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救災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參加救災的心得體會 篇1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兩條青川農民的標語背後,站着千千萬萬災難壓頂不低頭的英雄羣體。在汶川特大地震災難的廢墟上,在倒塌的農舍、廠房旁,一户人、一羣人、千百萬人正揮汗如雨,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他們的目光中透出一種震不垮、壓不彎、打不敗的英雄氣概,這是我們愈挫愈勇、攻堅克難、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

參加救災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突如其來的汶川特大地震,給四川災區帶來巨大破壞。災難面前,災區人民不屈不撓、奮力自救。從城市到鄉村,從廠礦到街道,從醫院到學校,歷經險阻的千里大馳援,處處湧動的愛心大奉獻,共克時艱的同心大協作,匯聚成全民族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強大合力,凝聚起人民無敵的英雄精神。兩條標語所展現的,正是千百萬災區羣眾表現出來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精神,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一個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羣眾是真正的英雄!

回望抗震救災百日攻堅,展望恢復重建千日奮戰,我們更加真切地看到: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我們的國家有不畏任何艱難困苦的大智大勇,能夠凝聚起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只要我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無論下一步的恢復重建多麼艱難,我們都有信心、有勇氣、有力量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這就是學習抗震救災精神。

從青川農民的兩條標語中,我們可以得到諸多啟示。

一種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的主體意識。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無論是改造自然還是改造社會,其主體都是人民羣眾。災區羣眾是抗震救災精神的創造者和實踐者。搶險救人、過渡安置,我們見證了人民羣眾的力量;災後恢復重建,是災區羣眾自己的事業,更需要發揮人民羣眾的主體作用。“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兩條標語喊出了災區羣眾的“主體意識”和“主動意識”。這是災區人民的“宣言書”: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是抗震救災的主人!這是災區人民的“軍令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自己的雙手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

一種戰勝一切困難和艱險的力量源泉。人民羣眾中總是藴藏着無窮的智慧和無窮的力量。“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如何把千百萬人民羣眾的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的根本動力,這是抗震救災的新形勢對我們提出的新課題。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怎麼建、建什麼?會面臨哪些新情況新問題?都沒有現成可尋的答案。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要主動向羣眾學習、向實踐學習,高度重視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我們必須在思想上尊重羣眾,在感情上貼近羣眾,在行動上緊靠羣眾,真正把羣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深入基層,深入羣眾,瞭解實情,體察民情,從羣眾中汲取智慧、獲得力量。

一種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思想觀念。災後恢復重建,千頭萬緒,百廢待興,任務十分繁重,最需要恢復和重建的是民生。要凝聚起人民羣眾的力量,最需要堅持的是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和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思想方法。千日奮戰,我們必須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羣眾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根本依據,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科學規劃、科學重建,我們要善於汲取各方意見,傾聽民聲,尊重民願,體現民意,集中民智,努力使恢復重建的決策過程成為民主決策的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羣眾重建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種腳踏實地、實幹苦幹的工作作風。災後重建,一磚一瓦鑑民心,一枝一葉系民情。我們要始終與羣眾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切實做到以羣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羣眾願望為第一取向,以羣眾利益為第一目標,以羣眾滿意為第一追求。特別是要像青川農民喊響的那樣,腳踏實地、實幹苦幹,多辦順民意、解民憂、謀民利的實事。災區各級幹部和廣大黨員肩負着特殊的使命和責任,尤其要特別講大局,特別講付出,特別講實幹,特別講紀律,真正做到站起身來當傘——為羣眾遮風避雨,俯下身去做牛——為羣眾鞠躬盡瘁!

總而言之,青川農民的兩條標語揭示一個真理:羣眾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們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組織羣眾、帶領羣眾,與廣大羣眾心手相連、同舟共濟,統籌推進“兩個加快”,就一定能奪取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勝利!

