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0篇)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5月,市看守所前後共收押十幾名涼山籍人員,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低,最高的讀到國中二年級,有5人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的純文盲。毛卓云為此專門購置了紙筆,自制了識字卡片,把監室變成了教室。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0篇)

開班一段時間後,班裏不識字的“付同學”學會了寫作文:“毛警官的話猶如清風一樣,驅走了我心中的陰霾,像雨露一樣滋潤着我乾枯的心田……”

在押人員陳某在擦牀板時不小心木屑扎進了手指,疼痛不已,居然哭了起來。

毛卓雲瞭解情況後,便拿了膠帶,想用膠帶把木刺粘出來,但沒效果,費勁周折終於將木刺拔出來了,流了不少血。毛卓雲用酒精棉球幫他止住了血,陳某看看沒事了,開心地笑了起來,説了一句“謝謝,毛爸爸!”毛卓雲當時還沒反應過來,自己咋成了“爸爸”,事後一想,可能是他缺少關愛的原因吧。

即便離開了看守所,在押人員也願意和毛卓雲保持聯繫,“毛管教説了,有困難隨時找他”。

毛卓雲曾經管教過的一名在押人員,回顧其自身經歷在監獄中寫了一本書《假如時光倒流》:“毀掉了我原本幸福的家庭,讓我從一個正義使者變成了惡魔的化身,惡魔最終並沒有走向毀滅,而是選擇了新生,多虧毛警官。”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這幾天,在押人員王某病情有些變化,毛卓雲也變得更操心起來。為了穩定他的情緒,毛卓雲花了一番周折,找到了王某的母親。

用情感來關懷這些患病的在押人員,這是毛卓雲20xx年來一以貫之的做法。考慮到管教民警的安全,看守所給他們配備了手套、防護服等設備,但毛卓雲從來不用。他覺得戴手套穿防護服,會使他和艾滋病在押人員距離遠了。“就像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從身體上,心理上關心他們,反而促進他們配合。”

坦誠相待這些患病的在押人員,説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背後的危險也是無處不在。眼前這疊厚厚的筆記本里,毛卓雲記錄下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瞬間。

豁出去幹,這是毛卓雲20xx年軍旅生涯歷練出來的氣質。20xx年,看守所艾滋病監區成立,面對這樣一個很多人眼裏為之色變、而且還是最普通基層民警的崗位,從部隊副營級幹部轉業的毛卓雲二話沒説攬了過來。毛卓雲希望從軍十幾年轉業回來,能做出一些事業,做出一些成績,而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崗位上,更能做出一番事業。

在平凡的崗位,展現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毛卓雲説,20xx年來,他送走了一批批在押人員,這些人在離開後,都不忘給他寫信,而信中對他的稱呼不是生硬的“毛管教”、“毛警官”,而是“毛老師”、“毛校長”,甚至“毛爸爸”這樣的温暖的字眼。

毛卓雲自勉,一定要繼續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優良傳統,做好每件事,管好每個人,這就是我本職工作崗位的初心和使命。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寧波市看守所成立艾滋病監區,面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強烈的恐懼心理和職業暴露的高風險性,不少民警都存在畏難情緒,市看守所領導犯難,哪位管教民警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這時,毛卓雲主動請纓,並立下軍令狀:“給我6個月時間,管好了我繼續,管不好另請高明。”

把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員收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全部瞭解清楚後,毛卓雲第一次打開了艾滋病監室的門。

透過厚厚的鋼化玻璃防護罩,毛卓雲看到在押人員無精打采地坐着,看他的眼神裏滿是鄙夷。

“他們用打濕的毛巾甩監室頂上的燈泡,用身體不停撞擊防彈鋼化玻璃門,我不敢進去,但又不得不去做工作,於是我想到寫信,我把信貼在玻璃上讓他們自己看,內容很簡單,幾句話,就是把自己要説的內容寫給裏面的人看。”毛卓雲用心寫下一字一句,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貼在監室的門板上,勸導在押人員遵守行為規範,為了自己和家人好好治療。

這個辦法很有效果,在押人員對毛卓雲有了信任感後,就開始和他們面對面地談話,有人感動地對毛卓雲説:“毛警官,自從我得艾滋病以來,親朋好友都拿我當瘟神,而你卻敢這樣和我面對面交談!”

監區從成立之初關押兩人到現在日均關押28人,年收押量從開始的30人發展到如今近100人,毛卓雲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同時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危險。

一次,毛卓雲與一名在押人員談話時,對方毫無徵兆地一拳打在毛卓雲身上。而更危險的一次,暴力襲警的艾滋病患者王某情緒失控,瘋狂攻擊管教和獄醫,毛卓雲二話沒説叫同事打開監室大門徑自走向近乎癲狂的王某,張開雙臂把他緊緊抱住。

突如其來的擁抱,讓王某頓時愣住了,淚水奪眶而出。毛卓雲用手輕拍他的背,猶如在安撫一個嬰兒,王某在毛卓雲的臂膀裏哭得像個孩子……

事後回想起來,毛卓雲坦陳自己真是有些後怕,“要是被他突然咬一口呢?真的是害怕!”案件判決後,在被送往監獄前,王某流着淚給毛卓雲深深地鞠了個躬。

20xx年,毛卓雲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將辦公室搬到了監室裏,擺上一張辦公桌,方便開展管教談心談話,和在押人員一談就是一上午,一坐就是一整天。

“作為一名管教,不一定要有什麼新招、奇招、怪招,但要有經常總結的習慣。”毛卓雲邊實踐邊總結,積攢了5大本十幾萬字的工作日記,總結出數十個代表性案例,歸納總結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近心法、正心法、勞心法、破心法、寧心法,為全省特殊監管對象管理工作提供經驗遵循,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每日與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打交道,猶如把自己長期暴露在高危的風險之中,毛卓雲會定期自費做HIV檢測,做完後卻常常害怕去領檢測結果。

