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感想

法院工作是維持公平正義的象徵,那麼關於我與法院共成長,寫一篇心得體會,你會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和參閲。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感想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體會

多年以後,打開塵封的歲月,望着頭頂被支離破碎分割過的天空,當我重新回憶起在法院工作的時光,消逝在記憶深處的如鏡頭一般的畫面就像感知到某種召喚,從記憶最深處款款的、款款的向我走來。當我俯下身子,打算撿起那些塵封往事時,我驚喜的發現那些在法院難忘的瞬間在陽光的照耀下未曾褪色,依然閃閃發亮。而那枝曾經描繪過法院時光的筆觸也一直還在,幸好還在。

60年的歲月,雖風雨兼程卻從未停留;60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但碩果累累。在時光鋪就成的長河中,60年實在是滄海之一粟,掀不起一絲波瀾。但對於**法院來講,60年的成長,經歷了從無到有,經歷了從小到大,**法院身後60年的積累匯積成**法院的現在,也將成就**法院的未來。60年的成長,始終踐行“崇法厚德,致公為民,凝心聚力,務實卓越”的精神連同60年的時光積累將支撐**法院走向下一個60年、120xx年……

一、初入篇

初入法院,我還是一名剛剛步出校園的少年,總覺得自己在大學接受了四年的法學教育,且由於喜歡、熱愛法學的緣故,在別人玩耍的時候總是抱着一本法學書籍在認真的閲讀,當內心細膩的觸角撫摸過那些閃爍着智慧光芒的詞語時內心總是盪漾着歡喜。在別人看來異常枯燥、乏味的法學卻是我最喜歡的專業,因為法學和其他社會科學都有一定程度的融合,如法學與文學、法學與經濟學、法學與哲學等,故法學能最大程度的契合我的興趣點。而從事法官工作,手握司法裁判權,一方面,定紛止爭;另一方面,捍衞着公平與正義。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目光不斷的往返於法律和案件事實之中,從複雜的案件事實中抽象出符合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從而做出正確的司法裁判則能最大化的實現法學的價值。但當真正來到法院,當法學落地時,當自己的目光從法律規定落實到具體案件中撲朔迷離、紛繁複雜的事實時,我發現自己的境遇並不是當初自己設想的那樣。

書記員是法官路上的第一站,由於此前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心中雖然懷着一腔熱血,但是面對書記員每天繁瑣重複的工作時,一開始內心不免有些失落和牴觸。然而,更讓我低落的是書記員看似簡單的工作我完成的也不出色。每天的立案、送達、開庭記錄、掃描電子卷、結案、裝訂卷宗等工作佔據着我大量的時間。還記得剛來上班,由於打字不熟練,法庭記錄時不太流暢,經常被審判員批評。但不以為然的我一直我行我素,並沒有注意真正這個問題。直到有一次庭長很嚴厲的跟我講,説我連打字都練不好。由於被庭長嚴厲的批評了,我下定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回家在電腦上安裝了一個專門練字的軟件反覆練習,在掌握基本技能後在平時開庭時有意識的應用練習,成效還是很顯著的,到現在,我基本上可以不用看鍵盤就能準確的輸入。立案也是書記員的重要工作,立案時首要的是把握案由,案由要準確。記得有一次,立案時由於疏忽將案由弄錯了,庭長很生氣,為了這事,我甚至一段時間內被“剝奪”了立案的權力。總的來説,剛上班時,內心無比焦慮,因為缺乏工作經驗,特別是法律工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我很清楚的記得剛工作的半年,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很焦慮,焦慮自己的工作,焦慮自己經手的案子有無差錯,焦慮第二天開庭的當事人會不會準時到庭等等。特別是每月整理案卷後交由審監部門評查案卷質量的幾天,我的焦慮程度達到峯值。因為總會擔心自己整理的案卷有瑕疵會被通報,通報之後會受到審判員的批評。等到評查通報出來之後沒有通報自己經手的案件時,內心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二、成長篇

在經歷初入法院半年的迷茫、陣痛之後,逐漸的進入了法院工作人員的角色,對自己的工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數,內心也不再焦慮,而是篤定。

