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心得體會十五篇

信仰心得體會 篇1

信仰是開在牆角的一朵花,雖不顯眼,但瀰漫的芳香卻能沁人心脾;信仰是行駛在海洋上的一掛帆,雖然渺小,卻能乘長風破萬里浪;信仰是燃燒在黑暗中的一根蠟燭,雖然微弱,卻能驅散夜的陰霾。

信仰心得體會十五篇

——題記

人生有了信仰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才會擁有奮鬥的目標,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英國的培根説過,有偉大信仰的人,生活永遠放射着光茫。

文藝復興時期的喬爾丹諾·布魯諾為了堅持科學真理,進一步的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論;然而科學並沒有戰勝愚昧,並且遭到了天主教人的追殺,被釘於十字架前,誓死不屈的他烈火焚身仍高呼科學真理。他言道:“火併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他用生命堅定了自己的信仰。“愚昧不會永遠戰勝真理!”

音樂天才貝多芬26歲便創作了三首奏鳴曲,可是在輝煌到來的同時不幸地隨之降臨,由於治療不善,他雙耳失聰,失去了作為一個作曲家要比別人更苛刻的聽覺,可他從此就放棄了嗎?不。為了音樂,他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鋼琴裏,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他對於音樂的追求,對於音樂的熱愛,對於音樂的執著無疑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他始終明白:“音樂能帶給人無限的快樂!”

古人韓信甘願忍受胯下之辱,只為將來成就一番功業,後成為漢主劉邦麾下一員名將;

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繼承父志,終成為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白帝託孤,諸葛亮為扶後主可謂鞠躬盡瘁,心力極度透支,故有“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美名;魯迅棄醫從文,只為喚醒中國人的麻木,而自己一生飄泊,四處流浪,最後不也成為一代文豪,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綜觀歷史現實,騁目古今中外,像這樣有傑出成就的人,哪一個沒有偉大的信仰,哪一個沒有綻放着勝利的火花!信仰是一雙翅膀,小鳥擁有了它,便可展翅高飛,飛出自己的痕跡;信仰是一本樂譜,人們擁有了它,便可盡情彈奏,奏出美妙的音樂,奏出自身的價值!

願我們的人生都擁有一個偉大的信仰;願我們的人生時時綻放着耀眼光茫,願我們的人生更加美麗輝煌!

信仰心得體會 篇2

沒有永恆的孤獨和絕望,有黑暗的地方,必定有光。那束光,是信仰,是靈魂最原始最熱烈的追求,它在心中某處,在失意之時給人最耀眼的火光。

梭羅信仰自然,他迷戀大自然的神韻,毅然離開了紛擾喧囂的塵世。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梭羅這般快哉有幾人?居住在瓦爾登湖旁自制的一間小木屋內,梭羅享受自然帶給他的一切。在瓦爾登湖垂釣滿天星河,梭羅的信仰使然,而他也從中獲取凡塵千載都難以悟出的哲思。

個人應當有信仰,更重要的是他要追求他的信仰。人無信仰則躁,在人生中一路荊棘一路風雨,信仰是航燈,使人不至被燈紅酒綠迷惑了眼,不至被紙醉金迷迷亂了心。

與時間對峙,與荒蕪對峙,與冷漠對峙,與世態炎涼對峙,需要我們的信仰。在物慾橫流的這個時代,“權力”和“財富”成了越來越多人的信仰,這是國家的危機,民族的危機。

因為這種信仰,社會充斥着欺騙和冷漠,人與人之間逐漸形成一堵高牆,每個人都成了自己世界中的國王,飛揚跋扈。“小悦悦”事件以後引起的道德反思,各類食品問題帶來的國民恐慌……在經濟的騰飛無法帶動道德的昇華時,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

國家無信仰則亡,民族無信仰則衰,社會無信則亂,我們現在的所謂信仰,不過是被慾望包裹,失去最初的光亮。我們要做的是瓦解心牆,對於物慾僅是追求而非迷戀,只有每個國民有着自己最初的信仰,那麼這股力量將會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梭羅信仰自然,那是孩童般純真,是未雕飾的玉一般純潔。被生活洋流推着走的人們,也許該停下來找回原本的信仰。那才是人生的光。

“且放白鹿青崖間”是太白豪邁內心的信仰;“安得廣廈千萬間”是少陵心憂天下的信仰;“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東坡豁達樂觀的信仰……信仰是水,有着生命力,生生不息;人則像魚,沒有信仰這股清流難以存活。

又如國人的信仰迷失,是因為繁雜的人間污染了原本純潔的信仰,可迷途知返,給自己一雙慧眼,看清紛擾世間,便會尋得本真。

柳永曾渴望功名,後也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李煜在位時沉淪放肆,後才知“一綸繭縷一輕鈎”才是自己想要的……他們迷失過,有的尋回了,有的一世長歎,所以我們更要學會守護自己的信仰。

