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主持人大賽第三期優秀觀後感心得5篇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20xx主持人大賽》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成立後推出的第一個電視大賽,旨在為優秀主持人搭建一個頂級的展示平台,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輸送全媒體、全球化、複合型主持人才。時隔八年迴歸的央視主持人大賽備受關注,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最新主持人大賽第三期優秀觀後感心得5篇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後感

追了兩期《央視主持人大賽》,服氣是服氣的。

節目的速度特別快,每期十二個選手,不廢話,上來就開比。選手是各個不同崗位的主持人,相當於業內者的比賽。按類型分為新聞類和文藝類,每個類別六個人,每個人有三分鐘的自我展示主持。之後再抽一道題,根據題目即興來一段九十秒的主持。

説起來是主持人的基本功,但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看起來,簡直就是可怕的大腦+嘴皮子風暴。

別説準備了,觀眾們可能連題目都沒看完呢!

可是主持人就要講出一段有完整起承轉合的主持稿,有引入,有主旨,有新聞描述,有情感渲染,有細節解讀延展,還要有共情共鳴昇華的結束詞。最後還得掐着秒結束。

普通人寫都不一定有他們説得好。

主持人和評委都是著名的主持人,評委董卿、朱迅、康輝都是主持人這個行業裏的金字塔塔尖,即便我們覺得這些選手做得都無可挑剔了,他們還是能指出那些即興稿裏還需要提升的地方。

不過兩期節目看下來,最耀眼的,依然是撒貝寧。

他在節目裏自嘲自己的長相和身高,誰都可以黑他,第一期裏還有選手直接拿他的身高開玩笑。

他接梗接得很好,佯裝上台説:「時間到,謝謝你」,意思是説你別比了。全場都笑了。

第二期裏一個很高的選手上台和他握手,他自嘲説這樣鏡頭沒法同時給到我們兩個人。

但是正經起來的時候,又特別能壓得住場子。介紹開場白的時候那種氣場一下就上來了,某位選手在做完一個「十對金婚夫妻」的即興題之後他也能馬上抓住話頭調侃説我就看你十個能不能介紹完。

不愧是20xx年主持人大賽的冠軍。

台下坐着的評委們也都是個中高手。

在選手解讀醫生的那段新聞時,董卿能看出醫生的手已經因為長年拿手術刀畸形了,從這個點展開去聊會更打動人。抓住細節和情感也是主持人業務能力的一部分。

節目裏的選手都很優秀,但文藝類和新聞類的分類也引發了一些討論。有人覺得新聞類的選手比文藝類的選手更厲害,因為邏輯性更強,話題也更現實和社會性,相比之下文藝類選手似乎沒有給人那麼強的衝擊力,準備的內容都偏向文化、少兒、輕鬆搞笑的氛圍。

但,第二期文藝類的主持人蔡紫在出場時拿到了最高分,比新聞類的還高,所有人都被她的親和力折服,説她一笑起來那個分數就在那裏了,這種親和力能拉近自己和觀眾的距離,也是很有殺傷力的。

這兩期的主持人大賽看下來,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即便這裏面的每一個選手都很優秀了,但節目依然沒能營造出九十年代時候那種全民追看、街坊鄰里討論的火熱程度,也暫時還沒能打造出那些年代像撒貝寧、李思思這樣家喻户曉的青年才俊。

當年類似的這種專業競技的全國賽事還有不少,比如青年歌手大獎賽,也是完全沒有任何廢話,唱歌的專業比拼+視唱練耳的綜合素質考核,放到現在,這種節目哪還有人看?

