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心得作文(精選19篇)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

今天,我們聽了復旦大學錢文忠的“講解《三字經》”第一、二集。雖然只有原文六句,但是這六句卻在錢文忠教授獨樹一幟的講法中變得趣味盎然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字經心得作文(精選19篇)

《三字經》是宋朝時的兒童啟蒙課本,內容通俗易懂。錢文忠教授之所以能讓這有點枯燥乏味的簡單文字,讓人理解起來如此傳神,還是因為他那獨特的教學方法。他在每一段話的背後加上一個輕鬆、詼諧的小故事。通過第1 、 2 課(集)的學習,我們已初步領悟到了學習對於人的重要性,知道了“五子登科”、“才高八斗”等成語的由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曹操四子的故事。

傳説曹操有四個兒子,他們分別是曹植、曹丕、曹彰、曹衝。這四個人雖然是親兄弟,但性格各異,又不像親兄弟。曹植才高八斗、憨厚老實,喜歡吟詩作畫,才華橫溢。曹丕奸詐、貪婪,佔有慾很強。攻城時,曹丕總第一個衝進城去。可是他既不是來帶將士衝殺,又不是剿獲戰利品,而是去強佔別人的東西和親人,還很嫉妒。曹彰武藝高強,能夠鈍住一隻老虎。而曹衝則是家喻户曉的神童……,這幾個人性格的差異,凸顯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三字經》之所以被奉為“經”,是因為它朗朗上口、藴藏着無盡哲理,真希望明天可以再看!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2

學完了三字經這本名著,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融四歲,能讓梨”説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家裏買了梨,兄弟們爭先恐後地挑大的梨,而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為什麼你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孔融回答:“哥哥們比我大,所以應該吃大梨;而弟弟比小小,應該讓着他,所以我就拿了一個小梨吃。”“頭懸樑,錐刺股”又説的古人刻苦好學的故事。我們學習的雖然不是他們學習的方法,但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香九齡,能温席”説的是昔漢時黃香,每當夏日炎熱之時,用扇子扇父母的涼蓆使其涼爽;至於冬日嚴寒,則在父母睡前用自己的身體替父母暖和被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説的是每一塊玉都是經過精細的雕琢才能成為一塊價值連城的玉。人也是這樣,經歷過種.種磨練將來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

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感謝他們傳授給了我許多知識: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養育了我;感謝我的同學,感謝他們曾經對我的幫助。今後,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尊敬老師,孝敬父母,積極幫助有困難問題的同學。長大以後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去實現我美好的理想。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3

朋友們,你們聽過“三百千”嗎?它是三本中華第一啟蒙讀物,分別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而《三字經》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發笑的是我第一次見識這本偉大的書,既不是在學校,也不是在家裏,而是在暑假的英語夏令營中接觸的。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了廣大人民,這不止是因為它有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四句一組。讀起來琅琅上口。它的詞藻樸實無華,並能夠深入淺出地瞭解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禮儀。

在文學講座課上,我們拜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別深刻,比如説 “首孝弟,次見聞。”,它的意思是: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我認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否則,你就不是一個大寫的人,而是一個外表是人,內心冷酷的冷血動物。還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包含的意義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想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在告訴我們蠶吐絲來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給人們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那就連小動物也不如了。

《三字經》告訴我們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風、雷、雨、電,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這個世界。人類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並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境。《三字經》讓我懂得了為人處事的道理了解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與濃郁的文化底韻.在同時也讓我結識了五千年來的名人。《三字經》包羅萬象真不愧為中華兒童第一啟蒙讀物!

朋友們,如果你還沒有拜讀過這本著作的話,趕快到書店解解眼饞吧!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4

三字經,一本傳統知識的教育重點;一本歷來備受推崇,稱之為“袖裏通鑑綱目”,“千古一奇書”;一本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啟蒙教材。

三字經的每一句當中,即便於記誦,又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有幾句使我心曠神怡。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想想如今,有的國小不好好上,到外面瞎混,一上了國中,學校都不要他,他只能出去打工。可他長大了一事無成,看看別的同學都有了自己家的公司,他到現在才後悔已經晚了。

還有一句,就是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意思就是當時君王和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女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想想如今,夫妻如果過不下去就要離婚,還談什麼和順,要不就是因為一件小事而吵架。真是不應該呀!

