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感悟5篇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根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講述了支月英在偏遠大山深處的艱苦條件下,以最質樸的信念堅守初心,為大山裏三代孩子帶來重大命運變革的感人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心得感悟5篇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篇一

週三那天去看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看後很受感動!影片講述的是支月英老師紮根鄉村教育,堅守鄉村教育的事。整部影片娓娓道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什麼驚天之舉,很平實、很真實的把支老師的日常展現給大家。看似很平凡的每一天,最終匯聚成難能可貴的堅守,而這種堅守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整整39年,現在還在繼續堅守着!這種堅守也讓平凡變得不平凡起來!

由於她的堅守,讓淘小子(董大山等)、“笨孩子”等都走出大山;

由於她的堅守,讓鄉親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讓多少“放牛娃”能去上學;

由於她的堅守,讓多少人(羅如意)、多少家庭擺脱困境;

由於她的堅守,讓商人董大山迷失的心又重新迴歸,迴歸純真、迴歸美好,而不是一味地逐利;

由於她的堅守,讓大山裏的孩子、讓鄉親們堅信:堅守就有希望,讓他們充滿信心走向美好生活!

她愛孩子們,鼓勵讚賞他們,還和家長溝通怎麼教育孩子,她的真愛真付出讓孩子有切身體會,讓他們懂事了成長了!觀看過程中,為淘小子們的惡作劇大家開心的笑,為支老師的堅守、為她的執着、為她的付出大家深受感動,有的人臉上現出晶瑩的淚花。這是感動的淚水、觸景生情的淚水,有人也許會説,看個電影,至於嗎?但這的確讓你控制不住,實在是有感而發,為這樣的師者、為這樣的老師感動、流淚正常,沒人笑話!

影片中大山深處的星空很美,風景很美,大家一致的想法是去旅遊非常好,但是長期生活在那裏的支老師,在當年她面對的是多麼艱苦的環境啊!

看後,我個人的感覺,這部影片更真實、更感人,個人感覺比《老師好》更能觸動你的內心。這部電影帶來的感受也超出了我的預期,當時是為看而看,不像《老師好》是主動去看,但看後真的是一部好電影!現在看來,好電影的標準絕不能用票房去衡量,強烈推薦大家去看,費用自付,不給報銷啊,哈哈!

真實的支老師大家可以百度,以感動中國頒獎詞作為結尾吧!

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篇二

看《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時候,竟然掉了眼淚。我自己也有點意外,半輩子電影看下來,我早就是一個心腸冷酷的專業觀眾。類似《唐山大地震》《山楂樹之戀》這種,電影內外,全中國大概流了有五噸眼淚,我也就是聽別人哭哭。

而《一生只為一事來》這樣的電影,老實説,也不是我的菜。因為我不喜歡煽情,不喜歡勵志主題,而要在影像的意義上去挑剔這部電影,更太容易。比如,整部電影的年代感單薄,年代符號也簡易,劇情設置和起承轉合基本套路,主要演員的聲口和表情也相當城市。但是,我幾乎是輕易地被這個題材拿住,因為,這些年的中國教師太缺乏影像表現。自《陽光燦爛的日子》後,中國教師的形象基本就被馮小剛給遮蔽了。雖然,馮小剛演的這個胡老師絕對是他個人表演史上的最佳,形神兼備地表現了教師行業的難堪開端,之後的教師影像,基本就在胡老師的光圈裏搖擺,傳達一種温和的無能,色厲且內荏,以及猥瑣的體面。而隨着這些年教育被各種蠶食,影像中的教師或者成了“瘋狂老師”“麻辣老師”,或者就成了“恐怖老師”“人偶老師”。我們幾乎忘記了,少年時代,我們遇到的老師曾經多麼親切,他們曾經就是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的父親母親。這就是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意義,編導用相當樸素的鏡頭帶我們回到過去,重新把我們童年時代的老師還給我們。電影開頭恰好是我們20世紀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上國小的年代,揹着行李的支月英從城市來到大山,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國小語文老師金感芳。她在和支月英一模一樣的年紀成了我們的班主任,而少年時代的喜歡,常常就用惡作劇的方式表達,雖然我們沒有像電影中的小男主一樣給老師吃巴豆來逼她離開,但我們也把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氣得眼睛出血。老師眼睛出血住院,跟電影中的孩子一樣,大家突然意識到了老師的珍貴。我們把兩分五分零用錢拼湊一起,給老師買了四個雞蛋,一路像捧着玉璽一樣護送到醫院。可惜醫院不讓我們一羣人進去,我們就爬牆,跌碎了兩個雞蛋,當時的心痛到現在還歷歷鮮明。看《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時候,因此就一直交織着我們自己的記憶,到後來,你就完全不覺得它是一部電影,雖然有那麼一個時刻,比如支老師和學生如意一起睡在黑暗的學校宿舍時,電影給了一盆紫色花兩秒鐘的鏡頭,當時我想到了《晚春》中被原節子凝視過的花瓶,導演可能並不知道或記得小津有過這樣一個鏡頭,但是,《一生只為一事來》中三次出現的花鏡頭,讓人覺得,在電影的意義上,最樸素的表達就是最高級表達。

