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通用17篇)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拜讀朱先生的作品了,但每一次讀總能讀出不一樣的味道。虛虛實實,朦朦朧朧中我不斷探尋着自己的心路歷程,卻無法觸及作者的真實心跡。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通用17篇)

這次我乾脆買了那本《朱自清散文集》。

品讀着《荷塘月色》中“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這些優美的句子。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齊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情緒也隨着波動起來。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給了我無盡的感動。小時候躺在地板上仰着頭看它,覺得那篇幅裏籠長,語言直白無韻,便丟在一邊;七年級時在課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親情一二,卻也只是拼命記錄老師所講,怎樣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此刻再回過頭來看,感覺其文筆樸實無華,頗得讀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卻在流露真情的同時,抨擊大革命落敗後使其家庭變故的黑暗社會,令人感動,令人憤怒!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讀了《匆匆》這篇文章後,這句話被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裏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最後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有好處。

散文選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完美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們給我帶來的完美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盪漾開去。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2

合上書,不知到底是什麼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是美國,也並非一件容易事。

第一次瞭解朱先生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現在荷塘裏。”文章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淺。

《白種人—上帝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為自尊,一面感到空虛,一面卻又感到憤怒;於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朱先生用筆用心同一切換人進行着鬥爭,對一切不人道的行為進行斥責。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於知道自己的心情是喜,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後代留下了這麼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掀開了這麼多醜陋的東西,讓人覺醒。

就是這些可喜的地方,讓我瞭解了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並讓他給我指引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一直向前走着……

本文短小精悍,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3

很多人都知道朱自清,他的散文也十分地有名。但在他的散文中最著名的要數《背影》和《荷塘月色》了。

《背影》這篇散文描述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畫面。主要內容是:“我”的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我”回到了徐州,在父親家見到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我”留淚了,父親教育我:“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然後就去辦喪事去了。

辦完喪事後,“我”的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去南京後,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説定不送“我”了,但因他仍然不放心,最後終於還是説服了“我”送我去念書。

我們到了車站後,“我”買票,他就幫着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腳伕行小費,他又去談價格,談完後便送“我”上車。又叮囑“我”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我”讓他走,他説;“我去給你買些橘子,別動!”他帶着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胖胖的,蹣跚地走了過去。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他抱着幾個硃紅的橘子往這裏走,走到了鐵路那裏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起,然後再抱着走了過來,一股腦的將它們放在了“我”的大衣上,然後就説:“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然後就漸漸消失在人羣中。

如果説《背影》的語音質樸,那《荷塘月色》的語言就非常清麗了。

《荷塘月色》裏主要講的是“我”在院子裏乘涼,想到荷塘去看看,於是就去了。到了荷塘,荷葉,荷花讓“我”感到荷塘裏與其他地方的不同,讓“我”想到了梁元帝的《採蓮賦》和《西州曲》。這樣想着,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

這篇散文裏最美的一段在第四段:區區折折的`荷塘上,瀰漫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這些場景讓我想起了葉聖陶寫的《荷花》裏的第二段: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荷花多美麗呀!我又想起了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比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朱自清散文》真好看哪!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4

合上書,不知到底是什麼心情,是喜是憂?喜的是朱自清這種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而憂的是在那個時代,即使愛國,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瞭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沒有華美的詞藻,文章卻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淺,而更難得的是朱自清這強烈的愛國心。

《自種人——上帝的驕子》等都是鮮明的`愛國主義文學作品,“這是襲擊,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虛,一面卻又感着憤怒,於是有了迫切的國家之念,我要詛咒小小人的!其中,明顯地也可感到朱自清對國家的尊重,一個對中國人侮蔑的人是可恥的,是“沒有種的”,朱自清用筆用心同一切壞人進行着鬥爭,對於一切不人道的行為進行斥責。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朱自清無論是文章還是他的人格,都令我所佩服,特別是他對史可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氣節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裏的豪氣是他不可少的一部分。

經過一番反思,我終於得知自己的心情是喜的,喜中國文學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給我們後代留下了這麼多可貴的精神食糧,喜他用筆揭開了這麼多醜陋的東西,讓人覺醒。

