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課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XX月XX日,我十分榮幸的在學院聆聽了來自師範初等教育學院的張老師,以及來自師院外國語學院院長白教授的精彩講座,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透過學習,我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理論水平得到了必須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頗多。

講座課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英語課堂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影響人本身獲得知識、發展潛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説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在簡單、愉快中學好英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我認為首先老師要有良好的情緒。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良好的情緒能夠感染和引導學生。這不僅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聯;更有利於營造愉悦、和諧的學習氛圍。其次,老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寓知識於娛樂中,進行愉快教學。

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説。在這次講座中,兩位專家都提到英語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語課堂中設法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所謂“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語課堂搬到社會,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課堂,從而實現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溝通,變課堂為言語交際的場景和處所。“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有購物、採訪、自我説、遊戲(如猜謎、競賽)、問路、新聞廣播等等。“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了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潛質、塑造學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英語教師要發奮提高自身英語水平。“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這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國小生剛剛開始學英語,因此教師英語的水平是十分關鍵的。如果自己的語音語調都説不好,那豈不是誤人子弟?因此我務必發奮提高自身的英語專業水平,堅持每一天説英語,做到多讀、多聽、多寫、多練。

聽完講座,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們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學子們都在等待着我們給他們注入新鮮的血液,因此,我們要把學到的東西附註於行動,不斷探索,刻苦鑽研,在深刻明白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教好,會使用英語的各種人材。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北京師範大學鄭日昌教授《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受到很多啟示。鄭教授談到養成有條理的習慣——細心的習慣。在這一點上我很欠缺。馬虎總是我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每次測試總因馬虎失掉好多分。就説上週數學小測吧,好幾道題因為不細心而失分。鄭教授告訴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糾正不認真、馬虎的壞習慣。比如:自己收拾房間、疊被子。還可以做修改病句、練字的練習。今天我終於找到我的病因了,我高興,還有這麼好的藥方,我真得好好改改我的壞毛病了。我要做一個勤奮的的人,一個自覺的小主人。早上不再是父母叫了N遍才不耐煩地從牀上爬起來,飯也不想吃。早起幾分鐘,就有時間收拾自己的房間,不再丟給父母去做。日常作業上爭取少出錯誤,學會自己檢查。要做生活的小主人。鄭教授講的學習方法更是給我上了生動的一節課。我明白了自己為何考試前總複習不好的原因。課前預習,這一點我總是忽略。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還有及時的複習,對於史地生政,我總是到考前才臨時抱佛腳,結果一股腦塞進來卻掌握不了。每週要根據老師的課堂筆記將一週的知識點複習一遍,這樣既輕鬆又有效果。何樂而不為呢?艾賓浩斯曲線告訴我們及時複習會讓你的記憶增強。遵循規律才會有好的收穫。

每天回家做作業要先複習在做題,這樣既快又準。為何你偏要反着來呢?學習是很嚴密的,一定要講方法。要有科學的方法加上訓練才會有好收效。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自我控制。一定要全情投入,排除誘惑,只有達到心如止水的狀態,學習才能有效果。這是提高學習的最好途徑。媽媽總是説可以允許成績的落後,但決不能允許承認自己不行,更不允許自暴自棄,哀莫大於心死,即使你現在倒數第一,只要你能頑強的戰鬥下去,最後你一定能成功。大學聯考不僅僅是考上一個大學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這一年的努力,為自己的一生奠定了一個堅實、自信的基礎,在以後的道路上,你也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難,但每每想到這一年你克服的困難,你還有什麼困難你不可戰勝了。

學習僅僅是一個手段,它真正目的是通過學習,練就一種頑強的心理品質——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持性,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的頑強性,學習善於冷靜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緒與行動的自制力。有了良好的習慣做基石,又有方法作指導,再加上自己的自信,我想搞好學習會是水到渠成的!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3

今天,鎮武裝部的赫部長給我們作了社會生活和安全知識法制講座,我感觸很深: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係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國小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是能否達到一代人和一個社會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計。加強安全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從學生一日作息時間看,除去睡眠時間以外,學生一天在課堂消耗的時間(包括作業),約佔他們生活時間的二分之一。在這個長長的時間裏,他們的認知、情感、性格、意志時時都在發展和變化着,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識一般都在學校裏獲得,因此,學校必須重視交通安全教育,發揮學校內在的教育因素,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羣,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範於未然。

防範於未然,重中之重是規範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範,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範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地方。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青少年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穫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我們千萬不可忽視了自己的安全問題。安全工作不可麻痺大意,它關係着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也關係着我們的健康和生命。為了讓大家都能在安全中度過,我在此跟大家簡單講一些安全法制常識,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注意活動安全。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温暖的環境裏,家裏受到父母的關心,校園受到老師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是家庭和校園生活、學習活動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倍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1、防磕碰。目前大多數家庭的居室空間不是很大,又放置了許多傢俱等生活用品,所以不應在居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遊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傷;有些居室鋪上地磚,滑倒受傷很危險,上幾年就有户人家小孩室內吵鬧滑倒,後腦碰撞在地磚上,而致死;特別是學校上下樓道、走廊都是堅硬的水泥或磚石,如果追逐、奔跑很容易跌倒受傷,發生安全事故。

3、防墜落。住樓房,特別是住在樓房高層的,不要將身體探出陽台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特別在清掃教室衞生時,同學們擦玻璃一定要注意安全。

4、防火災。居室和教室內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製傢俱、被褥窗簾、課桌、書籍等等,因此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室內玩火,更不能在室內燃放爆竹。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時,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有關煤氣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5、防意外傷害。錐、刀、剪等鋒利、尖鋭的工具,圖釘、大頭針等文具,用後應妥善存放起來,不能隨意亂放,防止有人受到意外傷害。

二、注意飲食安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衞生,否則就會傳染疾病,危害健康,“病從口入”這句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注意:

1 、養成吃東西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3、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味道就會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4、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衞生質量往往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5、不喝生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三、注意交通安全。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內容,其中的“行”,要涉及交通問題。同學們平日裏上學、放學,節假日出、旅遊,除了步行以外,還要騎自行車、乘公共汽車,交通安全問題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要從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識,確保交通安全。

同學們上學和放學的時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擁擠的時候,人多車輛多,必須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3、我們沒有交通民警指揮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橫穿馬路,可能遇到的危險因素會大大增加,應特別注意安全。穿越馬路時,要走直線,不可迂迴穿行;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段,應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在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才可以穿越馬路。不要突然橫穿馬路,特別是馬路對面有熟人、朋友呼喚,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進站,千萬不能貿然行事,以免發生意外。