信仰,是心中的歌,是夜間的夢,是感動與温存。但願風再起時,信仰不再因為俗世而奔馳,珍貴歲月中,她是心中的詩,神聖如斯。

浮生如此,人生如斯,信仰之始必與身體一同就於木中。即便在靈柩,它依舊閃亮着光……

信仰心得體會 篇3

我的世界,因為有你才會美,是你給我的信仰

——題記

他對於我來説,是一種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愫。與其説是崇拜,不如説是一種難以割捨的信仰更加貼切。

“微笑,比什麼都重要。“

國小時候的我如同猴子山的大王一般,對學習視若無睹,成績更是糟糕得差強人意,而正因如此,在校被教育,在家被教導,美名其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不得不説,這曾是我最頹廢的一段時光,我曾一度對自己起了不如放棄的念頭,無法繼續厚着臉皮面對父母的關心和老師的關懷,披頭散髮地躲在被窩之中想過蒙住頭便是與世隔絕。

然而,在這個時候,便是他的歌聲拯救了迷茫的羔羊。

温潤如水,清澈如鏡,活潑如童,何嘗不是一劑安心劑呢?

他唱:“微笑,比什麼都重要。

“就算有再大的風,也擋不住勇敢的衝動;努力的往前飛,再累也無所謂。”

那時的他出道不久,初次參與綜藝節目不免會被冷落,印在我腦海裏的是,他明明尷尬到説不出任何話的時候,還盡力維持着自己一貫温和的笑容站在那,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笑得真的很窘迫。如他所想一般,他是被埋沒的人。

彷彿曾經的我,膽小而無能為力。

國小有一次英語演講,第一次參加的我辛辛苦苦準備了一大版的演講稿,滿懷着自信等待,當輪到我的時候,心中無法抑制的跳動如同繃緊的琴絃,近乎同手同腳地走上台微躬身子鞠了個躬,我從不知道,我是如此的畏懼這個演講台。

一旦錯過,便再也無法挽回。

深知這個遊戲規矩,我知道我不能躲過,雙脣緊抿成線,眼上如同蒙上紗布什麼也看不清,雙腳瑟瑟發抖,只能靠着意識對着台下眾人微勾起一抹頗為尷尬的微笑。

我做不到。

無話可説,無計可施,或許當時他的想法和我一樣?不,是不一樣的。

他唱:“就算有再大的風,也擋不住勇敢的衝動;努力的往前飛,再累也無所謂。”

許多人在面對困境和窘迫的時候會下意識去選擇用膽怯和沉默去度過。與眾不同的是,他會選擇迎面而上,因為他堅信,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他堅信,會用人理解他。所以他勇敢,所以他無謂。

古曰:時未遇兮無所將。

此時此刻,我便尋找到我所求之鳳亦,尋找到我所憧憬之人。

這樣的人,他是我的信仰。

信仰心得體會 篇4

信仰是什麼?信仰是一個人最高的操守,是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口不言棄的精神支柱。有了信仰,再大的難事也有了堅持到底的理由;有了信仰,再大的苦也有了坦然面對的勇氣;有了信仰,能耐得住寂寞,能守得住安靜,能扛得起責任,能衝破一切思想的藩籬。

信仰如同浩渺星空中的北極星,眾星圍繞,是我們生命的方向;信仰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不論何時都給予我們戰勝一切的力量;信仰如同清泉,不論我們如何狼狽不堪,它總能將我們的心靈淨化。

人生長短不好説,也許有人在人生旅途中自暴自棄;也許有人在人生岔路口處判斷失誤誤入歧途。其實,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充滿貪婪和慾望,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只是因為心中缺少一個值得守護的信仰。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有這樣幾個朋友,她們和你相處的時間幾乎佔據了你生命的大部。在你傷心時,她們會在你身旁守護你,為你打抱不平;在你生病時,會頻繁地發短信、打電話問候你;在你孤獨時,他們總是會在你身邊,給你鼓勵和温暖。如果有,也許,她們會成為你最重要的人,會成為你心靈深處最最值的守護的信仰,這個信仰,叫做友誼。

心中有了一個信仰,孤獨便不可怕。

人人都羨慕珍珠的靚麗、璀璨,其實若干年前,它只不過是那金色海灘上的一粒沙,聽着遊輪汽笛聲,看着那海與天的交匯處,等待養蚌人的到來,可變成珍珠的過程中要在那張大嘴裏等候無數個黑暗的光陰,可對於沙粒來説相比於之前那些數不盡的黑暗,這點孤獨,又算得了什麼?不知多少個黑夜都已度過,它一點也不懼怕,因為變得如同星辰般的璀璨一直是它的信仰,這個信仰,叫夢想。它的信仰支持它永不放棄,直到成了那顆璀璨的夢中珍珠。

