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楊老師在執教總複習的第一節課時,就能正確把握了複習課的特點與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相當實用。儘管知識點繁多,但楊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相當清晰有序。在回顧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整理和建立知識網狀結構,從而藉助這個網狀結構再次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一節課下來,在寬鬆而嚴謹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教師點評精煉到位,給我們再做的聽課教師深刻的啟發。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一般來説,很少教師會選擇複習課或者練習課作為教學比賽的公開課,一來在情境創設上面缺乏新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學習氛圍可能顯得相對沉悶。二來,總複習涉及的知識點繁多,一節課下來容易成為知識的堆砌展示,無法針對某個知識點深入展開研究,難以出現精彩的對話和環節。三來,單個學生無法全部回憶起該次課的所有知識點,需要老師不斷的提示,容易造成老師發言較多,造成“一言堂”的錯覺。

而且整理是複習課的重點,需要通過複習和整理,使學生原有分散學習的知識點得以梳理,由知識點串成知識線,由知識線構成知識網,從而幫助學生完善頭腦中數學認知結構,增進持久記憶。而這就需要老師具備比較高的教學技巧和教學智慧,能夠針對學生的生成資源現場及時跟進點評或者組織討論。楊老師敢於挑戰傳統的教學禁區,我在佩服她的勇氣的同時,也就重點觀察她是怎樣突破上面幾個難點的。

一、情境創設另闢蹊徑,讓人眼前一亮。

拋棄了大家慣常使用的生活數學實例,而是從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説起。引導大家用心體會讀書“從厚到薄”的過程與方法,自然而然地引出總複習這個課題。這樣的開頭既深深地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和上課的主旨緊密結合,真的好巧妙好有新意,不禁為楊老師叫好。

二、課前複習和課堂複習緊密結合,注重學生的自我再建構:

楊老師上課前就安排學生根據複習提綱用心回憶,細心整理,周密組織,在回答老師作業紙上的相關問題的基礎上形成國小階段數系的知識網絡圖,提倡學生自我建構。這麼一來,上課的時候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小組的作品,把學習的主動權和發言權完全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成為了學生才華和創造性展示舞台。看到學生們創造出那麼多別出心裁的結構圖,我們聽課的老師不住讚歎。我們明白,楊老師課前肯定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發動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和課後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去搜集和整理與數繫有關的資料。要是沒有老師精心的指導和跟進,我們今天肯定看不到這麼多和這麼精彩的學生作品。功夫在課外啊!課堂是的四十分鐘其實更多地成為了學生課外準備的彙報機會。

三、重視學生的課堂生成資源,教師展示出容錯的心胸和教學技巧。

在我們聽課老師看來,有的數繫結構圖確實存在一些邏輯上問題。但是楊老師並沒有在這個上面糾纏,而是着力表揚了學生的努力和獨創性。楊老師還引導學生帶着欣賞的眼光去分析每一個數繫結構圖的優點和部分合理性,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對比研究完整的正確的數繫結構圖。從這一點來看,楊老師深深地明白難得糊塗的真諦了呢。

總體來説,本節課楊老師通過溝通數概念之間的聯繫來編織數概念的知識網絡,整理的清晰而又全面。但是,由於前面整理階段用時較多,本次課就沒有預留足夠的時間帶領學生練習。在我看來,練習應用是複習和整理的有效補充和深入,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至少應該佔據時間的三分之一以上吧。我建議,時間安排上面再緊湊一點,(比如,在展示學生作品的時候可以有側重點,不用面面俱到,選取三兩個典型的方面展開就可以了),以便留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練習鞏固。以上想法不知妥當與否,請同行指正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2

聽完周老師這節課,有所感受:

1、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教學思路清晰。靈活多樣的課堂環節設計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也盡情展示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一開始先結合地圖讓學生説説世界區域分成的幾個模塊,然後讓學生分析學習每個模塊的特點,最後充分運用導學案推測自己對各知識的掌握情況,環環相扣。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構建自已的知識網。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構建知識網絡,並注重為學生的知識遷移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是簡單的給出結論,而是通過學生討論分析總結得出。周老師圖文並茂,思路清晰,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便於學生記憶,做的非常好。

