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音樂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於電影音樂心得體會 篇1

影片講述的是木法沙的兒子辛巴光榮誕生,而其叔叔刀疤卻以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不斷做出令人憤怒的事情,導致了獅王木法沙的死亡。辛巴誤以為因為自己而害了父親,遠走他鄉。偶然間娜娜遇見了辛巴,向他講述了榮耀國的現狀,辛巴決定回去,而他也最終得知了是刀疤害死了自己的父親,經過一番奮力反擊,辛巴擊敗了刀疤,成為榮耀國的新一代的獅子王。

關於電影音樂心得體會(精選3篇)

《獅子王》所探討的主題始終還是圍繞人性的思考,從生,死,愛等生命中種種的考驗,向人們詮釋生命的意義。影片敍事風格流暢,情節突出,整個片子的情緒基調是宏大的,表現出了一種生氣蓬勃,蒼茫朝氣。影片音樂音響多以寫實為主,根據情節的推進,高潮的發生,音樂音響也有所變化。《獅子王》在動畫史上堪稱一部史詩鉅作,其生動的音樂,酣暢淋漓的展現出了大自然的本真,如親臨非洲般的波瀾壯闊。影片的絕美配樂也為《獅子王》贏得了第六xx屆奧斯卡的最佳電影配樂和最佳電影原作歌曲兩項大獎。

影片開始一聲極具非洲土著特色的男聲高歌,伴隨着旭日升起,犀牛,羚羊,萬物復甦,眾獸羣集,維多利亞瀑布,尼羅河流域的全景,開篇就讓我們對非洲產生了無限的遐想。

鏡頭轉向大自然的全景,緊接着烏雲密佈,大雨滂沱,電閃雷鳴,此時主題音樂榮耀大地開始出現,預示着辛巴走上國王之位的坎坷;劇情一步一步向後推進着,而主題音樂在電影情節的表現上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木法沙跌落懸崖的一剎那,音樂驟停,在空曠死寂的山谷中,只剩下辛巴的吶喊,辛巴發現了父親的屍體,由絃樂器和和聲樂隊輕聲演奏的主題音樂榮耀大地演變成一首慢速的葬禮進行曲,因為音樂變得婉轉淒涼,讓我們體會到了辛巴的憂傷,沉重,哀婉而孤苦無助。三隻土狼追逐辛巴,樂峯一轉,交響樂隊的演奏下,音樂的速度變成了快速的急板,渲染了畫面的緊張,動盪。經過一系列的波折,辛巴在另一片土地上快樂的成長着,當娜娜和長老找到辛巴請求他回去時,辛巴猶豫不決,徘徊不定,長老帶着辛巴來到湖邊:辛巴在湖邊倒影一幕,音樂緩慢柔和,榮耀大地的主題音樂再次響起,暗示了辛巴的命運歸屬;管絃樂器鳴奏的主題旋律轟然響起,雄渾熱烈的音樂包含着父親的叮囑,音樂的突轉顯示了辛巴的心理的變化。影片的最後,當一切不平靜都回歸平靜時,辛巴終於成為榮耀國的國王,榮耀大地的主題音樂再次想起,在絃樂器的演奏下,主題音樂對於情感揭示和渲染氣氛都引起了共鳴。

《獅子王》以其優美的音樂,動人的情節打動了無數人,在動畫史上創造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峯,影片通過音樂,劇情向人們展示了關於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生命的重大意義。

關於電影音樂心得體會 篇2

這是我選修課電影音樂賞析的結課論文,因為夜奔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那個大雪的夜晚,當我一個背轉身,我和林沖既是生離…也是死別了。這些年,我的夢,始終是在那條雪夜的道路上無止境的奔跑,或者夢見自己趕赴醫院見他最後一面,握住他的手,對他説出,我的愛。”

每每聽到結尾,幽遠深沉的大提琴獨奏,加上少東的這段獨白,眼淚總是止不住掉下來,為了那段如泣如訴獨白式的音樂和沒有結果的愛情。把《夜奔》的原聲帶下到mp3裏,在高三最暗淡無光的歲月裏,我總是獨自站在教學樓寂靜的走廊上向遠方的黃昏凝望,耳邊來回重複着這盤原聲帶,看着悽豔的晚霞一點點染紅那個南方城市温潤氤氲的天邊,心裏湧出無數細碎紛亂的情緒。電影音樂裏,有咚咚鏘鏘的鑼鼓聲,那是女主人公英兒最愛的崑曲,好戲開場前,總是這樣喧譁而熱鬧。可每每戲一散場,哀婉舒緩的大提琴獨奏就會響起,是曲散人終的不勝寂寥。那是中國式的家常喜樂和西洋式戲終謝幕的鮮明對比。

——很久沒有給你寫信了,你好麼?

