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感悟心得:愛的旅行

編者按:父母賦予了孩子不可迴避的生命,孩子成為了家庭中重要的一部分,於是這場以愛為名的旅行就開始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感悟心得:愛的旅行

父母在情不自禁的狀態下賦予了孩子不可迴避的生命,孩子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投身到這個原生家庭,於是一場愛的旅行就此開始。

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家裏的一切雞飛狗跳都是愛的狂想曲,父母親手忙腳亂的呵護着小心肝的吃喝拉撒,稍有不慎便會覺得如臨大敵,亂了陣腳,直到看見小心肝露出呆萌的笑容,那一個個如履薄冰臉上也能笑的花枝亂顫。

等孩子再長大一點,曾經的小天使就要變身啦,他開始有脾氣,有需求。累彎了腰的父母開始初嘗小傢伙的叛逆,不過此時的小呆瓜還很弱小,面對身邊的這些大塊頭們,明顯不能勢均力敵。於是小呆瓜選擇一哭二鬧三賣萌,管你來勢有多兇猛,最後都得化作繞指柔。父母也覺得委屈,曾經的棉花糖,恨不得含在嘴裏,現在的小惡魔,恨不得呼上一巴掌。可是父母的直來直往終究抵不過小呆瓜的四兩撥千斤,最後父母被温柔的KO。

慢慢的小呆瓜變成了淘氣包,到了人閒狗不愛的年齡,這場愛的旅行開始有分歧,這些分歧往往讓大家毫無防備,措手不及。淘氣包開始認知社會的多面性,開始體驗被認可的喜悦,被孤立的慌亂,被戲弄的憤怒,被比較的悲哀。父母開始馬不停蹄的追趕,追趕時間,追趕排名,追趕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追趕淘氣包的不讓人省心。

於是愛的旅行變成了追擊戰,孩子在前面玩命的跑,高喊着“有本事來抓我呀。”父母在後面喘着粗氣,咬牙切齒“小兔崽子,等我追上你就完了。”這是一場速度與耐力的考驗,父母與孩子在各自的立場上互不妥協,那麼結果就只有一個,狹路相逢勇者勝。在中國有句俗話,胳膊擰不過大腿,於是這一局,孩子被強硬的KO。

從此,父母開始立威,與孩子的關係不再是唯恐伺候不周,小心肝會撇嘴。而是明確的君臣關係,少bb,執行!也是由於父母在此刻種下了不容挑戰的因,才會有淘氣包時刻惦記着謀反的果。於是愛的旅行不再民主,變成了憤怒的小鳥已在弓上,縱使風光無限,要去的地方還是彈弓説了算。

漸漸的淘氣包變成了少年俠,無論從生理、心理還是智商基本上都能與父母抗衡了,少年俠的自衞反擊戰打響了。孩子開始摒棄以往的逆來順受,要求民主獨立,父母雖然威嚴還在,但已經明顯力不從心,原來一巴掌一嗓門就能解決的事,現在除了傷在手痛在心以外,毫無作用。於是父母開始改變策略走苦情路線。武力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拿到桌面上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到潸然淚下,講到感天動地,然而講者有心聽者無意。的確,含辛茹苦餵養大的孩子,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揪着父母的心。

愛本身並沒有錯,也許,只是我們用錯了愛的方式。用愛的名義封鎖了孩子的視野,堵住了孩子的心,所有一切似乎都是為應證那句“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孩子出生的時候沒有權利選擇原生家庭,長大之後沒有資格挑戰父母的權威,走進社會更無法制衡善變的種種,孩子選擇順從還是叛逆其實都是一種被動的選擇。

無數天真爛漫的小精靈在生活的流水線中被愛心滿滿的父母塑造成中規中矩的樣子,貼上各種標籤,陳列在社會的貨架上,沒有主見沒有創新,但有順從,有乖巧,也許還有深深的恨與不甘,然而父母卻渾然不知。

有些孩子選擇用極端的手段終結這樣的生活,有些孩子決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給沾沾自喜的父母致命一擊,更有一些選擇逃離或者沉淪。這些難道就是我們愛孩子的目的嗎?這到底是愛的旅行還是愛的廝殺?

孩子沒有錯,他只是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父母沒有錯,他們只是想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孩子把把關,讓那些曾經傷害到自己的陷阱遠離這些可愛的孩子。

讓我們重新約定愛的旅行吧,一起攜手保護我們的愛,一起用腳步丈量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故事應該有相互的關心,相互的理解,相互的扶持,相互的陪伴。

親愛的孩子,請不要記恨父母,他們有了你才開始嘗試這樣的角色,他們也在摸索前行,多一點寬容吧,他們終將老去,要記得感恩

操勞的父母,請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他也是第一次做你們的孩子,他淘氣他叛逆他迷茫,多一點耐心吧,他們終將長大,要記得原諒。

因為冰釋前嫌的解藥就一個字:愛!

作者:張蕾

公眾號:辣媽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