“目前為止都沒有檢出病毒。”檢測結果總是令毛卓雲一身輕鬆。

用心管教這些旁人看上去作案累累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員,有意義麼?面對別人的質疑,毛卓雲説,“管好一名在押人員,就等於給社會排除了一顆‘定時炸彈’,管好了一羣在押人員,就等於給社會排除了一整片‘雷區’。”

曾經辦案民警在辦涉“艾”案件時,有太多的無奈: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憑藉着一張疾控中心診斷書,有恃無恐,屢屢作案,因為他們知道就算被抓了也關不進看守所。民警冒着被感染的危險抓住的案犯,就這樣被看守所以“不符合收押規定”而拒之門外,看守所沒法關,這些人最終還是流向社會,繼續危害社會。

今年上半年,施某某因販賣案羈押入所,頂着“艾滋”這頂帽子,肆無忌憚鬧事,街道、公安等都拿他沒辦法;王某某在明知感染艾滋病病毒情況下,惡意與多名女性發生性關係,身體狀況堪憂,對監所羈押安全構成了重大安全隱患。

面對這些“燙手山芋”的收押難題,毛卓雲思量再三後,向所領導作出“可以看管”的承諾,最終施某某順利收監,王某某以涉嫌傳播性病罪羈押入所。

辦案民警説:“真的感謝市看守所,感謝毛卓雲,這就相當於他們把風險留給了自己,把安穩留給了社會。作為基層辦案單位,我必須為他們點贊!”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知心老大哥、社會治安排雷員、一個會發光的警官……這些是對民警毛卓雲的評價。

在浙江省寧波市看守所裏,有一個特殊的監區,毛卓雲在這裏堅守了20xx年,成為全市公安唯一一名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員專職監管民警,摸索出了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用心感化了51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押人員,其中判處死刑3名(死緩2名),無期徒刑3名,20xx年以上有期徒刑13名,確保了每一名在押人員順利完成刑事訴訟,獲得了“全省政法系統先進個人”“浙江省公安機關愛民模範”等榮譽稱號。

寧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黎偉挺專程看望毛卓雲並評價説,“毛卓雲同志忠誠於黨的公安事業,承擔守護平安的神聖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卓越的業績,活生生的身邊典型,實實在在沒有水分,事蹟震撼人心、直指靈魂,是基層公務員‘執政為民、心繫人民’的真實寫照,是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楷模。”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9月10日上午,在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安徽和縣古井業務中心代表張連輝、李倫倫等,專程前往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向近日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的該校92歲退休教師、“中國好人”葉連平致以節日問候,並向“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會捐款1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做真人,釀美酒,善其身,濟天下”的古井企業核心價值觀,向為貢獻者致敬!和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代標陪同前往。

退而不休、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葉老師,如今是不折不扣的“網紅”:20xx年9月10日,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三家主流媒體同時報道葉老師事蹟。20xx年7月29日,央視“面對面”以《葉連平:與時間賽跑》為題報道葉老師事蹟,次日央視“焦點訪談”以《一位九旬老人的初心》再次報道葉老師事蹟。

據瞭解,葉連平1920xx年9月生,祖籍河北滄州。16歲時,上高中不久成績優異的他遭遇戰亂輟學,只得隨從當“洋廚”的父親到南京國民政府時的美國大華使館,做三年多勤雜工。解放後,因這段經歷,他孤身一人,輾轉漂泊,歷盡坎坷,飽受磨難。1978年11月,他由一名生產隊豬倌,變成當地代課教師,從此與和縣農村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任教後,他忘卻歷史恩怨,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苦鑽業務。不久,他創造的語文“四步教學法”轟動一時,在省內外推廣,進而榮獲省優秀教師、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

1991年底,超齡三年的他從從卜陳學校退休。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他淚流滿面,傷心至極,令身邊人無不動容。後來,周邊學校每遇教師病事假或其他原因人手不夠時,他總是招之即來,短則幾天,長則三年,從不推辭。

20xx年,看到農村學校英語水平差,嚴重拖後腿,甚至導致孩子輟學的狀況,他非常着急,於是利用在美使館時工作的特長,開設家庭英語課堂。

每天放晚學後,數十名學生直奔他家,搬起長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桌椅,在屋子裏或院子外做作業。他則一旁巡視指導,悉心解疑惑。

每逢雙休日或寒暑假,他便根據學生英語水平混合編班,分時段授課,因材施教,對症下藥。學生數少則三四十,多則六七十,有時縣城學生也趕來聽課,簡陋的小屋常常“人滿為患”。

一些離校較遠、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葉老師便留在家中吃住,最長的達三年,前後有30多個學生。多年來,葉老師不僅不收一分錢學費、生活費,還免費供應學生茶水、墨水稿紙,並且每年自掏腰包,花上數千元,帶學生到南京雨花台、安徽科技館等地參觀。他究竟為學生花了多少錢,他從未算過,他也不想算。

葉老師無兒無女,他把所有學生都視作自己的孩子。他説“我希望自己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呼出”,並留下遺囑,將遺體交給國家用作醫學解剖。他的感人事蹟還曾感動香港大學學生,以及加拿大、俄羅斯友人,專程前來近距離學習葉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敬業奉獻精神。

葉老師的辛勤汗水,改變了無數農村孩子的命運。從這裏走出的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清華、北大等名校生也不再少數。

葉老師因此獲得很多很高榮譽:1988年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20xx年榮獲“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xx年榮登“中國好人榜”,20xx年被中央組織部評為“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20xx年被評為“安徽省十大新聞人物”、 “安徽省道德模範”。20xx年9月5日,葉連平當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併成為馬鞍山市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第一人。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從20xx年辦‘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到現在,我沒有向學生收過一分錢。”“為什麼不收?”“在物質生活上我低水平,在精神生活上我高標準,這是我一直堅守的原則。”“但是掙一點錢沒有壞處啊!”“你説這個錢能夠解決任何問題嗎,我認為不能,我拿着國家的工資、吃着國家的糧,我不能再跟國家、跟政府、跟組織要賬,我要把省下來的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這段對話是前不久央視《面對面》著名主持人董倩採訪葉連平時的實錄。“時間對我來説太寶貴了,我都92歲了,還能活幾天啊,我就是舍下這條老命,也報答不完黨對我的恩情吶!”9月2日的採訪中,葉連平飽含深情地對記者説,“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加入黨組織,實現我人生最大夢想”

