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通用10篇)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1

5 月 21 日午,州園國小全體教師,看了《 折達路問題為例》的作風設示教片。 觀看結束後齊 長調,全上要分認識開“轉變 作風善發環設年”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本職 工作,制行有的措,要主動擔當作為,實轉變工 作作風,針對件折的不作為、不盡責、陽陰違、欺 上瞞、弄虛作假、懶散漫等作風面的頑,舉一 三,從中教訓。 通過觀看和長的要求後,我認為折達路問題是一起 十分典型的不作為不盡責、僚主義、門作風嚴重的例。 學是教書人的地,承擔塑造學生品的重要任 務,轉變作風對於學工作為重要。在後的工作中,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通用10篇)

一 要為鑑,利劍懸,認找自在學風、思想作風、 工作作風等面存在的問題和,認好問題整, 擔當識和責任識,努力提升教教學服務水平, 實有的舉措和嚴謹務實的作風在本職工作中盡職盡責。?

一要提政,認清轉變作風善發環的重大 義。要分認識開作風設年活動是幟鮮明講政 的實際行動。是續整作風頑的務實舉。是縱進全面從嚴黨的基本要求。是領動各項事業健發的需要。黨員幹實認清形勢,鍥而不捨的勁頭、實幹的作風,堅決有力好各項任務落實。

二要明轉變作風善發環的努力向學。一要圍繞學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照林鐸書記提的“七破七”和仁健長提的“十不要求,自,細照,紮實整。圍繞轉變思想觀轉作風。圍繞動政策執行轉作風。圍繞履職盡責轉作風。作為老師要面矛盾、難而上、主動擔當,絕不負組織的培養。

三要組織領導,轉變作風善發環的實際果。要想好作風設年活動,要主體,保責任。關鍵,上。統籌,聯動促。要正處理好作風設年活動日常工作的關,作風設年活動促進機關各項工作規範開,為我攻堅克難設、質量的美好園提供堅組織保證。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2

猶記得在各行各業的生產線上常常被醒目的標記着類似的標語,如“安全人人抓,幸福千萬家 ”、“ 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然後當黨員幹部作風失實的頑症痼疾向“折達公路”種下病根,註定這條公路會變成“危險公路”,甚至是“死亡之路”。

在“折達公路”事件中,令人拍手叫好的是記者羣體,他們用自己手中輿論之劍,戳破了公路施工方、業主方、管理方欲蓋彌彰的紙,讓有關部門不負責任、推諉扯皮的“四風”之氣曝光在媒體之下,讓羣眾一起來審視他們的“所作所為”。我們震驚,但更多是反省,是什麼讓我們的“折達公路”質量打了折扣?安全隱患早已存在,但各部門只是空拿“問責”的口號,對整改落實“紙上談兵”,甚至束之高閣。“折達公路”只是作風不實的一個剪影,有些領導幹部視文件中的履責問責為一紙空談,視若無睹,最後置人民的事業於“風中閣樓”,如此的工作作風,何談全面從嚴治黨?何談擔當實幹?何談人民公僕?

慶的是甘肅省委政府直面問題並作出的快速反映,根據發現的問題,立即啟動問責程序,嚴肅問責,從速從嚴、堅決徹底整改,值得我們學習。一方面就事論事,遇到問題迅速拿出方案,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同時建立動態通報機制,及時向社會各界通報整改進展,接受新聞媒體和各方面監督;另一方面嚴肅追責問責,依法依紀依規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深挖問題根源,發現什麼問題就處理什麼問題,是誰的責任就追究誰的責任,對工程建設中存在的腐敗問題堅決零容忍查處。直面問題是勇氣,解決問題是水平。

隨着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全黨時刻保持着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的積極心態。作為黨員幹部,要加強自身學習、牢記“四個意識”、勇於擔當負責、繃緊紀律紅線、常懷為民之心,時刻做到自查自省,自覺接受外界的監督,做一個清白人、明白人。作為紀檢監察幹部,更應該從嚴要求自身,發揮好監督執紀這秉利刃,始終做到動真碰硬,持續釋放越往後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在監督執紀中力戒形式主義,力戒執紀不嚴,力戒“蜻蜓點水”,把紀律震懾傳導到“末梢”,使職能部門轉變工作作風,從被動監管向主動作為轉變,使人人心中有戒,行有所止,推動管黨治黨不斷從“寬鬆軟”走向“嚴實硬”。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要有信心,“折達公路”這樣的頑疾只是暫時的,它終將通往“安全公路”,還羣眾一個朗朗乾坤。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3