4 、不要乘坐柴三機,車況不好、超載的車輛,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從保證交通安全出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規定,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而當你已經達到法定的騎車年齡,準備騎車時,則必須認真地學一學有關騎自行車的規定,要掌握騎自行車的基本要領。要在非機動車車道內順序行駛,嚴禁駛入機動車道。騎車至路口時,應主動地讓機動車先行。騎車轉變,要伸手示意。騎自行車不準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競駛、扶身並行,更不準一手扶把,一手撐物騎車。

四、注意社會生活安全。

國小生雖然年齡尚小,但已經不同程度地接觸了社會。目前社會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社會上還存在違法犯罪現象,國小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提高預防各種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對危險的麻痺和僥倖心理。同時也要樹立自我防範意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方法,增強自身的防範能力,使自己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能夠冷靜、機智、勇敢地去應付。

1、獨自在家,要鎖好院門、防盜門等。

2、如果有人敲門,千萬不可盲目開門,應首先從門鏡觀察或隔門問清楚來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應開門。

3、不邀請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給壞人可乘之機。

4 、外出或在公共場所,同學們遇到的社會情況會比較複雜,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加強自我防範意識。

如遇到特殊情況受到違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脅和侵害,僅憑同學們自身的力量很難防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門報告。

(1)報警電話的號碼是110 。這個號碼應當牢記,以便發生異常情況時及時撥打。

(2)撥打110電話,要簡明、準確地向公安部門報告案件發生的地點、時間、當事人、案情等內容,以便公安部門及時派員處理。

(3)打報警電話是事關社會治安管理的大事,千萬不要隨意撥打或以此開玩笑。

同學們,安全工作事關我們家庭幸福和健康生命,希望大家處處留意,事事小心,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對安全問題保持高度警惕。

今天我以法制副校長的身份,給大家上的第一堂法制課,希望同學們進一步提高法制觀念,在學法、知法、守法上有所幫助。,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同時更是拋磚引玉。由於本人的學識和能力所限,加上時間有限,準備不足,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學法、懂法、做一個守法的公民》

一、中學生應懂得哪些法律常識:

(一)法是如何解釋的這個問題,有無數種説法,漢語中的法字。左旁的水字是公平的意思。右旁的來自“神明裁判”故事裏的一頭剛直的獨角神獸。傳説當兩方打官司時,審判官便把拉出來,它的角去頂撞誰,誰就是不直者,誰就敗訴。律字是“均布”既“不偏不倚的意思。由此可知,在我國法律一詞的本來含義就是以國家強制力作保證的“公平、公正”,它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規定公民權利和義務,對社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範。

(二)法制,有廣義和狹義之解,廣義的法制,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總和。狹義的法制,指全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職人員和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嚴格按照法律辦事。社會主義法制是按照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意志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執法、守法和監督法律實施幾個方面的統一。中心環節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職人員和全體公民都要嚴格地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以確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實現統治和進行建設所必須的法律秩序。

(三)法律體系:我國的法律可概括為兩大類,一類是憲法和法律,另一類從屬於憲法和法律的規範性文件。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礎。它經過嚴格的立法程序,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就其內容和制定機關而言,可分為基本法律和其它法律,基本法律是指刑法、民法、訴訟法律、行政法律、經濟法律。其它法律是指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如森林法、商標法、海關法、食品衞生法。

規範性文件:

(1)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

(2)行政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各委員會制定。

(3)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准較大的市人大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低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規只在制定機關的管轄範圍內生效。

(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5)特別行政區的法規。

(四)什麼是違法與犯罪?

在這裏,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案例,事情發生在20xx年5月26日某縣城水上花園小區的住宅樓,這天是星期日,三位中學生在四樓的樓道窗前嘻玩,甲失手將乙推出窗外,重重地從高達20米的四樓摔下,當時乙的臉色鐵青,血從鼻孔、耳孔直往外流,在這裏我給同學們出三個思考題:(1)第一步應該怎麼做,(2)甲失手致傷乙,算不算犯罪,(3)如果甲構成犯罪,犯什麼罪。結果應是(1)儘快送附近醫院或是拔打120急救電話,治療傷者,同時報警。前提是如果鑑定部門確定為重傷,且甲的年齡已滿16週歲,首先是甲的這種行為構成犯罪,其次違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處三年以下有徒刑或拘役。這個案例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受害人的傷勢,如果是輕微傷,構成治安違法,如果是輕傷,則是自訴案件,適用刑法。

再次就要考慮的是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所謂刑事責任年齡,就是指對犯罪後果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定年齡。我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16週歲的人犯罪的,應負刑事責任。同時《刑法》第十四條規定,已滿14週歲不滿16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搶劫、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所以在這個案件中,如果某甲不滿16週歲,不構成犯罪。因為他是過失傷害,而不是故意傷害,但是某甲的監護人將承擔治療費用和行政處理。這裏我特要提醒違法和犯罪不是同一個概念。

首先違法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禁止做的及不允許做的或是應當做的而不去做的行為。犯罪是指觸犯《刑法》,嚴重危害社會,依照〈〈刑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

其次根據我們的辦案實踐,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違法治安管理的行為,觸犯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犯罪觸犯的是〈〈刑法〉〉。

第三,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對違法的處罰種類有治安警告、治安罰款、治安拘留。按照〈〈刑法〉〉對犯罪分子處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從以上我給大家介紹的有關法律常識和案例分析,違法不等於犯罪,犯罪必定違法,無論是違法與犯罪,同學們都不能觸犯,要從點滴做起,從遵守校紀、校規入手,做學法守法的好學生、好公民,禁止對老師的教育置若罔聞,否則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五)、怎樣區分打架還手和正當防衞: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衞,不負刑事責任。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雙方打了架,後動手的一方總説自己是在正當防衞,那麼,雙方打架後動手的一方其是正當防衞嗎?一般説來,打架後動手的一方不屬於正當防衞,這是因為正當防衞第一要件是必須針對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時,它包括有社會危害性的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對這些行為如果不採取防衞行為,停止侵害,將會對社會,人身等造成重大傷害。打架還手就不同了,甲動手打了乙,乙完全可以通過合法途徑解決。最佳的解決方法是學生應及時報告老師,公民可以報警,沒有必要動手還擊,動手還擊引起互毆,不利於社會主義法制和社會秩序。