就是這些可喜的地方。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5

在那寂靜的夜空中,一輪明月照耀在我的牀前。我一個人靜悄悄地躺在牀上,久久不能入眠,心中迴盪着《朱自清散文》中的一段段如美酒般醇厚而富有哲理的話語。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那些樸素中包含着清麗的文字,説實在比那些華麗的童話更是深入人心。我的心,瞬間成了一個清幽的峽谷,對朱自清先生世界的呼喚許久不散去。説起朱自清寫的散文,如天上的彩橋,詩詞的天堂,唱響一代又一代青年熱血沸起的心海。

在我心情難過、憂慮時,躲在書房的角落中,細品朱自清寫的散文是種享受。品味《背影》時,那時,朱自清已20歲,他的父親卻總對兒子放心不下,非要送兒子去北京上大學不可。父親事事親力親為,背影不光是父親離去的印象,還是“父愛子,子敬父”的父子情深的彩橋。

再品《匆匆》,時間匆匆,歲月匆匆,匆匆流逝的時光是短暫的,又是美好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世上只有一樣東西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它就是──時間。時間,滴答、滴答,就在我提筆、眨眼、寫詩的一瞬間,滴答,它,又走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上帝自然會給予每個孩子有限的時間精靈,需要你去照顧它,它的長度由你決定,想長就長吧,想短就短吧。它,就是你是靈魂。你的靈魂,用揮手的'一把汗握在你幼小的手心。珍惜時間吧,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一秒。就是我們一生最偉大的舉動。

夏夜裏,我慢慢讀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迎着月兒,吹着涼風,我似乎隱隱聞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月睡了,星困了,夜寧靜了。月合上那明朗的眼,灑下一絲絲亮片,讓孩子做個帆船之夢。而此時,月夜下,我睡了。她為我點亮夜的最後一束火把,夜,又寧靜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質樸縝密,語言精煉,如文學世界的美酒,我,醉了。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6

自從讀過朱自清爺爺的《背影》以後,我便喜歡上了這樣富含真情的文字,有時簡練,有時細膩,無不透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如《背影》《冬天》等文章,寫父親的動作只用寥寥數筆,卻刻畫出父親對兒女無言的愛。而《匆匆》《綠》等文章,卻又用細緻的筆觸,描寫出環境的優美清麗。

尤其是《白馬湖的回憶》一文,描寫的景物和環境真是美妙極了。你聽:“白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小馬路的西邊,一株間一株地種着小桃與楊柳,小桃上各綴着幾朵重瓣的紅花,像夜空的流星,楊柳在暖風裏不住地搖曳。”

每每看到這樣的語言,我就禁不住要大聲地朗讀起來,彷彿自己就置身於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成了那個身穿長衫,於湖邊背手而立的學者,那種感覺真讓人全身心的愉悦與嚮往啊!

在這些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朱自清爺爺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家國的赤子之心。是啊!“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無數看似相同的清晨和黃昏,總是那樣輕易的流逝了,我們如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努力,去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跡呢?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7

快樂是一支神奇的畫筆,可以畫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快樂是一朵永不枯萎的花,花中住着一個無所不知的小精靈;快樂是一場雨,雨後便是晴天。老師是快樂的。老師如同辛勤的園丁,用自己的雙手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雖然夜裏還在為同學們備課,早上起牀還有黑眼圈,但是,老師用自己讓學生們的知識之花綻放。黑眼圈代表了老師的快樂,老師的快樂同時也代表着同學們的快樂。

同學們是快樂的。每天離家而去,背上揹着一個沉重的書包,書包裏放滿了知識,到了教室,黑板上還殘留着老師昨天上課的筆記。上課時,同學們一個接着一個的舉手發言,一個接着一個的搶着回答問題。下課了,同學們在一起玩耍,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爸爸是快樂的。每天回家,懶懶地睡在沙發上,吃着媽媽做的可口飯菜,教着兒女們要好好讀書,這家中的温暖似炎炎夏日的一把蒲扇,似冬天裏的一件棉衣……

媽媽是快樂的。每天為家人煮飯做菜,那把鍋鏟就是媽媽的武器,廚房就是,媽媽的“武”台,而爸爸是媽媽的“試驗品”。建築工人是快樂的。我不得不説,我們的家園哪個不是出自他們勤勞的雙手?炎炎夏日裏,我們還在家裏吹着空調,看着電視,而建築工人們呢?他們還在工地上用他們的汗水讓我們住上新房。汗水就是建築工人們的快樂。……快樂是每一個人所追求的,同時又是金錢買不到的,讓快樂騰飛吧!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8