當然,《一生》還遠沒有那麼高級,編導的手法幾乎老梗,支老師的每一次困難,都表現為跌倒和爬起,矛盾和矛盾的解決,也都是橋段。好在,江西大山裏的風景是樸素的,千年月色是樸素的,溪水是樸素的,導演也難得地沒有把這部電影做成江西風光片,樸素的天地,才釀造真正的日子。也是在那樣的歲月裏,我們和老師一起經歷風霜,共同成長。電影結尾,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細節,成了大老闆的小男主把過去同學召集一起坐在教室裏,給支老師一個意外。日子過得最辛苦的如意,一直輾轉各個工地謀生,帶了老師寫給她的一疊信來,説,老師,這輩子能遇到你,就一點都不遺憾了。這個演員不漂亮,但是特別情真意切。想起我們國小三十年聚會,每個同學,看見過去的老師都哭成一團。因此,《一生只為一事來》最好的地方就是,全片沒有去表現支月英的學生多麼有成就,也沒有去強力表現支月英的付出多麼感天動地。這部電影終極要講的是,所謂教師,就是那個在幾十年歲月裏,種樹成林的人。對一個民族的情感呵護,才是教師最深沉的付出。黑澤明的《裊裊夕陽情》裏,老師和過去學生聚會,大家各自耍寶,看上去情商不太高的學生表演報站名,他一直站在那裏報,特別呆萌的樣子,時間久了,就有一種感動,最好的師生關係就是這樣的吧,面對老師,每個人都重新獲得回到童年的能力。而一個民族的童年能有多長,就看這個國家的支月英有多少。如此,看完《一生只為一事來》,我也卸掉了自己作為一個專業觀眾的面具,在教師節到來之前,我想給自己的國小老師,中學老師和大學老師分別寫張卡片,告訴他們,我曾經分別和他們撒過一模一樣的謊:“後面兩天不能來上學,因為我舅舅死了。”但其實,我根本沒有舅舅。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篇三

支月英老師説:再黑的夜,只要我們抬頭就有月亮。人生,可不就是在黑暗中執着的朝着那一束月光艱難前行嗎?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苦過累過,也都忘了。唯一記着的,是學校有學生,我得每天上班教書。其實一個老師那會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蹟,但能耐得住寂寞,一生只為這一事,便是最偉大的平凡了。

教室越來越好,學生越來越少。當同一個教室從坐滿70個學生逐漸變成7個學生,唯一沒變的是這一羣片區教師的堅持。我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才有希望。

站在山頂,遙望城裏閃爍的霓虹,恍惚中看到無數個羅如意向我們奔跑而來,脊樑挺得筆直,連辮子也甩成了一首歌……

山上的月亮特別亮,亮的沒人捨得哭。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篇四

一生只為一事來,教師只為教育來!

昨天上午參加了一位退休老師的追悼會,接着下午觀看了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靈魂一天被洗滌了兩次。今天翻看微信時,看到劉永紅校長轉發賀家莊聯校賈泉蘭老師的觀後感悟,賈老師與我是同學,經歷相似,由是感慨又多了一層。

一部電影三句話,非常震撼。

第一句話:若是內心藏着上山的路,便無論什麼都阻擋不了。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篇五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市、區教育局通知要求,第一國小把觀看《一生只為一事來》作為慶祝教師節、開展新學期師德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內容之一。9月11日下午,市第一國小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根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講述了支月英在偏遠大山深處的艱苦條件下,以最質樸的信念堅守初心,為大山裏三代孩子帶來重大命運變革的感人故事。

該影片激發了每位教師“此生為師、終身不悔”的理想信念和愛崗敬業的職業自豪感。教師們紛紛表示:觀看此影片是一場心靈的洗滌之旅,以後會時刻用支老師的精神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為第一國小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全體教師都撰寫了觀後感。

最後,副書記董秀紅強調:我們要以影片中的支老師等模範教師為榜樣,結合教育部今年慶祝教師節的主題“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弘揚新時代尊師風尚”,堅守教育陣地,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希望全體教師銘記“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大使命,增強立德樹人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先進教師為楷模,爭做“四有”好老師,爭做“四個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