近日,甘肅扶貧公路折達公路考勒隧道成為輿論的焦點。原因是當地有關部門對隧道查出的安全隱患整改不落實,讓好端端的一條“扶貧之路”成為了人們談之色變的“驚魂之路”。

回顧該事件,早在央視曝光之前,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就被查出“偷工減料”,“雙層鋼筋”換成了“單層鋼筋”,責令相關單位進行整改。可誰知,相關單位僅僅“刷了一遍塗料”就宣告整改已落實,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所幸的是,考勒隧道的安全隱患並未釀成重大的交通事故。媒體曝光後,甘肅省委省政府也立即組織多部門對隧道進行維修加固。但“折達反思”並沒有因此偃息,媒體一連串的發問在社會輿論中產生了共鳴。“為什麼單單在隧道刷了一層塗料就通過了驗收?”“為什麼直到央視曝光,舉國皆知才下狠功夫徹底整改?”“扶貧工程怎麼就變成了寒心工程?”......關於政風作風的問題毫不避諱地直指甘肅省交通廳。

儘管甘肅省交通廳“第一時間”組織專家再次評估,對隧道反映問題進行再次整改,但兩個“再次”的舉動,着實讓不少寒了心的羣眾認為是亡羊補牢、誠信補救的表現。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倘若民心寒了、涼了,甚至是痛了,黨的執政根基必然會被動搖。對於“折達公路事件”的後續處理,甘肅省委問責懲治了一批幹部,挽回了一些民心與民信。但作為領導幹部,如何做到以此為戒,不讓事件重演,古代聖賢曾子給出了答案——“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所説的人、朋友、老師換之如今,對於領導幹部來説便是人民羣眾。對人民羣眾的事有沒有盡力去做?和人民羣眾相處有沒有以誠相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沒有常常温習在心?

可在我們身邊,仍然存在一些領導幹部不僅不懂“自省”,一味地向前看,低頭拉車向前走,從不停下來總結反思一下取得什麼成績,還存在哪些問題,原因是什麼,而且不屑“自省”,覺得前行的“車軲轆”有沒有偏離軌道不是個事兒,留下的腳印是不是一步一個無關緊要,沒什麼好看的,多此一舉,甚至更不願“自省”,總覺得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何來工夫。

對於這些不懂、不屑、不願自省的領導幹部來説,“踩紅線”“觸高壓”“踩雷池”就有可能一觸即發。當黨紀國法臨頭之時,才後悔晚矣。其實,要求領導幹部自省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在繁複的工作中,常常“回頭看看”,在“回頭看”的過程中及早地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做到立知立正,步步為營。這樣既是為對自己負責,更是對黨和人民負責。

此外,在自省基礎上,還要堅持他省。《伊索寓言》有一則故事: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給每個人掛上兩隻口袋,一隻裝別人的惡行,另一隻裝自己的。他把那隻裝有別人惡行的口袋掛在前面,把另一隻掛在後面。因此人們總看見別人的惡行,自己的卻瞧不見。這時就需要輿論發揮監督作用,做好政府的一面“鏡子”。對於領導幹部在工作中的疏忽和錯誤,敢於扛起社會監督責任,發揚“魏徵精神”,形成有效的反饋機制,讓領導幹部和政府部門在可視空間內陽光行政。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4

4月1日,央視報道甘肅折達公路(臨夏折橋—蘭州達川)考勒隧道安全隱患整改不落實,並對甘肅相關部門政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曝光,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投資16億元的扶貧路,百姓眼中的“連心路”,變成了“寒心路”,輿情無不指向官場作風。

甘肅省委、省政府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甘肅省委認為,折達公路問題性質嚴重,社會影響惡劣,是一起十分典型的不作為不盡責、官僚主義、衙門作風嚴重的案例。要求立即啟動問責程序,嚴肅問責,從速從嚴、堅決徹底整改。

千金難買好風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一個地方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幹部作風的敦厚淳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離不開全面從嚴治黨的縱深發力、久久為功。

作為基層幹部,我認為:今年是黨中央確定的脱貧攻堅作風建設年,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在這樣一個當口,處置這一件事,已經不在是單純的一起工程質量整改事件、它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一些行業的作風問題,我們要以折達公路問題整改為契機,全面起底和糾正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存在的突出工作短板和政風作風問題,將此次整改過程本身變成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提高工作效能、形成工作合力的過程,以實際行動改出新氣象、整出新作風,改善地區發展環境。?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我們期待,各部門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祛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積弊,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使我市早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5

