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通用13篇)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1

1952-10-15,四川省考上東北行政區各大學的考生隊伍,在中國醫科大學校長辦公室馮主任(他代表整個東北區各大學來接四川新生)的率領下,在北京車站附近轉了10小時。我第一次走進天安門廣場,看到了天安門、北海、中南海、中山公園、北京圖書館等地方。1956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在濟南煤礦幹部學校任教,1956-1957多次去北京定福莊煤炭部幹校編寫教材。這期間,跑遍了故宮、頤和園、西山八大處、碧雲寺、卧佛寺等地。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通用13篇)

現在回想起來,留在我的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是它各個堂殿的匾額和對聯,而且不是它的內容,僅僅是它的形式——那些匾額和對聯的字跡。

你只要稍微留心就可以看出,所有這些匾額和對聯的字跡,毫無例外都是正楷,一筆一劃寫得規規矩矩、闆闆正正,一點也不馬虎。意味着什麼?值得我們後人深思。

古人重視寫字,曾有“文如其人”一説。這裏的“文”既可以解釋成“文章”也可以理解為“文字”。“文如其人”就是説:看你的文章和寫的字,就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

漢字(象形文字)始於畫圖。古人認為,這一個個的字,是你的心支配你的手“畫”出來的,它不僅表現了你想表現之物,在這同時,也無法避免地顯露出了你自己的心靈。

這種説法不是毫無根據的,它不僅適用於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即使在使用字母的西方國家也有“筆體學”(graphology)一説(參看《不列顛百科全書》7-246C)。世界各國對各種案件的偵查和犯罪心理的分析中,《筆體學》是常用手段之一。

我國古代對“習字”是很重視的,總是把“讀書習字”並提,二者不可偏廢。歷代開科取士,先看你卷面寫得是否規矩板正、是否乾淨整潔,如果考生字跡歪七扭八、卷面不乾不淨,完了,馬上淘汰掉。

這不是形式主義嗎?只要文章寫得好,有傑出的見解,字寫得差點,卷面不那麼幹淨,有什麼要緊?這是現代人的觀點,現代人看重才,只要有本事(有才)雞鳴狗盜之徒都有人錄用。可是,古人不這麼看,古人更看重德(道德、素養),他們認為一個吊兒郎當的人、放縱自己的人、對自己承擔的任務缺乏責任心的人,本事越大越壞事。所以,他們讓晚輩通過讀書獲得知識、懂得做人的基本規則;通過寫字培養自己專心致志,求正求真求美的習氣和待人處事的高度責任感。我們可以從《曾國藩日記》和《曾國藩家書》中看到他在書法練習方面對自己的要求和對晚輩的教誨。

1949年後,共產黨在大陸執政,風氣大變。毛澤東的筆跡一開始並不普及,若干年後隨着造神運動的興起,逐漸傳遍大陸。

我最先見到的是《人民日報》和“新華書店”這幾個字。當我得知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題詞時,一方面覺得應該:他是黨的主席,黨報、黨店的名牌當然應該由他書寫。可是心裏隱隱覺得,寫得不算好啊!《人民日報》4個字,大的大小的小,沒有一個是端正的。“新華書店”4個字同樣如此,而且其中“新”和“華”的懸針,都是需要拉中鋒的,不但看不見中鋒,整個這一筆,變成了一根杵!怎麼會這樣去寫?出於對領袖的敬愛,口裏不説,心裏有些蹊蹺。後來看多了,也就不以為怪了。

隨着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的泛濫,很多人誇獎毛澤東的字體,尊為“毛體”,稱頌他是偉大的書法家。不少人羣起效仿,很多招牌、匾額都改成了時人仿寫的“毛體”字。到處都是一邊倒的歪歪,並不好看。

隨着“毛體”流行的同時,社會上(自然包括學校裏)流行開了一句不知來自何方的諺語:“國家不嫌字醜”,徹底否定了我國曆代培養和選拔人才時,既重文(內容)又重字(形式)的傳統。

讓人們把字寫好,寫端正,很費勁;可是,要讓大家“不嫌字醜”,歪七扭八、橫倒豎切都行,卻非常容易。從那以後,規規矩矩乾乾淨淨的手寫文本,逐漸稀罕了。

這個事情重要嗎?我認為重要,而且非常重要。你看看現在社會上假冒偽劣的產品,毒奶粉、假藥、地溝油防不勝防,闖紅燈,加塞兒,機動車往人行道上開,辦假證件的廣告滿街都是,考試作弊,抄襲著作,假學士,假碩士,假博士,假科學家到處都能找到,盤根錯節。已經直接間接危及大陸上的每個中國人。