雲被陽光染得金黃,也為它披上一層金衣。它依舊聽着那遊輪汽笛聲,看着那金與靛的交匯處,只不過,因為它的信仰,它已不再是那金色海灘中的一粒沙。

信仰心得體會 篇5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暫,卻又這般千變萬化,充滿着離奇與詩意,夢想和傳奇。

身處物質世界的我們,窮盡一生努力追求的卻遠不僅僅是物質。“信仰”、“人生”、“死亡”之類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在我們的生命裏一次次地被提及。我們總會忍不住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儘管這是從古至今無人找到答案的話題,但卻並不妨礙我們擁有自己的一份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向死而生,有人醉生夢死;有人在拼命追求着我們從未想過的東西,甚至不惜傾其一生。人與人的外在如此相像,內心卻又如此大相徑庭。有的人,我們可能一輩子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追求;而我們自己心中的所想所盼,不被他人理解和接納的又有多少?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便需要尋覓精神的支點來站穩腳跟。人總是需要有信仰的,那是在萬念俱灰的時候唯一支撐着我們活下去的東西,也是我們最後的立足點,最後的動力。因此人們信仰宗教,普通的`人們將其當做心靈的慰藉,虔誠的人們則為之奉獻終生,完成靈魂的超越。“j教會要求人們在一個充滿邪惡和不公、痛苦和恐懼的世界裏有擔當地生活,其中真諦就在於承受苦難與愛他人。”歷史上,馬禮遜和柏格理,以及千千萬萬的傳教士,不也正是為此而來到中國的嗎?來到這個幾乎未曾接受過宗教洗禮的國家,給苦難中的人民帶來西方的信仰。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正因人是如此感情豐富而內心脆弱,很多時候,儘管我們外表看起來無比強大堅定,內心卻早已是搖搖欲墜的玻璃瓶,而心中的信仰,就是它唯一的也是最後的立足點,只要擁有這個支點,我們就擁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

擁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他們內心沉靜篤定,無所畏懼;但同時也有人始終無法成為有信仰的人,比如托爾斯泰。他曾説,他也想皈依一種宗教,“只要它不要求我否定理性”。可是有哪一種宗教不否定信仰者的理性呢?於是這成了他的矛盾所在。最終他所找到的生命的支點,不是宗教,而是人民。他從勞動人民的身上,發現“生命是合理的”。這成為了他的信仰,他的精神動力。有了這個支點,他才能夠正視人生,直面死亡。他克服了自己對死亡的恐懼,為生命尋找到了新的解釋和意義。

曾在一部講述戰爭與變革的作品裏看到這樣一段話:

“為何,人總會在無意識間產生惡意。

“為何,從不試圖反省這份惡意。

“為何,有人會肆意踐踏他人的人生。

“為何,人類支配和被支配。

“為何互相傷害,卻又為何,拼死掙扎求生。”

作品中的主人公否定宗教信仰,用他的一生在尋找人類的未來和出路。最終他找到的答案是:“相互理解”。而這正是他曾經否定和拋棄過的東西。

這讓我想到了墨子的“兼愛”,想到了柏格理、弘一法師和托爾斯泰,也想到了《人間草木》一書中周寧的這一句話:“信仰生命意義的人是幸福的,他們在信仰中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入世的使命;信仰生命無意義的人是幸福的,他們同樣在信仰中獲得安寧與出世的使命。”

擁有自己的精神支點,找到自己的心靈寄託,無論世界在眼前怎樣動盪,前方的道路多麼扭曲和搖晃,我們也要永遠保留着那份重新站起的力量。

信仰心得體會 篇6

一是堅定政治信仰不迷失。當前,一些黨員幹部理性迷惘、信仰動搖;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陽奉陰違、言是行非;更有甚者“不信馬列信鬼神”。這些人原本也是黨的領導幹部,但由於忘本忘祖、忘記初心,把理想信念和黨章黨規丟到一邊,最終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作為共產黨人,要堅持立根固本,任何時候都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守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二是站穩政治立場不偏移。黨章明確規定,共產黨員要“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對黨是否忠誠可靠,是衡量一個黨員幹部政治立場是否堅定的重要標誌。我們要時刻想到自己進了黨的門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堅定不移地聽黨的話、跟黨走,經常地主動地向黨中央看齊,與黨中央對標,決不在黨面前裝“兩面人”、耍兩面派,決不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同中央唱反調、搞政治上的自由主義。

三是保持政治清醒不糊塗。政治清醒是領導幹部政治成熟的重要標誌。黨員幹部保持政治清醒就是要增強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鋭性,做到在重大原則問題、重大考驗面前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作為黨員幹部,應當深刻汲取衡陽破壞選舉案的慘痛教訓,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思想敏鋭、眼睛明亮,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分析、處理、解決問題,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影響,堅決同各種錯誤行為和不正之風作鬥爭,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四是嚴守政治紀律不妄為。在黨的所有紀律中,政治紀律永遠擺在第一位。一切與黨中央離心離德、損害中央權威的言行,都是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所不允許的,都會遭到法紀的嚴懲。在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上,我將切實做到“六要六不”:要聽黨指揮,不陽奉陰違搞自由主義;要五湖四海,不拉拉扯扯搞團團夥夥;要與黨同心,不口無遮攔搞妄評亂議;要嚴守程序,不擅作主張搞先斬後奏;要敢於擔當,不推過諉責搞官樣文章;要嚴管身邊,不護犢縱容搞干政牟利。

