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端午節感觸(精選17篇)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

李隆基曾在《端午》中寫道:“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端午節到了,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回到了奶奶家。奶奶帶着我們一起包親情飄香的粽子。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精選17篇)

奶奶先給我做示範。奶奶熟練地把粽葉圍城甜筒狀。再把糯米放了進去,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粽子捆得緊緊的。一個穿着綠軍裝的小粽子就完成了,可愛極了。如此簡單,我也趕緊動手包起來。第一步倒是很順利,但第二步我可遇到了難題。糯米如同一個個晶瑩閃爍的珍珠,從下面的洞漏了出來,又像是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從大滑梯上滑下去接着跟我玩起了捉迷藏。我試好幾次,可糯米們一次又一次的集體大逃亡。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去問奶奶。一邊笑一邊説:“你呀,動動腦子嘛。粽子裏除了糯米還有花生呀,可以用花生米堵住那個洞啊!”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這方法果然管用。花生堵住洞口後,米就乖乖躺在裏邊啦,這讓我欣喜若狂。可樂極生悲,在捆的過程中由於我用力過大,糯米跳出牢籠,蹦了我一身。沒有想到,第一次包粽子竟然來了個“狗啃米”,把我弄成了“糯米雞”。但是我沒有放棄,繼續包,,很快我也可以成功包好粽子了。

終於包好了粽子,等粽子熟了,我們就開吃啦!真香真甜,品味着帶有親情的甜粽子,心裏甜甜的。吃着粽子,我想起了當初是為了紀念屈原,為了讓魚蝦不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向江中投粽子才有了今天吃粽子的習俗。哦,對了!這棗粽也大有寓意呢,在古代,棗粽也是“早中”的意思,當人們去考功名時,早上都會吃一個,企盼自己能早早高中

正因為粽子中充滿了親人對我們的愛和濃濃的甜蜜的期盼,粽子才會又甜又香。五月粽情飄滿家鄉。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2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人民的風俗習慣。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嗎?端午節還有許多名稱呢!有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

早上,媽媽準備了香噴噴的粽子。我問媽媽:“媽媽,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嗎?”“是的,自從屈原跳江以後,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裏,讓魚和蝦吃。流傳到現在,改成了端午節要吃粽子。”“哦。”我點點頭。

吃完早飯,我和媽媽就高高興興地出門去了。我發現家家户户門前都放着艾葉和菖蒲。我問媽媽:“艾葉和菖蒲是幹什麼的?”媽媽説:“因為艾葉和菖蒲能發出一種香氣,可以用來驅蟲和避邪。”“媽媽,端午節還有什麼風俗習慣?”“端午節還有賽龍舟這樣的風俗。賽龍舟也是與屈原有關。因為楚國人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後來為了紀念屈原,就把賽龍舟也作為了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中午,爸爸燒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媽媽告訴我:“中午吃飯要吃五黃的。”“什麼?五環?奧運五環?”媽媽笑着説:“不是,是黃瓜、黃魚、黃酒、黃蜆、黃鱔,共有五種黃。”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媽、媽媽一起去福泰隆玩。媽媽説:“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你們一人挑一樣玩具吧。”“耶!”我和弟弟興奮極了。我們東跑西跑,終於,我們都選中了一樣玩具:弟弟要的是電動吹泡機,我想要的是電子積木。媽媽同意了,我們開心極了。後來,我發現能抽獎或者拿一個環保袋。媽媽説就拿個環保袋吧,可是我想抽獎。媽媽説:“也好。”我抽到了一個開心獎和一個二等獎。開心獎是一瓶礦泉水,二等獎是一件衣服。

這一天,我真開心,更是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3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媽媽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媽媽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媽媽對我説:“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媽媽説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媽媽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説説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5

還記得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前一天,老師讓我們明天每人用小盒帶幾個粽子以及跟端午節有關的物品,因為,明天就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但東吳一帶的端午節來歷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而吳越 地區以龍舟競賽,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上午第二節課,老師帶領我們去二樓的科學實驗室去過今天的端午節。

首先,老師讓我們全體排成一路縱隊,來領取端午節的小禮品,獎品是手鍊。我們每人領完獎品之後,都開心地對老師説了聲“謝謝老師”。之後,老師又組織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物品開始吃粽子,頓時,整個屋子裏面飄滿了粽子的香味兒。

