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以修身心得體會:嚴以修身重修為

《禮記·大學》中講“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説:古代那些要使美德讓天下都知道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先整頓好家庭;要整頓好家庭,就要先注重自身修養。今年4月,中央開始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嚴以修身”成為每名共產黨員的重要遵循。而“嚴以修身”如何衡量呢?其修“為”就是一台很好的天平。

嚴以修身心得體會:嚴以修身重修為

為人,要不失本心。《孟子·告子上》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要心懷惻隱、懂得羞恥、禮貌待人、明辨是非。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要做到不“失其本心”就必須要心存敬畏。只有如此,才能修身以“嚴”,才會“慎獨”,才能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做人,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

同時,“修身”不能忘本。中國人歷來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盧梭講“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建設成果來之不易,其中浸透着無數先烈和仁人志士的生命、鮮血和汗水。先行者們把歷史的重擔交給我們,每名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要有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勤勉工作,不辱使命,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

為名,要寵辱不驚。古人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修身”的終極追求,表明樹立高尚的品德必須要保持豁達淡泊的心態。《墨子·修身》曰“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現實中,“領導幹部”本身就是一項佳譽、一頂無形的光環,要保持良好的聲譽,基礎在於名副其實。從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來看,有很多官員都倒在了掩耳盜鈴的浮名上,花子孫錢造政績,為了gdp的虛名,殺雞取卵、涸澤而漁,最終把自己送進了監獄,給後人留下了禍根。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對名譽要有超脱之心,要不為名所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愛國、敬業、勤於奉獻;要不被世俗的花環和糖衣炮彈所俘虜,以工作實績為名譽增彩;要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態來面對名譽;要把自己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讓功過留與後人評説,才能真正立起一名共產黨人獨立的操守,豐滿的人格。

為利,要公私分明。《史記》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不可公私不分,任性而為。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把家變成了“權錢交易所”,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長期佔用雲台山乃至焦作市的公共資源來成就個人夢想,公權私用,最終都成為了全黨為之警示的典範。

俗話講“端公家碗、吃公家飯,就要服公家管”。 黨的領導幹部,是公家人,切不可扯公家的大旗、謀自己的私利,挖公家的牆角、築自己的屋舍。在利益面前,要多想一想身邊的典型案例,站得住腳,做到心不動、手不伸。xx在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強調説:“想當官就不要發財,想發財就不要當官”,其要義是要求公私分明,官員不要被“物化”。二月河接受中紀委官網訪談時對為官者寄語“好好過日子”,也是告誡為官者要勇於擔當、安守本分。《韓非子·五蠹》釋義“分其厶以與人為公。”黨的領導幹部當心胸坦蕩、心不藏私,才能秉公辦事、盡職履責,讓“嚴以修身”見到成效。

老子説“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説:慾望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足是最大的禍患,貪得無厭是最大的過失。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才是最快樂的。對於每名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而言,嚴以修身就一定要珍視名節、懂得“捨得”,深刻認識領導就是責任、權力就是服務,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