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

五百年滄海桑田,五百年時空交錯,五百年愛與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這裏彰顯出無助與無奈,就像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遊,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遊路,我們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有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麼辦?你只有在這條路上,儘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台,我們都是舞者,有時會夢想着具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隨心所欲,但是《悟空傳》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孫悟空,看到了唐僧師徒的迷茫與困惑…….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精選16篇)

理想與宿命、愛情與自由,一直是《悟空傳》探討的主題,唐僧師徒四人面對早已註定的命運,終究踏上了西遊的道路。孫悟空、豬八戒雖然神通廣大,但在命運面前,不過是軟弱無力的小人物。

何為真何為假?人的好壞由誰衡量?玉帝、神仙,神仙説你是仙,你就是仙;神仙説你是妖,你就是妖。何為妖怪?妖怪只有兩種:一種是當年跟孫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孫悟空必須把它們都幹掉,方能成佛;另一種是神仙安排九九八十一難,度過方能成佛。

為了達到目的,人必須去做取捨、選擇,就像悟空,你在逍遙自在,一怒勾銷生死薄,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你也難逃如來手掌心,你必須殺掉自己以前的兄弟,才能去掉緊箍咒,立地成佛,位列仙班。由此及人,不難想象,會七十二變的孫行者都難逃命運安排,何況你我?我們雖是獨立的個體,但誰不是單位領導的棋子,在棋盤上由他人擺佈。

記得愛比克泰德在《生活的藝術》中寫道,要得到快樂與自由就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是我們能控制的,有些事則不能。只有正視這一基本規律,並學會區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保持身內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今何在説西遊記是場悲劇,那麼人生呢?在西行的路上是悲是喜?五百年太長,我們只有短短几十年,是精彩是平庸,是歡喜是悲傷,全看自己,把握現在,在能掌控的空間實現自我,好似五百年的悲與喜……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2

初讀《悟空傳》,本以為是一場鬧劇,看過之後才深深感歎:理想與現實為何如此遙遠,人生的意義為何如此渺茫?

用粗俗平白的語言揭示萬般的無奈,作者紙後的功力非同一般,對所有意義的探索也相當深入。唐僧的看不透、孫悟空的懦弱、豬八戒的痴情、沙僧的奴性……作者雖然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仍別具一格。還記得唐僧對自己的師傅説我要學的東西你教不了我,師傅問他想學什麼,唐僧説:“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是何等的氣魄!藐視萬物,唯我獨尊。唐僧發現了佛祖與觀音對世人的欺騙以及小乘佛法的界限,他要跳出去,不惜自毀千年法力,不惜一死。他度不了眾生也不肯自度,只能痛苦。

當然《悟空傳》的主人公還是悟空,只不過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唐僧,因為這裏的悟空不再有齊天大聖的氣魄,他乞求早日取經,消除罪孽,受人矇蔽,愚昧無知,忘記自我,完全成為受人擺佈的布偶。我很這樣的現實和現實對理想人生的扭曲。誰都沒有錯,卻又都錯了。當現實的枷鎖束縛住一個人的心,他的心也就不能飛翔了。所以讀的時候一直在乞求:希望悟空早日醒悟,希望八戒與嫦娥終成眷屬,希望沙僧放下“求做奴隸而不得“的執着,希望小龍馬不要念念不忘江流,希望紫霞可以幫悟空一把……故事的結果,所有的希望都落空,這就是現實嗎?

故事不長,平白的話卻引人入勝,笑過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悲劇。也許文學性不足,但確實引人深思。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3

《悟空傳》上映了,看到首映禮的消息後,心癢癢的又看了遍小説。好在篇幅不長,一兩個小時也就看完了。

《悟空傳》是一部意識流的小説,更多的是情緒上的渲染和對人性的思考,而不是故事性,情節也非線性,所以我很難想象會被拍成什麼樣子。反正,我每次看的時候都覺得很有感觸,而過段時間後就又想不起小説是什麼內容,所以就一遍遍看,每次看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這一次,我對這一句話情有獨鍾:我看晚霞的時候不做任何事!