為什麼這麼香呢?我環顧了一下四周,原來同學們帶的粽子有大棗味兒的、有帶肉味的、還有帶蜜棗餡的,還有的帶全糯米的……總之,我估計一定數不勝數,很美味。

有的時候,同學們還搶着給老師品嚐好吃的粽子,讓老師也加入到了節日的氣氛中來。

我們快吃完的時候,同學們還一起分享了自己帶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然後老師又讓我們把帶來的雞蛋、鴨蛋、鵝蛋拿出來,在小組內磕一磕,最後再把幾個獲勝的互相磕一磕,最終的勝利者就是今天 的雞蛋王、鴨蛋王和鵝蛋王。

最後,我們全班在第四節課下課的時候,離開了二樓的科學實驗室。

今天的端午節過得可真好啊!真讓人難忘!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啊!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6

夏意漸濃、粽葉飄香,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期而至。節日意味着一種儀式感,能為平平常常的日子增添一些喜慶和色彩。中國傳統節日由於凝聚着極具民族和地域特點的主流價值和文化內涵,更有着其他節日不可替代的分量。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其眾多起源説法中,以紀念屈原影響最廣最深。兩千多年前,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悲憤交加,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他“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猶未悔”的愛國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勇氣,與《離騷》《天問》等詩篇一樣不朽,可與日月爭光。且隨着光陰流轉,歷久彌新、代代相傳,成為端午節最具生命力和特色的文化標識。

以往,端午節人們通過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佩香包等風俗,表達對愛國志士的追思與崇敬。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的地區已開始把端午的活動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通過“雲上端午”“雲上賽龍舟”等直播形式,將端午濃厚的文化氛圍傳遞給全國網友。無論是線下開展民俗活動也好,線上直播雲端過節也好,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為了讓薈萃人文理念和厚重家國情懷的端午文化,擁有了富有時代氣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而能夠喚醒人們共同的歷史記憶,引導大家在精神層面感悟家國情懷、傳承民族情感。

作為端午文化最為核心的價值內涵,愛國主義已在不斷沉澱和繼往開來中,成為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情感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無論是戰火硝煙中奔走救國的仁人志士,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平凡百姓,還是在改革大潮中乘風破浪的弄潮兒們,在不同的時代,都有無數的中華兒女將忠勇、仁義與不屈詮釋得淋漓盡致。

愛國主義精神需要傳承,行動即最好的註腳。在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逆行出征、不計生死的白衣戰士,看到了舍小家為大家、危難之際顯身手的全民擔當,看到了守望相助、眾志成城的強大力量。在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中,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隨着時代變遷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並在應對新的挑戰與危機時凝聚起更為磅礴的力量。

榴花忽已繁,端午粽生香。在時間上,端午節代表的是夏季的某一天,但其藴含的愛國主義情懷卻一直在延續,潤物無聲。讓我們在感受端午帶來的粽香與精神愉悦的同時,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汲取持續前行力量,在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征程中乘風破浪!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7

到了粽子飄香的端午節,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偉大詩人屈原,因為這個節日,就是為了追思偉大先賢為理想捨身追求的高潔情操而演變而成的。端午節,如今留在我的記憶裏的全變了味。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竟產生了如同過春節那樣的百無聊賴的感覺,認為端午節無非就是吃粽子,掛香袋,懸蒲艾。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按照《易經》等典籍記載,陰惡從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惡癘病疫就會肆虐氾濫。因此,這一天人們便插艾葉、掛蒲艾、喝雄黃酒、配香囊等,以驅邪辟邪、保健健身。現在,已經沒有人想到,過節就是對苦難的懺悔,過節就是苦中作樂。

五月初五,還是偉大的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江的日子。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大概屈原就是有意選擇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個惡月惡日投江自盡,以順應人們心中的傳統日子,表達自己對國家民族的忠心吧。於是,偉大的詩人,英勇的就義,就給傳統的日子賦予了新的含義,就有了端午節一説。

從此以後,每到這一天,小孩子胸前就掛香袋,是為了昭示屈原的品德節操馨香溢世;吃粽子,據説是為了堵魚蝦的嘴,防止屈原的屍體受損,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為了一種傳統節日的食品;插蒲艾,俗稱“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福”,可以驅邪避邪。

而賽龍舟,有的人認為是為了競相營救屈原而演變來的;還有的人説屈原投江後化為白龍而去,人們為了紀念他,追思他的高風亮節,而划船競渡去追尋他的仙蹤演變而來,等等歷史傳説,不一而足。就演變成了今日的龍舟賽。故而,每一個節日,大體都是由一個悲滄的故事,集思了諸多美好的傳説而這樣形成的。

