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2篇)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1

高金英老師的講座我是通過看碟學習的,而且是一氣呵成,我沒有感覺到疲勞,反而如沐春風。高老師的幽默、樂觀、豁達,令會場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與掌聲,讓我們真正領略了一個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高老師就像一本厚重的書,讓人百讀不厭,讓我感觸頗多。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2篇)

高金英老師説:“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在人情味,人情味就是陽光的味道,師愛就是師魂。”她引入一則寓言:北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脱下來。北風使出渾身的力氣,颳得天地間飛沙走石,一片昏暗,但風越大,越是寒冷,行人的大衣裹得越緊,結果它失敗了。而太陽它不聲不響地將陽光灑向大地,使天地間温暖而明亮,行人漸漸感到熱了,就解開了大衣的扣子……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個多麼偉大的稱呼啊,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教師身上的擔子和揹負的責任是多麼重!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你是想讓他們流光溢彩,還是讓他們黯然失色,這就要看你這位靈魂的工程師怎樣為他們着色。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一個對學生沒有愛的教師,我們怎麼能期待他雕琢出高尚的靈魂來。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既然人家能把寶貝交給你,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地去關心他們,去呵護他們呢。一句忠言,一個善舉,都能在孩子的生命裏烙下深深的印記。我折服於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果”的育人智慧,感動於這位樸實的教育家那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尊重和寬容孩子的廣闊胸懷;更崇拜魏巍筆下那位“教鞭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美麗教師。我們不是萬能的上帝,但不妨把自己當成上帝派來愛每一個孩子的天使,讓每一個生命都體驗到自身成長的喜悦和價值,這也是教育最平凡也最神奇的感召力吧。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你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有時就會給學生貼上了好與壞的標籤,甚至會讓他們用這個標籤去塑造自己。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學生時,説話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知道老師的話對學生的皮格馬力翁效應是多大,對待問題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

聽高老師的講座,更折服於她的語言藝術,三個多小時的講座,高老師很少看演講稿,但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那詼諧的話語,讓人覺得親切輕鬆;小故事,笑話,順口溜,信手拈來,讓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識儲備。

聽高金英老師的講座,留給我的是頗多的反思與促進,我想我會對自己的學科知識進行鑽研,盡力提高自身的本體性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博取眾長,努力將本體性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學科造詣,努力使自己朝着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方向發展。

總之,高老師的心態非常平和,獨具着女性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她事業成功,婚姻美滿,兒孫滿堂。但這些並沒有讓她的生活忙成一團糟,相反的,這些生活給她帶來的是樂趣和享受。她做事兢兢業業,做人坦坦蕩蕩,不怕吃虧吃苦,並時常保持着一顆樂觀積極的心態,且樂於與人分享這種積極坦蕩的心態。一個人能做到這種境界,真是太值得崇尚和學習的呀!

今天我們全體國中老師聆聽了高金英老師(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的一位物理教師,全國優秀的班主任)的精彩講座視頻。聽高金英老師的講座,我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師德師魂而感動,更被她那樂觀與敬業所感染。她實踐着一個人民教師的價值標準,從她平凡而偉大的身上,我們應該學習她的優秀品德。高金英老師從事的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凡職業,她一直對自己的學生充滿期望,期望學生成為比自己更成功、對社會更有用的人。她把“讓學生感到幸福”作為畢生追求,把學生成才當成最大的樂趣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教育是奉獻”的真諦。

高金英老師用一樁樁感人的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述自己作為教師和擔任班主任的獨特心得。高老師幽默質樸的語言,點點滴滴的智慧,讓我受益匪淺。高老師的講座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娓娓道來,使我深受啟發和震撼。

高老師的講座知識豐富,內容充實。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展現在我們眼前,高老師深邃的教育思想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對我們的心靈產生的強烈的撞擊。高老師説我們要“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要“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收益的是學生,而最終收益的是教師自己。她的一句“把學生看做魔鬼,您會生活在地獄裏;把學生看做天使,您就會生活在天堂中”,真正體現了我們老師在對待學生上,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老師要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我們聽來充滿哲理性的,也給我們深深的啟發,一位學生在自己求學生涯中能遇到一位影響自己一生的好老師是自己一生的辛事。

作為教師,我們也總在教學園地中摸索着:怎樣超越傳統,給學生開拓一片充滿快樂的土地,讓鮮花和小草都沐浴陽光、茁壯成長?高老師的生動而精彩的一課給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給了我深刻的啟迪,細細品味。説實話,從高老師身上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有教育意義上的,也有對人生的思考上的。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老師告訴我們:植根於愛是處理好師生關係的奧祕所在。老師必須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既當慈母又當嚴父,在學習上、品德上嚴格要求,在生活上熱心關懷,嚴愛相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她的眼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新的太陽,是一個前程不可限量的個體。只要精心地去照料他們、哺育他們,只要幫助他們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幫助他們去挖掘他們身上的潛力,他們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她用她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去幫助每個學生取得成功,這不僅包括天資聰穎、活潑開朗的好學生,更包括那些後進生、特殊生,做到既給千里馬以陽光,又給醜小鴨以雨露。從高老師身上我看到了教師只要對學生傾注愛心,就一定能夠喚起他們學海揚帆的信心。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2

