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

醫學心得體會 篇1

學習中醫的一點心得及體會

醫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

提起這個筆呀,心裏不知道怎麼回事,有無限的感慨説不出來。

中醫呀,是個好東西,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去領悟的。

現在的人呀,有點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

有時候,我也想呀想,難道制度和人性化是對立而不能容納彼此的嗎,

後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靜下心來想一想吧,

我都不知道怎麼來説了,每天的物慾橫流,(我寫的不好,有好多詞,可到了嘴邊卻想不起來)

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用心去體會這句話吧,

我覺得中醫的陰陽思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用在什麼地方它都是合適的,

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學中醫的過程中,我總覺得,陰陽是平衡的,但應以陰為本,現在社會提倡以人為本,有好多例子,我卻一下舉不出來,比如説一個家庭,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就組成一個家了,在這個家裏,男為陽,女為陰,男的在外面幹活掙錢養家,女的在家裏整理內務,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這不體現了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嗎,陰陽互相融合,互相轉化,才能家庭和睦,其樂容容呀。男的過一段時間要回家吧,這其實就是陰陽互相轉化的過程,但要是男的長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給家裏寄錢的話,這就説明這個家的陰陽失去轉化,陰不能生陽,陽又不能化陰了,那這個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長時間了,因為陰陽不能互化的情況下,這個家就完了。

還有一個就是在一個家庭裏,以陰為本,就是以女人為本了。我們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家裏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這個家還是個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沒了的話,那這個家很快就散了,變成另外一個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但我覺得是這樣的,這裏不要討論那些特別的例子,大部分情況都是這樣的。

還有一個問題這是我覺得,怎麼説呢,就是傷陰比傷陽厲害,傷陽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個陽氣被鬱的一個症狀,如果本身陽氣盛而陽被鬱的話,那就是太陽傷寒之類的了,會有發熱之類的,如果本身陽氣不盛的話,就是身體不是太好,像書生一類的人,那就會成為太陽中風之類的了,出汗,還發熱。但都還過的去,這種病不是太厲害(相比傷陰之類的),那傷陰我在生活中見到的就如中暑之類的,因為暑為陽邪,陽邪盛則傷本陰,病人就會出現混身大汗淋漓,這個時候病人就很危險了,因為體內血汗為陰,而隨着陰的流失,那陽氣失去依附的載體陰液,陽氣就會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險的,像一些休克呀之類的。現在西醫來的還是快一點,馬上輸液,補充體液,在某些方面我覺得西醫還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輸液呀之類的,西醫比中醫來的快。

我是自學中醫的,我覺得中醫好,它是對病人一個整體的,全面的一種分析,在中醫治法裏面有“理、法、方、藥”四個方面。

理自然就是對病人發病的過程,病人發病的機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種分析 ,運用陰陽的思路,去看誰輕誰重,也就是中醫上説的,重則治標,輕則治本,或標本同治的一個道理。

法,在這裏我覺得除了中醫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補”八大法能靈活運用之外,還要能夠能靈活運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薰、洗等和針法等等,要靈活多變,要法無定法,藥無定藥,那才是醫者最高水平。

醫學心得體會 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醫的學習方法與路徑,是一個需要首先探討的問題。很多朋友學習中醫之前沒有很好地思考這個問題,入門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的一頭扎進傷寒論等經典裏,苦讀了數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經文背得爛熟,臨牀時,邊都摸不着,開口動手便錯,進而懷疑經典,懷疑中醫。

有的執迷於藥物學裏,變成了草藥醫生,單方醫生,把個別中藥和處方視為絕密,越求越奇,以為不是深山老林裏的神藥或者異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還有的求於易,求於道,將中醫和氣功,宗教混於一談,強詞奪理,故弄玄虛,不提也罷。

我想,這些不應該是朋友們學醫的初衷。

我雖然出生在中醫世家,卻也在醫學上走了很多彎路,對臨牀療效的追求也曾經讓我倍感艱辛,回首這20多年的學醫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醫本來是一個簡單明白,好學易用的學科,卻被有意無意的蒙上一層又一層的神祕面紗。

在這個處處追求效率的時代,還原中醫的本來面目,破除中醫迷信,節約後來者的精力和時間,就是我現在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唯其如此,中醫界方可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才能發揚光大。

學習的方法和路徑---先從端正態度開始。

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説過,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強調的是,下面這種學習方式適合有一定基礎,希望深入系統掌握中醫體系的人,也適合已經學醫幾年,或者讀完了中醫院校還一頭霧水,願意重新鑽研的情況。

一,先宏觀後微觀。

一定要先對中醫的學術體系有一個整體的大概印象,先通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然後再去學習具體的知識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種祕方,技法當中,紛紛擾擾,一鍋漿糊。

臨牀上遇到很多醫生已經號稱可以攻克絕症了,結果自己得了感冒,還分不清是風寒還是風熱。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塗,如何能夠登堂入室?