按照縣委深入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的部署和要求,5月30日上午,縣委黨校組織全體黨員集體觀看"以折達公路問題為案例開展作風建設警示教育"專題片,並進行了轉變作風專題教育。

警示片視頻內容以央視、東方衞視、甘肅衞視等對摺達公路問題的新聞報道,批評了我省有關部門部分幹部不作為、不盡責、推諉扯皮、陽奉陰違、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慵懶散漫等惡劣作風,曝光了劣質工程對黨和人民事業造成的危害,讓黨員幹部進一步認識到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堅定了強化作風建設的意志和決心。

觀看警示教育專題片之後,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折達公路問題為反面典型,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從具體工作幹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徹底祛除作風積弊,強化責任擔當,轉變工作作風。常務副校長李生先強調,大家要嚴格按照縣委決策部署和要求,始終堅持黨校姓黨,黨校教師姓黨,帶頭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頭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帶頭做到業務精湛能力突出、帶頭塑造自身良好道德品行,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過關、作風能力過硬的高素質教職工隊伍,進一步樹立黨校良好形象,為我縣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6

近期,我局組織全體領導幹部集中觀看了《以折達公路問題為案例開展作風建設警示教育片》,該片報道了甘肅省折達公路考勒隧道設計中的“雙重鋼筋”在施工後變“單層鋼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以及相關部門作風方面存在的不作為、不盡責、官僚主義、衙門作風嚴重的典型案例。折射出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幹部身上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作為、不盡責、陽奉陰違、弄虛作假、慵懶散漫等作風方面的頑症痼疾。

古人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要以此片為警示、以“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轉變作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堅定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的決心和意志。積極投身正在開展的“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認真查找自身在思想觀念、能力素質、作風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轉變工作作風、強化責任擔當。

作為一名審計幹部,要想切實轉變作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就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踏實的工作作風和過硬的工作本領。

首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上,做一個政治上的清醒人,自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學習上,做一個政治上的明白人,深刻領會黨的理論、政策重要性和嚴肅性,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凝聚羣眾智慧,集思廣益。在工作中,做一個政治上的帶頭人,審計工作中不搞居高臨下質問被審單位和個人,不高人一等開展審計工作,而應謙遜温和履行審計職責,遵守保密紀律不亂説,對政治問題不亂評價,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堅持言行一致。

其次要有踏實的工作作風。要強化雷厲風行、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凡是黨組、行政研究決定的事情、作出的決策部署,必須立説立行、剛性執行,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得推三阻四。對承擔的每項工作,都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確保事事有迴音、件件有着落。對紀律渙散、工作拖沓,得過且過、敷衍塞責等不落實、假落實的不良之風要堅決打擊和治理。審計幹部一定要堅持幹就幹好,樹立精品意識,不光要多做工作,還要把工作細節做好,取得工作成效,要努力突破自我、追求卓越,邁向審計人生的新高地。

還應有過硬的工作本領。俗話説:“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審計幹部不僅要精通財務知識,還要掌握國家法律政策;不僅會查賬,還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僅要善於揭示問題,還要能解決問題;不僅要“一專”,還要“多能”。要樹立“終身學習+實踐學習”的理念,堅持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一體化,充分利用集中統一學習、網絡在線學習、平時自學、審學結合的方式強化審計業務和審計技能,努力掌握當前審計新理念,新方法,做到對相關法律法規爛熟於心,對項目操作樣樣精通,對違法處罰適用的法律條文準確把握。同時要經常閲讀《中國審計》、《中國審計報》等報刊,要常上審計署、省、市審計網站,積極參與學習交流借鑑,互相取長補短。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7

最近的折達公路事件,在全國沸沸揚揚,甘肅問題又一次成為全國輿論的熱點。儘管折達公路事件是一個嚴重的腐敗事件,但其中還是有兩個亮點,值得大讚。一個是中央電視台,無情曝光,需要大讚;一個是甘肅省委省政府,直面問題,快速反應處理,值得大讚。

折達公路事件過程回顧:

折達公路起點位於臨夏折橋,接臨夏市濱河路及國道213線,經河灘鄉、永靖縣城劉家峽鎮、太極鎮古城、鹽鍋峽鎮,終點位於蘭州市西固區達川鎮,接國道109線。路線全長77.076公里,其中,臨夏州境內74.976公里,全線採用雙車道二級公路設計標準,設計時速分段採用40公里和60公里。20xx年11月18日,折達公路在永靖縣劉家峽正式開工建設。20xx年8月,考勒隧道開工建設,20xx年12月交工投入運營。

