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心得體會(精選6篇)

保健心得體會 篇1

最近看了幾本書,如“水是最好的藥、人體使用手冊、無毒一身輕”等,收益良多。今將以上我認為是可行的、科學的觀點,結合自身的體會與經驗,一併介紹給大家分享。

保健心得體會(精選6篇)

保健養生的總法則,我以為主要是:心態要好,即始終處於不急不躁、不怒不悲、心情愉悦、和暢這樣一種狀態。這是健康長壽的關鍵之關鍵,也是人體防禦外來病菌邪氣的第一道防線。一旦這一防線失守,第二道防線--免疫系統才會受到衝擊。同時,它還關係着人體內部的協調、和諧與平衡。舉例來説,一生氣、着急,就會上火。上火是什麼?就是咽喉疼、口生瘡、牙發炎。這是第一道防線失守,造成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引起的病菌感染的典型例子。我把前者叫做心理免疫。生氣引起體內的病變就更多了:氣積在膽囊就會發膽囊炎、積在腸道就會得闌尾炎腸梗阻、積在肝臟就會得肝炎肝癌、積在胃裏就會得胃炎潰瘍等等。

其次,是合理膳食。最近多數觀點主張素食,少鹽,多水。不主張食用動物蛋白,包括牛奶。這一觀點對否,我們不去考證,事實上我們也無從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多素少葷更有利於健康。這是目前西方的觀點。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類似的觀點,及至佛教的傳入更是要吃素的。儘管本意不同,但從養生保健的目的上則是一致的。所謂素食,主要是指五穀雜糧、新鮮蔬菜、時令水果。

第三,是户外活動。生命在於運動説的就是這個意思。運動也有講究。具體講就是:

時間:最好是早上太陽出來30--60分鐘這個時段。太早空氣不新鮮、不乾淨,因為沒有被太陽消毒滅菌、光合作用不足氧氣釋放不多;太晚也不行,還要上班呢。運動的量:不要因為生命在於運動就做劇烈運動,君不見運動員的身體有幾個是好的?對運動量的問題,中醫就有一個很好把握也科學的標準--形勞而不倦、微微汗出。就是説,主觀上感到累了、客觀上身上出了少許細汗時就停下來。至於如何運動就有根據個人體質、愛好而異了。隨時間的推移,這個量也會逐步加大。

第四,自我按摩。“丘無病自灸”,是説孔老夫子沒事的時候就弄個艾條灸灸身體上的穴位來保健的。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學學他老人家灸灸的。時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掐掐、揉揉、按按身體上的一些穴位,如內關、足三裏、太沖、復溜、湧泉等。這對提高、活躍免疫系統,調節心理,平衡內分泌系統,都有積極意義。

保健心得體會 篇2

兒童保健學是一門研究兒童生存、保護髮展的綜合性醫學學科,目的是提高兒童的生命質量,屬預防醫學範疇。在兒童保健學的課堂上,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兒童保健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小兒生長髮育、防治常見病、多發病、保護兒童身心健康。主要研究兒童各年齡期生長髮育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依據促進健康、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通過對兒童羣體和個體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兒童生命質量,減少發病率,降低死亡率,達到保護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保障兒童權利的目標。兒童保健對象是胎兒期~青春期。

一般而言,保健分三個階段:初級衞生保健(一級預防),降低某一疾病或異常狀態發生率即減少新的發病數;二級衞生保健(二級預防),防止疾病的發生、防病於未發之前,防疾病發展即降現患率新生兒疾病篩查;三級衞生保健,對疾病及時徹底治療,防止併發症及後遺症,防復發、疾病轉移、病殘、康復治療。

接着,由於小兒小兒年齡分幾個時期: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春期。因為各個時期的發育生長狀況不同,所以對於保健的要求和注意事項也不同。相對於其他時期而言,嬰幼兒期是比較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是嬰幼兒體格發育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神經精神發育的“黃金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營養需要量大,但是與此同時嬰幼兒的吸收功能還未成熟,天然免疫也在逐漸消失。因此這是就需要對嬰幼兒定期進行生長髮育檢測和健康檢查,尤其要做好疾病的防治。

要做到這所有的一切,兒童的餵養和營養就成為了首要的問題。每位兒童的家長就需要接受餵養諮詢和指導,瞭解科學餵養知識,這是保障兒童營養良好和正常生長髮育的關鍵措施。其內容包括:嬰兒生後六個月內應該進行純母乳餵養,鼓勵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確保人工餵養嬰兒的合理營養;嬰兒六個月時應按照及時、足量、安全、適當的原則開始添加輔食,同時繼續母乳餵養;兒童餵養應注重營養素、餵養行為和餵養環境等因素,遵循天然食品、均衡膳食的原則,並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由此可知,母乳餵養時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除了哺乳方面,計劃免疫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兒童從出生開始,就需要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進行有關疫苗的初次預防接種和再次加強接種。例如在一歲以內就需要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百日破,麻疹,乙肝等譯系列的疫苗。

