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觀後感 我們一起走過的心得體會範文

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進的40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改革開放40週年的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觀後感 我們一起走過的心得體會範文

改革開放40週年心得體會

根據我的經驗,當人們開始紀念某件事情之日,其實是開始思考和部署下一步行動之時。比如説,目前中國最大的紀念活動,就是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當然是發自內心的、無比真切的、有偉大意義的,所以,紀念活動是應該徹頭徹尾的、認認真真的、轟轟烈烈的。但是,紀念的意義如果僅僅是紀念成就的輝煌,而輝煌的成就又主要是前人的創造和智慧的歷史,那麼,為前人的歷史做紀念的目的,就不可能僅僅是懷舊。

應該是什麼?應該是為了今天,和明天。特別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特別是這個民族正在進行的是偉大的民族復興,特別是這個民族考慮的從來就不僅僅是當代而是千秋萬代。風雷激盪的四十年,當然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但我們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類似今天的成就的歷史時段卻不僅如此,如此類似的歷史時段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夠得上大發展的盛世的,至少應該還有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和康乾盛世等。四十年,應該是兩代人的努力,其實中外都有“富不過三代”的警世之言,中國領導人最近幾年多次告誡國人要“居安思危”,鄧小平在中國還沒有完全看到現在的成功時就告訴大家要“三步走”,120xx年不動搖,這都是非常中肯的。

為什麼?我們繼續看歷史。從國際上看,日本明治維新40年的積累,最終因走上了“軍國主義”而毀於一旦(彈),美軍踏上了日本四島;斯大林用特別的統治獲得了蘇聯的迅速強大,但埋下了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的種子。回到中國歷史,文景之治,從漢文帝劉恆的公元前220xx年到漢景帝劉啟的前141年,兩位共在位38年,兩代努力建成盛世,但接着漢武帝窮兵黷武導致西漢結束;開皇之治,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奮力開創,但很快“二世而斬”於隋煬帝的驕奢淫逸;最輝煌的“夜不閉户,道不拾遺”的貞觀之治,很快就是人治特徵明顯的李唐王朝的被武則天取代並有不久之後的“安史之亂”;至於康乾盛世,縱使有120xx年的三代治世明主,也先後出現明珠、和坤這樣的鉅貪而以腐敗聞名,同時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被西方超越而到現在我們仍然在苦苦追趕。

所以,改革開放四十年值得自豪,但絕對不是自滿的理由,這只是中華民族實現歷史復興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要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國家,特別是美國,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行百里者半九十”,何況我們尋找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並不是十分清晰。

中國的幾次盛世,都是王朝的強盛和豪強的富貴,都沒有帶來全體百姓的“共同富裕”,同時,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並沒有帶來政治文明的進步,結果經濟的成功皆敗於政治的滑鐵盧,而後人沉醉於享受而不思進取最終社會創造力的退化和禁錮,所以,儘管具體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保持持久的繁榮和發展,確實需要我們今天在紀念四十年的成就的同時,為第二步的繼續,啟動中華民族的全部智慧。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心得體會

回顧40年光輝歷程,如果有人問,改革開放最要緊、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説: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當年馬克思恩格斯用剩餘價值學説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喚醒了工人階級的覺悟,引發了無產階級革命。中國共產黨發動工人農民起來推翻三座大山,首先講清了"誰養活誰"的道理,激發了被剝削被壓迫者的階級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不講清道理,不解放思想,不確立新觀念,任何革命都是搞不起來的。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深刻革命,同樣如此。

1976年,我退伍返鄉,被安排在黨校做了一名理論教員。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拉開帷幕。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偉大變革面前,全黨全國人民必須首先解決一個問題:如何認識和對待這場革命?黨的理論工作者首當其衝。以前黨的基本理論無論是哲學、政治經濟學,還是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都是階級和階級鬥爭理論貫穿其中,黨的各項工作也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要由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彎子轉的不小。對於我這樣的青年黨員來説,還問題不大,大不了從頭學起。可對於多年一直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老黨員、老同志來説,一時真的難以轉過來。他們認為不講階級鬥爭了,會出現資本主義復辟,人民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按照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分析,建國30年了,階級鬥爭已經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羣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要求同落後生產力的矛盾,才是我們黨迫切需要解決的,黨必須把主要精力用來發展生產,振興經濟。環顧四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經濟,特別是我國的台灣、香港和新加坡、韓國,他們利用當時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大量吸引西方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內迅速發展,成為舉世公認的亞洲“四小龍"。如果我們再不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就會錯失良機,拉大同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差距,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難以發揮和顯現。

按理説,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使國家強大,人民富裕起來,誰也不會反對,但是遇到具體問題就不一樣了。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企業推行承包制,是為了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提高工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社會上有人就説"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對外開放,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允許外商投資建廠,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水平,社會上又有人議論:昨天帝國主義夾着尾巴逃跑了,現在他們又耀武揚威的回來了。進而有人質疑,改革開放是搞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對於"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指出,不爭論,先幹起來,讓事實説話,讓歷史來評判。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概念提到了人們面前。按照舊觀念,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繫的,社會主義只能搞計劃經濟。但是實踐已經證明,過去搞的計劃經濟是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要發展生產力,只能從市場找出路,而改革開放就是要破除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健社會生產力得到解放。鄧小平提出,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並明確提出,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理論衝突,思想交鋒中,人們實現了一次次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使認識逐漸走向統一。建立什麼樣的市場經濟?如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在實踐中既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又防止商品交換原則對社會的腐蝕?人們逐漸有了明確的認識,那就是堅定不移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年》心得體會

今天,觀看了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直播,我感觸很多,認識了很多以前不認識的國際貢獻者。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改革開放已經經歷了40年。這40年中,國家在黨的領導和全體人民的努力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面臨新時代的挑戰、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書寫新的篇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述,“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地提升,黨的民族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國的成功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推動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這40年中,黨積極推動中央與地方政府創新相結合。在中央層面,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而以xx為核心的黨中央、以xx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推動改革開放適應不同時期的形勢;在地方層面,廣大黨員積極貫切中央層面的政策措施,推動改革開放的進行。正是中央與地方力量的有機結合,才推動了改革開放取得成功、推動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觀後心得體會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於今天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我校組織觀看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同時,為感謝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支持和幫助,向阿蘭.梅里埃等10名國際友人頒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習主席進行發言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四十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幹出了一片新天地。取消農業税,工業税,特產税。”

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互相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強有力地推動者中國由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演進,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過渡。

在觀念革新中凝聚力量,堅定被實踐檢驗過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讓曾經開啟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為全面深化改革賦能。

1978年年末,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高度評價了關於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