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感想(精選18篇)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説説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精選18篇)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説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跟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2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媽媽和奶奶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然後開始清洗乾淨粽子葉,便準備開始做粽子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裏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後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着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説。

不知道為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説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3

在中國眾多的節日裏面,我最欣賞的便是端午節了。每當端午節來臨,不僅家家户户會包粽子,有些小區或者單位還會會組織大夥兒進行包粽子比賽,很多水鄉城市會組織划龍舟比賽,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起先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漸漸的人們就把這一天當成了一個節日。爸爸告訴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__多年的楚國,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愛國者,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為了老百姓能過上幸福日子,他敢於指出楚王做得不對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可是當新國王上台後,他昏庸無度,不聽屈原的建議與主張,從而輸掉了與秦國的一場重要戰役,楚國的國都都被秦國佔領,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萬分,投汨羅江而死。當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遺體,所以向江中投放粽子等食物。當地傳説屈原死後,乘着龍舟去了天上。所以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上,包粽子、划龍舟就成了重要活動。

在中國,人們十分喜歡過端午節。現在城市裏面的人由於工作繁忙,沒法自己包粽子過節,就紛紛到各大超市去購買。超市裏粽子的種類有很多種,有白米粽子,鹹肉粽子,蜜棗粽子等等,花樣挺多的。把粽子放在鍋裏煮熟以後,打開鍋蓋聞上一聞,滿屋子都飄着粽葉的清香,嘗上一口,滿嘴裏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慾大開,非吃個飽不可。除了吃粽子,人們還可以去觀看龍舟比賽。江面上,龍舟前部的龍頭高高揚起,活靈活現。整條龍舟又窄又長,前面擺着一張大鼓,後面一個接一個的坐着許多精壯的小夥子,他們隨着鼓點聲,整齊的划着槳,在水面飛馳着。一時間水花四濺、鼓聲、號子聲與江岸上觀眾的加油聲此起彼伏,場面宏大壯觀,熱鬧非凡。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僅因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龍舟比賽,更喜歡它的歷史內涵,每次過端午節,我總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帶、身背長劍,口中吟誦着《離騷》,行走在江湖之間的樣子,他的忠誠、堅貞,他的文采,影響着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如果把中國的傳統節日比作一段貼着寶石的絲綢,那麼,端午節就是絲綢上面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4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跟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時,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説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户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漂亮極了。

到了正午十二點時,家裏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着“濃郁”的汗臭喂。所以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餘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時,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餘,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麼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麼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5

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身為一個楚國人,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國被秦國攻破,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附近楚國百姓得知,紛紛前來憑弔屈原大夫的死,漁夫划起漁舟來打撈屈原大夫的真身。

一個漁民把糯米制成的飯糰拋向水中,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據説糯米可以粘住魚的嘴,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划龍舟分遊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為感人。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着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彙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羣眾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歎。

每當這時,我不禁在心裏默唸起屈原大夫的絕作:《懷沙》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讓我從電腦上看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為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着粽子,扔到河裏,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現在吃的粽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一種寬寬的葉子。吃粽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户户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裏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糰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裏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唸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着迷。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8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逢端午節,爸爸媽媽就帶着我去奶奶家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一天的上午,我們就要去買艾草。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插在門縫裏,有的插在窗户上,還有的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彷彿是威嚴的戰士在門口站崗。那一天,整個小區都飄着淡淡的艾草香,插在門上的艾草香千萬條青色的絲巾在門口飄蕩,十分美麗。因為這青澀的帶着清香的艾草的寓意是: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很快就到了正午,父母們要給孩子系五色繩。顏色分別是:青、白、紅、黃、黑,分別代表是:木、金、火、土、水。五色繩的位置也欣然不同:有的人系在手上,有的人系在脖子上,有的人掛在腳上。五色繩不僅系的位置不同而且他們的美稱也有很多,比如;長命繩、辟邪繩、快樂繩等等。

中午吃過飯,很快到了下午兩點,大人們要給我們洗一次特殊的澡,這個澡的特殊在於它的水,洗澡的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水而製成。因為聽人説,洗了這個“植物澡”,這一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

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在各地工作的遊子如果沒有迫不得己的事情,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這一天桌上的菜可豐富了,有魚,象徵着年年有餘,有雞鴨,象徵着家畜興旺等等。

吃過晚飯則又到了我們最興奮的時候———買香包。香包就是香囊,形狀各異,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不僅形狀各異,而且大小不一,大得像手掌那樣大,小的只有巧克力那麼小,裏面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是甜甜的糖果,有的是各式各樣的小玩具。香包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一格,令人難忘。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划龍舟、吃粽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户也都在忙着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粽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粽子。