三字經,一本被人稱之為“若能句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它洋溢着儒學教育的氣息,全篇以孺子思想貫之。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5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大家對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邊彷彿迴盪着幾百年前,私塾裏的學童正咿咿呀呀的誦讀聲,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結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地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值得我們深思。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6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認真的讀了這本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介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温習”、“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經常模仿那些辦喪事人的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集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正所謂“近朱則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登峯頂,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治,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使我國曆代王朝中最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後,我對這段歷史印象更深刻了。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讀一讀,他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7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主要記載。所以我為了瞭解歷史,也要勤奮起來讀三字經了。

《三字經》裏的內容很多,但是我喜歡的有這幾個。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和黃香的故事。孔融讓梨和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但是,同學們知道黃香的故事嗎?不知道就趕緊聽我講吧!黃香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從小他就和父親相依為命。為了不讓父親太辛苦,黃香把家務事全包了,別的孩子在開心的玩耍時,他就在家劈柴做飯。夏天,父親睡覺的時候黃香就我父親扇扇子。到了冬天,他總是先把被窩捂熱之後,才讓父親上牀睡覺。後來黃香當了官,但他仍然很孝順父親。正應了一句名言: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燒。

這黃香的故事就講完了,你有什麼感受嗎?如果沒有,就來聽聽我對孔融和黃香的故事的感受吧!孔融他從小懂得謙讓,而黃香從小懂得孝敬父親。同學們,他們兩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使三字經裏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人,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8

從幼兒園開始,媽媽、爸爸和老師就讓我不斷地接觸了不少國學經典,如:《三字經》、《論語》、《增廣賢文》、《弟子規》、《三十六計》……

到現在我已經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了,這些經典的中華文化就像是最好的貨幣,陸續存入我這個大腦銀行,伴隨着我健康成長,從中受益。在所接觸的國學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三字經》了。第一次見到它應該是從三歲多開始的,那時候我還小,什麼也不懂,但是很樂意參加每天睡覺前的“親子活動”——全家誦唱《三字經》!媽媽讀一句,我就跟着讀一句,爸爸背上句,我就接下句,只覺得像在讀順口溜一樣,朗朗上口。有時我們讀着讀着,居然還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

那時我還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把《三字經》作為我的“訓蒙”讀本,只是有一天清早吃早餐的時候,我若有所悟地向全家宣佈:“我會寫‘曰’字啦!就是把‘日’字寫胖一點就變成了‘曰’!”全家人先是一愣,過了一會兒,不禁一起哈哈大笑。再次拿起它是在國小的第一個寒假,班主任李老師佈置了一個特殊的寒假作業——背誦《三字經》。因為腦海中有似曾相識的模糊印象,加上又學了拼音,所以我只利用二十幾天的時間就全部背完了。

這一次,我的收穫可真不小,不但比別人認識的生字多,還閲讀了“孔融讓梨”、“鑿壁偷光”、“獻之練字”等許多勵志的故事,懂得了孝敬長輩、勤奮學習、從小立志的重要。到了今年三年級假期的一個傍晚,因為不滿媽媽的嚴厲批評而悶悶不樂的我,不由自主地又在書櫃裏找到了它——我的良師益友《三字經》。當“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些親切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時,心裏變得十分沉靜,回想起自己的過錯和長輩們為我付出的一切,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現在,國學誦讀已經成為了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暢遊在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海洋裏,融入到古聖先賢仁義禮信的心靈中,我明白了這些經典就像春天的種子,播種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始終伴隨着我的成長,必將結出累累碩果!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9

在保育院上大班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講過《三字經》,並要求我們背會。我從老師那裏知道《三字經》這一本書集中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加上爸爸和媽媽許多次的説教,使我對《三字經》有了一點模糊的認識,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的句子。而在平常生活中爸爸和媽媽就是用這些話的意思來教育我,所以在學校裏我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向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在家裏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東西,我總是先給爸爸、媽媽吃,然後我再吃。