暑假裏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虹橋花市買花。偶然間,我們看到一個學掏藝的地方,那裏可美麗了,有各種各樣陶瓷做出來的東西,有茶壺,有杯子,有花瓶,有葫蘆,還有筆筒等。他們的顏色可好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半藍的……

我覺得很有趣,所以就在那裏學陶藝,那裏學的人很多,買的人卻很少。因為大家都想學會陶藝,可以把作品放在家裏做裝飾,還有,自己做的比人家做的更有意義。我在那裏學得很開心,我一共分四次做,第一次做泥條,第二次做泥板,第三次用機器做,第四次上色。上完色,那裏的人就會幫你拿到窯裏去燒,燒完以後你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了。

我一共做了四樣東西,第一次,我去做了兩樣東西,一樣是香煙缸,一樣是籃子。

我先做香煙缸,香煙缸非常簡單,只要先拿出泥板拍,再拿出一快泥,用泥板拍把泥打成一塊泥板,再在泥板上刻出各種圖形,做香煙缸的底。我刻了一個愛心做底,還要在底上塗一圈泥漿,再搓幾根泥條圍在底的上面,在泥條中間也要塗一點泥漿,塗泥漿的作用就是要讓泥條固定住,不讓它掉下來。再搓一根短短的泥條粘在愛心的旁邊,裏面套上一個小圈圈,這就是我做的香煙缸了。

第二樣我做的是一個籃子,籃子的做法和香煙缸差不多。

第三樣我做的.是一個小杯子,杯子就有點難度了。首先要打一塊長方形的泥板來做杯子的身體,還要用尺和刀把泥板割成一塊長方形。再打一快泥板,用圓規劃一個圓做杯子的底。但是用圓規的時候,圓規有一個固定的針會在杯子底的當中留下一個小窟窿,但是沒關係,只要用一點點的泥補上去就沒事了。塗一點點泥漿在底的四周,再把泥板圍上去,把多出來的地方切割掉,再用泥漿把兩頭連接起來。這樣,杯子的身體就做好了,然後再搓一根泥條,把它一分為二,再把它們的身體粘在一起,再將它們的頭和尾巴都塗上泥漿,然後再把它們貼在杯子上面,這就是杯子的把手。我再給杯子做了一個蓋子,我還在蓋子上做了一個小兔子,小兔子很可愛。這就是我做的小杯子。

第四樣我用機器做了一個小陶罐,首先我拿了一塊泥,用線把它切割成一塊塊的,澆上水,揉一下,使這塊泥變得軟一點,再把它放到機器上,把機器開關打開,轉盤轉了起來,我用雙手捂着泥,用兩個大拇指放到泥的中心,在它中心挖出一個口子來,並且用力往下壓。做着做着,口子挖好了,我再把它的底用力往下收,我還給這個瓶子做了一個喇叭口。可是,一不小心,我把喇叭口做壞了,我就把喇叭口給拿掉,扔進水裏。雖然口子做壞了,可是我不灰心,繼續做,我給小陶罐做了一個小口子。

最後一次,我給小作品上顏色,我給香煙缸塗上了黃色,給小藍子塗上了紅色和黃色,給小杯子塗上了半藍色,我還給小陶罐塗上了藍色。我非常喜歡我的小作品,它們非常可愛,我把香煙缸送給了爸爸,把小陶罐送給了媽媽,媽媽很高興,誇我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子,媽媽用小陶罐裝棉花棒,每次洗完澡,就不用到小盒子裏去拿棉花棒了。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9

看罷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總覺得要寫下點什麼!不寫的話,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沒去完成一樣,深夜也難以入睡!這就如同我每去一個地方,總要留下幾張照片,以證明我來過···

説實話,看先生的《我們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時間!我是禮拜天去圖書館借的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時候就已經看完啦,而這一切只因我沉迷於先生的故事中,難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卻有一股巨大的衝動,一定要寫一篇讀後感,一定要寫!所以説,在夕陽下沉的這個時候,我坐在窗户邊寫下這篇讀後感!以證明看完這部作品後,我曾有這樣的感動,心悸有如此顫動過···