法院是各種矛盾、糾紛彙集的地方,如何化解矛盾,平息糾紛就成為每一個法院工作人員思考的問題也是法院工作人員日常的工作。在跟隨庭長辦案時,會有意識的學習經驗,對於不懂的問題也會及時的請教。比如庭長經常給我説,“案子到手裏,你就想象自己手裏有一根線,是你自己牽着線走,而不是讓線牽着你走。”語言雖然樸素,但很有道理,只有自己把案子牽在手裏,才能準確的把握案件流程,才能把握案件節點,做到不亂不慌,心中有數。有一次開庭是離婚案件,庭長堅持調解,耐心的給雙方做調解工作,最終調解結案。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問庭長為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離婚案件要堅持調解,如果調解不成,直接判決豈不是簡單快捷?庭長意味深長的説:“判字旁邊一把刀!”聽完這句話,我就理解了。對於離婚案件,當事人身份是比較特殊的,如果簡單的判決結案,不利於修復當事人之間的關係,甚至會加重感情裂痕。而通過做調解工作,則能及時的撫慰當事人的情緒,能通過詳盡的溝通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也有利於修復情感關係。法院審理案件,不能簡單的就法律問題談法律問題,還應注重審判的社會效果。

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學,向身邊人學,向老法官學,自己能切身感覺到能力的提升,也能體會到在法院工作的價值與歸屬感。每當成功做通當事人的工作,案件得以調解解決時,內心會有些許的雀躍;每當通過自身的努力,切實的解決當事人問題得到認同時內心會升起片刻歡喜;每當開完庭,結合庭審固定的事實及證據,從事實中抽象出能被法律規定涵攝的構成要件而完成一份判決得到審判員的認可時,內心會有一種身為法律人的驕傲,這種驕傲,為外人所不可知。在基層法庭工作的兩年,也是我初入職場的兩年,除了日常的工作,我利用工作時間之餘的時間複習通過了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完成了職場中的另一個征程。此外,當能結合辦案實踐與法學理論完成一篇豆腐塊式的文章見諸報端時,內心十分愉悦,這種愉悦是超脱身體層面來自精神上的愉悦。當然,我十分清楚的知道,我寫的文章不是什麼皇皇鉅著,也沒有特別深刻的見地,但那些豆腐塊我擁有完全的產權,是屬於我自己真正的財富。總之,點點滴滴,雖不起眼,但這就是我的成長!

三、夢想篇

夢想這個詞,在這個年代,可能有些奢侈。我的夢想是什麼呢?大學期間,由於喜歡法學,也由於喜歡錶達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於是我想成為一名“法師”,祥言之,高校法學老師。在我看來,耕耘在三尺講台,為人師表,傳道、受業、解惑,與學生暢談關於法學的一切,用法學中閃爍着智慧光芒的詞語去觸摸、碰撞學生的心靈,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素手植下關於法學美好的一切。然後辛勤半生,桃李滿園,我一騎絕塵、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我所願也。然而,人生兜兜轉轉,路途坎坎坷坷,種種原因,我並沒有成為一名法師,而是法院工作人員。

雖然我沒有成為法師,但是我的夢想能從此沉淪嗎?馬雲不是説,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周星馳曾言,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來到新的崗位、新的平台,內心深處從未放棄關於法師的執着,而這種對法師的執着換了一種方式在不斷的預演、重複、實現。在平時工作中,我沒有放棄任何一次表達的機會,無論是三八婦女節下鄉做婦女維權講座,抑或是聯繫司法局給社區矯正人員宣講憲法,還是去轄區銀行開展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法律實務講座,我都會積極的參與其中,扮演好一個宣講者的角色。因為我深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於我而言,沒有小舞台,只有小機會。每一個機會都是一種機遇、一次鍛鍊,每次機遇、鍛鍊後形成的儲備終有一天會成為我實現夢想的資本。轉角處遇到花香,我的夢想在下一個路口也會遇見。希望在法院提供的平台上,我能一如既往的努力,認真工作,不負平生所學,不負內心所期,終能收穫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的夢想,正在路上……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感悟

1989年9月,我考上了**政法學院,在“寂寞南郊人罕至,有誰曳杖過煙林”的**南郊度過了學法的四年時光。那時候,《法理學》還是叫作《國家與法的理論》,《刑法》選修課還有《蘇俄刑法典》。以現在我的眼光來看,那些年的學習還是很膚淺的——主要是法律知識的學習,法學思想的養成、法學方法的訓練普遍還比較缺乏。走到今天,要感謝**法院這近三十年的實踐,要感謝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

