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精選7篇)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 篇1

加強我們幹部與農民羣眾的溝通,搭建我們之間的橋樑,瞭解新農村農民生活中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有利於我們今後更好的工作,我縣開展了 “萬名幹部下鄉進村入户大走訪”活動,看似簡單,但任務極重。我滿懷激情地走上了去往蔣家橋鎮x村裏的路上,這對我來説是一次鍛鍊的機會又是一次挑戰。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精選7篇)

記得剛走訪的第一天,我到了x村支部書記家與他聊了半天,談了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曾書記贊同的説“好啊,上級部門對我們農民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呀,讓你們深入基層真正瞭解羣眾的困難,反饋羣眾的意見和建議,這對我們村今後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於是曾書記利用村喇叭廣播了廣播,説明了我這次走訪的目的,這對我後來在村農户家裏瞭解情況起了很大的作用。

轉眼間,活動開展已經有半個多月,回顧半個多月的走訪過程中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頂着風,冒着雨,披星戴月,流過汗,時不時受到羣眾的不理解,看他們那毫無表情的臉,有時甚至感到很委曲。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走訪過程中,真正瞭解他們內心的苦,聽到他們的實話,加上我對有關惠農政策的講解,通過實實在在為羣眾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羣眾觀念發生了改變,由不理解轉變到理解,由不歡迎轉變到熱情主動,甚至有的盛情挽留讓在他家吃飯,聽取他們的心聲,取得了大多數羣眾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羣眾的普遍歡迎。在走訪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在走訪的過程中,看到部分羣眾的生產生活還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內疚,在走訪中都一一進行了瞭解和記錄,並解決了一些具體問題。

二是要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切實解決羣眾的困難和問題。如x村想辦一個養殖山雞場,但對創業起步資金的合理預算及今後的管理經驗一無所知,我主動與縣創業培訓班的賈老師進行了聯繫,給他拿回了創業的有關資料,供他參考並給他留了有關電話,和他説在今後的創業路上有什麼困難還可找我幫忙。

三是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中,要爭做百姓的貼心人,做羣眾的好朋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四是要改變工作作風。這就要求我們聯村幹部要在宣傳有關政策中、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我們講二遍,講十遍;一次不在家,走兩次,我們就是用這種精神,耐心去打動羣眾的心,順利完成工作。

五是要端正學習態度。在村工作直接面對農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強學習很重要。要認真學習掌握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有關城建、土管、計生、村級組織建設、村級財務管理、信訪、安全管理、種植、養殖等方面知識,才能在政策法規宣傳、組織建設督導、民主制度監督、矛盾糾紛化解、富民強村服務等工作中發揮作用,開展農村工作才能遊刃有餘。

六是要積極拓展新思路。農村工作錯綜複雜,包羅萬象。在工作中,我們要勤于思考,對各方面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建議和一定要符合本村實際。在x村走訪中大多數村民有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種養業方面的想法,下步我們要結合x村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的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七是要做到勤快。要多走訪,多調研,多到第一線去了解村情民意,從而對症下藥,制定對策,幫助解決問題。

這次走訪後的趕觸太多太多,有苦有甜,對那些生活條件較好的農民我替他們高興,可是那些困難的羣眾讓我感受到了自己今後肩上的責任,這時刻鞭策我要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在黨和人民的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教育工作中發揮自己的餘熱。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 篇2

敬愛的黨組織:

暑假臨近,我院團委組織我校入黨積極分子下鄉“踐行七個一、服務新農村”的實踐活動。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義不容辭的參加了這次踐行“七個一”的實踐活動。此次實踐的具體內容:開展一次“三農”問題調研、走訪一户農村貧困户、聯繫一個農業種養基地村(農企)、參加一次農業科技下鄉活動、推廣一項農業新技術、提供一條農產品供求信息、宣傳一項“三農”政策法規。