如果你知曉了端午節演變的由來,你就會感歎不止。一個偉大的靈魂就這樣飄然遠去,一介介卑微的生靈將其敬若神靈,祭祀追思代代相傳。天地悠悠,傳承百世,俯仰千年。彷彿眼前屈原的形象,還依然挺立江上,一曲不朽的慷慨悲歌裊裊而至,一幅時空交錯的夢幻情境翩然浮現:

汨羅江上,波譎雲詭,靜寂悲滄。屈原大夫,鵝冠博帶,一葉扁舟,懷石涉江,竹篙輕點處,水波盪漾中。漸行漸遠直至被吞沒之際,頓時草木含悲,雲霧蔽日,風雲變色,江水嗚咽,浪花悲鳴。待風平浪靜時,汨羅江上,一條白龍緩緩遊弋,偉大的神靈已融為浩瀚之江水,泊泊東流去,後人聞之,無不哀泣,世代緬懷。

數千年後,我手握竹篙,極目瞭望,一次次地駕舟前行,卻永無止境地地難抵目的。在緬懷屈原滄涼悲壯的同時,極力追索《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中那淡泊寧靜的高遠意境。前程漫漫,需要追尋的東西又太多太多,但我不會泄氣,還會點篙前行,不息地探索,任重而道遠,我在努力搜尋着理想中能給我帶來永久安全感的堅實彼岸。

端午節是這樣一個節日嗎?吃着香粽,嘴是甜的,可你的心裏呢?掛着蒲艾,是為了避邪,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醜惡和美好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端午的啟示就是告訴我們,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人的意境就要需要足夠的定力來把持。人“難得糊塗”地活着,並不是因為境界高,而是選擇了順其自然。知道人生是苦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苦中作樂。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你度過的每一個節日,都將會是快樂的。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8

端午節到了,姐姐也要從學校回來了,初四下午,我和爸爸去邯鄲接姐姐。

到高鐵站,我獨自去裏面接姐姐,本來很害怕,可還是自己去了,我在出站口等了二分鐘。姐姐出來了,我走到姐姐面前,她愣了一下,説我長高,她都沒認出來,我笑了。我告訴姐姐,很多人都説我長高了,姐姐也重複好幾遍,她都沒認出我。姐姐一個勁説,她學校下雨很大,我見到姐姐反倒沒話説了,心裏特別開心。又問,咱們這下雨了沒,我説沒有。在車上,姐姐從包裏拿出一個橙子,在學校買的。

回到家,媽媽在包粽子,過會,我就把橙子吃了,真甜。六點,弟弟也回來了,一進門就叫姐姐,又迫不及待的從書包裏拿出禮物,媽媽看見説,笑霄,這也是柯柯的心意,姐姐笑了。媽媽包好粽子,讓我和姐姐去給奶奶和大姑送點,我們接了任務就走咯。晚飯後,我和姐姐弟弟看電視到十點多。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來後,問中午吃什麼,姐姐想吃熬菜,我不想吃,沒胃口,媽媽又問吃排骨行不,姐姐同意。十二點,媽媽買排骨回來,趕緊燉,一個小時後,排骨燉好了,都吃的特別香。

初七早晨,我想讓媽媽包餃子,天氣很熱,媽媽不願意包,姐姐也説別包了。弟弟説,咱們晚上吃火鍋,媽媽問姐姐,那就吃火鍋吧,姐姐也同意,把弟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十點多媽媽回來了,説中午吃吧,媽媽已經把菜和羊肉買回來,我們説行。中午,爸爸回來,他不願意吃火鍋,我們四個人吃,姐姐又給我夾菜,夾肉,我很開心。想着明天姐姐要走,心裏還是捨不得。但我多看看姐姐,也是高興的。姐姐在家這幾天,我很珍惜時間。白天,給她拿充電器,耳機,晚上給姐姐倒水。

初八,我沒有吃早餐,看看姐姐,她還睡的很香,從姐姐回來後,我晚上睡覺也晚了,但我每晚睡得都很甜。

中午,姐姐吃飯時,媽媽又去超市給她買東西,十一點二十,姐姐就走了。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9

我過了許多有趣的節日,在端午節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温馨的哦!可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説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説,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説: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一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温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説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1