這句話百年前紫霞説過,百年後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如是説。

在我看來,與這句話異曲同工的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滿地皆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是看電影之前我寫的,今天看完電影之後,我只能説這是一部跟《悟空傳》沒什麼關係的電影,電影中的人物換成任何別的名字也不影響劇情。也就是説,這純粹是一部打着《悟空傳》的情懷拍的另外一個故事,只不過中間加了幾句《悟空傳》的台詞。

書可以打四分半,電影兩星半吧,主要給特效。如果提前沒看過原著的話,大概可以打到三分。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4

我好像突然懂了《悟空傳》的真諦,那隻猴子從一開始就為了自由而抗爭,為了自己的自由,為了整個妖族的自由,他反抗天庭,反抗玉帝,反抗如來,反抗天地間最高的意志,可悲的是,到最後他才發現,原來一直限制他的竟然就是他自己。

不光是那隻悲情的猴子,我們人也一樣

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得到自由

總是覺得家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可到最後,我們會向那隻猴子一樣可悲的發現,原來不過是我們自己限制着自己,最大的敵人竟然是自己

故事的結局,兩隻猴子都死了

其中一隻猴子問女孩,我是誰

女孩説,你是寧死也不肯放棄夢想的人

猴子,又問,那他呢

女孩哭了,他是失去了一切,除了自己什麼也沒有的人

猴子,那個更好一些?

女孩哭着説,我不知道,我只希望有一個能和我在一起

和故事中的女孩一樣,愛着我們,關心着我們的人,並不渴求你能變得多好,她們只是希望,你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永遠陪着她們。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5

前幾天我在微博上看見電影版《悟空傳》將要上映的消息,本以為其故事又是西遊記無比老套的延伸之作,又是一路的殺妖,鬥魔,請神仙,然後終於通關成功上了西天,見了佛祖,成了佛……以此來説如果是這樣千篇一律的故事,對我來講是毫無吸引力的,但我再看了微博評論好像不止於此?好奇之餘便搜索關於《悟空傳》的相關消息,我期待的是一部與眾不同的作品,是一部具有顛覆性的作品,然而《悟空傳》所呈現給我的.,正是我期待的那個能讓我燃燒;能讓我沸騰;能讓我流淚;能讓我唏噓;能讓我感動;亦能讓我有所思有所獲的故事!

《悟空傳》裏的所有人物盡是悲情的,無助的,無情的。

孫悟空與天爭鋒,與地鬥法,與諸神、諸佛為敵!誓要掙脱出神、佛所創造的天地,誓要與天並駕齊驅!但卻無奈,被天捉弄,迷失,倉皇,可惜,可憐,可歎!

唐僧的前世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他因質疑如來佛法,被貶斥至人間,重走西遊路。金蟬子質疑所謂的“信仰”,質疑何為佛?何為神?何為天?何為地?何為妖?何為人?難道一切事物皆是神佛所安排好的嗎?神佛有何權利安排一切?!好,你不是質疑嗎?那就讓你受盡九九八十一難之苦,去往西天,來自西天。

豬八戒的前世是威猛俊朗掌管十萬天兵天將的天之驕子——天蓬元帥,他因為自己的心愛之人月女神,與神反怒,被玉帝貶斥人間,投生豬胎,以醜陋的模樣面對世人,承受相思之苦,箇中滋味,卻只能獨自品嚐罷!

沙僧的前世是天庭的捲簾大將,因為孫悟空大鬧蟠桃園時打破了王母心愛的琉璃盞,王母則遷怒於捲簾,把他貶斥人間。直到他用了五百年時間,踏遍世上的每個角落,費盡心血尋找到了每片琉璃,拼湊成琉璃盞,再小心翼翼返回天庭覆命時,誰曾料,王母早已將此事拋至九霄雲外,早已不在乎了,一把將琉璃盞丟之棄之。於是沙僧憤怒,瘋狂,崩潰……

可他又能怎麼樣呢?

他們又能怎麼樣呢?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6

這部電影講的是有一個可愛的小馬在自己媽媽的陪伴下,逐漸在羣里長大了。馬從來都是天性温順,不傷人的動物。長大後,這隻小馬成為了馬羣中的馬王。但是這隻馬王與其他的馬不同,這隻馬有着與眾不同的性格----野性。

有一次,小馬被一名牛仔發現了,並且帶回了擁有着兩條腿的可怕生物————人類。小馬被這名牛仔帶回了騎兵團,他在那裏認識了可惡殘酷的,騎馬團的上校。他的馬,哪怕在野性大,再倔強。在他的管理下總能變得温順,但是,小馬的野性十足,再怎麼打他,不給他吃東西,用了所有手段,但是小馬始終沒有聽他的話。