1920xx年,葉連平出生于山東青島。青少年時代的葉連平在南京當了一名勤雜工,聰明好學的葉連平有幸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後經人介紹,他來到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一個叫“卜陳”的小村,成了村裏的“豬倌”。因為村裏一位代課老師考上大學,他被鄉里舉薦為該村國小語文代課教師,每個月36元錢,這一干就是幾十年。因為工作成績突出,葉連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宣誓的那天晚上,這個連大山也壓不垮的老人第一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終於如願以償加入了黨組織,我要把自己剩下的日子全部交給黨,交給講台,交給鄉村的孩子們!”葉連平暗自發誓。

退休後的20xx年間,學校哪位老師有事情請假了,葉連平都主動代課,充當“替補”教師。那20xx年,和縣哪所學校缺少老師,他都樂此不疲上門為孩子們上課,短的幾個月,長的幾年。

辛苦的付出,讓葉連平榮獲了“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省道德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好人”等多項榮譽和獎勵。他把組織上獎勵給自己的獎金,要麼用於學校栽植樹苗、修築旗杆、購置二手風琴、安裝電燈、添置運動器械,要麼為老師們購買保温桶、毛巾、肥皂、臉盆等日常生活用品,葉連平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他的助人為樂精神贏得了大家的無比尊敬。

不忘初心,創辦“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葉連平生活的卜陳村,比鄰長江,地處省道。20xx年左右,村裏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每年暑假,頑皮的孩子們在省道邊上打鬧嬉戲,爬樹逮鳥,極易誘發安全事故。葉連平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我是共產黨員,又是退休的人民教師,我有責任和義務看護這些孩子呀!”葉連平説幹就幹,他將自己30多平方米的房間收拾出來,創辦和縣關工委首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為孩子們免費提供學習場所,義務教學,分文不收。從20xx年至今,葉連平創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共義務輔導留守兒童1000餘名。

因為看到孩子們學習成績進步快,他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孩子越聚越多,本村的、鄰村的,甚至連南京浦口橋林國小的孩子也送來了。

有的孩子因為住家比較遠,來回不方便,葉連平就讓孩子們吃住在自家裏。現已工作的洪瑞瑞同學爸爸去世得早,媽媽又遠走他鄉,年邁的爺爺難以撫養洪瑞瑞,葉連平知道後就讓她吃住在自己家裏,這一住就是兩年多。國中畢業後,葉連平將其送到馬鞍山幼兒師範學校讀書,並墊付了1950元的學雜費。此後,葉連平還通過烏江鎮婦聯為洪瑞瑞聯繫了烏江工業園振海重工企業負責人,解決了洪瑞瑞五年制大專的學費。

剛開始,老伴並不理解葉連平的舉動,她認為葉連平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根本難以承擔如此重負。上課不收費也就罷了,還讓孩子們吃住在家裏,一文不收,這不是“老二百五”嗎?!可看到丈夫無微不至地照顧這些留守孩子,老伴還是被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並默默地配合丈夫的工作。

20xx年間,葉連平輔導過多少孩子他自己也説不清楚,但幫扶過的孩子有多少人考上大學,成為國家有用人才,他一個也忘不掉,每每説到這些有出息的孩子,葉連平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對自己“摳門”,對孩子們卻非常捨得

“共產黨員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啊!”葉連平説。

20xx年,葉連平拿出2.1萬元退休金,連同烏江鎮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了葉連平獎學基金,獎勵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和資助家庭貧困的孩子。

基金成立8年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他又陸續投入5萬元。至今共發放了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42名留守兒童。

每年葉連平還要自掏腰包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夏令營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觀學習。安徽省科技館、安徽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讓學生親眼看看,比上課講多少遍印象都要深刻!”“老師的工作,絕不止在三尺講台上。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主要的!”葉連平説,走出去教育,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科學文化素養,還孕育了孩子們的家國情懷。

每年暑假,葉連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吸引了從省內外來的大學生支教團,他們在此開展暑期課外輔導活動,將七彩課堂搬進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豐富了孩子們的暑假生活,葉連平也自始至終全力為大學生支教團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為了讓有限的資金髮揮出更大的作用,葉連平省吃儉用。前兩年,他出行全靠自行車,每次都要騎車到離家7公里外的鎮上買菜,因為那裏的菜便宜。到南京給孩子們買學習資料,他就把自行車騎到好幾公里外的公交車站,再乘大巴趕往目的地。之所以這樣做全都是為了節約開支,把省下的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葉連平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平房裏,室內擺設陳舊,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穿着也極其樸素,至今仍穿着破舊的襯衣和帶有補丁的褲子。

發揮餘熱,當好“宣傳員”“戰鬥員”

在通往葉連平創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路口,一塊黑板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個黑板報是葉連平20xx年前創辦的,黑板報上書寫的大都是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內、國際新聞,從此經過的村民不時地停下腳步駐足閲讀。

“從這塊黑板報上,我們瞭解到了許多天下大事,內容很豐富!”村民劉福林説,這要感謝葉老師給他們提供了一處瞭解外界的窗口!