剛開始,我不會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粽子的粽葉,弄成好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是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蒸。我按照奶奶説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然後把粽子放到鍋裏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粽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粽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着看着,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的時候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奶奶笑着説:“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粽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為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着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温馨的家園!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0

傳統節日有很多種,有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但我最瞭解的節日還是端午節。

每當到了端午節,我一回到家,就看見桌上擺着一排排棕子,每個棕子都散發出陣陣清香,我想“一定很好吃!”過了一會兒,棕子蒸好了,我看着一個個棕子,饞得口水直流,我咬了一口,“果然很好吃!”我説。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人們就會在九龍淵進行一場盛大的龍舟比賽,連有的美國人都會來參加划龍舟比賽呢!龍舟比賽開始了,划龍舟的隊員都兩手緊緊握住雙槳,使出的力氣,飛快地搖動船槳,此時,每個隊員都希望船能劃得更快,還能更快地劃到終點就好了。

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吃棕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一個古代非常有名的詩人,就是屈原;據説,屈原於五月五日自投汩羅江,死後因蛟龍所困,世人哀知,每於此日投五色絲棕子於水中,以驅蛟龍,慢慢演化,才變成了吃棕子。

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原來,屈原死後人們划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卻始終不見他的屍體,人們就划龍舟來驅趕小魚,讓它們不吃屈原的屍體。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1

我校積極落實《__學校“端午節日小報”活動方案》,為紮實推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增強未成年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過好“我們的節日”,在我校學生中開展“節日小報”創作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深入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在自辦“端午節日小報”的活動中認知民族傳統、增強民族意識、尊崇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從而增強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情感。

我校把學生自辦“端午節日小報”主題實踐活動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根據我校自身情況,精心策劃、周密組織,細化主題,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倡導創作主體的自主性,注重創作內容的豐富性,突出表現形式的多元性,增強活動的廣泛性和實效性。活動方案一經公佈,活動負責人_校長及時召開了班主任會,落實了此項活動。每班按小組活動,確立創辦主題後,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

發動學生收集活動的相關資料,可參照節日資料、參與活動情況、自我感受表達等板塊並注意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來組織小報內容。在活動中注重創新形式,靈活採取個人、小組、班級等方式發動學生通過校刊校報、手抄報、網頁等創造性採編各具特色的小報。展示節日收穫和感悟。還分別到村居、到圖書室、在網上等多種渠道進行收集工作。

因此,不僅創作了豐富多彩的作品,更重要的是瞭解到中國傳統的節日,從而深刻認識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在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更好的培養了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

這次活動各班共上交小報作品近60多幅,每一張小報都體現了隊員們對端午節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節日精神文化生活,熟悉了我國傳統的節日活動的氛圍,親身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2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節日。屈原的為國投江自盡,得到人民的緬懷,便有了這個節。它的別稱也頗具詩意,如當五汛、浴蘭節、菖蒲節、龍日節等。它處夏日,一個燥且熱的時節,於我卻顯得靜且涼。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總是青色的。這種記憶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個青色的世界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孩子們脖前掛着的鴨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邊楊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氣蓬勃。河水則青得更為深沉穩重,濃墨重彩一點了。龍舟同樣也有青色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粽子在進鍋前同樣綠的活潑,蒸熟後的青帶上了些許暖色調,使人很有食慾。

提到了粽子,正好也該講講。粽子是一種傳統節日食物,只有端午時才會有。我們家的粽子,每年都是我爺爺親手做的。他每次都會準備好最大的碗盛那潔白可愛的糯米,旁邊的盆裏盛着水,浸着翠青色的粽葉。我最愛看將糯米填好後往內塞餡的過程,在白白淨淨的糯米中藏着一小塊寶藏,或是一塊紅豔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棗,亦或是一塊香味濃郁滋滋冒油的豬肉。包好進鍋,蒸煮後開鍋時漫開的蒸汽,滿滿的都是幸福。

划龍舟也有趣,每年我都會去看秦淮河的龍舟比賽,十分熱鬧。岸邊雖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龍舟的人們喊着號子,配上擂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頗有力量感。

這就是端午節,我熱愛的那個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3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4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曾在江邊仰天長歎投身進江,人們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了端午節,還有那好吃的粽子。

今年端午,我由衷的感謝屈老先生,因為有了他,才有了我們這三天的假期。但星期五上午,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自己親手包一個粽子,我聽了以後感到十分驚喜,我最喜歡吃粽子,今天終於可以自己包一個啦。