田老師在講座中説:“善於積累,今天貌似垃圾的材料,都是明天可能閃耀着你思想光輝的金子。”寫作,是很多老師老大難的問題,田老師也分享了許多妙招。讓我們修煉成一個優秀的寫手,修煉成一個優秀的攝影師,來邊走邊記錄自己的美麗的教育歷程吧。

(一)寫點兒成長足跡

很多老師都在記錄班上孩子們的成長,就每天堅持單純的記下一些和孩子們發生的事情,留住學校生活的快樂,和年輕的家長朋友們分享,留存一份孩子們成長過程中難得的文字寫真。自己寫,也可以讓孩子們跟着寫,分享交流,會發現孩子們慢慢愛上寫作,慢慢寫作水平也會提高。

(二)寫點兒教育思考

葉聖陶先生説“先有生活,後有寫作;先有經驗,後有寫作;先有情感,後有寫作。”在記錄成長故事的同時,進行自己的教育教學反思,也是老師寫作的主要方向。

很多教育事件,如果不能寫清楚,只能説明自己沒有想清楚。作為德育工作者,很多突發事件的處理,可能憑着自己的經驗,靠直覺做事情。有時班主任常常會有自我感覺高妙的做法,事情處理完了之後,還暗暗自鳴得意。那就及時記錄下來,留存住自己的精彩一幕,和別人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還要記得自我追問,我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怎樣才是更科學的辦法?拿出來自己的真實故事,通過不同渠道,聽聽行內外朋友各抒己見。記錄的過程,研磨文字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修煉德育內功的過程。

(三)寫點兒系統研究

田老師説她回顧寫作之路,強烈地感受到:教育工作需要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這樣才能不斷地積累,否則經驗永遠都是處於零散的、缺乏整理和提升的狀態。我們學習他人經驗介紹的時候,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他人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自己也使用過,甚至還一直在沿用呢,就因為沒有轉化成文字,缺乏

總結和提升,就只得為他人喝彩叫好。解決的.辦法就是及時地記錄,將自己的行動,轉變成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轉化成一種學習資源。

在記錄教學案例和教學隨筆的過程中,你會不自覺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決策與教學手段是否適用於當前的課堂,是否適合自己的學生,是否符合新時期的教育規律。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是浮於表面的、膚淺的。而我們一旦準備將某個案例、某個問題、某件事情通過文字來表達時,就會對這一具體問題認真思考、深入研究、由小到大、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揭示問題的實質,從而達到深化問題研究的目的。

寫作的過程同樣是理清方法與思路的過程。記錄是深化教育內在本質、探索教育內在規律的過程。記錄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專業成長的重要技術支持,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專業習慣。既然擁有了它,今生就不準備再放開這支服務於教育的筆。

除了寫些什麼,為自己留些成果。田老師還説,班主任的日常管理點子和班會活動策劃,這些都是無比寶貴的經驗和財富,要及時記錄,好好整理。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1月28——30日,我校組織傳統教育道德大講堂活動,聽了企業家王雙利老師,中國漢字專家張凱和史春東老師,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王晶晶老師;不再賣腐爛豬肉的羅光升老師還有《90後的壞女孩變成淑女開啟了孝心》的牛文榮老師,素有儒商義商美譽的全國著名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王竑錡老師的關於傳統文化的講座,特別對王竑錡老師講座聽後感受頗深,深受啟發。

王竑錡老師結合自身經歷,對傳統經典文化進行了系統演講,從傳統文化鑄就靈魂的角度,通過對佛教的'覺悟、聖經的感恩博愛/道教的無我無為,以及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中外道德學説理念進行歸納分析,得出了大愛無疆的道德精髓和“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回報社會”的人生追求。正像他所説的,將創業的艱辛留給自己,將成功的喜悦奉獻給黎民百姓,永遠地在艱辛中飽嘗人生的快樂。王竑錡老師以銅錢為例,人在方孔裏便是一個“囚”字,所以人不能鑽在錢眼裏,能放下錢的人才會有智慧。銅錢內圓外方,中間空心,三重含義:圓:代表包容、理解的胸懷;方:代表仁、義、禮、智、信的端正的人品、人格;空心:代表無我的境界,為大眾而作,為社會做貢獻。做個什麼樣的人?進一步進行了闡釋。人身在世,是社會關係之和,有父母、兄弟、夫妻、朋友、領導、自然等等,在人周圍編制了一張網,每道線代表一個關係,

每個關係內涵孝悌、仁、義、禮、智、信。每處理好一道關係,便解除一道線,人就在關係中獲得了“解放”,成為獨立的、大寫的、上可通天、下可入地、頂天立地的人,等等。在這些傳統文化種子的散播中,充滿了他的人生故事,凸顯了他的人格魅力,透視出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告訴我們“德行”的重要性。