3、語言精煉,清晰,具有親和力。

4,注重師生的互動,每個小組都派代表上講台,指着地圖講解兩大洲的地理位置、地理地形特點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這種複習方法值得學習。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在5月29日和30日,我參加了由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吳正憲工作站的“畢業班複習專題”研修活動。在此次活動中,認真聽了宋虎軍老師執教的《用分數解決問題的整理複習》、鄔文斌老師執教的《平面圖形的整理複習課》、齊鑫老師執教的《比與比例的整理複習》、吳正憲專家示範的《數的整除整理複習》的四節整理複習課,以及吳正憲老師針對六年級的教材梳理解讀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兩大版塊內容。本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現就此次活動的體會總結如下:

在活動的四節課中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齊鑫老師的知識樹,吳老師的知識框架圖等等都把平時所學的零散的知識連續起來,讓孩子對所學過的知識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前我也帶過畢業班,在進入複習的階段,只是在不斷的做題,沒想到將學過的相關聯的知識做成知識樹,然後對樹上的每一個枝幹或每一片樹葉進行研究。

當吳老師出示這個標題時我就想:到底這個度量的維度看數學該怎麼看?隨着吳老師的講解,我恍然大悟,原來度量不僅僅是長度單位之間和麪積單位的度量,我們的數學中很多的知識是可以度量的,比如我們的整數也是可以用“1”來度量,我們的分數也是可以用分數單位來度量,從而可以看出我們的國小數學中的知識是相通的,也就是吳老師經常説的那句話:“一通則百通”。

在我們的課標中提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這句話是我們每個數學老師再熟悉不過的了,可是我們有沒有真正的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落到實處了嗎?我的回答是沒有。我能知道數感對孩子很重要,但是不知道怎麼操作才能讓孩子建立數感。吳老師的講座中提到:“建議一年級的老師在黑板上拉線標數,讓孩子體會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數線模型”。這時我才明白為什麼我在教孩子《比多少》(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和少的多來描述一個數和另一個數之間的關係)時,有很多的孩子不明白,當時我覺得自己講的很清楚,“多一些”就是多一點點,“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很多,可課後的結果是很多的孩子不“買賬”,我也反思了,可還是沒找到問題所在,聽了吳老師的建議我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老師沒給孩子建立數感,對他們來講就是很難很難。可見培養孩子的數感是有方法的,是需要我們老師動腦筋想辦法的,不能抱怨我們的孩子不給力,有很多時候是我們老師不出力。

在這次活動中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了一個極大的飛躍,思想上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四節複習課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宋虎軍老師的課中讓我學到了要圍繞兩條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們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讓孩子通過對比發現同樣的信息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孩子的的思維得到發散;鄔文斌老師讓學生提前回家整理平面圖形的知識,在課堂中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不僅能節省時間,還鍛鍊了孩子的整理的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心教書,努力讀懂教材,與教材對話,與自己對話,打開教材與學生對話,爭取讓自己的課堂高效,讓我的學生快樂的學習。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4

20xx年xx月xx日,3日兩天我聽取了在昆明市第十四中學舉行的昆明市高三生物複習課競賽中的三位教師的授課,授課課題分別是《植物的激素調節》和《種羣和羣落》。

講授《植物的激素調節》課題的兩位老師,教學設計各具特色。其中,官一中楊素雨老師的課在注重知識完整性的同時,注意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認知過程。楊老師的這一節課在準備的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反覆修改,每次修改後的課我都去聽了,但最後楊老師呈現給我們的這節課與最開始準備的課比較已經做了極大的改動,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一節優質的高三複習課花再長的時間進行打造都不為過。王學宏老師的課,以題帶知識點,通過試題的分析回顧知識點,給學生自主解題的機會和時間。

講授《種羣和羣落》的老師,以學案為主導,引導學生在完成學案的同時,複習知識點,並進行適當的拓展。

聽完課後我也在想高三的複習課改怎麼設計,怎樣的課才是一節有效的複習課。通常在高三的課堂都是老師滿堂講,學生滿堂聽。但我最近發現這樣的課堂老師講得很累,學生學得很煩,而且效率極低。講學習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可能才是複習課的出路。另外,對不同的考點進行復習時,設計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需根據考試説明中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本週我聽了陳老師的一節課。這節課複習的是識字(一)中的1-4課。