我們實踐的目的地是:泉塘老竹村。時間地點選在泉塘老竹村,是因為之前已有我校經貿管理系第七期入黨積極分子去實踐過了。本着想繼續對泉塘村老竹村貧困户繼續關懷的目的,我們來到温州市潘橋街道泉塘村。在此次實踐中讓我感觸最多的是對貧困户的慰問過程。慰問中,我們與貧困户進行了親切會談並遞上了我們的慰問品,詳細的瞭解他們的生活現狀,並鼓勵他們在困難面前,一定要鼓起生活的勇氣,早日脱貧致富奔小康。我們志願者為貧困户打掃衞生並向他們致以節日的祝福。

這次我們走訪的貧困户是來自甌海區潘橋鎮泉塘老竹村的伍獻光,50多歲了,身體還有點缺陷,無妻無子,依靠政府的低保政策維持生活,這使我們這些生活在温暖懷抱裏的大學生都很有感觸。

在伍獻光家,我們幫忙打掃衞生,和他拉家常,調解生活。我們對他表示了我們學校和學生的關心,並告訴他我們將繼續關注他的生活狀況,幫助他解決遇到的困難。

根據大學生“七個一”活動要求,我對接了伍獻光,在走訪的同時我為他們送去了八寶粥、餅乾、食用油等慰問品。近年來,潘橋鎮泉塘老竹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潘橋鎮泉塘老竹村大部分村民已經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還有一小部分農户收入水平較低、生活處於貧困狀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温州科技職業學院入黨積極分子決定部積極地走訪貧困户,為他們送去温暖,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更有義務幫助我們村的貧困户脱貧致富,幫助他們過上富裕的生活。現就我走訪貧困户的情況彙報如下:

一、走訪貧困户的基本情況

貧困户叫伍獻光,年齡50幾歲,身體有缺陷,無妻無子,依靠政府的低保政策維持生活。生活在甌海區潘橋鎮泉塘老竹村。

二、貧困户的貧困原因分析

根據走訪貧困户所見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我認為,首先,疾病、殘疾是導致大部分貧困户貧困的主要原因。在走訪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家庭都因花掉全部積蓄去治病而導致最後陷入貧困中。雖然 “新農合”等醫療保險待遇走進千家萬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看病治病的負擔,但是如果病情嚴重一點,由於醫療費用昂貴,就會給貧困户家庭造成極大的負擔。其次,貧困家庭裏的勞動力由於要照顧家裏的成員,本人自身文化素質也低,就只能靠體力勞動掙些錢維持生計,這也是造成貧困的原因。再次,貧困家庭的勞動收入主要供子女讀書,或者是照顧家庭成員中的老弱病殘,大部分家庭收入小於支出,以致陷入貧困當中。

三、目前貧困户家庭存在的幾大問題 1、精神異常、殘疾貧困户的生活問題;

2、“空巢”老人、寡婦、孤兒的生活問題;

3、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貧困家庭如何找到致富之路脱離貧困;

4、患重病的貧困家庭的醫療保障問題;

四、幫扶貧困户的幾點意見

近幾年,國家為農民提供了很多惠民政策,從農業税費的減免,到“新農合”的醫療保障制度;現在開展的黨員幹部走進千家萬户的扶貧幫困走訪慰問制度實實在在地得到了認真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決了部分貧困户的實際生活困難問題。

但是扶貧幫困是一項細緻的、艱苦的、長遠的工作,仍需我們繼續做出巨大努力。

為此提出如何做好貧困户幫扶工作的幾點建議:

1、建立動態幫扶檔案,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定期走訪看望貧困户,送去物質幫助,經常和貧困户溝通,發現問題並及時為其解決,對於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及時向上級組織部門彙報,做好貧困户和上級組織部門之間的關係紐帶。

2、進一步加強“新農合”醫療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實,最大限度地減少貧困家庭的治病負擔。當村裏有免費體檢的時候,要鼓勵村民及時的參加檢查,在病情沒有嚴重的時候給予及時的治療,以減少看病治病的負擔。

3、帶動村裏致富户共同幫助貧困户。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動員村裏致富户一起努力,在生產生活上給予貧困户極大地幫助,使他們早日脱離貧困。

