的教育不能再以補課形式進行,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究竟應該發揮着怎樣的作用?值得每位家長思考。

從孩子的角度來説,“雙減”政策最大的受益人孩子和家長。“雙減”政策即保障了孩子們正常的鍛鍊、休息、娛樂時間,也保護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以往過量的作業和校外培訓,侵佔了孩子們大量的課餘時間。由於孩子們的精力有限,在課間時間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就會影響校內學習,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因此,“雙減”政策的頒佈,對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障充足的課餘時間及合理開拓課外興趣都有重要的意義,對孩子的未來有長遠的好處。

“雙減”政策落地後,可以充分發揮學校陣地的作用,在校內堅持做到應教儘教,着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服務水平,不再讓孩子們有寫不完的作業。讓孩子學好的同時,擁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讓校外的培訓機構無法超前培訓,減輕了家庭教育負擔,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們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作為家長,我相信“雙減”政策是國家持續的教育改革中的堅實一步。能夠經歷並參與到國家的教育改革中,我們也充滿信心和期待。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3

社會人羣就是一個金字塔,永遠只有少數精英站在塔頂,也必須有更多的普通勞動者來構建塔基。教育和學習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學習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除了科學文化知識,還包含體育、藝術、勞動等多種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熱愛國家、獻身民族的人。作為家長和教師,最重要的是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引導孩子走最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雙減政策”背景下老師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呢?

1、“雙減”的目的不是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恰恰相反,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知道,在學習效率相同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時間越多,所獲得的知識也越多、能力也越強。但過長的學習時間、過重的學習負擔又會影響學習效率,甚至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學什麼、怎麼學、學多久,就成為教師們首先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保護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是孩子們願意學習的前提條件。前面談到學習的三大動力,對現在的孩子們而言,生存動力和精神動力是大多數孩子暫時還體會不到的,因此,興趣動力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為老師,學科作業的設計必須以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前提。

3、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是保護孩子們學習興趣、保證孩子們學習效率的根本條件。大多數孩子不喜歡作業,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不會做;二是簡單、重複、數量多;三是枯燥、乏味、無樂趣。針對第一個原因,教師要設計有梯度的個性化作業,讓不同的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起點的作業。針對第二個原因,教師要設計出能體現學科核心知識和能力要求的、訓練效率高的梯度作業。針對第三個原因,教師要儘可能設計出有趣味的作業內容和作業方式,尤其要在學習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4、加強和落實作業完成的過程性指導,及時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勢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以往孩子們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往往通過“搜題”的方式獲取答案,但得到的是結果,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大量搜題APP被禁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師要按照作業進度計劃、利用當今發達的資訊方式,及時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指導。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兵教兵”的作用。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4

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近千位師生佩戴白花,面向紀念碑列隊肅立,齊聲高唱國歌,國歌唱畢,全場向死難者默哀一分鐘,同一時間,防空警報聲響徹南京上空,校園內外汽笛齊鳴,行人也紛紛駐足面向紀念碑方向默哀。默哀畢,學生代表向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師生代表在發言中説,國家公祭、民族呼聲,河海同心、開創未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鑑、珍視和平,凝聚力量、奮發圖強,團結一心、自強不息,用知識的力量,用責任的擔當,真正成為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築夢人”。最後全場人員繞紀念碑一週並獻花。活動中,很多社區居民以及遠道而來的校友和民眾也紛紛在紀念碑前敬獻鮮花,進行悼念。

自11月底以來,河海大學的同學們自覺自發組織了國防生主題教育活動、學生骨幹主題教育活動等各類悼念祭奠活動,通過宣誓、簽名、手摺紫金草和千紙鶴、電影展、發放宣傳手冊、陳列展板以及簽名牆等活動寄託對遇難同胞的哀思,表達不忘國恥、圓夢中華的決心。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們紛紛表示公祭日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對死難者的悼念,也是對世人的警示,作為青年大學生,要時刻銘記歷史,以史為鑑,居安思危,奮發向上,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此前,為迎接首個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到來,河海大學還開展了系列悼念活動,參加了“紫金草行動”,與多家媒體共同開展了多次祭掃活動,以加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當代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正能量。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5