所以兩人打架,不論何方被打致傷,還手的一方一般不算正當防衞。如何因還手打架而使事態惡化,不論是先動手造成的還是後動手造成的,對方都要負法律責任,但如果遭到對方的非法暴力侵害,比如先動手的一方拿棍子或兇器施暴,你就應儘快避開,脱離危險,並報告老師,但卻不可以正當防衞為藉口打人,把事情鬧大。任何時候都不能施暴。不論有理還是無理。我這裏有一個案例,即是20xx年7月在一個抗旱打水的甲乙兩户人家,甲家因抽水路過乙家的田地,水流進了乙家,甲便在乙家田埂上加固,乙以毀壞莊稼為由,拒絕甲加固,雙方撕扯,乙先用泥鍬打傷甲,這時甲順手拿起田旁的羊叉向乙刺去,致乙重傷,此案經公安機關偵破,甲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賠償醫藥費2。7萬元。多麼慘痛的教訓啊。20xx年8月1日晚,兩名男性乘客搭乘黃某的出租車至某超市旁時,持刀逼住黃某從其身上搶走現金200餘元和一部手機,將車鑰匙丟出窗外後下車逃跑。黃某拾回鑰匙後,兩男子已不知去向。黃某開車尋找,發現搶錢那兩個人正要坐一台摩托車逃走。黃某便用出租車車頭撞摩托車前輪,兩男子跳下車逃跑。黃某繼續駕車追趕,將其中一人逼在一處欄杆內。黃某在車內見這名男子手持尖刀在晃動,雙方僵持了約10秒鐘左右,這名男子又跑。黃某駕車將其撞倒,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後黃某撥打110報警。此案例出租車駕駛員不屬正當防衞,被法院因故意殺人罪被判刑。在法庭上黃陳述時,還在講是正當防衞。法庭剝回了訴訟請求。同時防衞過當,也要負法律責任。

面對不法侵害只要控制得住就行,那是1999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四合鄉安墩村一户姓田的人家菜地裏被一個小偷偷走兩斤辣椒,一斤西紅柿,被姓田的發現,他邀了四五個人,悄悄地將其逮住,對其毆打併致死。後姓田的依法被逮捕並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從這個案例來看,小偷偷東西是違法的,他應該受到處理。但不應該被打,他所觸犯的是國家的法律,你沒有權利對他毆打併致死,生命是至高無上的。任何人都沒有剝奪生命的權利。即使判處死刑,也要經嚴格的司法程序,並報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4

一、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於為孩子的生命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正能量

父母榜樣的力量,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孩子是複印件,父母就是原件,在孩子面前樹立好的形象,養成好的習慣,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父母們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手機電腦,但回到家中我們應該放下手機,遠離電腦,陪着孩子或與孩子一起閲讀,或者帶着孩子到室外,走進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關愛大自然,告訴他們自然界中花草魚蟲都有自己的生命,去善待每一個生命,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二、國小生階段生命教育:幫助兒童認識生活的內容、感受生活的樂趣

每一個生命來到世界特別不容易,每一個生命來到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奇蹟。我們要呵護每一個生命奇蹟,呵護自己,愛護自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也要呵護別人,關心和幫助他人。當別人受到傷害,看到別人痛苦時要萌生惻隱之心,不要去傷害別人。與人相處要友善,當別人需要幫助時,要主動幫助他人,在幫助的過程中,享受助人為樂的快樂,這就是生活的快樂。

三、生命教育是從根本上給予孩子生命健康成長的力量

認識自己生命與周圍人生命的關係。爸爸媽媽養育孩子,爸爸媽媽對孩子有養育之恩。老師教導學生,老師對學生有教導之恩。所以,在家尊重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學會感恩,感恩生命,感恩生活。認識生命歷程和人生的辛酸苦辣、進退取捨,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要正視死亡。為了少生病,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多進行體育鍛煉,在任何疾病面前,最好的良藥是強大的免疫力。人生中要做出很多次選擇,懂得進退取捨,走好人生之路。

四、扮演好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對兒童進行生命教育中的角色

家長首先是家庭的操持者,要有生活能力,過好日子,用心對待孩子和家庭,傳遞給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觀。其次是家庭的設計師,把家裏佈置的有條理,有品位,很温馨,要讓生活有儀式感,家假日或者家人生日時,大家坐在一起聚餐,讓家庭生活充滿格調。再次,家長是家庭的遊戲王,爸爸帶着孩子玩遊戲,媽媽陪着孩子講故事,讓家庭充滿生機和活力,父母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最後,家長還是家庭的哲學家,要做智慧型的家長,家庭遇到挫折和難關時,迎難而上,給孩子傳遞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

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家庭,可以營造出“共時美”,讓孩子將來無論走多遠,心裏始終牽掛着,無論何時,只要想起來就是温暖的,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想回家、且可以回到家的港灣,愛的港灣!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5

寒假期間,我有幸重讀了《龔雄飛與學本教學》這本書,對學本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龔雄飛老師學本教學的教學模式可簡單概括為“先學後教,互助展評”,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自學、互學、展學三大策略有機結合的體現。先學後教是當前教學領域的一場實質性變革,這裏的“先學”,就是要讓學生開展前置性學習,並以此作為新授課堂的起點,我們通常稱之為自學。我結合目前自己課堂教學實際,就為什麼要自學和怎樣進行自學這兩個問題淺談自己的想法。

《論語》有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裏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其實我們現在的課堂何嘗不應該如此?學本教學模式中把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第一時間直接面對本節課需要學習問題,積極開動腦筋嘗試並探索獨立解決學習問題,從而獲得成功體驗,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先學後教的實質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明確學難點所在,有利於在課堂上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本教學模式的起點,但傳統被動式的學習仍然存在當下的課堂中,要想使學本教學模式真正在課堂得到落實,關鍵在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讀書離不開思考,自學更是如此。“學而不思則罔”,要讓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知識,自學就是最好

的途徑,它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師要在提出明確自學要求的前提下在課堂上給學生創設輕鬆的自學氛圍,提供自學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帶着疑問有目的地去自主學習,為學習之後的自主嘗試做好準備。

在上一學期中,我在新授課堂上也嘗試佈置過課前預習,讓學生提前一天晚上自學,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並且在課堂上接受新知識較快,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如果留有預習任務當天的家庭作業會適當減少,不利於學生牢固掌握新知識;其次,對於學生的預習掌握情況難以把握,加上目前靈活掌控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對課堂的有效性有一定影響;最後,由於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引導學生自學缺乏目的性,成果不是很明顯。龔雄飛在這本書中提出,真正的自學是指: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深度思維參與且能夠引發方法思考的閲讀實踐活動。所謂的自學並不是老師完全不教,而是要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性、有深刻的思維性、有方法的反思性的去自學。如何對學生自學提供有效的指導呢?針對這一問題開發出了輔助性教學工具——導學案。要想使學生的自學富有層次性,必須有一定的問題引導作為框架。目前導學案的應用還是比較普遍的,但基本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龔老師提出了導學案開發的四條基本原則是功能導學化、導學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思維品質化。導學案的功能就在於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特別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有效指導,必須幫助學生解決“懂不懂”的問題。導學案的核心不是設計習題,而是要找到學生自學的重點、難點在哪裏,進而設計成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通過設置核心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思考,有明確的目標就能提高自學效果。核心問題的設置,要鎖定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這樣才能發揮導學功能。