參加救災的心得體會 篇2

四川汶川大地震,讓許多同胞蒙難,也讓國人悲痛不已。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災難,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人。他們在地震現場無私救人,他們全力以赴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的行動之中,捐款、獻血、當志願者。災難之日、國難之時,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着堅強和成熟,書寫着責任和擔當,傳遞着愛心和希望。在他們身上,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一剎那的生死鉅變,讓年輕的一代表現出了愛國愛家的情懷,表現出了團結互助的力量,表現出了吃苦耐勞的品格,表現出了不畏艱險的精神,表現出了沉着堅強的品性。災難讓這個年輕的羣體經受了人生中最嚴重的考驗。沒有慌亂和躲避,他們勇敢、獨立和堅強的青春形象,令國人為之動容,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逃生還是救人的生死抉擇面前,很多青少年表現出了超乎平常的無私和無畏。成都市温江區玉石鄉實驗國小12歲學生陳浩,在地震發生時很快跑下樓梯,馬上就可以到達安全地帶了,卻看見一個女孩處在危險之中,他轉頭向回跑,把女孩推開,自己卻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礫之中。

北川一中高一學生晏鵬本來已經被甩出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裏面的同學,然而,在他進入教室時,樓房繼續垮塌,17歲的晏鵬被埋在廢墟中。什邡市師古鎮中心國小教學樓轟然倒塌的時候,該校一年級女教師袁文婷為了拯救學生,一次又一次衝進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後一次衝進去後,樓房完全垮塌了。今年,她26歲。

在抗震救災的隊伍中,年輕人是生力軍,他們不畏艱險,一直奮戰在救災的最前沿。我們看到,年輕的解放軍、武警、消防戰士,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肩扛手刨,在廢墟中救出一個又一個被掩埋的生命。他們在餘震不斷,隨時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英勇探路,艱難到達重災點,為受災羣眾送去生命的給養。我們看到,年輕的醫護人員,衝在第一線,奮力救治傷病員。我們看到,年輕的新聞工作者,不顧個人安危,深入災區和救援現場,獲取第一手資料,在第一時間把災情告訴中國和世界。我們看到,年輕的志願者,不怕苦不怕累,參加現場救人,為受災羣眾服務,搬運物資,維持秩序。我們還感受到了年輕一代面對災難的.理性和成熟。“80後”作家韓寒自己出資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在大規模救援隊伍進入前就踏進了條件艱險的災區。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大家呼籲災區需要帳篷和醫療人員,並理性地告誡大家不要隨便湧入災區,避免危險和給救援“添亂”。

在經歷了家園被毀、痛失親人的懼怕和悲傷後,中國年輕的一代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與厚重,領悟到親情的可貴和人生的責任,明白了人生的許多艱難險阻要獨自去承擔,不能畏懼困難,更不能消極等待。克服困難的過程,也使年輕一代汲取了巨大的精神能量,在自救的同時,他們懂得了關心和幫助別人。面對災後的廢墟和等待救援的同胞,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同情和回報。經過災難,他們更加勇敢、熱情、自覺。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的有志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壯哉,青少年!

參加救災的心得體會 篇3

暑假裏我讀了《貓武士》之呼喚野性,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艾琳·亨特,這本書是一部動物小説,但不是普通的動物小説,這部動物小説裏處處是殺機,處處是團結,處處是友誼。內容豐富,有時讓人提心吊膽,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上,有時讓人愉悦,笑個前俯後仰。看着看着我就鑽了進去,那優美的詞語,那夢境般的森林,我覺得我就是一隻貓,讓我從此對貓另眼看待,崇拜不已。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一隻寵物貓名叫拉斯特,它厭倦了寵養的生活,每天都在夢裏渴望去主人住處附近的森林裏探險。有一天它終於忍耐不住寂寞,獨自來到了森林裏,在這幽靜的森林深處,存在着雷、風、影、河四個有野貓組成的族羣。他們秉承武士祖先的遺訓共同統治森林,為了生存而彼此競爭。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隻寵物貓竟然成為雷族的一名學徒,得名火爪,他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為了一隻真正的貓武士。

讓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雷族的勇士在對付上百隻老鼠的攻擊後,傷痕累累地回到了營地,可惡的影族正在向他們的營地發起進攻,勇敢的寵物貓火爪,不顧自己的安危,獨自對戰影族的族長斷星,雷族的武士個個堅強,他們團結起來,趕走了偷襲的影族。從那以後學徒火爪正式升為了一名武士。

貓的世界裏都這麼團結,此時我正想,如果我們人類也這麼團結,一定沒有入侵,一定沒有戰爭。這一個個武士的故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想搬動十張桌子,是很費力的,如果很多人一起搬十張桌子,自然很輕鬆,團結就是力量,友愛是和平的前奏。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團結,什麼是友愛,明白了這些,我真的在進步。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鼓舞着我,做一個堅強、自信、勇敢、善良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