“雙減”工作是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國之大計。作為一線教師,更是站在了“雙減”工作的主陣地上,更要認真學習領會並貫徹到學習工作中去。

在我看來,“雙減”不是讓學生遠離學習,虛度光陰,輕視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質量上做減法,不是在教育責任上撂挑子。而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提出問題,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健全作業模式和形式,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轉變教育評價方式等。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

一、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削減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二、增強集體備課,仔細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依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地課時教學目標,並依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三、依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情境,培育學習興趣,以“學生髮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富有個性地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穫,從而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説讀寫相結合進行。有目標,避開隨意性。在講解課文中完成。如: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對容易寫錯的,在檢查預習時重點強調,採用集體書空或抄寫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運用各種辦法或近、反義詞,或聯絡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説話的訓練點,進行説話練習。課後及時寫下。有了課堂上説的基礎,回家完成寫的任務就輕而易舉。對文中的重點段落指導朗讀,熟讀成誦。減輕了學生業餘負擔。

五、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仔細練習。讓學生作業負擔小,又得到最大的訓練,做到及時高效。每週針對單元目標出好週週練,進行一些操練。

六、設計分層作業: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複現象,儘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佈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獲得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獲得學習,獲得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6

“雙減”政策的出台,讓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讓孩子們有了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教育有了新的希望。同時也督促着我,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

“雙減”,就是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大舉措。我所在的金台區蟠龍鎮小村國小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通過積極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減輕學生作業量等措施,真正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好地迴歸到了校園。

我所帶的四年級語文學科,在每週一就把本週五天的家庭作業內容全部安排出來,對作業內容的設計主要包括聽故事、閲讀理解、預習課文、朗讀實踐、基礎知識回顧等等,每項作業的完成時間最多不超過三十分鐘。除此之外,我還專門設定每週三為班級的“無作業日”,讓孩子們聽到放學鈴聲就無憂無慮,提到放假就開開心心,徹底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這樣一來,孩子們每天都能輕輕鬆鬆上課,快快樂樂回家,自由自在生活。課堂氣氛也活潑了很多!

另外,課後延時服務時間,我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各個學科當天的作業,遇到有的學生不理解的題,就仔細給講解一下,絕大多數學生都能保證質量、按時完成作業。一段時間以來,再也沒有看到哪位學生因為晚上或者假期作業太多寫不完而熬夜,第二天不認真聽講的現象。相反,他們的精神頭更足了,聽講更認真了,學習效率也更高了。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應當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克服“唯分數”的評價方式,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以“四有”好教師和“四個引路人”為職業指引,為學生的成長導航,撐起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寧靜天空。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7

活動中,韓副書記與大家一起學習了有關國家公祭日的知識。他簡要介紹了此次國家公祭日的設立過程與程序,闡述了我國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必要性。他從國內、國際兩個角度為闡述了我國設立公祭日的重要意義。設立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加強與世界交流與溝通的需要。這是順應人民意願、開拓政治平民化的一大步,也是我國維護世界和平之心願的集中體現。他強調,今天的祭奠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不忘民族的悲痛,不忘歷史的悲劇,勇於承擔民族和國家復興的重任。韓副書記對我院學生提出了殷切希望,他鼓勵大家提高政治敏感性,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持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不傳、不信有損黨和國家形象與人民利益的信息,不做有損黨和國家形象與人民利益的事。他要求同學們要有政治意識、擔當意識、踐行意識,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要求大家活動結束後,嚴格要求自己,發奮學習,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最後,韓副書記帶領大家一起宣誓:“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勇於擔當,奮發圖強,立志復興,圓夢中華!”