直到有一天----一個土著人小川被綁在了騎馬團的門口。但是小川極為聰明,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幫助小馬王,脱離了危險。後來,這小川將小馬王帶回了部落中。每天極有耐心的安撫她,試圖馴化他,讓小馬聽話。此時,小馬愛上了一匹十分美麗的小母馬叫小雨。這時,小川也發現小馬喜歡上了小雨,便用小雨讓土著人聽話。後來,在小雨的幫助下,小馬終於肯小川摸他,但是還是不能騎上它。

最後,小川放棄了。他打開了馬圈,讓小馬走,不再為難他了。但是好景不長,上校來襲擊小川的部落。小川和他的愛馬小雨,一同保衞家園,誰知卻遭到危險,掉入了河水之中。小馬王看到,立馬轉身跳下河,去救小雨。但是不幸小雨受了傷,而又被騎馬團發現,他們看到小雨快不行了,便把小馬帶走,留下了病馬小雨。

可奇蹟又重生,小馬王碰到了小川。誰知又被上校看到,派了部隊不斷的追逐。在被迫下,小馬王和小川只好飛度懸崖。讓上校和他的兵團看呆了,以為他們會掉下去,但奇蹟又一次出現。他們成功飛過了懸崖!

這個時候,上校明白了,自由的動力是怎麼拴都拴不住的,因為自由來自本性。任何人都不可阻擋的。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7

有一次,同學給我介紹一部電影“叫我第一名”,她説,自我看完後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抱怨一切了。真有這麼神奇嗎?我慕名而看,那確實是值得極力推薦的一部勵志電影啊!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尤深。

人的一生總是道路坎坷的。有的人生來幸運十分,成長道路坎坷,但有的人生來不幸,道路更是坎坷。就像電影裏的男主角,生來就得了妥瑞症,因為大腦抽觸發出怪聲,影響了周圍的人,更是引來了異樣的眼光,旁人的嘲笑。在學校裏沒有朋友,遭人欺負,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鶴立雞羣的人都會遭到常人的排擠。但主人公那種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自我夢想堅持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我。他用自我的實際行動讓嘲笑他的人心服口服。

在這樣的人生悲觀中,他沒有説過一次放棄,坦然應對別人一次次的拒絕。他理解着母親不斷的鼓勵,更是向父親證實他的實力,讓他父親明白自我殘疾並不會阻礙他追求夢想。他堅持着自我的信念,最終找到了認可他的學校,找到了認可他的女朋友,找到了認可他的學生。世上沒有絕對認可你的人,但還是有不少人支持你,愛着你,承認你……找到工作的他並沒有放鬆,而是不斷地努力工作。不讓妥瑞症成為阻礙,最終得到大家的認可,獲得“最佳教師”的光榮稱號。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因為他付出,並且付出的比別人多。

身體障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障礙,僅有心靈不放棄,堅持對夢想的執着,不管天資如何愚鈍的人都會成功。所以第一名永遠是屬於最努力,最能堅持夢想的人。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8

春天的江南多雨,天氣時好時壞的,更別提晚上那變幻多測的臉色。太陽高聲喧囂自己的存在,空氣中瀰漫着些許夏天的氣息。即便到了晚上,春夜的晚風仍是帶着和煦。夜色降臨,只剩下遠處的雲端還做着垂死掙扎。“砰——”誰家的喜宴燃盡煙花,一片一片盛放,一絲一絲消亡,豔麗整個夜空。天上,夜幕,繁星,煙火,卻獨獨少了明月。縹緲的雲層間亦是沒有它的身影,是寂靜的夜。

樓下的路燈還在亮,媽媽拿着手機撥號,是外婆的號碼。“喂,媽,還沒睡嗎……”媽媽的聲音有些嘶啞,是太累的原因。我沒有打擾她們,我知道她們要打好一會。恍惚想起去年的暑假,記得很清楚,74歲的外婆她自己到機場來接我們,花白的頭髮,瘦弱的身軀,像個--十的耄耋老人。迎面就颳着風,吹起地面的灰塵,外婆小聲咳了咳,儘可能地忍住這壞天氣,穿着短袖的我顫了顫身子。媽媽為此還抱怨了會兒,説,外婆這門大的年紀還不知道好好休息,這麼多灰塵一定要小心生病。語氣中帶着責怪的意思,外婆卻是一話而過,話語間帶着孩童般的喜悦。媽媽在家排第六,是外婆的小女兒,最寵愛的也是最少見到的。外公説,外婆知道我們來了,就興奮地像個小姑娘,高興地不得了。的確,那一個月裏她很遷就我這個外孫女。帶着我去找蘑菇,牽着我去爬山,領着我去摘松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讀起手中的詩詞,只可惜今晚連月亮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也沒有蘇軾的酒興作伴。手臂感到絲絲涼意,還是春夜,不是夏晚。