這期間,我由一名書記員、助理審判員,成長為高級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這期間,經歷過許多難忘的大要案和大事件,有緣於許多真誠幫助自己的好老師、好同學、好領導、好同事,像許多法學名著,無論內容曾經多麼熟悉,都逐漸“融化”消失了,但收穫的精神和鼓舞,越來越像這些書的名字,更加陽光、更加響亮、更加熠熠生輝,或者説這些平常的名字、名稱,已然成了“大道至簡”的思想,幻化成了“大音希聲”的頓悟。這裏面就有“中國式”普法,給中國司法乃至中國法治帶來的啟示和思考。

上街搞普法宣傳,是司法任務,也是司法記憶、司法風景。大學畢業分配至高級法院工作,十分光榮,十分難忘,這構成了今天看來的初心,應了“最七年級念即本心”的道理。在高級法院工作了20xx年,雖然期間有三年多一點兒中、基層法院工作經歷的“時效”中斷,仍然是受恩於高級法院最多的一批人。我對高級法院的感覺和認知,很大程度來源於上街搞普法宣傳。記得在每年的3月份,在“學雷鋒月”,各大政法機關都要上街進行法律宣傳,主要形式是每個單位在解放街兩側依次展開,掛橫幅、發放宣傳品,有的時候用錄音機播放自己灌製的磁帶。那場面,現在想來都十分壯觀。——不寬的街道兩邊橫幅獵獵,錄音機播放着各式“新聞聯播腔”,公檢法司安一個都不少,紅黃藍各色宣傳頁見人就硬塞,還有其他安全生產、成人招生等單子想拿就拿,拿完了,任務就可能要提前結束。據説,許多賣餅子的小販那個時候專門出來收各種宣傳單子,回去賣餅子時再“集中發放”。當然,最重要的是,那時來諮詢法律問題的羣眾是比較多的,特別是羣眾對高級法院的宣傳點認可度歷來是較高的。因此,每次高級法院都要專門選派業務好的幹部上街當場解答羣眾的法律問題,這也是對幹部司法能力的認同。當時,一般情況下,來諮詢案件的羣眾開始並不多,人數也是逐年才多起來的。總的回想起來,那時候人民羣眾對法律知識的渴望是十分強烈的,有遇到問題諮詢的,也有想到問題才來瞭解的。法院的幹部,穿着棉大衣、戴着大蓋帽,拿着各種法條書,想方設法解答,羣眾也是“帶着疑問來,帶着宣傳頁回”,那是一個司法需求十分樸素、強烈,但司法供給十分有限、簡單的時代。在這樣的條件下,人民羣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是相當高的,對法律知識的需求還不是很迫切。大量宣傳圖片和數據成了各級司法機關工作成效的“有力證據”,訴訟“爆炸”基本沒有影子,執行案件絲毫沒有形成“老大難”的可能。以司法宣傳為“鏡子”,司法的供給矛盾中,司法機關還有很大的“富裕”。

後來的二十多年裏,法院的案件開始逐年增多。政法單位上街法律宣傳的次數也沒有以前多了,規模也逐漸開始下降了。更多的是各宣傳各的,就各種主題日進行專項宣傳,只是名稱開始由法律宣傳向法制宣傳慢慢轉變。再到後來,“國家憲法日”上街宣傳注入法定因素,紙質宣傳頁、宣傳展板逐漸被電子屏、宣傳片替代,運動式的法制宣傳也逐步被弘揚法治精神的各種載體所更新。20xx年上下,高級法院審理的被告人王斌餘故意殺人案的裁判文書在《法制日報》上全文刊載,引發全城熱議;4·20襲警案一審庭審在**電視台全程直播,出現萬人空巷,成為那個時代難忘的法治瞬間,也成為司法公開的有益探索。與之相呼應,各級法院的訴訟案件開始“爆炸”了,執行難“閃亮登場”,立案大廳轉型升級成為了訴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人員成倍增加,智能化設備大量使用。如此情況下,現在每年自治區“兩會”上代表委員提出:請法院加大司法宣傳力度,加大以案釋法力度,成為了出現率最高的意見建議。司法的供給規律,開始引導司法者反思司法的功能和水平。