採訪中,烏江鎮卜陳學校校長居平樹介紹説,葉老師堅持20xx年為村民辦黑板報,寒來暑往,從不間斷,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是我們身邊最生動的教材,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

20xx年來,葉連平在教學之餘發揮餘熱,積極給有關單位作宣講報告,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警營,樂此不疲給黨員幹部和企業員工宣講黨的奮鬥歷程,開展家國情懷教育,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宣傳員”“戰鬥員”作用。

20xx年,葉連平被上級評為“三感人物”,獲獎金1000元,他把獎金全部用於“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購買課外讀物。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嚴格按照新時代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不已。”葉連平説,“我希望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牀上!”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從甘肅返回天津後,王婭即將面臨接下來的治療。與病魔抗爭的過程痛苦而漫長,半年多的時間、四個療程的化療,1米6左右的王婭體重驟減到70斤左右,頭髮大量脱落。就在醫生為她會診下個療程的治療方案時,王婭卻決定:停止昂貴的化療治療,用節省下來的錢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

王婭冷靜地説:“我產生耐藥性挺快的,第四個療程結束了,藥效在逐漸降低,而副作用在一次次的化療中在疊加。我越來越沒勁兒,越來越吃不下東西。放療時間又長,又痛苦,效果又不見得好,最後我想了想,放棄了。”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心中牽掛的是那些西部的孩子。此時,她還要完成一個未了的心願,那就是捐出自己的房子。幾經努力,生前捐贈終於成功辦理,王婭70平米的住房,在她生前就贈予給了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這也是她唯一的一套房子。有人勸她,病魔無情,要留下足夠的治療費用。可王婭總是説,自己有錢,別擔心,可實際上,她連救命的藥都嫌貴。從醫院回到家裏,王婭的進食開始困難,需要輸營養液維持。

除了在生前捐房助學,王婭還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連僅有的軀體也奉獻給醫學事業。

傾盡畢生積蓄與房產捐資助學,她用生命之火點,亮貧困學子求學路。如果説,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王婭傳遞的就是這種力量,她用愛照亮了更多人的心靈,喚起更多人的良善之舉。如今,“王婭精神”的火種在津城越來越旺……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台上,盲人中醫師朱麗華講述自己這些年的故事,一件又一件;台下,黨員幹部感動於情、銘記在心。

“我們福利院兒童護理部照顧的都是一些腦癱、肢體殘缺、智力低下、發育不全的孩子,他們的吃喝拉撒都需要24小時精心護理,麗華姐就是為這樣一羣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胡惠娟是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兒童護理部主任,在她看來,朱麗華是她和其他福利院工作人員的勇氣和動力,20xx年來,她始終堅守在孤殘兒童服務一線,沒有退縮,“每次想到麗華姐身上那股韌勁、鑽勁、幹勁,我就又有了勇氣和動力,一次次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朱麗華是我的摯友,更是我尊重的大姐。她失去了光明,卻用她的愛與温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市殘聯理事長聞人慶感慨道,這位她身邊的大姐,身殘志堅,心有大愛,樂於奉獻,以自己的模範行動,生動詮釋了紅船旁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朱麗華抹亮了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感動着周圍的每一個人。”

對於即將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的朱麗霞來説,朱麗華是她夢想的領路人。20xx年,品學兼優的朱麗霞如願考上了浙江大學。當這個貧寒的家庭為學費發愁時,朱麗華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學費,為朱麗霞的夢想插上了翅膀,讓她的人生不再低着頭。

“我對朱阿姨的瞭解,始於新聞上對朱阿姨事蹟的描寫。朱阿姨在失去光明的情況下,通過自學,獲得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一名中醫師;在闖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後,為社會無私奉獻——從為嘉興現役軍人提供義務推拿服務,到捐資助學行為變成一種常態,再到創辦私人診所,為社會服務,這一切,都令我肅然起敬。”朱麗霞動情地説,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因為一份善舉,有了勝似血緣的關係,也改變了一名優秀寒門學子的人生軌跡。“我知道,張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對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大影響,而今天,我想對朱阿姨説: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樣!”

“無論前方道路多麼曲折,我必披荊斬棘,闖出美好的未來。”這是對朱麗華的真實寫照,更是我市黨員幹部堅定理想,守好信仰初心的動力所在。

聽着朱麗華的事蹟宣講,現場的黨員幹部們情不自禁地為她鼓掌、點贊,紛紛表示要向她學習,時刻牢記初心,擔負起責任和使命。

市人大辦公室副主任易太賢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因為兩次意外雙目失明,重新樹立對生活的勇氣,就足以讓人佩服,後來她參加培訓學技藝,困難可想而知,但她不僅自強,還用大愛捐助了那麼多孩子,為她的奉獻和大愛致敬,向她學習。”

“朱麗華身殘志堅,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着我們,她的精神讓我們深受鼓舞。”聽完朱麗華先進事蹟報告會,海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費曉義和桐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範瑜都情不自禁地為朱麗華鼓起了掌,在她們看來,優秀的浙大學子朱麗霞已經在傳遞朱麗華的信仰和初心了,“這也激勵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去努力克服,斬除荊棘,不把困難當困難,堅定理想,不斷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聽了朱麗華的事蹟報告,真正體會到了一個紅船旁的特殊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人生境界。初心如磐,‘心燈’長明。”嘉報集團黨委委員張淵學感慨萬千,他感受到了朱麗華在人生道路上寫就的滿滿的自強不息、無私奉獻、樂於助人,“心中有信仰,光明在心裏,落實在行動,她的先進事蹟值得我們廣大新聞工作者學習。”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昨天一大早,麗華推拿診所裏就繁忙一片。

身穿白大褂的吳阿姨正笑眯眯地給患者推拿。在診室裏,她的推拿牀就在朱麗華的推拿牀旁邊。她們已經相伴20xx年,如今,吳阿姨和朱麗華就住在診所20多平方米的房間裏。

吳阿姨和朱麗華有很多相似的經歷。1990年,從來沒出過嘉興的吳阿姨去杭城學習推拿技術,“我沒讀過書,怎麼也學不好。”

1992年8月18日,一籌莫展的家人帶着她去市福利院找朱麗華。同是天涯淪落人,朱麗華毫不猶豫就接納了她。

“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我的人生不知道會是什麼模樣。在工作上,她是我的師傅,在生活上,她是我的姐妹。”在吳阿姨的回憶中,朱麗華總是傾盡所有幫助她。

吳阿姨對推拿不熟練,掌握不好力度,朱麗華就把自己當“小白鼠”,讓吳阿姨在自己身上練手法。吳阿姨沒按對經絡,朱麗華忍着痛指點她,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十次、百次。