一、關於二類字。

之前陳老師讓學生頭天晚上在家自己複習生字(一類字和二類字)。上課後先讓同桌互查二類字,把同桌讀錯的字給圈出來,然後讓自己把剛圈出來的字多讀幾遍,並強調每天都要讀幾遍。這樣做不但能準確的找出學生沒有掌握住的知識,而且更有利於學生以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合理的分配了複習時間(不會的多用些時間)。

二、關於一類字。

一類字是通過聽寫和組詞來進行檢測。請同學們拿出本子,老師讀一個字學生就寫一個字(豎着寫)。寫完後就在每個字的後面組一個詞。

陳老師這樣的設計不但檢查了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而且還檢查了生字的組詞情況。真是一舉兩得。

三、關於練習題。

出示小黑板進行測試。陳老師出示一題讀一題,並講明做題要求和規定的時間。學生一一進行解題(寫在本上),然後把本子交了。

陳老師整節課的設計可以準確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並發現問題。對以後有針對性地複習提供條件。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6

10月16日到17日,我們在市、縣教研員的帶領下,來到美麗、富饒的紹興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習的交流。

16日下午,聽了市教研員關於20xx屆大學聯考成績的分析和會考成績的分析,充分肯定了我市20xx屆無論在大學聯考還是會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對20xx屆市、縣,乃至各校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並對本屆高三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要求,力爭今年的大學聯考中能為理綜做出更大的貢獻。之後,聽取了湖州中學的凌敏老師做了《20xx年浙江省大學聯考物理閲卷感受及物理試題評析》的講座,講座中,凌敏老師詳細介紹了大學聯考物理題的問卷方式、試卷知識點的分值比例分配、得分情況統計等,也結合評卷給出了今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問題的很多建議,凌老師閲卷感受深刻,講座準備充分,與會教師均表示收穫頗多。最後是各個學校的高三複習經驗與策略的交流,各校代表踴躍發言,長興中學代表顏豔老師詳細的介紹了長中複習計劃和策略,得到與會老師的肯定,會場氣氛輕鬆熱烈,各校的複習策略多樣,研討互動不斷,一直到近五點半,經驗交流才近尾聲,讓大家都覺得似乎意猶未盡。

17日上午,我們來到紹興名校——魯迅中學,首先聽取了高三備課組長的一節《功率》的複習課,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學嚴謹,使我們受益匪淺;還聽取了校年級主任介紹年級組的管理模式,並重點介紹了選修IB模塊的開設模式,這使我學到了很多;最後還聽取了物理教研組長對物理教研的建設和管理,從中也吸取了經驗。

這次紹興之行,使初當年級組長的我和當了7年教研組長的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符合自己的理念、方法,爭取在以後的教學和管理中能有較大的幫助。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7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教師外出教研聽課互相學習,我校英語教師在10月21日參加國小英語繪本教學研討活動。認真觀摩聆聽了繪本教學公開課。從中受益匪淺:

兩位老師應用英語繪本向學生提供更多閲讀和接觸英語的機會和時間,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提升英語閲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國小生不愛閲讀、不能閲讀、和不會閲讀的“三不現象”明顯,長期以來學生閲讀一直以單一教材為主,語言積累遠遠無法滿足閲讀需要。如果能發揮英語繪本得天獨厚的優勢,效果定當不錯。但要把繪本融入英語教學,必須先要有適合的繪本閲讀資源,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合適的繪本就無所謂有效的繪本閲讀。

英語課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瞭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文化。

因此,作為國小英語教師的我們,如果能使這些英語繪本以其純正的英語語言參與到我們的國小英語教學中來,必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們的課程資源,從而提高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缺少語言環境,他們從有限的教材中接觸不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做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讓孩子通過學習英語繪本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掌握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是一條值得我們國小英語教師繼續摸索前行的道路。以下是活動剪影: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8

這是我參加教學研討會感受最特別的一次。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想讀書,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長輩的話?為什麼書越來越不好教?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常常在反思這些東西。這次到彌陀國小參加此次夢想課程教學交流探討會,我心裏赫然開朗。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老師、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三堂夢想課程,學生在遊戲、活動中學知識,在操作、表演中學技能。老師把課堂教給了學生,自己走下聖壇,課堂讓學生快樂,讓學生充實,更獲得了對未來的夢想和信念!想想我自己的課堂,基本是牽着學生走,缺少深深吸引學生的元素,缺少深深震撼學生心靈的技法,沒有讓學生體驗,更沒有在學生心靈裏播種夢想的種子!通過三節成功的夢想課,我的觀念要改變了,要想方設法在自己的課堂中植入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交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交給孩子更充裕的時間,學生就一定能創造神奇!

