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心得體會(通用3篇)

古詩心得體會 篇1

今天三年級進行了古詩誦讀比賽,作為其中一組的評委,我發現孩子們在古詩誦讀中還存在着的一些情況,做一個簡單的記錄,如果對老師們的教學有幫助,那就榮幸之至了。

古詩心得體會(通用3篇)

1、吐字咬字的問題。比賽中把咬字正確、吐字清晰作為了一項評比的要求。確實,誦讀中普通話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誦讀的成績。十幾個孩子比下來,發現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問題,收錄幾個典型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天門山》是三首必背的古詩,其中共有這樣一些讀音欠準的:即都讀成“既”,潛讀成“淺”,風讀成“fong”,帆讀成“凡”等,其實有一些字並不是老師沒有強調,而是學生潛意識裏錯誤讀音紮根較深了,如“即”字。

2、兩詩混淆的問題。開始背的挺熟練的,可是揹着揹着,竟然跑到了另外一首詩去了。如《望天門山》一詩,變成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呵呵,學生背的還挺溜的,卻不知已經串成兩首詩了。估計是詩中的“兩岸”一詞,導致學生想到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3、古詩誦讀的感情。很明顯,作為有評比項目中的一個標準,有感情的誦讀古詩,更應體現在古詩的節奏上。可惜孩子們都把重點落在了是否背得熟練上,而忽略了這一點,這也是今後老師們在古詩誦讀的指導上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古詩心得體會 篇2

開墾出豐美的田園。我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詠柳》。"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我問爸爸"綠絲絛"是什麼意思,爸爸説,"綠絲絛"是柳條垂下來像一條條絲帶,就像妹妹頭上扎的綠色蝴碟結,這就是"綠絲絛"了,哦,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背了下來,讀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春天陽光普照,江山秀麗,春風拂面,春風送來了花草香氣,春回大地,泥土鬆軟,燕子來飛飛去銜泥做巢,鴛鴦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圖啊!"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這首詩仿若把我們帶到了黃師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東流去,心中的煩憂也隨之而去,春風吹來,頓覺又懶又困,我明白了人們常説的"春困秋乏"。

宋朝詩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和南宋詩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同樣是寫春風,詩人一個喜,一個憂,兩相對照,反映出兩位詩人當時不同的際遇,不同的社會環境,感受到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領悟了不同的寫作手法。古詩不僅給我的生命田園抹上了綠色,而且讓我的心靈騰飛,融入那千年唐風宋詞中,遙望天外雲捲雲舒,聆聽海天相接處漁歌唱晚,更讓我這個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煙壯闊。古詩,讓我的生命豐富多彩!我愛古詩!

古詩心得體會 篇3

這首詩表面是在寫景,實際上寫的是朱熹對讀書的感悟,詩人在讀書時心情舒暢,心中突然有了感悟,於是拿筆寫了下來。

前兩句“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是一個比喻句,將書比作“半畝方塘”,將讀書時的感受比作“天光雲影共徘徊”,整體上是説,半畝見方的池塘像鏡子一樣清澈明淨,天光和雲影倒映在池塘裏,隨着池塘裏的水波不停地晃動,好像是人在徘徊。後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什麼池塘裏的水這麼清澈呢?是因為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進來,實際是説,為什麼讀書讓人有這樣愉快的感受?是因為讀書的人不斷地將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融入書中的內容,不斷地受到啟發的緣故啊。

詩人運用巧妙自然的比喻,寫出了讀書的愉快感受。全詩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帶來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