我爸爸總是給我講:一個人從小就要學習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友愛弟妹,和小朋友一起玩兒時,要懂得謙讓,因為這是我們人類最基本的道德行為。其次就是學習看到的和聽到的知識,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其它有關自然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為今後的做人和求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三字經》中“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聰明加勤奮才能成為有學問的人。爸爸媽媽告訴我,聰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沒有辦法改變的,但是勤奮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創造的。勤奮,就是要不怕困難,不怕吃苦,按老師和父母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我平時做得還很不夠,今後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爭取成為一個各個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好學生。

--這一篇作文是在爸爸的幫助下完成的。他幫我理順句子的前後關係和一些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因為在這一方面我還做得比較差。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0

新學期,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同學們喜歡並熱衷於背誦《三字經》的內容。通過自己背誦和老師講解使孩子們對《三字經》有了認識,收穫頗多。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1

我相信《三字經》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可是你們又真正瞭解這裏面的含義了嗎?如果沒懂,那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吧!

你們知道《孟母擇鄰》的故事嗎?”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困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着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邊,孟子終於看到了禮儀和知識。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非常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國小生猶如一塊玉,不經過雕琢,怎麼能成大器呢?我們應該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沒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他一定會帶給你無窮的收穫。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2

從小爺爺就交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裏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説、舉例講故事。例如第一句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説: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每個人受所處環境的不同影響,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這才開始認真學習了。

《三字經》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3

自《山海經》誕生之初至今天4400多年的歲月中,解讀其的著作不勝枚舉。地理學家把其奉為最古老的地理書,漢朝王景治理黃河水患時,漢平帝還把此書賜予他,言明“天下河川皆有記載”,而酈道元寫《水經注》時,也把此書作為主要參考的書籍;在文人墨客眼中,《山海經》就是中國神話的來源,其記載的“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如同血液融入了中華民族的骨髓;而在我眼中,《山海經》則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寶庫,充滿無盡魅力。其中所提到的天神糾紛,如“共工怒觸不周山”,“后羿射九日”;光怪陸離的國家,如“青丘之國”、“黑齒國”;奇特的物種,如“九尾狐”,“燭九陰”等,不管那個單獨拿出來,都能拍出一部不遜色於取材自古希臘神話、一千零一夜的好萊塢魔幻大片。

《山海經》天南海北,包羅萬象,堪稱我國古籍中藴珍藏英之最者,實為研究上古時代絕好的寶貴資料,只可惜《山海經》所述太奇詭怪異,就連科技高度發達、人類思想極度解放的今天,書中所提及的東西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惟願更多愛好《山海經》的同道細心解讀,也讓此書如《紅樓夢》般成為一門學術流派,不令這千古奇書明珠蒙塵。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4

前段時間,媽媽給我買了好多書,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其中有一本帶釋義的《三字經》,這是一部國家啟蒙讀物,內容豐富,含義無窮,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和諧。 

我認真地讀了一遍,真的不大懂。我去請教媽媽,媽媽説那是文言文,你看不懂沒關係,你可以一邊看釋義,一邊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幾遍,慢慢就理解了。 

我又重新讀起來。其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説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步,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是説東漢的黃香,九歲的時候能替父親暖被窩。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給哥哥吃,而自己拿最小的那一個。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培養自己的愛心,友善他人。  想想自己經常對父母發脾氣,和弟妹爭寵,都覺得臉紅。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做一個好孩子,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和弟妹分享家庭中的天倫之樂。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5