王老師對深奧的國學精髓有着獨到的領悟,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闡釋了為何行善、為何盡孝、為何感恩,用自己的“道德之光”,點燃了我們的“心靈之燈”。王竑錡老師的精彩演講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讓我對人生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要常懷感恩之心。

一是感恩父母,這是做人之本。父母給了我生命和一個温馨的家庭,把濃濃的愛延伸到整個家,他們不辭辛勞的照顧着孩子,讓我們專心工作,無後顧之憂。二是要感恩組織和領導,這是立身之基。無論在什麼崗位,擔任什麼職務,都離不開組織和領導的教育培養。因此,要把忠誠領導、忠誠組織、忠誠事業貫穿於一切工作全過程,不斷增強政治敏鋭性和工作責任心,老實做人,踏實做事,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回報組織和領導的培養。三是感恩同事,這是為人之道。每個人的成長進步除了父母的養育、組織的培養,還離不開周圍同志們的關心幫助。正是他們感染着我,讓我在和諧、團結、奮進的工作氛圍獲得收穫,逐步成長,享受工作的快樂。

(二)要提高道德素養。

牢固樹立“立德固本”意識,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宗旨,弘揚優良作風,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精華,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培養高尚情操,鞏固做人之本。

(三)要有奉獻精神。

樹立多幹工作、奉獻社會光榮的意識,始終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樂工作,樹立“任務就是機遇”、“壓擔子就是關心培養”的理念,在奉獻中體現價值、實現自我。

(四)要不計得失。

王竑錡老師舉了一個例子,把100元錢放在眼前,你就什麼都看不到了,當他把錢放下了,又能看到前面的路了。因此只有把利益看淡,你的路才會無比廣闊。在工作中,要時刻以大局為重,服從集體利益,從王老師的血緣關係圖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是親人,親人之間就要團結幹事、不計個人得失,這樣才能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五)要努力踐行。

學習傳統文化,要自覺踐行傳統文化。今後,我將把學習、弘揚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精神追求和人生情趣,同時,把學習傳統文化同做好本職工作結合起來,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來感恩、回報社會、回報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4

暑假學習期間,我有幸觀看了王竑錡老師的關於學習傳統文化的詼諧幽默的視頻講座,內容主要有孝順,愛讓我們充滿智慧,國學經典和財富人生等,聽後感受頗深,深受啟發。

最令我感動的是講到“孝”這個內容的時候,讓我有了更多的想法。孝道是中華民族的根;孝道是我們做兒女的本分;孝敬父母如孝天,孝能感動天和地;諸事不順因不孝,一個孝字全家安。一個人不管在社會上成功與否,都應先做到孝,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我們的孩子以我們為榜樣,代代相傳。

我們要為下一代樹立榜樣,回報孝敬撫育我們成人的白髮蒼蒼的父母。父母是付出不計回報的人,他們的愛像無處不在的陽光、風。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現在即使我們如何孝敬他們,也無法回報“三春暉”,再也無法找回父母頭上的青絲。

我們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帶着孩子回家,為父母做飯、洗衣,陪父母聊聊天,讓他們過得開心。另外把“孝”的精神傳承下去,教導孩子如何“孝”也是我們的義務。因為一個不懂得孝的孩子是不完整的失敗的人,父母是人的根本,是生命的源頭,他們時時刻刻影響着子女,現代的生活離不開父母,離不開孝。再就是王老師對教師的解讀:傳統教育的師者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是第一位的。現代的。教育失誤就在於失道,失道必然就缺德。作為一名教師,不但是教授學生知識技能,更是要引導學生正確做人,一個人光有知識能力而沒有道德,那是一個缺德的人。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過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具備高尚完美的師德,在一切誘惑面前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的職業不是謀生的工具,而是承載者神聖使命的愛的事業。如果只把教師職業中可能獲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麼他就不配是一個好老師。

在王竑錡老師講座裏,王老師針對當今人們面對金錢的誘惑,他以古代的銅錢為例作生動闡述:銅錢內圓外方,中間空的,表示三重含義:圓代表着包容理解的胸懷,方代表着孝仁義禮智信,空心表示無我的境界。王老師闡述對方的獨特理解:方代表着孝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必須具有的幾點原則。我之前也曾看過關於二十四孝圖以及相關故事,知道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之本。我們每個人要常懷感恩的心,老師要教導學生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個人要在孝的前提下對他人對社會做到仁義禮智信,做到去愛不同的人,把人都看成親人,親民至善。作為老師要愛自己的學生,對於學生換位理解便是一種愛。我們要用愛澆灌學生,回報父母,親人,朋友,師長,回報社會。老師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事業,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真善美的人,不做傷害任何人的事,每個人從小我變成大我。那這個社會豈不是圓滿美好?也即《道德經》裏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承載者萬物,我們要把自身的能量聚集,知行統一,把人的大愛回饋社會和自然。