中午回家,我強烈要求姥姥教會我包粽子。我拿起一個粽葉學着姥姥的樣子把它捲成一個三角形,往裏面放上事先泡好的糯米和花生,鋪到這個粽葉三角的三分之一,再往裏面放上大棗和棗蜜,還可以加一點紅豆。我小心翼翼地放好粽子的餡料,慢慢地用其他的粽葉包成一個三角形,可是突然他散架了,但我並不灰心,重振旗鼓花了十分鐘,包好了人生第一個棕子,心中無比比高興。

後來那上鍋蒸,可是掀開一看卻只剩下碧綠的粽葉在向我招手,而糯米已灰飛煙滅。雖然第一次失敗了但他卻給我帶來了樂趣和中國文化的精神。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5

風中瀰漫着粽子的香氣,這沁人心脾的氣味勾着我的心神。一年年過去了,時光匆匆卻磨不盡人們對端午的嚮往。

端午習俗是非常令人着迷的。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煙沒幾垂名。人們往往會包上許多粽子來紀念愛國偉人屈原。

在端午節這天,大街小巷裏,男女老少中,無不散發出一種清雅和諧的淡香。從清晨起,家家户户就陸陸續續地進入端午節的狀態了。我在睡夢中隱約聞到一股幽香,我朦朧地眨了眨眼睛,視線漸漸清晰了。回想起那股幽香,應該是他指引我與太陽再見吧。我緩緩起身,忽然,我瞧見了正在我胸前滑落的香囊,原來,香味得飄來只因此啊。

隨之,我又瞧見手腕上簡約精緻的五彩繩。原來媽媽早就為我係上了端午的一系列標誌啊!穿好衣服,推開家門,呼吸着新鮮空氣,一抬頭便看見一紮艾草我家外門的上端。正當我感歎着一天之計在於晨的美好時,媽媽已經端着香噴噴的粽子來到餐桌前喊我:“寶貝啊,吃粽子了。”

只見,餐桌上擺了匯成商學院三盤的粽子。被五彩繩禁錮住自由的的粽葉此時早已張開臂膀,露珠晶瑩飽滿的糯米了。我迫不及待地含住一小塊糯米嘗在嘴裏,黏黏軟軟的,香香糯糯的,吃在嘴裏,甜在心裏。家人的臉上掛着幸福的笑容,全家都流露出一股祥和的氣氛。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逝去,可那些幸福的記憶是永遠褪不去、磨不盡的。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6

我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喜歡熱鬧非凡的元宵節,也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豐富多彩又有點令人悲傷的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超市的貨架上放着各種各樣的粽子和綠豆糕。有豆沙粽子,有肉粽,還有蛋黃粽。綠豆糕就更不用説了,有樓外樓的,有五芳齋的,讓人見了饞涎欲滴呢!那時,我們家最喜歡做茶葉蛋了,那可是我外公的拿手絕活。首先,外公會先將雞蛋煮熟。然後,拿來一雙筷子,把蛋殼一個個打碎,雞蛋發出“咔咔咔”的聲音,清脆又響亮。接着,外公抓了一把茶葉,放上調料,再加了水,蓋上蓋子。我在旁邊靜靜地等着,可我是個急性子,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不停地念叨着:“怎麼還不好?”“別這麼急,再用心等等。”外公笑眯眯地對我説。茶葉蛋終於燉好了,外公一打開蓋子,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大吃起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傳説,春秋時代的楚國大夫屈原被壞人陷害,被流放到了邊境。過了幾年,他的國家被侵略了,屈原悲痛不已,心如刀割,最後投江自殺了。漁夫知道了,紛紛開着船來打撈他的身體,可惜沒撈着。於是,人們向河裏扔飯糰,糕點去餵魚蝦,希望它們不要去咬屈原的身體,這個美好的願望一直流傳至今。

這個節日,對我來説,既快樂,又有一點悲傷。因為最愛我的外公就在去年的端午節前夕永遠地離開我了,我再也吃不到外公親手煮的茶葉蛋了。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7

有關這傳統的節日,有很多種説法。在此我只想説我家鄉的端午節。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後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採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夾在門把後,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瀰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後慢慢才從睡夢裏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説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徵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後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後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着小狗,吹着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滾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碎現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風伴着歡笑飛舞,春日迎着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後,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卧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麪餅已經擺好了。

有關端午節的感想 篇1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三天假,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説到端午節,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説,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外婆説:“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説在江南地區:他們為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粽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説:“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説:“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粽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粽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説:“現在的粽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鹹肉粽……“聽着聽着,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