50年代,經過戰爭的洗禮,全民都期望着中國的新生,社會風氣蒸蒸日上。1956-05我遊故宮時,恰逢朱德委員長陪同伏洛希羅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去故宮遊園,3-4輛黑色轎車從西便門駛入,來到我們跟前幾米停下,朱德從前一輛車下來,去拉開後一輛的車門,伏洛希羅夫走下車來。這時,遊人都自覺停步,鼓掌。朱、伏二人,向遊人招手致意,然後,他們走他們的,我們玩我們的。有幾個工作人員跟在他們身邊。既看不出便衣,更沒有戒嚴。那時的社會,穩定安詳。

現在這些污泥齪水最初是怎樣氾濫起來的呢?根子就在毛澤東,他把社會風氣敗壞了。

他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怎麼會帶頭去破壞社會風氣呢?他在1956-1957年間,搞了一個“引蛇出洞”的大“陽謀”。最先他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一套新理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説形勢變了,疾風暴雨似的階級鬥爭過去了,現在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還要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接着又在全國宣傳工作會上放言,要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還狠批了那些不贊成此舉的黨員作家和資深編輯。等到黨內外把他的話信以為真的人,從愛護黨的立場出發,向黨交心和提意見的時候。他臉色一變,下令“反右”,把全國552877人劃成右派(朱正《1957年的夏季:從百家爭鳴到兩家爭鳴》第506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5出版),把在與國民黨鬥爭中支持共產黨的民主黨派,掃蕩無遺。

李&慎#之在《毛主席是什麼時候決定引蛇出洞的?》一文前(李@慎@之 何+棟《中國的道路》第347頁,南方日報出版社20__.1出版),用黑體字引用了以下語錄:——

孔子: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很明顯,他是不贊成毛澤東上述作法的。而毛澤東卻一直堅持這種作法。1958-1959他鼓勵説謊話虛報產量的人,重罰以彭德懷為代表的剛直不阿、實事求是、敢於説真話的人。在把這些人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同時,把那些投機取巧、隨聲附和的人一直提到政治局。這樣一來,從上到下都充滿了説假話的人。社會風氣就是這樣一瀉千里、無可挽回地敗壞下去。

古人説:“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毛澤東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家,他善於出奇制勝,蔣介石和很多軍官學校畢業的將領,敗在他的手下。就因為他們預料不到毛用兵的詭異。毛也因此深深地自我陶醉。1949年他當上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後,仍懷着濃厚的興趣鑽研法家的造勢和馭人術。他要“以奇治國”——治理這樣大的國家,仍然不按規矩行事。前他自詡為“馬克思加秦始皇”;中他不無自豪地誇自己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上有所好,下必勝焉”,今天社會上不少打着各色保護傘的“無法無天”的大小“和尚”,在興妖作怪。人們面臨的一切爛污,均發源於此。如果不作根本的檢討和轉軌,轉到“以正(普世價值)治國”的路上來,是很難遏制這股強大的爛渣流的。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2

到了遊瀋陽故宮的時候,我對中國現存的三個故宮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北京紫金城故宮當然是一座金碧輝煌、無與倫比的皇家宮殿,其建築年代、規模、氣勢、造型和豪華程度等諸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無可挑剔的;長春的偽皇宮顯然是一座落魄潦倒的溥儀寄人籬下的住宿,其建築規模、造型和佈局等簡直就是一座二層樓的辦公樓,偽皇宮附屬的所謂跑馬場、東西御花園和游泳池,也不過是類似一般公園裏的娛樂場所,與北京紫金城內的御花園及皇家頤和園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這兩個皇家建築的對比,也反襯出一個帝王鼎盛時期的輝煌氣勢和一個末代皇帝時代的沒落潦倒。而瀋陽故宮既不像北京紫金城那樣的雄偉輝煌,也不似長春偽皇宮一般的寒酸蕭條。它僅是一個我國現已廢棄的、曾經的少數遊牧民族首領棄遊牧變定居後曾經居住過的宮殿。在那裏,遊客感受不到北京故宮天天人滿為患八萬人限額的擁擠,而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也根本不會產生對建築的輝煌而發出的嘖嘖稱道聲。人們只是慕名而來到此一遊。