經過朱麗華一年多的指導,吳阿姨技能大增,也開始在福利院推拿了。後來,朱麗華自主創業開了診所,一直把吳阿姨帶在身邊。

吳阿姨今年61歲了,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診所裏,工作不但讓她自立自強,還收穫了患者的尊重。如今推拿已經難不倒吳阿姨了,朱麗華總是讓她多學習,學會用手機,“盲人也要跟上時代。”

“朱醫師比我的兄弟姐妹還要親。”這兩天,吳阿姨心跳特別快,有時候一分鐘心跳90多下,朱麗華時不時就和她聊聊天,並想辦法治療。

每天晚上睡覺前,朱麗華都要再三囑咐吳阿姨:“不舒服的話一定要叫醒我。”

像吳阿姨一樣,目前在診所工作的有13位殘疾人,他們曾經是家裏的“包袱”,如今都變成了“頂樑柱”。同時,還有100多人先後跟朱麗華學習推拿技術,相繼走上了就業之路。

“讓幫助過的人活得有尊嚴,是我最大的快樂。”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經歷,讓朱麗華深知,只有就業才能讓殘疾人自立自強,才會真正被這個社會“平視”。

有人問她:“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嗎?”

朱麗華不以為然,“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20xx年她被推選為嘉興市盲協主席。市盲協的工作非常瑣碎,她就一點點梳理,一點點解決。在她的帶領下,市盲協完善了組織建設,形成了網格化管理,定期開展各類活動,真正成了殘疾人的家。

她對生活的樂觀和堅毅,最能感染殘疾人,讓他們重燃生活的勇氣,而對於遇到困難的殘疾人,她總是伸出有力的雙手,“能幫就幫一把。”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今年六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學生的回信中寫道:“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

信中提到的杜嵐老校長,是一位巾幗英雄。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到20xx年以101歲高齡辭世,這位投身教育事業一輩子的老校長,將一堂關於五星紅旗的愛國課上了64年。而後,女婿尤端陽成了她的接班人,把愛國主義教育繼續傳承下去。

一代又一代澳門濠江中學的學子們傳頌着杜嵐校長當年英勇無畏的事蹟。在新中國宣佈成立的那一天,她帶領全校師生在濠江中學升起了五星紅旗。當時升旗有很大的阻力,但杜嵐校長理直氣壯地説:“我是中國人,新中國成立,我們要升起我們的國旗!”就這樣,那面五星紅旗在澳門的上空飄揚了整整三天。之後每年的十一國慶節,學校都堅持升起五星紅旗。

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祖國!87歲的杜嵐女士,把枴杖一擱,登上升旗台,親自拉動滑輪升起了國旗,和孩子們一起迎來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陽光燦爛的第一天。

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同學們説:“我們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當我們面向國旗行注目禮時,心裏想,要是杜嵐老奶奶還在,該多好。”節目現場,他們朗讀了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給習近平主席寫的信,表達了他們從杜嵐校長的身上,從學習《品德與公民》課本,從駐澳部隊抗擊颱風“天鴿”的行動中,逐漸理解了什麼叫“祖國母親”。“祖國就像媽媽一樣,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她會張開温暖的懷抱關愛呵護我們,祖國母親就是我們的堅強依靠。”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20xx年11月28日,以《助學路上,點燃生命之光》為題,報道了身患重病的天津退休女工王婭“裸捐”助學的善舉。報道刊發後,西青區迅速作出反應,在醫療救治方面為王婭開啟免費“綠色通道”,成立醫護救助組24小時隨時待命,並定期為王婭作全面體檢。同時,特聘請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購進專用藥物及器械,幫助王婭和時間賽跑。本市熱心市民也通過各種方式關心王婭的病情,還有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甘肅的愛心人士在治療方面提供幫助。

遺憾的是,2月16日,王婭永遠離開了我們。連日來,刊登了《好人王婭,為助學傾盡所有》《王婭走了,留下沉甸甸的愛》《“好同學,讓我們來送送你!”》《好人王婭,完成人生最後捐贈》等報道。很多讀者深受感動,給本報打來電話傾吐心聲。“王婭阿姨,一路走好,願您在天堂裏笑容依舊……”來自王婭母校二十一中的教師動情地説,“雖未曾與王婭謀面,卻感覺相識已久。她的一生,平凡卻偉大。她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將傳承她的愛心事業!”

網上也掀起了學習王婭精神的熱潮,網友“沉迷北宇的六六小姐”留言道:“王阿姨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讓社會有了温度,讓生活更美好。我要像王阿姨一樣做個善良的人。”網友“任建好説話”留言:“之前天津有位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圓貧困生上學夢的白方禮老人,而今又有‘裸捐’助學的王婭,他們讓天津這座城充滿了人情味!”網友“如意”寫道:“王婭,一路平安,您是天津人的驕傲!”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葉連平在自己家裏開設英語課堂(後更名為“留守兒童之家”),免費給周邊孩子補習英語。教學用的書本、用具都是他拿自己的退休金買的。由於他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方法得當,補習的學生英語成績提高很快。他那間30平方米的老房子,一度擺滿了課桌。後來,吳江鎮政府出錢把他家對門的學校倉庫改建成兩間教室,一間供他上課,一間作為圖書室。

現在,葉連平的“留守兒童之家”裏有4個班級的70多個孩子,他一人身兼英語老師和語文老師。他戲稱自己沒有寒暑假、沒有周末,只有“黃金週”。有時,上午補習的孩子還沒離開教室,下午補習的孩子就已經到了,為了給他們多上一會課,葉連平就坐在教室門口拐角處隨便扒幾口午飯。

批改學生作業是葉連平極為重視的教學環節。沒課的時候,他早上8點就坐在教室裏,低着頭逐字逐句批改。即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也不時提醒記者抓緊時間,“還有好多作業等着批改”。