整個活動使在場所有同學深受感染,大家一致認為南京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雖已結束,但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不是宣揚復仇情緒,而是倡導大家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8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40多天時間裏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此等獸行暴虐,曠世未聞。x年後的今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20x年新年賀詞時提到,我們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鬥成功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進行了隆重活動。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珍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久牢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回顧歷史,牢記教訓,枕戈待旦,我們定能勇創功績,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夢。

祭,是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淪陷後的六個星期內,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一處展區上赫然寫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從高空滴落,掉進一泓清泉,與此同時牆上亮起一盞印着遇難者遺像的燈,一個鮮活的生命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隕落。列寧説,“遺忘歷史,意味着背叛,”歷史不容遺忘,民族不會遺忘,我們不能遺忘。國家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温了民族的苦難,是緬懷過去,更是撫慰民心,是珍視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緬懷華夏之殤,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鬥、反對篡改歷史的立場堅決不移。

祭,是讓我們珍惜當下,蜂擁前進!現如今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他們用親身經受告知我們:戰鬥是何等殘酷、和平是何等寶貴,而和平則是用很多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破則家忘、國強則民安,沒有國家的強盛就沒有民族的幸福;落後就要捱打、強軍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們在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同時,更要珍愛和平,砥礪奮進。如今的南京將“創新名城、漂亮古都”作為進展願景,新時代的我們也要以劇烈的憂患警醒砥礪前行,以堅韌的拼搏意志奮勉圖強,以酷熱的家國情懷鑄造鋼鐵長城。讓世人知曉,中國人民捍衞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意志堅決不移。

祭,是讓我們矢志強國,奮鬥青春!國家公祭日,祭的是國難滄桑史,祭的是民族獨立奮鬥史。國難當牢記,國人當自強。歷史的目的是什麼?梁啟超先生説,“簡潔一句話,歷史的目的就是將過去的真事富有新價值新意義,以供現代人之資鑑。”在“兩個百年”的新徵程道路上,和平進展是主題,強大幸福是目標,“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作為新時代建設者和參加者,定當牢記歷史,扛起責任,發憤圖強,為強國強軍不懈努力。任時間消逝,任時代變遷,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實現民族復興的決心堅決不移。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19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日軍攻佔南京後製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於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紀念館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千平方米。建築物採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

來到一個大空地的地方,有一個母親喚子的雕像,這個雕像就像是一個母親正在呼喚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卻遲遲未現,這個情景真動人心絃。過了大空地,便看見一小塊地噴着十股小噴泉,這個便是“祭靈泉”。過了“祭靈泉”,就來到了“萬人坑”遺址,這個“萬人坑”遺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殺害南京同胞的鐵證,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種文字鐫刻着“遇難者300000”。中文和英文,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這裏,更容易理解。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來的建築。對具有正義感的日本人來説,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恥辱柱。

我沒有哭的慾望,因為我沒有看到血腥。這裏是戰場,這裏又不是戰場;來這的人很多都很虔誠,大家心無雜念地在悲涼的歌聲紅拜祭着漂浮在頭頂上的冤魂,一切都那麼清晰。

這裏面的人的遺骨,有的殘缺不齊,有的已經被子彈射得亂七八糟,有的還很完整,有的遺骨已經消失無蹤了。同時望着飄着小雨的天空,蒼天彷彿也在為死去的同胞落淚。

館內很大,但卻沒什麼建築,大片的空坪佔據它的中心。坪中散落着鵝卵石,散落着沙粒。在這看不到生機勃勃的空坪中,偶爾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顫的音樂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瞭解你腳下的土地嗎?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麼聲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一點聲響,像水滴的聲音。隨着這聲音的發源的方向,我漸漸地看見了三個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進去。裏面比較黑暗,牆上也後很多很小的照片,總是一閃一閃的,還散發着微弱的亮光,看了註釋後才明白——牆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殺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個照片就將在牆上消失—落下,併發出像水滴落下的聲音,這樣就代表這個人從人時間結束了寶貴的生命。我看完後,給我的震撼非常大,這是太殘忍了!它們彷彿像一道閃電從我的心頭劃過,把我的心劃痛,並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出門,發現在門口的雕塑柱上,停着一羣白色的鴿子。鴿子象徵着和平,但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國人的心思,當人家不想和平的時候,只有戰爭才能找到和平之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記住這一段慘痛的歷史,齊心協力,振興中華,是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強大!

建黨九十週年了,祖國在一天天繁榮昌盛,但是,我們還是與別的國家有差距。我們要更加好好學習,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藍天!