4、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就業幫助,找到適合他們的工作,切實地增加他們的經濟來源,改善他們的貧困面貌,使其早日脱離貧困狀態。

5、聯繫有關部門,給予貧困户農業技術和生產物資方面的幫助,幫助其搞好農業,提高經濟收入。

五、走訪貧困户體會

通過這次走訪貧困户工作,我深深地感覺到,對這些貧困家庭的幫助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持續地對其進行幫助,作為黨員幹部要時刻關心這些弱勢羣體,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予幫助,更要在精神上給予鼓勵,要根據貧困農民的具體情況,力所能及地、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讓貧困户切實地得到幫助,使全村人民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要時刻關注自己身邊的弱勢羣體,不斷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及時地向上級部門反饋信息,爭取更多部門的幫助,使這些弱勢羣體早日脱離貧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此致

敬禮

彙報人:市場營銷10-2班

彙報時間:xx年5月28日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 篇3

初秋,桃李芳菲,在這收穫的季節裏,我有幸參加了國培柳河縣“送課下鄉”培訓學習,首先我要感謝校領導給了我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禮。”這次培訓收穫最大的是賀慶國教授、優秀教師們對我思想上的衝擊。

通過這次國培柳河縣“送課下鄉”培訓學習,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在國培計劃中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雖然這次的培訓僅是個開始卻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破冰”培訓給我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習作課課堂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怎麼樣落實?如何設計教學目標,過程及結果?如何設計活動……?我認為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們的習作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着人情味,作為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藴藏在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着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大餐”!

第三,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習作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一節好的習作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習作:抓住語文習作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情感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交流、溝通、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樂學、愛學習作。

今後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眼:

一、認真讀教學參考

首先結合課標及練習仔細通讀兩三遍教材甚至比這還要多的讀。通過反覆通讀教材,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地研究教材中基礎知識的縱橫聯繫,為後面的教學設計做好鋪墊。設想如果沒有老師深入的讀文,沒有老師的動情體驗又如何能把學生帶入那時那境呢?

二、要思考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思路。思考教材,明確知識積累點、能力訓練點和思想滲透點。

三、要學習名家的優秀課例,教學設計等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閉門造車的備課室無效的。應該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蒐集大量的優秀課例,教學設計,看過之後學會有選擇的應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著名教育家於漪的三次備課大家都聽過吧!其中第二次備課即廣泛收集各種參考文獻,看看名師、教育專家是如何授課和對教材進行分析的,同時思考三個問題: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沒有想到;哪些問題我想到了,參考書上沒有想到。這樣把前人的優秀經驗拿來為我所用,避免自己走彎路。四要寫好導學案。注意要寫周到的、有用的詳案——特別是引入、承轉、重難點的突破、板書的設計、作業的佈置及處理、學法的指導等都要完善。尤其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及學習策略是如何指導的。

通過這次活動,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語文習作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 篇4

11月13號石家莊市教科所在我校舉行“名師流動課堂——送教下鄉”活動,我校李霞老師與市一中孫夫振老師同課異構,課題是《李憑箜篌引》。

聽完兩位老師的課之後,看到李慎主任推薦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瀾的《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這篇文章,我認真讀完,感覺真的是説到了心坎裏。結合這次聽課,結合課後李慎主任的總結髮言,我來觀照反思兩位老師的課堂以及我們自己的課堂。

一、有意義,即紮實。

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李賀的這首詩《李憑箜篌引》,可以説,可以挖掘的東西非常多,無論是李賀的傳記、李賀的詩歌風格還是這首寫音樂的詩歌本身,都有好多的東西需要老師的引領,也就是外延足夠大,這也是我們選這首詩歌的初衷之一。我聽過著名的自媒體人羅振宇在得到APP上講過這首詩,也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專門講語言的張力。