二,培養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強調死記硬背。

中醫學讓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誦大量的內容,而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體會是中醫學裏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其實是不多的。遠遠不如法律,外語等專業。

很多內容,理解以後就會記得,而沒有理解,記來何用?當然,理解也是分層次來的,先淺後深,先一般後特殊。

中醫知識浩如煙海,人的精力時間都有限,一個醫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學,也不可能什麼病都會治,關鍵是能構建自己的學術體系,在一定的範圍內有所建樹,善莫大焉。

我記得當年背了好幾百個處方,但是臨牀根本不怎麼用,現在還能背的處方不會超過50個吧,也沒有臨牀開不出方的情況,呵呵。

學習方劑的問題,我以後會單獨論述。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一個臨牀醫生真的不需要學那麼多處方。千招會,不如一招精。一方融會可變數方,一法學透可變數法。

很多老醫生喜歡炫耀自己當年是如何過目不忘,博聞強記。先大量的背誦,以後慢慢理解,對於幼兒學醫,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記憶力差,理解力強,就不應該這樣學。何況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臨牀水平真心不怎麼樣,可惜了背書受的那些罪喲。

傳統的學習方法,打雜三年,抓藥三年,抄方三年,動不動十幾年以上才可以出師。真正學醫的時間並不多,這些規矩裏面,包含着對學徒勞動力的殘酷盤剝。

而我以為,一個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人,中等資質,學習條件和方法合適,三年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醫學心得體會 篇3

循證醫學,第一次看到這個名詞的時候是在購書中心,看到書架上有好幾本這個名字的書,第一感覺——醫學真是博大精深,什麼醫學都有!第二次接觸這個名詞是在上dme課的時候,朱泉老師對着我們下面這堆“科研盲”説出一個勾起我記憶深處一個模糊影子的詞——循證醫學。當時心想:這門課都這麼難了,那個某某醫學的,竟然是一門學科的東西,估計更難。第三次接觸循證醫學,也就是我真正瞭解循證醫學的開始,是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正在上循證醫學!天啊,我之前認為我八輩子都不會接觸到的東西,就這樣來到了我的面前!當時我立刻決定:我要修這門課!我這學期修的課已經有十門了,加上循證醫學,一共11門,湊成兩根頂天立地的柱子,支撐起我的大五上學期!

後來,第三週以後,每個星期四晚上,我都會跑去新課室樓上課。

上着上着,我慢慢覺得,上循證醫學課的老師,對國內很多的臨牀研究總是抱有疑心,總是在雞蛋裏挑骨頭,一個臨牀試驗他們可以挑出n多毛病出來,最後再來一個懷疑研究結果是否真實。可以把死人氣活。估計做實驗的人對學習過循證醫學的人是又愛又恨,愛他們提出各種各樣問題,彌補實驗的不足之處,讓一個臨牀實驗在實施之前得到更完善的規劃;恨他們總是破壞自己認為已經設計完善的實驗,讓自己的實驗實施日期看起來遙遙無期。一句話:搞循證醫學的人就是懷疑一切,破壞一切,最後再讓一切更加完善。

在上課的這段時間,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這些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師無法教給我的:用懷疑的眼光看你看到的所謂“權威”的知識,用挑剔的耳朵去聽別人告訴你他所謂的“經驗”和“建議”,要經過考證才能施行指南上面沒有的醫療措施;對於大部分臨牀實驗來講,有隨機、盲法、對照的臨牀實驗才具備基本的研究價值;如何去評價你看到的論文的證據級別和價值;你看到的治療措施是否可以應用於某個病人上。最重要的一個,也是這門課最有價值的知識:讓我學會基本地辨別論文的價值,讓我遠離垃圾信息。

這門課跟dme課有很多重複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上課老師的講課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朱泉老師上課很幽默,聽他的課就是在笑聲中學習,循證醫學課的老師比較嚴謹,可能由於上課時間短的緣故,老師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沒有時間講笑話。這門課的實操時間也比dme多,上次的作業就讓我痛痛快快地實操了一邊,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得到成果的成就感告訴我——超值!

現在臨近期末考試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完成期末作業也只能在上次做作業學到的方法的基礎上再結合老師上課點評的知識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份可以無限次進行完善的作業。

學習了循證醫學後,我經常遊説我周圍的同學:“去學循證醫學吧,好啊,值得啊!”

好產品就會有好口碑!