走出紀念館,空氣格外新鮮,天特藍,一切就像被雨沖刷過,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吧。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0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信息來源:共產黨員網)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蒙受了外國侵略和內部戰亂的百年苦難,深知和平的寶貴,最需要在和平環境中進行國家建設,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促進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同時呼籲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

30萬!那是一場中華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獸蹄踐踏着東北三省,華北平原,甚至大半個中國。日本人曾狂妄地認為屠殺可以征服一切,但中華民族的血能夠白流嗎?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華兒女獻出了無數不屈的軀體,拯救着這古老的民族。半個世紀,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國人趕出了神州。

今天,中國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發動一場報復性的戰爭。現在中國人必須從國力上超過日本,趕上世界。這樣,才能告慰那殘遭劫難的30萬英靈。

中國人,尤其是青年共產黨員們,應該吸取教訓,為歷史譜寫新的輝煌,像祖輩那樣,把青春和生命融入這場風起雲湧,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1

泛泛而論,祭祀作為一種典型的儀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標誌。文明成熟,才有禮典。華夏文明發育較早,具有完備多樣的禮典儀軌,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即所謂“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並依此創立了專門的祭祀日。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都與祭祀有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為國家活動和家族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不過,曾在中國延續數千年的禮典儀式現在已漸趨消亡,不再是常規性的重要活動,其規範也逐漸瓦解。這其中,有國家形態在近代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發生變化的原因,過去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復現,對祖先的崇拜也由於家庭結構向原子化演變而削弱。

近年來,雖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時尚,但強調的也多是文化符號的意義,或者成為給地方經濟發展搭建的平台,其本來意義已有所消散。相對而言,民間儘管失去了傳統祭祀規範的許多內容,但仍然存在基於親情的祭祀活動,而在國家層面的祭祀活動,儘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為“9·18”事變悼念、為“5·12”大地震悼念,但沒有制度化規定。

那麼,今天需不需要設立國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説過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創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個文明的成熟,那麼今天是否會忘記歷史,也在考驗一個民族是否成熟。

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莊嚴感,有助於恢復歷史的莊嚴,特別是在虛無主義消解歷史的價值判斷之時。歷史的榮耀和悲情,需要我們正確體會;國家公祭日提供的輿論平台,有助於幫助我們連接歷史和現實,為我們找到歷史中的正確定位;國家公祭日有助於我們回顧審視歷史悲劇,維護基於歷史形成的判斷,防止歷史被人為歪曲。而這些對於歷史的衝擊,一直在發生。

南京大屠殺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國家公祭日就是通過直面歷史上的悲情時刻,以達到以史為鑑、警示後人的目的。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不乏對於悲情時刻的記錄。以什麼樣的歷史悲劇作現實的鏡鑑,有不少選項。為什麼確定的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

其一,南京大屠殺象徵着中國苦難近代史的高潮時刻。中國自近代以來所遭遇的外部壓力,給整個民族留下了許多歷史疤痕,而八年抗戰最為艱苦,中國軍民付出的犧牲最大,中國向現代性轉變的進程被阻滯得最為嚴重。

其二,迄今為止,84年過去了,日本作為那場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終沒有作出應有的歷史反思。最近兩年,還通過篡改歷史、為侵略正名等方式,為修改和平憲法、重啟軍國主義之路製造聲勢。

其三,日本近年來的這些行為,不僅讓中日關係降至冰點,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對二戰後形成的國際政治和安全體系構成了潛在威脅。

還原歷史真相,需要一面真實折射歷史的鏡子。警惕歷史反覆,告誡顛覆歷史的行徑,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傳遞和平聲音,需要一面真實的鏡子。而無論從反法西斯主義還是從人道主義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殺都不僅是歷史留給中國人的傷痛,也是留給全世界的傷痛。如同奧斯威辛集中營,其警示意義是世界性的。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2

