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心得體會(精選9篇)

反思心得體會 篇1

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課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這次我聽了張志遠和王銀霞老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講座,對於一線的國小英語教師有了好大的幫助並指明瞭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反思心得體會(精選9篇)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備課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着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閲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説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教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着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敍説是教師的道德責任。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目前我們的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其原因是我們的教學效率存在問題,存有一些低效、無效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卻還有無數個“結”等待着我們去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持之以恆地貫穿於課堂內外。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反思心得體會 篇2

經過一段時間的師德師風讀書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師德師風的讀書學習十分必要,這對於本人的師德師風的修養得益匪淺,這好像使我進入了一個較高的師德師風的更高境界,這對今後的教學教育工作無疑是有指導意義的。通過這次師德師風教育,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內容也更熟悉了。對照《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實際,自我剖析如下:

一、學習上不能持之以恆,學習不夠認真

本人學習伊始,每天堅持閲讀,做筆記收穫匪淺。過了一段時間,就不堅持了,理由是要抓教學工作,即批改作業、寫教案、備課、上課,藉口工作忙。因此,曾一度停了下來,把書掉在一邊,但有時也拿來翻翻,看一下,温習一下。這是學習態度的問題。雖然看一下書,但是既不做筆記,又不做寫心得體會,這樣的學習純屬是馬虎應付,收穫甚微。綜上所述可知這是學習態度上存在的問題。要糾正必須從根本上認識,認清其危害,才能深刻反省自己存在的問題。痛下決心持之以恆地、認真地學習。

二、缺乏開動腦筋思考問題

這次師德師風學習的資料較多,內容既複雜又多,涉及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們在學習中只求數量,不加思索,有不少問題是弄不清楚的,更不用説是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實際問題了。這次學習本人就是缺乏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認為只要瀏覽一下,大概理解就可,不必花大力氣去思考,教學工作繁忙,哪有這麼多的時間去思考。書中有些內容提出了一個問題,不從各種資料或書籍中去查找,又不深入地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以後,我認識到學習師德師風對於指導今後的教學工作非常必要。如遇到不懂的問題,應用筆記本記下,再反覆多讀原文,查找有關資料或詞典,虛心向別人學習,一直到弄通弄懂為止。

三、缺乏刻苦用功學習,勇於實踐的精神

要學習掌握一套理論,非下苦功夫去學習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而要缺乏勇於實踐的精神也是難以獲得成功的。師德師風的理論是一套全新的'較為深奧的理論和知識。如果採用隨便應付的態度,學習上不用功,缺乏鑽研的精神,要深刻理解掌握這一套理論是不可能的。由於本人認為教育教學工作較為繁忙,難以抽出較多的時間去學習,更不用説是去鑽研了,思想上又存在着只要隨便看一下書,做做筆記,寫一點心得體會,何必花那麼多的精力去用功學習呢?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時,才認識到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應多抽出時間,用功地鑽研理論,才能得心應手地把理論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才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希望。

學無止境,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職業的需要,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能否持之以恆的學習師德師風理論,關係到我國教育事業興旺發達之大事。為此,我們應高度重視,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做到持之以恆地用功學習師德師風理論,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反思心得體會 篇3

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課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這次我聽了張志遠和王銀霞老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講座,對於一線的國小英語教師有了好大的幫助並指明瞭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備課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着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閲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説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教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着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敍説是教師的道德責任。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目前我們的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其原因是我們的教學效率存在問題,存有一些低效、無效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是否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卻還有無數個“結”等待着我們去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持之以恆地貫穿於課堂內外。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反思心得體會 篇4

為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7月13日下午,漯河市清源供水公司機關黨支部召開“四對照四反思”座談會。該公司機關支部全體黨員及各支部書記參加了座談會。

據瞭解,座談會上,該公司領導班子結合“四對照四反思”率先垂範一一做了自我反思,隨後其他黨員也分別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對照具體事例進行反思,互相交流經驗,將學習教育更加具體化。

每位黨員通過反思,思想上觸動很大並紛紛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做到敬業愛崗,甘於奉獻,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反思心得體會 篇5