翻開葉連平批改過的作業本,滿目紅彤彤一片。其中,既有細緻的修改,也有嚴厲的批評語,還不乏諸如“你用作業本太浪費,而且還有損壞”這樣的親切提醒。被葉連平批改過的作業本,就像是被他塗了“大花臉”,許多孩子就調皮地叫他“大花臉”老師。

在教室的牆上,記者看到,葉連平細心地將每個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成績都記錄在紙上,不及格的都用紅筆記錄。“我會定期更新成績記錄,讓孩子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激勵他們更加努力。”葉連平説。

來過“留守兒童之家”的老師都感歎:這樣的教學任務量,不要説一名90歲的老人,就是一名年輕教師都難以承受。

20xx年來,葉連平從沒停辦“留守兒童之家”。許多經他輔導的孩子考上大學,甚至出國留學,葉連平欣慰地説:“看着孩子們學習進步,就能感受到豐收的快樂。”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面對世界頂尖強手的終極挑戰,中國女排在先輸一局不利中連扳三局以3-1逆轉力克塞爾維亞,時隔20xx年再度榮膺奧運冠軍。這場動人心魄的比賽,吸引了無數國人和世界球迷的目光。中國女排贏在頑強拼搏,贏的美麗大氣,女排展現給世界的獨特氣質和力量。這種中國氣派,不僅代表競技體育,更是植根在每個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核心價值,將會廣泛彰顯和弘揚。

中國女排在小組賽排名第4的不利情況下,不畏強手、頑強拼搏、屢克強手,讓對手輸得心服口服, 展示出高超的運動技能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充分繼承和發揚團結奮鬥、頑強拼搏、勇攀高峯的中國女排精神,完美地詮釋了以為國爭光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激發了國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海內外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世界的高度讚揚。

國人為女排歡呼喝彩,網民們傳瘋了:“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我們重提女排精神,那麼,這種精神是什麼?女排每一次奪冠,都是靠艱難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難的時刻,呈現出最頑強的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實質。

國人呼喚“女排精神”,“鐵榔頭”是女排精神最完整的見證者和實踐者,30年來她一直擔負着這種精神的傳承。其間,女排換了幾代,幾度沉浮,但郎平仍然不忘初心,仍然堅守着自己喜歡的排球事業,在女排最需要的時候,她擔當起了振興大任,雖然道路並不平坦,但她象榔頭一樣不屈不撓咬定目標不放棄,才有了今天的女排的再續輝煌。

早在幾個月前本屆奧運會分組結果確公佈,大家都為中國女排捏了一把汗:中國隊和世界盃的前三名再加上荷蘭、意大利等強隊同分在“死亡B組”。郎平直言:我從來沒見到過這麼強的分組,但是她表示:能做的就是面對現實做好最好的準備。當中國隊和巴西隊對陣形八強之戰時,幾乎沒有人相信中國女排會贏,因為巴西隊無論是經驗還是技術都遠勝中國女排。姑娘們就是一分一分磕下來,在這個“死亡之組”裏驚險出線了。

中國女排承載着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女排精神持續刷屏,郎平説:中國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並不會因為輸贏而改變,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的確,在奧運賽場,讓一個運動員變得偉大,讓一支球隊成為傳奇,讓一場比賽蕩氣迴腸、成為人們日後津津樂道的經典回憶的,確實往往是某種超乎競技的精神屬性。女排姑娘拼命苦戰為國爭光的背後,是平時的“艱苦奮鬥,刻苦訓練”,是賽場上永不磨滅的鬥志,是多年來凝聚成的“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在里約奧運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現詮釋出來,這就是永不過時並賦予時代的“女排精神”。

我們相信,熠熠生輝女排精神將激勵中國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上不斷創出佳績,更將激勵中國人上下同心共鑄中國夢。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日前,央視網公佈“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名單,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已故退休職工王婭作為天津市和國家電網公司唯一代表成功入圍。20xx年1月31日前,“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接受公眾投票,市民可以到“央視網”為“中國好人”王婭投上寶貴的選票。

除王婭之外,“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還包括中國女排、四川森林消防員、曾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顧方舟、戰鬥英雄張富清、獲得國家榮譽稱號勛章的樊錦詩等20名候選者。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已故退休職工王婭用生命做慈善,畢生捐資助學,事蹟質樸無華,傳遞了無私忘我、奉獻社會的價值追求,是國家電網公司系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榜樣,是新時代“普通人慈善”的典型代表,是“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最美國網人,體現了中華民族崇德向善、大愛無聲的傳統美德,生動反映了國家電網員工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她的先進事蹟在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網站、微博微信、新聞客户端、自媒體平台廣泛傳播,傳遍大江南北,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產生強烈反響,被譽為“中國最温暖的樣子”。在20xx年第一期“中國好人榜”中,王婭名列榜首;今年5月,王婭當選天津市第六屆道德模範;9月,王婭獲評天津市“慈善之星”。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很多年後,中國更強大了,中國人依然會想起20xx年8月21日的這個場景:中國女排姑娘站在里約奧運會冠軍領獎台上,齊聲高唱國歌:

“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中國女排里約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襲命運,咬牙死磕,絕地反擊,最終迎來氣壯山河的勝利!

這是里約奧運會中國人最關注的一場比賽。一位“80後”媽媽在朋友圈裏寫道,她帶着6歲的女兒在客廳裏看完了這場直播,“奏國歌時,我把女兒拽着站起來,一起跟着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刻骨銘心的集體記憶、共同情結,對中國人來説,中國女排就是集體記憶、共同情結。新一代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偉大勝利,又在中國年青一代中延續和強化了對這支隊伍和“女排精神”的認知和情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向世界緩緩打開。那是一箇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帶來了一場關鍵勝利。1981年年底,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7戰7勝,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

那時在中國,黑白電視機都不多見。決賽那天,人們黑壓壓一片守在電視機前、廣播前,收看收聽中國女排對陣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軍,中國女排3:2獲勝。舉國沸騰。天安門廣場上,人們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在今天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那是一個人人談理想為榮的年代,那也是一個國人爭先恐後用勤奮與智慧改變祖國面貌的年代,而中國女排用“五連冠”的佳績,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為當時的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誠如當時《人民日報》頭版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所言:“她們的勝利捷報,也使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全國人民得到極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們難道不應該好好向她們學習嗎?中國女排在體育戰線上為國爭光,我們就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多作貢獻嗎?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還不到5千億元,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萬億元。各個領域,中國都迎來了收穫時刻。中國人對待奧運金牌的心態,越來越理性。畢竟,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已不僅僅是體育了。但是,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對巴西、荷蘭、塞爾維亞的比賽,為何仍然讓中國人揪心關注、熱淚盈眶?

