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精選8篇)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1

10月30日至11月3日,我參加了自治區機構編制系統20__年黨性教育培訓班,專程赴林州市紅旗渠幹部學院學習培訓。短短几天時間,通過現場實景教學、專家講座、專題片播放、與當年勞模交流互動,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我對新時期如何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啟發。這種精神永不過時,值得在新時期學習踐行,也值得各個地方學習借鑑。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精選8篇)

這次學員們首先進行了體驗式教學,走紅飄帶,水長城;實地參觀了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沿着蜿蜒崎嶇的山路,仰望峻峭陡立的懸崖,看到水渠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穿腰而過,觀摩“鐵姑娘打釺”、“凌空除險”等重現的場景;零距離與紅旗渠親密接觸,親身感受和體驗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懸掛在絕壁上,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人間天河”的紅旗渠;我心靈上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們苦戰10年,用苦和累、智與慧、;血和汗,用鐵錘、鋼釺,硬生生地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了全長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回想他們當年工程建設的艱苦卓絕,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這一真諦;體會到真正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無私無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把羣眾關心的工作做好、做細、做實是第一任務。

其次學員們觀看了《巍峨山碑楊貴篇》、《紅旗渠》的紀錄片、話劇。從當年紅旗渠建設的總設計師、組織者和指揮者、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身上,從他心繫林縣50萬蒼生疾苦、敢於捨出身家性命為民請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人格風範,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的大智大勇、大愛情懷和對人民的赤子之忱,也一次次為他的事蹟而感動、而落淚。想當年,林縣老書記楊貴冒着極大的政治風險在縣委常委會上,首次提出修建紅旗渠的驚天構想,語驚四座,堪稱天方夜譚,夢想神話。會場上驚訝者有之、感歎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也有善意的勸告,此工程史無前例、鑿山開渠從山西引水入林,戰線長、障礙多、施工難、風險大,一旦功敗垂成、必將身敗名裂,建議他三思而行。“大家放心,出了問題我一人負責”楊貴在會上堅決表態,他敢想、敢幹、敢擔當,花了一年多時間,帶領工程技術人員翻山越嶺、調研勘探,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初步完成了紅旗渠工程的設計和概算,可謂有備而來、胸有成竹,為浩大工程鑄牢基石。在具體施工中,楊貴書記以求真務實、知錯就改的風範贏得敬重,對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正完善,並主動承擔責任,作出自我批評,如此胸襟怎不叫人欽佩,何愁紅旗渠不成。楊貴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是紅旗渠精神之魂。紅旗渠的建成,正是以楊貴為代表的林縣縣委一班人,真正代表了羣眾利全益,順民心、合民情,幹羣同心,因而大業必成、功在當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種口號,而應當成為新時代廣大黨員幹部謀事、幹事、成事的執政原則,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快速發展,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執政責任。

最後全體學員暢談此次培訓的感想、感受,學員們暢談了學習的收穫,交流了學習的體會。他們結合自己工作崗位實際,講述了各自參加培訓過程中的所學所感,表達了未來工作中對照紅旗渠精神,為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打算。為期三天的的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習、弘揚和踐行紅旗渠精神沒有終點,關鍵是把紅旗渠精神落實在行動上,貫穿到日常工作中,運用到凝心聚力推動編制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上,紅旗渠的“發揚自力更生、創新求實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換新顏”的豪邁心聲,也應當是我們用昂揚的鬥志、奮進的態度去開拓創新、求實求效、構建未來美好篇章的堅定信念。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業業幹好每一分鐘,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實事。把工作當作財富,把崗位當作事業的舞台,當作奉獻社會的平台,科學客觀地看待自身與工作崗位的關係,以端正認真的工作態度,紮實的工作作風發揮表率作用,贏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2

20世紀60年代,在新中國成立後最難熬的困難時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縣人不甘命運安排,難而不懼,自力更生,靠雙手和雙肩,靠錘頭和鋼釺,硬是在太行山懸巖峭壁上鑿出了讓世界震驚的紅旗渠。

林縣人民在修紅旗渠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樣雄渾,厚實和堅韌。

紅旗渠精神,是林縣人民的脾氣,是一種值得敬佩的民族之魂。我作為一名林州教育戰線工作者,應該怎樣去弘揚和學習紅旗渠精神呢?紅旗渠精神是什麼?是團結協作,是艱苦奮鬥,是自力更生,是自強不息。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職責。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這種精神去激勵自己,把培養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作為出發點,用自己對紅旗渠精神的理解去影響學生。我生林州,長在林州,我親眼目睹了林州人民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巨大成就,我真正能理解林州人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含義。我雖沒有經歷過修渠,但從小時起就時常能聽到有關修渠的故事,比如怎麼打洞,怎麼打天井,怎樣背沙輕巧一些,其中有一個大爺講到為了趕進度不落後,打洞時炮響以後,用人快跑的方式把洞裏的煙帶出來。過去自己只是單純的聽故事,今天再回想這些故事,我真為當時那些修渠人而感動。