20xx年4月1日,中央電視台對摺達公路考勒隧道質量等有關問題曝光,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內原設計中“雙層鋼筋”,施工後變成了“單層鋼筋”,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曾要求對該隧道封路進行加固整修,計劃20xx年11月28日完成整改。但經調查,該隧道“整改”措施只是刷了塗料。

根據媒體報道的問題,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立即啟動問責程序,嚴肅問責,從速從嚴、堅決徹底整改。4月2日,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對照媒體曝光的四個關鍵問題,逐項研究了整改和調查處理措施。

甘肅省委認為,公路20xx年開始修建,20xx年投入運行,發現質量問題後不認真整改,施工方、業主方、管理方層層不負責任、推諉扯皮,特別是記者採訪時,相關部門幹部的衙門作風、官僚作派令人震驚和氣憤。發生“折達公路”這樣嚴重的問題,反映出甘肅省一些地方、部門和黨員幹部“四個意識”還不夠強,政風、作風方面的頑症痼疾還沒有得到徹底根治,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對黨和國家事業履職盡責還不到位,必須高度重視、堅決整改。

甘肅省委強調,要堅決、徹底、迅速整改“折達公路”問題,把保證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儘快組織專家對考勒隧道、“折達公路”質量進行評估,拿出方案,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同時建立動態通報機制,及時向社會各界通報整改進展,接受新聞媒體和各方面監督。要嚴肅追責問責,責成省政府組成問題調查暨整改工作組,會同省監委進行全面深入調查,既要依法依紀依規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又要深挖問題根源,發現什麼問題就處理什麼問題,是誰的責任就追究誰的責任,對工程建設中存在的腐敗問題堅決零容忍查處。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對已建和在建公路、橋樑、隧道等項目進行“拉網式”排查,迅速開展工程質量安全問題專項整治,逐一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每一項工程成為放心工程。

甘肅省委要求,要結合全省正在開展的“轉變工作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和“脱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把“折達公路”問題作為反面案例,作為整治作風頑疾的突破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層層傳導壓力,集中整治不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敷衍塞責、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等作風問題,嚴肅處理一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衙門作風嚴重的反面典型,全面改進各級機關和幹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教育和引導各級幹部真正把公權力用在為民服務上、用在正確履職盡責上,在全省上下形成真抓實幹的濃厚氛圍,確保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我對摺達公路事件的幾點看法:

看法一:展現了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的新風貌。黨的xx大以來,中央強力反腐敗,甘肅官場大地震。同時,結合反腐敗,中央也為甘肅配備了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這次折達事件從另一個方面也表明甘肅在進步。因為在過去,面對甘肅一些被曝光的問題,有關領導不僅不重視,反而多方包庇。不僅幹壞事的人沒有受到懲罰,反倒是幹好事的受到打擊報復。一些記者因為曝光黑惡事件,身家性命受到威脅,有的甚至坐了監獄,受到殘酷虐待。而今天,我們看到新一屆省委省政府的領導表現了一種全新的工作作風,體現了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這裏,我們也為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快速反應決策點贊,為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幹練務實作風點贊,為甘肅省委省政府敢於直面問題的擔當意識點贊。

看法二: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落後地區發展所面臨的任務是艱鉅的。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打好脱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清醒認識把握打贏脱貧攻堅戰面臨任務的艱鉅性,清醒認識把握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提高脱貧質量,聚焦深貧地區,紮紮實實把脱貧攻堅戰推向前進。

看法三:精神的貧困是更可怕的貧困,甘肅發展,更需要重點解決好精神貧困問題。甘肅落後,是一個歷史積累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甘肅發展,一方面要解決好物質貧困問題,另一方面,還要解決好精神貧困問題。這種精神貧困不僅存在在貧困羣體身上,而且在各級幹部身上或多或少或嚴重存在。在幹部身上,這種精神貧困的具體表現就是“私”字當頭,沒有擔當意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嚴重,遇事互相推諉扯皮等。由於歷史的積累,這種精神貧困成了一部分幹部身上的精神頑疾,要治好這些精神頑疾,需要下很大的力氣。甘肅發展,需要對各級幹部的作風和精神頑疾做全面手術,需要進行徹底治療。目前,根據甘肅省委要求,結合全省正在開展的“轉變工作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和“脱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省委要求要把“折達公路”問題作為反面案例,作為整治作風頑疾和精神頑疾的突破點,