強化“四個意識”,不僅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也是黨員幹部講政治的根本遵循。

講政治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強化政治意識,一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二是要自覺遵守政治紀律和規矩。三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市政協開展的任何履職活動,都必須以維護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講政治必須強化大局意識。強調大局意識,一是要正確認識大局。衡陽當前最大的大局就是發展。要堅持用發展來統一思想,用發展來凝心聚力。二是要自覺服從大局。我們考慮問題、開展工作,都要自覺將自己置於大局之中、融入大局之中,堅持局部服從全局、個人服從集體、當前服從長遠。三是要堅決維護大局。就當前國情而言,維護大局就是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發展。

講政治必須強化核心意識。強化核心意識,一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就是因為我們黨有成熟的領導集體,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二要執行黨中央的決定部署。黨中央提倡的一定要堅決響應,黨中央禁止的一定要堅決杜絕,黨中央決定的一定要堅決照辦。三要維護這個核心。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這個核心。

講政治必須強化看齊意識。強化看齊意識,一是要向黨中央和看齊。向黨中央看齊,就是要與中央對標,做到在政治上堅定自信,在組織上服從安排,在作風上嚴守底線,在行動上高度自覺。向看齊,就是要做到在政治定力、為民情懷、敬業精神上向看齊,始終做到信仰堅定、夙夜在公、勤勉奉獻。二要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就當前而言,要認真領會、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把黨中央定下來的事情抓實抓細抓好,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要向先進典型人物看齊。我們應當以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等先進典型和身邊的好同志為標尺,大力弘揚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和道德情操,在學習先進中砥礪黨性修養,強化責任意識。

信仰心得體會 篇7

猶記得半年前參加黨課培訓的時候,那時候在講台上的老師給我們講述了許多革命老前輩堅定自身信仰,為中華之崛起奮鬥終身的事蹟,那時候在台下的我激動萬分,為先人事蹟感慨萬千。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法苑珠林》卷九四:“生無信仰心,恆被他笑具。” 沒有信仰之心,人的行動力就會受到限制,無法實現自身之最大價值,信仰從本質上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有神論信仰,另一類是無神論信仰。

有神論信仰者謙卑,相信宇宙中的一切是神所創造,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因果循環,靠內心的善惡道德法庭約束自己,相信"頭頂三尺有神明",所以不敢胡作非為。 無神論信仰者相信人的主觀能動性,相信科學,相信眼見為實,相信進化論,相信生死是必然的,人死了什麼也不存在了,永遠地"安息"了,所以把精力和時間主要花費在此生的榮辱勝敗尊卑貴賤上,既然相信人既無前世,也無來世,所以敢想敢為,不怕天、不怕地,更不相信什麼因果報應。

我們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擁有自己的信仰,我們的信仰就是可以帶領我們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之崛起的共產主義。孫中山、毛澤東和鄧小平這三位共產主義先鋒將信仰之火從國外引燃到中國大地各處,他們傳播着信仰的火種並開創了不同的歷史偉績,將黑暗的中國一步步推向光明。歷史長河中種種事蹟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被跟隨的最大理由,是讓我們為自己謀幸福,爭自由,為中國創未來。我們的信仰何其單純又何其偉大。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是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用不爭的事實,用一幕幕珍貴的畫面再現着歷史,呈現着現實,啟迪着未來。讓久已不聞槍炮聲,血腥味的我們,又回到那個為信仰敢捨身的年代。

烈士的鮮血讓世人警醒。那還未曾遠去的身影,可否讓今天的我們汗顏?

信仰被踩在腳下的當下,身邊人以不屑的口吻提及共產黨人的時候,我們可曾為自己是個共產黨人而羞赧。當信仰被高高舉起,人的頭顱昂揚向上,我們的軀體挺拔健壯,我們敢於為了人民去付出鮮血與生命,人民把我們高高舉起。當信仰蒙上灰燼,人便如行屍走肉,無視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邊,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拋棄。

信仰的本質是相信其正確,甚至寧願相信其正確,不在於其是否真實。所以,信仰無所謂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因為堅持這種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託。信仰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假定。人,就其本身來講沒有意義,人的意義就在於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一個意義,不同的人設定有不同的意義,沒有統一的公認的普遍的人生意義。設定的人生意義的豐富性,決定了信仰的豐富性。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會裏,共產黨員們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是有益於黨的發展的事,是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是有益於人民的事。只要共產黨員的信仰沒有變,有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們黨的事業就會永遠持續下去。感謝《信仰》的播出,願她如一劑良藥,把當今中國的微恙早日治癒。