瀋陽故宮初成於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離清兵入關還有八年。因此,這裏僅是後金和前清的首府和大本營。怒爾哈赤和皇太極曾在此居住,皇太極在這裏改汗製為帝制。按理説,一個滿民族的建築應該具有本民族的基本特徵,一個有遊牧民族象徵的穹頂圓形帳篷樣的氈房。但是,令人詫異的是,瀋陽故宮卻是一個道地的漢民族建築外型,其代表性建築崇政殿、鳳凰樓、大政殿和十王亭等,無一不是飛檐翹角,雕樑畫棟,秦磚漢瓦琉璃面,八角重檐歇山頂,其中主體建築大政殿的門柱上還雕刻着華夏民族的圖騰——雙龍戲珠。即便是文溯閣那種二層樓的建築,也完全是漢民族的幾間亭那樣的建制。而建築物的閣名、楹聯、掛圖上的題字等,也幾乎是清一色的以漢字為主。從瀋陽故宮的建築樣式等特徵上看出,在清兵入關前還沒有一統中原時,滿清已經完全接受了漢文化,並已經被漢文化異化並脱胎換骨了。

由此而想到漢文化的倔強偉大而源遠流長。據説,在世界文化史上,只有漢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沒有被異化、沒有被消滅、沒有被斷截的一種民族文化。一個異民族可以一度打敗漢民族,局部或全部統一漢民族,如中國歷史上的金朝、元朝和清朝等,他們可以改變漢民族的髮型、服飾,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統一過漢民族的文化,而相反被漢文化異化了。其中最典型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當然,寫的是漢詩而不是滿文!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3

今年五一,我總共去了三個地方,天津、北京、濟南,當然也參觀了不少歷史古蹟和自然景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的故宮,因為時間比較緊,在北京只待了兩天,沒去得了我本來想去的長城,但是去參觀了一下故宮也覺得不虛此行了。

故宮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陌生,除了在電視中經常見到之外,相信大多數人都曾親自走進故宮參觀。剛好藉着所以也借這次近代史課程的實踐活動,我又詳細瞭解一下故宮,而此次去參觀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穫,對於故宮也有了新的更深的瞭解。

眾所周知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歷經24個皇帝。故宮是從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個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後一位是清宣統皇帝溥儀。

帶着敬畏的心情從故宮的北門進入故宮,看到御花園、以紅黃色調為主的宮殿,而且宮殿屋頂的形態各異,真的很宏偉壯觀,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腳下的路曾經是皇帝必經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經尋常百姓所不能見得,心中對故宮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個名叫赫德蘭的美國人曾經在參觀故宮後,寫下這樣的文字:“不知為什麼,在這裏你會被你所見到的一切所打動。這裏有一種獨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這又是一種讓你感到親切的美。”也許外國人並不能像中國人那麼感同身受,但是從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們相通的感受,故宮給人的是尊貴的美,震撼的感覺。同時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因為參觀的過程中,我們大多都只能在宮殿的外面參觀,而不能進入其中,所以我也觀察到故宮的窗户設計的十分緊密,據説站在高山上看故宮,根本看不到一個窗户,是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見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嚴密。

故宮佔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紹一下故宮的佈局。故宮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的,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佈着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佈局嚴謹有序。

關於故宮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它是紫禁城宮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這次參觀中最可惜的就是這個故宮最大的一個宮殿太和殿在修護沒能開放。

但是故宮裏面的導遊也給我們介紹一下里面的情況了,太和殿的匾額是“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

看上去真的很有威嚴。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這也使整個宮殿的氣勢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裏慶祝。

後三宮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宮、坤寧宮。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閲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殿的正中有寶座,牆上高懸這“正大光明”的匾,還有擺放整齊的供休息的牀和椅。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坤寧宮是明朝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坤寧宮和乾清宮距離之近充分體現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級分明。

在東西六宮中,我想提及一下儲秀宮,慈禧在儲秀宮居住時曾經大肆修繕過,使它成為了東西六宮中最奢華的宮殿。

走在故宮中,彷彿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嬪相見,更朝換代的場景,想象着這些,使我不由得感歎故宮留存的巨大歷史意義,是它的存在才讓後人能身臨其境,對於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體的瞭解,可謂有據可查。