20xx年11月,最高法院在深圳召開的司法公開推進會上明確提出要建設人民法院司法公開“三大平台”,首當其衝的是要求推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法院作為西部法院自加壓力,提前與東部沿海地區法院同時推行裁判文書公開工作,法院頂住了不小壓力,法官克服了更多疑慮,總體取得了良好成績,為**連續三年在中國司法文明指數測評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績作出了貢獻。現在,這項工作已進入常態化,而且隨着司法實踐的發展,更加有力證明了司法公開來源於人民司法的心地無私,充分體現出人民司法的正大光明。目前,隨着司法改革的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其徹底的人民性、真實的公正性、發展的開放性,正在書寫新時代人民司法事業的新篇章。司法供給相對不充分、不平衡的階段性特徵,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對法治、公平、正義的迫切需要的矛盾也發生着不小的變化。公開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新時代人民司法的新“引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作為最先進的制度,新型的司法公開機制正在全面迴應和全力滿足着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

在深情回首司法歷程的餘墨邊,我彷彿覺得司法公開的燦爛前行,分明就是許多年前我們上街法律宣傳的華麗轉身。

我與法院共成長心得感想

20xx年,我從鄉鎮調入**法院。我是學法律科班出生,對法律充滿敬畏,對法官這職業更是嚮往已久。

調入法院工作當然不知有多高興了。噹噹事人説“何法官,你好,我想問個事”之類的話,儘管那時我還不是法官,但心裏還是特別的高興。當然了,我也盼望自己早日成為一名真正的法官。20xx年我成為**法院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獲得A證的第一人。清晰的記得,當時孩子剛生下才幾天,妻子還在醫院,是同事幫我拿回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看着正副本上時任司法部長張福森的簽名,看着A證的標識,又想想剛喜得貴子,覺得自己是天地下最幸福的人了。但轉眼間,心中又有一絲隱憂,自己可能會被派到法庭去工作。因為當時院裏審判員相對比較短缺,不少下法庭的同事要求回院裏。想想自己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會很快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如果人員要交流,自己肯定會被院黨組派下法庭。説實話,暫時是不想去法庭的,一個是當時孩子才生下幾天,尚在產期的妻子一個人照顧孩子有困難,另外可能是才從鄉鎮上來幾年,還存在思想上的惰性。為此,還找院長把自己的想法談了。但當20xx年我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後,隨後就被院裏派往**法庭。

**法庭,一個座落於**鎮文化街的法庭,是**法院四個派出法庭之一,管轄**、**五個鄉鎮的民事案件審判及執行工作。**自古就是一個歷史名鎮,國道109線和昌潤渠縱貫該鎮南北,商業比較發達,**羔羊肉更是聞名遐邇。但是第一次走進法庭時,給我印象是破舊。面南六七間破舊低矮的紅磚房,面東有一間大房間是審判法庭,桌椅陳舊,地面高低起伏,很難想象這樣的地方能是莊嚴的法庭。後來的時間也印證了我的看法。基層法庭很少有案件在大法庭開庭審理的。大部分案件在辦公室就審理完畢了。要麼調解要麼當事人在辦公室內各坐一邊,辦公桌就是審判台,法官往那裏一坐就當是開庭了。唯獨法庭的小院還是讓人挺喜歡的。我去的時候正是5月份,院子裏的刺玫花開的正豔,散發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東南拐角有一方菜地,裏面種着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長勢非常喜人。

我和法官老張是一個辦公室。老張家是青海的,土族人,是一名退伍軍人,曾經當過大水溝法庭庭長(後來搬遷到崇崗鎮更名為崇崗法庭再後來搬遷到沙湖又更名沙湖法庭),姚伏法庭庭長等,他喜歡法庭的清靜,一直不願意回院裏工作。他是一個非常勤快的人,種地可是一把好手,無論在哪個法庭,小院子裏的菜地都被他耕種的生機勃勃。第一天到法庭時,正好有一個供水合同糾紛案件要處理。他對我説“我這人脾氣不好,愛發火,這個案件你去調解處理吧,卷我訂”。説完他就出去幹活去了。以前在院裏雖然也處理案件,但那是法官在的情況下,協助法官辦理案件。現在要一個人獨自承擔起案件的處理重任來,當時好緊張。好在案件也不難,半小時後案件調解完畢。我把調解協議拿給他看,老張説“到底是學法律的,不錯。以後你就給我打個下手”,當時説的我好緊張又好激動。可是可愛的老張法官當年的5月説要去北京女兒處看病,結果在去的路上,在火車上就病情嚴重,在北京去世了,終究再也沒有回到他喜歡的法庭,他喜歡的小菜地裏。我也沒有能再從他身上學到更的多的經驗,但心底裏一直把他當師傅。