這又是一場關鍵時刻的關鍵勝利,遠遠超出了一塊金牌的含義。中國人從這場比賽中,看到了理想的復甦,看到了奮鬥的價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國已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和深水區,前面路上充滿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對改革的複雜形勢,許多人像中國女排在里約那樣“一分一分咬牙頂”,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縮,還有人墮落……在今天,時代和人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越來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如果沒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沒有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任何一個民族都難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談不上實現偉大的夢想。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堅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夢想實現的路徑嗎?中國人用“女排精神”去堅持去努力,像中國女排那樣專注、團結、拼搏,一定能夠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的提出,基於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的歷史大背景以及當代中國發展現狀,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指明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夢想總是美麗的、動人的,是激勵人前行的不竭動力,但追夢之路,並不平坦,有不少的艱難與險阻,有不少的挑戰與考驗。

如果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中國女排之崛起,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投入改革開放;那麼,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女排的勝利,將再度激發中國人的精神動力,自信地走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周秀芳,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為圓支教夢想,她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隻身遠赴湖南、貴州偏遠山區,展開艱辛的扶貧支教歷程。她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在湖南籌款建造九所希望國小。如今,5所希望國小已建成,學生們搬進了新校舍,20xx年又有3所希望國小舉行落成典禮。同時,她又將自己的理想再次放大,愛心再延續,從最初的計劃造“9所”增加到了“13所”。她還通過自己的“朋友圈”,為山區貧困學生送去百萬元的物資,為100多位孩子找到結對資助人,用大愛情懷為山區孩子點燃了希望與夢想之燈。

支教報恩,少年困苦受助,老來支教扶貧報恩

國小四年級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沒法上學。“後來老師來到我家,説我不讀書可惜了,他願意幫我交學費。”周秀芳説,正是因為這段困苦的少年時期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着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麼。

20xx年,周秀芳已退休20xx年,她從一位曾在貴州支教過的大學生口中聽説那裏很需要教師,毅然放棄了清閒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20xx年秋天,周秀芳來到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蠻納村國小支教,一待就是一年多。支教期間,周秀芳走訪了班級裏所有學生的家庭。20xx年春節周秀芳回家過年,聽好友説起湖南省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過完年後,周秀芳和好友孫紹富一起前往湖南漵浦,從此踏上了千里助學路。

籌資援建,山裏的希望國小拔地而起

周秀芳一邊在支教,一邊想着怎樣改變這裏的現狀,為孩子們爭取支援,她將桐林國小的圖片配上文字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早年在寧波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後,親自趕到桐林國小考察,當場決定出資40萬元,委託周秀芳重建學校。

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房子裏,周秀芳住了下來。白天,她在借來的教室為孩子們上課,課餘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幹部一起,與村民商量着解決一些建校中遇到的問題。在建設桐林國小期間,周秀芳和孫紹富還抽空走訪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國小。一次次的微信溝通、現場接待,周秀芳和孫紹富為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經籌款近300萬,為山裏的孩子籌建9所希望國小。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圖書……除了籌建希望國小,周秀芳和孫紹富還通過各種途徑,為當地孩子籌集了大批物資。“這些東西來自一個叫寧波的愛心城市,我只是個‘愛心搬運工’。”周秀芳説。

愛心接力,一個人影響一羣人

周秀芳膝蓋不好,有恐高症,血壓也高,但説起山區孩子的事情她滔滔不絕,卻很少和別人説自己的苦。九江溪鎮政府考慮在山區生活條件差,主動提出讓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鎮政府裏,被她婉言謝絕。她説,“要是享福,我還不如直接回寧波去。”

為了省下錢用於助學,周秀芳老師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牀,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她在漵浦縣九溪江中心國小宿舍的全部家當。但周秀芳為孩子們花錢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常送上幾百元錢;留守兒童過生日,她常買來生日蛋糕。為了使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募集資金給當地學校買來電腦。

腳步不止,為了孩子們,願意幹到80歲

20xx年12月,周秀芳為改造校舍的事回到漵浦。“我給自己定的任務還沒完成。”周老師説,她計劃在漵浦縣興建的9所希望國小雖然目前已經完成了5所,但入駐的老師還沒有着落。“我想一個學校最少要一個老師,最好是兩個。因為又要上課又要給孩子們做飯,一個人忙不過來。而且這些學校都在高山上,兩個人能相互照應。”

快70歲的她,一個人教着3個年級的課,還要管二三十個孩子的吃飯問題。“老實説,身體確實有點吃不消。如果有人願意來幫忙,哪怕是愛心接力,一個人一次一個月也行。”周秀芳説,她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來加入支教扶貧隊伍。

她發愁的第二件事是建設資金。她發起援建的希望國小——漵浦縣兩丫坪鎮黃金村希望國小已經開建,目前她已經從寧波教育系統爭取到了15萬元,從漵浦縣當地財政爭取到了一部分支持,還有一部分資金尚無着落。計劃中,還有三所希望國小也在籌建。

此外,周秀芳和孫紹富還一直在為建設支教基地的事奔波。他們準備動員愛心人士在漵浦縣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兒園和一個支教基地。今年已經69歲的她,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只要我的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再為孩子們幹上十年。”