看法四:要高度重視媒體的監督。這次折達公路事件,充分顯示了媒體監督的力量,這是中央媒體對甘肅發展另一種形式的支援,是比物質支援更有力的支援,我們也要為中央電視台點贊,也要為大力弘揚正氣的記者點贊。今後,我們要進一步發揮好媒體的監督作用,尤其針對落後地區,媒體更要發揮好監督作用,更要加大監督力度,要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更多真實信息,要讓那些見不得人的事得到更多的曝光,要讓那些幹虧心事的人更多一些擔驚受怕。正義的力量是最強大的。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8

近日,被央視新聞曝出甘肅省總投資近16億元的扶貧路“折達公路”(折橋到達川)偷工減料,隧道內原設計中的“雙層鋼筋”,施工後竟然變成“單層鋼筋”,被要求整改則敷衍了事,刷層塗料就算完事兒。

為民工程變成“危民”工程是一個重大、敏感、性質惡劣的問題,但筆者認為,比這更個重大、敏感、性質惡劣的是甘肅省交通系統部分官員對待這件事的態度。現在我們來扒扒這些“官老爺”的“幾宗罪”:

1、民生工程不上心,宗旨意識淡薄。

2、在全國上下反“四風”、反“新四風”的當下,被媒體曝出問題後還能如此“從容”的面對,可見其多麼的懶政、怠政,基本沒有政治敏感性。

3、自始至終沒有一個領導幹部出來接待記者,部門間互相推諉,毫無責任意識。

4、可以預見很可能有十八後大、甚至十九大後還不收手的“老虎”、“大蠅”潛伏在後。

“折達公路事件”警示我們:反腐敗和轉作風是長期而艱鉅的工程,不能有絲毫鬆懈,面對官員的“不作為”,人民和媒體要“有作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落實黨的決策部署關鍵看各級幹部。幹部懶政、怠政、不作為,就會延緩我們追夢的進程,就會割裂黨和政府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通過“折達公路事件”,我們也能看出媒體監督的作用。陽光是消滅黑暗最好武器,黨委和政府部門要轉變心態,不怕“家醜外揚”, 在做好內部監督的同時,敞開門接受監督,要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羣眾和媒體參與到幹部監督工作中來。我們也要有“主人翁意識”,不能老是“高高掛起”,老百姓要敢説,媒體要敢曝。

希望在不久之後,“折達”公路真正成為一條加速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惠民之路”,也成為一條時刻提醒幹部勤政為民的“警示之路”。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9

4月28日在局黨組的統一組織下,我認真觀看了“以折達公路問題為案例開展作風建設警示教育”專題片。通過觀看專題片,我深刻認識到折達公路是一起典型的不作為不盡責、官僚主義、衙門作風嚴重的案例,從中折射出了種種不作為、不盡責、陽奉陰違、弄虛作假、慵懶散漫等作風方面的頑症痼疾。當前,全省上下正在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作為一名普通的審計幹部,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轉變作風的重要性,更要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認真查找自身在學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強化責任擔當、以敢於作為、善於作為的良好狀態,堅定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的意志和決心,以切實有效的舉措和嚴謹務實的作風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良好的工作作風是完善自我的基礎

折達公路20xx年開始修建,20xx年投入運行,考勒隧道發現工程質量問題後,未認真整改,僅粉刷隧道了事。日前,面對媒體採訪,施工方、業主方、管理方層層不負責任、推諉扯皮,相關部門幹部甚至表現出衙門作風、官僚作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一個地方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幹部作風的敦厚淳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離不開全面從嚴治黨的縱深發力、久久為功。作為一名普通審計幹部,就要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重點在“提面、提質、提效、提能”上下功夫,合理安排,抓實抓細,抓出實效,就要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不斷探索,面對新挑戰、新機遇,始終從國家治理的高度出發,轉化理念,創新方式方法,在維護財政資金健康有序運行、促進防腐倡廉建設、黨的作風建設、保障宏觀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方面切實發揮審計的國家治理作用。就要勇於擔當,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國民經濟安全運行作為己任。就要做敢於擔當的審計人,面對繁重的工作,不拈輕怕重,樂於承擔,不抱怨,以務實負責的態度面對每一次工作任務;面對確定的問題,敢於碰硬,敢於揭露,審查背後的原因,給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面對權力和誘惑,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鋭和思想警惕,時刻銘記以身試法的後果,淡然處之,堅決拒絕一切違法違紀的行為,維護審計尊嚴和審計形象。