——知道金秋是你的歸期,心裏有莫名的高興。

——我該送什麼當作見面禮?

——真是不可思議,我們那麼熟悉,怎麼可能還沒有相遇。告訴我,你最想念什麼,關於家鄉的事。

——我離家太久,家鄉對我,比異國還要陌生。很多看來理所當然的情感,其實並不純粹。比方鄉愁,親情。雖然讀過許多對它的描述,但我找不到屬於它的聲音,顏色和氣味。還有愛情,理所當然的愛情。這對我是另一個諷刺。我的感知依靠接觸,好比琴弓壓在弦上擦出來的聲音,至少我可以聽見它,感覺到它震動我的指尖和胸口。我不迷戀虛構的世界。

——你的話讓我慚愧,我是這樣心甘情願的沉迷在一個虛構的世界裏,那些戲台上的忠義和情愛。昨天看了《牡丹亭》的尋夢,還是哭了,比起現實生活,我更熟知那些戲曲故事裏的人,他們的悲喜冷暖,有時候一句唱詞就能讓我落淚。我但願你,不至於覺得我可笑。

——不。也許我回來,是為了在家鄉埋一滴眼淚,好讓我這一生,也有鄉愁。

影片一開頭,就是這樣大段大段的男女主人公對白,優美的如散文詩。畫面是少女英兒汽車老式自行車,馳騁在陽光明媚的春;天津港輪渡,從美國回來的翩翩少年,肩上揹着大提琴,那是他的生命。背景音樂是《鄉愁》,低迴百轉、淡淡縈繞的鋼琴單音旋律重複,後來配之以宛轉悱惻的小提琴獨奏,如男女主人公對話的一問一答,是靜謐恬美如詩的絮語。隨之是《試探》,是慌亂不安、略顯雜亂卻清新可愛的鋼琴獨奏,像水面劃過的波紋,像極了少女英兒的嬌羞歡喜。接着少東遇到了林沖。

——也只有林沖。

——我始終想知道,當你的眼睛觸到林沖的那一霎那,你究竟看到了什麼。

——我不是看,我是聽。我對聲音極其敏感,一開始我被他唱腔驚駭。我問:它聲音從哪裏來?它離得那麼遠,聲音卻可以像一根錐子直錐進我的心裏。我不知道他在唱什麼,可是我竟然聽到他胸口一種鬱悒和悲憤,那是千軍萬馬化作一滴男兒淚,那是暗夜孤身被棄置在荒野裏的悲涼。我能懂。空蕩蕩的台上,連一塊簡陋的佈景都沒有,但那是一個世界,隨着他的肢體,他的眼神,我像被催眠一樣,接受一切他給我的想象,山路,廟門,月冷星稀的寒夜,他存心要逃。

蒼涼的唱腔,是崑曲名段《林沖夜奔》。那個男子,沒有名字,僅僅因為這段戲唱得好,就被叫做林沖。少東本是酷愛西洋音樂的新派少年,卻在時空交錯中,被舞台上咿咿呀呀的那句“望家鄉,去路遙”擊中了聽覺,兩個靈魂不同卻同樣寂寞的男子,在崑曲的張力衝擊下,靈魂撞擊,並開始異質的如血聚匯與交融……“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暮與朝”,所有的故事追根溯源,都起自於一次偶然。也許音樂沒有文化背景、國度之分,我們聽不懂非洲黑奴在唱什麼,但在他們控訴般的嘶吼鳴叫中,就是有那樣莫名的、直達生命的力量,讓我們潸然淚下。

個人開車漫無目的走,唱着那段“望家鄉,去路遙”。那時的他們三個心裏都滿是快樂,也因此註定三個人糾纏的一生。在快樂的時候有誰會想到分離的時刻?記得在很多失望沮喪的時候,那曲美麗的《接觸》給了我莫大慰藉,第一小提琴獨舞般以張力極強的絃音奏出鮮明的主旋律,隨後眾多小提琴以較弱音應和之,長笛在其中若隱若現,那樣如泣如訴的旋律,讓我總有種重生後像朝霞再次走去的感覺,腦海中是三個年輕人如花燦爛的面龐。

可能因為從國小習小提琴的緣故,對小提琴總是鍾愛莫名。也許一家之言失之偏頗,覺得鋼琴更適合表達細水長流的生活狀態,花好月圓,安寧清朗,小提琴更能表達人性深處如泣如訴的細膩感情,比如滄海桑田,大起大落,多年重逢,物是人非,那樣微妙的絃音,撕扯着心靈最深處的回憶。

