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精選12篇)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1

今天,神舟13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並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精選12篇)

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發射直播現場。隨着倒計時的聲響,同學們不禁瞪大眼睛,伸長脖子,望着投影機。當發射開始時我就在心裏想到:啊!神舟十三你是我們的希望,願你和三位宇航員能成功歸來!

看了這次的直播現場,我真為我國的___、___和___感到驕傲。等我長大以後,也得像他們一樣為祖國做偉大的事。最後,祝願我們的祖國母親更加繁榮昌盛!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2

奮戰戈壁沙漠,奉獻青春生命,衝破封鎖壟斷,打造大國重器。黨率領下的幾代軍人、科技工作者前赴後繼、不懈奮鬥,創造出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神州系列飛船的發射承載着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展現了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這些偉大成就體現出了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之精神,更激勵廣大黨員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峯,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篇章。聶榮臻、張愛萍、孫繼先、李旭閣、錢學森、孫家棟、王永志……,一個個偉大的名字載入共和國的史冊。而我訪談的那位老軍人,也是這個光榮集體中的平凡而偉大的一員。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以走訪紅色故事當事人,聆聽他們當面的講述,也是學習歷史一種好方法。這些當事人是歷史的“活教材”。

我們黨在百年奮鬥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在歷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3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就充滿着遐想,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但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傳來: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勞民傷財呢?

時至今日,由於地球資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強國紛紛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外太空,而太空廣闊無垠,擁有豐富的空間資源,如高真空、太陽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ps導航系統便離不開航空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信息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衞星、遙感衞星的廣泛應用。

另一方面,隨着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衞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4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複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__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着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為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各系統各單位全力備戰,以優異成績迎接未來。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準連接。”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峯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鈎上繫着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裏。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三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準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瞭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裏、道路在哪裏,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5

中國將於17日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它將與9月15日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近400公里高的軌道交會對接,兩名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首次30天駐留飛行任務對航天員的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均帶來更大挑戰。從身體上講,航天員心血管系統受到更大影響,肌肉萎縮,骨丟失,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為明顯,出現疾病的概率增大。從心理上講,駐留時間延長對乘組兩位航天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

從生活上講,作息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對航天員工作效率的影響增加,食譜食品感官接受性要求更高,衞生清潔尤其是運動後清潔問題突顯,導致航天員駐留保障難度進一步加大,需要在失重防護、食譜食品、衞生清潔、作息制度和飛行程序安排等方面加強設計,提高航天員的在軌生活品質。

航天員的作息制度設計上向空間站任務長期飛行進行過渡,所以採用日計劃和周計劃相結合的方式,天地同步作息模式。航天員在30天飛行中,任務相當重。每工作6天有一天休整,這一天航天員也要做很多事情,但是航天員自主空間大一些,可以自己來安排。

神舟十一號發射了,它帶走的是全國人民13億顆緊張的心,帶回來的卻是13億滴喜悦的淚水!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歸的那一天。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6

見證歷史的一刻神九發射成功。晚飯前,我們全家圍坐一旁,觀看現場直播的神舟9號飛船發射。有三名宇航員坐在飛船裏面等待發射,我們的心情和他們一樣緊張興奮。當指揮員宣佈倒數的時候, 我也跟着一下數着。發射指令發出, 看到固體燃料燃燒,火箭徐徐升起,緩緩地升到空中,我覺得我們的祖國真棒!

很多領導人也在酒泉觀看火箭發射的全過程,很多技術工程師在後面忙碌着。 媽媽的一個高中同學也在工程師之列,他真有本事!當常萬全宣佈發射成功的時候,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我們家也歡呼起來。我們期待着宇航員的順利迴歸!

我很敬佩飛上天的宇航員,同時我覺得中國太強大了,長大以後,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7

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2次應用性飛行。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獨立飛行1天后返回至着陸場,天宮二號轉至獨立運行軌道,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並等待參加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設備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長征二號F 遙十一火箭與之前發射神舟十號的長征二號F 遙十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7次飛行。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8

雖然起步晚了幾十年,但中國的神舟飛船總體性能優越,其“三艙一段”的結構與總體方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可用空間大,智能化程度高,適用性強,可一船多用。

同國外廢棄軌道艙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軌道艙可留軌半年,作為一顆科技衞星繼續進行空間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這種獨創性的大膽設計,為今後實施飛船和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託舉神舟飛天的運載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別達到98%和99.7%。如同它那個讓中國人倍感自豪的名字長征一樣,幾十年來,它始終是令中國人自豪的偉大創造。

1992年,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的時候,儘管我們已經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衞星技術,但對於載人航天,卻幾乎一切從零開始。

短短十幾年中,現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術集成的指揮控制中心開始啟用;蒼涼戈壁灘,建起了國際一流的發射場;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陸場……

載人航天,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創舉之一。從長征火箭、神舟飛船到“飛天”艙外航天服,載人航天征程中湧現的一個個奇蹟,無一不是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征程上的標誌性創造。

最早具有飛天夢想的中華民族,在我們實現夢想的飛天之路上,曾一度遠遠地走在了美、俄等航天大國的後面。雖然起步較晚,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從夢想到現實,其間跨越的何止千山萬水?