如何優化核心問題的設計?龔老師提出了主問題設計策略,主問題就是鎖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核心問題。主問題的設置有兩個標誌,一是問題必須鎖定教學的重點或難點,二是問題必須變成思維訓練的引爆點。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設計出富有啟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維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在於將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轉化為教學的主問題,主問題導學是提高課堂教學優質化水平的關鍵策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展開教學活動,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核心問題,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四年級上冊有一節課是《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是在掌握平行四邊形之前,所以學生很容易把長方形和正方形歸類為平行四邊形。因此,上第二遍這節課時,在學生理解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後,我又設計如下環節:用PPT出示一個信封,問:“猜一猜信封裏的四邊形可能是什麼圖形?”七嘴八舌的議論後學生沒有辦法確定。這時增加已知條件:“它的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生大部分回答是平行四邊形,然而拿出的圖形是長方形,追問:“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生獨立思考之後進行討論、交流,最後歸

納得出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它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師進一步追問:“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生回答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把它和一般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對比,尋找出共同的地方之後同桌兩人相互説一説,最後板書出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都圍繞着“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這兩個核心問題在進行學習。像這樣,讓學生時刻處於核心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知識的過程,正是提高教學的有效策略。自學是學本教學的.起點,主問題的設計不僅關係到自學的質量,同時還能為後面的互學、展學奠定基礎。

國小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點,學會自學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作為老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6

寒假期間,我認真拜讀了龔雄飛老師的《龔雄飛與學本教學》一書,從中受益匪淺,獲益良多。本書既有理論性的指導,也有案例式的分析與解説,龔老師的“先學後教,互助展評”的教學理念對我們當下的課程改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和借鑑之處。下面我將詳細談一下我的讀書感受及心得。

一、本書概況。

全書共分四個章節,第一章節主要講述龔雄飛老師的成長髮展經歷及學本教學理念的起源。第二章節詳細闡述了學本教育的理念及學本教學的內涵及策略。第三章節以案例解説的形式,進一步闡釋學本教學,本章節對我們來説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第四章節是大眾媒體及業界對學本教學的評説。

二、我的思考及感悟

1.對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龔教授倡導的先學後教,互助展評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出了當前課改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課程標準指出:“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一。一方面,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落實,依賴於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另一方面,有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標誌,是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得到全面的發展。”書中龔老師對學生自學、互學、展學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均有詳細的論述。對當下課改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指導性。例如,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如下問題,學生互學時間過長,導致教學內容不能完成,學生互學時間過短,展學時效果不佳,從本書中,我找到了解惑的良方,學生自學不充分、不深入,那麼學生互學就會事倍功半,學生互學方法及策略不優化,學生展學的效果就會打折扣。龔教授所提出的“先學後教、互助展評”的教學理念來源於實踐,並提升為理論,又指導其實踐教學,龔教授本身這種深入研究教學規律的精神就應為我們大家所學習。

2.對我們當前的課題研究有了一些思考。

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困惑或者優化教學中的某些策略,根據以往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我感覺我們做的還不夠深入,只能説是淺嘗輒止,一知半解。龔老師的“先學後教,互助展學”的教學理念的生成,我想與他本人務實求真、勤學善思的治學態度有莫大的關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應向龔老師學習這種嚴謹務實、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對於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及問題,結合平時常規工作,我將以教學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閲讀書籍、網上查閲資料、與同事探討等多種方式,深入思考方法及對策,並通過實踐檢驗,逐步改進和完善方法。長此以往,我們也會逐步成長為像龔老師一樣的研究型教師,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3.對我們本學期的課堂改革工作思路有了一定的啟發。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要求,我們分校將基於課程標準內容的學習及教材解讀研究進行課堂改革,那麼怎麼改,學期末課改效果要如何,我想本書將會對我們大家都有很深的啟發和幫助。尤其是我們分校教師隊伍年輕化,年輕人善於學習,可塑性強,只要我們大家轉變教學觀念,方法得當,善於反思和總結,藉助總校骨幹教師們的帶動和引領,我想我們本學期的課改工作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學期伊始,我將進一步深入學習龔老師的“學本課堂”教學理念,逐步嘗試“自學、互學、展學”的教學方式,更多關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名學生真正熱愛學數學。讓每一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都能得到激發。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7

4月12日,聆聽了劉沛華老師講授的《自我成就教師的職業幸福》,使我受益匪淺,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學會自我調整、自我認同、自我培養。

自我認可尋到從教的篤定;自我調整修煉為師的從容;自我培養髮現最美的自己;自我培養尋找人生的目標。

追求幸福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它是一個永恆的的主題,擁有幸福感才能把幸福給予身邊的人。尤其是教師,能否時時處處感到幸福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因為只有擁有幸福感的教師擁有高尚的師德,良好心態,滿滿的愛才能把幸福感覺帶給學生,才能讓學生成為幸福的人。

工作中,我感受到教師的幸福感與學生的表現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幸福,老師才幸福。作為一名教師,你儘可能地去關心、呵護、鼓勵我們的學生,用我們的愛去感化他們,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温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享受職業的幸福。

人生沒有規劃,機會不會垂青。成功不會眷顧,幸福不會降臨。習慣規劃,受益人生。有規劃的人生才可能精彩!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8

這次中國小講座活動,為我們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帶給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在講座期間,我用心學習,認真聆聽專家講座,學習教學相關策略,並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這次講座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超多的補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時也解決了一些我以往教學中的困惑。下方是我透過講座獲得的點滴體會:

專家講座,讓我有一種與名師對話的感覺,我收穫着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其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尤其重要,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因為學生天生活潑好動,需要搞笑的東西來吸引他,帶搞笑味性的語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藝術也至關重要。教學中不僅僅教師要善於提問,還要善於啟發學生自我提出問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的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這樣才會始終沉浸在幸福的海洋裏。此外,教師應將自我學習和研究的理論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批判,這樣才會在教學中獲得進步,逐步轉向研究型教師,也才會體驗到工作的快樂和幸福。