二、良好的工作作風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

作為一名審計人員和執法者,必須正人先正己,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必須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審計幹部的工作作風,關乎審計機關形象,直接影響工作進展,因此,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擺正自己位置,注意談吐舉止,工作中不頤指氣使,要牢牢樹立審計組和被審計單位地位平等的觀念,決不能將自身凌駕於被審單位之上,與被審單位有效、充分溝通,共同完成好審計任務。審計工作任務繁重,壓力特別大,這就要求我們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而良好的工作作風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勤於實踐,勇於實踐,從小事做起,不斷積累,不斷探索,求真務實,敢為天下先,才能以務實的作風和實幹的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同時,在審計工作中更要堅持原則,在做到審計行為文明、態度文明和過程文明的同時,也要做到有禮有節,堅持自身的立場,對於正當的權利、立場,務必要維護和堅持,這是作風建設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轉變作風,成為一名合格的文明審計人。

三、良好的工作作風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助推力

面對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大審計等審計方式方法的更新換代,面對新型行業、新型領域的層出不窮,審計幹部要轉變工作作風,就要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向生活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實踐學習,以內在的不斷充實與更新,迎接面臨的每一個挑戰,不斷髮現自己的所長所短,修正前行的方向,鑄就生命的厚度。在工作中,如果濫用權力,隨心所欲,以權謀私,不僅使得被審計對象的不規範、不合法行為得不到糾正,更有甚者會引起貪污腐敗現象滋生,影響審計的社會形象和審計幹部的前途。剖析一些領導幹部違法違紀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當事人的年齡不同,崗位不一,所犯案情各異,但導致他們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確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長期放鬆學習,放鬆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放鬆了對自身的要求,最後導致他們放棄了理想信念,放棄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走上了蜕化變質的不歸路。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思想放鬆,必然導致行為偏差,方向偏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就要堅持學習,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警惕,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憂患意識,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徹底祛除作風積弊,更好地在本職崗位上為審計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關於折達公路心得體會 篇10

甘肅省因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偷工減料問題被中央電視台曝光後,引發社會輿論批評。縱觀整個輿情脈絡,有關部門面對輿論監督態度傲慢、推諉塞責、顧左右而言他,面對問題長期存在選擇視而不見,不去真解決卻搞“假整改”,當地主流媒體不合時宜地叫板式為本地辯白助燃次生輿情,這些都是導致輿情高燒不退的重要因素。

【輿情脈絡】

1、央視曝光引發輿論關注。

4月1日上午10:30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以《如此整改扶貧路》為題對摺達公路考勒隧道因存在工程質量等問題被舉報和記者調查的情況。甘肅省折達公路是一條投資近16億,卻被舉報“工程質量差”,特別是這條路上的“考勒隧道”。國家信訪辦在接到舉報之後,要求甘肅省立即組成專項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隧道內原設計中“雙層鋼筋”,施工後變成了“單層鋼筋”,存在着嚴重的安全隱患。#16億扶貧路偷工減料#等關聯微博話題迅速成為熱議焦點,24小時相關話題累計閲讀量超1億人次,輿論關注度和烈度呈現雙高態勢。

2、主管部門迅速回應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4月1日當天,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官網發佈迴應《關於中央電視台曝光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問題處理進展情況的通報》,公佈了四條決定:甘肅省政府已責成省交通運輸廳立即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全面徹查相關問題,嚴肅問責其中涉及的瀆職失職行為;組織進場開展質量檢測和整治;對中央電視台曝光的工作不實、推諉扯皮的6名相關人員進行停職調查,並責成甘肅省公路航空旅遊投資集團公司對項目業主、施工等單位相關人員做出處理。4月2日交通運輸部派出專項督導組,赴甘肅省對報道反映的問題整改及有關後續處置工作進行現場督導。這些措施的迅速展開,為當地的輿論引導工作贏得了主動權。

3、面對輿論監督,權力傲慢助燃輿情蔓延。

跟蹤網上情況後發現,雖然甘肅省有關部門迴應較為迅速,也一定程度上舒緩了輿情持續走向負面的走勢,但因該省公路管理局副處長楊愛明“我沒空上去看去…”“想待着就待着,不想待着就走”等一系列傲慢語言已引發輿論一致公憤,網上負面跟評態勢仍較為明顯,且已出現許多“終於查到甘肅了!務必要嚴查”“真的應該管管甘肅了,有權有勢的人都在吃低保”這類負面搭車語言,政府公信力折損明顯。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有關部門迴應的推諉傲慢是輿情強烈反彈的重要因素。施工方敷衍了事,監理方搪塞忽悠,甘肅省公路管理局建設管理處表示無能為力,甘肅省交通廳信訪辦也表示不歸交通廳管,還表示“你去找交警呀,有沒有人接待你?你等着吧,你到六樓去吧,你把電話給我們小保安……”記者苦等未果之後,由一位保安代表交通廳信訪辦宣佈了對記者來訪的處理結果。