故宮有四個門,其中後門是“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也正是我們進入故宮的門。

期間我看到了大門前有兩個鐵缸,開始在想是幹什麼用的,後來才知道是防火的,裏面盛滿了水。冬季為防止缸內的水結冰,還在四周墊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燒烤。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識。

由於故宮很大,可以相當於一個小城鎮了,所以要都參觀過來需要半天的時間,如果沒有一定的體力的話,整個故宮參觀下來是很累的,但是從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龐大,真的和現在我們的生活狀況大相徑庭,有玩有辦公有舉行慶典有居住有修養甚至有“冷宮”,如此的齊全,充分體現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處的建築寓意等等,讓我又深刻體會到了古代皇權的至尊威嚴,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宮,建築的形態,恢弘的氣勢也讓人感歎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創造力,真正體味到什麼是智慧的結晶。

總之這次故宮之行,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不僅讓我瞭解了我們中國明清兩個封建王朝的傑出的宮廷建築,更讓我動容的是裏面的每一件建築都有其背後傳奇的故事,讓我對歷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層次的認識。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4

七月二日,忙了一天正事,三號遊覽故宮。

走進故宮,驚訝於古代建築技術的高超!故宮的設計與建築,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凝聚着近600年的宮廷變遷和人世滄桑,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故宮,以其厚重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和社會、歷史的里程碑。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也是明清24位皇帝臨朝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這裏代表了權威,也充滿了神祕。

故宮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於明永樂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

故宮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

我們從天安門進,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午門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羣中第一高峯。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宮殿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太和殿後是中和殿。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中和殿後是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游完外朝,到了內廷。故宮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閲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也收藏在這裏。

通過御花園左側門進入西六宮依次參觀了儲秀宮、翎坤宮、永壽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然後出內右門回到乾清門廣場,東行進入內左門,依次參觀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乘乾宮、鍾粹宮。參觀完東六宮再回到乾清門廣場,向東穿過景運門進入錫慶門,然後再進入皇極門,參觀皇極殿、寧壽宮、扮戲樓、暢音閣、養性殿、乾隆花園、貞妃井,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

最後出神武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出北門神武門,參觀了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説是故宮建築羣的屏障。從景山西門出,遊覽了北海公園。

明清時代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而今我們可以在宮殿內任意穿行,可見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5

北京故宮是聞名於世的中式傳統建築皇宮,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去北京遊覽的人大多要去這座深宮禁城裏參觀一番,以瞭解封建時代皇帝的生活環境及豪華建築的容貌。

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兩代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羣。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佔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紹一下故宮的佈局。故宮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的,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佈着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佈局嚴謹有序。

我們隨着參觀人流,沿着中軸線向前觀賞着,遊覽着,看着金碧輝煌的高大殿宇,品味欣賞着建築物的優美設計,合理的佈局,精巧的工藝製作,可以説故宮裏面的東西都是藝術精品,每件器物上都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高超的勞動成果,充分展示着中華民族的優秀才華所在。從最為簡單的排水處理上看,就彰顯出一種環境理念的運用與卓越的藝術才華。若大的宮殿,庭院保持在平整潔淨的水平上,防止積水,而且排水設置是那樣的完美,那樣的巧妙,把排水口設計成藝術品,不影響整體形象,而且變成了一種裝飾,烘托起高大建築物的秀美,這足以證明了故宮整座建築物的絕倫之處。先人已經隨着年輪遠離我們而去,但這精美的藝術佳作則是變成了會説話的藝術品,向後人述説着那段歷史的容貌。我們欽佩藝術家們,勞動者們,是他們造就了中國的輝煌歷史,開創了歷史文化的長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讓我們有幸目睹了這座神奇的紫禁城容貌。可以斷言,來此遊覽的人,無不為故宮的高超建築物,合理佈局而喝彩。

關於故宮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它是紫禁城宮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這次參觀中最可惜的就是這個故宮最大的一個宮殿太和殿在修護沒能開放。

但是故宮裏面的導遊也給我們介紹一下里面的情況了,太和殿的匾額是“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嚴。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這也使整個宮殿的氣勢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裏慶祝。

後三宮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宮、坤寧宮。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閲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殿的正中有寶座,牆上高懸這“正大光明”的匾,還有擺放整齊的供休息的牀和椅。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坤寧宮是明朝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坤寧宮和乾清宮距離之近充分體現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級分明。