然而隨着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城市人口外遷、流動人口增加、人户分離等問題日益凸顯。加之疾病譜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都給新時期的兒童保健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衝擊與機遇。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全方面發展兒童保健工作,適應我國衞生服務的需求,並在這一大環境下得以發展與壯大,已經成為當前擺在我國兒童保健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而言之,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着家庭幸福、祖國未來及民族希望。在對兒童保健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科學化、規範化、系統化、信息化的管理體系,從而保證新時期兒童保健工作的有序進行。這樣祖國花朵才能變得更加美麗。

保健心得體會 篇3

通過校自律會舉辦這次夏季養生與保健活動,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對夏季的飲食、作息、保健等方面的問題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例如:夏季天氣很熱,各種細菌滋生非常的快,所以食物放置時間不宜過長。還有夏季應以清淡的食物為主,不要吃太過油膩的食物,這樣不但對胃腸是非的不好,也不利於消化,而且容易上火。我們的作息時間也應該相應有所改變。冬季天冷,同學們沒有早起的習慣,但是夏季我們應該早點起牀,去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清醒頭腦,然後如果可能的話,中午可以小憩一會,這樣一天的精神狀態都會十分飽滿,也能以更加充沛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萬物在沉睡了一冬之後復甦,我們也要多參加鍛鍊增強我們的體魄。

作為一名大學生——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不但要有好的成績、高尚的人格、我們還要有健康強健的身體。相信大家在參加這次的活動以後,一定會收穫很多,這樣活動的目的就達到了。好的生活習慣塑造好的身體,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大家每天都有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夏季養生保健讓我們共同健康成長。

保健心得體會 篇4

過去人們習慣把老師比作“紅燭”,這個意象的確很美,但是也很悲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可是,和平年代的正常時期,我們是否有必要這麼悲壯?! 我想,我們做老師的,首先要有觀念上的轉變,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除了社會與學校應給予充分的關注之外,一名教師要想真正的提高或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其最重要的還在於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要懂得如何進行自我的心理保健,這樣才能以一個積極健康的態度去面對學生。那麼一名教師要如何來實現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呢?

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做到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就應該自覺樹立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並通過心理測驗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增強心理問題的自我判斷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心理健康的宣傳活動,增強積極尋求外界解決心理問題的意識,自覺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

其次,保持積極面對生活的心態。一名教師要善於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對待自我,古人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本站,相信具有某些優勢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別人一樣獲得成功。同時也要悦納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這樣可以增強自信,避免自卑、緊張或者不安全感。

還有,合理宣泄,自我調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的情緒長期得不到合理宣泄的話,日積月累形成了潛在的能量,就會出現不良的後果。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複雜多變的教育對象、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而且還會投射到學生身上。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合理的宣泄,例如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騎車等,呼吸新鮮空氣,會讓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從而消除緊張焦慮的心情。訴説也是一個方法,當我們因為某事而痛苦、悲傷、憤怒或者抑鬱時,要能夠尋找一種表達自身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只有首先妥善處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處理問題。因此,在適當的環境下找人傾訴,將心中的煩惱和委屈向親朋好友訴説後,會使人感到心裏輕鬆多了。

綜上所述,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一名教師要想真正成為幸福的引路人,首先自己就要學會尋找幸福,感受幸福快樂,及時的自我 療傷,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去引導學生。

保健心得體會 篇5

都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靈魂的工程師”也是普通人,在處理與學生、工作、家庭和自我關係時,教師同樣會遇到壓力、困惑和挫折,同樣會產生常人的喜怒哀樂。教師怎樣排解自身的壓力和困惑?怎樣正確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怎樣在繁重而複雜、單調而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面對這些問題,我開始閲讀《國小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技巧》,尋求和掌握維護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技巧。

《國小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技巧》這本書深入淺出、編排新穎、閲讀輕鬆,共分認知篇、個性篇、情緒篇、行為篇、交往篇5篇,每篇各小節又安“身邊故事”、“心海泛舟”、“策略指導”、“他山之石”四個方面編排,使我們在閲讀中能對照和發現自己的問題,尋救和借鑑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如何做好心理健康自我維護工作,使我們真正做到編者所説的“備課,殫精竭慮;上課,激情滿懷;批改作業,一絲不苟;關心學生,無微不至;輔導學生,不厭其煩;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深入細緻…”,我的感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教師的心理問題。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心理健康對教師個人發展和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客觀地講,由於工作壓力輕重、教育對象各異、工作環境不同,當今教師已經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羣。而國小時代是一個人心理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認知能力極易因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作為和國小生直接接觸的心靈工程師,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容勿視,因此,提高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自我維護能力,改善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十分重要。

其次,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應關注中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國小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學校也好,教育管理部門也好,往往容易忽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矯正。思想政治工作應當根據教師的心理特點、心理狀況,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諮詢、輔導工作。這些方面,目前好像還是個相對薄弱的領域,希望學校、教育部門要兩手抓:一手抓業務培訓,一手抓心理健康,使教師安心工作。