法庭的工作全然不像院機關那樣中規中矩,立案送達開庭執行全都是自己根據需要安排,相對要自由的多。我們通常是週一送達,週二週三集中開庭,週四週五執行。我記得有一次一天安排了十幾個庭,如同唱戲一般,你方唱罷我登台。一直到晚上八點多,終於調解完最後一個案件。無論是當事人還是律師甚至於自己,對我們工作敬業精神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大家辛苦並快樂着,有時天晚了就不回家,晚飯後,大家圍坐在法庭的餐桌前,嗑着瓜子看着電視拉着家常,偶爾高興了還來上幾樣小菜喝上幾瓶啤酒。

那時的法庭最難熬的要數冬天,沒有暖氣,都是煤爐取暖。由於房屋修建的比較早,窗户的密閉性也差,白天坐在辦公室裏地當中的爐子燒的通紅,但腳卻凍得發木。晚上值班凍得蜷縮在被子裏,恨不得把所有能蓋的東西都蓋上。早晨起來臉盆裏的水都能結上冰。

要説生活上的艱苦還不算是最苦的,最可憐的是有一段時間居然沒有個自己的辦公之地。20xx年也就是我剛被任命為**法庭庭長的第一年,説是一庭兩所(即法庭和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要建一棟樓,拆除法庭。結果是法庭被拆除了,建起的樓給了派出所了。當時院裏面的人手也特別緊張,我們只好搬回來組成巡回法庭辦公。人民羣眾對法庭搬院裏辦案是有意見的,連續幾年人代會上都有代表提出法庭要設在離當事人最近的地方,方便羣眾訴訟。最高法院也提出了法庭設置的兩便原則。於是20xx年,我們又被派了下去。但辦公場所在哪呢?剛開始我們租借**村村委會辦公,結果不到一年,正值周未接到通知説,上級組織部門認為村委會將辦公場所出借違反規定,要求我們必須搬走。我只好帶着大家將辦公設備搬到一户熟人家中。那時自己感覺如同喪家之犬,心情糟糕到了極點。後來又在**老市場門口租了一間門面房辦公,面向北開,環境更加惡劣,冬天寒風和沙塵直往屋裏灌,凍得人都沒法辦公,夏天對面的垃圾堆臭氣熏天不説,成羣的蒼蠅只要你一開門如同雲朵撲進屋子裏。既便是這樣,我們的審判執行業務工作一點也沒有放鬆,在五個基層法庭中(後來加了頭閘法庭)**法庭的審判執行案件是最多的,法庭五個人依舊發揮出了高度的團結協作精神,繼承了老法庭時的優良作風,連續兩年考核**法庭都是一等獎。

隨着上級部門對基層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建築面積達585平方米的新法庭終於在20xx年10月投入使用了。這是**法院五個基層法庭中第一個按照標準化建設的法庭,立案區、審判區、辦公區、休息區等等功能完備,電信寬帶也全部接通。新法庭剪綵那天,我如同一個漂泊異鄉回到家的遊子喜極而泣。整整五年,説是基層法庭確有名無實,有名無家。

新法庭新氣象,在新的工作環境中,全庭人員的工作勁頭更足了。除了我們的審判執行工作繼續在五個基層法庭中保持領先外,我們還注重法庭文化建設,在新法庭打造文化走廊,開設全區第一個基層法庭網站。我們的工作受到上級部門關注,時任自治區高院馬三剛院長蒞臨法庭指導工作,給了我們極大鼓舞。組織上也給予我本人特殊關照,20xx年我評為自治區黨委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領導小組評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先進個人”,還被高院提名為全區十佳法官候選人。

20xx年6月,我被調回院裏工作。離開了工作近十年的**法庭。十年間,法庭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十年間法庭的地點換了一個又一個,但這十年間,司法為民的情懷一天也不曾忘記,十年間定紛止爭的職責一天也未曾懈怠。轉眼間回到院機關又5年了,但夢裏時常回到法庭,夢見和我一起工作戰鬥的同事,儘管他們中有人已經遠去。那是我最值得珍惜的十年,最有成就感的十年,我將永遠銘記**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