看到御花園、以紅黃色調為主的宮殿,而且宮殿屋頂的形態各異,真的很宏偉壯觀,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腳下的路曾經是皇帝必經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經尋常百姓所不能見得,心中對故宮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個名叫赫德蘭的美國人曾經在參觀故宮後,寫下這樣的文字:“不知為什麼,在這裏你會被你所見到的一切所打動。這裏有一種獨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這又是一種讓你感到親切的美。”也許外國人並不能像中國人那麼感同身受,但是從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們相通的感受,故宮給人的是尊貴的美,震撼的感覺。

我們沿着天安門這條中軸線一直穿過神武門,在擁擠的人流中隨意地觀看着,拍攝着藝術的精華品,留下深刻的記憶。我們欣賞着故宮的神韻,感悟其雄偉壯麗的氣魄,為故宮的宏偉壯觀而讚歎!同時,也為那些朝代興衰而感歎,歷史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感慨,啟迪着我們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汲取先進精華成分,化作精神食糧,起到古為今用的目的。

由於故宮很大,可以相當於一個小城鎮了,所以要都參觀過來需要一天的時間,如果沒有一定的體力的話,整個故宮參觀下來是很累的,但是從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龐大,真的和現在我們的生活狀況大相徑庭,有玩有辦公有舉行慶典有居住有修養甚至有“冷宮”,如此的齊全,充分體現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處的建築寓意等等,讓我又深刻體會到了古代皇權的至尊威嚴,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宮,建築的形態,恢弘的氣勢也讓人感歎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創造力,真正體味到什麼是智慧的結晶。

總之這次故宮之行,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不僅讓我瞭解了我們中國明清兩個封建王朝的傑出的宮廷建築,更讓我動容的是裏面的每一件建築都有其背後傳奇的故事,讓我對歷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層次的認識。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6

4月26、28日,玉淵潭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組織黨員和職工分兩批前往故宮博物館遊覽參觀。“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歷史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此次玉淵潭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組織遊覽參觀故宮博物館,讓大家更加深刻的體會傳承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的使命責任感。

走近故宮,走進古老的紫禁城,這座堪稱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羣,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進入午門,走過象徵“五德”的金水橋,就到達了太和門前…而後就是最具吸引力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寶殿,均是建在漢白玉的石基上。大家逐一參觀了東西六宮和御花園,最漂亮的地方當屬御花園,它以古木繁花、亭台樓閣、嶙峋山石的獨特魅力而聞名四方,尤其是在京城的最美四月天,繁花似錦,滿目蒼翠。此次遊覽故宮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秩序井然的重重宮闕,紅牆黃瓦的濃重色彩,呈現着中華歷史文明的輝煌。

故宮院長李文儒在《説故宮》裏談到:“偉大的建築來自偉大的規劃,偉大的規劃源於偉大的文化。”故宮是歷史文化的結晶。遊覽參觀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不虛此行,不只用眼睛,更是用心體會故宮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慨中華民族的偉大!此行不僅擴展了大家的知識面,更提高了思想深度和民族自豪感,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今後大家會更多瞭解歷史知識,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建立和諧社會、發展祖國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7

中國曾經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歷史,而留在中國最有價值的便是皇宮。皇宮是古代統治者居住的地方,皇宮象徵着統治者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皇宮的豪華奢侈也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皇宮的建成耗費的都是平民百姓的汗水心血。

至今,皇宮仍是古時候保存最好的古建築羣,它的壯麗大氣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偌大的皇城裏,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那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皇帝的住所,現在被改為“故宮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為了北京的一大景點,是一個5A級景區,每個季節來的遊客都很多,不只是我們本國人,而且慕名而來的外國友人也是很多。

從國小習歷史的我,決定和同學一起到故宮博物館參觀參觀,感受一下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和古代皇朝的威武。據瞭解,故宮博物館分為淡季和旺季,每個季的開館時間和門票價格都不同。剛開始,由於沒有限制進入故宮遊客的數量,導致進入故宮的遊客數量太多了,對故宮造成了一定的損壞。因此便開始實施了限流的策略,這個策略的實施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這個人類的瑰寶。

走進故宮,已經不能用壯麗來形容了。偌大的廣場能容納不下上千人,圍欄和地板都是用白色的石頭建成的。圍欄的建造十分的精細,可見古代的人工巧匠有多麼用心來建造。我們一起走在這個大廣場上,感覺到是多麼的廣闊。古代的統治者用來接受朝拜的地方便是這大廣場,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在這個廣場接受帝王的統治。