然後是原聲音樂《隱藏》。淒涼低迴的小號兀自響起,點綴以蜻蜓點水般的鋼琴音,欲説還休的隱忍無奈,就像兩男一女間纏繞的感情線。他愛林沖,卻有沒有勇氣衝破阻力,在那個雪夜,終於錯過了自己的愛;她也愛着林沖,可是她知道,他不屬於她的世界。他只是她一直迷戀的虛構的世界的一個情結。而這個結太沉重,單純的她沒有解開的能力。他也解不開,所以他只有逃,也只能逃。他他她。人生總像一個圓,轟轟烈烈後總會回到起點,我們還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

後來,少東回了美國,英兒留在家裏繼續給他寫信,林沖在街頭流浪。

所以我們有了《幸福與不幸》。哀婉的一把小提琴,歎息般的輕回,聽到它,我們已經感覺到了這段糾纏感情的結局。時間的洪流捲走一切,幸福輕易地流逝掉,他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美國去尋找他,卻始終未能見到他。異國的他也依然不能釋懷,在古董店裏找到他的那張唱片。那句“望家鄉,去路遙”一響起時,他痛哭流涕。他再見着他的時候,只是一罐輕飄飄的骨灰。一個轉身,便已經是生離,也是死別。我們沒有第二次機會。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夜,他是否看到自己的後半生?

於是穿透一切的大提琴低沉響起,震撼人心的力量覆蓋了所有紅塵紛擾,化為年老的少東孤獨的回憶。他坐在三塊墓碑中間,畫外音在説:有人經過,問我這是誰的墓。我會告訴他,這裏一個是我的妻子,一個是我的愛人。一個是追尋着自己的,一個是自己追尋但是隻能逃避的。

這樣的生命,也許充滿了憂傷與遺憾。然而,也是這樣的憂傷與遺憾,完滿了生命。忽然有種細膩的感情,悄悄的,蠶食心靈。似乎整顆心被這感情佔據着,即使掙扎到筋疲力盡,也無法擺脱。這一種感情,是感動,是孤獨,或者憂傷。那是一種讓人忍不住想流淚的感情。

也許我們所需要的也許只是個可以讓我們此生安定的避風港。在那裏我們可以停泊,可以走出那一生的迷霧。

在那裏,我們不需要夜奔。

靠在一起,感受微温。

記得當時電影做後期時,那羣中國台灣非常熱愛文藝電影的影人為音樂費盡腦筋。製作人徐少功找到姚謙,姚謙又找了曾經寫下非常經典的電影主題曲《新不了情》的音樂大師鮑比達合作,將中黃磊飾演的大提琴家所代表的西方音樂和尹昭德飾演的崑劇名角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戲曲,兩種東西方的元素巧妙融合,果然做出了人人稱道的經典原聲,而且獲得第46屆亞太影展最佳音樂獎。

謝謝他們,用音樂和影像的力量,潤澤了曾經乾涸的心靈。

關於電影音樂心得體會 篇3

這部短短2小時的電影將一個人從童年到成人這個漫長的成長經歷生動地展現給觀眾,沒有絲毫倡促感,看完電影感覺就像看完了主人公的一生,你對他十分透徹的瞭解,正像那名警官説的:“你太過真實了”。本片最大的亮點是搭配了讓人激動、活力四射的主題旋律,主人公的遭遇雖然讓人心碎,貧民窟的人民生活狀況同樣讓人感到難過,但配上音樂後讓人感到貧民窟人民雖然貧苦卻依然熱愛生活,每天都非常快樂,電影的原聲音樂甚至可以用喧賓奪主來形容,我很肯定如果去掉或者換上壓抑沉重的旋律這部電影將失色不少。電影中一系列元素:貧苦、暴力、黑幫、性、青春、謊言、背叛、兄弟之情,還有更重要的童話一般美好的愛情,都為電影營造了一種史詩般的氛圍,劇情的起起落落更是深深吸引着觀眾。

這些音樂透露着濃郁的印度色彩,使我一度以為是印度人拍的,而事實是一名英國導演在印度本土所拍的電影,故事場景地就設在印度孟買Dharavi貧民窟,亞洲最大的貧民窟。片中融入了大量印度元素,其中的印度音樂佔了較大比重,這是我很喜歡的風格,印度片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觀眾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欣賞音樂。印度的音樂和舞蹈文化都是很獨特的,而這些都是最能傳遞感情和感染觀眾的表現手法,對比國內電影很少注重電影音樂的提升,甚至採用低廉的商業音效作為背景,有甚者更是直接使用當前的流行音樂作為主題曲。