每一個人都有做人的道德底線,有一顆廉恥之心。一個人不能鑽進錢眼裏,人站在方空裏便是“囚”。人就成了錢牢中的囚鳥,淪為金錢的奴隸。文人更應該懂得廉恥。自古以來文人士大夫給人清廉的形象,在古代繪畫中一般都是畫成秀骨清風的書生像,有一種脱俗孤高的俊逸之氣。古人中不乏有倪瓚這樣一些不受金錢誘惑拒為富人作畫的士大夫,寧願被捱打,也不願貶低了自己的高貴品性。人們都把老師謳歌成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春蠶到死絲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啊,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我們每個老師要保持高潔的心性,把做人姿態放低,就像在低處的大海一樣,心胸寬廣,在最低處修行,像春蠶蠟燭一樣默默無私奉獻自己,這才是你至高的價值。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像大自然一樣,無私奉獻給我們陽光,空氣,水,大地,生命,我們每個人若能不只想着自己個人的小世界,而是和自然一樣無私奉獻自身的正能量,做到人和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真正迴歸自然。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5

今天,聽了___老師《為生命奠基》的講座,心裏感受頗深,體會多多;作為一名教師,自從踏上講台那一刻起,心中沒有不想把學生教好的。教書育人出人才、出成績,可以説是每個教師心中的嚮往。這個講座很好,意義非常深刻,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深思、學習、借鑑。

認識自己、認識學生、認識國小教育。聽了講座後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己,要清楚自己有什麼,掌握什麼,能給學生教什麼,自己在哪些地方還存有差距,認識並掌握學生的差異,不同羣體應該怎樣去教,怎樣去管理。正確認識國小基礎性教育的重要性,國小是基礎,我們就是打基礎的人,像_老師説的那樣,我們都是在為生命奠基的人,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讓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端正態度。

作為教師沒有鑽進去的力量,就不會有飛出來的激情。在教學實踐中,要想教好,首先自己應該學好、學紮實。俗話説“打鐵先得自身硬”,否則,就會感覺教不了學生。只有平時不斷學習,限度的豐富和完善自己,才能夠有鑽進去的力量和飛出來的激情,教學工作才能做得有聲有色。正如_老師説的那樣,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老師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

真正理解三個超越的內涵和實質,不能是形式上的照抄照搬。_老師雖然從教語文,可我覺得三個超越適合各科的'教學。課本是給我們工作的平台,僅僅是綱,以課本作為引子實現教材超越,才是真正意義的完善教材。那樣才能使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更加全面。課堂是教學的場所,超越課堂就是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那樣更直觀、生動、形象,收效也更明顯,對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很讚賞_老師為讓學生了解維吾爾族的風俗文化等,自己穿了維吾爾族女裝,把知識內容直觀有效地展示給學生,這正是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超越教師就是超越自我,聽了講座後我深受啟發,作為教師不能只侷限於教,而更要設身處地的去學,像同行學、像社會學、像學生學。多做知識積累,這樣才能全面提升我們的執教水平,才能無愧於學校、社會和廣大學生。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6

陳默老師在“提升教師素養,關注學生成長”的講座中,不但講到了做教師的幸福感,而且還講到了教師講台前良好的情緒狀態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她認為教師情緒狀態與國小生的學習效果成正相關關係,講台前良好的情緒狀態是教師的第一素養。她説:“人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教師也是人,也會有這樣那樣的情緒產生。如果在教學時偶爾有一兩次情緒狀態不好可以,如果常年情緒不佳,其教學效果一定不理想。”

陳老師的話,不得不引起我們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偏重於教學方法靈活的運用,忽視了教師的情緒作用。其實,一堂課的好壞要受到教師情緒的影響,倘若失去良好的課堂情緒,課堂就會失去活力,失去它的精神內涵。教師的情緒與課堂的良好教學效果息息相關。如果説好的教學方法是一堂好課的載體,那麼教師的情緒將是上好一堂好課的靈魂。

一位年輕的數學老師讓四個學生同時到講台前演板,三位同學全對,一個同學把個位數上的數字算錯了。老師的臉色立刻嚴肅起來,讓孩子再驗算一遍。在同學們的注視中,這個孩子紅着臉又演算起來,結果把十位數上的數字也算錯了。老師更加生氣了,吵起來:“大家説他做對了嗎?”“沒有……”座位上的同學七嘴八舌,台上的孩子淚眼汪汪,那節課這個孩子再也無法集中注意力。

學生每天在學校與教師的有效接觸時間長達六、七個小時。在學校中教師是當然的主導者、支配者,教師的一個皺眉,一個微笑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刻而長久的。學生的害怕、説謊、違抗等心理失調的原因之一,都與與教師的不良情緒有關。有研究表明,情緒穩定積極向上的教師,他們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之亦然。