繪本教學是多麼新穎的課題,我原來為什麼沒有注意到這些?我深深的被圖畫書的美麗和教育作用吸引住了,夢想中心只所以配備那麼多的繪本,是在向我們昭示:“閲讀——從心底開始”!謝謝夢想中心給教育帶來光亮,至少已經照耀到我身上!我將盡我所能傳播下去。

這次教學研討,我感到非常快樂,一點兒也不乏味。所開展的各項活動,不僅啟迪了思維、鍛鍊了能力,而且更多讓每位參與者都得到心靈的解放,把我們這些深沉的大人帶回到兒童的世界裏,快樂並享受着。教學裏,為什麼不多用遊戲教學呢,大人都能得到幸福和快樂,何況小孩!

我是老師,我只能説:既然上路了,就好好走,總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9

為了深入落實會考複習計劃,加強任課老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進一步凝聚會考複習智慧,提升複習效率。11月18日,會考研討會在學校會議室舉行,全體行政領導和九年級教師參與活動。研討會主要分幾個議程:

(1)各老師針對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學進度和下一步教學計劃做出詳細説明,並提出高效的複習方法和意見

(2)研討活動交流

(3)校長總結。

交流中老師們各抒己見,獻計獻策。劉萬軒校長指出各位九年級教師不要有太大壓力,切實做好基礎的訓練,既要抓優秀生的培養,又要把中等生和待優生的複習作為重點關注,要做到遍地開花。明確教學中注意的方向。交流中老師們感慨萬千,非常感謝校委會對九年級教師的大力支持,大家將全力以赴,打好會考戰役,成就學生美好未來。

本次研討會指明瞭今後對於會考教學的方向,更明確了教學的思路,有利於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中查缺補漏,彌補教學中疏忽之處,從而有針對性的高效教學。

本次會考複習座談會加強了任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推動了下一步的高效教學工作。希望各位老師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在明年會考中創輝煌。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作為一名踏入教壇不久的國小農村語文教師,11月24、25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安慶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組織的新課改下國小作文教學研討會,感覺受益匪淺。在葉明珠、周宓宓和湯瑾三位老師的精彩研討課中,我瞭解了國小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特別是作文方面的教學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在隨後的評課和專題研討會中,更使我的作文教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

三位老師課堂上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老師們和學生融合在一起。長期以來,寫作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命題學生作,學生寫作教師改,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狀態,往往出現“學生想寫的不讓寫,不想寫的硬要寫”的情況。由此,造成了學生普遍害怕作文,寫作教學脱離學生實際,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緩慢等弊端。老師們把“寫什麼”和“怎麼寫”的權利還給學生,減少了他們寫作的束縛,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側重自我尋找和自我體驗,並抓住了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課堂上老師們根據每個班教學實際情況、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地選擇教學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讓同學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真實地為多元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為學生多元的個性發展創造了機會。

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喜歡讀書,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現在學生的普遍課外閲讀含金量不高,特別是農村學生,父母大部分不在身邊,爺爺奶奶重視程度不夠,不為學生購買書籍,而且鎮上書店裏的書也比較少,所以我們班很多學生不能寫出一篇語句通順的作文。聽了老師們的討論,我決定在班上開展讀書角活動,讓學生們把自已的書都帶到學校來,然後交換閲讀,加大讀書量,同時引導學生掌握閲讀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

低年級的習作教學要把繪本引入課堂,將繪本和寫作結合起來,走出寫作四模式:“讀思寫”、“讀説寫”、“讀猜寫”、“讀畫寫”。高年級的習作教學要和生活相融,立足生活,立足觀察。湯瑾老師的《展開聯想》引導學生從觀察筷子形狀、體驗日常生活入手去獲取寫作素材,提煉文章主旨。

本次作文教學研討會上,授課老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他們作文教學的經驗,更是他們多年來對作文教學的思考,剩下的將是我們的實踐了。期待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能夠有所進步。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習作最能反映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長期以來,習作卻是困擾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教師愁教,學生愁寫。

