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心得體會(通用3篇)

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篇1

培根是英國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他1561出生在倫敦一個官僚家庭。培根一生追求知識且集哲學家、文學家、法官和政治家於一身。語言簡潔又十分富有哲理,讓我不得不從這本薄薄的《隨筆集》中,讀出種種味道。

培根隨筆心得體會(通用3篇)

從“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

在《論求知》中,培根説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但是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篇,就是《論友誼》和《論美》。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了一句話:“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的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枴杖,扶助我們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並且時刻告誡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的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的朋友,他們不僅是一個角色,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對,真正的朋友總能原諒你的錯誤,還會支持那個“原汁原味”的你;他會幫助你,並在需要的時候把真話告訴你。如果你轉身走開,真正的朋友會緊緊相隨……

在《論美》中,培根先生的文章告訴我:“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語言簡潔,內涵深刻,且充滿哲理。

仔細想想,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十分華貴卻表面輕浮而沒有美德沒有教養的人是令人厭煩和看不起的。

因此,只有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篇2

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説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在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繫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説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

對於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讀完一本書。

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麼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實現你的願望。然而,人活着並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着你的凱旋。然而我還有另一種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來的。

“採菊冬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悟出了人生的真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享受人生,並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這是茅於軾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義;“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鄭海嘯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我們呢?真正明白了嗎?雖然很多人都很畏懼死,雖然這個字眼會讓我們的恐懼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經很充實、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麼呢?你已經不枉此生了,你會覺得人生好幸福。

聾啞盲人海倫·凱勒,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對待她,你抱什麼樣的態度,心裏應該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憐憫之心的人都會感動,甚至為她而哭泣。這樣一個殘疾人和我們這些正常人相比,我們當然佔了上風了。那又畏懼什麼呢?我們為什麼就不如她呢?照理説,我們有能力學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體味出它的浩蕩;生命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鬥,撒下汗水,不斷耕耘,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培根隨筆心得體會 篇3

2月8日,中國選手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賽中上演驚天一跳,頂住巨大壓力奪得個人首金。

同日,教育部發布20__年工作要點,其中第8點強調將深入推進“雙減”,繼續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

谷愛凌曾有一句名言——“我是因為玩,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她的成功也被不少網友稱作“五育並舉”最生動的例子。而去年7月24日出台的雙減政策,其核心便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目的是把儘可能多的課餘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各種“玩”中充分發揮天性、展現個性,從而找準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因此,只有深入推進“雙減”,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多“谷愛凌”。

谷愛凌奪冠後,最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她“3歲學滑雪,9歲獲得少年組冠軍,16歲拿到雪聯世界盃冠軍,18歲冬奧會奪冠”,似乎這位“青蛙公主”儼然為滑雪而生,從小就一直堅持苦練滑雪。事實上,鋼琴、芭蕾、騎馬、衝浪、長跑、籃球、攀巖……這些都是谷愛凌的摯愛,滑雪只是其中一項。

有意思的是,谷愛凌在奪冠後接受採訪時説,決賽前一晚她特意練了練琴,決賽第三跳儘管是以前從未做過的運作,但正是長期練琴形成的音樂節奏讓她充滿自信,最終成功挑戰自我。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谷愛凌即便不出現在冬奧會滑雪賽場,也有可能出現在夏奧會長跑賽場,伴隨耳機裏的音樂,想像自己是一隻在森林裏盡情撒歡的小鹿;或者出現在夏威夷衝浪大賽,海天一色間,彷彿自己踏着衝浪板在海面肆意揮灑,正繪製一幅印象派大作……

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谷愛凌的成功與家庭教育當然密不可分。在談到“育兒經”時,谷愛凌的媽媽谷燕説:“愛凌剛上學的時候,老師説:不要糾正孩子的錯別字,不打擊孩子的創造力;少點表揚他們的聰明,多點表揚他們的努力。我就是照着這兩條做的。”

也許有人會説,谷愛凌小時候也曾在北京的奧數班刷題,谷燕也説過“中國學10天頂美國學1年”。但這並不是內卷,而是規劃和平衡——在中美之間找到效的方法,才能規劃好她的學習和眾多業餘愛好,才能平衡她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況且谷愛凌6歲就立志要上斯坦福,相信她上奧數班與去滑雪場都是同樣開心。

更難得的是,谷愛凌透露她保持狀態的祕訣是“每天至少10個小時的睡眠”,在去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小生睡眠管理中,10個小時睡眠時間是國小生的標準。換句話説,就是谷愛凌用國小生的睡眠時間,不僅實現了“五育並舉”,還考進了斯坦福,拿到了冬奧會冠軍……這一切不得不讓人深思。

“雙減”政策實施剛過半年,一蹴而就從根本上改變現狀的想法並不現實,需要繼續鞏固成果、健全機制、掃除盲點、提升水平、維護穩定、強化督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其目的也是助力“雙減”政策落地實施,讓家庭教育成為孩子減負的主陣地,讓家長成為孩子減負的主力軍。

只有廣大家長進一步改變教育觀、人才觀、價值觀,讓孩子們的明天擁有更多選擇,我們才能擁抱更多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