噩耗是在去年十月傳來的,外婆在電話那一頭哽咽地説着不標準的普通話,外公查出病來,是老年痴呆。媽媽震了下,立馬定了機票,同爸爸一起飛去了雲南。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着急。據説,外婆哭了很久,媽媽也安慰了很久。寒假裏,我跟着媽媽一起去看望了外婆。同樣的白髮,佝僂的身軀,滿布皺紋的面頰,卻呈現出同那個暑假不一樣的年華。她就只是一個人坐在沙發上,頭轉過來微微看了我們,帶着稍稍喜悦地説:“你們來了,快過來坐下吧,陪我這老婆子聊聊天。”語氣中帶着老年人特有的滄桑,手腳也不復往常的利索。那天晚上,她和媽媽聊了很久,自己的苦,自己的念,一句一句講給媽媽聽。將近天明,而那滿天的繁星照亮了外婆的心。

媽媽還在和外婆通話,默默讀完手中的《水調歌頭》,早就耳熟能詳的“高處不勝寒”,被世人傳誦。我卻獨愛這“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沒有前者的大志,卻是詩人的思念和祝願。那天的晚上,花橋月圓,他獨自一人舉杯望向明月,苦想着這月圓下的相別之時。

人有着悲歡離合,月有着陰晴圓缺,在這相思之晚,卻沒有這嬋娟相伴,不知道外婆那邊能否看見那皎月?我知道,媽媽繁忙的工作牽連着回家的時間,雲南距離杭州又那麼遙遠,她能夠時常打個電話去問候,對外婆來説也是足夠了。

抬頭望夜,嵌着幾顆殘留的星星,“外婆怎麼樣?”媽媽説,還算硬朗,也不用那麼擔心她身體。説着,她摸了我的頭。那一瞬間,我覺得只是這樣簡單的生活也不錯。一首《水調歌頭》寄託了蘇軾對胞弟的思念,不知那月下阿弟是否一樣?我想:於事,對人都一樣。親人的思念還在,聯繫也還在,不論身處何地,至少不會孤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又讀了一遍。外婆,願千里之外的你也能如此想。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9

今天上午的第三節課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堂好課》這個綜藝節目這個節目既有趣又知識豐富,也讓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關於歷史的道理。

我們這一堂課的主講師是“金一南”,他是一個經歷許許多多故事的人,他是有許多的稱號的人“天生的工程師”“天生的圖書管理員”“天生的教師”等等,他説:“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成就是靠自己努力而得來的”。

他還説,中華的振興不是從勝利走向勝利,而是從慘敗中走向勝利。我還知道了,1931年日本侵華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中國是由無數人的生命換來的,這也是我十分感動的,我知道了新中國來之不易,我想我長大了,一定要為祖國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讓祖國不再受別人的侵略,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0

週末,小記者團組織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桃姐》。

影片講述在樑家侍候了六十年的老傭人桃姐在中風住入老人院後,自幼被桃姐照顧的樑家少爺羅傑盡心盡力地照顧她,陪她百年歸老的故事。

其實我看得出,桃姐很愛羅傑。

她雖然嘴上唸叨着不能吃牛舌,但當羅傑説想吃時,她還是隔天就做好了牛舌放到廚房;她為羅傑找女傭,挑了又挑,選了又選,還提出了一堆千奇百怪的問題……

桃姐不求回報的愛,得到了羅傑的回報。

桃姐中風住進老人院後,他常常來看望她,為她收拾出一套房子,讓她安逸地度過晚年生活,還把小貓卡卡送到她身邊陪她過年……

感動之餘我也不禁反思:桃姐的晚年尚有羅傑的照顧和陪伴,老人院裏的其它老人們呢

過年時,他們是不是也渴望親人子女的陪伴呢,是否在老人院裏一天一天等待着子女來看望她們呢?……

桃姐也是一樣,一樣的倔強。總唸叨着“我很好啊,什麼都不缺,忙就不用來看我了”,卻也總在羅傑來之前坐在門口的椅子上等着,直到所有的椅子空無一人。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國慶放假,我和媽媽回了老家。正在田間勞作的外公外婆看到我們的到來,感到又驚詫又驚喜。外公忙從籃子裏拿出一大把生菜:“快拿着。”

媽媽連忙説:“不用了不用了,家裏的還沒吃完呢。”拗不過他們,我們還是拿了一小把。

摘完豆角,外公留在田裏摘菜;媽媽帶着弟弟坐車回家,我和外婆走在鄉間小道上。“外婆,媽媽給你買了新衣服,回去給你試試。”我悄悄告訴外婆。外婆不言語,我側過頭去看她,卻發現她的嘴角,悄悄地扯開了一個弧度。

路過的兩個熟識的婆婆,驚訝地説道:“這是燕子的娃嗎?長高好多!”