我們的教材編排順序是學習四篇課文後寫一篇習作,雖然規定寫的這篇習作大多可以仿照前面課文的語言特點、表達方式,教師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也注重了作者的構思、遣詞造句等寫作方法的滲透,但學生寫起來還是“皺起眉頭”,百思不得其法。勉強寫出來的習作有記流水賬的,有東拼西湊的,有完全抄襲作文書的。總之內容空洞,毫無感情,甚至選取事例根本與主題不符,“驢脣不對馬嘴”。我們曾有過疑惑,想去尋求出路,但是收效甚微。

而此次的山東省國小習作教學觀摩研討會為困頓於此,躊躇於此的我們開啟了一扇天窗,臨朐縣的習作教學改革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國小階段是學生進行生活體驗與閲讀積累的關鍵期,在作文教學中無論什麼問題的習作,都來源於學生親身生活的體驗與實踐,沒有與閲讀教學進行有機接軌,學生就難為無米之炊,學生的習作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他們每所學校都深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然後根據制定各個年級的具體習作目標,構建年級序列主題。學生的天性是玩,於是他們就順應孩子的天性,在遊戲和活動中,和孩子“玩”作文。教師把生活搬進課堂,和學生和麪粉,包餃子;做遊戲,掰手腕……凡是教師們能想到的遊戲、活動,一個不落的搬進課堂。在師生花樣繁多的玩樂中,學生愛上了寫作。是啊,在自己喜歡的活動過後,誰不想一吐為快?學生在玩後寫出了精彩紛呈的作文,教師在玩後把這珍貴的課程資源進行歸整,並把科學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品德課、體育課的部分活動整合進語文課,構建獨具特色的校本作文課程體系。根據生活化習作先玩後寫、玩中點撥、賞評提高、自由展示的過程與原則,他們開發了三種主要課型:習作指導課、習作賞評課、習作展示課。

在優秀課例展示環節中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魅力。張玉霞老師的“本真習作”教學——《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以繪本為載體,與閲讀教學相結合,指導學生讀故事,抓住細節邊讀邊思,理解故事中貓的形象,以文學的個性形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習作能力。引導學生捕捉並梳理讀寫結合點,大膽想象,學會具體而有條理的表達,讀中學寫,寫中促讀;孫傳紅老師的“主題習作”教學——《創意時裝秀》是以一次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激發興趣、激發學生自信、暢快、真切的表達,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表達能力;李洪芹老師的“讀思議説”四步教學課堂展示——《一件難忘的事》是一節習作指導課。教師課前讓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回憶生活中最難忘的一件事,蒐集有關名言警句、古詩詞、好詞佳句。課上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習作要求中的重要信息,讓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想想什麼樣的事才算難忘,;接着指導寫作方法,交流回憶難忘的事情、課前蒐集的資料以及選材立意、佈局謀篇(你想用什麼事表達什麼情感?開頭、重點部分、結尾分別想怎麼寫?);然後口述習作,在交流的基礎上開始寫作;最後賞讀、賞評。這樣的習作課學生能不喜歡嗎?素材來自生活,“我手寫我心”,情感在交流中自然迸發,啟迪在文筆中流淌而出,這樣的教育,學生還會情感缺失嗎?

雖説“創新”的火花最璀璨耀眼,但是創新也需有深厚的根基做基礎,也需要厚積而薄發。正如與會的一位專家所説,人生是從“模仿”開始的,我決定以此次學習為契機,在模仿中探索、實踐,繼而創新出自己的“教學之法”。國小習作教學經驗交流材料三年級快樂習作教學策略談情感——習作教學的靈魂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20xx年8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師大在大連舉辦的“全國中國小課堂有效教學實施策略與教學評價專題研討會”。在這裏我要感謝謝地區進修校的領導、局進修校的領導和校長的精心組織下,研討會上,我們聆聽了六位全國知名教育教學和管理專家對課堂有效教學實施、學業評價、教學藝術等近年教育熱點領域的專業報告。這些報告,理論與實踐結合,案例生動經典,思想務實前瞻,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深受啟迪與鼓舞!我覺得,這次研討會不僅是對自己知識的擴充、教學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必將對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改革和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分別是洋思中學副校長、教育專家劉金玉的專題發言。原杭州市學軍國小校長、首屆全國明星校長楊一青教授,他就他們的學校一些新的成功做法談了對我國教育的啟發。海市特級校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謝應平從促進有效課堂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對校長要求的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浙大教授盛羣力介紹有效學習和有效課堂教學設計。中央教科所研究員,我國“差異教學”的創始人華國棟教授介紹“差異教學”。