20__年__月__日下午,我車間在檢修電解二車間2#多功能天車打殼傾斜油缸下滑故障時,班長宋繼民帶陶顏福、李生明、王琳去6#天車拆卸油缸,打殼主臂放下來,決定不下放主臂進行拆卸傾斜油缸,已聯繫工藝車隊升降車,工藝車未到現場情況下,宋繼民帶陶顏福先拆油缸連接銷,在拆卸前,宋繼民從天車上下平台爬至駕駛室頂部,並從駕駛室頂部翻越到打殼機頭處進行拆卸作業(打殼機頭離地面約3.5m),宋繼民站在打殼機頭上,把安全帶掛在小臂與主臂相連的鋼筋(Φ6mm)上(該鋼筋為防止小臂下滑臨時聯接),約4時50分左右,在拆除打殼機頭傾斜油缸進出油管後,傾斜油缸由於泄壓造成打殼機頭瞬間傾斜下滑此時宋繼民站在打殼機頭上,鋼筋由於無法承受打殼機頭自重與宋繼民自身重量,突然發生斷裂,造__全帶滑脱,宋繼民墜落。經醫院初步檢查鑑定:造成宋繼民左手手腕骨折,左盆骨骨裂,對本人和家庭造成嚴重影響,對公司的安全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安全工作被動。

本着對事故"四不放過"的原則,生產技術處相關人員對現場進行了查看,並在5月4日上午,組織動力廠、電解廠相關人員召開了事故分析會,分析了事故原因:宋繼民本人安全意識淡薄,檢修6#多功能天車時從駕駛室翻越到打殼機頭,沒有使用升降車屬違章作業,並且違反規程將安全帶系掛在不牢靠繩索上,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同組的其他檢修人員沒有起到現場監護作用,也是導致此次事故主要原因,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嚴重反映出我們安全工作的不足,人員安全意思差的現象,就此次事故我們車間迅速組織召開全體人員的安全會,旨在消除習慣性違章,討論安全防範措施,杜絕違章事故。

此次的事故讓我深刻理解到,首先要喚起我們每名員工"違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識,做到幹一輩子檢修工作、謹慎一輩子。還要真正將我們的安全理念傳達到每一名員工,真正做到本質安全,不能麻痺大意憑僥倖;總之,我們不讓檢修兄弟的血白流,我們不能出事故,也出不起事故,我們要改變傳統思維,做到安全工作精細求細,如果稍有大意、必然出事,而且事故殘酷,要提高我們每名檢修從業人員的安全認知能力。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嚴格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要求,一定要做好各種隱患的排查,防患於未然。要把無事當有事,無中找有,小題大做。排查隱患很重要的是要細緻,一定要有細之又細、慎之又慎的心,一定要抓好本質安全和本質質量要求的落實。高標準幹活,規範操作,不糊弄自己、不糊弄別人。要抓好各項工作的規範,設計標準、操作過程、人的行為都要依照標準去規範。要對照檢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哪些還沒有標準,先把標準明確了,再按照標註去做,就是規範。要抓好關鍵人物我們的班組長。為此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班組、班組長這個層面工作的重要性,班組長與現場工作結合最緊密,抓好班長就是抓住了現場、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規範。對班組長要加強培養,要有工作標準、要有培養標準,要使班組長層面與我們的管理順勢並道,再就是我們的新工人、老工人和骨幹員工。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低,存在冒險主義;老工人憑着老經驗、老習慣違章作業根深蒂固。

總之,我們要用血的教訓喚起每名員工保護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識,教育每名員工不能違章,不能圖僥倖、怕麻煩

反思心得體會 篇6

今日是前幾天語文測試考卷發下來的日子,我的考了94分,我以為是我看錯了,我仔細看了幾次,確定是我的考試卷,這時我又有點開心,因為我提高了。但等到教師講試卷時,我發現我的粗心大意,竟然反着寫“惡”字兩點,都是因為我不怎樣檢查犯下的低級錯誤。所以,我要克服我不檢查的毛病,再細心一點。

反思心得體會 篇7

這次考試教師對我的期望很高,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可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經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必須要學習的東西。

第一:我要改掉考試讀題目不細心的壞習慣,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我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第二:課餘時間多閲讀課外書,提高自我的文學修養,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寫作文就有更多的素材。

我期望教師不要對我失去信心。下一次考試,我必須會努力的!