自從三年前接觸到孝經後,就一直都喜歡聽孝經,也潛移默化的在生活中受了很多孝經的影響。最近又受邀要去帶國學夏令營,首先就想到要給孩子們學習瞭解孝經,故今天也做了一些功課,選編了一些相關資料信息如下,一起來學習瞭解。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孝經》首次將孝與忠聯繫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它主張把“孝”貫串於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係與為君主服務聯繫起來,認為“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還根據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定了行“孝”的不同內容:天子之“孝”要求“愛敬盡於其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士階層的“孝”要求“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着作,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認為以孝為中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認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繫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祕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孝經》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繁瑣的規定。以顯父母”,是孝之終。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並按照父親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過程,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卿大夫之“孝”則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士階層的“孝”是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應“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孝經》還把道德規範與法律聯繫起來,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道德秩序。

《孝經》在長期以來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範將來”的經典,對傳播和維護社會倫理起了很大作用。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6

《孝經》一書集成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指出“孝”為所有德行的根本,《孝經》一書所提出的觀點乃我們祖先歷代傳承與奉行的,它能傳承兩千多年而不衰,是因為它所提倡的思想是天經地義的,是萬物沿着正確美好途徑發張所必須具備與準守的道理。

“百善孝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諸事不順因不孝”當今社會所出現的道德敗壞現象以及各種關係日趨緊張的局面,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由於人們違背了“孝”。可見學習《孝經》是多麼重要,而在實踐中傳承“孝”更是改變社會現狀所必須 提倡的。

所以,學習《孝經》不應該只是以獲取知識為目的,更不應該只是為增長見知見解為目的,學習貴在踐行,“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也是儒家經典論語所提到的。真正的儒家科學知識,不只是光有理論,是有真實實踐手段的。學習經典,曉義明理,努力踐行,迎難而上,以身作則。

《孝經》所講的都是天經地義,是我們人類所不能違背的,它指導着我們如何正確地對待我們的父母、上級以及國家,是我們的行為準繩。倘若我們違背了它,輕則我們將會使我們的家庭破碎,重則將會導致國家動亂,可見《孝經》的地位之高。何為經典,經典就是每句話都是真理,每句話、每一個字都不能被改變的。經過我們的祖先代代相傳以及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檢驗《孝經》依舊為人所認可,被人視為經典,所以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更有責任與義務去學習《孝經》。 現如今的社會裏會出現過不少子女虐打年老父母,職員工作鬆懈,官員貪污腐敗等案例,這些事情發生的緣由是人們都將《孝經》所推崇的教義都拋在腦後。

《孝經》所講的“孝”不止只包括子女對其父母的孝順,還指下級對上級的尊重以及人民對國家的愛戴,《孝經》對不同身份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其目的在於人們相互之間能和諧相處,在於國家社會能平穩安定。我們國家領導提出要創建和諧社會,而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孝經》的思想。 《孝經》作為儒家十三經之一的經典著作,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孝經》不但被歷代統治者奉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時也是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中國傳統精神的藴涵是極為豐富的,這就是瀰漫在整個文化中的薪火相傳的中華民族所特有的道德觀念、生活情理;是中國人民的信念、良心和善。

學是為了做,為了成就人生。不是為學識,應該是努力踐行,真正落實去做才能得真實利益,這本書教會我們認識自己、放下自我,謙和進取、包容別人,接納世界,最終做到立身處事的究竟圓滿,從而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真正用孝心、博愛心對待一切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家看到了這麼做,也會紛紛效法,也就不會嫌棄、不會虧待自己的父母。“陳之於德義”是教學,自己做好之餘,還要去講、去教學,推廣、宣傳德義忠孝的道理,傳播善知識,大家學到了,自然就能夠行孝。每個人都應該、也都能夠行天子之孝、行諸侯之孝,都能做到五孝,這才叫活學活用。只有用到生活中,聖賢之教對我們才有真實的益處,否則學到最後,只是增長一些皮毛常識,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靈性的提升,不會有太大的用處,“學儒”和“ 儒學”的區別就在此。我們學這些儒學典籍,學儒,學得跟聖人一樣,學得跟孔子一樣,落實了德行,這是學儒。我們不是單純搞儒學研究。單純做學問,搞研究,寫報告,寫論文,“長浮華”,對人民百姓,對真正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沒有什麼真實利益。我們學習儒學典籍,學儒,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重在落實。