第三,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國小教師在高期望、強競爭、快節奏的工作中經常感到力不從心,精神難以集中、煩躁不安,有些人還有強迫症、抑鬱症傾向,還有敵對情緒、嫉妒心理干擾着正常的人際交往等等。被心理問題困擾,教師工作效率自然低下,還會把消極情緒投射到學生身上,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近期的一些媒體報道了不少校園醜聞,人們往往把此類事件歸結為教師職業道德低下,我想這些事件產生的原因是複雜地,除了某些教師的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道德之外,這和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會有很大關係,起碼,那些“問題教師”的心靈可能並不美麗。

第四,需要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當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令教師左右為難,一方面,教師評價缺乏科學統一的標準。現在大都採取終結性評價方式,以考試成績作為權衡的條件,這顯然忽視了教師在改變學生的興趣、行為、品德和價值觀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這與當前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互相矛盾。分數不僅是學生的命根,更是教師的命根,教師們長期處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夾縫中艱難而無奈的生存着。另一方面,教師評價結果的兑現過於注重物質獎勵。增加工資、增加待遇,能減少不滿意,但不一定能增加滿意。而構成積極向上、努力工作的真正動力不僅是物質待遇,更需要心理的滿意,是成就感、認同感。所以,教師也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學校和教育部門不能總把目光聚集在工作業績上,不要讓金錢和名利把教師變得急功近利,而喪失了從事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第五,教師自身要注重和維護好心理健康。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要靠教師自身的調節和維護。心理素質具有一定的內隱性、主觀性,教師往往不願展露自己的心理世界,其實應該用對待生理疾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心理問題。要樹立正確而穩定的自我概念,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瞭解並愉悦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對不如意之事能泰然處之;要增強對挫折的耐受力,能接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忍受挫折打擊,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要通過良好的交流溝通及時釋放心理壓力,平時與同事、學生、領導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獲得朋友、親屬及社會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要真正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主動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完善知識結構,使自己有足夠的知識貯備完成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工作遊刃有餘,才能心態平和,才能擁有穩定持續的心理健康。

保健心得體會 篇6

除了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家長等為教師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性的幫助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防衞最為重要,想要別人做到的較難,自己要做的相對較容易。

幼兒教師自身的心理保健,最主要是以自我調適為主。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重視心理健康,關注身心保健。幼兒教師要把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清晰認識自己的人格特點。分析尋找出工作中對於心理健康有消極影響的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不要受消極情緒影響。自覺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適、心理保健的基本技能,對自己的輕微心理失態進行調節。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內容比較特殊,教師的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迴避的問題所困擾,當不良情緒得不到釋放,就會造成教師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防衞工作:一是在調節、控制情緒上下功夫,通過自我情緒的調節,有意識對情緒的發生、發展加以調控,尋找有效的、適合自己的放鬆和排遣方式。如情緒轉移、向朋友傾訴、適度發泄等方式疏導不良情緒,達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二是教師要保持正確的處事態度。正視現實,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學會接納他人,尊重他人,待人處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三是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主動適應環境,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四是科學地正視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的,生理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生理方面發生某種病態,就會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狀,教師要重視身體健康,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健體活動,以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②培養樂觀態度,學會發現快樂。教師應對職業生涯進行客觀規劃,明確可能遇到的問題,建立相應的個人發展預警機制,對前途和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同時在工作中尋找快樂,能夠在細節中,在逆境中發現價值,肯定自己。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積極樂觀態度面對生活和工作,能夠根據社會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能夠擺正個人與集體、社會的關係,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其次熱愛教育事業,在思想上看重自己的職業身份,正確認識教師工作,自覺履行教師職責,即崗位職責、社會職責、國家職責。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尊重關愛學生,能夠自覺按教師的標準去衡量自己,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學生充滿愛心和希望,以工作的辛勞為歡樂。第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人類自身心理髮展的需要,和諧的人際關係,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工作愉快,形成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不良的人際關係,使人心情沉悶,抑鬱寡歡,有礙於個人心理健康,久之形成冷漠、孤僻的消極性格。教育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教師與兒童、家長、同事、領導之間的關係。面對多樣、複雜的人際關係,教師應本着尊重、理解、溝通的原則,對待兒童、家長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善於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解除學習和教育過程中的困擾;與領導和同事相處,主動溝通、換位思考,採取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相互理解,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積極開拓社交渠道,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主動參與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在和諧的環境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③正確對待挫折,提高承受能力。能經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忍受挫折打擊,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教師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識,把挫折視為人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挫折中激發自身潛在的能力與活力,加強教育責任心,磨練自己的意志,在失敗中尋求成功,積極調整心態走出挫折。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解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調查表明目前教師存在心理疾患者中,有30%源於在經歷挫折和打擊時沒有得到正確的調整和疏導。教師遭遇挫折後應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明確是非標準,提高抵禦挫折的能力。要不斷提高教師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對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壓力,以積極的態度化解壓力。無論在成功或失敗時都要克服盲目樂觀或自卑自怨的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形成穩定的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