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心樹》有感(精選5篇)

讀《愛心樹》有感 篇1

星期五放學後,我一見到媽媽就馬上説:“媽媽,今天老師給我們讀了一本書,讀這本書,有人三歲,有人八十歲;讀完這本書,有人用了三分鐘,而有人用了一輩子。”

讀《愛心樹》有感(精選5篇)

媽媽很感興趣地問:“哦,這本書叫什麼?”

我得意地回答:“這本書我們看過,叫《愛心樹》。書中講一棵蘋果樹每天都和一個孩子玩,大樹很快樂,因為小男孩快樂。光陰荏苒,小男孩長大了,他向大樹要蘋果賣錢買玩具,要樹枝造房子,要她的樹幹造船,大樹一一答應了。大樹就像母親一樣,每次都滿足小男孩,而小男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

説到這,我想起了媽媽對我的付出:每個早晨,媽媽喊醒我後,到廚房裏為我做飯,遠遠的,我聽見了那熟悉的炒菜聲,這每天的早餐不僅僅是早餐,它包含着愛。每當我傷心的時候,媽媽的一句句安慰,像仙女彈奏的音符,我立刻就不傷心了。

媽媽為我付出的太多,像沙漠裏的一粒粒沙子,又像滿天的星星,數也數不完,我絕不會像書中的小男孩一樣貪求不厭。我現在要好好學習,我要承擔點家務活,不讓媽媽傷心!

讀《愛心樹》有感 篇2

《愛心樹》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簡短但卻耐人尋味的故事。一棵大樹很愛一個男孩,經常向他提供許多他用的着的東西。而男孩雖然經常接受大樹的奉獻和施捨,但卻根本沒把大樹當一回事。最後大樹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樹樁,可是卻沒有絲毫怨言,後來男孩事業無成,僅剩木樁的大樹也依然默默無聞地給男孩當了一個能讓他靜靜坐下來休息的座椅。

我不敢想象,一棵蒼天大樹,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葉子的時候用力甩動枝葉將男孩甩下來,讓他終身殘疾避免以後被砍倒的事實。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將揮動斧頭要砍自己的時候,用枝條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給他以嚴重的教訓,讓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可它沒有,哪怕是在自己作為樹的生命的最後時刻,它依然無怨無悔地給男孩當了座椅。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且毫無怨言,這是一種多麼浩瀚和深沉的大愛啊!

大樹其實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貪慾旺盛的人類的代表。起初人類對大自然的奉獻感激不盡,但是隨着時間的流失,便開始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於是開始瘋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對人類的行為,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氣吞聲,默默地接受這一切。可是大自然不同於文中的大樹,它可不會一直忍讓下去,咱們中國有句俗話,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卻以針見血:“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如今人類已經埋下了這個因,那這個果,大自然是遲早要報的了。看着看着,我又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無牽無掛的,父母給予其生命,老師為其啟智,朋友為其排憂解難。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在我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我們,支持我們。而我們,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才會想起他們。

愛心樹給我們展示的並不僅限於對愛的深刻體會,也是這個世界的小小縮影,謝爾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訴我們這一點,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獻,更要懂得報恩。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那個男孩,知恩不圖報,一直向自然、向他人索取,那麼這個世界將沒有“愛心”可談!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因為它,我們的世界才更美好。如果沒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陽光照耀,人們的心也都是冰冷的。所以,讓我們向“愛心樹”學習吧!只有那樣,世界才能更美好!人與人之間才能多一種信任。

讀《愛心樹》有感 篇3

《愛心樹》是一本很簡單的繪本,但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很有道理的故事。一棵大樹很愛一個男孩,經常向他提供許多他用的着的東西。而男孩雖然經常接受大樹的奉獻和施捨,但卻根本沒把大樹當一回事。最後大樹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樹樁,可是大樹卻沒有絲毫怨言。後來男孩事業無成,只剩木樁的大樹也依然默默無聞地給男孩當了一個能讓他靜靜坐下來休息的座椅。

這棵平凡的大樹也讓我想起了無私奉獻的爸爸媽媽,他們不求回報,在任何時候都無怨無悔地照顧我,關心、愛護我。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愛。大樹的愛是那麼的無私,那麼的慷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不能像故事中男孩那樣,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一定要做一個懂得感恩懂得愛的孩子。

讀《愛心樹》有感 篇4

星期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愛心樹》。書中講了一顆樹和小男孩的故事,樹很有愛心,為男孩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無怨無悔,非常快樂。它把自己的葉子給男孩做王冠,把果實賣了給男孩買一些好玩的東西,用自己的樹枝給男孩蓋房子,用自己的樹幹給小男孩造了一條船。後來小男孩駛船走了,再回來的時候,變的老了,這時候大樹的葉子、果實、樹枝、樹幹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老樹墩。它讓男孩坐在上面休息,雖然一無所有,但它仍然感到很快樂。