《央視主持人大賽》之所以火,很大程度也是借了撒貝寧自黑的東風,還有董卿這類老牌主持人的業務能力。年輕的那些主持人受到的關注度與之相比起來弱得多,這其實也就破壞了這檔節目的初衷,大家並沒有關注到更新更多的主持人啊。此外還有個更嚴重的原因,主持人的斷代問題,但這個我們最後再説。

換句話説,大家似乎已經不再需要新的主持人了嗎?或者説,這是否是一個不再需要主持人的年代?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娛樂時期,網絡綜藝、直播對傳統電視節目形式的擠壓和取代,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娛樂觀看方式,這至少帶來了兩個層面上的改變。

首先是從主持人本身來説,在這個網絡直播空前發達的時代,人人皆主播,人人可主持,主持人原有的那種專業化、業務性、核心化的特質就已經被淡化了。主持人這個職業變得全民化、淡化,甚至是一定程度上消隱了。就算不説直播,去看看如今最流行的那些綜藝,主持人的角色都變得可有可無,一些綜藝甚至直接就取消了主持人,以嘉賓點評來取代主持人的串場作用。

當然這絕不是在説主持人就應該消失了,或者傳統主持不好,每一個能站到《央視主持人大賽》這個舞台上的選手,説是萬里挑一都不為過,這麼專業級別的主持能力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積澱、訓練,非一般人能為。這裏只是想要強調,如今的娛樂環境和娛樂方式,漸漸地開始有種「去主持人」的傾向。

在這樣的狀態下,大家對主持的觀念就已經發生了改變,傳統的起承轉合扣題昇華式的主持已經成為過去,大家熟悉的,要麼是種「主播式主持」,這種主持以李佳琦、薇婭這類主播為代表,強調現場化、隨意化、交流互動,當然這已經完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節目了,但誰又能説直播不是某種「節目」呢?

另一種就是更加泛化,功能更加集成的,主持人成為節目本身招牌和標籤的「公知化主持」,比如《奇葩説》的馬東,《十三邀》裏的許知遠,又或者在《吐槽大會》《脱口秀大賽》裏出現的李誕,他已經近乎一種「偶像化的主持」。

大家與其説是去看節目,不如説是去看這個主持人本身,大家甚至也已經不把節目裏的這些人看作是傳統意義上的主持人了。

他們自己就是這個節目的最大看點,這是一種主持人職業的聚合化。

第二個層面,則來源於節目本身。如今最火熱的那些節目,已經跟主持人大賽、青歌賽、大學生英語競賽所處的那些九十年代的節目尤為不同。想想看主打吵架撕逼的《奇葩説》《我就是演員》,又或者恨不得把劇本拍在屏幕上的《創造101》《我是歌手》你就懂了。

以綜藝為主的這些節目所追求的那種「劇情化」「撕逼化」,使得節目「影視化」和節目參加者的「人格化」成為了最為吸引眼球的熱點,而節目背後的那種競技意義、競賽意義、業務能力的比拼意義,都已經變成虛焦。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來看《央視主持人大賽》引發的話題性,你就明白了為什麼這些選手即便都厲害得宛如神仙打架,還比不上撒貝寧一個自嘲身高的梗有熱度。

不是大家不關注這些主持人,注意不到他們有多厲害,而是在現有的這些最時興、受眾最多、最快最新的節目裏,幾乎就沒有什麼留給傳統主持人的位置。

長久以來的娛樂化的節目,對主持人業務能力的泛化和虛焦的潛移默化之下,原本那種主持人和節目之間存在着的微妙平衡已經不再,優秀的主持人可以強化一檔節目的影響力、改變一檔節目的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主持人和節目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他們之間原本像架天平,一邊是觀眾,一邊是節目,主持人是在中間調整平衡的秤砣。而現在的快消娛樂讓天平無限朝調動觀眾情緒、模擬觀影快感的方向傾斜,主持人這個秤砣,也就滑向了很難被注意到的邊緣。

伴隨着這種失衡的,還有主持人羣體的嚴重斷代。不管是比較正的央視流還是更為活潑的娛樂節目款,年輕一代根本沒辦法掌控一整個節目,大型晚會更是撐不住。

看看春晚就知道了,每年總是那些主持人,就連李思思都要變成「老牌」了,而拿地方台最頂級的湖南台來説,在何炅汪涵謝娜之後,就是吳昕海濤一代,現在連吳昕都要上節目説自己中年危機,並且覺得自己業務能力遠不如台柱那幾個人,其他地方台青黃不接的狀態就更加可想而知。比這更讓人唏噓的是,沒有人會真的覺得李佳琦、薇婭真的比撒貝寧、董卿厲害,同樣的,也沒有人會否認,這些傳統主持人所代表的傳統電視節目正在走下坡路,這個下坡路的終點是消亡,一個無可挽回的趨勢。