進入新世紀,太行富了,太行美了,但林州人民沒有迷失,沒有困惑,而是在一座座新的無形大山和屏障面前挖山不止,奮鬥不止。與時俱進,自強不息,這是新時代林州人民的脾氣,比太行山還倔,還犟,這也是新時代林州人民賦予紅旗渠精神的新的內涵。

結合紅旗渠精神,我要立足本職工作,在我市正在進行的“珍愛生命線,重修紅旗渠”大會戰中,自覺對照差距,為林州的教育事業再添光彩。如今教育系統開展的“高效課堂”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相信學生”,“給孩子們放手”“我的課堂我做主”,已成為師生的`座右銘,我要再轉變觀念,積極向課改標兵學習,積極的深入學生了解學生,把備教材和備學生緊密聯繫起來,力爭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打開報紙,新華社長篇報道“守望紅旗渠精神家園的太行人”一文,寫出了我們紅旗渠人的骨氣,寫出了我們林州人踐行紅旗渠精神的決心。文中那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楊貴、任羊成、許存山、張福根、郭變花、李廣元、桑中生、萬福生等,他們只是百萬林州人民的代表,林州人民在山多土薄,交通閉塞的太行大山中,憑着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紅旗渠精神大力改革,積極發展,現在已經躍居全省前八強,我想,這就是我們林州人的倔犟吧。

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不僅在於擁有多少有形的物質財富,還在於擁有多少無形的精神力量。經濟的發達,可以使一個國家貼上強大的標籤,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讓一個國家扛得起偉大的字眼。

“精神立市”是林州新一屆領導班子確定的發展戰略,弘揚和發展紅旗渠精神,給紅旗渠精神賦予更多更典型的新時代內涵是每一個林州人的義務,熱愛林州,建設林州,讓林州紅旗渠精神如萬泉湖裏的水一樣永不斷流。我是一名教師,我特別關注林州的教育發展,教育是一切發展的基礎,是一個地區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多麼希望我的家鄉能湧現出更多的像李太生這樣的高端人才,湧現出更多像李廣元這樣的優秀企業家,湧現出更多像張福根這樣的好乾部,湧現出更多像王生英這樣的好老師,湧現出更多像萬福生這樣的大慈善家。

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勤勞樸實的林州人民,讓我們團結起來,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為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而努力奮鬥!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3

近日,我們在校領導的組織下學習了《守望精神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重新學習和感悟了一下上幾輩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有勇氣有力量,更加努力地創造自己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事實證明,紅旗渠精神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在上個世紀中葉,林州人民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奮鬥十年,建成舉世矚目的人工天河,不僅僅解決了缺水問題,也孕育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幾十年來,紅旗渠精神始終鼓舞着林州人民艱苦創業,奮勇前行,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壯麗詩篇。

作為一個喝着紅旗渠水長大的林州兒女,我更應該繼承先輩們的偉大精神,讓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息,奮鬥不已永遠飄蕩在紅旗渠畔,堅決完成當今林州兒女的光榮使命。

紅旗渠的的核心價值之一是自信,是對待大自然的自信,是對待惡劣自然環境的不屈,“人定勝天”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先輩們的偉大思想,是一種敢想,敢幹,敢作為的偉大思想,要改變命運,全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尤其是我們當代的學生,在就業日益激烈的今天,更應該敢想,敢幹,敢作為,相信自己,努力拼搏,用自己的雙手,綻放美好的明天。

紅旗渠的精神和信仰一直是那些戰鬥在一線的決策者和修建者的思想源泉,他們不服輸,不放棄,始終為這同一個夢想努力着,直到今天。“半生辛勞富百泉,一腔熱血為百姓”,這是他們的信仰,這是他們不屈的動力,這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我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更應該守護這種精神,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才算是一位合格的紅旗渠腳下的教師。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論是堅韌的愚公,還是填海的精衞,不論是石大溝的郭變花,還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們最美的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讓祖國的花朵綻放在未來,為祖國的建設奉獻他們的力量,為祖國的明天開啟新的篇章,我會像先輩那樣,如太陽,如春蠶,釋放自己的光和熱,把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無私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

紅旗渠精神更是一種團結精神,紅旗渠的建成,凝聚了幾代人的熱血,凝聚了幾代人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人團結一心的付出才能創造出奇蹟,同樣教育事業也需要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一支優秀的金牌團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發揚自力更生,創新求實的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學校,“敬業,為民,踏實,奉獻”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心聲和一致的想法,不僅僅是紅旗渠精神給我們的啟示,更是我們當今林州兒女做事的根本,紅旗渠精神曾經響徹歷史的歲月,同樣可以振奮時代的精神。