我是一個工作倖福感極強的老師,走上講台,就會笑容滿面且充滿激情。對孩子正確的回答,鼓勵其觀點鮮明、悟性高;不恰當的回答,鼓勵他勇氣可嘉或肯定回答中的精彩之處。對於聽課狀態不佳的學生,我常常以警醒的眼神或幽默的話語來處理,眼神或幽默解決不了的就微笑着停下等待,等待不能解決的就課下到辦公室解決。坤坤在其作文《標杆老師》中寫到:“劉老師講課生動、幽默,常常面帶笑容。別的班兩節課才能學完的課,我們班一節課都能學完,而且同學們學的還很快樂。”自己的常態,在學生心中就成了“特例”。由此可見,良好的講台前情緒對學生的學習、心情的影響。教師面對的是一羣不完美的未成年人,犯錯是他們的特權。面對孩子的過失或錯誤,我們不能與孩子一般見識。無論出現了何種狀況,都要保持講台前的良好情緒狀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保障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那麼,教師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調整心態,認識到教師職業的優越性。教師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職業:操場讓我們的活動地點開闊、自由,早、中、晚有規律的上下班讓我們課餘活動時間自由;教師是一個具有成長性極強的職業:教學相長的工作性質使我們一邊工作着,一邊進步着;教師是一個休假較長的職業:一年累計三個多月的假期,是其他職業人所渴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假期給了我們更多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增加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數;教師是一個影響人的職業:傳授知識、塑造靈魂,平凡而偉大。

二、提高自制力,學會無情緒的工作。教師,是社會生活中的普通人,也同樣會經歷生活的種種考驗,承受種種壓力。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學會“什麼事都難不倒”!作為教師應該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內心有痛苦、有悲傷,身體有疾病,在課堂上也要把那些煩惱拋到九霄雲外,不讓內心的怨恨、憂愁、焦慮表露出來影響學生。你送給學生一張笑臉,學生就給你點幾十個贊;你送學生一張哭臉,學生就給你點幾十個否。

三、不斷學習,培養良好性格與自信。一個教師學識淵博,遇事就會不怒,處事就會心胸寬廣,待人就會誠摯,就會受到學生的敬仰。“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課堂自然會無為而治。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7

陪孩子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教育講座,受益匪淺。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孩子從小天天與大樹玩耍,大樹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先是讓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賣,用以換各式各樣的玩具,接着是截下樹枝,用於蓋新房,娶媳婦,最後是砍下樹幹,做成獨木舟供孩子去周遊世界……這個故事裏的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孩子要什麼,我們做父母的就給什麼,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懂得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自己所需,認為父母所做的這些都是理所應當,不懂得珍惜和回報。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都比較自私,不懂得感恩。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辦,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應該讓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指導他(她)自己疊被子等等,不要怕累着他(她),其實做這些事情,並不會累壞孩子,相反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並能讓孩子在自己動手中獲得樂趣,在勞動中體會勞動成果獲得的不易,從使孩子在享受父母、親人給予的愛時能懷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擁有健康的人格。這樣的孩子,無論在社會生活中,都會擁有一個成功的位置。這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做為家長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兒子已經九歲了,卻像個小皇帝,在家裏除了學習就是看電視、玩遊戲,連被子都不會疊,每天起牀都得大人叫,更別説幫大人做什麼了,簡直是個生活的“低能兒”!唉,作為母親,我真的很失敗!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以後,我要從我自身作起,改變為孩子事事代辦的做法,努力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縮短被同齡孩子拉下的距離,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懂得感恩、擁有健康人格的社會接班人!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8

聽田老師的講座,最大的感覺就是思維很新,很有創意。一些育人的點子,一些教育的細節,一些與家長溝通的智慧······都看出田老師的創新思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田老師對網絡平台的運用,非常精巧,值得我學習。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現在的學生也時常接觸網絡,有時候網絡會讓我們頭疼,不知道怎麼去好好利用,而且學生喜歡這些新的東西。田老師“投其所好”,巧妙的進行運用,有非凡的收穫。

田老師説:“今天多數學生已經在網上衝浪,網絡文化正影響着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面對網絡這一柄雙刃劍,教師不必迴避,而應該充分揚長避短,佔領這一陣地,用正確輿論、方式、途徑引導學生、使其成為學生成長的推動器。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也要有底氣,成為網絡教育的領航人。”

寒假裏,田老師想到利用博客來做些班級經營的嘗試,希望可以通過溝通方式的變化,改變了假期裏師生互不見面,教育斷線的傳統狀態,讓假期充滿了濃濃的傳統文化味道,也拉近了師生、家校的距離。

創建了名為“國學書香撲面來”的博客,為博客寫的公告是:“過傳統佳節,頌經典美文。我們在這裏綠色上網,快樂交流,同讀國學經典,共悟做人道理。”讓回到老家的同學們和班主任展開了“假日約會”。

除了比賽背詩詞,她還在博客裏給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淺顯易懂的語文知識,甚至把下學期要上的語文電子課本也發到網上來,讓孩子們先睹為快。他們都樂於把寒假裏發生的事寫上博客,用稚嫩的語言告訴老師:“今天我和哥哥一起幫家人裝橘子,我累得滿頭大汗,可是我很高興,因為我終於能用勞動換來果實。”雖然二年級的'孩子還沒有太多的詞句來表達,但短小的留言已讓我興奮不已。