祭是對於逝者表達致敬哀悼的儀式。國家公祭就是國家設祭,向逝者鄭重表達致敬致哀的莊嚴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標誌着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三十多萬同胞,從此獲得國家給予的最高規格的公祭,預示着這段錐心痛史將成為中華民族綿久的心靈刻度。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首先是為了銘記暴日侵華的罪惡歷史。日本乃中國近鄰,與中國交往歷史悠久,先承中國文化啟蒙,完成封建化;進入近代,脱亞入歐,學習西方,早於中國完成工業化,獲得優於中國的綜合國力,但是國家卻步入軍國主義道路。受其邪惡本質的驅使,不僅沒有利用先發優勢造福人類,反而危害世界,蹂躪亞洲,侵略中國。鐵蹄所到,獸性畢露,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毒難盡。南京大屠殺更是慘絕人寰,人神共憤,儘管如此,也不過是其無邊罪惡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民族的歷史必須被民族記憶。南京大屠殺更不應該隨着歷史時空的變遷而淡出歷史。往事已矣,必須銘記,銘記歷史才能以史為鑑,前事不忘乃為後事之師。忘卻歷史,意味背叛,輕淡罪惡,易蹈覆轍,企圖掩蓋歷史罪惡,決不是對歷史價值的無知,而是鉅奸大惡心懷叵測文章國家公祭日有感--銘記痛史,復興中華。南京大屠殺的製造國,現在處心積慮地淡化乃至否定這樁人類歷史中的滔天大罪,其別有用心恰恰警示我們一定要勿忘痛史。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也是為了更好地認清中日關係的政治現實。歷史與現實本來就有天然聯繫。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中國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華民族特有的厚德仁愛精神,着眼中日長遠友好大局,體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戰俘,主動放棄國家賠償,減輕日本戰後負擔,助益日本戰後恢復與發展。只因冷戰之故,日本軍國主義的歷史罪責並未得到徹底清算 ,終致孽種暗藏,禍根深植,以滴水穿石之韌功,由點及面,由微至著,由暗到明。

反映在日本現實國家政治活動中,多有政府要員,罔顧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公開拜神祭鬼,為戰爭罪犯招魂;修改教材,美化侵略歷史,直至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殺,試圖掩惡匿罪以欺世,重温軍國殘夢,伺機東山再起;近年來,日本右翼政權竟借“購島”之名,攪亂東海,播雲布雨,興風作浪,試圖修改和平憲法,突破戰後體制,美其名曰“做正常國家”,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南京大屠殺罪孽深重,事實清楚,史冊銘刻,國際公認,豈容隨意作踐,任意否定!現在,國家設立公祭日,通過提高公祭規格,使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緬懷罹難同胞,銘記慘痛歷史,弘揚正義,堅守底線,捍衞和平,警示當下,啟迪未來,彰顯國家意志,展現民族決心,其意義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更是激勵國人為民族復興而奮鬥。想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輝煌,歷經五千年而綿延不絕;道德厚重,懷仁行義,遠者慕名而近者信服;疆域遼闊,物產饒豐,國家富強而人民殷實;地靈人傑,英才輩出,國治邦安而自立世界民族之林。惜近代伊始,國勢衰敗,列強屢犯,橫遭暴掠,直至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寇悍然全面侵華,中華民族空前危急。面對錦繡河山支離破碎,生靈塗炭哀鴻遍地,硝煙密佈日月無輝,民族之恥刻骨銘心,國家之恨如箭穿胸,中華民族不甘沉淪,以空前的民族犧牲決死抵抗,精英先進前赴後繼,慷慨悲壯義薄雲天,壯烈志士實難盡書,艱苦卓絕世所罕見,終於獲得民族獨立,國家新生。

及至今日,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即將成真,國家現代化僅欠臨門一腳;當此之時,國家公祭,緬懷遇難同胞,我們要深刻汲取忘戰必危,落後捱打、國破家亡的歷史教訓,將國家之恥民族之恨化為強國動力,以臨淵履薄之心,懷卧薪嚐膽之志,萬眾團結,眾志成城,腳踏實地,竭力奮鬥,既以復興中華民族為職志,更以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成果惠及世界,貢獻人類的和平與發展!

哀哉,死難同胞!

壯哉,中華民族!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3

今天,十二月十三日,是國家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七十七年前,日本對中國大舉進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導致三十幾萬的中國同胞犧牲。設這個國家公祭日,並不是為了讓我們帶着仇恨,而是讓我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十三號這一天,我們的領居都觀看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報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鄰居王奶奶:日本那些強盜,在中國的地盤撒野,太可惡了,簡直就像沒人性的禽獸!