故宮的每個大殿外牆都是塗上了紅色的漆,也不知道是從古至今都這麼鮮豔還是後人為了更好的保護才繼續蓋上紅色的漆。大紅色的圍牆,讓人看到了有種敬畏的心理油然而生。大殿的屋頂採用黃色的瓦磚建成,每個角落都有一個龍頭,象徵着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斜着設計的屋頂也是符合中國所在地區的氣候,可以更有效的排水,避免屋頂積水。

我和同學走進一個殿內,裏面的放着一塊黃色的寶座,想必就是皇帝坐的位置吧。我對同學説:“好想上去體驗一把做皇帝的感受啊,肯定很舒服。”而同學告訴我:“這邊的座椅都是隻能看不能坐,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古代留下來的文物。”躍躍欲試的我也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故宮的台階都在兩邊,而中間則是刻了一條條的龍。古時候的帝王都是以“龍”來稱自己,説自己都是真命天子,龍的傳人。

大殿門口的獅子,刻畫的十分的兇猛,象徵着帝王的守護者,達到一種震懾的目的,是一般人不敢逾越的。而且故宮的雕像都是不可以觸碰的,更不可以騎在上面合影,違者甚至會有法律的制裁。

故宮的範圍之廣闊,就像一個迷宮一樣深不可測。而古時候的權力之爭更是在這看似平靜的故宮中進行的,故宮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接近歷史,瞭解歷史。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8

北京故宮是聞名於世的中式傳統建築皇宮,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去北京遊覽的人大多要去這座深宮禁城裏參觀一番,以瞭解封建時代皇帝的生活環境及豪華建築的容貌。這次隨同女兒女婿外出旅遊,這個願望得以實現。過去,由於各種原因,來去北京總是匆匆而過,無暇探望這座神祕的紫禁城。這次一家人旅遊有幸一睹皇城容貌,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提及。

北京故宮的歷史比較久遠,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即公元1420xx年。經過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個皇帝的擴建發展,規模隨着時間的延伸,越來越大,最終發展成今天的模樣,迄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故宮是明清兩代封建皇帝統治全國的中心。截止末代皇帝的結束,這座皇城終於迴歸到人民的手中,成為歷史博物館,供遊人觀賞,同時也是歷史發展的見證物。它把那段歷史封存定格在大地上,成為時代延伸的豐碑。我們今天步入這座雄偉壯麗的殿宇巍峨,宮闕重疊,畫棟雕樑,佔地七十二萬多平方米的神聖皇宮,面對它曾經的輝煌,曾經的時代,讓人感慨萬千……是時間的流水把年輪拉開,讓時光的隧道不斷的延伸,世界是在變化中演變升遷,這是亙古不變哲理。想當年,我們平民百姓怎麼能隻身步入這戒備森嚴的紫禁城呢?今天則是信步徜徉在這富麗堂皇的宮殿中,左右觀賞,欣賞着那個時代的藝術精華,讚美祖先們的精巧、絕倫的藝術佳作。感受着“皇帝”般的經歷,過一下至高無上的權貴生活。歷史是無情的,也是最為真實的,不管你怎麼生活,怎麼個活法,最終還是要定格在那個時期,成為永久的歷史,封存在歷史的檔案中,對與錯,功與過自由後人鑑賞評定。

我們隨着參觀人流,沿着中軸線向前觀賞着,遊覽着,看着金碧輝煌的高大殿宇,品味欣賞着建築物的優美設計,合理的佈局,精巧的工藝製作,可以説故宮裏面的東西都是藝術精品,每件器物上都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高超的勞動成果,充分展示着中華民族的優秀才華所在。從最為簡單的排水處理上看,就彰顯出一種環境理念的運用與卓越的藝術才華。若大的宮殿,庭院保持在平整潔淨的水平上,防止積水,而且排水設置是那樣的完美,那樣的巧妙,把排水口設計成藝術品,不影響整體形象,而且變成了一種裝飾,烘托起高大建築物的秀美,這足以證明了故宮整座建築物的絕倫之處。先人已經隨着年輪遠離我們而去,但這精美的藝術佳作則是變成了會説話的藝術品,向後人述説着那段歷史的容貌。我們欽佩藝術家們,勞動者們,是他們造就了中國的輝煌歷史,開創了歷史文化的長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讓我們有幸目睹了這座神奇的紫禁城容貌。可以斷言,來此遊覽的人,無不為故宮的高超建築物,合理佈局而喝彩。

