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精選5篇

歷史的書籍仍在不斷翻動着,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圖上回蕩不息,讓我們更加努力拼搏,在未來的雄譜上寫出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新篇章吧!小編整理了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精選5篇,希望能幫助到您。

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精選5篇

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

xx年前那一聲“母親,我回來了”響徹中華大地,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如今,澳門迴歸祖國懷抱xx週年。當年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這一幕的孩童已長大,而澳門也迎來了他成年後的第一個紀念日。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迴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之後,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中國女神天后,又名娘媽。根據傳説,一艘漁船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裏航行,突然颳起狂風雷暴,漁民們處於危急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起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裏,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離家四百餘載,歸來仍是少年。”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後,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總是擔心家中被盜,現在不再擔心路遇黑幫火併;從前,澳門製造業已看不到發展希望,現在澳門博彩業為他帶來新的發展生機;從前,親身骨肉也只能隔海相望,現在60%的遊客都來自中國大陸;目睹南中國海的百年滄桑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在通車首月,澳門口岸出入車輛便超過80萬人次。

曾幾何時,中國還飽受欺辱,任人宰割;而如今的中國,已經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G20峯會在我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拉動了四十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航空母艦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國,已在政治、經濟、科技方面舉得傲人成績;如今的中國,已有足夠的資本讓每個中國公民為之自豪。如今的我們,可以響亮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和別人説“我,是一名中國人!”

歷史的書籍仍在不斷翻動着,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圖上回蕩不息,讓我們更加努力拼搏,在未來的雄譜上寫出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新篇章吧!

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二

1887年12月,腐敗的清政府與葡萄牙籤訂《中葡友好通商條約》,確認葡萄牙可長駐澳門管理,就此,澳門淪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這個被割讓出去幾百年的孩子,終於正式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澳門迴歸不到二十載,但祖國在收回澳門的這件事上,卻付出了不止二十載的曲折努力。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合法席位後,便開始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採取外交行動。1979年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雙方共同肯定了“澳門是中國領土”的事實,並開始着手談判迴歸事宜。

在1986-1987年裏,中葡兩國就澳門迴歸的各類細節進行了四次會談,期間雙方的溝通遇到了不少分歧和阻礙。如葡萄牙提出21世紀再歸還澳門,但中方對此堅決不同意,經過了不斷的溝通,才將迴歸日確定在了1999年12月20日這個千禧年前夕。關於國籍和文化融合等問題,中葡在互相讓步中取得了共識,算是為澳門迴歸做到了的和諧談判。

1999年12月19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樂曲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此莊嚴升起,中國的統一大業又邁出了一大步。

1999年12月19日晚,遠在澳門數千公里外的祖國首都北京,“迎接澳門迴歸祖國聯歡晚會”在*廣場澳門迴歸倒計時牌前舉行,約3萬人匯聚廣場歡慶中華民族的這一歷史盛事,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各省市都在隆重慶祝澳門迴歸。那一夜,《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神州大地,“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雖然論切身體會,生於千禧年後的我們似乎並不能深切感受到澳門迴歸所帶來的生活變化,但對於祖國收回流失的領土,卻是每個中華兒女心頭最激動的事。

“澳門”迴歸雖已十九載,很多年輕人也許對此沒有太深的印象,但於歷史、於民族而言,卻是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大家庭,家人迴歸重聚的大事,其意義深遠重大。

中國拿回“港澳”兩個地區的主權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們中國從過去受盡恥辱到現在重振雄風的一個過程,沒有國家的強大,這一切都不會發生。當然,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是整個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必不可缺的力量,大陸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華僑緊緊牽動在一起的那種情感,是整個中華大家庭的精神支柱。

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三

一直無法忘記老舍先生在《我的母親》裏寫下的一段話。“人,即使活到21歲,有母親多少便可以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是的,澳門離開了中國母親,被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時候,雖然城市依舊燈紅酒綠,繁華喧鬧。但我想,它是孤獨的吧。因為離開了母親,因為失去了根。所以,那些表面上的浮華也是虛無的吧。它不屬於澳門本身,在那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應該是沉澱着深厚的文化底藴的。褪去了層層炫目虛假的光環以後,澳門以一個憨厚朴實的形象呈現在了我們眼前,我們為其感動,為其自豪。

“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裏。”澳門終於回到了中國母親的懷抱,在1999年12月20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轉眼18載過去,一路走來,有了母愛的呵護,澳門茁壯成長,母子始終心連着心,不曾分離。

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四

剛剛走出香港滿目超現代的繁華,徜徉在澳門石板鋪就的街道,一幅古老、滄桑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諸多的遺蹟、荒廢的建築、失傳的工藝好像一時間歷史倒轉了半個世紀。這就是澳門了。

沿着西南角海岸走,背山面海,讓目光穿過遼遠的歷史風雲,依稀可見當年葡人藉口海水浸濕了貨物,請求到岸上晾曬,乘機登上澳門半島。我來到澳門內港的入口處供奉着漁民的守護神媽祖娘娘的媽閣廟,聽導遊講述“Ma-cau”這一名詞的由來。據説400多年前葡萄牙人從這裏上岸,問居民此地是什麼地方,居民

誤聽為指廟宇,便回答“媽閣”,葡人於是譯為“Ma-cau”,英文名稱也由此而來。在媽祖娘娘的供台前,我點香叩拜:媽祖海神,你是公認的護船神,當漁民和水手與海洋的風浪打交道時,你會保佑他們平安歸來,在澳門這艘大船載着漂泊多年的華夏子孫歸航時,願你能保佑他一帆風順。

在這裏,五千年古銅色的歷史微合雙目,傾聽這氣吞萬里的虎嘯龍吟;一次次潮汐般的翻攪,一次次妊娠般的蒸騰,才冷卻凝聚成這琥珀般晶明的意念。佇立澳門,眺望大陸,天風致禮,流雲駐足,我彷彿聽到了澳門前進的腳步聲,穩健、雄壯、自信而堅強。祝福你,澳門。

澳門迴歸21週年心得感想五

一轉眼我21歲了,已經上大學了,雖然我知道澳門迴歸至今已經21週年了,但是一直沒有看過當天迴歸的盛況,趁着今年21週年的紀念日我決定回看歷史。

在網上搜索視頻,準備收看澳門迴歸特別報道。 首先是“駐澳部隊進駐澳門歡送大會”的現場直播。戰士們颯爽的英姿,整齊的隊形,以及現場高漲的士氣,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駐澳部隊進駐澳門,是澳門數百年的一件大事。它標誌着澳門擺脱了百年以來恥辱的殖民地身份。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看着駐澳門部隊的戰士們,我們彷彿看到了澳門的希望。

之後,江主席和朱總理乘坐的專機分別抵達澳門,這是澳門有史以來國家最高領導人踏上澳門土地。整個機場沸騰了,人們歡呼起來。迎接江主席和朱總理的,何止是澳門人民的歡迎聲呀,更多的,是澳門同胞盼望迴歸的心哪! 下午,媽媽帶我出去逛街。雖然下着毛毛雨,天氣十分冷,但是大街小巷中無不散發着迴歸的喜慶氣氛。雖然新年還未到,但家家户户都貼上了迎接澳門迴歸的對聯

住樓房的居民多數高高地升起了國旗。藉以對這個不平常日子表示無比的盼望。

那首熟悉的《七子之歌》在我耳邊吟唱。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我內心暖流湧動,就好像找到媽媽的孩子,有了依靠。希望未來的日子,澳門能在祖國的懷抱中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