每天都有東西在加速離開我們,快到甚至都來不及為它們建立一個墓碑。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有感

在生活裏如何衡量一個人是出類拔萃的呢,往往要見事,見不到事就剩下二樣,氣質和談吐。

主持人是以這兩樣安身立命的,這也許就是央視的《主持人大賽》更容易讓人覺得有「精英感」的原因。

精英,內修於心,外修於行。

從主持人大賽的打分基數就可以見一斑,全場最優秀的選手,往往最低分維持在95分,全場即將面臨淘汰的選手,平均分也在95分之上。

這比賽沒有半瓶水晃盪的差生,只有好,好之上的叫神仙。

比如新聞類裏拔得頭籌的鄒韻,在此之前已經當過9年的新聞記者,紮實的功夫都展露在細緻末節之處。

一個簡單的老人掛牌子婉拒年輕人為自己讓座的新聞,被她精煉地點評:老人為年輕人讓座,是情分;年輕人關愛老人,是本分。

董卿直接滿意地評價,做到了好主持人的態度、温度、速度和角度。

以主持人大賽和選秀不一樣,和競技類演技綜藝也不一樣。它的基準線拔得很高,專業度更精準,節奏也是真的快。

選手走進演播廳,90秒個人展示,90秒即興評論,3分鐘點評和打分。

該走的走,該留的留,一點不拖泥帶水,殘酷又温柔。

有人能把這6分鐘的個人展示做到極致,不僅拿了高分,也能讓人記住了。比如看着不過25歲其實已經是6歲孩子媽媽的蔡紫,她今年32歲了。

講了自己和博物館的故事,繼而讓古文物在自己心中留有的感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例子是古代的虎符要皇帝拿一半,將軍拿一半,號令全軍需要這兩半虎符合在一起,才是真號令。於是孩子和她之間也造了一個“虎符”,要是託人接放學回家,那要兩半合在一起才是準信兒。

很樸素的故事,但卻讓大道理變得生動和接地氣。康輝説她,你有與生俱來的親和力。

《主持人大賽》的快速拯救了我們以往被拖泥帶水折磨的綜藝體驗。放大特效、製造懸念、音樂鋪墊和劇本剪輯,通通用不着。以理服人。

而且你看點評,也都是門道。《主持人大賽》本身也是一檔頂級職場綜藝,台下坐的評委,董卿、康輝、朱迅、敬一丹等,都是最活泛的榜樣。

在實力之上,康輝點評帥哥選手,“顏值也是一種實力。”

董卿説文藝類主持人一定要保有一種「天真」,無論是多大年紀,心靈和展現的狀態上都是少女般的。我想她想説的是純淨的彈性,因為文藝類工作者須得保證心靈是打開的,可以認知、吸收、理解。

他們並不像大家對央視陣容想象中那麼板正與枯燥,反而真鬥起來,帶着高級的幽默感,襯得尬笑十分廉價。

撒貝寧是《主持人大賽》的主持人,上一次他上熱搜是二三天之前,因為網友為他剪了個合集叫#撒貝寧花式被懟#。他再能鬧,底下挺着一堆五指山;撒貝寧被懟,其實都是幽默撫過的瞬間。

選手別出心裁用“人工智能”給撒貝寧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玉容風骨些許矮”。

撒貝寧氣勢洶洶衝上台問,“請問機器怎麼知道我的身高,這是個千古之謎。”

轉頭又想調侃康輝兩句,“現在康輝是當代懟言大師”,話音剛落就被糾錯,是懟,四聲。他只能擺出一副無語凝噎的樣子,還怪可愛的。

央視在職場綜藝上又奪回一城,這事有意思。

須知央視本來是電視綜藝的發源地,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綜藝,其中最頻繁被守候的一檔就是《正大綜藝》。但文藝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如今不過20xx年,網絡綜藝已成為頂級流量。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分市場,這一番模樣,又有人料想到了呢?