通過博客,僅僅實現遠程交流,活動組織,這是遠遠不夠的。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會學生做人,是德育的主旋律,也是網絡德育的“必修課”。母親節的時候,田老師又設計了一個博客秀媽媽的活動,孩子們紛紛在班級博客上寫媽媽故事,祝福媽媽。“母親節到了,我祝媽媽早日減肥成功!”“媽媽,我前幾

天把你氣哭了。母親節來了,我向你道歉,祝你節日快樂!”七八歲的孩子們用稚嫩的語言,講媽媽的故事,訴一腔母子情懷,真情流露的話語深深打動了母親們。一位母親在博客上留言説:“今天在博客上看到了兒子給我的母親節祝福真的是好感動!這是我第一次過母親節。相比其它節日,母親節往往會被人們忽略,然而今天我的兒子卻給了我驚喜與感動,這篇博文是給我的最好的禮物。”這樣利用網絡的的交流互動,連線了家校,連線了師生、母子的心靈溝通,促進了人際融合。

還可以通過網絡召開互動家長會。與面對面的家長會內容一樣,老師在班級博客上發表講話稿,介紹孩子們開學以來的生活及與家長溝通情況,最後老師在線解答家長們提出的問題。同步更新的內容還有,老師一週以來的教學隨筆、優秀作文賞析、小幹部管理班級情況,以及孩子們隨時反映出來的問題,並解答家長們提出的疑問。這樣用文字表達出來,讓家長們更易於保存,也更加直觀方便地瞭解孩子在家裏的狀況。

當然田老師也對這樣的網絡運用提出了一些建議:全員參與,要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參與其中;多向互動,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家長和學生都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互動;思維推進,通過精心的策劃,實現深層次的思想推進。

教育信息環境是“一個可以支持社會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隨着數字化平台的普及,用網絡這個平台打造班級經營特色,讓溝通變成一種點對面的輻射狀,還要積極挖掘網絡的育人功能和途徑,讓網絡真正成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工具。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有幸聆聽了高金英老師的精彩講座,聽了高老師的報告後,真是受益匪淺。有感於她的風趣、幽默,她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樂觀開朗的生活觀,感悟着她內在的生活底藴,人格魅力,個人修養。

高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感觸太多太大,我無法一一述説,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每個人都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如何去面對挑戰?如何能夠真正的勝任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力爭從自身、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這幾個層面認清自己,不斷完善突破提升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就要多讀書,正像高老師所説不能光啃一本參考書。靜下心去讀一些書,一些有用的書,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博覽羣書,取之所長,為自己所用,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教師工作會如虎天翼,更上一層樓。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就必須對學生負責,那麼多讀書就是發展自己,這樣就是對學生負責。除此之外,鑽研教材潛心研究,學好新理論,認真設計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有趣、愉快的氣氛中學好知識。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不但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減少學生的精神壓力。所以教師要經常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意識到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特別是農村學生及家長,他們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太高,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家長認為農村孩子認識幾個字就行了,有的家長認為反正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好,不愛學就不學,混三年養養身板畢業回家打點工得了。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還有的孩子父母離異,在爺爺奶奶家,家長只是滿足物質上的要求,根本不關心學習。所以教師要做耐心細緻的工作,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關係而不是高高在上。教育孩子是個系統工作只有家長和老師擰成一股繩,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個有價值的教師是對學校負責的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教師是大家庭裏的一份子。堅守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虛心向同事學習請教。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我們要崇尚科學精神,嚴謹篤學,潛學鑽研,做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要如飢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科學,新技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積極投身教學改革運用最先進的方法,最現代的理念,把最寶貴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總之,聆聽高金英老師的報告讓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昇華。教書是一門藝術,這裏有很多學問。讓我懂得如何去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聽高金英老師的講座,我深深的被她的樂觀和幽默感染了,被她對教育事業的敬業和對學生殷切的關愛所感動了。高金英老師是一位平凡又偉大的人民教師,她在講座中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用一個個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以及她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生動的教學事例,向我們詮釋了“潛下心來教書靜下心來育人”的真諦,令在會的老師們無不向她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高老師近六個小時的講座中,我感想頗多,受益匪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其中有以下幾個方面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使我從中得到了深深的啟示。

一、如何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高老師在講座開始時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這也是整個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當湯普遜老師剛踏上教育崗位的時候,她對她的學生們撒了一個謊,説她會平等地愛每一個學生。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她很不喜歡坐在前排的泰迪·史塔特,那是一位邋遢、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小男孩。事實上,湯普遜老師很喜歡用紅筆在他的考卷上畫大大的叉,再寫上不及格。但後來湯普遜老師發現,原來泰迪以前一直是個深受老師喜愛、成績優異的小男孩,可是自從他的母親過世後,他的成績便一落千丈。湯普遜老師深感羞愧。從那以後,湯普遜老師開始對泰迪賦予了更多的關注,她給泰迪鼓勵、支持和關心,她就像泰迪的母親一樣去愛他。慢慢地,泰迪又做回了從前那個聰明可愛的小男孩,還成為了班上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在以後的幾年內,泰迪經常會給湯普遜老師寄來節日的祝福,並一再告訴她: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在泰迪的婚宴上,湯普遜老師對她的學生——泰迪·史塔特博士説:“泰迪,是你教導了我,讓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變。直到遇到你,我才知道該如何去教書。”