“是呀,不知不覺就長高了。”外婆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我看着外婆的笑,卻忽然有點心酸。

想想外婆外公從來沒有説過“要多來看看我們”什麼的,但我們一來,他們卻也很開心,儘管嘴上不説,不想讓我們擔心,可心裏還是期盼着我們來的吧。

這時我才發現,我以前忽略了外公外婆的感情和內心,以後,我會多陪陪他們,因為,愛是陪伴啊。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1

最近,我看了《微觀世界》這部片子,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有多麼的偉大。

我跟着鏡頭,從上往下看,從廣袤的星空,到茫茫森林,最後來到我所到説的微觀世界裏。影片中,我看到有許多小動物和許多小型昆蟲。天氣非常炎熱,有些昆蟲只能吃葉子上的`水珠。對我們來説一滴水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可對昆蟲來説一滴水就相當於一桶水的分量。不過水珠經過太陽的暴曬,很快就會蒸發,變成空氣了。

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七星瓢蟲的世界裏,七星瓢蟲在樹上爬呀爬呀,突然它停了下來,咦?那是什麼?原來是七星瓢蟲的食物——蚜蟲,它馬上爬過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不料,碰見了他的對手——螞蟻,七星瓢蟲和螞蟻打了起來,打着打着,七星瓢蟲一看感覺打不過螞蟻,就準備逃跑,可正準備逃跑的時候,一不小心被螞蟻的腿給踢飛了,就這樣七星瓢蟲被螞蟻打敗了。

在草地上,有兩隻蝸牛開始了他們浪漫的愛情。我驚歎不已,“哇!原來蝸牛也有愛情啊!”蚱蜢在夜晚的舞台上唱歌,唱着唱着突然被蜘蛛給“打包”回家吃掉了。我還看見了屎殼螂在滾屎球,滾了一會兒,被一根尖尖的樹叉給卡住了,但屎殼螂慢慢地想出了辦法,努力將糞塊從障礙物中擺脱了出來,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看了這部片子,原以為昆蟲世界渺小的我,知道了昆蟲世界是多麼的奧妙神奇,多麼的美麗偉大!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一個文科的女生,我本來是不會對 星球大戰 這類各種機械各種怪獸各種羣毆的電影感興趣的。無奈在 生活大爆炸中,這類電影被多次提及,聽不懂謝耳朵和大家的各種笑話讓我很是不甘,再加上一次偶然中得知,星戰中我大愛的伊萬也是主演之一,這才堅定了要看的信心。從一位非常專業的骨灰級星戰粉那裏拿到了一至六全集,並謹遵他的教誨以456123的拍攝順序開始看起。

456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看的時候我做的最多的就是驚歎美國人那麼早便擁有不容小覷的科技能力,才能拍出那種效果的科幻片。雖然不少人認為它拍的十分粗略,但我任然覺得超越絕大多數當代中國科幻片(中國有科幻片麼?)。後三部的主旨和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寓意片類似,或多或少都透着暗指納粹惡勢力的感覺(像胡桃夾子),都透着民主雖然弱小但必將勝利,專制看似強大但必然倒塌的感覺。再附帶一點美國特有的個人英雄主義和冒險精神,最後還不忘加一寄親情的偉大力量。

123是本世紀開端幾年拍的,各種電腦特技簡直沒的説,不論是蟲子還是蜥蜴怪人都活靈活現。我對123的期待很高,我家伊萬也終於要扎着小辮子出場。看着最初天真可愛聰明的安,再看着他一點一點成長,最終在3中投入黑暗勢力,看到最後歐比王含着眼淚對着燒焦的安大喊:“Youwere the chosen one!”我忽然覺得那個世界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世界,而安是一個犧牲者。