包粽子中國有一個傳統佳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每到這一天,人們喜氣洋洋。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聚在一起包粽子。

這一天,我和奶奶在包粽子,雖然我開始不會包,但在旁邊給奶奶幫忙,我在幫忙的時候就再看怎麼包粽子。奶奶包的可快了,不一會就包了好幾個呢!經過在旁邊的仔細觀察,不一會兒,我也會包粽子了,我就高興的給奶奶包了一個,奶奶非常高興,摸着我的頭説:“你這個小鬼挺機靈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包粽子。”接着,一,二,三,四,五……全包好了,經過不斷的練習,我越來越包的好了,我的技術都快趕上奶奶的高超手藝。奶奶笑着説:“雖然這麼包粽子的方法快趕上了我,但是包粽子還有不同的方法呢!不過你學會了一種就不錯了。”奶奶剛説完,我就聞到了有人煮粽子的香氣。

過了一個小時之後,我們也把粽子包完了,開始煮了,奶奶弄好後,一會兒,我家粽子也煮熟了,奶奶把鍋裏的粽子拿出來,我就先吃了一個,哦,真好吃,真香呀,味道美極了。接着奶奶也吃裏一個,奶奶也高興地説:“真好吃,真好吃,再來一個。”接着,奶奶把全部的粽子煮熟後,讓我去給爸爸,我的媽媽,哥哥,弟弟,舅舅送點,他們吃後都説:“真好吃,真好吃呀!”我和奶奶高興極了,為自己包的粽子高興。端午佳節可真開心呀!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2

今天是五月五日,也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媽媽給我買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粽子。有三角的,有五角的,還有的像小枕頭。她們一個個躺在艾葉裏,像躺在搖籃裏的小寶寶,非常可愛!小粽子也是各種各味的,有八寶的,有棗泥的,還 有蛋黃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可真快樂呀!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3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説起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從前,楚國有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懷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但他被昏庸的皇帝貶斥並囚禁,屈原傷心欲絕,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害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 裏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

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媽媽給我買了多種美味的粽子, 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有八寶餡的……我最愛吃的是蜜棗餡的,剝開粽葉,雪白的糯米中間夾着幾顆紅通通的蜜棗,咬一口,甜 爽無比,讓人回味無窮。那天晚上,我和媽媽到濱海廣場遊玩,遠遠看見廣場照如白晝,熱鬧非凡,小朋友有的騎車,有的跳繩,叔叔阿姨們有的散步,有的跳交際舞。這麼熱鬧的場面,小商販們當然不會放 過了,爭着擺地攤做買賣,有的賣玩具,有的賣小飾品,還有賣冷飲的等。我哪,就騎着我那心愛的自行車環遊濱海廣場四周。

時間很晚了,我和媽媽回家去,不過我還沉浸在遊玩的興奮當中。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4

早上我做完數學卷子後,爸爸媽媽帶我和兩個可愛的妹妹來到了大唐西市兒童遊樂場,我們在遊樂場裏玩了蹦蹦牀、海洋球等,很多好玩的,玩完海洋球以後,我準備出來的時候,撲騰,摔了一跤,因為地是軟的,所以我當時就説了一聲“沒關係”爬起來又去玩了,有一個像池塘一樣的蹦蹦牀,一開始我還真以為那是一個池塘,後來我一跳發現池塘裏的水沒有弄濕衣服,我一摸原來只是像池塘,其實是塑料玻璃,我還玩了打槍遊戲,子彈是海綿做的,有紫色和黃色兩種顏色,我打一個狗形狀的板子,只要打中狗,就會得一分,媽媽和清清妹妹負責撿子彈,撿的氣喘吁吁,我來按按鈕,楚楚妹妹來給我往槍裏放子彈,“砰”,一聲槍響,我把子彈按出去了,正好打在小狗的鼻子上,我得了一分,我們玩打槍玩了很長時間,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遊戲,然後我還玩了用腳彈鋼琴,只有8個音,就是“1234567ì”這8個音,因為音很少,談不了什麼曲子,我就在上面跳了跳、跑了跑。