我們沿着天安門這條中軸線一直穿過神武門,在擁擠的人流中隨意地觀看着,拍攝着藝術的精華品,留下深刻的記憶。我們欣賞着故宮的神韻,感悟其雄偉壯麗的氣魄,為故宮的宏偉壯觀而讚歎!同時,也為那些朝代興衰而感歎,歷史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感慨,啟迪着我們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汲取先進精華成分,化作精神食糧,起到古為今用的目的。這是因為,歷史是連續的,人類社會在進步發展,但也包含着歷史的成分,可謂是承前啟後地繼承着中華民族的優秀元素。我們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進步,探索着社會的發展進程。每個歷史階段都有其兩面性,優秀的存在,弊病也存在,……因為,這有歷史的侷限性約束着,我們不能拿今天的觀念去對待昨天的事物,而是要站在那個時期,去觀察,去了解那個時期的社會發展潮流所在,要正確對待,正確評判歷史功過,給合理的定論,才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行為。

走出高大的故宮建築羣,欣賞了歷史的佳作,而腦海中不時浮現出歷史的雲煙,這座古老的皇宮留給了後人無窮的感慨,值得我們思考,值得我們借鑑。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9

暑假裏,我和媽媽一起參加了北京世紀明德夏令營。在豐富多彩的夏令營生活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故宮之遊了。

走近故宮,寬敞的大紅門展現在我們眼前,只見川流不息的遊客在空地上走來走去,人山人海。不過,這些絲毫沒有影響我遊故宮的心情。

走進大門,導遊姐姐開始講解關於故宮的傳奇故事和故宮的文化。聽導遊姐姐説,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9999間,宮廷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都是龍的圖案,並飾以金碧輝煌的色彩。故宮曾有24位皇帝陸續在此居住,故宮也極為壯觀。

接着,導遊姐姐又帶着我們去參觀了許多宮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林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太和殿了。那是皇帝上朝和批奏摺的地方,也叫外朝。太和殿內有無數的珍寶,建造時,明代所用的木材大多采自川、廣、雲、貴等地的。太和殿也是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它高5.05米,佔地面積2377平方米,有72根柱子。太和殿內不但空間大,而且裏面的用具非常精緻和實用。我特別喜歡的就是皇上坐的那把龍椅,現在雖然有些陳舊了,可依然有着當年那樣耀眼的光芒。

這次北京故宮之遊,不但讓我感受到了古代時宮廷裏的繁華,同時也讓感受到了宮廷裏雖然過着奢侈的生活,但也有鐵一般的紀律,一旦違背,後果相當嚴重。下次有機會再來北京,我一定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故宮的歷史和故事。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10

5月17日,我校高一全體同學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故宮參觀學習。在走進故宮之前,學校請專家為我們做《走進紫禁城》主題講座。通過專家的講座,我們瞭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關於故宮的歷史,也有同學通過學校放映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對故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説,並不是第一次走進故宮。莊嚴大氣、氣勢恢宏,站在午門前,望盡三大殿,紅磚黃瓦,龍樓鳳閣,樓宇高聳,大殿巍巍,這便是我以前對故宮的印象。然而這一次有了知識的積累,我們再不只是震撼於它的莊嚴大氣、氣勢恢宏,不再只是驚歎於它的龍樓鳳閣,巍峨大殿,而是真的理解它,在同樣的地方有了不同的感悟。故宮的建築形制是什麼?整體以中軸對稱的原因是什麼?大門上的門釘有多少,屋檐上的瑞獸有何意義?這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竟這般有講究,讓人感受到故宮中的一磚一瓦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文化。

短短的一天時間不能讓我們真正瞭解故宮,卻能讓我們感受他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沉澱,哪怕只是皮毛,也足以讓我們回味!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11