首先回顧一下Jedisystem,在三的中間,安説他看透了Jedi的虛偽,我很同意他。整個Jedi系統是建立在一種宗教式的師徒制度中的,徒弟要按師傅的吩咐形式,要絕對服從等等。在身份上Jedi是高人一等的,因為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用電影裏的話來説就是thechosen one。記得大師見到安時給他測了血然後説:“The force is strong in him.”換句話説就是the force is weakin other賤民。這放到中國可就是帝王之相,留着龍血了。這麼強的一羣“天之子”待在一起還不要逆天了,所以Jedisystem中要求各位Jedi清心寡慾,對自身要有老和尚一樣出世的覺悟,對宇宙中其他人和事要有積極入世的擔當。所以Jedi武士很小就被帶去外太空訓練,遠離家人,終身獨身一人,只以解救宇宙為己任。在他們的理論中,對家人的眷戀和感情會導致不捨繼而導致嫉妒繼而引向darkside。換言之就是由於他們本領高強又能預見未來,一旦有什麼特別依戀的塵世之物勢必會召喚他們企圖逆天的想法,這樣就會把他們領到darkside,即使沒有逆天的企圖,僅僅是這些塵世之物也會召喚出他們的得失之心,從而召喚出痛苦,這樣也會把他們領到darkside。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在這個時間沒有任何依戀之物。這簡直就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謊言。如果一個人在世間沒有任何依戀之物,他又何必以解救宇宙為己任?事實上,有陽光的地方便有陰影。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壞的,又如何能選擇好的?Jedi教育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企圖替別人做選擇,他們只教給孩子怎麼逃離darkside,企圖用只灌輸“光明的”思想的方式讓他們永遠單純善良變成沒有私心的機器。這簡直和某國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事實證明只有智力能力有問題的兒童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比較遠。整個Jedisystem建立在一種近乎物理學的絕對理想條件下,即它的最高領導是英明神武的,沒有私心的,永不變壞的。否則他們簡直就可以在任何時間變成一個恐怖組織。

與其説安是Jedi中變壞的那一個,不如説他是比較健全的那一個。但是他後來走得又有點太遠了,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尤其是跟着西斯那個老瘋子,也不知道有什麼混頭。不過倒是證明了一件事,每一個Jedi都是十分有潛力的壞蛋。看看這個一心想要造聖人的系統都做了些什麼?看到後來我們也發現,其實所謂解救宇宙,也就是解決他們自己人惹出來的各種麻煩。人們往往總是對所謂惡勢力所帶來的傷害比較警覺,卻忽視所謂的好勢力帶來的傷害。歷史上有很多壞事都是愚蠢的.好人乾的,而且比惡人更加令人髮指。以我們國家來説就有一次著名的culturerevolution。我不願相信那時候的人都“壞掉了”,他們只是有一個單純的信仰,同時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單純而已,然而這並不是歷史能原諒他們的理由。

所以説安確實是是給宇宙中帶來平衡的人。他亂鬧到犧牲了自己的一生,才讓Yoda和西斯都死了,兩邊的徒弟也基本鬧沒有了,這個宇宙終於安靜一點了。不過他自己的血脈流了下去,讓我們祈禱YoungSkywalker不要去辦什麼Jedi培訓班,就讓這個知識隨他而去吧。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3

凜冬將至,雪花飛舞,我看到了一場絢爛在新世紀的夢,我看到片片閃耀着紅星的雪花在向世人招手,那是冬奧,那是一場中國向世界展示新面貌的世紀華舞,冬奧向我們走來,我感受到冬奧夢的魅力,那我的冬奧夢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由我來告訴你吧。

作為一名首都北京的國小生,我很慶幸冬奧在北京舉辦。冬奧的第一把火炬傳遞着世紀的讚歌,照耀着每一箇中國人的夢,冬奧夢,我的夢。我與冬奧在冰雪裏相遇,冬奧賜予我與美的近距離。“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把競技體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強。我們的國家要把體育運動搞好,精神面貌積極向上,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我們學校的冰雪主題的活動的開展,我也有很多機會參加我喜歡的體育活動,我想,我們國小生也要積極參加全民冰雪運動中來,共同助力我們的強國夢,強身夢。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4

8月25日上午,按照科技廳機關黨委要求,人才中心兩名職工積極參加了此部電影的觀看,大家觀看後深受教育。

《漂着金子的河》影片取材自新疆澤普縣“中國最美村官”劉國忠的真實事蹟。電影通過維吾爾族羣眾為一個漢族村長辦葬禮的故事,從點點滴滴真摯情感的細節裏折射出民族團結,反映出南疆地區真實的民族關係和社會形態,同時也充分展示喀什農村“維漢團結一家親”的真實情況和新疆幹部“紮根基層、務實為民”的光輝形象。

