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童年有感(通用5篇)

高爾基童年有感 篇1

“書籍是人類的階梯”是高爾基的名句,而《童年》本書也是由高爾基寫的。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高爾基從小就沒有父親,母親不久也去世了,我真為小時侯的高爾基而感到可憐。

高爾基童年有感(通用5篇)

我讀了《童年》作者很認真,他的兩個舅舅也很會發脾氣,外公則是一家之主,他做事誰也攔不住他。有誰違揹他的意思他就會發大火,其實他有那麼大的火氣是為了教育高爾基:我是一名會長,我是指點人家的頭頭,我的孫子長大後也要很能幹,是管人家的頭頭。高爾基果然沒有辜負外公的願望,成了一位世界聞名的人物。我想,外公的教育肯定還時刻迴盪在高爾基耳邊吧。

在《童年》這本書裏,我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我們不聽話的時候爸爸媽媽會説我,嚴重一點可能會打我,讀了這本書後,我更加確定爸爸媽媽這樣做是對的。

《童年》這本書誰看了誰都會受益非淺的。我覺得這本書裏有特別多的做人的道理,這本書裏做人的道理遠遠高出了我讀過的其他的書。書裏的好詞’好句。好段,説明高爾基的寫作能力很好,他的寫作能力是從他讀過的書中獲得的,也難怪高爾基會説出”書籍是人類的階梯”這樣的名句。

高爾基童年有感 篇2

《童年的消逝》的作者尼爾波茲曼生前在紐約大學執教,他首創了傳媒生態學專業,終身致力於傳媒批評與後現代工業社會批判。這本書的新穎之處在於從童年的視角來探討傳播方式的變遷及社會後果。簡單而言,尼爾認為古登堡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引進童年的概念,而後現代工業社會中的電子媒介的橫行正在反向摧毀人類的童年。

本書的書名立馬就吸引住我先,一直以為"童年"這個名詞如太陽東昇西落般不具探討性的,看了上篇"童年的發明"後,才發現,對童年的關注早在古希臘就已出現;印刷術誕生後,尤其在文藝復興時期,關於童年的探討熱烈不絕。

童年的消逝,嚴格來説應該是童年概念的消逝,童年本質上是個時段概念,與生命一樣是與生俱來的;但正如"天賦自由人權"等名詞,童年並非一個排他性的獨立概念。技術的發展、教育的程度、社會觀念、制度與法制的建設直接影響着童年的長度與內容豐富性。在印刷術發明前,文化與知識的傳播以口口相傳為主,古人瞭解與傳播知識、文化的途徑是一元的,在這樣的社會化環境中,兒童沒有自己獨立的成長方式和生活特徵,他們僅被視為"未成型的成人".口播的傳播方式還製造了一個嚴重的人文後果,即成人毫無區分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意識,以致尼爾言"沒有高度發展的羞恥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

看完本書的上篇,有兩點感想。一是"知識溝"的概念,它劃分的不僅是人類的年齡階段,更是社會等級的落差,後者與本書無關而被忽略,但其嚴重性是今天的傳媒研究者所無法跨過的問題。媒體市場化在給我們帶來傳媒生態變革、消極自由滋長的同時,卻也增大了知識溝的裂痕:中西部新聞源分配嚴重不均,困難羣體被排擠在傳媒視野之外、或是以異化的方式被呈現,社會各階層接觸信息的途徑、成本、機率和質量嚴重不平衡——這些因素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強化"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發展規律。我雖不贊成新左派視商業化和消費文化傾向為敵,但我極力贊成在商業利潤和社會責任之間必須有個合理的制橫。

二是古登堡印刷術的發明。説到這個,咱中國人又可以自豪的説老祖先的印刷術比他們要早得多;但再回望比較印刷術問世後的東西方世界,我們不得不紅着臉承認,我們錯過了一次飛躍的時機,在此強調一下,這僅僅只是N 次遺憾中的一個擦身而過。加文孟席斯在《1421 中國發現世界》中提到,當中國的明朝皇帝用金刀銀碟瓊汁玉液款待各國前來朝貢的使者時,歐洲最富裕的商人的藏書量僅僅八本。好的,讓我們來看看八十年過去後,歐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們共印刷了800 多萬本書,教育的蓬勃發展使歐洲人民的文化平均水平遠遠高於中國。我一直在想,中國與成為超級強國的機會一次次失之交臂,是不是和我們安寧從容的農業文明和天人和一的內斂文化傳統直接相關,否則我真很難理解掌握先進航海技術和天文知識的明朝皇帝不去建立海外殖民地,而是無謂地揮霍國家錢財換取和平的近鄰關係;為何突然閉關鎖國,而將海上霸權拱手讓於達珈瑪的那幾條破船……

高爾基童年有感 篇3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唱着歡快的歌曲,我打開了童年的日記本,一件件有趣的事出現在我面前。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件事吧!

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午後,一絲微風都沒有,有的只是不停的鳥囀蟲鳴。媽媽買來一大袋的美味零食,對於身為“超級吃貨”的我可是至大的誘惑啊!於是,我與媽媽展開了一場“零食爭奪戰”。

我的第一招:正面請求

“媽媽,先給我吃點兒吧?”我一見到零食,就雙眼放光,流着口水説。“不行!小孩子吃多了零食沒營養!”媽媽斬釘截鐵道。我一見到了,使出獨門絕技——侯氏撒嬌大法:“哎呀,好媽媽,你就給人家吃一點啦!就一點點!”可無論我怎麼軟磨硬泡,媽媽還是無動於衷。哎,失敗了!