信仰心得體會 篇8

為慶祝建黨91週年,發揚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銘記黨的光榮歷史。中央1套欄目特別播出了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我係黨總支在組織大家觀看此紀錄片後又於今日上午9時在3號教學樓419教室組織開展了“《信仰》觀後感交流大會”。系黨總支新任書記陳亞琴老師、副書記劉文華老師、二支部書記侯琪老師、一支部陳蕊老師以及我係所有學生黨員、預備黨員出席了此次大會。

會議由陳蕊老師主持,在會議開始,陳老師首先簡要的講述了自己對《信仰》這部紀錄片的觀後感,繼而邀請我係新任黨總支書記陳雅琴老師進行講話,陳書記指出,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生活在如此和平安逸的環境中學習生活,都是無數革命黨人在革命戰爭時期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生活在和平時代中的我們雖然不用經歷殘酷的戰爭,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與責任並不輕於上戰場,在這個世界多元、文化多元、體制多樣的大環境中,要堅守我們的信仰,需要我們有一顆更加堅定的心。尤其對於思想尚未成熟的學生黨員,更是一個考驗。因此,希望大家能能夠隨時謹記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與義務,堅定自己的信念。

陳書記的一番講話,深深的觸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引人深思,發人覺醒。之後大會圍繞共產黨人憑什麼打動人心?為什麼要加入共產黨?作為一名黨員,你的信仰是什麼?作為學生黨員,我們以後要怎樣做?等問題展開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分別談論了自己對不同問題的看法及觀點,其中我係09級秦傑同學的“為什麼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發問引人深思; 10級的石厚波同學的一首《高山仰止》更是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我無法像一個老兵那樣風雨不催,我有的只是一圈圈年輕的年輪,和一顆炙熱的赤子之心”“年輕,只願青春無悔,我們有的不是通往神蹟的天路,而是內心無處不在的信仰”。最後陳蕊老師對本次大會作了總結,大會在大家抒發對本次會議的看法中圓滿結束。

信仰心得體會 篇9

為進一步推動“三優”工程建設和管理提升步伐,結合當前合成氨開車、新區建設、降本增效、管理提升等主要任務。發展部門開展了一次“講政治、講大局、講紀律”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對相關內容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履行崗位職責、幹好本職工作的信心。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現就學習情況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講政治。核心是對黨忠誠。忠誠,是各個國家、民族、政黨和軍隊所推崇的基本道德和行為準則。共產黨人對黨的忠誠,突出表現為忠於黨的信仰,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追求;忠於黨的宗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於黨的綱領,為完成黨在各個階段歷史任務而不懈奮鬥;忠於黨的事業,自覺立足本職出色完成黨賦予的職責使命;忠於黨的紀律,自覺遵守黨的章程和各項法規制度。這些,從根本上決定和影響着黨員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行為取向。對黨忠誠作為一個政治要求,需要廣大黨員終生恪守,終生實踐。黨員幹部必須帶頭把對黨忠誠的誓言貫徹到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實際行動彰顯和體現對黨忠誠,真正為廣大黨員作好表率。

二、講大局。大局意識是黨員應有的基本素質,是做好各項工作重要前提。大局意識首先反映的是政治立場,就是高度自覺地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從羣眾根本利益出發,從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高度來思考處理問題,貫徹落實上級決策指示,做到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大局意識體現的是高瞻眼光,就是高度自覺地跳出一時一事、一地一己的侷限,正確把握和處理局部與全局、個人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關係,以寬廣眼界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得失,把握現在、透視未來。大局意識表現的是系統思維,就是高度自覺地把握大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善於因勢利導,積極主動做好本單位工作,履行好所負職責,進而服務和推動全局發展。大局意識更展示的是黨性素養和思想境界,就是在大局需要的時候,自覺做到局部和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一個黨員,具備了這樣的大局意識,才能在複雜形勢面前把握正確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猶豫動搖,在具體工作中把握全局意圖和要求,在涉及局部和個人利益時堅守高尚追求,經得起各種誘惑與考驗。

三、講紀律。毛主席曾經説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嚴明的紀律是執行方針政策、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證。我個人也深刻的認識到講紀律就是要嚴格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章立制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如果一個企業制定了規章制度,卻得不到認真執行,那就等於一紙空文。執行規章制度,要積極響應,心繫大局、恪盡職守,自覺營造一心一意謀發展、專心致志幹工作的良好氛圍。主要應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在對待紀律的態度上,必須像《詩經》上所説的那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二是在行為上,要努力做到“三個一樣”:(1)行為與紀律一個樣;(2)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3)有人監督與無人監督一個樣;三是:在工作思想境界要達到自律慎獨。

通過這次學習“講政治、講大局、講紀律”的教育活動,使我從根本上了解它的重要性,促使日後工作的覺悟性,時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在工作中保質保量提升個人能力,為企業爭取更大利益。