要我來説,先生的這部作品是談不上偉大的!因為它畢竟只是一部甚為簡單的回憶錄!或許用“動情”來形容更為貼切!對,是這樣的,這是一部絕對的動情之作!是一位已達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面對着喪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牀榻前完成的動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純樸的語言將讀者們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所以在字裏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對逝去親人的無比追憶與懷念,甚至於為之落淚!而就我個人而言,當讀到作品最後時,我彷彿感覺到先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趴在牀上不斷啼哭的嬰兒,她需要親人的懷抱,她需要親人的温暖···任身邊的人在怎麼相勸,她卻始終啼哭着,因為她太思念她的親人啦!是那種痛徹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説,這部作品撞擊着讀者的心靈,澎湃着讀者的真情···

一對夫妻,一個女兒,構成了先生的一家!這確實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但是,這也是一個悲情的家庭!起先,我並不這麼覺得,只是在讀完整部作品後,我才發出這樣的慨歎!我總結了一下,這種悲情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我該説,先生的一家始終顛沛流離,從國外輾轉到國內,而後在國內又不斷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時才有了一個穩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這一路上,飽受了太多的心痠痛楚,而這又是常人所無法體諒的!第二,我該説,先生並沒有一個快樂的晚年!事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當先生與丈夫錢鍾書還在世的時候,他們那被先生喻為“此生唯一傑作”的可愛女兒便因病先離他們而去!一年後,丈夫錢鍾書又離先生而去!此後,在這個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獨地承受着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個年過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個人承受着這巨大的悲痛的!我們雖能想象的出,但我們絕不會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細看書中,先生無比的懷念着自己的女兒!那書中所描寫的場景一一再現,讓我們感受着一個平凡母親對孩子的百般疼愛,看出一個可愛孩子對母親的萬般孝敬!而當女兒真的離自己而去時,先生便將對女兒的思念幻化成了這部作品!因為在一開始,先生並沒有寫回憶錄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兒在生病住院期間一直在寫着《我們仨》,只是後來女兒離去,先生為完成女兒的這一心願才下筆寫這部回憶錄!而我們所要清楚知道的是,當時先生的身邊已沒有了女兒,沒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寫這部回憶錄就只是為了單純的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嗎!想必沒這麼簡單吧!先生或許是在用她的方式叩問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始終銘記一個永恆的話題:親情!是啊,偉大、無私的親情!先生的家庭是那麼的平凡,但為何當我們這些讀者去拜讀時,仍會被深深地打動呢!我想,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也一直懷有着一份親情!只是我們都太過於遺忘,只是在被別人感動時,我們才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為何一定要這樣呢!難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後才學會珍惜嗎

最後,我得説明一下!先生的《我們仨》是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媛(先生與丈夫都叫女兒為“阿圓”)還有先生自己楊絳!而我為何要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呢!其實是這樣的,我看完這部小説後,查閲了相關的資料,我看到很多的讀者都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想必都是為了表達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着這個傳統,稱楊絳女士為先生,同樣,也是為了表達我的崇敬之情!還有,作品中有一段寫的極為動情,也倍為傷感,看到這段話時,我的心中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淒涼!

“人世間不會有小説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樂樂地一起過日子。””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此刻,夜幕已經降臨,略有涼意!從窗户向外望去,校園裏的路燈都已亮起,為步行的人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0

品讀着《荷塘月色》中“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這些優美的句子。讀着讀着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着波動起來。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給了我無盡的感動。小時候躺在地板上仰着頭看它,覺得那篇幅裏籠長,語言直白無韻,便丟在一邊;七年級時在課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親情一二,卻也只是拼命記錄老師所講,怎麼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感覺其文筆樸實無華,頗得讀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卻在流露真情的同時,抨擊大革命落敗後使其家庭變故的黑暗社會,令人感動,令人憤怒!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讀了《匆匆》這篇文章後,這句話被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麼不復返呢?是啊!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裏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於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散文選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一個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們給我帶來的美好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盪漾開去。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1