兩位老師的課都很出色,各有千秋。李霞老師的是第二課時,是賞析課,有趣。孫老師的課樸素,立足文本,深入開掘,體現了對文本的迴歸,很本色,是很鬆弛的一節常態課,立足於語言的架構與運用。這是我第三次聽孫老師的課,孫老師作為一中名師,他紮實的教學功底很令我折服。孫老師問學生:“你們想學什麼?”“你們還想學什麼?”循循善誘,教態親切,如沐春風。李霞老師為了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的素養,也是“蠻拼的”——利用學校資源,讓本校老師親自展示橫笛獨奏,打造現場感,利用學生對音樂老師左彥坤的崇拜,調動音樂老師“駕臨”課堂,佈置的作業也很及時必要,明確提出讓學生利用側面描寫、兩種以上修辭寫一段摹寫音樂的短文,這種落實比單純指認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更能落到實處。孫老師透徹講解文本,對李賀寫音樂的瑰奇風格點撥水到渠成,用陌生比喻抽象,用陌生來傳達高妙,相信學生聽到最後會會心一笑。此之謂有意義,更可以説紮實。

二、有效率,即充實

課堂上的學生都應該有事情做。理解字句、詩句,學生思考發言活動、背誦,在老師的引領下,大部分學生都能行動起來。但不可否認,正如李慎老師所説,集體哄答的問答現象,假熱鬧的情況濫竽充數的背誦等情況還是有的,學生不假思索盲目接話的現象也是有的。老師沒有處理沒有對這種現象説不,也許是不願意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是有不忍之心。對於有效,李慎老師的一個問題很發人深思:這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收穫是什麼,我作為老師的收穫是什麼?如果師生互有收穫,自然就是有效率、充實的課堂。

三、有生成,即豐實

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一節好課不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老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活躍。葉教授的話可以拷問好多經過預演的“做課”,有過彩排的、虛假重複的課。當然,這節課孫老師不可能做到,李霞老師有條件做到,但她沒必要去預演,去彩排,她也沒有這樣做,用她的話説,那樣沒意思。不可否認,我們老師們有的時候太膽小了,怕課堂環節不完整,怕有老師聽課,自己的學生啟而不發的尷尬,或者是啟發的問題不夠有效,因而“導”不出來,所以出現“引誘”學生朝着自己的方向走的狀態;有時不能做到關注到羣體,只與個別學生糾纏,“纏鬥”不休,以至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李慎主任的課堂四問,問出了我們大家一身的冷汗:

1.我要帶學生去哪?

2.我為什麼要帶學生去那兒?

3.我怎麼帶他們去?

4.我怎麼隨時知道我的學生去哪了?

一般我們只關注前三個問題,尤其讓我們出一身冷汗的是李慎老師説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的速度有的是2G,有的4G,有的5G,有的已經掉線,有的根本就沒有開機。當我們陶醉於自己的上課時,或者為自己完成了教學任務志得意滿時,那個“沒有開機”的學生,是不是讓我們的小得意轟然坍塌。想到這裏,我簡直是“汗涔涔”了,掉線的,沒開機的學生丟了!!!即便是個老母雞都不可能丟自己的小雞仔。

四、有常態,即平實。

哪怕部長聽課,也要“目中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對於這一點,李慎主任也中肯的給李霞老師提出了建議,不必在意學生之外的聽課者。

我們的課堂是鮮活的課堂,是思維與思維相互碰撞產生好多不可能的思維火花的課堂,這才是它的價值與魅力,它是公共的空間,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

李慎老師還提出,我們不要做課件的奴隸。那些隨便在網上down一個課件就拿來用的老師更應該自我反省,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反省自己。如此“常態”要不得。

五、有缺憾,即真實

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葉瀾教授説,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我們看到,孫老師的上課前十五分鐘過門未免太慢,十五分鐘過去了,文本解讀還沒有開始;李霞老師的兩個作業,其中至少一個恐怕無法落實,關於海報的設計稍顯倉促。缺憾是有的,也是難免的。因為缺憾所以真實。核心素養下的教學,40分鐘我們可以完成幾個目標?李慎老師這樣問。課堂上,哪一種思維是你要訓練的?課堂上的溝通是不是做到了多元化?對於隨意發言的學生怎樣阻止?教與學是不是匹配?一個學生積極而不激動的課算不算好課?李慎老師一連串的問題牽動着大家的思考。