我們到達故宮的後門,買好票,請了一個導遊,就進了雄偉的故宮後門。首先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棵大槐樹。導遊説:“當年崇楨皇帝就是吊死在這棵樹上的”。我們隨着導遊繼續走,到了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妃住的地方,這裏風景優美,有許多枝繁葉茂的樹木。這些房子大約有三米高,皇后就住在靠南方向的屋子裏。對面是嬪妃住的西六宮,那裏的屋子很暗,也很小。穿過書齋,就到了乾清宮,這是皇上上早朝的地方,乾清宮的正前方擺着一張鍍金做的精美的龍椅。龍椅上刻有許多龍,有的龍雙龍戲珠,有的龍互相纏繞,真是維妙維肖。我抬頭往上一看,牆上有一塊大大的匾,匾上寫着“正大光明”四個大字,每當上朝時,“正大光明”這塊匾就面對着各位大臣,彷彿告誡這些大臣們:“凡是做事,都要正大光明的做。”我站在乾清宮中間,彷彿看到了當時的皇上和眾位大臣商議朝政時的氣勢。隨後,導遊還帶我們參觀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後,就到達了故宮的正門。

走出正門,我再一次回首遙望着這座古老的宮殿,心裏默默的祝願着:祝願祖國繁榮富強,一代更比一代強。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12

為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感知能力,拓寬“三愛三節”渠道和學生視野,把愛國教育由校內延伸到校外。和平街一中充分利用故宮博物院資源優勢,5月28日下午,和平街國中校區全體學生、教職工、雲南掛職幹部,物業、保安、餐廳代表近500人懷着飽滿的熱情,踏上了前往故宮的路程。

從午門進入故宮裏,踏上鋪着青磚的大道上,遠遠望去,是那連綿無盡的鏽紅色宮牆,是那千萬間金碧輝煌的宮殿,是那藏在宮牆裏的源遠流長的六百年曆史。一座座經歷百年風雨卻依然矗立於此的殿宇傾倒,紅色的柱子支撐着宮殿,黃色的琉璃瓦展現着皇家的威望,屋頂的四角都精緻的刻着龍的九子,個個神采奕奕、騰躍嘯傲,形態高貴的瓷器,光澤依舊,光彩喧天我被這一座座故宮的金碧輝煌的宏偉建築吸引眼球;沿着中軸線前進,漫步在這宏偉的宮牆,穿梭在一座座殿宇樓閣裏,感受着帝王的威嚴,嬪妃的寂寞,百姓的仰望。在太和殿裏領略皇家的威嚴,在殿宇樓閣中團結一致拼鬥拱飛檐,在御花園裏欣賞百花齊放的美景。全體學生細緻參觀了故宮博物院的古建築,認真學習了故宮在中國傳統文化、建築風格、歷史傳承、藝術體現等多方面的知識,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為我國古代精湛的工藝水平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所折服。八年級2班金祺然同學是第16次來到故宮,他興奮地對老師説:這一次學校組織到故宮尤其不同,一是有輔導員老師專業細緻的講解,二是有年級同伴間的交流互動,三是有斗拱的拼插體驗課程,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體師生通過此次與故宮近距離接觸的主題活動,充分感受到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瞭解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大家心生震撼,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強了文化自信。此次活動學生們紛紛表示,不但學習到了故宮的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宮殿建築屋脊上的瘠獸,也同樣從活動中學習到了團結一心、互相協作的精神。作為新時代學生,在新時代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化作源源不竭的動力,推動中國民族和中國文化教育事業不斷前行。

參觀故宮心得體會_故宮觀後感 篇13

七月二日,忙了一天正事,三號遊覽故宮。

走進故宮,驚訝於古代建築技術的高超!故宮的設計與建築,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凝聚着近620xx年的宮廷變遷和人世滄桑,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故宮,以其厚重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和社會、歷史的里程碑。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也是明清24位皇帝臨朝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這裏代表了權威,也充滿了神祕。

故宮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於明永樂4年(1420xx年),1420xx年基本竣工,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

故宮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

我們從天安門進,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到達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午門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羣中第一高峯。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宮殿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太和殿後是中和殿。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黃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中和殿後是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游完外朝,到了內廷。故宮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裏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重檐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閲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也收藏在這裏。

通過御花園左側門進入西六宮依次參觀了儲秀宮、翎坤宮、永壽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然後出內右門回到乾清門廣場,東行進入內左門,依次參觀東六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乘乾宮、鍾粹宮。參觀完東六宮再回到乾清門廣場,向東穿過景運門進入錫慶門,然後再進入皇極門,參觀皇極殿、寧壽宮、扮戲樓、暢音閣、養性殿、乾隆花園、貞妃井,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

最後出神武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出北門神武門,參觀了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説是故宮建築羣的屏障。從景山西門出,遊覽了北海公園。

明清時代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而今我們可以在宮殿內任意穿行,可見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