這跨越的基石,就是獨立創造的精神。

一個民族的智慧、一個國家的創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標誌性成果來證明。神舟一次次圓滿飛行,一次次向世人昭告,中華民族完全有能力憑藉自己的創造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面對太空,神舟的航程才剛剛開始。但,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助推器,中國人特有的創造精神必將託舉着已經起飛的神舟飛得更高、更遠。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9

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2次應用性飛行。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獨立飛行1天后返回至着陸場,天宮二號轉至獨立運行軌道,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並等待參加天舟一號飛行任務。

神舟十一號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我的心才平安着落。“神十一飛天成功了!”我激動得差點跳了起來。回顧整個發射過程,我覺得還是發射場前的八個大字留給我的印象最深:“一絲不苟,分秒不差”。正是由於神十一的設計者、製造者以及所有工作人員的一絲不苟,才使得神十一能夠順利的飛天成功。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也要學習他們的“一絲不苟,分秒不差”的精神,認真努力,刻苦專研,搭乘我的“神十一”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10

中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此進行了全程直播,據中國之聲報道,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佈:神舟十一號飛船已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中央台的一名熱心聽眾,我對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成功發射進行了認真收聽,我認為“神十”成功飛天再度見證了中國航天的實力,這不僅標誌着中國航天事業的進步,更標誌着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由此我想到改革開放近30多年來中華民族取得的一個個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心中無比自豪,從1999年開始,中國成功地進行了“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發射,中國用了10餘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幾十年甚至百餘年的航天之路。中國航天事業的豐功偉績説明,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攀登科技高峯。我認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分步實施、積極穩妥的發展思路現在看來是完全正確的,這種小步快跑、先無人後載人的模式,安全、穩妥,尊重規律,必將引領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繼續蓬勃發展,載人航天工程的穩步推進,是我國國力強盛的標誌,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將在當代得到完全的實現。我們相信黨、相信政府,決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改革,讓祖國更富強,再次對“神十”升空表示祝賀,祝航天英雄們順利完成各項科考任務,平安歸來!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11

個人對成功總是有一種嚮往,但殘酷的現實卻是每個人的一生中,失敗的經歷更佔上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英雄(包括成功的以及不成功的)。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時常憧憬着成功,但同時卻也時常迷失在成功的途中。這時候手捧一本《卡耐基的成功學》,可能會收穫很多。

戴爾·卡耐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析,開創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能開發於一體的成人教育方式。他講述了許多普通人通過奮鬥獲得成功的真實故事,激勵了無數陷入困境和迷茫的人,幫助他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我很慶幸能夠參加這次的讀書心得報告會,我也很幸運地在這次活動中能夠有幸拜讀到《卡耐基成功學》這本書。使我的心靈豁然開朗;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生活理念與態度,從卡耐基的教育中獲益匪淺。

讀了《卡耐基成功學》整本書中,令我最難忘懷的是《把憂慮攆出你的思想》一節,要想真正擺脱煩惱和憂愁,不能僅僅依靠親朋好友的安慰,也不能僅僅依靠時間的流逝來淡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從自己的思想上擺脱憂愁的負面影響。

在此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做父親的,家裏遭遇了兩次不幸的悲劇,第一次他失去了五歲的女兒。十個月後,他們的另外一個女兒,只活了五天就死了。接二連三的打擊使人無法承受。他睡不着、吃不下,也無法休息或者放鬆。最後,他決定去看醫生。一位醫生建議他吃安眠藥。另一位醫生建議他去旅行。兩個方法都試過之後,沒有什麼改變。一天下午,當他呆坐在那裏沉浸在悲哀中的時候,他們的最後一個孩子只有四歲,問他“爸爸,你肯不肯為我製造一條船?”為了這個纏人的小傢伙,他不得不順從了他的意思,開始為他做一條船。三個小時過去了,船做好了,他驚奇的發現:做船的這三個小時居然是他這幾個月以來最放鬆心情的三個小時。於是,他開始為自己尋找一些必須解決的事情,他為自己發現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而且這僅僅是兩個星期的時間就必須完成的。當他完成了這些事情之後,他的各種有憂慮帶來的副作用居然全部消失了。

再沒有什麼會比憂慮使一個女人老得更快,而摧毀了她的容貌。憂慮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會使我們咬緊牙關,會使我們臉上產生皺紋,會使我們老是愁眉苦臉,會使我們頭髮灰白,有時甚至會使頭髮脱落。憂慮會使你臉上的皮膚髮生斑點、潰爛和粉刺。

憂慮就像不停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憂慮,通常會使人心神喪失而自殺。柯鋭爾博士説:不知怎樣抗拒憂慮的人,都會短命而死。

無論一個人多麼聰明,他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想一件以上的事情。丘吉爾在戰事緊張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的時候,別人問他是不是為那麼重的責任而憂慮,他説:“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去憂慮。”蕭伯納説得好:“讓人愁苦的祕密就是,有空閒來想想自己到底快樂不快樂。”

所以啊,朋友,別去空想。在手心裏吐口唾沫,讓自己忙起來,你的血液就會開始循壞,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鋭——讓自己一直忙着,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種藥,也是最好的一種。

希望我們的生活會像文中的那些人一樣快快樂樂的度過一段值得回憶的人生。推薦大家抽時間讀一讀《卡耐基成功學全書》,這是一本值得我們珍藏的、值得我們認真閲讀的,更值得我們經常翻閲的一本好書,他會指引我們擁有一份良好的心清和狀態來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點滴煩惱與困惑,讓我們的人生更成功,更有價值。也請記住這麼一句改變人生的話: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心得體會2023 篇12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天宮二號目前已做好交會對接準備,將在393公里近圓軌道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蔘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當第一枚火箭直射雲霄的時候,人們看到乳白色的運載火箭彈體上寫着兩個火紅的大字——長征。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作為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長征精神激勵着人們踏上中華民族復興偉大的新徵程。

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每一步發展都凝聚着航天人巨大的付出。從長征路到飛天路,折射的是薪火相傳的精神。不同的長征,同樣的精神。

我國的航天之路,面對發達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的長期封鎖,開始長征般的艱難跋涉。從無到有,從串聯到捆綁,從常温推進劑到低温推進劑,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衞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中國航天人,用汗水和心血,書寫了一部我國實現技術自主創新的輝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