4、當地媒體怒懟央媒延續輿情長尾。

4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下屬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刊文:《【解局】甘肅官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文章認為,官僚主義是一個老問題。從這一事件的產生、醖釀到爆發成為輿情,顯然,當地的行政生態出了問題。此篇《甘肅官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確説出了許多網民心裏的真實感受。

然而,4月3日,甘肅本地媒體“蘭州晨報”刊發了針對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甘肅官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評論《金城觀丨甘肅並不是你們説的那樣》,引發輿論一片譁然。該文稱“沒理由質疑整個官場”“我們對這種逮着熱點就鼓譟舞棍的行為感到遺憾”,引發一起被輿論視為地方媒體“叫板”式的次生災害。更為嚴重的是蘭州晨報是甘肅報業集團報系當中的骨幹都市報紙,而甘肅日報則是甘肅省委機關報。由此,有觀點認為,該文系甘肅當地宣傳部門授意之下的命題作文,並由此斷定甘肅有關部門不思悔改。這當然是主觀臆測,但卻給事件的處置陡增新的變數和波折。

5、高規格問責處置推動輿情平息。

經央視曝光後,甘肅省委書記林鐸、省長唐仁健及時發聲,連續召開多個會議,要求嚴肅問責。4月3日,林鐸主持召開了甘肅省委常委會,聽取省政府黨組關於折達公路項目建設基本情況和整改安排的彙報,對摺達公路突出問題調查處理和整改工作進行安排部署。4月6日,藉助人民日報的最高黨報平台,在當天2版,《甘肅堅決徹底整改折達公路問題——以此作為整治作風頑疾突破點》一文刊出,以甘肅省委的高規格對事件再次表態迴應。

4月6日下午,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實地察看折達公路考勒隧道維修加固工作,當晚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再次安排部署折達公路隱患排查及考勒隧道質量問題整改工作。會議強調,要以折達公路問題整改為契機,全面起底和糾正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存在的突出工作短板和政風作風問題,將此次整改過程本身變成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提高工作效能、形成工作合力的過程。隨着當地政府首長的高級別處置應對,輿情漸趨平息。

通過梳理不難發現,該輿情事件從中央電視台曝光引爆,短短數小時之內急速發酵成為熱議焦點,且輿論很快形成較為一致的譴責意見。除公眾對央視曝光的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存在嚴重“偷工減料”問題較為關注外,還與當地交通運輸部門官員面對採訪“迴應態度傲慢”“官僚主義嚴重”等問題存在直接關聯。另外,官博和官媒引發的次生輿情等都值得當地深刻反思,值得各地引以為鑑。

【輿情反思】

一是個別官員傲慢迴應持續加劇輿論反感。從甘肅省公路管理局副處長楊愛明面對記者採訪一系列傲慢態度可以看出,至少在該省交通運輸系統內部的一部分人,這種“官僚主義”“衙門思維”可能存在普遍性。對此,網上輿論表現出了極為強烈的“不滿”,導致整個輿情走勢更加呈現“負面”特點,政府公信力折損明顯,雖然省政府及時迴應,但如何挽回已經損害的政府形象,已成為擺在當地面前的一道棘手難題。分析認為,當地可以此輿情危機為整改契機,通過“問責一批,約談一批,警示一批”等後續針對性措施,逐步挽回社會輿論認可。

二是面對輿論監督,官員的輿商、情商、媒商缺一不可。別説是面對央視記者的鏡頭,就是一般的媒體,哪怕是面對最普通公民打交道,也是需要最起碼的一點情商。我們看到的卻是面對輿論監督的天然牴觸,把記者當成“找事的”,以至於掩耳盜鈴,妄圖早早推脱打發走完事。其實,媒體背後其實是公眾,面對媒體就是面對公眾。