自強不已,奮鬥不息,我們將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裏,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超越,不斷進取,為祖國的明天培養出一批批茁壯的精英,永不停步。

我們一直在路上。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習紅旗渠將神使我體會到: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困難的事業,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鬥,就沒有今天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局面。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必將在億萬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化為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

改革開放的30多年,讓我們沐浴春風,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幸福生活。但是,隨着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部分黨員,尤其是部分黨的領導幹部,不願再做艱苦的工作,不能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聯繫羣眾了,甚至有脱離羣眾,高高在上的現象。如果不堅決防範和克服這種現象,黨的事業就不能向前發展,甚至會遭受挫折。不論我們黨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都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聯繫羣眾,不斷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紅旗渠精神的核心內容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與目前進入開展的“黨的羣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員幹部弘揚正氣、抵禦邪氣、廉潔從政的有力武器。每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務人員,都應當把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作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實踐證明,什麼時候保持和發揚了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黨就有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領廣大人民羣眾同心同德地幹事創業,就能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新勝利。當前,面對各種歪風邪氣的侵襲,更需要積極倡導、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紅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我們要充分發掘和運用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使紅旗渠精神不斷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論是堅韌的愚公,還是填海的精衞,不論是石大溝的郭變花,還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們最美的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精神,作為一名老師,更應該讓祖國的花朵綻放在未來,為祖國的建設奉獻他們的力量,為祖國的明天開啟新的篇章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5

小時候,我就聽説過紅旗渠的故事,看過紅旗渠電影記錄片,唱過紅旗渠的電影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並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着野菜充飢。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乾渠,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奇蹟,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為人力、人智、人氣的絕筆。不要説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因難的。紅旗渠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的建成,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4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現實的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紅旗和沸騰的人羣,不由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着我們,凝聚着我們,感召着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迴腸的魅力,融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鬥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貧窮落後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鉅。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長期艱苦創業的準備,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需要教育我們的後代不懈奮鬥。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時代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實現現代化的理想,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與當年林縣的幹部相比,現在幹部的工作環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幹部的羣眾觀念淡了,和人民羣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差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弱了。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和激勵廣大領導幹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像當年組織修建紅旗渠的林縣縣委一班人那樣,團結實幹,無私奉獻。

紅旗渠的修建,是當年林縣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執政為民的一個典範。當年的林縣縣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這裏,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把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學習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領導幹部樹立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聯繫羣眾,為羣眾排憂解難。要牢記兩個務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絃,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着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讀一讀紅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們今天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6

為了更好地感受黨的歷史,感悟黨的精神,我隨着嘉定區村官夥伴們一行人前往河南林州,參觀紅旗渠,挖掘和思考那個時代的紅旗渠精神何以流傳至今,成為黨的精神代表之一。

我們首先參觀了紅旗渠展覽館。展館內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件件簡陋的工具,一個個道具模型,訴説着當年林縣的真實寫照: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為了擺脱這樣的困境,為了子孫後代,勤勞勇敢的十萬林州人民,用兩隻,一錘一鏟,生生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在那個修建紅旗渠的十年中,林縣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凝聚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而要學習紅旗渠精神,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當年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期間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不言而喻。那一排排犧牲人員的名單,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彷彿歷歷在目。在如今小康社會,發揚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不忘奮鬥依然重要。“業精於勤荒於嬉”,作為黨的好乾部、好兒女,要時刻牢記歷史,為祖國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奉獻自身。

二是要依靠羣眾,團結一致,才能使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紅旗渠的建設,是一個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過程。沒有羣眾的願望就不會有修建紅旗渠的設想;沒有羣眾的苦幹也不可能建成紅旗渠。建渠的xx年裏先後有81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將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這説明,人民羣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羣眾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黨要永遠和人民羣眾在一起,領導幹部也不能脱離羣眾,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成功的法寶。

三是要有敢想敢為的創造精神。紅旗渠從無到有,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那是怎樣的膽識敢於提出修建紅旗渠。創造,就是敢想敢幹。在開始幹了之後,就要有韌性,堅持十年,克服了飢餓、犧牲等數不盡的困難,不懼奉獻,勇挑重擔。紅旗渠岸上的一塊塊質量保證的責任界碑,是改變命運的擔當,更是創造歷史的榮耀。

紅旗渠精神從本質來講就是改天換地的創造精神,是造福子孫的奉獻精神,是共同富裕的互助精神。它是黨性教育方一尊豐碑,奠定我們的思想根基。作為基層建設的一份子,我感到無限光榮,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做什麼樣的工作,我都會盡心盡力,在基層工作中將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7

踏着重重疊疊的英雄足跡,我有幸參加了此次蘇州市工商局系統非公黨建的培訓。踏進林州,走近紅旗渠,聽着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感受頗多……

紅旗渠修建於上世紀60年代,這是個資源匱乏、貧瘠的年代。林縣人民憑着"一錘一釺一雙手",在太行山脈的半山腰修建了長達1500km的紅旗渠,這是何等的偉大,何等的光榮。當大客車駛入林州境內,巍巍太行山變得鬱鬱葱葱,放眼望去,整齊的梯田和綠油油的遠山隨處可見,這番景象立即抹去了我心頭對紅旗渠略顯灰濛的"印象".