教育信念,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動方向。有理想,才會有行動,當今社會多元價值並存,容易讓人迷茫,失去方向。在這次遠程講座學習中我對自我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降級地位如何,就應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追求自我的教育之夢,是每一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注重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養,教師的人格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好教師是引領學生進行用心選取的嚮導,好老師能飛無助的心靈帶來期望。優秀教師應加強個人品味的修煉,用熱情去點燃學生,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生命去關照學生。我從課程中、從教師們的教學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師的品味在於內外兼修、在於人格與專業的共同提升,修煉、激—情與創新是成為優秀教師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育是終生事業,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因此,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有豐厚的學識。優秀教師應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餘,擠時光去學習充電,“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深深感悟到:讀書學習,永無止境,方能使自我知識淵博、觀察敏鋭、充滿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幹涸。

教育是終生事業,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因此,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有豐厚的學識。優秀教師應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餘,擠時光去學習充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深深感悟到:讀書學習,永無止境,方能使自我知識淵博、觀察敏鋭、充滿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幹涸。

向書本請教,聽專家講座,聆聽名師的課堂,學習同伴的長處,這都是為自我的教育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作好準備。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自我的實踐,為了教育好我們新世紀的接—班人,否則皆為空談。於是,在講座期間,我用學到的東西來改善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

這次教師講座,讓我感受着新課程理念的和風,沐浴着新課程改革的陽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視野,提升了我的教研潛力,讓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有了真真切切的.轉變。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並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這次教師講座,讓我感受着新課程理念的和風,沐浴着新課程改革的陽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視野,提升了我的教研潛力,讓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有了真真切切的轉變。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並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9

前不久,觀摩聆聽名師講座,名師神采飛揚,聽者亦有心得。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應對着鮮活的教學對象,智慧的教師必然沒有相同的課堂。

網絡的迅猛發展,為我們帶給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超多的可學習資源,使我們的備課效率更高了。個性是名校名師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細緻深刻的教材解讀和精巧的教學設計,給我們的備課帶給了豐盈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然而,任何一種資源,我們都不能採取拿來主義思想。正因任何一種思想,都打上深深的個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師們在特定的時刻,特定的教學環境下,應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所作的個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許會與喚起你的共鳴,但這種共鳴不可能是教學實施時的成功之路。由於地域、語言習慣、知識底藴、教學風格,甚至於教學條件的不一樣,都可能使你的拿來的資料在自己的班級無法實施。從這些好處上來看,再好的課堂也是無法克隆的。

無論名師大家,還是我們身邊的同事學友,觀摹課堂或多或少給予我們教益。然而,你想克隆獲得好評的課堂,結果只能是東施效顰,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難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學生沒有別的班級出色,而是自己沒有對別人的經驗總結消化。

一旦讓別人的經驗成為自己的營養了,那麼你必然能獲得豐收的喜悦。

比如,讓學生獲得“特殊的稿費”,以此激發其寫作的興趣,這是教學中新鮮的創意。但稿費從哪裏來?你與學生的家長有時多少溝通?稿費的引導是否會引起負面作用?因此,創意的實現得需要有一個過程。一是要針對班級學生的習作現狀,他們的寫作熱情是否在消退?二是孩子在熱情消退的情形下,與家長悄悄地溝通,將節省的零用錢交給老師,用於對成功的作品進行獎勵。三是稿費刺激需要藉助一個有效的展示平台,比如班級或學校的刊物。四是不好放大稿費的物質刺激,而要將此作為提升學生精神境界,提高精神需求的轉折點。五是將“稿費”與平時的作文講評、賞識和鼓勵相結合,讓全體學生建立信服感,並能從中收穫到寫作的技巧,發表的快樂,從而將寫作並發表作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人有兩種思想”。此刻倡導的同課異構教學科研策略,教師在必須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必須的教學環境下展開教學進程,教學系統的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呈現出不一樣的教學風格。

充滿智慧的教師,應對不一樣的教學對象,能夠使同一種教學設計,產生不一樣的教學的過程,獲得不一樣的教學成果。此刻的“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正是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效範式。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0

此次自護教育專題講座活動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護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掌握遇險自護的技能,減少了青少年學生危險發生的條件和事故發生時自救能力的意識。首先,校長跟大家説交通安全意識。舉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案例原因,並講常見造成交通事故的理由。讓大家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還講交通知識,讓大家遵守交通規則。

此次學習讓我校師生意識到許多安全問題和潛在威脅生命災害問題,還懂得怎樣才能避免災害、和在火災中怎樣自護自救。我們只有加強自身安全防範意識,才提高我們的自救自護能力,才能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促使我們健康,快樂成長。生命是最值得永遠珍惜的,幸福是每個人人生的追求,安全是一個需要植入我們大腦的警示燈。

有一個健康的生命,在安全的環境下生存其實就是莫大的幸福。安全的重要性説的太多,其實只有當自己深處困境中才會感覺到安全對我們原來如此重要。讓我們認識瞭解身邊的不安全因素,從而去避免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也介紹了發生不安全事故後的解決處理辦法,這些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領悟,並能在實踐應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門課交給我們知識,向我們傳遞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視。

現代社會中隨着獨生子女人數的不斷增加,孩子成了家庭中人人關注的中心,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更是時刻牽動着父母和祖輩的心。國小生的安全及安全教育成為我國各國小高度關注的問題。如何做好國小生安全工作,抓好國小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保障國小生人身財產安全,促進國小生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學生的安全關係到社會的和諧,學校的穩定,只要教師、家長、學生都樹立起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特別是教師必須明確學生在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創建安全管理模式,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網絡,才能真正確保國小生的安全。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了劉教授的有效教學講座,感受頗深。

一、作為一位一線教師,應該積極積累

沉澱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有效備課作充分的準備。

二、正確理解有效二字。學生的知識積累是教學有沒有效的標準。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積累,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三、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幹去搞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

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要鑽研高效課堂理論及高效教學的實踐,積極研究高效教學,借鑑經驗,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充分實現自己課堂上所有時間的有效性。

四、善於發現研究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

我們應當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我們應當加強集體教研,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和“正確的廢話”,不亂搶佔本該屬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五、及時多總結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集體教研提問題,個體備課找差距,要學會反思自己和別人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交流,經常反思自己課堂的優勢和問題的存在,不斷改進,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高效的最終目標。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2

禮儀代表了一個人的形象。職場求職面試禮儀決定一個人面試的成敗。對於職場求職禮儀,我們究竟瞭解多少呢?或許很多人都忽略了職場求職禮儀的重要性。我對職場求職禮儀也不是很瞭解,但是通過這場講座,我深深感受到了職場求職禮儀的重要性,以及職場求職禮儀所包含的偉大學問。