但央視在改變,在與時俱進。比如最近我自己守候的一個保留節目就是#康輝的VLOG#,康輝親手執鏡把新聞播報變得輕便親切。新聞人對觀眾敬稱一聲,“您”,也讓人感受到樸素媒體人的舒暢。很多人在求一個網綜,切記的把康輝、撒貝寧和朱廣權湊一出。

還是那句話,是金子,總要發光的。央視boy&girl要紅,實在太簡單了。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心得

央視上週時隔幾年後重新推出一檔節目——《主持人大賽》。播出後收到廣泛好評,沒一個網友看到不豎起大拇指的,網友都在屏幕面前打字道:央視出手,必然精品。央視主持人大賽將主持人這個行業重新拉入大眾視野,先不説別的,讓我們來從這次大賽看起。

首先我們來從賽制説道,節目開始後,主持人撒貝寧簡短地介紹了一下評委嘉賓,然後就開始進入正式比賽,這讓人腦海中浮現起一片問號?董卿,康輝,敬一丹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就這樣簡單的過去了?

再來看一下選手介紹,許多地方衞視的一哥一姐都來了,鄒韻,央視著名新聞主持,新聞報道能力以及臨場發揮水平當之無愧的位居第一,她的“不同的語言卻仍與世界相連,我小小的夢想,很走運地在中國和國際的語境中不斷成長,彼此護航”,贏得了電視機前觀眾的一致好評。

再來看一下張安琪這個姑娘,雖然被淘汰,可是她的臨場發揮水平完全不差,在最後的即興發揮中,電視機前的觀眾認為她的解讀已經非常好了,但是在最後的總結中,撒貝寧老師給了我們一種完全偏離軌道的解讀,直指問題的本質和核心,讓人耳目一新,忍不住為他鼓掌。

央視主持人大賽,網上一片叫好聲,懂行的人卻很擔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不少優秀主持都慘遭淘汰,讓很多剛入主持行業的年輕人心裏發怵。還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主持人大賽越火爆,想要報考播音主持的藝術生就越多,再加上門檻低,周而復始的惡循環。大學聯考想走捷徑參加藝考,央視主持大賽敲了警鐘,想成才還早。

其實從央視的這次主持人大賽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如今的藝術生的發展現況,很多人是高三最後一年因為文化課上不去,才會去走藝術這條道路,這就導致了播音主持行業人員參差不齊,也使得播音主持行業的門檻下降了許多。

再回來看這次的主持人大賽,有一位選手説的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們通常所説的都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其實放在各行各業都實用,我們所以為的主持人光鮮亮麗,台上風姿綽約,只有厚厚的稿子證明他們的努力。臨場發揮最考驗一個主持人的功底,新聞主持人的臨場發揮還要考慮時事政治,更加困難。

所以説我們通常所認為的藝術類主持人類的專業並不是大學聯考最後沒有希望的人的出路,而是作為一門可以用學術素養來支撐的專業,當一個主持人難,當一名充滿學術素養、臨場發揮能力滿分的主持人,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對於想走藝術捷徑的大學聯考生來説,雖然説是一條道路,可是想出人頭地,還是要付出等倍的努力才行。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體會

時隔半月之久的《主持人大賽20xx》終於又和觀眾見面了,與上一期的叫好聲一片不同的是,這一期開播就因為選手分數的持續“低迷”而惹來陣陣非議。今天我們要説的重點不是不被大眾所理解的分數,也不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選手們的優秀表現,而是那些因為“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默默搖動着的幾組鏡頭:

在上一期的節目中,鏡頭所到之處都是精彩,特別是點評嘉賓董卿、康輝和主持人撒貝寧之間的對話被稱之為當之無愧的“神仙打架”,他們可甜可鹹、可俗可雅,口中的妙語生花總能驚豔眾人。特別是撒貝寧自黑式的優秀更是讓觀眾捧腹大笑之餘,還博得了觀眾的陣陣好感。