那時,我坐在七年級八班的教室裏,用着我最愛的隨筆本,任晚風徐徐吹過凌亂的髮絲,一點一點的在文字中訴説着我在一八的生活。

那時,時間很寬裕很寬裕,寬裕到我都能在課外活動時間構畫出一副一八的風景畫了,我和好朋友們能相互調侃着哪位隔壁班的帥哥,能相互誇讚着哪個明星的演技好,就算有時會鬧些小情緒,也不過睡覺的功夫便忘得一乾二淨了。

那時,我以為三年的時間有很長,九年級對我來説還很遙遠;作業能寫上一個週末,沒能擠出時間多陪陪你們,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很遺憾的事。

現在,我走到了畢業季,想起三年前的那場分離。現在的我,也許是多了幾分勇氣和執着,不再有當年的彷徨和無措,不再需要你們“不要分心”的句句叮嚀,你們期待的眼神,變成了我努力學習的最大動力。

現在,我不敢浪費一分一秒,彷彿課間趴在桌上休息都是一種心理上的煎熬。我不敢再在網上搜索令我移不開眼神的電視劇,不敢再踏進那讓我沉醉的書屋,從此,五顏六色的畫筆似乎都跟我短暫地道了別,黑白琴鍵也似乎都蕩上了灰;我也曾向同學傾訴過現在的生活很累,可每當想起你們説“上學是最輕鬆的”時候時,我都責備自己太矯情。

你們説現在苦一點兒,累一點兒是為了以後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你們坦言跟我説起你們的過去和一些遺憾,我在覺得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留給自己這個“完成你們夢想”的目標。

我知道,你們聽到老師説我有進步時,比中了一百萬都高興,實際上,我最感謝的是你們注重過程比結果還重要!

知道嗎,其實我不太會表達的,一句簡單的“我愛你”都十分難説出口。所以請你們一定相信,那些憋在嘴裏沒有説出口的話啊八成都是愛你們的,不管是高興時,亦或是生氣時,都沒有變過!

對了,最近我在學校挺好的,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你們就不要為我操心了,還是多陪弟弟學習新知識吧。你們也是,天轉涼了,注意添衣;下過雨後的空氣都像我們去三亞熱帶雨林的潮濕味,興許是我太念舊,也太想你們了。

只是有一個問題近期一直困擾着我——“物是人非”……我們班有些同學九年級後好像有些失去最本真的自我,我一直偷偷認為自己有讀心術,仿若看到他們隱藏在長大的面具背後的臉有些假,我想幫助他們,卻又不知道如何幫,我害怕漸漸的我也會變成“不喜歡的他們”,所以只好把自己封閉,讓學習充斥着頭腦。現在,手中的筆就是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你們可以幫助我解決這個難題嗎?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2

有一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吹拂着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着失敗者那乾枯的心靈。咦,那是什麼?哦!原來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讀此書時,一種莫明的親切感、一種難得的求知慾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着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局而歡心雀躍!我記得我第一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己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以及後面的參軍入伍當上了軍醫,當然還有成為博士生時的風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一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淒涼的過去,但是從字裏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種希望,是對新生活的嚮往。

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一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後面美好的生活都是由於她的母親。之後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一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博愛,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觀念。

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雨、艱難和險惡,但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嚮往。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3

剛上完《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頗有感受。課文記敍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讚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這篇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凝鍊,句式參差多樣,篇幅較長,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

如何根據教材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出發,促進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和諧發展,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呢?我的做法是:

1、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凝鍊,感情真摯,可由於課文所寫故事離生活較遠,給學生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難度,所以我在上課開始,先結合地圖簡單地向學生介紹了課文的寫作背景,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然後我根

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不僅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讓學生走進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誼。

2、注重體現字、詞、句、篇的訓練。本課教學對字詞句的理解我不是議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讓學生從字面去理解,並説出比喻意,然後再聯繫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雪”指困難,誰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炭”本文指什麼?“送”大娘是怎樣送的?通過理解這個詞,使學生理解了整段內容,對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子讓學生改變説法,並把改好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句子在文中的含義、作用,並通過理解重點句子而牽一髮動全身,使學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義。

3、提出的問題有概括性。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時,我提出小金花是個怎樣的孩子?從哪些地方看出來?這一問題把整段的內容都概括了出來,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去學課文。通過討論學習,把小金花的特點分析的很透徹。