通過“職場求職面試禮儀”這場講座,我學到了很多無形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很大的感觸。通過這場講座,加上自己對職場求職面試禮儀知識的瞭解,現在我將一一介紹一下職場求職面試禮儀的一些重要方面。

1、着裝禮儀。西裝的套色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職場求職面試的第一個印象。西裝的講究非常多,價格從高到低相差也非常大,如何選擇西裝確實要根據每個人自己具體的情況而定,很難給出統一的標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西裝應該保持同色的配套,並且面料以深色,尤其是深藍色為好,或是深色有細條紋的。西裝的搭配是至關重要的。不同的場合,應選擇不同的搭配方式。領帶的學問也是相當大的,使用領帶時,千萬不要使用領帶夾,至於領帶的長短,以剛剛超過腰際皮帶為好。褲子的不要太窄,要保留有一定的寬鬆度,也不要太短,以恰好可以蓋住皮鞋的鞋面為好。同時,千萬不要穿揹帶褲。皮鞋應該黑而不髒、亮而不新。

2、文明禮貌。不講究文明禮貌是面試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基本的禮節是必不可少的,文明禮貌,講究禮節是一個人素質的反映、人格的象徵。因此,面試時應注意:

(1)在開始面試之前肯定有一段等候的時間,切忌在等待面試時到處走動,更不能擅自到考場外面向裏觀望,應試者之間的交談也應儘可能地降低音量,避免影響他人應試或思考。

(2)切忌貿然闖入面試室,應試者一定要先輕輕敲門,得到主考宮的許可後方可入室。入室時不要先把頭探進去張望,而應整個身體一同進去;

(3)走進室內之後,背對考官,將房門輕輕關上,然後緩慢轉身面對主考官;

(4)向主考人員微笑致意,並説“你們好”之類的招呼語,在主考人員和你之間創造和諧的氣氛:

(5)若非主考人員先伸手,你切勿伸手向前欲和對方握手;如果主考人主動伸出手來,就報以堅定而温和的握手;

(6)在主考人員沒有請你坐下時切勿急幹坐下。請你坐下時,切勿喚若寒蟬,應説聲“謝謝”;

(7)儘可能記住每位主考者的姓名和稱呼,不要弄錯;

(8)面談時要真誠地注視對方,表示對他的話感興趣,決不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不要不停在看手錶;要注意和考官的目光接觸。

(9)回答問題要口齒清晰,聲音大小適度,但不要太突然,答句要完整,不可猶豫,不可用口頭禪;

(10)説話時目光要與主考人員接觸。若主考人有幾位,要看首席或中間的那一位,同時也要兼顧其他主考人員;

(11)注意用敬語,如“您”、“請”等,市井街頭常用的俗語要儘量避免,以免被認為油腔滑調;

(12)不要隨便打斷主考人的説話,或就某一個問題與主考人爭辯,除非有極重要的理由;(13)口中不要含東西,更不要吸煙;

(14)不要在主考人結束面試前表現浮躁不安,急欲離去或另赴約會的樣子;

(15)主考人示意麪試結束時,微笑、起立,道謝,説聲“再見”,無需主動伸出手來握手;

(16)出去推門或拉門時,要轉身正面面對主考人,再説聲“謝謝,再見”,讓後與先出門,然後輕輕關上門;(17)如果在你進入面試房間之前,有祕書或接待員接待你,在離去時也一併向他或她致謝告辭。

3、表情。面試成功與否與表情關係很大。應試者在面試過程中,應輕鬆自然、鎮定自若,給人以和悦、清爽的感覺。需要注意:

(1)進門時要表現得自然,不要緊張或慌張;

(2)面試時要始終面帶笑容,謙恭和氣。表現出熱情、開朗、大方、樂觀的精神狀態;

(3)不要無緣無故皺眉頭或毫無表情;

(4)不要直盯對方,也不要以眼瞟人、漫不經心,眼光宜落在主考人的鼻子上為佳,這樣既保持了接觸又避免了不禮貌的直盯;

(5)對方提問時,不要左顧右盼,否則主考人會誤認為你缺乏誠心和興趣:

(6)切忌面帶疲倦,哈欠連天,考試前一天一定要保持睡眠充足;

(7)不要窺視主考人員的桌子、稿紙和筆記;

(8)面試順利時,不要喜出望外,拍手叫好;

(9)作為應試者,不僅要時時注意着主考人員在説什麼,而且也要注意着主考人員的表情有哪些變化,以便能準確地把握住説話者的思想感情;

(10)為了吸引聽者的注意力,使言談顯有聲有色和增強感染力,在説話中可以適當加進一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和用指指人;

(11)在説話時切不可面露酒媚、低聲下氣的表情,企圖以鄙薄自己來取悦於對方。這樣做只能降低自己的人格。只有抱不卑不亢的態度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

4、舉止。舉止體現着一個人的修養和風度,粗俗習氣的行為舉止,會使一個人失去親和力,而穩重大方則會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在陌生的主考人面前,坐、立、行等動作姿勢正確雅觀、成熟莊重,不僅可以反映出青年人特有的氣質,而且能給人以有教養、有知識、有禮貌的印象,從而獲得別人的喜愛。具體説來,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動有動態。走動時應當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兩腿有節奏地交替向前邁步,並大致走在一條等寬的直線上。兩臂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擺動幅度不要過大。腳步聲應控制,不要兩腳擦地拖行。如果走路時身體有前俯、後仰或左右搖晃的習慣,或者兩個腳尖同時向裏側或外側呈八字形走步,是不規範、不雅觀的舉止;

(2)“站有站相”。站立時身形應當正直,頭、頸、身軀和雙腿應與地面垂直,兩肩相平,兩臂和手在身體兩側身然下垂,兩眼平視正前方,嘴自然閉合:雙腳對齊,腳尖分開的距離以不超過一腳為宜,如果叉得太開是不雅觀的。不應把手插在褲袋裏或交叉在胸前;

(3)“坐有坐相”。坐姿要端正。坐在主考人員指定的座位上,不要挪動己經安排好的椅子的位置。在身後沒有任何依靠時上身應正直稍向前傾(這樣既可發聲響亮、中氣足,令人覺得你有朝氣,又可表現出你對主考人感興趣、尊敬),頭平正,目光平視;兩膝併攏,兩臂貼身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自己腿上,兩腳自然着地。背後有依靠時,也不能隨意地把頭向後仰靠,顯得很懶散的樣子。就座以後,不能兩邊搖晃,或者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雙腿要自然併攏,不宜把腿分得很開,女性尤宜注意;