還有一個就是著名教學藝術專家、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吳鬆年,他在中學任教20多年,擁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深厚的.教育教學理論。他把抽象的理論通過典型的教學案例解釋得通俗易懂,他很風趣幽默,時不時會引發聽眾一大片的鼓掌聲,但在我們的笑聲背後往往還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我們講解了有效教學的概念,首先指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我們這個時代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使薄弱源變成優質生源的過程就是有效教學。檢驗的標準是是學生學生東西是否終身受用?之後説了有效教學是獲取整體教學效應的教學,整體教學依靠教師團隊,從而體現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應。強調有效課堂教學就是簡捷性和實效性的統一,指出精講是教師用教學知識講課,講怎樣掌握知識、掌握最佳學學習方式、方法、講出觸類旁通點來,等等。

下面我説談談讓我最受啟發的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請領導和各位同仁多加指證,以此來不斷激勵我日後的工作。

1、提高備課質量。

有效課堂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有效備課。課堂教學的起點在於教師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備課充分,上課時就會感到踏實;備課周到,上課時就能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按照吳教授的有效教學觀,一節好課應具有簡約性和實效性,有4~5個環節就夠了。教師不應也不能迷信教學模式,應揚長避短。教學設計合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的合理運用,學生能理解所學內容,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達成既定教學目標,這種課堂就是有效課堂,有效課堂必定是和諧的課堂。

2、教學藝術的生命力是創新。

創新有三個前提:第一、深厚的知識根基;第二、過硬的本專業基本功;第三、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次教下來把自己取得的成績(按吳老師的説法叫“小彩段”)記下來,這樣日積月累,以後教學上就能信手拈來,一定能取得突飛猛進,因為創新最根本的前提就是積累。這個本子可以叫做《教學靈感筆記本》。

3、問出我的風采。

提問在教學中也是一門藝術,提問的目的是對學生的能力訓練,開發潛能;設問要精心設計,不能隨意性;提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提問時最大地誤區就是讓學生回答“答案”,沒有教學價值。譬如問學生解決一個問題的最佳方案等,讓學生能訓練能力,學生不就越來越輕鬆了嗎?學生對學習的“承載能力”是由教師來培養的,教師不能講得面面俱到,這反而削弱了學生的能力。這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學課堂,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怕學生可能會聽不懂,於是就把例題一遍兩遍甚至多遍地教,這無形之中學生就會對我產生了依賴性,反正老師到時候會獎給我聽的,這等於是增長了學生的惰性。我以後在講課時要注意這些方面。

總之,通過參加這次研討會,聽了這些專業知識,提高了我的教學意識和教學理念,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使我對課堂有效教學改革有了全新的認識,極大的鼓舞了我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信心與決心。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有效課堂教學需要具備一種不斷反思、不斷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教育教學管理的重任。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我校展開高效課堂模式的嘗試和應用已經有有一段時間了,由最初的“照貓畫虎”忙亂跟從的,到如今已能有自己的高效課堂“風骨”。這段時間我們的確做了很多,但看到學生的變化,課堂的變化,讓我不由得再次慶幸有這個機會參與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我們聽了很多高效課堂模式的授課,也進行了很多設計和思考,到底怎樣才是高效課堂,怎樣才能真正達到高效,我有一點看法。

高效的目的是學生學到更多,更加合理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套用先進學校的教學模式而沒有聯繫我們本校實際情況,就會成為東施效顰的尷尬局面,所以,我覺得更應該汲取別人高效課堂的精髓,讓我們老師進行自己的摸索,只要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課堂模式不要太苛刻要求,更注重課後的收穫評價,用一個更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評價模式來確認到底這堂課是否高效。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高效課堂改變了過去“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同學們可以大顯風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學生會的教師不教,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教。教師在課堂中抓住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彙報探究結果。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和創造性得到較好的發揮,真正體現“我的地盤我做主”。

二、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而不是教師單方的輸出和學生單方的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學生是發展的人、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發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潛能的,最好的教師就是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改變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勵性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提倡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上這些觀點體現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已有的經驗着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三、重視弱勢羣體

