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觀看一帶一路心得體會

“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大的工程,建設一定是沿線國家共同努力推進經濟發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議、符合沿線國家的反戰戰略。本站小編在此整理了20xx形勢與政策觀看一帶一路心得體會,供大家參閲,希望大家在閲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形勢與政策觀看一帶一路心得體會
20xx形勢與政策觀看一帶一路心得體會篇1

一、一帶一路的概念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xx年9月和10月由xx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二、時代背景

絲綢之路是張騫於西漢(公元前220xx年―公元9年)出使亞洲中、西部地區開闢的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用智慧、勇氣和汗水開拓了連接亞歐非大陸各文明的人文、貿易交流通路,與沿線各國人民共同鑄就了輝煌的古絲綢之路。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華民族的靈魂與血液中,成為了中國參與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交流活動的重要依託。

進入21世紀,面對復甦乏力的全球經濟形勢、紛繁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局面,xx20xx年9月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覆蓋中國西部9個省區及中亞、西亞、高加索地區甚至南亞相關國家;同年10月,訪問印度尼西亞時又倡議“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中國由海路與東亞、東南亞、南亞乃至歐洲、非洲國家的合作,這兩個倡議合併簡稱為“一帶一路”。黨的xx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快與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這標誌着“一帶一路”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xx年年會開幕式當天,中國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三、絲路新圖

打開世界地圖可以發現,“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無論是“東出海”還是“西挺進”,都將使我國與周邊國家“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民心相通”。無論是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從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角度看,都有利於沿線各國政治互信、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等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優勢。

四、一帶一路會影響我們什麼?--幾個熱頻詞

命運共同體:亞洲夢

“70年來,亞洲國家逐步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從相互封閉到開放包容,從猜忌隔閡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認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博鰲亞洲論壇20xx年年會開幕式上,主席的主旨演講,準確深刻地總結了亞洲國家合作發展的歷程和成果,引起高度共鳴。一切發展都應是包容的發展,不應落下任何一個羣體,“命運共同體”充分體現了亞洲國家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高度認同和積極作為,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已成為亞洲國家的強烈共識,成為共同的“亞洲夢”。

作為亞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在推進亞洲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中國必須是“領頭雁”,中國也有能力承擔起這樣的角色。黨的以來,xx出訪中有一半以上的足跡留在了亞洲國家,與世界各國領導人談到“命運共同體”的話題不少於10次。其中,借用古代“絲綢之路”歷史符號,承載中國夢、和平發展和大國責任的“一帶一路”,不僅是一國實現發展的重要路徑和地區乃至全球實現繁榮的必然選擇,更關係到全民的共同福祉。

“一帶一路”:從構想走進現實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主席關於“一帶一路”的精彩論述獲得國際輿論高度熱議,“絲路熱”由此掀起高潮。“一帶一路”是實現“命運共同體”夢想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後,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截至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已增至57個,“朋友圈”不斷擴大。在此之前,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已在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有了早期收穫,從構想走進了現實。

經濟新常態:中國自信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中國經濟的發展沒有唯一的答案。但的表態卻令人振奮和鼓舞:“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繼續給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中國將同大家一起,共同驅動亞洲發展的列車,不斷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中國崛起大勢不可阻擋,這就是中國的自信。

五、“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什麼改變?

一是有利於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着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二是有利於改革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總體呈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格局。“一帶一路”在我國國內段覆蓋了中西部的大多數省份,讓廣大中西部地區由原先的“內陸腹地”變成現在的“開放前沿”,為中西部地區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契機。

三是有利於經濟轉型升級。“一帶一路”為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過剩產能化解提供了廣闊的戰略迂迴空間。東部地區受污染治理、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我國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我國的部分產能過剩或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出去,可以為我國的經濟轉型升級留出必要的發展空間,既可以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四是有利於全面深化改革。“一帶一路”戰略的宏大程度前所未見,初始階段具有較多“構想”色彩還有很大的解釋空間。要在關注外部空間和機遇的同時,堅持深化改革、完善體制,以內部調整和改革來強制度、增效率、促公平,標本並治,靈活、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行業、地域或市場重點,確保該戰略規劃的具體實施能夠達成預期的政策目標,保證國家健康、長遠、穩定發展。

風起揚帆正當時,四海同心逐新夢。"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中國願意與沿線國家一道,和衷共濟、相向而行,再現古絲綢之路曾經的榮耀與輝煌,共同鑄就團結、發展、繁榮、文明的希望之夢。

20xx形勢與政策觀看一帶一路心得體會篇2

“‘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上,主席全面總結了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的豐碩成果。“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積極進展説明,這一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4年,致力於戰略對接、優勢互補,“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得以實現;從陸海空通道、信息高速路到鐵路、港口、管網,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形成;合作廣泛開展,人們往來頻繁,心與心的距離拉得更近。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推動着參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增進了億萬人民的民生福祉,為人們帶來沉甸甸的獲得感。

在演講中,主席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闡述了當今世界的發展大勢和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面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怎樣減少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以互聯互通為着力點,促進生產要素自由便利流動,打造多元合作平台,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是要開闢一條人類社會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實現共贏和共享發展。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當今世界的很多難題,深層原因都在於發展不足。在發展問題上,各國相互依存,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一帶一路”建設之所以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應者雲集,就是因為它找到了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迴應了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如主席所説,“一帶一路”建設,是歷史潮流的沿續,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確抉擇。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一再表明,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協調合作是必由之路。主席以4年來的豐碩成果向世界表明,“一帶一路”建設通過打造發展這把金鑰匙,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了新能量,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找到了新路徑。

“人類歷史始終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發展。”過去,戈壁的陣陣駝鈴、海洋的點點雲帆,見證了人類文明的大交流。今天,沿着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一帶一路”建設也必將成為21世紀的偉大敍事,書寫人類歷史更壯麗的篇章。

20xx形勢與政策觀看一帶一路心得體會篇3

20xx年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通過學習瞭解,我對“一帶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在20xx年9月和10月由主席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醖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新加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絲綢之路既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當代中國文明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復興的有效方法,是大國崛起所依託的時代精神。

“一帶一路”構想與“中國夢”的理念相輔相成。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在思想上,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時刻通過各種途徑關注國家和國際的動態 在學習上我,認真學習每一科專業課課程和選修課程,取長補短,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課業,我還廣泛涉獵其他專業知識,不斷開拓視野,為日後邁向工作崗位做準備。

在工作上,時刻都不忘本身的職責所在,認真完成領導老師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樸素節儉,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尊敬師長,平時積極與老師、同學交流溝通、融洽和睦地相處,儘自己所能來幫助與需要幫助的人。

課餘時間,我積極參加學校、院系組織的社團活動,積極鍛鍊身體,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注意克服本身的缺點和不足,爭取在思想、工作、學習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以上是我近期在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