學習循證醫學,完善我的醫學知識,練就我一雙“火眼金睛”。

醫學心得體會 篇4

學生在實習中不僅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理論指導實踐,培養較強臨牀診斷思維及工作能力,以在嚴峻的就業競爭中增強競爭力。就我科多年來影像專業學生實習中的教學二r作,總結了以下-體會。

1、提高學生對超聲儀器的操作能力超聲診斷是建立在運用各種掃查切面、掃查方法充分顯示病變並對其聲像學特徵全面掌握基礎上,病變的"檢出"是疾病診斷的前提,因此對檢查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帶教過程中應使學生了解儀器的性能和熟悉超聲儀器的操作。具體如下:①應向實習學生詳細介紹各臟器超聲檢查前患者的準備及檢查過程中患者的體位。②超聲診斷儀的使用:使學生了解探頭型號的選擇,演示正確的手持探頭的方法及不同臟器的掃查順序及切面,超聲診斷儀上常用按鍵的作用,如何通過調節聲像圖的增益、聚焦、深度等在保證正確的掃查切面基礎上獲得清晰的圖像。③對於不同臟器的掃查存在一定盲區,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些區域,檢查過程中有意識地針對這些區域進行掃查以減少病變的漏診④候診病人較少時,儘可能讓實習生得到更多動手機會;有閒置超聲儀器時,鼓勵學生間互為"模特"進行掃查,熟練不同臟器的掃查方法及要點,並加深對正常臟器聲像學表現的認識。對實習生"放手不放眼",把自己工作中超聲檢查的經驗以及注意事項傳授給實習生,使他們少走彎路,有利於操作技能的提高。

2、培養實習生報告書寫能力規範的報告書寫有利於對疾病全面的分析與理解,有利於診斷思路的條理化。讓實習生了解超聲報告的格式,如:姓名、性別、年齡以及超聲檢查號、門診號、住院號、超聲表現及超聲提示等。超聲表現的描寫先整體後局部,即先對所檢查臟器的整體情況如大小、形態、包膜、內部回聲做一整體描述;再對局部病灶進行重點描述,包括病變的部位、數目、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同聲、內部血流信號,以及與毗鄰重要結構、周圍臟器的關係等等。規範實習生的超聲檢查報告書寫,正確使用醫學術語,使超聲報告規範化,條理化,避免陰性描寫過於繁瑣,陽性描述過於簡單,條理不清,重點不突出等。超聲診斷分為確定性診斷及非確定性診斷,對於典型囊腫及結石等疾病可以做出確定性診斷,非確定性診斷根據診斷信心的多少可提示:考慮某某疾病可能性大、疑某某疾病、不除外某某疾病、性質待定,建議進一步檢查等。嚴謹的報告提示可以為臨牀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指導臨牀醫師做出進一步診療計劃,還可以使實習生走向工作崗位後,在複雜的醫患關係巾實現自我保護。

3、舉一反三,提高實習生帶教的效率提高實習生帶教效率,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舉一反三"可使學生高效率掌握一類疾病的超聲表現。因不同臟器發生的同類病變具有相同的聲像學基礎,因此聲像圖表現相似。例如,帶教過程中發現肝臟囊腫,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邊界清晰,囊壁薄且光滑,後方回聲增強。就可以強調囊腫可以發生在其它臟器,包括乳腺、胰腺、脾臟、腎臟、前列腺等等,聲像圖表現相似。使學生對此類疾病有了感性認識,在遇到其它臟器的相同病變時就可以學習致用,輕鬆掌握該類病變的聲像學表現,提高學習效率。

4、強調超聲醫學與解剖學、病理學、臨牀醫學相聯繫的重要性超聲醫學是通過對人體不同部位和器官的掃查獲得不同斷面聲像圖進行疾病的診斷,因此解剖學為基礎。引導實習學生不斷複習與鞏固解剖學知識,充分認識到只有掌握瞭解剖學知識,才能準確地鑑別和區分臟器聲像表現的正常、異常或變異,才能準確描述出病變的部位、範圍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為臨牀提供重要診斷信息,有助於治療方案的制定,同時有利於病變的超聲隨訪及結果的對比。

超聲聲像圖是通過器官組織內部回聲的變化來反映病變的有無,反映了疾病的病理過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遇到的疾病的病理學表現進行系統地複習,並與所見聲像特徵有機聯繫起來,可加深學生對所見疾病聲像圖表現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疾病診斷水平。

"同病異影,異病同影"是存在於各影像學科的普遍現象,如何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做出正確的診斷,為臨牀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需要實習教學中培養學生密切結合疾病的臨牀資料綜合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

醫學心得體會 篇5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又稱證據醫學、實證醫學、求證醫學、有據醫學、觀察醫學(中國台灣),顧名思義為"遵循證據的醫學",即"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牀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牀經驗,考慮患者的權利、價值觀和期望,對患者採取正確的醫療措施":

·核心思想---- 醫療決策應儘量以客觀的研究結果為依據。

·基本要素---- 最好的研究證據(主要來自以病人為中心的臨牀研究)

臨牀經驗和技能(醫生針對個體病人的診治經驗及專業技能)

患者的選擇(患者的權利、價值、需求和願望)