劉國忠1998年擔任村支部書記後,帶領科克墩村告別了無電、無路、長期喝苦水的歷史,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從十幾年前的不足300元,增加到2019年的7000元,94%的村民住上了安居房。在科克墩村羣眾心中,劉國忠就是他們最堅實的靠山。但劉國忠本人家裏卻十分窮困,他曾説:“村裏現在還有五户貧困户沒有蓋新房,等他們都住上新房後再蓋吧,這樣可以和他們做個伴。”

2019年,劉國忠收穫了“中國十大最美村官”的殊榮。也就在這一年10月,劉國忠與妻子在騎摩托車回家的途中意外摔倒,終因傷勢嚴重,搶救無效離世,享年62歲。

觀影結束後,中心職工説:“觀看本片後,非常感動。本片充分展示了澤普縣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真實情況和新疆基層幹部紮根基層務實為民的光輝形象,是一部學習先進典型,學習身邊人物的優秀影片。”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5

一,讓人成長的是責任

前幾天在和一個朋友討論婚姻和子女的問題,她説,30歲以後再結婚,並且找個丁克。我承認,這只是她的一個願望,畢竟在我們的傳統觀念的壓力下,這很難實現,對她更是如此。

不得不承認,我也認為孩子很麻煩,對,事多和煩人。但是我接觸一些家長,會很堅持讓自己的孩子要兩個小孩兒,農村人,也只能説出一句,“現在累點就累點,以後讓他們有個伴。”這樣的理不糙的話。我以前也是反對要孩子太多,甚至也想過不要孩子,但是我很快就想到四十歲以後,我的人生,不為子女,難道真的要就只管自己過的瀟灑,或者一心齊家治國平天下,扯淡!

有人説那還有婚姻,我不相信,不相信一個不願意要孩子的人,會相信婚姻,我們都知道,婚姻説白了,就是組成經濟共同體,搭夥過日子,可是現在,我們男的女的都能自立更生,誰也不會少了誰就過不下去,那怎麼辦,我們都是自我為中心的,不遷就,過不下去了,房子該是誰的是誰的,也沒有孩子,有啥好留戀,有啥好牽絆,拜拜就拜拜。

我在想,倘若我孑然一身,無牽無掛,我不會比路遠好到哪裏去,抽煙喝酒,混吃等死,痛快!可是不可能,上有老下有小,其實是責任的傳遞與循環。在這一點上,彭海的離世,讓爛泥扶不上牆的路遠遇到了,不是任何一個墮落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際遇,他開始慢慢努力改變。當然他也不是一上來就光明偉岸,所有大梁一肩挑,而救起來他的,一開始是對故友的虧欠,接着是對祖孫倆的惻隱之心,最後才慢慢轉變成為自己的親情與責任,戒酒做飯找工作。始終貫穿着的,並不是他對誰的愛,而是自身的倔強,沒有責任的時候,對過去自責的倔強,有了責任以後,對責任的倔強。倔強地在自己的責任範圍內,頂天立地。

二,好男兒頂天立地

路遠不是個好人,壞,壞點子多,説話傷人,做事傷人,江浩坤説他,什麼時候才能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他是學不會的,他有他的固執,反正我是為你好,你就的按我的來,這時候,除非就是對方的無助能讓他動容。這是一種幼稚的並且具有強者心態的人,吃軟不吃硬的表現。可是他在這個時候,偏偏是個窮光蛋。窮,自己的人自己養着,寧願自己走歪門邪道,也不沾染別人恩惠,不管是對甘敬還是對嘉禾自己老太太。對自己,是自強,對親人,是頂天立地!

説到這裏,我從未對江浩坤有任何的偏見,別人可能認為的他的腹黑與城府,反而是一個考慮周全,做大事的人的必備素質,忍辱負重他不敢當,因為他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不過全是衡量過自己以及親人的利弊做出的決定,並沒做錯。我們的身邊也會有這樣的人,比如父母,他們年紀比我們大,見識比我們廣,他們會努力扭轉我們和他們的閲歷以及考慮問題的方式決定的認知上的那些誤差(比如江萊看不到的陳放的另一面),並且彌補我們的過失,這也是路遠和嘉禾説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區別,但是誰能做的好呢,反正我自慚形穢。