信仰心得體會 篇10

為慶祝建黨95週年,展示各個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理想信念和傳奇故事,在黨支部的組織下,我觀看了大型紀錄片《信仰》,雖然只有短短的三集,但是給我帶來的震撼是無以倫比的。

人活着心中就必須要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會有奮鬥的激情。在記錄片《信仰》中,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堅持理想信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故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在這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中,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勇於獻身革命事業的優秀品質,看到了那一股堅定的信仰所藴含的力量。正是這種信仰的力量感染、鼓舞、召喚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後繼,也正是這些信念堅定、百折不撓的優秀兒女忠誠踐行黨的宗旨,勇立時代潮頭,植根中國大地,獻身革命事業,我們黨和她所領導的民族偉業才能於艱苦卓絕中砥礪奮進,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推動中華民族不斷走向富強、走向復興。

在影片中所反映的建國初期王大鍬、張秉貴、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範,以及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中湧現出來的沈浩、蔣築英、郭明義、徐虎等模範人物,雖然他們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但他們是在信仰旗幟的感召下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鞠躬盡瘁。他們都以不為名利,不圖私慾,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為行動準則,默默走過了人生中的一個個春秋。

同時我也深刻明白共產主義與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最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良知的科學思想體系。榮華富貴、高官厚祿、錦繡前程,這是自古以來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夢想,但都被一代代有抱負心繫民族的愛國者找到了信仰真諦的革命者棄之如敝屣。但在當今這個改革開放新時期裏,往往存在一部分人只為追求個人名利而放棄了人生應有的一份正確的信仰,讓他們在追逐所謂的名利時,迷失了自我,一步步走上了歧途。這樣的人沒有矢志不渝的追求,經不起失敗的考驗,為了一己之利,脱離了羣眾,損壞了大眾的利益。由此可見,在這個由一代代優秀的共產黨人帶領羣眾一起奮鬥所換來的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中,不論從過往、今天、還是未來,培養樹立堅定正確的信仰一直是我們鞏固、建設祖國的重中之重。

一代代優秀的共產黨員前輩,他們心懷信仰,為了祖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默默地奉獻出了的是他們的鮮血、生命,以信仰為天、人民為地,用頂天立地之態點起祖國前進的明燈,撐起祖國的未來!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緊跟前輩的步伐,心懷那份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並將其發揚下去,保持與時俱進的心態,努力完善自我,為保護好、建設好我們的祖國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我們行動的準則,為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奮鬥終身!

信仰心得體會 篇11

曾經,在念大學的時候,"信仰"對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虛無縹緲,是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我從未認真考慮過自己的信仰是什麼?自己應該追求怎樣的信仰?但當我踏上區婦聯的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開始有了一種信仰,那種信仰激勵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別是近日,在支部的組織下觀看了《信仰》紀錄片,更是感觸頗多,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有明確的奮鬥方向,才能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

正如紀錄片裏所説:"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未來,是共產主義。"事實表明,共產主義信仰在萬眾一心的集體進取中迸發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難輝煌;從建黨偉業到建國大業,從獨立自主到自力更生,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從初級階段到小康社會,從中國特色到和諧社會,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信仰的力量引領一個古老的民族持續實現復興的夢想。

堅定信仰,需要勇氣。晉朝劉琨講過:"膽識堅定,臨難無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對困難 挫折 風險,都能做到堅定不移 堅韌不拔 堅持不懈,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只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離開了勇氣,也就離開了堅定,失去了信仰。對照自己,更需不斷錘鍊這種可貴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風雨不動安如山"。

堅定信仰,需要實踐。堅定的信仰需要在實踐中錘鍊,更需要用實踐進行檢驗,不斷增強堅定信仰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別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門”幹部,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掌握的只是書本知識,缺少工作閲歷、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向基層婦女幹部學習,學習如何把黨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如何做好婦女工作,如何處理好複雜問題;向實踐學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把本職工作和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把基層實踐中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向婦女羣眾學習,耐心傾聽她們的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更好地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

我堅信自己將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氣、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幹勁,為信仰的旗幟增添新的光彩。

信仰心得體會 篇12

近日,晉城城區區委中心組舉行了“兩學一做”第一次專題研討,以“講政治、有信念”為主題,重點圍繞如何確保政治合格,做到對黨忠誠,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黨愛党進行了研討。會上,圍繞學習“講政治、有信念”的心得體會,城區區委書記張利鋒、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學忠,區人大會主任宋春生等做了主題發言。

張利鋒在發言中指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全體黨員提出了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四講四有”要求,並把“講政治、有信念”作為合格黨員的首要標準,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凸顯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對黨員幹部的極端重要性。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內涵,堅定不移固本鑄魂,真正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黨愛黨,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上的守護人。