此外,董卿的點評功底和高情商是有目共睹的,對選手而言可謂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用受益匪淺來形容一點不為過。而對於站在自己對面的撒貝寧,董卿顯然並不夠友善,黑起人來也是絲毫不顧及情面,從第一期評價小撒的“臉更黑了”,到這一期的“厚臉皮”,撒貝寧真的是毫無招架之力,只是輕歎一聲,畢竟老祖宗説過一句話:“好男不跟女鬥”,更何況還對着這麼多攝像機鏡頭和數億的觀眾呢。

但這也就是撒貝寧,不但有控場能力,能巧妙化解自我尷尬,而且最讓人佩服的是敢於自黑,比如在一位以身高見長的選手上場後,撒貝寧不負眾望首先黑臉,直懟對方身高,也是引得觀眾連連發笑。這不是撒貝寧自卑,恰恰相反,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他先入為主的高級自黑。

但在這期的鏡頭之下,被“黑”得最慘的顯然不是撒貝寧,而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央視新聞界的“槓把子”——康輝。實際上,在這一期的發言中康輝的點評雖然在專業領域中頗具深度,但並不足以引發公眾的廣泛共鳴。但這不要緊,畢竟除了場上的人會説外,央視那些沉默的攝影師們也是行業的佼佼者,他們用無聲的鏡頭記錄下了那一個個有聲的內心。

關於康輝,這一次的表情包堪稱經典,是我們極少在熒幕上看到的。其中兩個鏡頭給人印象深刻,第一個是選手商亮在3分鐘演講中提到“一個快當爸爸的軍人的故事”當講到動情處“他就快要當爸爸了”時,鏡頭一轉切到了康輝的臉上。再看此時的康輝,明顯被代入其中,喉頭哽咽,抿着嘴角,面露傷懷。只這短暫的一瞬,剛好被記錄下來。其實我們都不會訝異,為什麼此時鏡頭會給到康輝?那麼,見慣了大場面的康輝又緣何為這樣一個講得失了幾分精彩的故事而感動,幾近表情失控呢?

別急,來看下一個鏡頭。選手田靖華在3分鐘自我介紹環節中也猝不及防的向觀眾撒了一波狗糧,並現身説法自己和愛人同在新聞戰線上工作的悲歡無奈和心酸。此時他説:“新年夜,大家都在陪孩子,而他們在工作,下班後回到家,別人都跟孩子説‘新年好’,而他們對孩子説的是‘對不起’。”此時,鏡頭又是一轉給到康輝,看似不動聲色,滿臉卻都寫着複雜的落寞。這又是為什麼?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至今,47歲的康輝依然沒有孩子,他的愛人也是一位央視的工作人員。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他們選擇做丁克,但無論哪種答案都只是別人的猜測。而在這兩個鏡頭的切換中,卻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們,也並沒有我們現象中的那麼堅強。一如康輝。而央視鏡頭的真實記錄還不止於此。

在大家對於分數含水的一片質疑中,又是一個無聲的鏡頭,讓彈幕上的小夥伴們瞬間沸騰了,她就是敬一丹。在對商亮的打分環節,我們看到敬一丹給出的分數最低93.5分,綜合以往的分數,大家都認為敬一丹的打分是比較公正客觀的。但看其他專業評審團的打分情況,明顯是高於了觀眾的預期,當分數揭牌的那一刻,大家都和敬一丹一樣,表情複雜。

只因為這一個特寫,小夥伴們又總結了:敬一丹的表情説明一切!必須得説:這一屆的《主持人大賽20xx》幕後的攝影師們太厲害了。他們用無聲的鏡頭記錄着這真實的一切,點滴有聲,鏗鏘有力,看似無意,實則有心。

可為什麼一向嚴肅的央視都開始在做精做強內容的同時也耍起寶了呢?這大概也是源於強烈的求生欲在作祟。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新時代,地方各頻道是花樣百出,要想分得激烈市場上的一杯羹,僅僅憑藉選手們的優秀和主持人大咖們的巧舌如簧,已然是無法穩贏收視率的。正是有了主持人撒貝寧和各路點評嘉賓的“自黑”,和無聲鏡頭下對康輝們強悍的高級黑,才讓節目因生出的多餘枝節而更飽滿豐富,真的處處都是戲,説起話來字字有料,沉默不言時時有戲。