鄰居吳叔叔:這些日本鬼子,實在是太壞了,燒殺搶掠不説,到現在還在抵賴,想埋沒真理,明明殺了三十多萬中國人,卻説只殺了十到二十萬人。難道十到二十萬人不是人嗎?你們憑什麼這麼説?你們為什麼不敢作敢當?在強國面前是隻老鼠,在弱國面前是隻老虎!

鄰居陳同學:日本人像一羣發了瘋似的老虎,清朝的皇帝更是腐敗無能,居然看着這麼多人白白犧牲,卻無法報仇!

其實,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他們如此惋惜與憤怒,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4

20__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設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首次以國家名義悼念大屠殺死難者。

在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81年前古城南京發生的那場慘絕人寰的慘案,仍是讓人不忍卒讀。和平來之不易,國恥勿忘,歷史必須銘記!南京大屠殺帶來的傷痛從未被時間抹去,人們對國家公祭日這個紀念日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是多麼重要。國恥難忘,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民族振興,才是對侵略者最好的回擊。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着重犯。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悲痛會隨時間久遠而湮沒,但歷史的啟示不會。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銘記歷史、喚醒記憶、開創未來的舉措。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如果説南京大屠殺是近代悲劇的極致,那麼當歷史翻開這一頁,我們最終看到黑暗的離去和光明的到來。築夢中國,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我們當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把愛國奉獻的熱情轉化為創造創新的不竭動力。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國家精神、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的傳承。國行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温了民族的苦難;國行公祭,不為宣揚復仇與怨恨,是為喚起對和平的嚮往與堅守,許下復興的心願: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中國人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人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每一個人,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中國人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中國人民更加愛國。

“卅萬冤魂招不去,百年淒雨惕重來”。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恰如振聾發聵的警鐘,提醒人們: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人類道義需要不斷砥礪,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閲。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永遠銘記,銘記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淚;每一箇中國青年要不斷前行、振興祖國的動力。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5

雙減政策一下來,各種各樣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歡喜的,有發愁的,對我們教育者而言,我倒是希望,雙減,讓我們的教育也有幸福感。

説到教育的幸福感,其實我很久都沒有擁有過了,在我看來,教育的幸福感就是真正愛自己所任教的專業,愛自己的課堂,愛自己的學生!雙減,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感。首先,我們也改變了作業的佈置形式,作業的主體對象沒有變,依舊是學生,高光時刻到了,作業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從跳繩,做手工到親子閲讀,無不昭示着幸福感的來臨。由於之前一直任教的都是低段,接觸的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真的很為這個作業形式的改變感到開心。國小生嘛,就應該有國小生的朝氣與活潑,每天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這才是正常的狀態。其次,我們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抓緊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了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就拿我來説把,我開始更加爭分奪秒的利用課堂的時間,爭取不浪費一分一秒,把每一天所要做的事情儘可能提前規劃好,每完成一個就做一個記號,哪裏存在問題,我也能夠及時的記下來,防止下次問題的出現。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記在紙上,回去分析研究,和同組的老師研究解決的方法,感覺工作充實了許多。其次是,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們特別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和多種形式的學習,比如,背誦兒歌,喚起孩子們對母語的熱愛,感受母語帶來的快樂。下課的時候,讓孩子們盡情的玩耍,感受課間十分鐘帶來的樂趣。還有和學生們一起跑步,跳繩,研究植物,感受天氣變化等等。其實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重視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也能夠真正的把學習的自律性轉移到自身上來,其實就是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並能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生活。對我們教師也是同樣的,我們也要在雙減政策下學會工作,學會生活。

雙減政策的實施,也是對教師工作的一種激勵,鼓勵我們從一定的方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教師也能夠幸福的工作。願我們也能夠像先輩李大釗同志那樣:鐵肩擔教育,妙手教學生!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大合輯 篇26

今天,20__年12月13日是第8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4週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該《條例》從20__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並將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當中。20__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以史為鑑、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