光學不做就只是空想,根本無法從源頭上改變自己,改變社會,無法實現大同社會。只有在學習了《孝經》的經典教義後加以思考,並付諸實踐才能讓《孝經》起到作用,服務於我們自身、服務於社會。

其次,我們踐行《孝經》所提倡的內容更是為了弘揚《孝經》的思想,為了發揚光大。經過我們的踐行,我們與其他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緩和,國家社會更加和諧。《孝經》之所以能歷經兩千年而不衰,一方面是因為《孝經》的內容實為經典,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兩千年來我們的祖祖輩輩通過他們的踐行,對《孝經》的內容進行不斷地驗證,正是他們的踐行以及經驗,我們後輩才能知道《孝經》的重要性。

所以踐行《孝經》的內容,不光我們自身收益,也能對《孝經》的傳承作出貢獻,這是一個相互作用過程。

《孝經》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去學習《孝經》,讀懂《孝經》並踐行《孝經》。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裏,能夠找到心靈的一方淨土實屬不易。生活中的名利。財富等因素總在引誘着我們朝着罪惡的方向發展,我們需要精神上的支撐,我們需要對我們行為進行規範,不然一不留神我們將在利益的驅動之下走向歧途。所以我們需要《孝經》,雖然它已經走過了兩千多年,但它所講的內容永遠都不會過時,它就是經典,它就是天經地義。

只有踐行《孝經》,在生活中做到《孝經》所要求的內容我們才能真正獲利,我們的社會才能發展為和諧社會,否則一切都為空想空談。只有踐行《孝經》,它才能更好的被傳承下去。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孝經》並踐行《孝經》。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7

放假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温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着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家長評價:孩子從學齡前,我就開始嘗試對她進行國學方面的啟蒙,縱觀國學經典,我首選了《三字經》。一本幼兒簡化版的《三字經》,在開學之前,孩子已經可以大體背誦了,當然,其中內容,是不可能知其意的。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一部經典足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道路坎坷曲折,但前途樂觀,因為我們出生於21世紀的下一代將舉起傳承的大旗,為民族精神點起希望之火。

孩子的國慶作文有一篇是讀後感,其實孩子現在尚不具備閲讀能力。於是我便想到讓孩子重温曾經背過的《三字經》,提煉其中的精髓。在我的指導和啟發下,孩子對上文中這一段內容有了認識。當然,不可能期望這種感想有多麼深刻。能夠明白怎樣對待學習,學習有多麼重要,我覺得已經是不小的進步。

有了第一篇作文的體驗,這第二篇作文孩子已經能夠主動表達一些個人觀點,初步瞭解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變成文字。孩子的長進令人欣喜,同時也體現了園丁的辛苦,相信孩子在老師的辛勤培育和自身以古人為榜樣的奮發圖強之下,會有一個陽光燦爛的未來。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8

“精衞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山海經》這本充斥着神話誇張色彩的傳世名著對於國人來説肯定不陌生。在中國歷史中,《山海經》無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讓人一時難以説清的著作之一。近年來,解讀《山海經》的著作仿如雨後春筍,遍佈各大書店。其中,有通過資料數據,證明書中那些荒誕不經的地方、物種確實存在的考究類書籍,也有把《山海經》當成古代政治密碼加以附會解説的解密類小説,眾説紛紜。作為一名喜歡《山海經》的人,也談談我的一些拙見。