20xx央視主持人大賽觀看學習

比賽類節目在當下的影視市場已經屢見不鮮了,但是像《主持人大賽》這樣的一個簡單直白,上來就比賽的節目,你恐怕沒見過。

當下熒幕上充斥着各種比賽的節目,這些節目候場總

是事情很多,評委總是意見不合,舞台上的選手總是故事很多,如何晉級的不知道,為何淘汰也不懂等等的謎之操作,已經成為諸多選秀節目的標準模板

但這些在央視今年的《主持人大賽》中,完全不存在的。《主持人大賽》是今年的備受關注的一檔節目,説是節目,不如説是一場以節目播出的形式舉辦的賽事。節奏明快,內容飽滿,高密度的知識輸出,再加上董卿、康輝精彩的點評,讓該節目剛播出一期,就獲得好評無數。

《主持人大賽》開播至今,共登陸微博熱搜19次,視頻播放量破3億,收穫豆瓣評分9.2分,34城收視率破1%,節目相關的微博話題閲讀量更是超33億。節目剛播出兩期,就緊緊的抓住了觀眾的目光,致使節目的熱度和討論度一直高居不下。

這一場盛大的賽事,全新的節目,成為很多觀眾心目中最優質的節目,觀眾們紛紛高呼“這個節目我追定”。大多數觀眾以為《主持人大賽》是一檔新節目,卻不知該節目此前已經開辦六屆,這是時隔八年的再次迴歸。

停播八年,《主持人大賽》重生歸來

1988年,中央電視台首次開辦主持人大賽,專業性的選拔,這是在當時的電視節目類型中絕無僅有的。

第一屆《主持人大賽》播出之後,反響非常熱烈,當時這檔節目是很多觀眾最愛看的電視節目,也一度成為觀眾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第一屆“如意杯”大賽中,程前、鞠萍、張澤羣獲得金獎。當時鞠萍姐姐還是一名新人,而這場比賽也成為她後來家喻户曉的基石。

第一屆的盛世讓《主持人比賽》這檔節目有了第二屆,1995年第二屆的大賽,因為有了鞠萍、程前等人的先例,招來了不少主持人報名。第二屆“金士明杯”主持人大賽中,王志、張恆、袁鳴等人精彩的表現,也給觀眾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袁鳴奪得“金士明杯”金獎之後,就擔任了1996年的春晚節目,現在是東方衞視的主持人。

主持人大賽開辦了兩屆之後,第三屆央視決定創新,打着“發現新人”的口號,引來了很多在校的大學生和剛入行的主持人蔘加,其中就有撒貝寧。撒貝寧當時剛剛主持《今日説法》,以親切、獨特的風格讓很多人非常喜歡,但其實當時撒貝寧並不是科班出身的。參加第三屆主持人大賽,撒貝寧以極其優異的表現奪得金獎。

而後撒貝寧便成為央視的主持人,主持了多檔央視的節目《夢想新搭檔》、《出彩中國人》等節目,還主持了不下6次的春晚。如今的撒貝寧已經成為知名的主持人,被很多觀眾所喜愛,此次又迴歸央視的舞台,主持了《20xx主持人大賽》,也是一種緣分。

主持人大賽自1988年開始,一共開辦了6屆,每四年舉辦一屆,最盛大的一場比賽是第六屆。第六屆的主持人大賽面向全球招賢納士,不僅僅只是針對業內人士,只要是會説普通話,在年齡範圍之內,都能來報名參加比賽,不限地點。第六屆初選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前來報名,從初選、初賽、複賽、決賽、總決賽,這場賽事歷時了半年。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這盛世恍若煙火,匆匆一過。第六屆主持人大賽過後,這場比賽就停播了。直到今年,央視才重新開辦了主持人大賽。

時隔八年,捲土重來的《主持人大賽》,以全新的面貌,更加專業的內容贏得了諸多觀眾的讚賞。從開場的三分鐘自我介紹再到90秒的即興評述,節奏明快,一分也不拖沓,果然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主持人大賽》歸來即是王炸。