我的第二招:瞞天過海

既然媽媽不允許我吃,我就只好為了零食,再施一計啦!趁着媽媽下樓去買鹽的空子,我左看右看,打開櫃子,小心翼翼地把零食“拖到”卧室裏。嘿!真是五花八門,什麼可比克薯片啦,百事可樂啦,夾心餅乾啦。應有盡有。早就垂涎三尺的我也顧不上什麼,撕開包裝袋就狼吞虎嚥起來。“吱嘎——”一聲,門開了。是媽媽!媽媽嚴厲地批評了我一頓,還重重地懲罰了我。我哪聽得進媽媽的長篇大論,只能兩眼淚汪汪地看着心愛的零食又飛了。

我的第三招:反客為主

真是無書不成巧。就在我苦思冥想怎麼得到零食時,“叮——”的一聲,鄰居家的小妹妹來串門了。我想到小妹妹也是個“小吃貨”,故意神神祕祕地對小妹妹説:“妍兒,你想不想吃零食啊?”“想,想!”小妹妹不住地點頭。哈哈,成功了!“等着,姐姐給你拿零食去!”“嗯,嗯!”我步伐輕鬆地走到櫃子前,拿出美味的零食,然後又放到茶几上。小妹妹見到了,馬上拿出一包可比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也拿出一包巧克力豆,嚼了起來。媽媽走進來,臉色陰沉,卻無可奈何。誰讓小妹妹是客人呢!

悠揚的《童年》還在唱着,我合上了日記本,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好懷念,童年!

高爾基童年有感 篇4

馬克西姆·高爾基,是蘇聯十九世紀的一個偉大作家,他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苦難,用文字,訴説着當時窮苦人民的痛苦。《童年》,便是這樣一篇關於家人之間的競爭,悔恨的文章。

文章一開頭就説道:“在一間狹窄幽暗的房間裏,我的父親躺在窗下的地板上。”不尋常的開篇,便意味着不一樣的故事。只有四歲的主人公,阿廖沙懷着一種害怕和悲傷的心情看着自己的父親下葬。母親和外祖母泣不成聲。緊接着,阿廖沙的母親突然臨產。可惜的是,阿廖沙的小弟弟,馬克西姆還是去世了。

在經歷那麼多到的苦難後,阿廖沙他們來到外祖父那裏,一個名字叫“尼日尼城”的美麗城市。外祖父都有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一個舅媽,兩個表哥和一個表姐。原來,外祖父他們辦了一個布坊。

故事在這裏,本應該就是美好的,但突然,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轉折。有一句話,真的寫出了人受利益的驅使而使這本來美好的家庭漸漸衰敗而引出下文:外祖父的家中。人與人之間瀰漫着相互的敵意。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都喜歡惡作劇。從而引出了許多荒.唐的鬧劇。果然,悲劇誕生了。一個工友意外死亡,舅媽又難產而死。望着這個越來越衰敗的家庭,他們都心痛不已……

故事的情節起伏感十分強烈,每看完一面都會迫不及待的翻到下一面,字體通俗易懂,十分有節奏感。對景物等寫的仔細,使人感覺十分的真實,彷彿那種情景就出現在眼前。

雖然這是一篇讀後感,但我也不想用太豪華的語言去讚揚它,只需要用一顆簡單認真的心去品讀這樣一篇優秀的作品。你會發現,世界上有光明也有黑影,只要你有善於發現它們的眼睛。

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用他那神奇的文筆,譜寫出了人生的樂曲,永不停息。

高爾基童年有感 篇5

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片美好卻又短暫的記憶,那就是屬於寶貴童年的美好回憶。那種記憶是永遠無法取代的,他在每一個人心裏,就像夏夜璀璨的星空,一閃一閃,彷彿是永不熄滅的燈。

如今,我們都已告別童年,但童年的美好往事始終留在我心裏。我還記得那牙牙學語吐字不清的我,那打碎盤子時滿腹驚慌的我,那撒謊時漲的滿臉通紅的我……這些都是陪伴我終生的無價之寶,是它們見證了我美好的童年。不要為童年幼稚無知的話語而發笑,也不要為孩提時異想天開的想法而羞澀,那是童年最天真的表現,也都是想象力和未來希望的源泉,是黎明即將升起的太陽。昨日,它們彷彿剛剛發生過,今日,卻只能依稀看見那朦朦朧朧飛逝的影子。

不知不覺,我們都早已長大!

我們都已不再是什麼都不懂,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小孩子了。也許當我們還很小的時候,都是迫不及待要快點長大,以便可以擁有更大的力量,更大的本領。但是,你準備好了嗎?你知道長大意味着什麼?長大意味着要面對更大的壓力,長大意味着要肩負更多的責任。要知道,力量越大,責任也就越重。這一切,你都準備好了嗎?

長大了的我們,要面對的是更多的挑戰,更大的問題。我們都已經不是那穿梭在遊樂場裏的孩童,我們所要面對的,是一個不可預測的社會。形形色色的人,大大小小的誘惑,都已開始慢慢進入那曾天真的心靈,原本純潔的童心,在那令人垂涎的誘惑下開始迷惑,剛剛走出童年,已讓童心變得寸步難行了。

童年如同一顆劃過天空的流星,一閃而過,那些往事也隨着隕石的墜落早已消失在太平洋的漩渦中了。但是,看見流星時無比激動的心態卻和流星的驚鴻同時定格在飛逝的瞬間。那就是永不會消失的童心,它可以製造出許多奇蹟。

童年已經逝去了,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童心,努力尋找那些逝去的回憶,我們就可以找回童年,即便未來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