李慎老師還説到了課堂知識的落實問題,她形象地説,學生備了個“鼠”,老師考了個“貓”。李慎老師説的是老師和學生玩藏貓貓的遊戲,這一點我們的感觸良多,我們的考試和教學不匹配,因為我們的考題不是我們自己出的,是學校出於對老師的考核買來的成題,雖然給定了考試範圍,但往往出乎意料,跟進度、跟當前講的主要內容不吻合,往往是高一階段就直奔大學聯考的題,讓學生無所適從,造成老師教教材缺乏底氣。

此次聽課,課後聽李慎老師評課,受益良多,感觸頗深。李慎老師説,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的理念要跟上。我們還在路上。我們的教學必須服務於國家選拔人才的需求,大學聯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是我們的教學指針,我們必須熟知“為什麼考”和“考什麼”的問題。

有時我們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有時我們忘了自己將去往何方,我們整日操勞辛苦着,苦着苦着就麻木了。李慎老師的話簡直是當頭棒喝,永遠不要忘了自己要帶學生去往哪裏,有幾個學生在跟着,我們怎麼知道學生去了哪?“一核四層四翼”是我們的教學指針,今天李慎老師的話不失為我們的方向,讓我們隨時提醒自己抬頭看路。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 篇5

期盼已久的送課下鄉活動,終於在11月27日來到了我們辛店街道,作為一名老教師的我,深知這次活動的意義,上級領導為了這個活動也付出了許多的心血,所以,我帶着學習的心情,聽了齊都花園幼兒園老師為我們帶來的兩節優質課。

第一節活動課是中班藝術活動《小青蛙回家》,李老師首先是讓孩子們做動物模仿操入場,調動孩子的學習氣氛,為整節藝術活動做好了鋪墊,也很順利地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在練習節奏X X|X X| X| X|時,老師通過與孩子打招呼的方式,既滿足了活動要求,又拉進了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對新老師的陌生感。老師又通過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很自然的導入新的學習內容,在老師敲鼓幼兒打節奏的環節中,孩子們剛開始沒有領悟到老師的要求,這個時候李老師充分的尊重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反覆的用手勢引導孩子用拍手、拍腿等方式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特別值得一提的事,李老師用手勢的教學方法,替代了以往我們的語言引導方式,這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也彰顯了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在學習歌詞時,李老師要求孩子們説歌詞要帶動作,我認為這個創意不錯,改變了孩子枯燥無味的單一記憶方式,動靜結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老師在示範唱時,多方位的與孩子們進行互動,尊重了《綱要》中提出的:既要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又要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在演唱歌曲時,李老師製作的生動易懂的圖譜也讓孩子們眼前一亮,學習的過程輕鬆自如,在活動的結束部分,李老師還整合了健康教育,為整節課的結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第二節活動課是孫老師的科學活動《哈哈小人》,孫老師通過談話“你最喜歡畫什麼呀?”導入活動,在引導孩子們畫“頂天立地”的小人時,孫老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瞭解“頂天立地”成語的意思,通過要求孩子們憑記憶繪畫,來鍛鍊孩子們的記憶力,這個方法對提高大班孩子記憶力來説是非常有益的,孩子們又在老師提供的摺紙上畫畫,活動中,孩子們發現了在摺紙上畫畫的樂趣,探索的慾望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孫老師又進一步提出:你還能把小人的什麼部位畫在折線上?幼兒又帶着問題進行了探索。孫老師的整節活動課,始終圍繞:老師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發現―老師小結這樣一種學習模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的過程中掌握活動目標,體驗科學的樂趣。

我覺得兩位老師精彩的講課都做到了以下幾點,也正是我所學習到的地方。

一、轉變教育觀念,落實綱要精神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賴感。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上,我們習慣與整齊劃一,因為這樣有便於管理。上課時,教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放膝蓋,眼睛看老師”“小朋友跟我讀”然後就一遍一遍的重複,諸如這樣的教學模式給幼兒的身心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通過對《綱要》理念的學習,我們應該允許幼兒自由自主的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允許幼兒自由選擇夥伴,允許幼兒有自己的見解,賞識每一個幼兒,儘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強調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要求幼兒教師“蹲下來與幼兒説話”,轉變自己的幼兒觀和教師觀,真正實現與幼兒人格上的平等。