紅旗渠的故事過去也曾聽説過,但一切都只是"故事",抽象而遙遠。當我們一行人來到分水苑、走過青年洞後,面對眼前的壯麗奇觀,"故事"裏的一幕幕情景浮現在眼前,讓人聯想到當年創業的艱辛,大家無不感慨萬千。十萬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簡陋的工具、落後的技術手段,以一顆火紅的心和堅韌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般的千古偉業。悠悠十年風霜雨雪,多少人把青春奉獻給了山石險峯卻無怨無悔,在這千里長渠上,又灑下了多少林縣兒女的鮮血?昨日英雄今安在,一渠江水向東流!不由得,我對老一輩的林縣勞動人民又多了幾份敬畏之情,這種情,如同那峭壁上的磐石般堅實在而具體。

通過參觀我瞭解到,歷的林縣石厚土薄,十年九不收,解放後勤勞的林縣人民不向命運低頭,以"寧願苦戰、不願苦熬,寧願流血、不願流淚"的超然心態,憑着一錘一釺一雙手,以大無畏的"紅旗渠"精神,逢山鑿洞、遇河架橋,改變了林縣面貌,創造人間一大奇蹟。由此我又想到了我的工作,作為一名工程建設領域的技術人員,曾幾何時我也感到壓力大,節奏緊張,瑣事繁多而且充滿矛盾,現如今見識了修鑿紅旗渠艱辛苦難,才覺得,人的潛力是驚人的,做一件事,只要有決心、有勇氣、有耐力,那麼任何事情都難不倒我們,日常工作、學習上的小困難,更是如此。在參觀紅旗渠的同時,我的心中又油然而生一種驕傲,我們的先輩在幾十年前那樣艱苦的環境裏創造出瞭如此輝煌的成就,作為一名後來者,我感覺骨子裏也流淌着英雄先輩們的熱血,更應該繼承好這份紅旗渠精神,帶着一種樂觀、堅韌的心態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在工作中更進一步!我想,只有這樣,才能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紅旗渠精神,才能不枉此行!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鼓舞引領着我們。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作為新時代工程建設領域的一名一線工作者,身上更要有這種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道路更寬廣、橋樑更堅固……

我決心,要學習"紅旗渠精神",要學習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要結合我的工作賦予其更多新的內涵,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傳統美德與新時期工程建設相結合,在工程建設之路上把"紅旗渠精神"更好地發揚和傳承下去。

紅旗渠精神心得體會 篇8

年1月9日,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電視記錄片紅旗渠精神,收看後,我被林縣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河南省林縣地處太行山區,過去是一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資源匱乏的貧困縣,“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林縣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林縣的困境,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全縣人民歷時20xx年,硬是靠一雙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起了157個渡槽,打通了211個隧道,修築了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於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縣,使50多萬畝旱地變成了良田。為此,周恩來總理曾經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是舉全國之力,而紅旗渠是英雄的林縣人民用兩隻手修成的”!的確,紅旗渠不僅是建國初期共和國艱苦創業的一個歷史縮影,更是改天換地的中國人奮發圖強的一種時代象徵。

在輝煌的壯舉背後,隱藏着多少辛酸的故事,看着記錄片上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真是令人心有餘悸。頭上是巨石連連,腳下是萬丈深淵,面對艱難的施工處境,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奮勇當先,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難萬阻,終於創造了奇蹟。今天,當我看到温柔的水脈沿着陡峭的山脈繞行時,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獻身的革命先烈們,這一渠清水好似他們的滿腔熱血在沸騰;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奮鬥的建設者們,這一渠清水就是他們辛勤的汗水在流淌;不由得想起那些為此而緊衣縮食的老百姓,這一渠清水就是他們滿懷期盼的淚水。林縣人民前仆後繼,眾志誠誠,攻艱克難,用生命澆築了一條紅旗渠,用精神鑄造了一座不朽豐碑。

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寶庫,更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紅旗渠就是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民戰勝惡劣環境的代表和象徵。新時期只要幹羣一心,團結一致,沒有實現不了的事,黨員、幹部、羣眾要學習紅旗渠精神,要將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添磚加瓦,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