簡要事蹟

20xx年,周秀芳不遠千里,舍家離子,從東海之濱的浙江寧波來到雪峯山中的湘西漵浦支教助學,為山區貧困孩子點亮一盞盞希望之燈。目前,她和她的愛心團隊已發展到3000多人,在懷化漵浦山區捐建希望國小21所,其中已投入使用8所,讓322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xx餘萬元。周秀芳的愛心事蹟在家鄉寧波和湖南漵浦兩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新華社、人民網、央廣、浙江日報、湖南日報等幾十家全國與省、市級主流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周奶奶的支教故事,不斷感化着大家,她總是強調,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她只是一個愛心搬運工。在學生張剛之外,不少寧波人也紛紛伸出了援手,越來越多的人集聚在周秀芳周圍,形成了一個愛心團隊,寧波和漵浦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很多人通過電話、微博、微信等方式聯繫到周秀芳,通過她在需要修建教學樓的村級建明亮的教室,通過她找到需要助學的兒童,在她的牽線搭橋下,愛的火焰在漵浦已燃起燎原之勢。

江東區退休教師協會就是其中的一股力量,該協會會長王煥臣告訴記者,他們知道周秀芳的事蹟後,都很感動,就發起了捐助活動。前後共收到捐款25600元,全部買成了書,快遞到了周老師支教的地方。北斗溪鎮來鳳村受地理條件限制,資源不足,學校基礎設施薄弱,無法滿足師生需要。經過周秀芳的引線搭橋,寧波象山石浦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傅萃拿出自己教書以來省吃儉用的20萬元捐修來鳳石浦岑玉希望國小。20xx年10月19日,該學校建成時,傅萃來到了現場,她説,自己也是農村出生,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什麼比看到山裏的孩子們擁有明亮的教室、乾淨的桌椅歡呼雀躍,能擁有一雙追求夢想的翅膀而感到由衷的開心了!

“我要代孩子們向各位好心人深深地鞠上一躬。”在來鳳石浦岑玉希望國小建成典禮上週秀芳説,她只是一個愛心助燃劑,將家鄉人的愛燃燒到貧困山區,讓山區孩子感受到異鄉親人的温暖和深情。據瞭解,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周秀芳愛心團隊先後在該鎮牽線建了5所高標準的村級希望國小,讓1700多名孩子搬進了新教室,穿上了新校服,背上新書包,有了新文具。並結對幫扶30多位貧困生上學直至大學畢業,累計資助達280萬元。

愛心零距離,温情天下傳。周秀芳和她的愛心團隊帶給孩子們的不僅是嶄新的教學樓,更是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圓了一個明亮的夢,點燃了希望之燈。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北京時間8月21日,巴西里約熱內盧小馬拉卡納球場,中國女排3:1擊敗塞爾維亞隊,時隔20xx年曆史上第三次捧起奧運會冠軍獎盃。

郎平和她的隊員們在小組賽出師不利的情況下上演“絕地反擊”,東道主巴西、小組賽曾戰勝自己的荷蘭和塞爾維亞都沒能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

對於向來有“女排情結”的中國人而言,這個冠軍重於千鈞,五星紅旗飄揚那一刻,《義勇軍進行曲》響起那一刻,激動與幸福的淚水美於一切。

感動,是一種力量,它總能直抵靈魂,温潤心靈。

《感動中國》的意義之一就是給所有的觀看者以信心:不要沮喪,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讓你感動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邊。

雖然它不是頒給個人,但是十一總會讓我們想起一加一大於二,還有它代表着一個團隊。絕地反擊,上演驚天逆轉。比的是實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氣,奮勇拼搏,決不放棄。這是女排精神,是激勵中國前行的力量!

20xx里約奧運賽場上,中國女排姑娘們團結一致,一路力克強敵,時隔20xx年重奪奧運冠軍!女排精神,再次激勵了億萬中國人!《感動中國》20xx年度特別緻敬,中國女排!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近期,中國女排隊員們在“世界盃”賽場上大放異彩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適逢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65週年,時光如梭,我們不禁感慨,在這些歲月裏各級人民代表尤其是基層人民代表“隊員”,沒有聚光燈、沒有“大舞台”,但他們為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卻默默付出和努力,值此一生,無怨無悔。

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艱辛之路。眾所周知,新中國的建立一路伴隨着硝煙與炮火,飽含着無數革命先烈的滿腔熱血,無論是近代鴉片戰爭列強帶來的巨大創傷,還是日本法西斯主義造成的世紀罪惡,均讓中國人民飽受煎熬——直至毛主席在天安門向世界莊嚴而有力的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才讓長時間都不曾改變的局面得到徹底改觀。此中過程讓人屈辱、沉思再至熱血沸騰,也讓中國人民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在“主人翁”的定位上將生活點燃更多希望的火苗,煥發出不一樣的色彩。

創造“中國式奇蹟”的必然結果。經多方深思熟慮和充分調研論證後,1954年9月,我國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輔之以政治協商制度的施行。“人民的代表人民選,選好了代表為人民”,在這樣強烈的時代呼聲中,中國人民真正成為了時代的“掌舵者”和“弄潮兒”,並在各級人民代表的“牽針引線”下,全國人民齊心聚力由下而上找問題、抓建設,達成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提升了GDP,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了城鎮化率,又緊抓生態環境,甚至“舉全國之力”撲到了精準扶貧……人民羣眾在其中的參與度之高、獲得感之強,讓世界大為驚歎!

堅持“人民的民主”的無悔選擇。在一系列巨大改變和時代變革之中,我們有一羣“低調奢華有”的羣體,他們沒有資本主義政治家的面色狡黠,沒有歷經物慾橫流的圓滑商人的狐媚苟且;有的只是常年深入基層走村串户的“老實”,有的只是瞭解羣眾所思所想後收集民情民意逐級向上的堅持,有的只是發現問題後據理力爭哪怕面紅耳赤只為整改及時的擔當……他們沒有一句怨言悔話,在長期堅守的“倔強”付出中,他們早就是那萬千羣眾“微心願”的承載者,也是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堅實“脊樑”!

這樣的“舞台”,説大不大,剛好裝下一個即將迎來民族復興的“有心”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