我很慶幸編劇沒有把江浩坤這樣的角色寫成和以前的狗血劇一樣,他已經用不同的方式,頂起了他範圍內的天地,不應該再湮沒他們的功勞,放大他們的私心。

三,最温情的是細節,最感動的是堅持

在我高中時候,我奶奶也是得了這個阿爾茲海默綜合徵(老年痴呆),她也走失過,也會把我認成我爸,把我弟弟認成是我。對子女來説,這是一種殘酷的病,時時刻刻需要照看着老人家,卻不會被她記得。而對老年人來説,這卻是一種幸福的病,他們會忽略並記不住眼前現實的殘酷,會忘記近些年的遭遇,留在腦子裏的,是那些我們正常人都會模模糊糊的不再是痛處的痛處以及依舊是美好的美好。

當路遠把椅子搬到老太太門口坐着睡覺,把老太太接到後廚形影不離,把洗腳水端到老太太面前的時候。在老太太終於誰也記不起卻只是在找兒子時候路遠的那一聲媽的時候,我的心也一下子塌了,怎麼描述,親情沒法描述,細節之處便是温情。

關於愛情,在一次聽了朋友的經歷之後,説了這樣一句話,愛情本身並不感人,感人的是那份不顧一切的執著與堅持。江萊做到了不顧一切,是一個很讓我心疼的小姑娘,至於堅持,雖説剛剛開始,但我相信她。還可以想想其他的人,陸遠,江浩坤,還有小蔡。藝術之所以高於生活,感動於人,何嘗不是因為在寫書的人那裏,別人的堅持只是幾行字。而在生活中,又豈是幾行淚與幾身汗能説的清。

他們都是一羣可愛的人。

悟空傳觀看心得體會 篇16

20xx年2月28日,從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柴靜在採訪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氣污染成為她不能迴避的問題,因此在一年的調查中,柴靜作為一位母親而不是調查記者,圍繞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該怎麼辦?進行了一系列調查。

大眾最初熟識柴靜,是因為非典疫情的爆發時,她瘦弱的身軀裏藴藏着的驚人的力量。從彼時的年少成名到不久前的赴美產子,柴靜向來不缺少話題性,如今為了孩子的“私人恩怨”而拍攝關於霧霾的紀錄片,更是驚呆了一眾看客。在震驚的同時,霧霾之於柴靜或者柴靜之於霧霾的關係,卻不似尚為媒體人那時的明朗和清晰,莊嚴卻又多了一絲悲壯,而這也不僅僅是柴靜一個人的戰爭。

霧霾,對於這個東西我們一點也不陌生,無論你在何時何地,始終擺脱不了霧霾的籠罩,霧霾也不再是教科書裏的説教,自然環境的惡化所帶來的傷害也不是簡單的柴靜一個家庭在承受。也許有人會説,柴靜之所以選擇拍攝宣傳片是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但是作為一名曾經的職業媒體人,將柴靜的行為稱之為偉大或許過於誇張和不切實際,但是也絕不是為滿足自己的私人需求那麼簡單,無論是曾經的記者身份還是現在母親的烙印,都無法掩蓋其追求真理的社會責任。

在網絡世界裏,我們生產着創造着各種信息,享受着各種各樣的服務,我們不斷向大自然和社會索取,被紛繁複雜的社會所麻痺,睜着雙眼卻看不到真相,張開雙耳卻聽不到聲音,邁開步伐卻未曾前進一分,每個人都在喧囂,每個人都在説話,卻沒有人在聽。以前我們會説向沙漠進軍,向太空漫步,現在卻被霧霾打的措手不及,難道我們未曾發現它嗎?不是的,每個人都看見了,可怕的是都當做並未發生,我們不缺少隨聲附和阿諛奉承,恰恰缺少的就是赤裸裸的較真精神。

面對複雜多變的霧霾污染,也許柴靜一個宣傳片起不了什麼決定作用,但是無論是作為一個前媒體人還是一個母親的身份,柴靜的努力和成果也不在於一個宣傳片的“成敗”與否,而在於一種執着的鬥爭精神。人類與環境污染的戰爭歷程中,柴靜作為一個人類個體也從來都不是主流,但歷史也正是由一個個人類的個體所創造的。霧霾的治理不是個人所能左右,但此時個人的影響卻超過了環保部門,這是不是也值得有些人深思呢?

社會共識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卻體現在一朝一夕的細節上,正如環境治理不在個人卻離不開每個人一樣,而穹頂之下的柴靜也不應該是一個人在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