近日,讀了霧滿攔江解密《山海經》的大作《加密的歷史》,這本著作在豆瓣讀書、噹噹網上的評分很高,很大一部分人看過此書後都不吝嗇讚美之詞,稱讚其“上天入地明理知命,通古論今洞悉玄機,只讀霧滿攔江《山海經》大揭祕足矣。”當時懷着激動的心情通讀下來,過後卻未免有幾分失望(霧滿攔江是一位很出色的作者,其出版的《別笑,這就是大清正史》和《民國就是這麼彪悍》都是繼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之後頗受好評的歷史書籍,以下言論純屬個人觀點,就事論事,並非對作者有偏見)作者的揭祕基本上遵循這樣的套路:先引用一段原文(比如其開篇引言即是《山海經》裏關於貳負的描述),再對原文進行白話解釋,接着開始揭祕,例如把一個略顯恐怖的神話人物形象(貳負跪坐於地,雙手被頭髮反綁)解釋成大禹支持自己兒子啟推翻禪讓制,建立“家天下”制度的篡位陰謀,最後再感慨一下。這樣循環了幾十遍,對《山海經》的大揭祕也就完成了。於我看來,首先把山海經裏的山川河流、奇人怪物附會成是政治隱語,已經很牽強了。但這還在接受範圍內,畢竟中國古代沒有言論自由,作者們害怕寫的太露骨被殺害,故意借神話傳説影射現狀還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可作者這本解密書裏卻把《山海經》的大部分內容強硬的説成是男女之間的歡娛之事,就委實讓人不可接受。比如,《海外北經》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現代諸多學者都已論證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只不過古人知識落後再加上迷信,才把這想象成有神靈存在;可這段文字在作者的“獨具匠心”裏,卻變成了原始人對生殖器官的崇拜,實在讓我們這些“思想不夠開放”的普通讀者覺得不可思議。

三字經心得作文 篇19

今年寒假,我校的老師利用放假的機會,集中充電,學習了《道德經》的後半部。

我們知道《道德經》分成上下兩部,上部《道經》,下部《德經》。下面我就自己學習的體會,談談認識。

上部主要講道,道就是天道,就是宇宙中的自然規律。下部則主要講人之道,也就是人如何將天道應用於人事。其實老子寫道德經的側重點在下部德經上。魯迅雲: “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對待老子這部經典裏的思想我們要古為今用,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他的許多內容對我們的當政者的執政,個人的修養乃至教育工作者的實際工作都有很高的指導及教育意義。

下面我就我們這三天來學的德經談談自己的看法。第六十三章説:“天下之難,比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四章中説道: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作於累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就是説要想完成一件事必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從細小處開始。從基礎做起。就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來説,我們的備學生,備教材,備多媒體;關心學生的心裏、生活、學習。對其 噓寒向暖,萬事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你看似無為,其實達到了無不為。比如這次家長會的成功,收學費的成功,無不是從做小事而最終做成了大事。(我們班43人,除一人免費外,其餘全部繳齊)

第四十章中談到:“上士聞道,勤而創之;中士聞道,先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意思是説“上士聽了道,勤奮的實行;中士聽了道,半信半疑;下士聽了道,哈哈大笑。道由於其玄妙,不被一般人所理解,所以不被嘲笑,反而就不夠格稱為道。結合我們目前的教學情況:目前的道到就是課改。課改就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就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小孩要哄,老頭要請”就是這個道理。課改不就是想辦法哄着學生學習嗎?我們的課改,到杜郎口,銅都,永威,山東,推進改革。校長就是要讓我們知道,課改道路上並不是我們匯賢一家孤軍奮戰,還有許多兄弟學校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學習老子就是説兩千年前的老子早給我們按客觀規律辦事指明瞭道路,我們要見定課改信念。目前我們的班級學生自治,學生對子互學。教師的前置研究、學生展示、學生上課、給學生過生日,給學生出書。無不是遵循教學教育的道。按這個德辦事,事實我們走對了。這幾年我們匯賢人就做了一件事:課改、課改、還是課改。

當然,老子還有其他的思想,比如做人要謙卑、以德抱怨、反對暴政、人貴有自知之明、勤政愛民、不擾民、不爭名奪利、待人誠信、大國之間互相尊重,對我們處事都有借鑑之處,不過也存在一些糟粕,比如他的愚民思想,希望鄰邦相望,雞犬相聞至死不相往來,我們要拋棄。

總之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處處看似無為,其實有為,按照自己的德去有為。“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亂”。事情在沒有發生時處理它,要在形勢還沒有發生動亂時治理它。“未雨綢繆,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時刻觀察學生思想動向,我們就好化被動為主動,把問題解決的更遊刃有餘。

由於時間關係,我到此為止,謝謝,如有不足之處,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