張利鋒強調,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義,切實增強“四種意識”。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是對黨員幹部提出的新要求,是衡量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是“講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義和具體體現。必須把增強“四種意識”作為“講政治、有信念”的根本要求來貫徹,自覺向看齊,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貫徹省委提出的“雙學”要求,充分認識到“學講話、學作風”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向和中央領導集體看齊的過程,堅持以上率下這個基本工作方法,大力倡導“夙夜在公、只爭朝夕、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不斷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張利鋒要求,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方法路徑,切實做到知行合一。要在加強理論武裝上下功夫。必須要把學黨章黨規和學系列講話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學深學透、融會貫通,在學系列講話中加深對黨章黨規的理解,在學黨章黨規中深刻領悟系列講話的基本精神。要在對標先進先輩上下功夫。以先輩先進為鏡,主動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和工作擺進去、把思想和靈魂擺進去,在思想上對齊、作風上對照、行動上對標,真正做到深學細照篤行。對身邊的先進典型要多發現、多關注、多總結、多弘揚,讓廣大黨員幹部學有榜樣、行有示範、趕有目標。要在樹牢宗旨觀念上下功夫。要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站穩羣眾立場,踐行羣眾路線,盡心竭力地為羣眾辦好事、解難題、謀實惠。要在加強黨性修養上下功夫。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作為重要抓手,帶頭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引導廣大黨員嚴格落實民生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三會一課”等制度,真正把黨性教育強起來、組織生活嚴起來、理想信念樹起來,在全區黨員幹部中營造 “講政治、有信念”的良好氛圍。

信仰心得體會 篇13

學過“三有”教育理論後,我覺得作為教師,一定要有教育信仰。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業,它也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師。有教育信仰的教師才能從他所從事的職業中體驗到人之為人的意義和價值,體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信仰教育並選擇教育而且把它作為一種事業來追求,將使人在這一追求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陶行知曾説: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教師是要教人成人。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教人成人他必須自我成人,進而才能引導學生成人,而教人成人不能沒有教育信仰。因為“信仰是知識和實踐行為之間的一定的中間環節,它不單純是知識,充滿人的意志、感情和願望”,信仰“是一個人的基本態度,是滲透在他全部體驗中的性格特徵,信仰能使人毫無幻想地面對現實,並依靠信仰而生活”。

教育信仰作為一種內在精神然引導我們去追求人生幸福。對職業信仰才有職業的樂趣,對人生信仰才有人生的幸福。正是有着對教育的信仰,特級教師霍懋徵才會以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身份在國小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60年,而她一生從教的體會就是那六個字“光榮,艱鉅,幸福”;正是有着對教育的信仰,鄒有云、盤振玉這樣的教師才會在偏僻的教學點、在大瑤山使自己與教書育人融為一體,使自己與學生的成長融為一體。之所以有這樣的教育信仰是因為“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我們深信教育應當培植生活力,使學生向上長。所以有教育信仰的教師,才是我們真正學習的榜樣,我們也才能從他們身上汲取到精神的營養。

如何做到有教育信仰呢?

教師的教育信仰首先是對人自身的信仰。我們倡導“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從人出發,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育要以學生為本,教師是“人師”而非“經師”。教育就是要使人成為人,使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實現,使人的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協調、全面發展,使人具有完美的人格,使人成為自由之人。這是一種“完美的人”,也是永遠無法完成的人。正因為無法完成,我們才會不斷追求使其完善,而這才是教育所信仰的人。信仰這樣的人就意味着如教育家蔡元培説的那樣: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就意味着教育不是實現預定目標的過程,而是與人一樣不斷成長的過程,從而使教育由“階段性教育”走向“終身教育”,成為終生解放人自由本性的教育。

教師信仰人自身,一切從人出發。那麼怎樣使人成為人?我們相信教育的過程就是愛的過程,真正有效的教育只能是愛的教育。凡是從教者只有具有無私的愛才能為教育殫精竭慮,為學生嘔心瀝血。因為愛包含了給予、責任、關心、尊敬、瞭解等積極的人性因素;愛引導“我”進入存在的深處並形成個體人格;愛建構我和他人與自然的人性化聯繫。“深刻的愛存在於從‘生存’到‘生存’的關係中,對於愛者來説,一切‘實存’都變得人化了。

故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精神空虛、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無知等絕不會煥發和孕育出真正的愛”。陶行知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信仰愛就是信仰生命本身,相信每個生命的希望和珍貴,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費心血去培養。

有人説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有教育信仰的教師他成為愛別人孩子的神。他全身心地愛學生、給予學生,這種富於熱情和智慧的給予使他從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以及直接來自學生的積極反饋,從而體會到付出和給予的幸福。霍懋徵老師從教60年,從沒有對學生髮過一次火,從沒有懲罰過一個學生,從沒有向一個學生家長告過狀,從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隊。這就是對愛的信仰!有愛的信仰才能始終平等面對每個學生,並熱情地關注他們的成長。信仰愛就是無私地、孜孜不倦地為學生創造和給予,使自我與學生成長為一個“人”。或許我們缺少的就是霍老師身上的這種愛的精髓。