二、對孩子即興教育

在李老師自己的點評中,她説,今天的活動課中的一些環節是她即興改變的。這一點我非常欣賞,因為在一節活動課中,孩子們不可能完全跟着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環節進行,過程中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即興的教育,及時滿足孩子們的學習需要,又要恰當的引導孩子完成學習內容,只是需要我們老師要把握好這個度,李老師的授課方式很值得我學習。

、教學過程的步驟要科學合理

一節課的知識點,要教會孩子什麼,得需要有個明確的目標,設計的思路要緊緊圍繞教學的目標而層層展開,不能過於簡單化,也不能過於複雜化。要關注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尊重孩子的發展需求來設計教學的過程。

以上是我個人對所聽活動課的一點粗淺的體會,當然,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刻苦鑽研教材,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 篇6

本學期,我非常榮幸地跟隨天津片上的領導們到蘭家中心校參加了送課活動,感觸非常深刻,可謂是收穫頗豐。

首先,要感謝片上領導給了我這麼一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在準備這節送課下鄉的過程中,學校領導張校長為我積極指導,耐心細緻地幫我分析課堂上會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我受益非淺。使我上課能注意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起到啟發性和激勵作用,促進了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其次,來到了手拉手的學校,我明顯感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熱情好客。校舍整潔,學生秩序井然。我上的是五年級的數學課《長方體和正方體整理複習》,在上課時我深切地感覺到孩子們的淳樸、可愛。我感覺我比以前任何一次上課都更有熱情、更投入、更希望和他們交流,整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充分的讓學生動手交流,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的知識系統地進行了整理,學生能正確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最後,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進一步感到教學是教與學的交流、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我愈發感受到每天堅持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和教學行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多反思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才會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只有不斷改進才會實現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才會有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名師的出現。

“送課下鄉”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此行也學到了一種精神——好學、鑽研、創新。我相信這將使我終身受益。

七個一下鄉心得體會 篇7

名師送教下鄉到我校,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縱觀整堂課程教學,始終緊抓住教學重難點,善於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們那紮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富有激情的教學儀表,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劉江莉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李崧老師幽默的語言,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李嵩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他給我們帶來的是六年級的《我最好的老師》一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他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聽了李老師的課,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略讀課略去的是什麼?本課在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能力上,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在上課一開始李老師就提出問題,我喜歡的老師是這樣的同桌交流,不得少於10個特點。開始的多是讓學生有一個詞語的海,而後來讓學生劃去詞語進入學生有個性的文本學習中。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師的課親切、自然,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劉江莉有着紮實的教學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知識很好地融入設計的教學之中。能抓住重點詞“增添”一詞把燕子的外形、飛行、動態、靜態美、等特點表現出來。特別是楊倩老師上了兩節《再見了,親人》一課。第一節課給我的感覺是,雖然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去講,去分析、指導朗讀,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沒有調動起來。第二節課經過幾位教師的磨課,呈現出來的課能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重點在親人上課文條理更清晰。

每位老師都有自已的教學風格,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情的教學環節。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講”忽略了“學”,容易使整堂課死氣沉沉。而在這幾節課上,我看到了師生互動,名師注重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整個課堂氣氛活躍,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這種樂學的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課堂內容。

還有那評課的氛圍,其實送教下鄉不僅僅是講一堂課,聽一節課,課後的説課、評課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大課堂,對每個教師來説,都是一種思索,一種提高。在評課時,老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好的地方他們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給予中肯的建議。送教下鄉,送的是什麼?送的不僅是先進的理念方法,還應該有問題。作為語文教師要對文本有多角度的獨立的解讀,在備課時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解讀,是教什麼重要還是怎麼教?

想一想一名教師在學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就意味着將有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1天半時間裏,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