但這些音樂又和傳統的印度音樂不同,我們知道印度音樂十分注重打擊樂器——鼓,如魔力單根鼓、陶壺鼓、塔不拉鼓、帕卡瓦甲鼓等,鼓聲隨着節奏快慢、力度的不同能表現出喜悦、熱情、悲傷、虔敬、温柔、神祕等一系列複雜的情感。印度音樂還注重的一方面就是絃樂器,在這部電影中絃樂器主要用於表現愛情的柔美,轉達一種温馨與美好。這部電影的原聲融入了許多現代氣息,有電子樂的味道,有美國的浪漫主義、歐洲的人文主義,電影的音樂更偏重於打擊樂器,而古典印度音樂偏重於絃樂器,我覺得現代印度音樂和DJ有很多的類似,這也許是很多廣場舞使用印度音樂的原因吧。

我看過的另一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和它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這兩部都是印度歌舞的完美表現,但《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印度國產寶萊塢電影,更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印度文化,片中不僅注重音樂還注重舞蹈,《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只在片尾部分插入一段舞蹈,而這段舞蹈的配樂是這13首裏面我最喜歡的——《JaiHo》。片尾曲的JaiHo是印度語勝利的意思,歌曲使用了印地語、烏爾都語、西班牙語,一開始我們會聽到有個男聲會一直重複JaiHo這幾句,聲音洪亮有力,轉達了勝利的喜悦之情,這種風格使我聯想起另一部印度電影《雄獅》。這首歌曲的大意是:來吧來吧,在大蓬下拉起手。來拉起手,在星空下跳個夠。夜以繼夜死必來,夜夜踏火舞開懷,吹走眼中的睡意,點燃手指把星摘,嘿,來吧來吧,在大蓬下拉起手。來拉起手,在星空下跳個夠。戚夜裏,心之戚,心之跡,至人無己,快樂!快樂!今朝此刻為愛追求的賈馬爾把舞跳,其他統統都忘掉,無論嚐到啥滋味,乾杯!快樂!快樂!嚐嚐吧,噢,嚐嚐吧,今夜是甜蜜,嚐嚐吧,挺住,我這顆心唔,這顆心已到極致,挺住,你黝黑而深邃的眼影啊,莫不是在變着魔法,你黝黑而深邃的眼影啊,莫不是在變着魔法,來吧來吧,在大蓬下拉起手,來拉起手,在星空下跳個夠……

另一首值得推薦的插曲是《OSaya》,《OSaya》是開場貧民窟的孩子們肆意奔跑躲避追捕時的背景音樂,同時入圍第8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提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原聲音樂也因此贏得了金球獎。《OSaya》有着濃厚的印度風土民情,輕快的現代音樂和婉轉的印度歌曲穿插着,感覺整個故事古今輝映東西合璧,使得電影的開頭非常出彩。其中的歌詞也非常有意思:我們是流浪漢,抓我吧,我輕鬆把你來耍,我一路順手牽羊,狗兒跟着我跑,我有我的運道,偶爾把他們整倒,為了全家老小,找來生活鈔票,希望我也成為明星,也去酒吧逛逛,也去賭城闖闖,只為忘卻我那一身傷。別想把我們抓住,我們兵分兩路,飛快的速度,別想把我抓住。我們是流浪漢,抓我吧,我輕鬆把你來耍還有插曲《PaperPlanes》入圍第51屆格萊美音樂獎年度製作提名。《PaperPlanes》是賈馬爾和哥哥薩利姆在火車上做些小本買賣時播放的一段插曲。兄弟兩雖然身無分文,但他們相互依靠,依然頑強的生活了下來。聽《PaperPlanes》的過程中你會立刻被響亮的槍聲所“驚嚇”,然後腦海浮現的就是戰爭場景,整首歌所營造的氛圍乃“痛並快樂着”。

插曲《DreamsonFire》獲20xx金球獎最佳電影原聲獎,這首低吟的女聲曲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樂一開始是哼唱部分,很煽情很感人,似乎在訴説着賈馬爾對女主人公拉媞卡的相思之情,伴隨着音樂觀眾也受到了感染。當電影開始這段曲子時,我腦海中快速閃現的是賈馬爾永不言棄的一生,他第一次遇到拉媞卡,他在火車頂上奔跑,他在站台深情望着拉媞卡,他被警官帶走拷問,他一次又一次與拉媞卡重逢,等待他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分離,無論是金錢的誘惑,還是生命受到威脅,都沒有窒滅他對拉媞卡的愛與追求。可以説這首曲子是整部電影最能打動人的一首。

與《DreamsonFire》交相輝映的是插曲《Latika'sTheme》,這段背景音樂是在男主人公賈馬爾·馬利克在尋找女主人公拉媞卡的時候出現的,採用了低吟淺唱配合電影唯美的敍事手法,讓人看了之後難以忘懷,感慨萬千。整首曲子在優美的男聲的哼吟中結束,與上一首不同的是,這是一首聽了讓人全身放鬆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