教育是靈魂的教育,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霍懋徵老師的學生説:霍老師教我們做人,不是説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有教育信仰的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形成學生的人格,他用愛使學生形成愛,他使自己與學生一起成長。我們作為教師,要像霍懋徵、鄒有云、盤振玉、黃靜華老師那樣,像林崇德教授那樣,有教育信仰,如此才能使我們人生的意義得以體現,才能使我們的人生得以昇華,也才能使我們作為教師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

我們在做有信仰的教師的同時才會體會到職業的幸福,人生的意義。

信仰心得體會 篇14

一、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黨員幹部自身建設的核心問題。黨員幹部必須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增強政治意識,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人大工作保持政治定力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把人大工作置於黨的領導之下,是人大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必然選擇。人大工作必須正確找準角色定位,當好黨委工作的依託者和分憂者,始終與黨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自覺增強大局意識,確保決策落地生根

要在深入思考中正確認識大局。黨員幹部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在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站穩正確立場,自覺地同黨中央保持步調一致。要在明確定位中自覺服從大局。服從大局就是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要在擺正位置中堅決維護大局。地方人大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自覺做到決策上順應大局,工作上圍繞大局,思想上配合大局,行動上保證大局。

三、自覺增強核心意識,維護黨的集中統一

學習上要聚焦“核心”。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做到全面認知、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政治上要維護“核心”。要堅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這個核心,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踐上要彰顯“核心”。要在工作實踐上彰顯“核心”思想、理念和思路,在落實決策部署上不講條件。

四、自覺增強看齊意識,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確立看齊的思想自覺,堅定信仰信念。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牢記黨員姓黨、在黨為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強看齊的政治自覺,做政治明白人。要通過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精神,完整理解、全面掌握精神實質,將“看齊意識”內化於心,成為一種思想自覺。落實看齊的行動自覺,做到知行合一。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才能知行合一,讓看齊真正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謀事創業要遵照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真正做到腳踏實地、真抓實幹。

信仰心得體會 篇15

趙局長在“三有”教育中提到:做有信仰的教育,辦有文化的學校,展有情感的課堂。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我們教師自己,曾經看周國平在《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一文中説:“由於生存鬥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趨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

對一個人來説,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了。”沒有信仰的靈魂難免會萎縮和空虛。有了信仰,我們才會擁有一顆高尚睿智的心靈,一種博大深邃的精神,一份真誠温馨的情愫,一種高貴雅緻的人格。作為教師,他應該有怎樣的教育信仰呢?

第一,對教育事業執着的愛。

教育工作是非常紛繁複雜,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已經感到教師在工作中經常會面對不同的困難,教育智慧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和堅持不懈過程。在高中的時候,因為我遇到了幾個非常好的老師,他們在課內課外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和幫助,那個時候我就決定以後要做一位和他們一樣的老師,所以我選擇了師範專業。當我最後通過考試和選拔,真的成為一個老師的時候,我無比的開心。然而這份工作的艱難是我不曾想象的到得。也許優秀的老師那無比的幸福感,就是因為他們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而這個幸福使他們永遠割捨不了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

第二,對於學生的熱愛。

看完這本書,但凡優秀教師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對於學生無私的愛。學生的成長過程就是他們的快樂和滿足。如果老師不能無私的熱愛學生,我想教師這份工作不會給其帶來精神的富足。什麼是無私的愛?現在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多樣,如果我們僅以成績來衡量他們,無門如何真正的熱愛他們,真正的關心他們。在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事物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社會的複雜與多樣,使得學生在今後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如何給以學生正確的引導,如何與學生交心,什麼樣的愛,是當代教師真正能夠給與學生的,並有助於他們成長和幸福。有人説老師必須每天都以笑臉面對學生,有人説老師要以愛自己孩子一樣還學生,有人説不能把自己的感情表現在孩子面前,無論什麼樣的愛都不能忘記學生必然要踏入社會,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面對複雜的社會,他們必須要面對一些情感上的挫折,那個時候他們怎麼辦?教師的愛,不能只是關注於孩子三年的成長,教師的愛,應該是學生的一生受益。

第三,積極地社會心態。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一部分人逐步的富裕了起來,社會上的平復差距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真確對待老師這個職業呢?我的想法很簡單,我做老師肯定不可能富貴,要富貴我就不做老師了,所以沒有必要和其他一些高收入羣體去比較。古人有一句話很棒:“縱有良田千畝,房舍百間。然,食不過三餐,寢不過一榻而已。”知足方能常樂。老師的快樂,在於自身的追求,是自身精神的富足,是所教學生的幸福。我想只有明確了自己生活的目標和方向,才不會在浮躁的社會狀態下產生失落感,才能幸福快樂的生活。

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既然自己選擇了教師這份事業,那麼必須堅守自己最初的信仰,進行紮紮實實的行動,品味成長過程當中的苦樂,追尋教師的幸福,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