·基本步驟---- 提出可回答的問題,尋找最好的證據,嚴格評價證據,將證據 應用於病人,對用證的效果進行再評價

·基本要求---- 尊重病人的利益,結合病人的實際,確定切實可行的診斷治療 方案

·方法學特徵----按照特定方法對所有質量可靠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進行收集和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 sr)並及時更新,為病人提供最好的證據

循證醫學的目的:

循證醫學的目的是解決臨牀問題,包括:認識和預防疾並提高診斷準確性、應用有療效的措施、改善預後並提高生存質量、促進衞生管理決策科學化。循證醫學提倡以病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為中心,因此主張判斷一種療法是否有效,應使用與病人密切相關的臨牀指標(如病死率、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質量等)而不是實驗室或影像學改變等中間指標。

循證醫學中的p.i.c.u原則是p 人羣/病人(population/patient i 干預措施 (intervention/exposure)c 比較(comparasion/control)o 結局(outcome)

臨牀醫生如何將循證醫學應用於實踐:

1.怎樣將循證醫學的證據用於指導個體病人的處理?

循證醫學臨牀實踐的基本步驟:

1、針對具體病人提出臨牀問題。

2、全面收集有關研究證據。

3、嚴格評價研究證據。

4、將研究結果用於指導個體病人的處理。

當收集到證據並通過評價知道證據是真實可靠和具有重要臨牀意義時,就要考慮該研究結果是否可用於我面對的這個具體病人。應將證據、臨牀經驗及病人的價值觀結合起來綜合考慮。以下四方面的問題是首先應該回答的:

1)我的病人是否與研究證據中納入的病人有很大差異以至研究結果不能用於我的病人?應考慮我面對的病人的社會人口學特徵、病理生理特點是否與研究證據中的病人有太大的差異而阻止對證據的使用。

2)研究中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如何?病人對某種治療方法的費用是否能夠接受?包括治療、監測和隨訪的費用。本醫院是否有相應的藥物或是否能開展相應的技術?

3)治療措施對病人是否利大於害?首先要考慮如果不治療,病人會有什麼後果發生?治療以後是否利大於害?應該推廣利大於害的療法而不是隻考慮藥物的效果而忽略其導致副作用的一面。

4)考慮病人的價值觀及對療效的期望。

2.證據的來源及證據的評價:

(1)循證醫學的檢索方法幫助醫生快速、準確地查找臨牀證據。

a. cochrane圖書館 b. ngc c.一些權威的醫學文獻檢索數據庫 d.網站:sumsearch

(2)循證醫學的評價方法幫助醫生鑑別和評價臨牀證據。

a. rct被認為是確定治療措施是否利大於害最可靠的依據,sr(或meta-分析)的出現有助於解決繁忙的臨牀醫生獲取證據困難的問題,使一線臨牀醫生能更快地得到更可靠的研究依據。目前發達國家已將sr和rct作為制定治療指南的主要依據。所謂系統評價就是按照特定的病種和療法,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能收集到的質量可靠的rct,聯合起來進行meta分析,得出簡明的綜合結論,即這種療法究竟有效、無效,還是尚需進一步研究。

b. 循證醫學將證據(主要指臨牀人體研究的證據)分為五級:

一級:所有rct的系統評價;

二級:單個的樣本量足夠的rct;

三級:設有對照組但未用隨機方法分組的研究;

四級: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

五級:專家意見。

c. 證明某種療法是否利大於弊的金標準是rct和rct的系統評價結果。在沒有金標準的情況下可以依次使用其它級別的證據,但可靠性依次降低。

我學習循證醫學的感想:

1、循證醫學決不是"食譜"醫學。循證醫學要求臨牀醫生在循證實踐過程中,將個人的臨牀專業技能、病人價值和當前最好的研究證據、特別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臨牀研究證據相結合,作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決非盲目地"照章辦事"。

2、循證醫學不是使用陳舊過時的證據。隨着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新證據源源不斷地產生,或填補證據的空白,或迅速的更正、替代原有的舊證據

3、循證醫學不僅限於rct和meta-分析。循證醫學的核心是追蹤當前最好的外在證據以回答臨牀待解決的問題rct,特別是來自cochrane圖書館系統評價數據庫的系統評價,為臨牀醫生提供了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更少誤導,已成為目前判斷治療方案的金標準"。但由此就簡單地認為應用某項rct結果作為治療的依據和指南就是實踐循證醫學有較大的片面性。診斷、預防、預後性研究就不一定應用rct結果:為了確定某項診斷試驗的準確性,需要尋找可能與之相關的臨牀疾病的交叉性片斷研究,而非隨機對照試驗;為了回答有關疾病的預後問題,需要對早期病人的隨訪研究進行考察;有時,需要的證據則來自於基礎醫學研究,如遺傳學和免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