4、注重朗讀訓練,讀中悟情。俗話説:“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有教師範讀,自由讀,有個別讀,有齊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中朝軍民的深厚情誼,進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力。該文語言凝鍊,為培養學生的語感,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啟發他們展開想象,豐富課文內涵,拓寬思想,強化積累。如啟發學生想象:八年來,志願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課文後三個自然段,通過朗讀引導,讓學生想象千千萬萬個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車站送行的情景,這樣不僅對學生理解課文很有幫助,而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4

有一種文體如和煦的春風,吹拂着讀者的臉頰,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着失敗者那乾枯的心靈。咦,那是什麼?哦!原來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畢淑敏則是那散文中最有創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讀此書時,一種莫明的親切感、一種難得的求知慾也油然而生,它讓我不停斷、也不厭倦地往下讀,有時我會隨着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淚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滿結局而歡心雀躍!

我記得我第一天讀畢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我的悲慘和她妹妹的幸福寫得淋漓盡致,它寫出了母親對她的不公,但她仍然憑着自我的努力考上了外國語附屬中學,以及後面的參軍入伍當上了軍醫,當然還有成為博士生時的風光,這些林林總總的好事她一筆描過,文章中主要寫得還是那些淒涼的過去,可是從字裏行間根本無法看見她對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種期望,是對新生活的嚮往。在我讀第二遍時,不知怎的,我讀出了另一種東西——感恩,讀出了她對周圍事物的感恩,大至世界,小到家庭,感覺她後面完美的生活都是由於她的母親。

之後的幾篇文章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會,我明白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是是非非,還真是磨難,一種對困難的堅貞不屈,當然還有愛,有母愛、父愛和男女之間的真摯感情。但在我看來,作者追求的是一種博愛,還有一種對生活的觀念。

在散文的旅途中有困厄和風雨、艱難和險惡,可是這不會阻止真正旅行者的腳步,散文正是以一種充滿未知的魅力激起人們不倦的嚮往。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5

看到並記住畢淑敏這個名字,始於一篇《孝心無價》的文章,文章用確切而真實的句子告誡全世界的孩子:趁着父母健在,趕快孝順,因為世界上有些事是可以彌補的,有些事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所以,我深深感激這樣一個女人,她能用精彩的文字和真實的案例敲響對眾生的親情警鐘,讓這個世界少了幾個必須尋找“後悔藥”的普通人。這才是作家對社會的真正貢獻。

重讀畢淑敏源於她《提醒幸福》。文章和題目一樣,沒有多餘的文字和廢話,就像一針醒酒劑,讓讀者被眼睛吸收,深入靈魂。它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是對“知足常樂”的另一種解讀。達到了現代人浮躁抑鬱的心理焦點,所以被選入國中語文課本。

《不宜重逢》寫了很多人用事實驗證過的道理。每個人都經歷過初戀或者暗戀的時候。過了幾年幾十年,還是不要刻意見面的好。俗話説,相見不如懷念。事情變了,我想在心裏回憶過去,真誠的祝福也在心裏。我的暗戀雖然苦澀,但不表白的時候是一種勇氣的缺失。現在我不忍心不提,也不忍心打擾心裏的清泉。不説,不説,説了就是不對!

教育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她以心理學博士的'專業知識,給青少年講述《我的成長我做主》這本書裏一系列心理學問題的答案,幫助他們擺脱孤獨、狹隘和悲觀,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喜歡畢淑敏,因為她是一個平平淡淡的女人,一個有着深刻社會責任感的女人,一個因為閲歷而沒有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和書籍互動,善良和誠實,她們是否美麗並不重要,而會像散發陽光的花草一樣,在她們周圍打扮得越來越漂亮。