以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關愛有加,而對學習有困難、思想品質不那麼端正的學生只有批評與責怪。因此上課只提問好生,給好生很多機會,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覺得壓抑,無形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其實這樣的學生,他並不是天生遲鈍,只不過是這方面的潛能沒得到很好的開發,只要教師給他機會,鼓勵他,他會勇於發言的。避免成為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

四、重視課後反思

有人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持之以恆地貫穿於課堂內外。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模式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要想有更輝煌的戰果,還需繼續探索,開拓創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形成是有實驗特色的高效課堂模式。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在使用《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之前,我們幼兒園採用的是建構式的教材。在使用整合課程後,不論是從觀念上還是行為上説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在走入整合課程的這段時間裏,我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思考,用新的整合課程的理念,對以前教學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在不斷地思考和實踐中一天天認識整合課程,一層層深入地瞭解它。從某種意義上説,“整合教育”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和提高,更多的是如何去看待兒童,如何去幫助其更好的成長。帶着這樣的思考,我們開始了實踐,而探索和實踐帶來的是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思考。

首先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困難是制訂整合課程周計劃,感覺不知如何入手:如果按照書上的教材進度。那麼一週中各領域涉及到的內容就會不平衡。一週之中各種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應該平衡,否則幼兒該學的沒有學到,會導致知識和經驗的缺失。而整合課程強調幼兒的學習是整體的學習,反對將各領域學習內容割裂開來或簡單拼湊。那麼我覺得我們可以將一些必要的內容整合進主題活動。

比如説數學,課程指南中指出:“學習活動強調綜合性,充分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內容間有機聯繫,互相滲透,並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軸心開展活動。”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可以説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中,數學無所不在,它支配着各行各業與每天的生活。在幼兒的一日生活裏,也到處充滿數學。吃多少食物(量);玩什麼樣的玩具(形狀);排隊(序列)等等。

例如:在現階段開設的“神祕洞”主題裏,我讓幼兒對自己的五官進行觀察以後,發現我們臉上就有七個洞:眼睛是洞,鼻子是洞,嘴巴是洞,耳朵也是洞,而且他們的大小、形狀都是不同的,使幼兒獲得了“用各種感官主動感知事物的特徵”的經驗。這樣很簡單的就把生活中的數整合到了主題活動中。

我們老師頭腦中要慢慢形成“主題教學”的觀念,努力打破學科界限,實現目標的整合。這是邁向“整合”的第一步。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活動整合課程實施要滲透到區域遊戲活動中,因為區域遊戲活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讓幼兒自主學習的活動,有利於各種能力發展不一的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愛好美術的幼兒可以在美工區中盡情的發揮他的創造才華;酷愛表現的幼兒可以在表演區積極地展示他的表演天賦;對數學情有獨中的幼兒可以在他的數學海洋中自由的遨遊;喜歡讀書的.幼兒可以在語言區中悠閒地閲讀,講故事,讀兒歌;總愛問為什麼的小問號可以在科學區中探索他們心中的神祕世界;區域遊戲活動為每個幼兒的獨特發展提供

多方面的機會。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老師都應有意識地佈置各個區域,將主題中的內容有機的容入區域遊戲活動中,這樣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經驗就能得到遷移和鞏固,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從而起到更好的複習作用。老師在遊戲活動時,要合理安排各種活動,使活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實整合課程也有它的不足之處,我們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就是需要不斷的探索、質疑,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複習課研討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下午培訓的最後一環節,是由粵版國小科學教材執行主編,x老師為我們進行粵版教材的教材分析。

馬老師主要從教材內容的時代性,進階理念,學科素養,突出主體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同時也把教材內的課型安排分成了四大類,分別為探究技能型、專題探究型、設計與製作型、網絡學習型。有趣的是,低年級段的教材設計,粵版更是創新性的引入了繪本風格的科學教材,配合問題情境與實驗活動,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體驗。雖然粵教版與本校採用的科教版有很多的不同,但是通過講座,讓自己瞭解到另一種新的思路,另一種教學模式。也許這可以影響到自己現有的教學模式,並使之更行之有效。

短短的一天培訓是短暫的,但是帶給自己的記憶和思考是永恆的。通過這次課標培訓,使自己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也使得自己許多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啟發和解決。 通過這次課標培訓,給自己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考,新的努力方向。期待自己能在科學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