不是選秀,而是選拔

《20xx主持人大賽》與當下的眾多比賽節目十分不同,現在很多比賽節目《中國好聲音》、《笑傲江湖》、《演員的誕生》等,但是這些節目,都形式大過內容。觀眾們經常會看到一個長達兩小時的節目,選手候場要佔節目半小時,評委吵架要佔節目半小時,選手之間的評價和採訪要佔半小時,真正台上比拼的內容僅剩最後半小時。

而《主持人大賽》不同,一個半小時時長的節目,沒有刻意渲染選手候場的緊張,沒有選手背後辛酸苦辣的故事,也沒有評委們之間爭吵,滿滿的全是乾貨。該節目沒有營造更多的懸念,評委當場的打分,虛擬形象的觀眾們在線打分,當場出成績,前三名即可晉級,否則直接落選。乾脆利落的樣子,讓觀眾有一種錯愕的感覺。

更多的觀眾已經習慣了當下綜藝節目拖拖拉拉的形式,面對這樣“快、準、狠”的節目,反而有一種不習慣的感覺,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全新的形式,觀眾才更加喜歡這個真正的選拔比賽。

這個節目的評委陣容十分強大,比起其他選秀節目的三、四位評委來説,《主持人大賽》的評委總共有17位專業評審。有多專業呢?17位評審中每一位都是行業的大佬,有來自中央電視台的總監、製作人,有來自業內非常知名的主持人敬一丹、朱迅等人,還有北大的副院長和中國傳媒大學的副院長。

除了評委陣容強大,選手也是非常專業,基本上都是專業主持人,甚至有一些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像鄒韻經常跟隨國家領導人進行國際報道,外語非常流利;李莎旻子已經是湖南衞視的主持人,主持過湖南台的不少文藝節目。這些人已經在舞台上證明過自己的實力了,來參加《主持人大賽》只不過是想在上升一個平台。

相比一些節目以“推杆”、“拍燈”的形式來決定晉級的方式,《主持人大賽》而是採用17位專業評審和400位大眾評審共同打分。專業評審代表着業內的專業眼光,而大眾評審代表着是大眾的眼光,來自兩方面的視角的考核,讓選出來的主持人更符合大家的心意,因為主持人不僅要有專業的技能,還要接受觀眾的檢驗。

評分機制也十分理性,所有的評分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最後加在一起的平均分才是選手的最終成績。這也就避免了評委們因私打出的“感情分”會導致選手的分數不公正,這樣理性、公正的評分,在現在的節目中還是第一次見。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對於高手過招、神仙打架的《主持人大賽》更多人表示太“難”看了,難在看不懂。

該比賽分為兩個部分,自己準備的“三分鐘”自我介紹和現場抽題的“90秒即興評述”。自我介紹環節,很多觀眾都能被主持人帶入,但是在現場抽題的“90秒即興評述”環節,讓很多觀眾大呼崩潰。

很多題目,觀眾甚至還沒來得及看完,選手們已經準備就緒,開始了自己的發言。他們的發言緊貼題目、撥繭抽絲的進行分析、落點最後再昇華,儼然一篇大學聯考的滿分小作文。這對於普通觀眾來説,簡直無法想象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文藝類選手也是非常厲害,所有的即興基本上都是以“家鄉的xx”為題,拿尹頌抽到的“家鄉的思念”這一題為例,在選手抽完題目的那一刻,觀眾們的腦海裏還沒能理解這道題的意思,尹頌已經胸有成竹的站定,開始了自己的即興演講,先是以眾人的視角描繪家鄉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再解釋為什麼會思念自己的家鄉,最後帶入自己。從點到面,層層鋪開,非常有感染力。看完這一期節目的觀眾,都直呼“太難了,太難了”。

業內人看門道,外行人看什麼呢?《主持人大賽》的點評嘉賓康輝在採訪的時候,提到了這一點。一是想讓大家多瞭解這個職業,二是希望大家瞭解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確實從這個節目中,我們看到了台上主持人們的風采和才華,也看到了他們心中萬千世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