最後我去玩了照相遊戲,站在腳印上,然後照相機就説一句英語,然後“啪啪、咔嚓”一下給你照一張照片,但這張照片是出不來的,這只是個遊戲而已,玩完這些後,我們去吃肯德基了點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有:漢堡、薯條、雞塊、果汁、玉米棒,我吃的飽飽的,然後爸爸媽媽帶着我們去吃DQ冰淇淋,哇,真好吃呀,我吃的是:草莓香蕉的DQ冰淇淋,一個妹妹吃的是:奧利奧的DQ冰淇淋,還有一個妹妹吃的是:抹茶的DQ冰淇淋,吃完這些,我們就回家睡了一覺,起來以後媽媽説:“下午去姥姥、姥爺家”我們在姥姥、姥爺家吃完粽子、綠豆糕後,回家在電視上看了端午節的節目。

端午節好快樂喲!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5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將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將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夠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將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好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之後,媽媽將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接着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因此,每當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得許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6

從小生活在湖區的人都應該知道,夏天最熱鬧的景象莫過於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的賽龍舟了。

國小時代的校長是龍舟迷,只要聽到有消息説當天有龍舟會,學校就會提前放學,他得提前佔了龍舟上吹哨、打旗子的位子。我們也因此跟着那位校長可享樂不少的“龍舟福”。小孩子就盼着這熱鬧,不用上學還有的好玩,多好啊!

也有大人提前商量結伴而行的,幾户人家合租一條機動船。大清早,拖兒帶女,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船開動了,一清點人數,男孩子都沒在。只聽見外面傳來一陣陣龍舟助威聲,往棚外一看,幾個男孩子划着一條小小的木船,走在河邊,那種小船隨時都有被經過的任何船隻的浪打翻的危險。但在他們看來這不重要,這樣過過賽龍舟的癮,船翻了,把船翻正繼續前行。平時平靜的河面這時非常熱鬧,河水奏出一曲曲交響樂。

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大人們牽着小孩子的手走出船篷,這時龍舟賽還沒開始。小孩子奔上岸,買汽水、冰棍兒……一陣鑼鼓聲、哨聲後,比賽即將開始,孩子們拽着零食慌忙跑向船,生怕錯過了比賽。機動船儘量往比賽的浮標線靠近,這樣看得更清楚。一聲槍令,煙還在空中消散,十來條龍舟已經衝出起劃線老遠了。河面、河堤上傳來加油聲,恨不得自己也能使上勁。頓時,鑼鼓聲、哨子聲、加油聲沸騰起來。比賽的龍舟是,小孩子就叫嚷起來:“媽,爸爸在哪兒,在哪兒?”“啊,看到了,看到了,你看那是我爸爸!”臉上滿是自豪。爸爸在龍舟上劃得小孩子互相炫耀,爸爸沒在劃得小孩子悶不做聲,皺着眉頭質問媽媽為什麼爸爸不划龍舟。最先衝向重點的龍舟,還會有一個表演秀,在河裏划過來划過去,一方面告訴別人我是冠軍,一方面在答謝那些加油聲,有興奮者甚至乾脆脱掉隊服,跳進水裏慶祝、有些在船上跳舞……

贏的龍舟返回時,沿途的每户都會放鞭炮,大家都歡呼,小孩子一路跟着龍舟在岸上跑着。還記得當年我扎着兩根羊角辮在岸上興奮得跑來跑去,滿臉通紅,媽媽心疼我,給我把長髮剪了。從此以後我一直蓄着短髮,知道現在。我留了十幾年的短髮,直到前不久媽媽才告訴我有這樣一個典故。我留短髮值了!

愉快的端午節感觸 篇17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傳承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20__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屬於它們的習俗,端午節就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諸如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都會在全國各地上演。多樣的節日習俗能夠增強民族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感受藴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傳統文化。

“互聯網+端午節”,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活力。科技改變世界,網絡温暖生活。近年來,隨着“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實施,互聯網越來越“飛入尋常百姓家”。兼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互聯網與端午節也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雲端”過端午越來越成為時尚,網上摘粽葉、自助配香包紅紅火火。隨着表達方式創新,端午傳統文化變得更加生動、豐富、親民,互聯網和傳統文化也越來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端午節加入“國際味道”,中華文化世界飄香。龍舟變身為國際賽事,粽子加入了西餐味,菖蒲酒取代了雄黃酒,黃姜糯米飯成了主食……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視線。中華文化正在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文化自信正在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比如端午節吃粽子,其就是要從端午文化中挖掘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等思想時代價值,激發人們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愛他人、愛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互聯網+”時代持續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14億人民羣眾的文化自信將進一步增強,文化強國夢將越來越清晰。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既見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度和中國自信,鞭策着14億中華兒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新時代創造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