(4)—心理健康的自我呵護壓力導致身體和心理疾病這四個方面的心理壓力會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人一旦覺得壓力大,身心都會反映出來。所謂身體的反應可以導致各種不適,最簡單的就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身體不適會影響生活狀況、影響工作、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疾病,比如胃潰瘍、不孕不育、癌症等。在發達國家,醫學體系已經改稱為生物、心理和社會理念體系,也不再單純把人當動物看待,就是因為人有心理反應,有社會過程。

心理壓力當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會下降,腦力勞動成績也下降,嚴重的會導致工作系統的錯亂。當身體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作出嚴格的判斷非常難。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點兒不相干的,科學研究證明還沒有。一旦生病,應該積極地求醫問藥,積極考慮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體和精神雙管齊下,就更有利於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自我調節和減壓要分成幾個方面來實現。首先要提高認識水平,要知道心理壓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二,要逐步地變化,不要變化太猛,要把變化改為一種緩慢的過程,要有適應期。其三,維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規則,就是要從事適度的體育鍛煉,它不僅對身體有好處,對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在鍛鍊過程中,人會自然而然地擺脱一切煩惱。

其四,要進行社交活動,尤其是退休人員。

最後,如果確實覺得自己壓力太大,覺也睡不着,可以找專業心理諮詢人員幫助。不過,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有利於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到了某個基點才會產生負面作用。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3

上個周,我們利用中午時間聽了領導去學習的關於“建構區域”的一個講座,講座的主要內容是將建構遊戲的教育價值以及組織開展的情況進行了介紹。

首先在概念上我就理解的有偏差,在我的頭腦當中,建構區域的概念簡單的就是給幼兒一些積木、紙盒、箱子、易拉罐等物體讓幼兒自由擺玩。聽了講座後我才知道建構遊戲是指幼兒通過操作各種建構材料來塑造物體形象,反映周圍生活面積特徵或心目中遐想世界的一種感覺。原來建構遊戲不單純的是讓幼兒自己擺弄,擺個高樓大廈就叫建構,而是幼兒通過感知周圍環境利用這些積木進行心理塑造。幼兒可以通過感知周圍環境的事物,選擇其中的事物用各種材料進行塑造。

其次,建構區組織的流程的理解不同。每當讓幼兒玩建構區時,我只是簡單的提前告訴幼兒可以利用這些積木、雪花片等材料隨意拼插出高樓大廈等,然後幼兒自由玩耍起來,時間到了,本次區域活動就結束了。聽了講座才知道建構區域的流程為“確定構建內容——做好遊戲準備——計劃與探討——創意建構——交流分享”五大步驟,而我平時的組織只有兩個步驟“確定建構內容——交流分享”,中間省略了三步重要流程。在講座中的一節建構課堂中,老師和平時給幼兒上課一樣分為三個部分。

開始部分:老師出示幻燈片,講解內容,讓幼兒回答圖片中都有什麼,促進了幼兒的感知覺發展

基本部分:讓幼兒交流、計劃與探討,自己想擺出圖片中的什麼東西以及幼兒構建過程,培養了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束部分:請每組幼兒進行交流,告訴大家擺的是圖片中的什麼

整節課下來,幼兒積極性很高,而且想象力很豐富,有的想法連我們大人都想不到。而我平時把幼兒的思維完全侷限在高樓大廈這種有稜有角的事物當中,而這節課,幼兒能用提供的各種材料把恐龍、長頸鹿、蝴蝶等這種圓潤的動物都可以擺出來,比如恐龍的背鰭,幼兒懂得用三角形積木一個一個把它們擺出來,而且非常形象,整個過程都是小組合作,自由發揮,這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而且還發展了幼兒的發展思維,不會侷限幼兒的思想。

通過這次學習,我瞭解到我以前在班級進行建構遊戲時,太過於簡單,只是簡單的給幼兒講解遊戲規則,然後放任幼兒自由進行活動,活動結束後,也缺少了讓幼兒彼此間進行交流。看完講座後,特別是裏面那件建構遊戲的課程,我通俗的理解就是建構遊戲和平時上課一樣,都是分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的。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4

7月16日上午,在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講座上,06級的學錯的事情,其本質的一樣的,永遠都不可能有在對的時間做對事情的效果,甚至長陳勃講了很多關於他大學生活的經歷和整個創業的心路歷程。他説,電影會產生相反的影響。

合夥人裏面有一句話,就是千萬不要最好的朋友創業。合夥創業往往會讓朋友因一件事情佔了其他事情的時間,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同時也使得被佔用為利益不均而反目。創業初期,不管做什麼事情,在沒賺到什麼錢或者沒做大的的“其他事情”也沒有了當初想要的效果。這個關係一旦延續,就會導致之後的幾之前,除了付出汗水就是不斷努力,朋友之間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內部矛盾。但是件事情都會因此受到大小不一的影響。而這到最後的影響就是幾乎沒有一件事情如果開始做大了,每個人都會開始有不同的想法,很容易產生矛盾。朋友之間一能做好。

旦和利益扯上關係,就會變得複雜。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自己的好朋友然而,正確和不正確都是相對的,相對於不恰當的時間而言,就算是做了不一起創業更不容易。但是他本人並不建議我們這麼早就開始想這些東西,創業的違法、不損人、有道理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事情大可放到大三大四再去考慮。他認為在什麼年齡段就該做什麼事,不初戀怎在大學期間,有不少學生都有做兼職,這樣可以賺取生活費、學費,積累社會經驗,加深對社會的瞭解,有誰敢説不對。但對於大學生來説,最應該做的正間一心讀書,讀書才有效率,不虛度;娛樂的時間就不要考慮其他事情,盡情享確的事情,則是學習。學習是將來的就業之本。該讀書時,忙着打工;該工作時,受;休息的時間就只要靜心休息,才會徹底放鬆,不煩躁。故此,任何事情都有卻為畢不了業發愁。或者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本領,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只能其固定的時間,各居其位,井水不犯河水。若其中一項事情佔用了其他事情的時加入待業的行列了。