反思心得體會 篇8

曾子有句話,“吾日三省其身”。 “三省”而後知道所得所失,如果有得,心中不勝欣慰,如有所失,必當明日加倍努力以彌補所失。每日“三省”而每日都有所裨益,有所進步。在這裏,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以求明日的進步。

一、 認真鑽研教材了嗎

我們常對學生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便於記憶;默讀便於思考……一套套的理論強加於孩子,自己真的懂了,做了嗎?對於教材的把握又是如何呢?自認為有點兒知識,有點兒能耐,教這幫小孩沒啥問題。常常夾着書本就進課堂,隨心所欲地發揮還為自己暗鳴得意,以為自己能力無限。然而從自己偶爾對教材的研讀,對教學策略的思考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明顯增強,才真正意識到“開卷有益”啊!

二、 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了嗎

時代在進步,人的觀念在變化。我們的知識體系、思維理念有沒有與時俱進呢?過去,我們對乖巧、聽話的孩子讚不絕口,現在大家更欣賞個性張揚的孩子;過去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現在教學則強調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一體。過去我們依賴師範學校學的東西將遠不能滿足現在教育教學的需要了。語文新課標的頒佈實行,對語文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門,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我們教師既要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要進行了有力的摸索。廣泛蒐集信息,學習大量知識,掌握教育教學新技能,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三、 真正尊重學生了嗎

在遠程培訓的課堂上,老師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老師叫一位學生回答黑板上的問題,這位學生説:我近視,看不見。老師説:喔,你看不見,就請坐下吧!培訓老師分析:這位老師對學生客客氣氣的,看上去是對學生的尊重,其實,你是他的老師,對他應該非常瞭解,你把他喊起來又請他坐下,對學生來説是一種對學習權利的剝奪,是一種傷害。老師可以請他往前走一走,看看問題,也可以把問題讀給學生聽,使他擁有和其他同學一樣的回答問題的機會。聽了這個例子,回想自己對學生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對於學生好的表現教師則滿面春風,似乎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而對於孩子的一些與自己的標準答案有衝突的、或認為不合情理的、幼稚的看法總是粗暴的打斷或嚴厲地訓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自己學會傾聽了嗎?教育學生尊重他人,自己又是怎樣的尊重他人的呢?

四、 對學生負責了嗎

總認為學生的智力各有差異,成績參差不齊是理所當然的。對於各個層次的學生採用了各種方法促其進步,成績好的學生固然可以長期保持對他學習上的支持,對於成績一般的學生也可以絞盡腦汁促其不斷髮展,可是對於少數的潛能生我卻不能持之以恆地給予幫助,面對他們,許多的時候,我的一切信念瞬時被他們摧垮,我感到自己真的是無能為力。或許,是想以此逃避自己的責任吧?看看自己的表現,問問自己:真的對他們負責了嗎?

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地方都需要我們及時的反思,反思是教師在平時對自己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亮點與遺憾以及瞬間的靈感進行總結分析、學習完善的活動。希望自己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

反思心得體會 篇9

截止到到現在,又通報了幾起惡性違章事故“_x變電站誤操作事故”“_x變電站誤操作事故”“_力安裝公司施工違章造成電氣化鐵路停運事故”“_x變電站誤操作事故”。這幾起事故是由於主管部門對安全生產嚴抓不牢,工作負責人及監護人對各自崗位玩忽職守,對安全規程的學習不夠,操作人沒有嚴格執行“操作票制度”不能履行“倒閘操作六項把關制度”,不安解鎖程序私自亂用解鎖鑰匙,而湖南電力安裝公司施工違章造成電氣化鐵路停運事故,對新近設備質量把關不嚴,未對地貓做機械拉力試驗。事故發生後,我們班組積極組織學習反思討論。

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擺出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堅定了強管理、除隱患、保安全的決心和信心。大家一定要把嘴上説的和心裏想的,寫成心得體會並落實到工作的每個環節,保證我們的人身安全,保證安全生產。還有工作人員對《安全工作規程》“兩票”管理規定不嚴,不熟悉。從發生的事故分析可以看出,每次事故的產生,並沒有很多的技術原因,而更多是因人員的責任心造成。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重點加強人員現場實際操作技能、操作水平的培訓,提高人員的動手能力。管理上也存在漏洞,留下了事故隱患。在此次事故中,工作太隨意,給安全留下事故隱患。

習慣性違章日益嚴重,這幾起事故,監護人未完全履行監護程序,操作人員也未對兩票認真執行,依賴相互信任,把安全生產拋擲腦後,對這一系列的違章行為,在場人員竟無一人提出疑議,更談不上制止違章行為。目前現場作業中發生的違章現象,不光是個體行為,而且存在大量羣體違章傾向,這給反違章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