書中,愛心樹奉獻出了一切,卻很快樂,真是令人感動。它就像我們的父母、老師一樣,精心的照顧我們,教我們知識,卻不圖回報。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做一個認真學習的學生,讓父母、老師放心。我們也要像愛心樹那樣,樂於幫助別人。

一(11)班:張雨軒 指導老師:孫傳琴

讀《愛心樹》有感 篇5

簡愛和羅切斯特的愛情多年來被無數人反覆提及,而讚揚得最多的就是這一點。男女主人公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所表現出的平等、自尊的個性都是各個重點章節的主旨,而這些主旨則在他們的愛情觀中被展露的淋漓盡致,它們如同烏雲上方的星河,灼灼閃耀着光芒,照亮着後來的女性者們追求愛情的道路。

從小就成長在一個充滿暴力的環境中的簡愛,經歷了同齡人沒有的遭遇。她要面對的是舅媽的毫無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兇暴專橫和表姐的傲慢冷漠,儘管她盡力想“竭力贏得別人的好感”,但是事實告訴她這都是白費力氣的,因此她發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近乎絕望的呼喊。不公平的生長環境,使得簡愛從小就嚮往平等、自由和愛,這些願望在她後來的成長過程中表露無遺,譬如在她的愛情觀中的種種體現。

簡愛雖然深愛羅切斯特,也知道他的妻子是瘋子,知道羅的一切謊言都是出自愛,而不是出於欺騙,但她依然毅然決然地離開。簡愛並不完全是在乎世俗的眼光,在她看來,兩者身份之間巨大的世俗差距,根本就不能成為感情的障礙。但是簡愛在乎自己的尊嚴,她只想做羅切斯特的妻子,而絕不能做情人。這種想法一直延續到小説的最後,她最終意識到對羅切斯特的愛超過了自己的尊嚴才結束。而上帝陰差陽錯的安排羅的妻子在火災中喪身,使得簡愛同時獲得了愛和自尊——多好的上帝!

而大學畢業後娶了個瘋妻的羅切斯特絕望地離開了英國,去歐洲大陸,為尋找一個能夠愛上他的善良聰明的女子開始了漫遊。然而命運又是如此的捉弄人,在漫遊歐洲的十年當中,他的渴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甚至墮落為尋找情婦以發泄心中的極端鬱悶。最後,形單影隻的羅切斯特帶着一個要尋找一位聰明、忠實而鍾情的女子為妻的夢想回到了桑菲爾德府。作者特意安排了這麼一個場景,在羅切斯特回府的路上,剛好碰到了外出辦事的簡愛,並且得到了簡愛的幫助,這預示羅切斯特將來的生活離不開簡愛了,可見作者的用心良苦。當羅切斯特第一次看到簡愛時,他就感到了“有一種全新的東西,一種新的活力和新的感覺,不知不覺傳遍了我的全身”。這種新的感覺其實就是羅切斯特的真愛之夢將成為現實,這種感覺和簡愛所預見的感覺一樣,也是正確的。

羅切斯特立刻放棄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平等的與簡愛談話。這個過程裏,簡愛的那種叛逆精神、自強自尊的品質深深的征服了羅切斯特,而羅切斯特的優雅風度和淵博知識同樣也征服了簡愛。她在和羅切斯特談到婚姻時,曾經義正言辭的對羅切斯特説:“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就沒有靈魂了嗎?你想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着肉體凡胎跟你説話,而是我的心靈在和你的心靈説話,就好像我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兩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這充分表現出簡愛的叛逆,她這種維護婦女獨立人格、主張婚姻獨立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張可以看成是她對整個人類社會自由平等的嚮往和追求,羅切斯特正是愛上了她這樣的獨特個性,同時他也同樣重複道: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羅切斯特自始自終愛的是簡愛的心靈——有着意志、力量、美德的純潔的心靈。正是基於如此,簡愛才真正的愛着羅切斯特,因為愛情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一方為另一方付出了真情的愛,假如得到的是對方的虛情假意,那麼這份愛情也就預示着快要結束了。

雖然寫於一百多年前,但這也揭示了愛情婚姻中的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愛的前提是相互平等、互敬互重。如果沒有尊重作為前提,很難説是真愛。若對愛不夠尊重,甚至還要以遊戲的心態的來對待愛,那只是情慾的遊戲而已。看看當今的社會現實,再讀讀《簡愛》中對愛的詮釋,我們不禁要問,現代人真的懂愛嗎?現代人的心靈是否已經病入膏肓了?

可以説,《簡愛》這部小説給我們建立了許多衡量愛情的標杆,其中最重要的一根就是這一個——平等與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