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農村心得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作為我們在基層工作的同志,要善於抓住這一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機遇,提高思想認識,改進工作作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快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構建和諧農村心得

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基礎

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的切入點,是全面推進小康建設的首要任務。中央提出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方針,其基礎和關鍵是發展生產,沒有生產的發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寬裕,不可能有村容的整潔。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特定的地理空間的區域經濟,它既是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又是解決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聯繫崇陽實際,我們重點是圍繞“三個結合”,大力實施興工強縣戰略,抓企業培植、抓招商引資、抓產業集羣、抓基礎建設。一是堅持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相結合,既要依靠招商引資吸納大集團、大企業、大老闆到本縣投資,又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投資建設資金,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培植髮展後勁。二是要堅持壯大支柱產業與扶持中小企業相結合,採取放寬民營政策,聚集民間資本,激勵民營企業,壯大優勢產業等辦法,促成民間資本,縣外資本和國有資本的融合,推動民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通過努力,壯大我縣醫用衞材、食品、釩、印刷包裝、建材等產業的成長壯大,培育一批帶動動大,競爭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的發展,力爭在三年內實現三個翻番,即規模以上企業户數翻一番,規模以上企業生產值翻一番,規模以上企業利税翻一番,進一步增強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實力。三是堅持園區建設與城鎮建設相結合,加快天城工業園、青山工業園、石城冶金工業園和崇青工業走廊這“三園一廊”的建設,按照工業向城南園區集中、機關向城北新區集中、商貿向中心城區集中、居民居住向住宅小區疏散的“三集中一疏散”的思路,運用市場運作手段,破解了城市建設資金難題,完善城市功能。

二、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農民富則國家盛。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三農”工作的重要主題。 近幾年,中央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但是,農民增收困難仍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着力點。聯繫崇陽,主要是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抓好特色產業。按照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相對集中的方針,紮實抓好有特色、有規模、有效益的特色基地建設,重點抓好“七大經濟板塊”和“四個養殖小區”的建設,形成特色板塊經濟,創建區域品牌。二是壯大龍頭企業。要充分利用上級扶貧資金、調產基金、貼息貸款等各類資金,集中扶持,快速膨脹,努力實現生產規模化,形成以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農户、產加銷緊密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機制。重點抓好雷竹筍、小麻花和優質米加工,使之成為農村產品增值和接納勞動力轉移就業,帶動農民增由和重要渠道。三是發展勞務產業。勞務輸出是我縣農民增收的一個優勢產業。我們要抓住我省實施農民工和農民科技“陽光工程”的有利時機,以縣職教中心為基地,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力度,塑造具有崇陽特色的競爭優勢和勞務經濟品牌。

三、尊重羣眾、規劃引導是前提

新農村建設應當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農民羣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主要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要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加快生態家園建設的步伐。一是要實事求是。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離實際的政績工程。要從實際出發,解決羣眾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問題入手,把工作重點放在解決村內道路,治排水設施、垃圾處理、人畜混居等突出問題上。二是要科學規劃。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到位”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嚴格規劃管理,嚴格執行新村鎮“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制度,確保村鎮規劃的落實。三是要示範引導。要尊重客觀規律,因勢利導,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範帶動,因村制宜,穩步推進。主要以白霓、路口兩個中心村建設為示範村建設樣板,着力解決在崇陽中普通存在僅依106國道一字長蛇沿建房和星星點點“天女散花”前有廣場,後有操場式的大量浪費耕地的問題,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四、加強領導、增加投入是保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工作是在縣、鄉。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轉變作風,突出服務功能,在以多程形式吸引和組織農民羣眾積極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同時,要鼓勵和調動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幫扶支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全黨和社會的共同行動,紮紮實實地為農民做幾件實事,讓羣眾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一是要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投入。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加大改路、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通路、通電、通水、通沼氣、通信息等“五改五通”等工程建設力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二是要鼓勵農民自主投入。在現有條件下,要把財政投入為主同社會資金的籌措、農民自願的投工投勞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注意用好“一事一議”政策,引導農民羣眾對直接受益的公共設施項目投工投勞,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三是為農民解決實際困難。針對農民羣眾最基本、最緊迫、最困難的問題入手,重點從決讀書難、看病難、孤寡病殘等問題入手,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合伯醫療的管理,使這一惠民政策真正造福於農民,另一方面要抓好農民中國小的管理和農村福利院的建設,真正做到為農民排憂解難,體現“雪中送炭”。

五、努力倡導文明鄉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民羣眾的整體素質,取決於農民羣眾的思想、觀念、言行和能力能否與時代發展相適應。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克服重基礎設施投入、忽視農民素質提高的“一手硬、一手軟”的做法,在廣大農民羣眾中積極倡導和確立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從而激發新農村建設的內在動力。 當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凝聚民心,激發民智,發揮農民羣眾的主觀能動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新農村建設題中的應有之義,我們要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農民羣眾的榮辱觀教育,對照“八榮八恥”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羣眾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時時處處將“八榮八恥”作為道德的標尺和行為的指南來約束自己,規範自己,衡量自己,評價自己,努力營造熱愛祖國,辛勤勞動,崇尚科學,團結互助,關心集體,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鄉風、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