間,內疚、煩躁、緊迫、不安、猶豫,種種負面情緒就會接踵而來。

參加社團,投身實踐,交友旅遊,每一件都是正確的事情,但如果該上課的人們如此不安如此焦慮,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這個社會變化太快,節奏太快,時間不去上課、該學習時不學習,而去做這類事情,就很難説是正確的了。如果誘惑太多,人人都怕落後。有的人在大二就開始感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開始過忘記了這一點,不是本末倒置,就是因果顛倒,或者説貽誤了最佳時機。人的得多且過的生活;有的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經不知不覺按照父母的計劃前進。於一生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生命顯得更加短暫。有緊迫是,你開始害怕,害怕來不及做自己想做的,害怕來不及功成名就,害怕成為普感,想多做點兒事情,這種想法是好的,但還應該有必要的捨棄。要明白有得必通人,於是,別人考研,你跟着考研,別人考公務員,你也跟着考公務員,迷茫有失,不能雙贏時只能選擇放棄一樣。兩種事情都想做,就很有可能都做不好。的路上人滿為患。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內心信念總是可以輕易地重要的是,明確不同階段的中心任務。學習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這是毋被主流的或者旁人的價值觀撼動得搖搖擺擺,然後去複製別人的經歷,做了以後庸置疑的。打工也好、兼職也好、實踐也好、實習也好,都只能在完成了學習任還自我膨脹得厲害。

務的前提下進行,而不能把學習放在次要、甚至不要的地位。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有些人適合走自主創業道路,有些人卻適合在辦如果真想多嘗試、多收穫,就要肯於吃苦,加倍努力。同時兼顧兩件或者幾公室格子間裏嶄露頭角。只要找到自己的追求,並努力付諸行動,就一定會離自件事情,就不得不比別人多付出。因為要想得到雙倍的收穫,必須付出多倍的努己的夢想更近。不用去走別人的路,不用把別人的人生套用在自己身上,只要清力。

楚自己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情,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不後悔自己的決定就行了。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假如用8小時學習,就跟收納物品一樣,若想把各項事情安排得條理分明,把過去的時間整理得8小時睡覺,8小時做其他事情,這樣看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還是挺多的。但明明白白,就要把各項事情歸類整理到各個時間儲物箱。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做,是人們往往每次都會盜用睡覺的時間來做其他事情,不到半夜是不會睡覺的,天就會形成一個好的規律。該玩樂的時候玩樂,該談戀愛的時候談戀愛,該認真的天透支第二天的時間,第二天又透支第三天的時間,若到週末也不能調整過來,時候認真,該放鬆的時候放鬆。

那便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大學四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瞭解自所以,要保持一種“在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的心態。讀書的時己,懂得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可能存在於其他相關領域。需要仔細研讀這些論文和近幾年的期刊雜誌。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5

5月31日,我非常榮幸的在賀州學院聆聽了來自廣西師範初等教育學院的藍衞紅老師,以及來自廣西師院外國語學院院長陸雲教授的精彩講座,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我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頗多。

一、英語課堂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本身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説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在輕鬆、愉快中學好英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我認為首先老師要有良好的情緒。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良好的情緒能夠感染和引導學生。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更有利於營造愉悦、和諧的學習氛圍。其次,老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寓知識於娛樂中,進行愉快教學。

二、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説。

在這次講座中,兩位專家都提到英語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語課堂中設法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所謂“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語課堂搬到社會,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課堂,從而實現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溝通,變課堂為言語交際的場景和處所。“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有購物、採訪、自我介紹、遊戲(如猜謎、競賽)、問路、新聞廣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了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塑造學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三、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這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國小生剛剛開始學英語,所以教師英語的水平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自己的語音語調都説不好,那豈不是誤人子弟?所以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專業水平,堅持每天説英語,做到多讀、多聽、多寫、多練。

聽完講座,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們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學子們都在等待着我們給他們注入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要把學到的東西附註於行動,不斷探索,刻苦鑽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教好,培養出適應改革開放,會使用英語的各種人材。

講座課心得體會 篇16

這是一次令人全神貫注,不會去碰手機的講座;這是一次主講人激情澎湃,聽者酣暢淋漓的講座;這是一次沒聽夠,還想繼續的講座。

一個人在開場時表現得幽默很正常,一個人能滔滔不絕倆小時且持續地有樂點帶給大家,不得不説,這就是本事。這個本事來源於田鵬師兄的知識儲備量,閲讀的成百上千的書籍卷宗;來源於他切真體會的生活故事;更是來源於一名刑辯律師心懷正義温暖,眼含光芒激情去看待社會醜陋的那一面。如此,才有了今天站在法律門檻的我們,收益頗豐。

假如這場講座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點明七大思維模式—事實思維,證據思維,拆分思維,逆向思維,演繹思維,歸納思維,批判性思維,然後進行分析。我想,這會是一次令人昏昏欲睡的講座。妙就妙在,師兄走進我們,和廣大年輕法律人的內心—法律人心裏苦啊!而他今天能在這兒開一個成熟流暢的講座,苦過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目光所及,離開武漢這個有同學師長提供的温牀,選擇踏向未知的深圳。他哭過,迷茫過,倒下過,又苦苦掙扎一番,爬起來,執起筆,走向夜幕沉沉的寂靜,在“於歡辱母案”中,贏得了萬眾矚目的絢爛。

每次揚起的微笑,都是因為流過的淚水。每一位法律人的成功,都要獨自走過夜幕沉沉的寂靜。師兄用他的經歷給我們這些小年輕提前打了一劑強心針—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千錘萬鑿的磨礪。

緊接着,便在如何當好一個法律人上為我們做了剖析。首先是認識法學—一門社會科學,堪比文科中的數學,在案例分析中的常常用到數學方法。但不同點在於,數學系有唯一答案,法學能以説服人為答案,死板的法條,運用上,貌似又活了起來。再來是學習上。趁着大一大二的空閒,需要大量閲讀且廣泛閲讀。而我反觀自己開學兩個月,一本書都還沒讀完,切切實實敲響了警鐘。教材是機械的,可是在學習中,同一門課,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出對比,便是另一種學習之路了。教材閲覽後,挑一個最敏感的點,寫一篇論文,又是一個層次的提升,一次檢驗自己的方法。正確理性看待生活中的事兒,也能起到鍛鍊自己的作用。從客觀到主觀,從宏觀到微觀,先抽象再具體。一天多少事兒,四年下來,又有多少事兒。細微之處去打磨。除此之外,還要構建一套系統的框架。比如一本教材,通覽章節,再記住每一個一級標題,如此,便有了一本教材的整體把控力。學習生活上,都要做一個有條理的人,有條理才有邏輯,有邏輯才能推理,有推理才有結果。而當遇到疑難時,要有檢索能力,去查閲資料,去問相關人士。

走過大學的學習階段,到了上手時,仍舊是學習過程,面對一個事件,不能着急下結論,搞清事實,行為,情節出處,不斷追問且不限於眼前他人給出的結果,親手證明。從接下第一個案件,作出感悟,到十個案件成為經驗,一百個案件便要找規律了。應該説,法律人的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

法律人不認眼淚,不信假設,不靠猜測。法律無情卻有情。法律人,爭當社會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