在這一則故事中,我看到了師愛的偉大的力量,師愛雖然不同於血緣之愛,但也在無止境的靠攏。同時,這則故事還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人生中的貴人時,要記得好好感激,因為他將是你生命中的轉折點。而作為老師的我們,必須好好思考,如何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它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命運,能夠使學生走向成功。

二、教師需要一股靜氣

高老師説:“今天的教師需要的是一股靜氣。”沒錯,昨為一名教師,應當能夠靜下心來備課,靜下心來批改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學生進行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多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總結教育規律,靜下心來對自身進行反思,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教育的深刻內涵。

現在,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有許多老師的思想非常煩躁和激進,他們大多喜歡“折騰”,對自己的工資待遇不滿意,對職稱地位不滿意,對學生不滿意,對同事看不順眼,甚至於遷怒到了家人的身上,對妻子(或丈夫)和孩子不滿意,最終開始抱怨生活。高老師就説:“靜下心來教書,收益的是學生,但最終收益的是教師自己。”這就是告訴我們所有的老師,靜下心來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教書育人,不僅能讓我們的學生成材,讓學生更愛戴我們、喜歡我們,同時更能讓我們自己的心態得到一種平衡感,這樣我們的教育生活將不再只充滿煩躁和“折騰”,而是充滿了快樂和和諧。

三、讀好書,交高人

高老師説:“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重要事。”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這就充分的證明了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峯。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於你身邊缺少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你的人生變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原本你很優秀,原本你有着遠大的理想,但你卻成天和一些思想消極的人在一起,慢慢的他們的消極就會影響你,使你對未來逐漸失去了信心,開始質疑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夠實現,這樣長期下去你就會缺乏向上的的壓力,喪失前進的動力,從此變得俗不可耐和平庸。

所以説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而消極的人像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我覺得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教育我們的學生——同時也教育着我們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與勤奮刻苦、力爭向上的人在一起,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積極,讓我們自己變得更有自信,更加睿智,更加優秀。

四、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高老師喜歡以故事來説明問題:唐王御賜給玄奘法師取經的馬在取經回來後遇到了正在拖磨的馬,拖磨的馬很羨慕取經的馬,説他完成了一件很偉大的事,走了那麼遠的路取經歸來。但取經的馬的回答卻讓我們深思:“其實你走的路程並不比我短,只是咱們目標不同而已,我的目標是去西天取經,而你每天只是在原地打轉。”

那麼作為老師的我們呢?能像那隻每天只在原地打轉的馬嗎?當了一輩子教師,卻還是在原地踏步。那又該怎麼做呢?高老師雖沒直接告訴我們,但是我想每個人心中應該答案明瞭——每位老師都需要給自己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在現實教學的同時朝着目標努力向前。倘若是隻滿足於自己目前所取得的一點小小成績,就止步不前,那麼我們就永遠也成不了一名優秀的教師。

五、小錯嚴懲,大錯寬處

剛聽到高老師講這話時,我心裏還真有點懷疑,這學生犯了點小錯還要嚴懲,犯了大錯卻要寬處,是何道理?但聽了高老師的分析,才讓我茅塞頓開。

因為學生經常犯的都是一些小錯誤,如果不杜絕,小錯則會引起大錯,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了一種不良的習慣,要杜絕這種壞習慣的養成,當學生犯了日常的小錯誤時就要嚴懲,要班裏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而當學生犯了大錯的時候,我們卻要用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他們。因為錯誤已經犯了,不好的結果已經造成,不可改變了。這個時候再怎麼責罵和懲罰學生都已經無濟於事了,倒不如用寬容的態度去教育和感化學生,將事情的利害關係耐心的跟學生講清楚,只要學生下次不再犯便可以了。沒有必要非得記過處分甚至開除,或者説一些難聽的話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有的學生承受能力較弱,很可能會給他的心理上造成一種負擔,給他帶來心靈陰影。

因此我們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學會把握好“度”,什麼錯誤必須要嚴肅教育,什麼錯誤可以寬容教育,老師一定要注意,因為可能因為你的一句話,就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