我最喜歡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它指出,當你生活中快樂或悲傷時,你應該提醒自己正確看待事情,特別是記住關於快樂的提醒。給我很大的感觸。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經歷都不會一帆風順,也許是意外,也許是綁匪,也許是破產危機,會給你造成災難或損失,甚至讓你一無所有。這時候有的人傷心欲絕,埋怨別人,有的人“不喜物,不悲”。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災難。“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説我很開心,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錢丟了,可以再賺。至少,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一種幸福。“當我們不再享受健康時,最勇敢的人仍然可以微笑着説:“我很快樂,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一樣。應該説是上帝把你當回事,可能會讓你生活艱難。我記得有個作家説過:“每個人都是上帝咬的蘋果。如果他特別偏愛你,缺陷會更大。”。出生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只能勇敢面對,努力奮鬥。這些挫折過後,會有美好的一天等着你。“不經歷風雨怎麼看彩虹?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人生就是這樣。先苦後甜,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人從出生開始就對一切負責,竭盡全力去完成一切,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意外,這些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壽命有多長。如果一切都是草率的,他們為自己和他們的生存使命感到難過,所以我們必須每天做好這件事,保持真實。就算有一天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對得起自己,白活。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災難來了,要提醒自己冷靜樂觀的對待。別忘了提醒自己,當你充滿野心的時候,災難隨時都會降臨到你身上。所以要倍加珍惜和享受幸福。我們要知道,幸福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會存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樂觀地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豐富多彩,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女人是社會責任感很深的女人,是因為經歷而沒有年齡感的女人。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這樣的女人,與音樂和書籍互動,善良和誠實,她們是否美麗並不重要,她們會像散發陽光的花草一樣,在她們身邊打扮得越來越漂亮。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6

畢淑敏是我最喜歡的散文作家之一。她的素材都來自於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事,但又能從中提煉出重要的、讓我們一生受用道理。而且畢淑敏的文字很細膩、幽默、抒情、感人、情節起伏,並用一些看得見的東西來比喻看不見的東西,讀來很有趣,怎麼讀都不會膩。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獨有的心,表達了她對人生的感悟,並闡述了她的人生觀、女性觀。

比如她的散文《愛怕什麼?》就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表面上這篇文章一條一條地講了“愛怕什麼”,其實告訴我們的是如何行動才能真正地獲得愛,用怎樣的方式付出愛才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愛。這讓我懂了愛是需要表達的,就像她説的.:“愛是那樣的需要表達,就像耗竭太快的電器,每日都得充電。重複而新鮮地描述愛意吧,它是一種勇敢和智慧的藝術。”

文中有一位母親因不善於表達愛,一個“心頭正充盈着温情”的動作,被兒子理解為“我又做錯什麼事情了,媽媽在發愁”;被別人理解為“要自殺”。

這樣我聯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為。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我就是十分膽小,有些事連我最最親近的人——父母都不敢説,“我愛你”就更不用説了。一次數學考砸,一向沒不及格過的我不敢拿回家給家長簽字,就幹出了模仿家長筆跡的蠢事。後來還是被發現,他們批評了我,但不是因為我考砸了而是因為我欺騙了他們。這就是缺乏表達、不敢交流的後果。如果當時我誠實地告訴他們分數,或許他們還能安慰我、給我找出不足、鼓勵我下次繼續努力。像文中説的:愛怕假冒偽劣。

“這種細膩的文筆,這樣精緻的刻畫,這麼用心的觀察,所見與所得的完美轉化,真的是動人心魄,怎麼也不敢相信,這麼平凡的文字,這麼常見的詞組,竟包含了這麼震撼的力量!”

讀朱自清的散文心得體會 篇17

春天來了,百花吐芽,百鳥齊鳴,春光明媚,春回大地,在這美好的日子裏,重讀朱自清的《春》,感受很深。春天,就像“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最富有活力的季節,想在秋季裏獲得好收成,就要在春季裏辛勤地耕耘,播種。

作為一個在春天出生的女孩,我特別喜歡春。因為春有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機。在這大好春光裏,你別忘了一件事:耕耘與播種。

對於我們六年級畢業班的同學來説,今日的辛勤耕耘與播種意味着什麼?就意味着畢業考試的`優秀和未來學習的堅實基礎。六年級下學期複習是重點,有同學以為複習。第一內容網

便是“炒冷飯”,都是學過的東西,再學沒有必要。我的觀點卻不同。複習應該更認真,用平時上新課的那種精神去複習,將國小6年學過的東西聯繫起來,系統地複習,要像一塊幹海綿吸水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複習。就像蘇東坡的《送章惇秀才失解西歸》中所説的: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一樣,讀一百回,複習一百回,才能理解的更透徹。

同學們,有一位作家説過,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不在事物本身,而是你握不住的一剎那。來吧,讓我們一起抓緊這大好春光,去耕耘,去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