無論是地方、單位還是個人都不願被媒體點名批評,一方面是採訪對象千方百計避免被媒體曝光,另一方面是媒體記者千方百計獲取採訪對象的違法違規事實。批評和被批評者之間是一對永恆的矛盾。這些在現實當中都很好理解,可是當被曝光者遇到了曝光者,這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在新媒體時代,官員除了具備人們熟知的智商和情商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媒商,其媒商的高低甚至可能直接影響到其政治生命和個人前途。

還有,就是輿商,所謂“輿商”就是指“樹立正確觀念,應對媒體和公眾輿論拷問,並恰當地發表見解,理順輿論話題,優化公共關係的智慧和能力”,簡單來講一個人或組織能夠妥善處理與媒體、記者、輿論的關係,不引發負面輿情事件,這就是輿商高。顯然,我們在這起輿情事件當中,看到的是個別官員“輿商”“情商”“媒商”的三缺。

三是迴應及時但發佈主體選擇不當。針對該負面輿情,甘肅省政府於4月2日以常務會方式迴應稱,就央視報道的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偷工減料問題,甘肅省已開展相關工作。應該講,迴應及時、態度也較為誠懇,但通報仍讓頻頻處於負面輿論風口浪尖的省交通運輸廳作為徹查主體,存在商榷餘地。因為輿情雖始於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偷工減料問題曝光,但因公路管理局個別官員連續的“低智”迴應,已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輿論對該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的不信任、不認同,此時的官方迴應應同步調整為“上一級”發聲,提格迴應,即以省政府名義成立聯合調查組形式更為合適,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平台發佈更為適宜。

四是“殭屍號”官博半年不更新淪為擺設。在該次輿情事件中,官博@甘肅交通 被輿論吐槽為“半年不更新,一更新領導就要歇菜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領導幹部要“學網懂網用網”,“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可是@甘肅交通 自20xx年10月24日發過一條會議類微博之後,就再也沒有發過聲音,直到20xx年4月1日,該官博發佈了“關於中央電視台曝光折達公路考勒隧道問題處理進展情況的通報”,半年沒有任何更新,也難怪被輿論調侃為“殭屍號”。官博的存在,就是讓很多線下的問題,放在線上解決,避免羣體性的聚集和上訪。須知道,正是有了網絡,老百姓才有了正常的渠道,不至於事事都來到政府門前,假如,網絡上大量的官博都呈現出殭屍化,那不是逼着有問題的老百姓線下到政府門前聚集嗎?但是,經營起一個官方微博,並不是幾個小編就可以決定的,這必須是該單位重視。在此,建議官博不要總是因為出現負面輿情之後才被迫瞭解新媒體使用新媒體,網絡是網民發泄情緒的空間,假如為了躲清閒而讓官博淪為殭屍號雞湯號,那就是自動放棄網絡輿論的主陣地。

五是地方官媒“叫板”式輿論引導引發次生災害。4月3日,甘肅的“蘭州晨報”的官媒刊發了針對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甘肅官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評論《金城觀丨甘肅並不是你們説的那樣》,引發一起被輿論視為地方媒體“叫板”式的次生災害。這篇文章實際效果是明顯的“火上澆油”,在迴應中轉移話題並引發了新的話題,這不符合輿情應對的有事説事原則,特別是不該由帶有地方主流媒體標籤的主體來發聲,而且直接以懟的姿態引發“省委意圖、俠客島、網民”三方不買賬。不難發現,從網上反饋看,俠客島此篇《甘肅官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確説出了許多網民心裏的真實感受。這樣的負面輿論背景下,如果當地堅持認為甘肅真實的官場生態並非文章所述那樣,希望通過刊發評論向公眾澄清外界誤解的話,應當使用一種友好的評論基調,全力避免“這個問題問得莫名其妙”“沒理由成為對甘肅整個官場進行質疑的擴聲器”這類帶有嚴重“扣帽子”“揮大棒”傾向的吵架性反駁。其實,在負面輿論事件刊發的評論,不同於以往的正面解讀式評論,要充分顧及輿論事件在引爆、發酵等過程中的網絡背景,大致包括事件是否真實、報道哪些誇大、民意反響如何、是否有人趁亂攪局等大量外因,在準確把握後,再選擇合適的切入視角、評論基調。以此案為例,一味強調“你們在抹黑甘肅”“你們在攻擊甘肅”,這種“護犢子”評論只會加劇外界反感。

蘭州晨報存在發聲主體、發聲角度、發聲態度等系列錯位的應對硬傷,給輿情事件的處理增添了新的事端。所以,這個事件引發的警醒是,敢擔當與善擔當不是一回事,説明輿論擔當和輿論引導是一門特別講究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