六、全方面提高自己的魅力

高老師提到:“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名雜家。”當我看到高老師給我們變的魔術,聽着她給我們講的一個個小故事和小段子時,我心底的驚歎和佩服油然而生,我沒想到高老師居然懂得這麼多的東西,這不禁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現在的中國小校甚至是大學裏,總有一些這樣的老師——他們總覺得自己的知識已經足夠豐富,能力足夠強了,甚至覺得身邊的同事誰都不如自己,孰不知“活到老,學到老”,世界上有那麼多知識,那麼多的學科,“學無止境”,自己怎麼可能什麼都會、什麼都懂呢?無論任何時候,我們老師都應當去不斷的學習和探索,而我認為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比較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就我而言,我的愛好比較廣泛,什麼都會去試、去學,我特別喜歡英語、唱歌、打籃球、畫畫和攝影。我也在努力提高着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我覺得一個人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停止學習,特別是作為老師,更不應該只侷限於只會自己所教的那一科,而應該更深更廣的去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成為一個什麼都會一點的“雜家”。試想,當學生看到老師在舞台上的演出時;看到老師畫的漂亮的牆報時;看到老師在球場上投籃的英姿時??學生的心裏會是怎樣的感受?我想學生更多的肯定是一種自豪和崇拜之情。

我想,當我們的老師能將自己的魅力提高到能讓學生崇拜的這種程度時,我們的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順從於老師的教誨,我們就無須再苦口婆心甚至升高自己的血壓揮動教鞭,而是能讓學生完全傾倒於我們教師的魅力之下。這個時候,我們老師再做起教育的工作來就能夠輕鬆自如、得心應手了。

以上六點就是我聽完了高金英老師的講座後最主要的六點感想,我沒有什麼教學經驗,只是幾點愚見,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努力,完善我的教學理念,提高我的各方面能力,希望老師多多提出批評和指導。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11

初次見到於潔老師便是聽她的講座,在還沒有見到她之前便早已聽過於潔老師之前講座的許多讚譽。於潔老師給人的感覺如清風拂面,猶如蘇杭的山水,婉約而大方,讓這本來我覺得漫長的一個半小時變得如此短暫。

用心:將愛灑滿學生的心田

讓我印象深刻是關於頭髮的故事,於潔老師講述了一位“富二代”從小過着寄宿的生活、缺乏關愛,把自己的頭髮留得很長,想要用頭髮來掩飾自己的自卑,於潔老師説道一切存在必定有它的原因,她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尋找原因,在她的關懷下,男孩變得陽光開朗自信起來。在她的教育裏,少了批評與指責,多了理解與引導;少了彼此的埋怨與敵視,多了相互的關愛與幸福。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都或許把“沒有愛就沒教育”當做口號掛在嘴邊,但每每處理學生違紀時,大多簡單輕率,缺少智慧,表面上看是處理完了,實際上沒解決實質問題,結果就是學生屢屢犯此錯,我們卻束手無策。

用情:把正能量傳達給學生

“你和我是同一天生日,我們都遭遇過人生很大的痛楚,可是,有個故事説,老天會在它最喜歡的那個蘋果上深深咬上一口,讓它疼痛與殘缺。我們都是老天最喜歡的那個蘋果啊。”這是於潔講述的其中一個片段,讓我們全體老師都落淚了。x年的一天,於潔班上的一個女生的爸爸,在返家途中遭遇車禍喪生。14歲的女孩驟然間永遠失去父愛,讓於潔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於潔拿出女孩一年來的“家校聯繫本”,發現上面家長留言的那部分,全部是她爸爸的筆跡。幾天後,於潔把“家校聯繫本”交到女孩手裏,讓她擁有了一份再也無法複製的“無價之寶”。不久,於潔在書店買下一本《優秀作文選》,在書中的某一頁折了一個角,在女孩生日那天,把書送給了她。於潔給女孩寫道:“你和我是同一天生日,我們都遭遇過人生很大的痛楚,可是,有個故事説,老天會在它最喜歡的那個蘋果上深深咬上一口,讓它疼痛與殘缺。我們都是老天最喜歡的那個蘋果啊。”女孩接過了書,打開折角的那一頁,裏面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小作者在喪父後如何堅強成長的真實故事。

用智:創立自己的班主任特色

於潔老師將講座分為“十個智慧”來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於潔老師管理班級的策略,看到他們班那放的整齊劃一的粉筆,自己有點自愧不如,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班的學生能做到這麼好。她在管理自己班級時給每個學生都安排好崗位,如有專門負責收放數學課用的三角尺的同學,有負責搬運純淨水的同學,甚至有專門負責擺放粉筆,並分配好各種顏色粉筆數量的同學,那就是白色粉筆數量要多於彩色粉筆,為了方便老師能在上課時更好更快的用到粉筆,還研究出了粉筆的朝向對老師取放的難易度。由此,不得不佩服於老師的智慧。

講座結束特地打開了於潔老師的班級博客,看到有這麼一段話“沒有想很多,就是天生地愛孩子。沒有想很多,就是一路摸索與實踐。沒有想很多,就是覺得在一起是緣分,珍惜。沒有想很多,就是知道他們都會長大成人,我只是陪伴他們走短短的一程。”多麼淡然的語句卻是那麼的真實,也許教師無法選擇學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務轉化為精彩,把煩惱的事情轉化為快樂。“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長比成績更重要,付出比結果更重要”。

老師講座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總的來説,新課標培訓讓我更明確了今後教學實踐中的改善方向,要基於課本,同時更要靈活演繹課本上的知識點,讓學生更有效的學習課本知識,能夠學以致用,提升綜合能力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